怎样上好一堂课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怎样上好一堂课范文

怎样上好一堂课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曾经会为怎样上好一堂课而烦恼,几乎每个人都想要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然而,教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复杂多变,而课堂上又可能有不少突发与偶然现象。

的确,教无定法。正因为教无定法,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一颗不断专研探索的心,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在任何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应对自如。当然,真正上好一堂课也是不容易的。而这对自我要求很高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一堂课的好坏,不光看是否有老师充分的准备,更主要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互动情况。要看你有没有达到启发思维、训练能力、积累知识的效果。

那么,怎样做才能确保一堂课成功有效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备有优秀的教案

都说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可能上好课,这就好比只有打准备充分的仗才可能胜利一样。且不说怎样备课,大凡优秀的教案都应该具备这些特点:整体上教学目校标明确,针对性强,重难点分明;每一堂课教学要点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所授知识点清楚、准确无误;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特点及其知识储备,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让他觉得盲目或没兴趣、没意义。而这当中,设计问题可说是重中之重。问题教学法虽然早不是什么新的教法,但它却一直是老师们觉得好用的方法之一。设计问题得当的好处在于可使老师在烦琐的知识内容中找到一条思路,从而把它贯穿到要讲的各个要点之中,使其层层推进,直到最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二、巧用教案

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们反感老师哪怕偶尔地看一眼教案讲课,他们欣赏老师盯着他们深情并茂,滔滔不绝。熟悉教案当然肯定便于自信大胆的教学,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整个教案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即使全记住了,也不一定就讲得好。因而我们需要记目标,记思路,记要点。

三、课堂发挥

我们常说某某讲课很有激情,某某讲课平铺直叙。当然,教学风格都是与每位老师的个性紧密相关的。然而,我觉得风格是可以把握的。这就好比每个老师都有激情澎湃的时候,都有最引以为荣的片刻一样,只要你愿意在课堂上尝试和改变,敢于课堂发挥。而课堂发挥要好,教师自身除了需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还需要在吃透教材熟悉教案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知识文化修养,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从你深刻独特的人生感悟中获得启发。

四、森林与树木

乍一看,这与教学不相关。这里我借它们的关系说说新课教学的特点。新课教学就象剥洋葱,必须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因为知识点太多,我们必须分批进行。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说,只有先森林后树木,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旧而新,实施的教学步骤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可能把学生越教越糊涂。我们要知道,任

何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都该是唯一的。我们只有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才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风格和一贯稳中求变的教学思路。然而,若我们真要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退一步说,即使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模式,你会一直用它吗?学生会一直喜欢它吗?

选择教书,选择了付出;选择育人,选择了塑造灵魂。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只有不辞辛劳乐于付出,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开满智慧之花。

曾凡荣

第二篇: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

浅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21世纪的主人,今天就坐在我们中小学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怎样上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北京四中的著名物理教师张子锷先生就提出: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一、优质课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课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他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应该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肯定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做到“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愈矩’,这的确也是一种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

1、科学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蕴含有很多的规律。第一个是学科知识的规律,各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第二个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教师上课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定的规律,一堂高质量的课应当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入手。

2、艺术性就是科学再现求“实”、艺术表现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

求“实” 就是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

求“活” 就是注意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求“趣” 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求“效”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可见优质课的最后落脚点是效果与效益。

二、优质课应当具有的几个特点

1、结构严谨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控制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可控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随时注意排除各种干扰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进行学习评价,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思维流畅

思路流畅是指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启承转折应该自如、平滑,师生的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犹如滚滚长江,一泻千里。

3、应变自如

教育机智是老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的处理。而这一切都是在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调整原定计划,灵活地处理好一切问题。

4、节奏适中

课堂教学节奏,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份连续不断的交替,在时间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形式。通过这些可比成份的重复和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传达教育者的情感态度、思想倾向及所要强调的内容。 (1)课堂教学节奏的成份 课堂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是有效信息。 课堂速度:指对教学量规定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量。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巩固。

课堂难度: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难易程度。它多属技术、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问题。

重点度:指通过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概念。它是指课堂内重要和主要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强 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持久的高强度,可能使教师传输教学信息的能力减弱,也可能使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衰减。

激情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中,融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的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阶段的到来。

教学节奏的高低、强弱规律变化,使教学跌宕有致,起伏自然。 (2)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特点

课堂4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悦,也有疲倦、松懈。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随时间推进,其兴奋中心呈曲线变化,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课堂的前15分钟和25—40分钟的前15分钟是学生脑力的最佳状态。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最佳时间,课堂内容的重点应放在这段时间而加以解决。第15—25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课堂疲劳的波谷期,是学生情绪上相对平衡的时段,以处理一般性问题,练习或学生自学为好。

5、启发得当

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要看学生是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分界线。 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落和作者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常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激疑、设疑、释疑、评价,一个好的提问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合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语言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

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进入艺术的殿堂。而有的教师虽然经纶满腹,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教学语言的美是多样的:豪放、细腻、庄重、幽默、绚丽多情、朴实无华等,只要运用得当,都给能人以艺术享受。 优秀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宏辩和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如下特性:

准确清楚 生动形象 波澜起伏 通俗易读 风趣幽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以传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相比之下,对体态语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势等。

依据美国体态语言专家保罗·埃起曼和弗里森关于体态语言的分类理论,结合我国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体态语言运用的特点,我们常将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大类,即:象征性体态语言、说明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适应性体态语言和体调性体态语言。

7、板书精美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老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板书的形式和教学的其它活动方式一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板书的种类很多,选择最佳的板书形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见的板书形式有如下几种: 提纲式 词语式 表格式 线索式 图示式 总分式 板书的原则是:

书写规范 有示范性 语言准确 有科学性 层次分明

有条理性 重点突出 有鲜明性 合理布局 有计划性 形式多样

有趣味性

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21世纪的主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手段、方法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如何提高年轻教员制作课件的水平,以及应用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做为一名年轻教员在参加此种类型比赛的时候,必须端正态度、精心准备、认真实施才能达到锻炼自己授课能力,提高自己授课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参加优质课比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课程准备阶段

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必须整体构思、精心准备。准备阶段共分为内容的把握、课件的制作、教案的编写和准备实施四个部分。

(一)内容选材。

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长短

多媒体优质课比赛的时间一般是30分钟,如何在30分钟内讲清楚我们所要讲的内容就是我们在选材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据此,我们选择的内容含量不应面面俱到。内容应形成一种中心突出、枝节清楚的结构。力争做到有重点的讲清楚一个问题。

2、自己对所选内容的熟悉程度

对所选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关联到授课的效果。授课效果的好坏,是需要授众来最后评价的。对于熟悉的知识,我们容易整理出容易被授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对于熟悉的知识,我们容易制作符合授众接受习惯的多媒体课件。

3、所选内容的前后关联度

所选内容的前后关联度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教材上的内容都是前后关联性很强的知识连接体。应从整体知识构架上选出一个前后关联性比较小的内容,因为优质课比赛,只是一节30分钟的授课过程,尽量避免选择需要先讲清大量前面知识做为铺垫的知识点做讲课的中心;尽量避免需要过多的概念、公式、定义来解释的内容做为讲课的中心,否则将会花费很多时间用来讲解辅助知识点,而做不到重点突出。

4、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 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与现实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更容易引起授众的听课兴趣。更多在内容中引入案例、设置情景会取得良好的反馈。专业性过强、理论推导过多会使授众难于接受。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安排知识结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方法。

5、课件制作的难易程度

内容的选材要结合教员的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熟练程度、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更加适合用多媒体的方法来表现,更加方便用我们所熟练掌握的制作软件来制作。

(二)课件制作

一堂多媒体优质课,要求我们制作出紧密贴近授课内容、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课件中必须体现出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制作课件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优势

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体现在声音、图像、影像等表达手段的运用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制作动画、幻灯片来解释。表格、框图的大量应用,会使构架对比清晰、内容容易理解。

2、课件内容、版式、配色安排要合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课件并不是教案,我们不能将将要讲课的内容全部记述在课件上。要有主有次,将那些纲领性、结论式的文字以及需要突出的内容安排在课件上。其次,课件的版式要简洁、明快、一目了然。结构要统一,每张幻灯片要留有同样样式的“天”和“地”、同样的配色、统一的编号规则。第

三、课件中背景的颜色同文字的颜色的搭配要对比合理,不要选择比较刺眼的颜色做为背景颜色。

3、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要符合内容的需要。

课件中的动画、图片、声音将引起授众的更大兴趣,但是如果不能紧紧贴近授课内容,将会使人们不知所云。各种媒体素材的使用要做到恰如其分,使用媒体的方式有多种:引入式、突出式、结论式等,具体使用方法要符合内容的安排、授众的接受习惯。

(三)教案编写

1、教案中的词语

教案内容就是实际授课的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对讲授的结构要进行设计,不能全盘照抄教材中的内容,要结合设计讲授内容结构,使用授众容易接受的词语。教案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词,要完成承上启下的功能,自然过渡。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制作的课件,尤其是一些介绍性的语言如:“请看幻灯片”、“请看图片。。。”,“下面的动画。。。”等,这些语句需要在编写课件时仔细斟酌。

2、教案中的旁白

教案中的旁白涉及每段内容的讲授时间、讲授方法。讲授时间可以控制好整体的讲课进度,也方便在后面准备实施阶段进行试讲。讲授方法可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实施这些方法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明确的写在教案上。

3、修改教案

由于教案都是自己写出来的,难免其中有些词不达意或不通畅的地方,所以写完后,要将内容给别人看看、或自己大声朗读出来,更正其中不合适的部分。

(四)准备实施 在内容、课件、教案都准备完毕后,将进入准备实施阶段,阶段可分为内容熟悉、运用课件试讲两大部分。内容熟悉要求我们对教案的内容必须做到滚瓜乱熟的地步,因此大量的强制性的记忆是此阶段的必须。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对自己的教案非常熟悉,才能控制住语速、把握好教学节奏。一般到此时已经接近优质课比赛的时间了,所以尽量不要再对所讲的内容进行修改。运用课件试讲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制作的课件,结合教案实施试讲。为了达到试讲的效果,尽量不要中途中断,每一次试讲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语速、教姿、教态。由其他教员进行听课,然后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对自己的讲课进行修正,是一种高效率的好办法。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准备的越充分,试讲的效果越好。严格屏蔽试讲时,念自己的教案。

二、课程讲授

在实际课堂讲授阶段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状态。注意自己的语速、讲课时的肢体语言,正确处理好“口误”的情况,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效果。

(一)情绪

好的情绪能决定好的状态,过度的压力不利于发挥。因此在讲课前,要尽量调整好情绪、给自己释放压力,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想讲课的细节,只是去回忆、默背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状态。

(二)语速与语气

语速要适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根据实际的内容,注重节奏,适当的停顿给授众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语气的控制尽力做到抑扬顿挫,重点突出的内容需要语气上的加重。

(三)处理好“口误”

内容再熟悉,口误也不是能够完全避免的。在出现口误时,我们一般是不更改。因为如果马上纠正的话,容易引起过度紧张而出现忘记内容、失态等情况。

(四)教姿、教态

良好的教姿、教态反映给评委的是自信、专业的形象。在讲授的过程中,手的摆放、教鞭的使用要做到自然、正规。身体的转动不能过度频繁。 结束语:在准备一堂多媒体优质课过程中,教员的组织知识结构、教学语言运用、课件制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全方面的锻炼。

第三篇:怎样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学生写完作文后,须给他们一些时间,一是让他们多读一读,多想一想,多查一查,多问一问,多改一改;二是让他们把自己的习作读给老师、同学或父母听,请他们提修改意见,然后自觉的调整修改。文章经过多次修改,就自然地改通顺了。倘若我们把“读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下来,坚持不懈,使学生养成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的习作是写和改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先写然后讲,在实践的基础上老师点拨和指导(放手让学生去写,写作是个性化的过程,老师的指导是不一样的,应先写后导)。所以,教师应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做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还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学习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课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课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堂指导学生的习作自主修改的课可分三步进行:

一、自读、自改:1.读,教师要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修改的建议,让学生当自己的第一读者。自由朗读,对那些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让学生在自读中进行自主修改。

2、看,重点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详略是否得当,该详写的要大加渲染,该略写的要惜墨如金;

3、想,文章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个性才得到表露,情感才得到升华。在自读自改这个环节,老师要交给必要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交给学生的增加号、删减号和圈去错别字。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又交给学生练习删减段落、调整段落顺序。关于修改符号,教学时要注意应统一,全班人统一,每个人自己前后统一。还要注意根据年段特点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二、互读、互改

1.读同学的佳作片断,欣赏同学的佳作。在老师对学生的习作了解的基础上,选优秀的片段、习作,大家欣赏学习。评评他们的习作好在哪里?让学生能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评议,提高学生的习作欣赏水平。2.再把自己的习作和同桌或小组内交换,照老师教的批改方法和批改符号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巡回指导答疑。3.写出自己对同学的表扬和建议。(评语)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认真观察生活,选一个像修鞋姑娘这样真诚的人,写一写。”就要求学生结合《修鞋姑娘》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表达人物的真诚。在初稿后要求学生修改:抓住“有情有意“有详有略”进行自改——互改——自改。为习作写评语要求:(1).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2)“看看有没有独到之处”,写下自己的深刻印象。(在互读互改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提醒学生修改时,注意字、词、标点、好词、好句,用红笔勾画出作者的佳词妙句,增强作者的自信心。

2、眉批、总批要写清。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肯定优点,坦诚提出修改意见。眉批主要指出局部优缺点。总批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或书信式,“给某同学的一封短信”;或谈话式,“我对你作文的一点意见”;或画龙点睛式。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总批的模式,至少三至五条,供学生选择。

3、在一节课内作文修改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的放失。教师一定要先浏览学生作文,了解作文初稿情况,根据训练重点和普遍问题确定重点指导评改的方面。我们这套教材在四年级提出了四条修改标准——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根有据、有声有色,到了五年上册又补充了一条——有详有略。教师要根据每一次习作训练的重点,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完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手”这篇习作时,就要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一双手》的写法,从手的大小、颜色、形状、皮肤粗细等方面描写。在评价别人的作文时,就要着重看看作者是否做到了“有血有肉”这一标准。)

三、再读、再自改

学生再次拿到自己的文章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根据自己新的认识和别人给你提的建议进行“删、增、调、改”,润色加工,最后完成自己的本次习作。

四、教师复查

教师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关注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对学生修改后的字、标点、好词、好句、评语,签“同意观点”,还可以指出不足,个别点评,提高学生的互改能力。互改作文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既可以扩大学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互改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修改作文和写作文的能力。

第四篇:怎样上好一堂课演讲稿

怎样上好一堂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历史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历史呢?结合这些年历史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历史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历史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历史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历史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历史专业杂志,了解历史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历史学习》、《历史建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通讯》、《历史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二、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三、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通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

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 导学进行之前,布置好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好有关的知识。上课开始让两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比一比谁知道地多,记得准确,布置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读后提出较易的问题,本课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在班级内讨论解决不需要教师处理。由浅入深的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来研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基本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丰满、全面。

四、最后,巩固于课后。

历史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 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这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历史教师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所上的历史课就会更有效果和价值。我们知道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都经过编者的仔细推敲,是很优秀的篇章,历史教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间去,去研读,去探索,去发现,在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在学生身上得到延伸和拓展,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经过这样一堂堂历史课的学习,历史课就有趣多了,在加上大量的阅读,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学习历史了。

第五篇:按新课程的要求怎样上好一堂小学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短短的四十分钟之中得到体现。其中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

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来说包括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甚至情绪都能对一节课的好与坏起作用。另外还有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因素,也都对一节课的质量起作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既定的师资素质,学生素质,教材内容以及各种物质设备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上好一节课呢?重点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上好一节课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其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合理的设计问题,合理的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使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主动参与。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什么都知道,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本事,因此常常在课堂上抢学生的风头。其实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一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老师们都能说的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在小学的课堂上,总能看到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啊,说啊。

我们就这节课想一想,学生为什么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得漂亮一些呢?因为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教师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表现得精彩,肯定是因为教师教得好,引领得好啊!其实就是教师表现得精彩啊!

2.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特别是面对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教师的态度起关键作用。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不断地让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有些老师很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就会得到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3.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句话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写照。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教学中就非常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跳水》一课,其中教学生理解词语,提问、读书、读句子,总结段意的方法处处得到体现。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再自读中发现每个人物在做什么,并让学生抓住准确的词去表述。例如,猴子“气”孩子,还是猴子“逗”孩子,当学生抓住了一系列猴子的动作的词的时候,就知道了是猴子在“逗”孩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今后要用词准确。理解词语方面,用了多种方法,如“取乐”是结合生活实际,“放肆”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因而”是通过换词,“显然”“更加”是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些方法很自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把这些方法时常渗透其中,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上课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接受了真确的思想观念,掌握了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

二、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认真备课做起

体现学生自主精神,其实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认真备课做起。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从钻研教材,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

备课中最主要的要做到:

1.备教材。

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

备教材时要做到: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就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

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的特点。

以语文学科为例:

“书不读熟不开讲!”这是对学生初读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读书至少十来遍!”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说他备课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为止。

2.备学生。

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有意思等等。

再次,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讲课时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在有些课堂上,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这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上的热闹,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备教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研究学生,了解学情,才能做到因人而教,顺学而导。有的老师常年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

一节课绝不能只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在备教法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与传统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现在的新的课程要求学习方式多元化,譬如说,经常用到的几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包括接受性学习。针对这几种学习方法,我们必须注意:

第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不是说什么内容都能探究,什么内容都能合作,什么内容都能自主的。

第二,接受性学习仍然有它的保留价值。譬如说一些陈述性知识的讲授,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最高。这种方式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第三,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思想。在探究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地合作,乃至在接受性学习中也要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

4.备过程。

备过程主要是考虑教学流程,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我们都得认真思考。

5.备细节。

细节包括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课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课件上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不要满满的都是字,这样谁也不愿意看。还要注意体的大小,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的清楚;字体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要明显清晰,要让人看得舒服;另外不要太鲜艳,跳跃活动的东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要明确课件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讲课内容服务的,它是处于从属地位,切不可喧宾夺主。

6.常反思。

及时反馈,深入反思,是保证我们上好每一节的主要的一环。教学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是会用自觉的态度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和思考。

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好像流水帐,只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作一些简单的描述,或者为了完成应付教学常规而无病呻吟,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早有人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它重在于特色。期盼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是合格的老师,而且是优秀的老师。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仅合格,而且堂堂精彩。

上一篇:中药学就业前景范文下一篇:志愿者活动汇报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