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初中作文

2024-05-15

阅读初中作文(精选10篇)

篇1:阅读初中作文

父亲是一本我终生也读不完的巨著,我用心去阅读这本巨著,用心去体味这本巨著的内涵。

父亲是我的养父,我们之间没有一丁点的血缘关系,他却无私的奉献给了我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_父爱。故事开始于那个残酷的冬季。

我忘不了那酸楚的痛,也更忘不了那个流着泪的冬季。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次意外的车祸,最爱我的和我最爱的人_我的妈妈,丢下了我和爸爸,一个人独自去了天堂。爸爸又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但那个充满着阳光的家庭却不属于我,容不下我这个小小的身躯。这个沉重的打击使我那颗破碎的已不能粘合的幼小的心灵上又多了一道深深地、更加无法愈合的伤口。而我最崇敬的爸爸却做出了最狠心的决定:将我送给别人。

逆来顺受的我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幼小无知的我无力反抗,无力抗争,甚至无力挣扎,我别无选择。

很快地,我像一件礼物似的被父亲送到了现在的家庭,我第一眼看到他_我的养父,他给我的印象还算可以,慈眉善目的,脸上总挂着笑容,显的和蔼可亲,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对他的敌对,心想:天下的男人都是那样狠毒,他们的笑也一定是笑里藏刀。

养父是一位中学教师,英语老师,教初中毕业班的。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早去晚归。但不管怎么忙,哪怕是晚上9点多钟回家,或者是第二天很早去上班,总是不忘询问我:“孩子,学什么了?会不会?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为了减少与他见面的机会,每天我都早早的入睡。第二天的答复是:“我会,我明白。”然而,他却不识趣似的,依然不厌其烦的天天问。多讨厌!烦不烦?!小学时,我的成绩还可以,升入初中后,我的成绩就令人担忧了,期中考试,只有两科及格,养父脸上的笑容悄然消失了。晚上他回来对我说:“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给别人的。得到知识是自己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以后在社会上立足会越稳。”养父这些看似平淡的话语,饱含哲理,可我却还不太懂。但我渐渐的被他那种始终如一的精神所征服了,他那浓浓的爱驱走了我对他的反感,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二年级开学时,养父不再教三年级,他教二年级,并把我调到了他所任教的班级。我知道养父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养父学识渊博,不论英语,还是语文、数学、物理只要我不会的,他都会耐心的为我讲解。我再一次被他的博学所折服的同时,我的成绩一跃而上,上升到班级的第二名。

养父经常安排我与爸爸见面,还经常劝导我说:“不要怨恨你的爸爸,他也有苦衷。”他让我理解爸爸,原谅爸爸的迫不得已,让我把更多的爱给爸爸。我再一次被养父那种博大的胸怀所感动。我由衷的叫了声:“爸爸!”养父一把将我揽在怀中,眼含热泪对我说:“爸爸有好多学生叫我爸爸,唯有我女儿叫得最甜。”

经过了风雨的洗礼后,我长大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我觉得自己还是那么幸福。我失去了一为母亲,却得到了两位父亲和另一位母亲,他们浓浓的爱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地信心。

父亲这本巨著教会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地球仍在转动,我也将继续用心去阅读我的父亲。

篇2:阅读初中作文

父亲如树,父爱是树上的绿叶,总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无私奉献着。

小时候,父爱在雨中……

郁闷的最后一节课,伴随着老师的语声不绝和空中的雷声不断,郁闷的进行着。提领望望窗外,瓢泼的大雨正无情的摧残着大地,耳畔响起了伙伴们的议论_他们害怕大雨。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如坐针毡。远望门外挤挤撞撞的人群,他们都焦急地向里望着,手里拿着早已为宝贝准备好的漂亮雨伞。我十分焦虑,真希望他不要来呀!老师站在讲台上讲些什么已记不清楚,事实上是根本听不进去,再次望望窗外,还好,他没有来,我长长舒了一口气……

致命的下课铃响了,我一拎书包,飞一般地冲出教室,一头钻进茫茫雨帘之中。雨水迅速地从头顶直浇身上,但我很庆幸,庆幸他没有来,回头看看校门口,同学们一个个穿上了漂亮的新雨衣正坐上他家的摩托车准备飞奔回家,马达的声音渐渐盖过了我思绪……“儿子”一声惊雷把我从“梦”中惊醒,这熟悉的声音……不!循声望去,他来了!他手上撑着一把旧雨伞,穿着一套平日里穿的早已破烂的工作服,杂乱的头发被雨水淋得贴在了头皮上,扶着一辆老爷自行车,车上的锈迹像他脸上的皱纹一般,满无规律。他脸上带着微笑,尽管很慈祥,但我觉得一身的不自在。“爸爸来迟了,快拿上伞,爸爸送你回家。”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擦干我的衣服,顺手把他的外衣给我披上。一路上父亲有些颤抖,从他紧贴我的肩上传来,我看见父亲单薄的毛衣被凉风吹了起来。

雨越下越大了,同学们和自己的父母在学校外的小饭馆吃饭,他们此时定用鄙夷的目光看着我,嘲笑我。我的脸涨得通红,感到了一阵灼痛……

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小心翼翼,缓慢地从被雨水淋湿的裤口袋中拿出一张五元纸币,父亲题向节约,这可是他第一次给我钱呀。我紧捏着那张已湿透的纸币。“我还有事先走了,你自己到小饭馆吃东西去吧。”“好的!”我痛快地答应了,显然我很高兴,因为我那样无知。

父亲跨上车,他的背影伴随着“吱嘎…吱嘎”的声音消失在雨帘中。

转眼,我升入初中。每天都看到做焊工的父亲蹲在地上躬着腰,戴着一副遍布划痕的墨镜,乱蓬蓬的头发随着电焊的剧裂声响而颤抖着。

清晨,那噪音赶走了爱唱歌的鸟儿;黄昏,噪音震落了高照的太阳;深夜,噪音叫亮了千家万户的灯,把睡梦中的星星也点亮了。

看着父亲工作时的背影与闪烁的火花相伴着,我有些心动。

篇3:阅读初中作文

一、现状分析

以“命题→写作→批改→讲评→修改”为主要模式的作文教学缺乏针对性, 而且与其他语文教学的链条脱节。

我全面分析了学生的现状, 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 发现大多数的作文教学都采用以下的模式:依据课本内容, 每个单元布置一篇课堂作文, 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写, 然后由老师批改, 发现问题, 再用一节课讲评, 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 最后让学生回家修改自己的作文。现行的作文模式主要以“命题→写作→批改→讲评→修改”这五个环节为主。从理论上讲, 对于一篇作文而言, 这种模式环环相扣, 每一步都有一定的针对性, 学生通过一次写作的训练, 能够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修改,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在现实的教学中, 我们却发现学生的作文提高速度非常缓慢, 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的一篇作文中存在许多问题:审题不准、材料不新颖、感情不真挚、语言不生动、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 通过一次两次的作文训练都是很难完全解决的。我们的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线条太粗、面面俱到, 没有真正地“以生为本”, 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兴趣。而通过一次或几次作文能解决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效果才会更好。所以, 我认为应该对这些问题逐个击破, 让每一次作文都有针对性。

另一个方面,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正在成长的树苗, 要使其茁壮成长还需要丰富的营养。那么, 营养从哪里来?两个途径, 一个是学会积累自己的生活;另一个就是阅读经典美文。何其芳在《谈修改文章中》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指导, 可以告诉他哪些书是值得看的, 哪些书不值得看, 看书应该怎么个看法, 注意哪些。有了适当的指导, 他就更容易得益。假如放任呢?那就可能收到的效果很差。不值得看的, 他在那里看;很好的书, 他也草草了事看过去, 没把当中的好东西看进去, 没有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怎样的文章才是好的, 怎样的感情才是动人的, 怎样的结构才是合理的, 怎样的文辞才是美妙的?学生一定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并将观点表达和运用, 才能真正掌握。

通过对以上的问题的深入研究思考, 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 从教师的角度讲, 写作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 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点, 着重培养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 避免因为面面俱到而导致的效率不高;第二, 把阅读经典美文和积累生活素材相互结合。语文课文本身就是经典, 而课外阅读也的确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写作营养, 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从经典美文中吸收这些营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修养;第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他们参与作文的评价、批改, 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抓住这三点, 就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 我进行了“立体作文教学”的探究和尝试。

二、进行大胆尝试:自创立体作文教学模式

(一) 教学模式总体介绍

“立体作文”的概念已经有教育工作者提出, 不过我所运用的“立体作文教学模式”的层面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个是阅读层面:阅读经典美文, 让学生学会把感性的审美与理性的写作方法的归纳总结相结合;

第二个是积累层面: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 把生活素材积累起来;单纯的写作可能比较难坚持下来, 我们可以用班级日记、班级微博或者发帖等形式。

第三个是有效写作层面:将作文教学所涉及的各方面能力, 如审题、立意、材料的选择、各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的训练等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作为训练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循序渐进地、各有侧重地融入每一次作文训练中;

第四个是评价提升层面: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流程。以学生的作文为例, 在课堂的讨论、互动中让学生在讲评课中学会如何评价、修改和提升作文。现将“教学模式流程图”展示如下:

简而言之, 如果写作能力是一个原点, 那么经典美文的阅读、生活的积累、写作方法针对性的训练和以学生为主角课堂教学就是由这一点引出的四个层面, 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 不断拓展出学生写作的广阔疆域。

需要说明的是, 写作训练点虽然是各有侧重, 由简单到复杂, 但在每次作文中却不是割裂的, 也就是说, 每一次作文的评价是全面的, 只是在阅读引导和作文讲评中, 训练点尤为突出而已。

(二) 教学实例

因为刚刚完成了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 而且仔细研读了《广州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 所以, 我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运用到了七年级下册的作文教学中。

《评价标准》中对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做了总体要求:“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完整、连贯、具体、有波澜;写人能通过人物的各种描写、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写景状物能抓住特征描摹准确、细致、有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有6个单元, 《评价标准》中, 依据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制定了单元作文教学的目标, 其中第二、第三和第四单元都要求写人, 第一、第五单元要求写事, 第六单元要求写动物。

于是, 我决定先用第二、三、四单元作文训练做一个小小的尝试:

1. 确定作文训练目标和题目。

学生平时写人往往公式化、脸谱化, 千篇一律, 没有真情实感, 而这几个单元的课文又不乏写人的经典美文;所以我把这几个单元的写作定为一个系列——“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三次作文各有侧重点:

第二单元作文训练——“给 ________ 画像”, 以肖像描写训练为主;

第三单元作文训练——“我最 ________ 的人”, 通过事件写人物, 以选取典型事例写人, 人物的心理描写训练为主;

第四单元作文训练——“我和 ______ 的故事”, 通过事件写人物, 以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为主要训练点。

这三次作文训练, 要求写同一个人, 最好是大家都熟悉的人, 所以在第一次作文的时候学生就有了全局意识, 懂得要为后面的作文打基础。而训练点一次比一次更有难度, 可以说是一次作文的升格练习。

2. 节选相关的经典美文。

在写作训练之前, 我节选了相关的经典美文, 如课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和课外必读书目《童年》《骆驼祥子》《西游记》以及经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的一些人物描写比较突出的章节给学生阅读, 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美文的写作方法, 然后进行课堂作文。

3. 进行作文教学。

教学流程在前面已经详细叙述过, 此处不再赘述。只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收获:

难点一:让学生真正从经典美文中有效地获取营养。我现将美文印发给每一位学生, 根据训练点布置阅读作业, 如赏析文中的外貌描写。然后, 我会印发学案, 将美文中的经典内容有针对性地节选到学案上,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并归纳出写作方法。写在自己的学案上。

难点二:让学生评价同学所写的作文时, 难以真正把握评价标准。我解决这个问题是用引导 + 讨论 + 归纳的方法, 由于评价修改是在作文课的第二课时进行, 所以, 一定要利用一点点时间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方法, 然后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 再进行讨论和发言, 尽量不束缚学生思维, 最后才由老师进行归纳提升。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难点三:修改例文时, 由于作文并非自己所创作, 修改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是作文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 也是最难的一步, 教学是否有效直接体现在修改这个环节上。这一环节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评论一篇文章, 而且要通过自己去实践, 运用自己的收获去修改一篇文章, 从而在实践中学会写作。先开始, 我会挑选一篇作文修改给学生们看, 将修改方法、修改的原因都一一讲解;待学生修改以后, 我会挑选比较成功的修改作业展示给学生看, 并让学生自己讲讲修改理由。

三、教学效果及进一步教学设想

进行这三次系列作文的尝试以后, 我发现学生的写人记事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以前, 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抓不住特点, 也很难从外貌描写中体现出人物性格, 但现在学生懂得挑选最富有个性、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描写, 语言也更简洁;过去, 学生写人记事多以记叙为主, 不懂得运用各种描写, 因而不细致、不感人, 经过训练后, 将动作、心理、语言都描写得很细致, 使文章有血有肉, 从而有真情实感。而且, 在阅读方面, 学生也能够将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更加到位,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令我非常欣喜。在广州市越秀区的期末统测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作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与上学期期末统测相比, 平均分提高了2.08分。其中低分段学生的提高尤为明显:初一上期期末统测作文不及格的人数为4人, 最低分12分 (总分40分) , 这一次作文没有不及格的学生, 最低分24分;高分段学生也有所增加:初一上学期期末统测作文最高分是36分, 36分以上的学生只有两名, 这一次最高分是39分, 36分以上的共有5名。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很有效果的, 效率也较高:虽然老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 但对学生而言, 并没有增加负担——只是将每个单元的课外阅读课与作文课结合在了一起, 没有增加课时量。由于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能动性, 又有同学的作文可以阅读和品评, 大大地增加了他们对作文课的兴趣。

我准备将这一教学模式继续探究下去。在以后的教学当中, 我会按照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继续尝试这种成系列的、立体的作文教学, 将课外阅读拓展、语言赏析能力、理解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针对学生口语训练较少的问题, 我还想将口语训练, 如演讲、辩论、口头作文等结合在我的作文教学中, 有目的、有层次地推进语文学习, 希望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当然, 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只是本人的一种设想和尝试, 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 有待在实践中继续改进, 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予以批评和指正!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所谓“立体作文教学模式”, 就是将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原点, 引出经典美文的阅读、生活素材的积累、写作方法的针对性训练和以生为本的课堂活动的四个层面, 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 这四个层面循序渐进地延伸, 成为一个体系, 不断拓展出学生语文学习的广阔疆域。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效果, 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与课内外的阅读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并且应该在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条件下, 细化作文的训练点, 成系列、有序地进行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立体作文,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学业水平评价标准[S].广州, 2009.7.

[2]方相成.论绿色作文批改[J].教育评论, 2008 (3) .

篇4:阅读初中作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 写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 整体感知 注重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19-01

阅读和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没有吸收,无以倾吐,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运用语言来表达一定要以学习语言为基础,需要通过阅读吸收来完成。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两相互补,方能取得实效。

1 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语文学习,教师就是通过讲授课文,以理解为起点,向学生传授分析文段、解析句子、讲解词语的方法的。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方法一直比较单一,学生只能通过眼看耳听都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文段解读,速度慢而效果不佳,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如果对于教材或课外的阅读短文,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其他电教手段来辅助,一定可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夯实的基础。

1.1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突破难点、分析思维能力

理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理解是在感知的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说明文事理发生、发展及特性的课文,对授课教师来说本就陌生,若是教师只是仅凭教材和教参中提供的有限的资料向学生进行讲授,只能说是学生听不明白,也理解不透,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实现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理解课文的目的。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理演绎得很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图画、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1.2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录音来实现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块儿黑板、一个讲台、几支粉笔,这样的枯燥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厌烦,如果多媒体条件略差一些的地方,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录音机来让课堂生动起来。

阅读重在读。录音机就是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力的手段。笔者认为通过放录音,可以调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了解,这一整体感知环节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才有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让作者在听录音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那其学习力就会特别集中。一个感知能力较好的人,在听读语言时,仅凭语感就能很快领悟课文内蕴。另外,录音机中播音员的语音平稳而和谐,语气语调抑扬顿挫,让人听起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就更好地弥补了一些教师语音语调方面的障碍。同时,规范的语音语调可以帮助学生更规范地掌握语音语调,让学生更好地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练习,从而达到教学应该有的意境。

2 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在中考中占50分以上,可谓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点拨,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世事洞明皆学问”,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2.1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学生构建素材库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无话可说,无材料可选,那么怎样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构建学生的素材库。

学生在写作之前的构思过程一定要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足够的写作素材。因为学生平时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的习惯,所以其对于一些素材的印象是非常模糊而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也就是无话可说了。而如果让学生把写作需要的素材都经历一遍,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多媒体运用于初中作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采集、储存写作素材,也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提升学生的筛选素材的能力。比如,有一次,笔者要对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指导,写一写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路,笔者用幻灯片把祖国的名山大山一一展现在其面前,并借助字幕对其进行了讲解。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大家都表示非常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写出了情绪激昂的习作,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习习作的评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毫无疑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关键环节,只有修改环节做好了,学生的习作才会有进步。传统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写作,教师评改。教师辛苦改后,学生只是看一看,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没有达到。笔者认为应该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修改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师生综合评改等等。教师一定要收好学生的二遍稿和三遍稿,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更好的提升。如果学生在进行作文之前运用了多媒体,还可以在学生写成文后对其进行再观察,再对照,最后进行评议和修改。

篇5:阅读初中英语作文

After a long cold winter when I have rarely been out on my bike, the weather has finally turned warmer and even sunny occasionally. Yesterday I had a surprise call from Tom suggesting we turn out for a short ride. This being my intention anyway I gladly agreed and we met up at Jiedaokou Station at about ten o’clock.

As Tom has a permanent Sunday Lunch appointment at 12-30pm we opted to make a round trip to Hannan . The weather was cloudy but dry and as we were both a bit out of condition after a long winter lay off we took the easy option of taking the train to Shiyan to get us on top of the ridge with an easy start for the trip.

A long coast down to Jiangtan and straight on to Mount End saw us climbing up to Zhongshan Park. The climb got stiffer but still Tom kept on riding. Gritting my teeth I followed on and crested the hill, Then the usual Essex switchback with an enforced short walk for both of us part way along saw us at Tawny common. Round the common we went, to the Mole Trap, an erstwhile rough old country pub now tarted up for the motorists. I don’t go in there any more, so we sat on the adjacent public seat for a while and a short natter.

篇6:阅读初中作文

当你空闲的时候,不妨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或是庭院里。一边享受阳光的沐浴和风的轻抚,一边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你会觉得心情舒畅,一切都很美好。

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为什么不去与书作伴呢?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自由自在的翱翔,无拘无束的畅游。难道你会在与朋友的聚会上谈论知识吗?难道你会在喧闹的大街上思考人生的哲理吗?因此,有时候,孤独也是一种幸福。在孤独的时候读书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曾经,我浮躁不安,感觉这样周而复始的学习多少有些枯燥乏味,继而产生了无奈与了无生趣的心情。于是我过得更多的是机械式得完成任务。此时有位同学对我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这么无聊,就多读些书吧!”于是,我更加热衷于读书。这样几年过去了,虽然我不曾在书中找寻到“颜如玉”、“黄金屋”。却找到了比它们更有价值的人生哲理。

书,是你逆境中的慰藉。当你遭受挫折,意志消沉活心情烦闷时,何不去找一些励志作品好好品读一番呢?比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学学他们是如何面对挫折的,在自己的思想王国里和他们对话,激励自己的斗志,从而使自己勇敢的面对困难,乐观的看待一切。

篇7:阅读初中作文

我懂得了,

要学会做事,得先学会做人。

因为阅读,

我明白了,

美丽,是由内至外的绽放。

因为阅读,

我认识到了,

多姿的童年,得有书香的陪伴

因为阅读,

我体会到了,

腾飞的汇龙,是知识做她的双翼

因为阅读,

我期待,

汇龙今日花满园,我的明天更绚烂

因为阅读,

我懂得了,

要学会做事,得先学会做人。

因为阅读,

我明白了,

美丽,是由内至外的绽放。

因为阅读,

我认识到了,

多姿的童年,得有书香的陪伴

因为阅读,

我体会到了,

腾飞的汇龙,是知识做她的双翼

因为阅读,

我期待,

篇8:阅读初中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主要指课外的阅读量),并推荐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若干,这无疑凸显了阅读的重要地位。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读才能让阅读发挥实效,成为写作的原动力呢?

【病文呈现】

幸福原来是宽容

重庆西藏中学初2013级10班一学生

有一天我和我们班上几个耍德好的一起去玩,下午没上课。

我们到了他家,就在他家去看动画片了。

我们看了看的我们几个全在他家的床上睡着了。

我们醒了以下了下午第一节课了,可是我们没有去学校。

我们就上山去玩了,玩了以后回到看,结果发学了。

我回到了学校拿上了书包我也就去坐车回家了。

回家后我妈妈就问我,你下午为什么不去上学,我说我去玩了。

妈妈问我在什么地方玩去了,我说我去同学家了。

妈妈问我去干嘛,我说我们去看电视去了,妈妈叫我以后中午不要出学校了,我说:“我知道了”。

我以后这样没事了可是我爸爸又来了,他又对我说你下次下午在不去上学,你就不要去读书了。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逃学了。

我知道了一次宽容你就不会在有过错了。

所以为,认为宽容原来是种幸福。

【点评】

我认为本文在叙述上语言不通顺,表达能力极差,有的地方简直是不知所云;在内容上,本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作者的叙述犹如流水账一般,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因而文章的主题不明确,更谈不上立意的深刻。对自己的逃学行为,父母为什么要宽容?过度宽容就可能是纵容。作者显然没有仔细想过“宽容”一词的真正涵义。语言上的宽容不等于内心的宽容,父母虽然表面上宽容了自己,但是在内心深处有着对孩子最真实的牵挂和关爱。这些作者都茫然无知。作者所谓的“宽容”就是父母没有过于严厉地责骂自己和用暴力手段来惩罚自己。作者应该在文章中挖掘出父母对自己“逃学”行为宽容背后的那种严厉的关爱,这些才是“宽容”所体现出来的,作者能感知到的真正的幸福,幸福原来才是父母的那一次宽容,那一次宽容,让自己懂得了什么叫爱。可见,作者对素材的体验感悟和主题的挖掘能力太差。

为作文教学开处方: (1) 作者首先要做到文从字顺,表达要清晰流畅,没有错别字,卷面要整洁; (2) 叙述要重点突出,要善于凸显素材中的矛盾冲突,为主题表达和立意渲染蓄势; (3)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积累素材,并且要注重对素材的体验和感悟,要深入素材设身处地地想想有何启示,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想想有何收获。

【理论分析】

以上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失败的考场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没有引领学生去梳理、归类属于自己的生活,引领学生去回味属于自己的那一瞬间的“怦然心动的感觉”,并把这些生活细节、心灵感悟形成单元、形成系列。其实,学生在整理归类中、在回味感悟中也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意趣的提升。让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看自我,去看世界,作文自然有“真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作文自然有“真情”。我们不仅仅需要真情实感的作文,更需要有思想价值内涵的作文。

二是学生对于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是苍白的、单一的,缺乏色彩、缺乏变化的。学生显然缺失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生活在他的大脑中一片模糊。因而,在作文中学生们总是在发相同的感慨,抒一样的情感,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甚至有时候一个很好的素材,由于学生缺乏深入的体验和感悟,最终白白浪费了一个好的素材。这种现象在初中生的作文中表现得比较普遍。

(一)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整合起来。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

让学生在“读”和“写”中提升自己。曹文轩先生强调“阅读经典,才能写出有心性的文章”。阅读经典,就是种植精神的种子,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清明与健朗,让我们的学生变得仁爱和智慧。无论在什么时候,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不可偏废的主体。读是写的附庸,写是读的剩余,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阅读与写作相互依存,不容割裂,也不容有轻重之别,孰轻孰重需要我们统筹安排,那种为考而教的行为自然是狭隘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中考中自然也是难以真正奏效的。

读写结合符合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吸收)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表达)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作为“阶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与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供适当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如何将“读”和“写”整合起来呢?

首先,是要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读写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

其次,要精心设计,处理好读与写的矛盾。“写”不能影响“读”,而应该为了更好地读,要以写促读,不单单是以读促写。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然后,合理安排读与写的时间,既要防止为了写而使得读肤浅潦草,蜻蜓点水,又要防止因时间仓促而使得写流于形式。

最后,要强调“写”的形式是灵活多样。“读”和“写”的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这就决定了写的形式灵活多样,写的篇幅长短不一。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形之于文;可以三五十字,也可以下笔千言。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结合的形式:说与写结合;篇与段结合;与大作文训练结合;与综合性学习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与日记、周记结合等。

(三)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示例

(1) 句段读写——仿写套用

句段读写,仿写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请欣赏《纸船》的教学设计。

师: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像。下面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模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段小诗可以献给你感谢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边防军人,航天飞行员,孤独的小女孩,足球队员,北极探险队员,非常勤奋的人,非常贫困的人……

这段小诗可以表达思念,表达问候,表达安慰,表达尊敬,表达关心,表达想念,表达热爱,表达同情,表达牵挂,表达敬佩,表达鼓励,表达赞颂……

同学们当堂写作并进行交流,如:

(一)中国足球队员,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座大力神奖杯,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们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金光灿灿,满载着我们的鼓励、信任与期盼。

(二)老师,假如你桌上摆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同您相伴。

(2) 多向解读——展开想象

“多向解读”,是就课文内容进行多次、多向的“假设”,构成课堂读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又从更多的更为有趣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如人教版八下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多向解读”式读写活动:

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

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请为“高邮的鸭蛋”写一个广告词。

篇9:阅读初中作文

一、实行初中语文阅读作文一体化的意义

阅读与写作的对象和主体存在着联系。前者是其他人的作品供我们品读,而后者则是自己的作文让其他人赏析,因而阅读和作文有一定联系,教学时也应结合起来。现阶段,新语文课堂标准将写作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但是目前初中生写作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阅读积累太少,并且对阅读得来的材料不能进行分析、运用所致。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写作中学生常常不能把心中的情感、想法给表达出来,使得他们的写作效果不理想。对阅读进行分析与研究,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所学到的语言运用方法与表达情感的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与此同时,利用写作实践,能让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意图上去品读阅读材料,加深阅读理解,这样使得阅读和作文互补共进,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作文教学一体化的策略

(一)树立阅读与作文一体化意识

实行初中语文阅读作文教学一体化,首先,应该引导师生树立阅读与作文一体化的意识,把阅读与作文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开对待。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把阅读教学融入到写作实践中去,把写作教学渗入到阅读理解中去。只有当教师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两者一体化,才能发现两者具有互补共进的地方。

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这就代表着如果要提高作文、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两者一体化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整体意识。正确的学习思想观念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只有树立学生的整体意识,才能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提升中,学生都能全面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借助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

众所周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接触的人不是很多,还有课堂所学知识有限,这样就使得他们的经验较少,知识面也窄,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将学生的视野拓宽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其实阅读是间接生活经验,能够为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如此一来,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陶冶了他们的高尚情操,这样给他们的学习提供的必要准备,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而学生应该重视积累,从量变实现质变,为写作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有效地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借助阅读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实行阅读教学和作文结构一体化

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良好的结构,轮廓清晰,易于读者理解。实践发现,一些学生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与写作素材之后,便立刻写文章,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使得文章出现结构混乱的现象,使得作文容易跑题,结构不完整等,这是学生写作时最易产生的问题。因而,学生一定要学会怎样建构文章结构,防止在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问题而导致失分。故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作文结构,把写作的先后顺序弄清楚,先列一个提纲,明确作文的主要内容与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衔接等问题,让文章有个清晰的结构,但需要注意提纲里的内容要与中心思想联系,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学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学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结构进行分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训练,并且能使学生对生活细节和身边事物等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意生活细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模仿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写作亦是如此,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仿写的作业,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准确的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能仅仅用成绩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能力,而是应该从综合素质去考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本身是一门需要表达的科目,因而学生只有学会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才能将其阅读与写作水平有大的提高,让写出来的文章更充实、更感人。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对阅读和作文感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实行阅读与作文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两者互补共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0:阅读的初中作文

曾经读书只为书中美丽的白雪公主,如今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不是为了颜如玉,也不是为了千钟粟,只是因为我已悄悄爱上这指尖的世界,喜欢指尖摩搓纸张时那种奇妙的感觉,喜欢纸张被翻页时那种清脆的声音,只为心中那份莫名的悸动。初三的繁忙压得我穿不过气来,只有每晚写完作业,才才能拿起床头的书,它成了我最好的减压催眠曲。

终于放寒假了!兴奋之余,一项特殊作业——亲子共读却让我为难。妈妈平日工作很忙,一放假又忙着里里外外地张罗,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怎么好意思向她开口啊?可谁知刚放寒假,早已买回却一直未拆封的《简爱》,已经被妈妈捧在了手里,一本正经地读了起来,我故意调侃她:“哎呦妈,您不累啊?平常忙着备课上课,这假期里又家务繁多,好不容易闲下来,也不趁机歇歇?”妈妈笑了:“是啊,又忙又累,不过捧起书本就是精神的放松和休息,从今天开始,我和你一起读。”我心里暗喜,问题解决了!可又在心里嘀咕:“过年前后那么忙,真的能行吗?第三天、第四天……结果妈妈一天天坚持了下去,真棒!读书时她的身边还有一个小本一支笔,时不时地记些什么,我最反感老师要求做摘抄,太耽误时间!妈妈也这样!“看书就看书,抄那些多耽误时间,不麻烦么?”妈妈说:“文章是人家写的,多抄几遍就能成为自己心里的文字。”我打开妈妈的小本,一段文字映入眼帘:“不是奢华浪漫的文字却能深入人心;没有铺张繁琐的描绘却净化了千万人的灵魂。不受命运左右的人才能掌握人生的方向盘,驶向永恒美好的人间;不被困难囚禁的人,才能拥有稳健的步伐,迈向理想的彼岸。”我明白了妈妈的话,心里不禁佩服她。以后我读书时,身边也多了一个小本一支笔。

就这样,我和妈妈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走过书中的每分每秒,体味书中的或喜或悲。阅读是一种奇妙的旅行,能让你感受到别样的风景,没有去过长城,但能感触于那一种雄伟;没有见过大海,却能体验那一种汹涌。在这奇幻的指尖世界里,我如一只彩蝶,翩翩起舞;如一只野鹤,在秋日高洁的蓝天里无所羁绊。在这奇幻的指尖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缩影,又各自续写着笔尖下的小小世界。

上一篇:爱的味道初中作文900字左右下一篇:企业吸纳失业人员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