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2024-04-29

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精选10篇)

篇1: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五年级德育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加强各项德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德育的构建和育人环境建设

松柏二小是一所新建立的学校,设有四至六年级,学生大部分要寄宿,并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由于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第一次接受寄宿管理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快融入到新的生活模式,分别设立了教导处、少先队委、班级、学生心理咨询室等。从各个方面渗透德育的教育。

另外,松柏二小十分注重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教学楼、班级、宿舍楼、食堂到处有醒目的名人名言、励志事例。自强不息的张海迪、在科学上作出巨大贡献的霍金……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道德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的德育新难题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于是很多学生父母选择外出打工,远离家乡,造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高。学生们周一到五在学校里生活,周末在家里和老人相处,因此表现得较为封闭、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此外,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导致一部份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给学校德育工作增设了新难题、增加了新难度。五(3)班的陈同学,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的性格十分内向,据他的父亲和爷爷说,平时和他沟通他也不愿开口。开学至今,多次哭闹。起初是在课堂上偷偷流眼泪,后来直接赖在宿舍的床上不肯起床上学。学校领导、班主任、班干部耐心询问,陈同学仍不肯敞开心扉倾吐心事。期间班主任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他在班上有两个特别好的“哥们儿”,于是班主任通过他的“哥们儿”向他了解情况,并把他两个“哥们儿”调到同一个宿舍,让他感受到在校生活的快乐,减少负面情绪。就这样,陈同学的性格一天天开朗起来,上课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班主任还当众表扬他,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不少。

此外,还有一位严同学,由于他个子很小,因此从不在人前说话,学习成绩也很不乐观。开学不久他发烧了,坐在教室里哭,手足无措。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立即带他去校医室,为他端水送药,并通知家长接他回家休养。他的体质很差,开学两个月已经发烧了三次,每次班主任都积极为他解决困难,鼓励他要勇敢坚强。经过这么久的相处,他变得大胆,遇到困难会主动向老师请求帮助。班主任还特意安排了一位品学兼优、性格开朗的女同学和他同桌,让他在学习上可以得到帮助。

总体来说,学生们懂得要学校要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在校表现良好,思想纯洁。班主任还把班里独立性很强的学生选作班干部,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为同学们作出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农村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和心理咨询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自卑。主要表现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不相信自己,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即使是稍加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轻易放弃。②孤僻。少部分人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有戒备心理。③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意志薄弱,遇事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

针对这些情况,学校设有学生心理咨询室,但亦会出现学生不敢进门,怕被别人误认为是有“病”、心里有“鬼”的现象。因此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开展德育工作增加了一个难题。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主动向同学们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并教育同学们遇事要懂得请求别人的帮助,同时我也会积极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我觉得除了班主任个人努力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有事要积极向老师求助。

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为了适应学生在新环境的学习生活,学校可适当开展一些学生们喜爱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黑板报比赛、征文比赛等。小学生活泼好动、积极乐观,十分喜欢游戏和活动。以上这些活动均有益于展示团结战斗的班级风貌及每位学生的个性才技,让他们有班级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

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每位教师都应明确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在这半学期的德育工作中,有成效有也不足。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不断进步。

篇2: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本文以大龙山中心学校四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数学作业的分量;数学老师对作业要求;数学作业的类型;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学生四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四五年级学生和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数学作业;现状;策略

一、问题提出

最新的数学课标强调过程性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加强过程教学,就会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不得不缩短堂上练习的时间,相对地减少了练习量。但是,作为数学教师,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深化,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所以,只能在家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就演变为教的强化和补充,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学生迫于教师与家长的压力就疲于应付,不但缺少个性化的思考,更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一提到作业就愁苦满面,家长怨声四起,教师更是郁闷不已……针对这种情况,对安庆市大龙山中心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就数学家庭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希望通过实情调查,找出原因,并进行反思,进而探讨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1.调查对象

参加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安庆市大龙山中心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三个班共102名同学,于2017年12月20日星期三同时进行问卷填写。102份问卷,回收102份,其中有效的100份。

2.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了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选择题,另一部分是开放题。其中涉及到三部分的内容:数学作业的分量(第2题以及开放题)、数学老师对作业的要求(第3和4题)、数学作业的类型(第5和6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第1、7和8题)。

3.问卷的调查结果

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1)数学作业的分量;(2)数学老师对作业要求;(3)数学作业的类型;(4)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

①数学作业的分量。对于第二题你觉得数学作业布置的多吗?有24个学生选择A不多,48个学生选择B有一点多,28个学生选择C太多了。并且在你的数学家庭作业需要多长时间这道开放题,学生填的时间在20分钟到1个半小时,平均时间是46分钟。

②数学老师对作业要求。在第三题你们班的数学作业是否统一这一题中,有86个学生选择A是,14个学生选择B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其他学生有区别。

对于第四题对数学书和补充习题老师的要求是,有91个学生选择A全部做,有9个学生选择B有些题可以不做。

③?笛ё饕档睦嘈汀?

第五题:数学老师给你们留的作业,有58个学生选择A大部分都一样,39个学生选择B偶尔有区别,3个学生选择C经常有区别。

第六题:除书面的数学家庭作业外,你还有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其它作业吗?53个学生选择A有时有,28个学生选择B完全没有,19个学生选择C经常有。

④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

第一题:你喜欢数学吗?有50个学生选择A喜欢,28个学生选择B无所谓喜欢,22个学生选择C不喜欢,对于开放性题不喜欢的理由有觉得数学很无聊、上课听不懂、作业太多了、不喜欢数学老师等。

第七题:完成数学作业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32个学生选择A请教别人,58个学生选择B应付,10个学生选择C不做。

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面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

(1)数学作业的分量偏多,学生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很多老师以为布置很多的作业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其实这反而会适得其反,并且让一些学生开始不喜欢数学。

(2)大多数数学老师对书上的作业要求全部掌握,并且对于学生布置的作业大多一样,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这样不利于因材施教。

(3)数学老师布置作业类型太单一,多数是书面作业,缺少动手及实际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

(4)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数学的,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更重要的是面对不会写的数学作业,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随便应付,这个态度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它科目。

二、问题的对策

1.作业的分量要适中。过多的作业不一定会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数学老师应该要控制数学作业的分量,要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成绩的学生,数学老师应该根据这些制度不同的作业,比如给优等生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多布置一些基础的作业,增加其自信心。因材施教。

3.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要多样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趣的,所以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可以太单一,不止要不止书面作业,还要经常布置动手和实际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多与学生沟通。其实不管是那个科目那个学段的教师都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师,小学生还不成熟,很多事他们还不会主动说,我们要主动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那些作业不会做,那些知识点还没有理解,只要掌握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制定最适合他们的作业。

三、结语

四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是即将迈入升学的重要时期,数学作为一门主科,是绝不容忽视的,所以数学教师为学生很认真的布置数学作业要,要做到作业量适中,注重作业的层次性,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要多样化,最重要是要及时和学生沟通。

参考文献:

篇3: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组在经过前期资料收集、对本校部分教师集体访谈和预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调查项目,编制了调查问卷并确定了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三种题型。第二阶段,课题组抽取了我区东方中学、尚美中学、毓秀学校初中部和颜安中学的272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9份,占全区初中专任教师的10%。调查对象基本涵盖了初中阶段所有基础型学科教师。以下是调研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关于学科德育出成效的最关键因素这个问题,我区初中教师对其认识依次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占42.08%;区教育局政策引领,占25.48%;校长的重视,占16.99%;区教师进修学院专业支持,占15.06%;其他占0.39%。由此看来,如何在区教育局政策引领、区教师进修学院专业支持和校长重视下,提高教师开展学科德育的自觉行为是摆在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所在学校落实学科德育的管理机制满意程度,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占到了89.58%,不满意的只占2.70%,另有7.72%的人表示说不清楚。可见我区初中教师总体来说是比较认可的。对各自所在学校在学科德育方面最有成效的经验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为学校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的占56.76%;其次是有激励考核机制的占16.22%;专家引领的占15.44%;校长重视的占11.20%;其他占0.38%。由此看来,各级职能部门和学校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是以后开展学科德育着重要关注的一项工作。关于所任学科是否适合开展学科德育这一问题,有80.7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适宜开展学科德育,有12.3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开展学科德育比较困难,有6.95%的教师则认为自己的学科不适宜开展学科德育。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认同自己的学科适合开展学科德育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同的学科教师在此问题上的认识不尽相同。外语和数学学科分别只有70.59%和53.8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适合开展学科德育,是所有学科教师中认同度最低的两门学科。关于开展学科德育的方式方面,选择潜移默化、寓意于景的占50.58%;选择简单地直接说白的占5.02%;两者都用的占44.40%。这说明初中教师在开展学科德育时比较重视方式方法,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 明确学科德育面临的任务和完成任务需要考虑的因素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这是今后一阶段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也是学科德育面临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为了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在实施学科德育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教师人格的德育因素、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学环境中的德育因素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因素。

2. 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增强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意识

学科德育的效果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德育实施意识。因此有效的培训是很重要的一环。学校和区级业务部门要充分利用校本研修和区级研训的平台,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如组织教师学习或请专家解读一些经典的教育论著以及《中小学德育大纲》《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提高自身实施学科德育的意识。学科德育的实施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因此,可邀请教育科研院所和教师进修学院的专家以讲座或培训的形式,向教师讲授一些学科德育的方法,并组织教师以自学、交流、讨论的形式提高育德水平。各学科教研组还可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本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课堂案例,研究和交流本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等。

3.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学校学科德育组织领导,统整德育资源。建议学校把教研组组长和部分骨干学科教师充实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科德育与班级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其他德育主线的协调、衔接和整合,解决由于各种德育力量分散无序、各自为战造成的重复或脱节问题,形成学校德育合力。二是要加强各学科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效应。各学科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体现在德育渗透的内容和目标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研究学科德育的实施,还要研究学科之间在德育方面横向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转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从而产生学科德育整体效应。三是建立、健全在学科德育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对德育维度的要求,应该依据德育大纲和学科课程标准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细化、易于客观描述和便于操作的目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4. 进一步加强学科德育实施方法的研究

篇4: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关键词】中职德育队伍 专业能力 调查

所谓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就是中等职校德育队伍根据德育工作的变化和要求,在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或其他特定的场所中,运用一定的德育技能,让中职学生吸收、内化德育知识的能力,它是德育专职人员从事某种特定具体的专项德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通常指学校里专门从事德育教学与管理的人员,一般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这支德育队伍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中等职校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事实上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还是参差不齐的。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以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德育队伍为对象,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团干部、校心理咨询教师等五类人员,调研分别采取问卷调查、小型座谈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问卷内容详见表1)。参加小型座谈的五类人员共36人,涉及学校各个部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德育队伍的基本情况

从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学校德育队伍的工作年限较长,平均德育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学校的德育队伍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德育经验和较强的德育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人员的德育理念和行为、德育专业能力趋于定型,德育专业能力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见表2)

表2 从事德育工作的年限

2.德育队伍对目前自身德育专业能力的自我评判

围绕德育专业能力的自我评判问题,课题组设置了两个问题,调查德育队伍对自己德育专业能力的满意程度,以及在学校聘任专职德育工作者(比如班主任)的过程中出现不管什么人都能聘任现象的看法,目的是为了了解德育队伍自身对德育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见表3)

表3 对自身目前德育专业能力的自我评判和认识

3.德育队伍的德育专业知识与技能

围绕德育专业能力的内涵或者体系,课题组首先调查了德育队伍对德育专业能力内涵的把握情况,设置了“你认为德育专业能力包括哪些具体的能力”“哪些能力最重要”等问题,调查结果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的能力。(见表4)

表4 德育队伍自身对德育专业能力的内容(或体系)把握情况

注:表中序号“1-8”表示相应德育专业能力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1”表示最为重要。

同时,课题组将德育专业能力体系划分为德育基础性能力(包括德育工作者的品行、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关键性能力(包括洞察能力、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发展性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德育科研能力、德育岗位的发展规划能力和形成自己的德育风格等)三个层次,针对每一层次的能力分别设置相应问题(2-4题不等)进行调查,采取“完全具备”“一般具备”“不足够”“很不足够”四个等级进行评判并汇总统计。(见表5-6)

表5 三个层次德育专业能力的具备程度汇总

表6 德育各项专业能力的具备程度

4.德育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德育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校都希望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以更好地适应德育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了解德育专业能力提升情况,我们从三个层面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一是在德育专业能力提升上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二是德育专业能力获得的渠道与途径;三是学校对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培训情况。(见表7-9)

表7 德育专业能力提升上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表8 德育专业能力获得的渠道与途径

表9 学校对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培训情况

(二)结果分析

1.对德育专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提高,但认识仅停留在较低层面

绝大多数德育工作者都能认识到德育专业能力对中职德育的重要性,认为学校聘用专任德育工作者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全员化”德育不等于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只有具备德育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事德育工作。但一些职校教师由于职业倦怠、主动性不够、面对繁杂德育工作精力不够等原因,缺少主动探究精神、安于现状,对德育专业能力认识层次较低,尚停留在了解、听说的层面,大部分尚未熟知德育专业能力的内涵或标准,大多数人能知道德育工作中一些常见的必备专业能力,但这些能力是零碎不全的,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德育专业能力体系。

2.中职德育队伍对德育专业能力提升有需求,但提升途径不多,比较单一

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德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德育专业能力感到“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大多数人员在德育工作中遇到“德育方法不娴熟”“研究不深入”“德育研讨活动少”等问题,德育专业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实践积累,缺少理性认识,学校层面常态化的德育能力培训也较少,这些人员对德育专业能力的提升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学校虽然也偶尔或不定期组织德育工作培训,但这种培训往往是事务性的德育工作会议,内容比较单一,缺少专业引领和理论深度,偶尔有专业培训也仅限于邀请专家做讲座,培训的形式单一,不足以吸引教师的兴趣,更难达到促进教师能力锤炼提升的目的。

3.德育基础性专业能力基本具备,但发展性专业能力比较欠缺

德育专业能力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能力、关键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调查发现,大部分德育工作者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积累,已经具备基本的德育能力。他们能通过自身的师德品行,通过自身的事业心、爱生情和责任心感染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能运用良好的表达能力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讲解道理,让学生理解、接受德育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一定的德育专业关键性能力,包括洞察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但由于满足于德育任务的完成、忙于应付繁杂的德育活动,很多德育工作者对自身德育专业能力的发展意识不够强,自我学习能力、对德育工作反思能力、德育科研和德育工作规划能力等发展性德育专业能力还不强,近70%的教师用于德育专业学习的时间每周还不足3小时,80%的教师没有参与德育类课题研究,许多人撰写论文是迫于职称评定的要求和上级的硬性规定,近90%的教师还未形成自己的德育风格。

三、调查结论与启示

(一)高度重视,加速推进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

由于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职德育队伍疲于应付各种德育事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导致德育专业意识不强,德育专业化知识陈旧,专业化能力薄弱,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反思能力、学习能力、德育岗位发展规划意识、德育科研能力还比较欠缺,造成了德育效果不佳的局面,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进而制约了中等职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中等职校应高度重视这一现状,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德育队伍。

(二)研究理论,建构德育专业能力体系

理论认识的瓶颈制约了实践探索,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要以理论探索与研究为先导,不断探讨中职德育专业能力的内涵与途径,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标准,建构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能力体系校本样式,以弥补现有德育工作体系中的不足和遗漏,为学校德育的规范与有效提供依据,从而摸索出一条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新道路。

(三)增强意识,激活德育专业能力提升内需

从提出培养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要求,到将这种要求内化为各类德育人员自身的提升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提升动力的过程。这种提升的需要又分为社会需要、家庭需要和个人需要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自身能力提升需要是促进有效提升的重要方面。中职德育既要求德育工作者充当德育的引导者,更要求他们充当德育专业能力的学习者。德育工作者要增强意识,把德育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自身内在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成就感。

(四)创新培训,拓宽德育专业能力提升途径

通过调研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有德育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但是培训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培训的形式大部分采用培训人员讲授的模式,而忽略了教师群体主动性的发挥;二是培训的内容较杂,大多以不连贯的德育感受和经验为主,或是为了解决本校德育管理中的事务,使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持而对培训内容的应用无所适从。三是培训缺乏相对完善的考查制度,使得学校对德育专业能力培训的效果不甚了解。为此,在学校层面,要改革培训方式与内容,按照德育专业能力标准形成一整套培训方案,让德育理论素养与德育技术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并举,为培养德育专业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组建群体,发挥德育专业能力群体优势

通过调研发现,德育队伍中教师个体德育专业能力表现出参差不齐,为此,课题组建议转变传统意义上把教师看成是个体的观念,以德育群体的力量解决德育能力专业化问题,集体研究、集体探索德育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组建具有较强德育专业能力的教师群体,发挥群体优势,通过传、帮、带,对专业能力较弱的群体进行指导培养,从而提升德育队伍整体的专业能力水平。

篇5:五年级德育总结

德育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实际,从班风建设、班级管理、安全工作、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展开活动,形成班级凝聚力

接班初始,我发现班级的凝聚力不够,常常有自顾自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收集大量资料,号召大家展开有关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讨论,并给他们讲述“事在人为,重在参与”的道理及给学生讲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经常性的鼓励与赏识,激发进取精神和自信心,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升旗还是集会,学生都能遵守纪律,自觉维护班集体形象。此外,我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小干部开展了许多的班级活动,如:“我能行”才艺展示、“国庆节”板报比赛等,从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各种集体活动成为塑造自我,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二、着力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学期初,我就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学校常规,让学生与学校要求达成共识。并根据班风目标,制定了班规细则。执行规章制度时,我发动大家来互相检查、监督。树立遵守纪律的典型,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一是重视班级荣辱观的建立。二是重视对班干部的扶持和培养。我经常找班干部谈心或是召开班干会,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通过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总结班级情况,指导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班长张吉,劳动委员颜柳珍,清洁区小组长覃童、韦江宝等等都能积极主动工作,并卓有成效。三是常深入学生,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班级工作能有效进行。四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会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我还把我的手机号和家庭电话对学生及家长公开,同时也在手机上存下每一位学生的联系电话,通过电话,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最近的表现情况,争取合力做好教育工作。

三、实施自我管理,突出培养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合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管理任务,让其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学校分给的花圃和清洁区及功能室管理工作,我是实行承包到个人,小组长督察制,周周总结评比,对做得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笑脸”图标奖励。对班上纪律管理,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班长督察制,要求人人讲自觉,天天总结评比。对给班级抹黑的学生,除了我要找他们谈话外,我们班的学生也会对其进行批评,不允许有损班级荣誉的事再次发生。在学习上,我班也开展竞赛,作业连续三次获优的奖励“笑脸”一个。我还要求人人参与班干部工作,促使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班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更重要的是担任班干部可以使自己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班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纪律大大改观。不公我们班的任课教师对我说我们班的课堂纪律好多了,上课时一些好动的好学舌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就连在课前或课中从我们班经过的教师都对我说我们班的纪律性强,没人吵闹。

四、以爱为纽带,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感悟和情感。在教育中,对待优秀生,我是严格要求,常常对他们敲边鼓,以示警醒;对中等生,我是赏识、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对待后进生,我会在班级中尽力营造一种平等、友爱的氛围,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的价值。如这学期转入我班的学生韦江龙,接受知识能力特别慢,反应迟缓,基础差。通过电话与家长交流,得知其在小时候一次破伤风引起持续一个多月的高烧,对脑部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后在对他的教育上,我不急于求成,课后和他坐下来,帮助他慢慢地接受知识,在他着急的时候还一直鼓励他:别怕,慢慢来,你能行的。现在,这孩子和我特别的亲,什么话也愿意对我说。又如兰升义,也是这学期转入的学生,比较自闭,不太愿意和本班同学玩,倒是常和学前班的小朋友玩。开学第一个月,就发现他下午常迟到,影响了班级评比,同学对他特别有意见。找他了解情况,得知他是在家照顾双目失明的妈妈和不到1岁的妹妹,忘了上学的时间。在得知情况的一瞬间,我为自己的失职感到惭愧,同时也为自己有这样懂事,会感恩的学生感到自豪。在之后的班会课上,我向学生说明了情况,学生们也特别激动,一些近他家的同学主动表示愿意在上学时到他家去邀他一起上学,避免迟到的发生。至此以后,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我也常常对他嘘寒问暖的,他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和我说了„„

五、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和谐班级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因此,我对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天天抓。每周都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教育常识,组织学生参加了柳铁派出所来校办的铁路交通安全讲座,参观了安全图片展,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每周我还组织班干部一起检查班级安全,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班级安全。此外还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做到常疏导,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班级和谐团结。

篇6:学校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以活动为抓手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教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

2.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常把“不出事”作为最高标准,给学生创设亲身感悟与实际体验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很难有震撼心灵和刻骨铭心的教育实践,使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德育成了简单的概念灌输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二、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形成制度。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课例比赛、工作论坛等活动,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开展思想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2.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责任,从上到下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是分管工作副校长开展好每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二是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每周至少了解一个班的德育工作情况;三是班主任要密切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日志;科任老师要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工作。校长、分管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平时要有意识通过科任老师、学生干部或主动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3.进一步改进激励机制。加大德育队伍接受培训教育机会,尤其是要加强德育领导干部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的培训,积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进修学习和社会考察的条件,提升全员育人的工作水平。要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在绩效工资中适当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形成一种在校老师都乐意当班主任、当班主任有光荣感和优越感的良好氛围。

篇7:五年级组德育计划

邵雪娟

一、指导思想

以完成“十二五”教育目标任务为保障,以制定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围绕今年我校中心工作,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教育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爱国爱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文关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我们年级组将以德育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们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继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大德育观,在德育处的领导下,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坚持活动育人,扎实作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探索、反思、总结中不断成长,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成长氛围。

二、现状分析

本学年,我们的四位班主任都是有较强实力的,分别是邵雪娟、张立华、周红、舍燕,因为大家都是老班主任了,对于班级事务熟知,另外,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都比较有经验。这学期我们年级组共有8位主科老师,个个勤于进取、勇于创新,另外几位副科老师的基本功也是十分地扎实,绝对是一支强健的师资队伍。

我们年级组学生总共193名,五(1)班48人,五(2)班48人,五(3)班50人,五(4)班47人,其中插班生1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心理变化从四年级下学期就呈现出来了,产生了逆反情绪,比较愿意接受老师的劝导及教育,学生基本上已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了,课间休息也大有改善,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四个班级都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不过,各班难免有几个特殊的学生,在行为和卫生方面有待加强,新生更要老师多关注,这学期我们要因人施教,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四年级孩子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工作目标

1、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年级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主题,精心组织主题教育月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新学期里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2、落实学校德育处的德育工作计划,组内老师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突出我们五年级组的特色;

3、年级内开展相关的节日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以及校内德育两大节“礼仪节”和“读书节”。

4、本学期继续开展《有话大家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

5、加强班集体建设,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力量及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6、细化班级一日常规管理,将班训、班规落实到位,加强班委管理制度;

7、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将班级各区角活动开展起来,从而突出德育特色;

8、紧抓课前2分钟的诵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9、成立家长委员会,增进家校沟通,全面提高家长满意度;

10、以安全为重心,确保本学年不出任何责任事故,不仅抓校内安全,也要重视校外以及家庭安全问题。

11、营造求真务实、团结向上的组风组貌;

12、多开展组内教研活动,鼓励“帮带”,提高组内老师的德育教研水平。

13、利用好“校园读书节”,师生每月共读课外书,一起来渲染读书氛围。

四、年级工作制度

1、每天做到早、中、晚三检,放学各班认真做好班级卫生及消毒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每周一次年级组会议(周一下午4:30),组员准时参加,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做到人人皆发言,提困惑,谈成效;

3、各班要认真贯彻德育处及年级组的工作计划,确立“全员育人”的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认真上好晨会及安全教育课,所体现的目标与总结要记录到班主任手则上,将“有话大家说”的好习惯贯彻在每日的晨会课上。每周的班会课必须有主题,备好教案;

5、各班主任负责好自己班级的学生安全,特别是楼梯间,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6、各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什么金点子资源,及时提出,共同分享。

7、班主任手册要认真及时记录,组长或教务处发的资料班主任和学科老师一定要收好,不要丢三落四。

六、年级组管理评价

原则:责任体现人品,绩效证明实力。评价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方式。具体评价要求:

1、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考核班主任的基本技能;

2、根据督导处的八项评价,考查班主任对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态度;

3、以学生会的评分记录来考查班集体团结协作的能力;

4、采取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关注周,月活动的实效性;

5、班主任的各项工作是否及时记录,且具有真实性,是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重要依据,杜绝形式主义。

七、具体工作措施

(一)坚持德育领先

在年级组统一指导下,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落实班级值勤制度,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树立良好班风学风。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位老师都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并把这种全员育人意识渗透到教学、生活中,为学生做好示范和榜样。发挥班干部的核心力量,培养出一批优秀班委,让他们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来促进班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校风、教风的根本好转。各班关注学校流动红旗的评比情况,在年级组内鼓励拿红旗班级。根据教导处的德育计划,各班布置好自己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要达到班级干净、整洁的效果。并且要利用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让每个孩子在班集体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积极组织主题教育

本学期结合不同的节日专题,广泛开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开展“知识伴我成长,礼仪与我同行”,达到“仪容礼仪”,让学生得体

大方,和谐相处,进一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学校将在10、11月开展“校园读书节”,每月师生共读课外书,一起讨论,一起写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能力。

(四)重视安全管理

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确保班级学期内无安全事故,包括师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和校园安全,努力营造和谐校园。利用晨会和安全教育课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制止学生做危险游戏,并加强我们年级组的值勤力度,对年级组内安全监督员进行统一培训。

(五)行为及卫生习惯着重养成

本学期继续在早晨开展《有话大家说》的活动来刺激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自主管理力。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应成为我们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响应德育处的号召,积极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从中国的传统美德中,促成好的美德和习惯,在班主任计划中体现出来,全面分析班级情况,将本学期自己班级学生最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列入计划,争取每周上完《有话大家说》后学生能有所改变,彻底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了好习惯,学生必然会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理能力,只要学生意识到行为、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相信他们能够自己按要求做好。

(五)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班主任工作不仅是管理好整个班级,从教学到常规,更要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找个别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教育,并做好记录,对五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叛逆的心理已逐渐显现,但他们又特别的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还是特别听老师的话的,若是能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可以避免孩子思想上的不正确,及时走上正轨。

(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家长,一个月后,各班选出两名平时在孩子教育方面比较突出的,又能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的家长,组建家委会,来校参加家校联谊活动,以一带十,做好家校互动的工作。平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多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QQ或校讯通联系等。家长工作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点,很多家长都是会很配合老师的工作的。当然,也难免会有个别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太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今后更要细心、诚恳地与家长沟通,相信家长们终会

明白:一切为了孩子!我们还会提高家访质量,电话家访达到100%,必要时,要上门家访,并认真做好记录。附:具体活动安排 第一、二周

1、各班打扫卫生,报名注册,发放课本,查暑假作业;

2、布置教室,确定班主任计划的方向;

3、各班进行安全、卫生、纪律与一日常规教育;

4、更新板报与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

5、眼保健操、广播操及队列训练活动;

6、各班建立或更新新学生的花名册。

7、召开“感恩老师”主题活动。

第三、四周

1、检查各班文化建设情况及板报更新情况;

2、强调兴趣课安全注意事项;

3、每周一会《课间文明休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

4、继续进行广播操及队列训练活动,保证出操时做到快、静、齐;

5、继续加强眼保健操、广播操及队列训练活动;

6、落实好行为习惯争章评比活动。

7、检查各班家访记录,了解家访情况;

8、召开班主任会议如何做好“最美实小人”。第五、六周

1、开展“感恩祖国”主题活动。

2、每周一会《整理习惯》和《提高早读效率》。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培优补差、一帮一活动。

4、继续开展促进班风,抓养成教育的活动。

5、召开班主任会议。

6、开展“读书吧”。第七、八周

1、.促班风教育,抓养成教育。

2、继续加强安全、卫生、班风、班纪的教育。

3、组织安全疏散演练。

4、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5、召开班主任会议。

6、每周一会《三佩戴整齐、干净我有方》和《规范做两操》。

7、“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

8、未成年人保护法讲座。第九、十周

1、期中考试检测并分析。

2、上好安全教育课,做好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

3、抓好常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鼓励学生每天做好人好事。

5、组织学生期中考试,各班抓好考场纪律。

6、各班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7、召开班主任会议。第十一、十二周

1、反馈学生多边信息,进一步完善班级工作,特别后进生要合理的、有计划的教育。

2、准备召开家长会的资料,召开家长会,反馈学生在校一切情况,做到与家长正确沟通达到相互配合携手共育的目的。

3、德育主题:《文明礼仪教育月》,并且更新板报。

4、校运动会的开展。

5、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6、召开班主任会议。

7、每周一会《校园环保我能行》。第十三、十四周

1、家校共建研讨。

2、继续抓好常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讲文明、树新风,流动红旗评分活动。

4、“12.4”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系列活动。

5、组织班主任观摩每周一会《讲卫生从我做起》和《食品安全》

5、召开班主任会议。第十五、十六周

1、月德育主题《法制宣传》。

2、举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3、加强冬季学生的卫生健康。

4、每周一会《不偏食、不挑食》和《助人为乐》。

5、把培优补差的工作落到实处,让后进生不掉队。

6、各班小结班级兴趣小组的成果。

7、召开年级组会议。第十七、十八周

1、做好复习,迎接检测1月份德育主题《学习成果》组织学生回顾得失。

2、宣传迎接元旦节。

4、抓好关爱差生的转化工作。

5、副科考试,主科结束进入复习阶段。

6、兴趣小组教学成果总结展示。

6、召开年级组会议,总结成效,反思不足。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周

1、抓好复习工作,组织期末考试,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2、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3、班级公布学期评优条件,组织评选活动,班主任要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宣传民主评选。

4、各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认真写好操行评定。

5、评选班级优秀班干部及“三好”学生。

6、班级学生综合评比结果公布张贴。

7、填写并检查各班的操行评定及学籍表的情况。

8、做好工作资料,管理档案的整理归档。

9、召开寒假安全广播会,教育学生快乐安全的过好寒假。

篇8: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为了对此类活动进行跟踪评价,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设立了“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项目评估及跟踪管理”专项研究课题,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4月至5月对辽宁、甘肃、湖北、福建、四川5个省13所高中的2472个高中生进行了测评和调查。信息技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在问卷设计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本文试图利用该数据对我国高中生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纵深发展提出建议。

一、高中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

1. 接触电脑和网络的情况

现在,电脑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电器,能否联网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几乎所有人家中都有电脑。当问及“家中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时”,有19.1%的学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这说明笔记本电脑在高中生群体中仍然是稀缺品。当问及“家中能否上网”时,超过半数(62.3%)学生给予了肯定回答。分地区来看,中东部地区学生拥有专属笔记本的比例要比西部高出将近1倍。“家中能否上网”的回答结果也具有类似特征。

总体来说,地区之间的差距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西部地区学生在接触电脑和网络上还是存在一定障碍的。根据数据显示,当被问及“最经常在哪里使用电脑”时,不少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选择了学校(24.2%)和网吧(21.6%),而东部地区的学生(84.2%)大多都在家中使用电脑。

2. 使用电脑的时间和频率

问卷调查显示,58.3%的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超过3年以上,超过50%的学生拥有5年以上的电脑使用经历,仅有13.1%表示自己接触电脑不超过一年。东部地区的学生接触电脑也比中西部学生要多。问卷中还询问了关于学生每周使用电脑的情况,表2中给出了各维度的均值。数据显示,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每周上机时间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

3. 对电脑的需求

对于“对电脑的需求程度”这个问题,问卷设置了“非常需要”“比较需要”“一般”“不怎么需要”和“完全不用”五个等级进行考察。为了体现变动趋势,表3中使用累积百分比来呈现相关结果。总体来说,超过一半的高中生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需要电脑的(52%),而坦言自己不怎么需要电脑的仅占10%左右。分地区来看,“非常需要”的数据差别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有20.4%的高中表示非常需要,而东部和西部则在17%左右。到“比较需要”的程度上,三个地区都达到了50%,但东部稍高,为53.3%。这种对电脑的需求与前面接触和使用电脑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说明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迫切的,但是社会和家庭对于信息技术的供给在中西部地区则稍显不足。

二、我国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状况分析

根据问卷的设计情况,我们结合新课标,将信息技术素养划分为“一般”、“中级”和“高级”三个能力层次。具体地,“一般”主要包括“使用杀毒软件”“上传和下载文件”“使用Email”等;而“中级”包括“使用绘图软件”“设置互联网连接”“使用office系列软件”等;“高级”则包括“创建和使用Access、Oracle数据库”“网页制作”“C++编程”。相关测试在问卷中主要采用四分量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趋势,就是随着能力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得分都在下降,但是对于不同家庭条件、学校类型和地区的高中生来说,在信息技术素养上的差异并不会随着能力层次的提高而发生太明显的变化。下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从家庭条件来看,优越家庭学生在三个能力层次都明显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综合技能更是高出0.3分。从学校类型来看,示范校学生优势明显,不仅综合能力超过普通校学生0.29分,在各个能力层次上也都明显要高。最后,从地区来看,东部比中部略高,但差距不是非常明显,通常小于0.1分。但是西部与东中部之间的差距就非常明显,在综合能力和各个层次能力上都要相差0.3左右。

结合前面对于高中生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高中生在信息素养的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别是那些来自中低收入家庭、来自非示范校、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电脑、无法上网等等),使得他们很难找到有效的途径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说,我国确实存在着所谓的“数字鸿沟”(digital gap)[6],使得西部在信息技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比中东部要慢一些。这提醒我们,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以“农远工程”为代表的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必须进一步落实,才能切实促进我国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均衡发展。

三、两点建议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高中生在一般和中级技能上表现较佳,但是在高级技能上稍显不足。从家庭条件、学校质量和地区等方面来看,信息技术素养不均衡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客观来说,我国西部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仍亟待提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地,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适当提高课标要求,为学生创造高水平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从基础教育开始加大信息技术的培养力度。信息技术的瞬息万变为学校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教材和课程更新远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事实也表明,中国在IT上的发展速度远逊于欧美,甚至不及印度。其实,很多IT领航者(如比尔·盖茨、乔布斯)在高中生时代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因此,如何将课堂内外相结合,为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这是我国急需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诸如“明天小小科学家”这样的科技竞赛十分值得鼓励。不过,这些竞赛本身太过侧重基础科学,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还有待加强。

2.从基础教育开始,弥合“数字鸿沟”,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均衡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鸿沟”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推动“数字学习”,弥合这一鸿沟,推动信息知识普及,促进有效教学。前文的分析中也提到,我国高中生信息设备的使用受到家庭条件和地区因素的严重影响。在西部地区,不少学生都只能去网吧上网,而这恰恰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网络利用方式。目前,我国也正在酝酿实施“无纸化学习”,对于均衡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我国有必要在“数字学习”浪潮的推动下,适时地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我国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玉琦,解月光,孙启林.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28.

[2]王卫芳.英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3):78~80.

[3]NAEP Information on TEL[EB/OL]http://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tel/whatmeasure.asp.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7.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课程技术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

篇9:五年级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古诗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了小学五年级古诗教学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对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如何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 古诗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6-01

一、引言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处于各个历史阶段、各个阶级的诗人的情感和生活。儿童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进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者们也认识到了古诗的重要性,把大量古诗选编入教材,将学习古诗摆在了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古诗语言简洁精练,绝大多数教师都觉得要进行深入挖掘,并让学生感悟其深刻内涵实在是太难了。本文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了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古诗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前预习

对学生课前了解古诗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一首古诗前,接近1/3的学生对古诗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学生稍微多点儿,全面了解的学生只有12.9%,不了解的还占到1/5,说明在课前学生主动了解古诗的积极性很低,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2.课堂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对古诗感悟的表达频率的调查结果如下:多达41.4%的学生很少把自己对古诗的感悟说出来,只有8.6%的学生经常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竟还有22.9%的学生从未说出过自己的感悟。这都说明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很低,这也反映了古诗的情感、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内化。

3.课后复习

对于问题“你课后进行古诗学习的资源是”统计的结果如下:多于1/2的学生就是使用网络,网络固然有它的优点,但是网络教育在情感教育和做人道理教育方面的作用根本比不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笔者还提倡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接触一些古籍,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而据调查,全班只有2人曾读过古籍,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读古籍的意义,也没有提高自我素养的主动性。

4.教师对古诗课堂教学的准备不够

众所周知,课前的准备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就这个问题对该校五年级四个班的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这些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基本上就是备教材,至多再备个课件,这远远不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此在写出教案之前有大量准备工作要进行。

5.教师在讲授时间和教学手段利用不合理

课堂上时间的合理分配与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被访谈者都表示,学校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以不得不先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授课后有剩余时间时才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看出,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而且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是采用多媒体,并没有积极开发其他适当、可用的教学手段。

(二)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少问题,经研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他们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这使得他们对新课改要求的古诗课堂教学感到无从下手。二是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素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虽进行了备课,但教师对诗歌的整体把握不充分。三是教师的理解偏差。大部分教师认为古诗在整册教材中占的比例不大,无足轻重,所以古诗教学在整体语文教学时间安排中占的比例偏小。四是教师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与考试有关的课文重点讲解,而古诗只要学生会背会默写,更有甚者,竟对照教学参考书草草教学,或者为了赶进度以读带过,然后让学生回家自行背诵默写。这样古诗学习成为背诵默写式的机械学习,导致学生更不喜欢学习古诗,对古诗内涵的参悟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学习古诗的快乐就更无从谈起。

此外,导致古诗教学现状不乐观的原因也不能都归责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古诗的时代背景所反映的内容、思想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不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意境。

三、基于心理学的小学五年级古诗课堂教学策略的探析

(一)理论基础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稳定的、典型的本质特征。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也有一定的阶段性。为了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诸如教育任务要求之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深浅、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二)小学五年级古诗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活动的效率,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有吸引力的导课、活跃课堂气氛、精妙的提问、灵活应用形成性评价等,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学习古诗的主动性。

2.细细品读,以求实现古诗的情感教学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古诗更是如此。五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悟性和想象能力相应提高,这会帮助他们在古诗学习中对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种情感体验的获得最初主要来源于对古诗的细细品读。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情感得到沟通,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利于实现古诗的情感教学目标。

3.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课堂教学

篇10:农村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她对面站着一个叫邓坤的男孩,用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对赵老师说:“他把我的书弄到地上了。”对于这个孩子,赵老师不过头痛得很!没有一天不给她惹祸,没有哪一节课是认真的,没有哪一个同学敢惹他。而他却又是屡教不改!“那你就应该打他吗?是谁教你 打人的?”赵老师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他了。谁知邓坤理直气壮的说:“我爷爷说的别人先惹到我,我就能够打他!”“你爷爷真的是这样教你的吗?”邓坤点了点头。他的回答却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像这样的家庭德育现象多吗?”带着诸多的困惑和思考,通过广泛的了解和调查,我认为:当前,农村小学家庭德育现状真的不容乐观。

现状分析:

家庭德育的概念、重要性及必要性都缺乏相对应的理解。结合 主观与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占一半以上家庭都存有“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我们的绝大部分家长最注重 的是孩子的在校考试成绩,得个高分是理所当然,考个不及格或是名 次不理想,回家后或打或骂是少不了的,以冷静的态度分 析原因或给孩子以鼓励的却是少数。很多家长还说:“只要娃儿学习成绩好,我 们当家长的就高兴。”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智力远远比品德更重要。

守儿童越来越多,把孩子撂在家让老一辈带,隔代教育也 越来越明显。爷爷奶奶那一辈的观点、思维、世界观、价值观,文化品味也都不一样了,他们教育孙子的方法也不一定准确。就拿上面这个例子来吧,邓坤的恶劣行为几乎是直接教的,后来与他爷爷的交流中,我才知道他爷爷是那么的不讲理,满口的脏话,满肚子的不懂 道理。明明是自己的孙子错了,还说是准确的,甚至反过来说是老师的不对,没有好好的教育他的孩子。临走时还放下话:谁敢碰我的孙子,哼!我不会饶过他的……他走了,老师们还目瞪口呆,惊叹:这难道就是中国的家庭吗?这难道就是中国的教育吗?这难道不让人们感到忧虑,不为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吗?

3、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树立准确人生观的负面影响。

有的因为教育的不一致性,很大水准上造成了学生的“双重人格”。如有的学生在学校讲普通话,走出校门讲下流话;对老师的要求往往表现为人前能做到,人后做不到,在校内 班内能做到,在家里做不到,等等。其次,表现在家长行为与学校教育的冲突。还有一些家长“封 建家长制”的意识仍然十分严重,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或有知道此理的,却不愿为了教育孩子,而摒除自身的一些对孩子影响不好的不良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 样。有的父母对长辈不孝;有的父母平时仪表不端;有的父母背后说三道四;有的父母整天打牌、赌博……家长们的这种种思想和行为显 然严重防碍了家校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二、解决问题的内容与实施 而今,面对农村家庭德育的现状及存有问题,该怎样改变这种现 状,使家庭德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农村学校的德育有新的突破 呢?在仔细分析,认真研究之后,本人认为能够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一)在家庭德育教育上增强指导培训

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

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而家庭德育质量的提升,家长的认 识提升则是关键。当前,很多城里的学校都设有“家长学校”,我认 为我们农村小学也能够积极利用“家长学校”这个载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家长实行必要的家庭德育知识与技能地指导和培训,逐步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点,加深对家庭德育的理解,从而提升家庭德育质量。

2、积极发挥学校作用,提升家长对家庭德育的理解 做好家庭德育教育宣传工作,协助家长了解教育信息,树立准确 的“教子观”。作为学校,能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组织家长交流家庭德育的经验或家庭德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交流讨论,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从而加深对家庭德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家庭德育技能。

3、家长应增强学习,善于借鉴 作为家长,我认为也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的责任,理解到自己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家长也应该增强家庭教育知识技 能地学习,善于借鉴他人成功家教经验,取长补短,更好的教育好子 女。

1、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传授德育知识,提升受教 育者的理

解水平,用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

2、注重引导和管理相结合: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割裂引导 与管理的关系是有违德育教育规律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 展开工作。

3、榜样示范及实践锻炼:榜样示范就是通过教育者以自身的、他人的模范事迹影响学生。实践锻炼,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训练德育行为,锻炼德育意志。做到从知开始,到行结束。这种方法对 于培养学生知行结合,言行一致并最终形成稳固的德育行为习惯具有 特殊的意义。

4、展开活动,寓教于乐: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活 动手段能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我们展开德育活动的总思路是:服务中心,点面结合。如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均围绕某一阶段的德育中心工作,班级活动则结合本班实际展开。当然我们决没有把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更没有用活动代替学校德育的全部工作,活动仅仅学校德育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5、农村学校要多树立德育榜样。不但仅是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还应都评出“德育之星”,对平常拾金不昧、热爱协助他人、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等学校要给予重奖,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使我们农村学生有身边的模范,有活生生的行为标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合作,齐抓共管 应该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第一,大力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第二,通过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加校联系卡、家庭教育档案等多种渠道,引导家长学会科学育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小学生健康成长,增大综合治理力度,净化、优化育人环境。

上一篇:小小辩论会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汽车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