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4-04-15

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甘南县第二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结合我校校情、学情的基础上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之前的一个学期里,我校深入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关规定,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索校本培训,着力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课程改革推进者主要是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推进与实施效果。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学校——教研组——个人”的三层教师校本课程培训模式,以青年教师研讨班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大赛、基本功大赛、教育专家讲座、组内集体备课、磨课、个人反思总结等具体形式的校本培训深入展开,使我校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尽早成为业务骨干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本校实际探索校本教材的研发,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校特色。由学校牵头组织,充分调动教研组力量,集体研发校本教材。目前《汉字艺术》、《甘南史话》、《艺体课程》等校本教材已完成初稿,计划本学期编订完成并投入教学实践,并参加全市校本教材展览观摩,获得了一致好评。

三、开创了具有甘南二中特色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制度化推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展研发工作。

实行跨年级集体备课制度,达到考点无死角、重难点能突出,知识体系初建立的效果。探索“磨课”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青年教师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本学期,大量青年教师积极主动邀请指导教师和业务领导及广大教师听自己的课,虽然很多老师暴露了很多问题,但他们虚心、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巨大进步,涌现出一大批教师新秀。

四、提倡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积极为本校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和条件,发挥教研组力量,开创本学科高效课堂模式,很多学科已渐出雏形。同时也锻炼出一大批业务能手,在专业知识、师范技能、科研能力及辅导教学等方面都出现各有专长的专业型教师。

五、派遣优秀教师赴哈尔滨、大庆、伊春、长春等地学习课改先进区及学校的成功经验,高薪聘请全国教育名师来我校讲座及指导教学。

上一学期我校以高三教师为骨干,轮换式赴大庆等课改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新课改理念及操作经验,建立了长期合作联系,为我校即时掌握课改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聘请金太阳教育中心专家进行新课改理论和实践讲座,取得了显著成果,使我校骨干教师业务及科研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六、创办以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为主体的教学研究论坛,研究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论坛,探讨教学难题及解决办法,探索高效课堂的开发,并请骨干教师做经验传授和交流,对诸多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和认识深刻的讨论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七、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究制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专家持续引领,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2011年12月

篇2: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实验学校09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十五”继教期间,我校就用教育科研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十一五”继教期间,我校在原有研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师资保障。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研训的永恒主题。在这一点认识上,我感觉各校并无差异。

但面对校本研训,我校始终以课题引领。十一五期间,我校又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创新校本研训,构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滚动课题,至此我校的课题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校本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校举办“青年班”和“研修班”进行校本培训,解决“入格入模”和培养骨干教师问题,90%的学员都担当了任务较重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此课题获得区第十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一等奖。

接下来,是《创新校本研训,引领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校引入“学习型组织”理念,在教师中展开“五项修炼”,引导教师接受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校本培训找到了最恰当的切入点和永远动力。我校单纯的培训模式也变为“研训一体”,成功地将教师引向研究型和反思型。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区第十一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二等奖,同时获市“先进科研成果”奖。

第三段是《发挥教研组长专业引领作用、构建教研组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随着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自身需求和努力问题,它还需要很多外部资源和条件;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一个人的单兵作战、单打独斗,它更强调教师之间资源的融合、团队的合作。教研组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直接组织,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评课,讨论课堂教学问题等等,它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最基层、最有效的单位。我校各教研组的发展并不均衡,教研组长引领作用的发挥也各不相同,年级组在管理权限和力度上远远优于学科教研组。面对课程改革的需求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适时成立了“教研组长研修班”,目前正致力研究校本研训的新内容和新模式,研究成果已获区第十二届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三等奖。

可见,我校“校本研训”的发展道路,也正是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道路,我们始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研训的主题,也始终坚持以科研促发展,以课题来推进,走出了

第1页

共6页 一条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同上一节课” 的校本研训活动。

背景: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抓教研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组的职能和作用,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精良的教研组长群体。

1、成立教研组长研修班,使教研组长担当起学科带头人作用。

2、对教研组长进行系统培训。使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评价,组织教研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我们的思路是:通过提升教研组长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教研组的专业引领作用,向全校教师辐射,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目的。

3、在实践中培训、评价。我们将研修培训与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合二为一,原则上单周侧重常规教学工作布臵安排,双周进行研修培训,这种做法既不会给教研组长带来过重负担,又不会使培训研修与实践相脱节。教研组长研修班仍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由基本学分(指教研组长在研修培训中的自身表现得分)和职责学分(指教研组长引领组内教师实施教研、教学活动的表现得分)两部分构成,各占50%,学分考核将作为研修班结业时评选优秀教研组长的重要依据。

目的:发挥“教研组学习共同体”互助功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1、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次追问。

教师上课的第一手准备就是课时方案,原来称“教案”,现在称“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教学设计”已与传统意义的教案有了本质区别。正因为传统意义的教案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我们的教研活动才又有回到了如何制定课时方案的研究上,但此刻我们的标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有不同的备课要求,设计要因人而异,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性风格的教学设计。

“同上一节”的第一阶段先聘请专家、特级教师解读课程标准,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然后,组织学科教师制定教学设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课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最后,学科组“教师成长共同体”交流研讨,在比较中优化,取长补短,形成新课程下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展开教学设计评优大赛。

经过几轮的实践研究,我校目前已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下是设计环节和流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课标气息:

1、教学设计导航:

第2页

共6页 A、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说明)B、学情分析:(学生情况说明)C、教学策略:(基于上述分析确定的,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教学目标:

建议在学期、学段、单元教学设计时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设计重点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以便目标的达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果教材本身没有重点难点(知识),不要硬行找一个重点难点。完全可以把矫正学生某个不良学习习惯作为重难点处理。

4、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5、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学过程的呈现不应追求一个统一、规范的模式,但必须强调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要有一个精彩漂亮的导入。

第二、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感强,认知--迁移--运用。第三、任务驱动、环环相扣,注重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第四、让学生手脑都动起来。第五、精心设计归纳小结

第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第七、要有一个课堂教学设计预案:解决以下问题。

A、目标不能达成怎么办?B、问题设计不适当怎么办?C、教学方式不当怎么办? D、还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

2、备课组“说课”活动——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追问。

说课是一项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教研活动。课前说课是教师正式上课前在特定的范围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梳理、分析和说明。同学科、同头课的老师围绕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讨,互动式切磋,大家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如果再有专家的点评与引领,那么,这样的说课不仅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作用,而且对参与说课活动的每一位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与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校具体操作中是在“共同体”内,一位教师说课,其余教师质疑:如目标符不符合实际?能否达成?学生活动设计有没有效?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听取组内教师的意见,记录思想碰撞的火花,学习他人的设计优点,完善自我。由于组内教师设计的是同一节课,这更利于大家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说课”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对说课的内容做了取舍,对说课过程做了规范,也同样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说课稿”要求。

说课稿一般要求2000字左右,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提炼出的,因此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是说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说课条理分明,层次清晰,便于听众接受,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更直观,要做成演示文稿。要重视说课的语言表达,情感充沛,语言简洁生动,逻辑严密,切忌重复。说课要有时间限制(10-15分钟),不要把教学设计一字不落的复述一遍,这就要求择其重点,详略得当。在实践中我们达成了基本共识,第3页

共6页 认为以下几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1、教学设计导航: [教材与学情分析] 要求说课者简要表述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本章节教材涉及知识在学科教材知识体系中所占位置,知识的前后有何关联?从学科知识体系考虑,其难易程度怎样?你面对的学生学科知识背景及学习能力状况如何?多数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教材内容有无困难和障碍?如果有,你打算怎样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解决]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制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提出,旨在强调课改新理念,提醒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状态。实际教学中衡量一堂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是看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基于这一原因,说课者确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至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应简要说明。

[教学设计思路和意图] 根据执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讲述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来设计教学),教学策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着眼建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如讨论式、讲授点拨式,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等等。并且应谈谈教学设计意图。

2、简要陈述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课堂导入] 切入巧妙,便于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情境。[问题提出] 通过设疑提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解决] 教师如何通过精要的讲解,适时的点拨,恰当的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练习反馈] 通过什么样的练习检测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如果目标达成效果不理想,应该考虑后续措施。

3、听、评课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次追问。

(1)“同上一节课”活动的课堂实施阶段。每位教师在说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最后修订,在课堂教学中操作实践,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由学生评判优劣。同时专家与同伴听课。专家听到的是同一教学内容,但风格迥异、教材处理方式和学生活动设计不同,他们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对教学设计作出对比判断,又一次进行验证追问,什么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实际,怎样的设计更有效等问题在教学实践的检验中会更加清晰。

(2)在一位教师上课的同时,我们要求同组的教师也必须听课。“共同体”在听课活动中不但相互借鉴、优化设计,而且还学会了听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听课教师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的互动;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

第4页

共6页 转向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评价。教师在听课中不断对比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堂好课的标准也不断清晰、细化,“同上一节课”的作用得到体现。

(3)进行自评—互评—专家评结合的课堂反馈。首先,由任课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价,评价要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和课堂的创新(即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闪光点)等方面进行。然后,同组伙伴根据听课情况再给出客观评价。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参与,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哪些学生活动是必须的,活动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最需要活动的地方在哪里等问题;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的评价还侧重于是否在重点内容上展开了探究,哪些内容适合探究,探究中教师还应该做些什么等内容。最后,专家将给出建议性的评价。一般专家评课先谈“课堂流程”,其次是“突出的优点”,再次是“一些建议”。专家的启发,使教师不再局限于本节课或某个内容,它将总结归类后的意见或经验呈现给教师,让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

在这三个层面的评课结束后,每位教师都经历“重新构建教学”的过程,对于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达成了共识;经过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的整合,一个优化的、完善的“教学设计”随之产生,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将转化为全组的共享资源,成为“共同体” 的团队财富。“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至此,我们共收集了14个学科30多个备课组的近百份整合后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4、撰写教育教学叙事——有效性教学的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共同体”活动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叙事”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反思形式,我们在“同上一节课”活动课堂实施阶段后,重视课后反思环节,开展了“教学叙事研究”。

(1)理论指导。(2)行动动员。(3)开展评优。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推进教师对“教学叙事”的研究。(4)组织讲演。教师们用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情感,讲述着每天在课堂发生的“故事”,用自己的才智解决着一个又一个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

教师们完成“同上一节课后”,都及时地进行反思,将课堂上发生的令人难忘又发人深省的环节用“教学叙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写“教学叙事”的确是为教师找到了一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研究三维目标实现等与教学有关问题的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5页

共6页

5、教研组“说活动”——教研活动实效性的追问。

基于“同上一节课”的活动和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的个性设计,我们在各教研组间开展了交流展示活动,与教师的“说课”叫法类似,我们称之为教研组长“说活动”,主要是教研活动后教研组长对活动流程的展示、说明与反思。“说活动”的内容是学科间的共性问题,重要的是给出教研组活动的组织方法和工作流程,以便与其他教研组交流、学习、沟通和借鉴。通过教研组长“说活动”,组长们更明确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教研活动,还应该围绕常规教学的备课、上课、听评课及课后反思等环节展开研究,但一定要将常规教学赋予新课程理念这一新内涵,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学习共同体”功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组长对“同上一节课”的“说活动”展示,给其他教研组长以启发,各教研组长都对“同上一节课”活动作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提升,并按照“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进程,整理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实录、评课记录、课后反思和教研活动总结资料,实现了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创新,使学科教师在“教研组学习共同体”这一组织中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008年12月19日下午,在石磊校长和柳学袖校长的积极促进、大力支持和共同组织下,丰台实验学校与东高地外国语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同上一节课”的双向研讨活动。活动中,每校都是从初一到初三各派1位教师,三个年级的研究主题不同,但同年级不同校的两位教师都准备相同的课题和授课内容。如:初一都是词汇课、初二都是句型课,初三都是阅读课。三个年级同时进行,两节课后,分三个组对教学方式和重、难点处理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研讨中,除授课教师课后反思和高中听课教师的评价交流外,我们还聘请西城名校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专家点评,专家的点评给教师们很多启示,在新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使教师们有了新的认识,活动得到两校教师的一致好评,校本教研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了实处。

丰台实验学校

2009年12月

第6页

篇3: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科研之我见

1 以校为本, 构建校本教科研模式

构建校本教科研模式从含义上讲应当是: (1) 教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 强调教科研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 围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 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 (2) 教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 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成为教科研的主人, 通过教科研培养教师, 提高教师素质, 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3) 教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 教科研要研究学生,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 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要有针对性, 讲求实效性, 反对形式主义。

校本教科研模式从结构上讲应当是: (1) 校本教科研的范畴, 包括学校发展研究、德育研究、教学研究、管理研究。 (2) 校本教科研的管理, 包括管理制度 (含评价制度、成果转化办法等) 的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设、教科研队伍的优化等。 (3) 校本教科研的组织, 包括常规教科研工作的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等。

2 立足于“研”, 是校本教科研的前提

学校应为教师营造一个自由的学术氛围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教师要敢于挑战自我、挑战课程、挑战传统, 有意识地培养研究习惯, 立足于“研”, 拓宽思路。

2.1“研”校本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首先要认真研究校本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设计思路, 领会校本教材意图, 处理得当、使用合理相当关键。在研究校本教材编排体系时,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以指导教学。在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建立更好的认识结构, 应调整或增删校本教材内容, 也可以对课时进行整合, 以便进行整体教学, 达到灵活使用校本教材、深入挖掘校本教材、主动拓展校本教材的目的。

新课程的实验校本教材和各学校教师自编的校本教材虽然有多种版本, 但课程标准只有一种。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学科教学都作了具体要求, 不论选哪一版本的教材, 都应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程标准, 真正领悟课程标准的性质、理念、思路和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充分发挥教科研组的集体智慧, 群策群力, 掌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用符合实际、科学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2.2“研”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进行小组教科研和具体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校本教材、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实施课程试验的今天,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要使学生肯学, 就必须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 在教学方法上则着眼于“导”,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做到心中有学生, 围绕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实效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3“研”教学设计并反思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该教什么、怎么教, 达到目的所进行的策划。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通过“教学设计”形成一条明晰的思路, 将部署安排、策略选择、方法组合、媒体运用纳入一个便于把握的框架, 形成体现一定教育思想, 又具有操作性的模式。整个过程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施效果, 所以说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大胆提出问题, 认真分析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教学中处处需要研究, 时时需要研究, 教学后需要不断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对教学问题有创造性的见解。研讨时需要认真总结。毕竟个人的能力有限, 这就需要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发挥集体智慧, 解惑排难, 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 教学与研究结合, 教学与反思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品位, 从而改变生活方式, 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3 教科研组共同研讨是校本研究的灵魂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 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 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科研小组集体研讨是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因此, 教导处应进一步健全教科研小组, 召开教科研小组长会议, 明确组长职责, 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另外, 组内、校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 每听完一课教师都要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鼓励教师教学研讨要各抒己见, 强调个人的消化吸收, 在个人的感受、认识、体验之间实行对接。

4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校本研究围绕校内的事实和问题在校内开展, 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缺少的因素。校本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到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聘请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专业咨询等, 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4: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关键词]校本科研;成果特点;有效性;学校内涵;深化发展

一、校本科研的概念及成果特征

校本科研实际上就是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根本,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究,以解决老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老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究实际上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发展,来探究、总结其中的规律。

校本研究的成果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关键内容,其特点为:第一,注重问题意识。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第二,注重研究过程。校本研究是一个比较关注过程的实践内容,其既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又是通过实践升级理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老师的日常工作,不断地改善教师的教学。第三,注重实践创新。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就要保持校本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发展和老师教学的的细节进行研究以便提升校本研究的效率。

二、开展校本科研的重要意义

校本科研发展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第一,开展校本科研可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想要办好学校,就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开展校本科研,为学校配备更为优质的资源,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第二,校本科研是改进传统的教研方式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研究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达到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要找出传统教学中的误区加以改进,以保证教学研究符合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找出传统教学方式的误区最好的方法就是校本科研。第三,开展校本科研有利于学校发展。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强化校本科研能够帮助老师更加深入的理解教育的意义,改进教学的手段,以适应科研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在教研小组的努力下,学校会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第四,开展校本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校本科研,老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误区、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校本科研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中树立问题意识

想要做好校本科研,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在教研小组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2.结合教学情况备课总结反思

教学总结反思要求老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的深入探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自己在教学中的领悟与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在定期的记录与总结的过程中,引导老师找到自身的错误,树立问题的意识,为提炼有效的课题提供基础。

3.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抓好教研的效率,首先要从备课抓起。为了保证备课的效率,要结合老师的个人备课内容集体研究,然后形成教案。不同的老师再结合班级中的具体情况,个性设计。通过集体备课的过程,可以集众人之所长,促进备课效率的提升。在自行备课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拿到教学研讨会中讨论。

4.强化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强化老师的基本素质。学校可以结合青年教师骨干、学校优秀教师引导等方式,提高老师的素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师素质的培养中,注意观察老师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促进校本科研的发展。

5.结合研究具体过程探讨

校本研究的过程与教学实践是不能分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性就要结合教学的效果探讨,找到恰当的教学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开展。

6.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是在校本科研中最关键的环节。学校要结合教学目标,聘请专业的人員为学校的发展做好规划。通过制定长期教研目标、阶段性教研目标、奖励方案等,为科研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还要结合组织内人员的基本情况,选取领导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以保证校本科研的高效开展。

7.营造良好的校本科研氛围

学校的领导人员要关注并重视教研工作的开展。在校内可以实行个人责任制,要求领导在不同的教研中蹲点,一人、一学科、一课题、一成果。在领导的带动下,学校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带动老师积极的参与到校本科研中。

8.规范课题管理方式

为了保证校本科研的有效性,在开展教研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切忌追求课题的数量而导致每一个课题都不精的情况发生。在课题管理的过程中,要狠抓课题开展的过程。此外,还要严格把握阶梯关。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负责人签字通过,以保证课题按时完成。

9.总结提升,实践创新

在校本科研开展之后,学校会获得丰硕的成果。教研组要充分的发挥职能,增强教研组内的凝聚力,从而推动教学的发展。老师也要善于总结,在听取他人的意见之后,老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中的误区,进而更加深入地研究课题,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为了调动老师校本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结合教研的过程组织一系列的业务竞赛。如最优教案评比大赛、最优质课程大赛等等。在教务处牵头、各大教研组参与的竞赛中,能够发现各大教研组各显神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老师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在推进校本科研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得成绩,但是我们不能骄傲。要结合教研的情况找出校本科研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在创新性思维的引导下,深入探讨校本科研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保证校本科研之花在学校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李艳红.扎实推进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校园英语:高中版》, 2014.

[2]刘丽华.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开心素质教育》, 2015.

[3]边华伟.深化课程改革 促进内涵发展——以山东省莱芜市寨里中学课程建设为例.《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 .

篇5:校本科研工作总结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抓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做到学习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本学期利用周五下午放学后为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

包括: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各学年组分组备课研修。在学期初,就排定学习的内容、主讲人员。特别是分组备课研修,给了每位教师充分发挥的舞台,可谓“百家争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我校的博客网站上涌现了大量教师的优秀论文、随笔。

(二)、学习研究促发展,要求每一位教师一学期完成1篇教学论文、1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案例、1篇教学随笔、1篇教案和1篇教学反思。同时为进一步促教师成长发展,我们创设了每月教师自评活动。每月结束后让教师对自己本月的工作做以总结,并对自己的下月工作提出希望,通过自评活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下月的工作中,从而达到了教师不断提升的目的。

(三)、明确了外出培训反馈制度。在组织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上,创设机会及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及其它教学探究活动。本学期徐星群等教师参加区优质课听课活动;田玉坤参加市学苑杯的听课活动;曲杰参加省优质课的听课活动。每次外出听课或学习,各教研组都及时利用研修平台进行学习讨论。

二、以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为抓手,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一)、扎实研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我校领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到随时听课,随堂评课,课后交流反馈的系列化听课方式。通过领导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意见交流,快速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看到一张张课堂意见反馈表上领导一句句理论的引领,教师评课后的句句真诚感言,仿佛看到了教师们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二)、逐步转变教学常规管理模式。本学期利用《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从以制度管理、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本学期,我校制定了每月一特色主题活动的常规评比活动。三月份开展了“教学卫生节节抓”主题评比活动。活动中进一步督促了全体教师对课堂卫生习惯的重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卫生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月份开展了“落实教学常规,规范作业要求”主题评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对学生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使作业形式向多样型、实践型的、趣味型、实效型的方向发展。五月份开展了“测试方法我创新”的主题评比活动。此次活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各位教师通过异彩分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测试形式,测试方法有新意有实效性,有些方法可广泛传用。六月份开展了“期末教学成果展示”主题评比活动。本次活动是对本学期各班本簿及各班级的特色成果进行展示评比,通过全员参与评比活动,评出了优秀班级和特色班级,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同时家长会上也为家长们呈现了一份圆满的丰富多彩的成果汇报。以各月的特色活动为主线抓学校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教学工作规范化的实施。

(三)、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坚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实施监控,并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本学期对一至五年级的测评采取了周测的考评制度,对六年毕业班进行了半月测的考评制度。教师每周上交考评内容,针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再提高,六年级半月进行一次测试,上交试卷和质量分析,由于测试的紧密能够及时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导处还重视监控学生能力的提升。每周的新闻交流教师能够进行记录,每周一首古诗文能坚持领学生进行积累,每周的好书阅读,不但每周进行阅读,学期末还上交了读后感。

三、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本期学校举办了课例型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之“名师之路说课大赛”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业务学习理论引领、全员参与说课评课、活动后总结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师们热情参与、积极研究、探讨,此次活动不仅是我校中青年教师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一次展示,也是落实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教师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一)优点

1、全体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分析比较透彻,部分教师能对教材重难点的确立进行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学情,确立教法、学法。

2、在说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一些教师能抓住本节的重难点和亮点,围绕几大亮点及本文的特点去说教学过程,不但语言凝练而且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了说课材料的质量,真正达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3、部分教师的说课分析中能有理有据,依据教参要求分析阐述,以课程标准理念为理论依据,使说课内容、方法的设计有根可寻,并使说课材料提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4、部分教师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抓住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知识的价值与应用。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问题

1、有部分教师说课材料不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设计而成,而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还能看到打印后的黑色边框痕迹。

2、部分教师将说课中板书设计这一环节省略,没有对板书的设计进行简要分析说明,这里表现突出的是专科组的教师。

3、个别教师说课时间较长,说课程序的各个环节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亮点,没有本节的特色,缺少设计的理论依据,类似于教案,因而显得说课材料平淡无味。

四、专题研究活动,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

我校申报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校本研修第二期工程》,其中我校的子课题《落实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正在研究阶段。为进一步让教师对课题有新的认识和对课题研究的主动性,我们在业务学习时间里为教师选择了“对教育科研的再认识”、“以课题为引领,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等有关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能转变意识,把科研工作融入到自己的各项工作之中。在科研中干工作,在工作中搞科研。

针对课题研究活动,我校本学期,推出了一节谢冰的数学课,参加“全市优质录像课评比”活动;推出了一节赵晶的《统计》课,参加了龙潭区教育联合体的送课下乡活动。通过优质课的打造,进一步推动了教师钻研的精神,使学校内也充满了研究的氛围。让科研引领教师的教育方向,让科研带领教师走出固守的教育模式,让科研指引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

五、打造亮点,构建特色教研活动

亮点一:月评自析活动促教师工作再提高。亮点二:各月特色常规评比活动促常规管理规范化。亮点三:特色早自习活动,浸润师生心灵。亮点四:周测月测促教学质量的提升。亮点五:校园大课间活动彰显学校的办学活力。

篇6: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李佳会

“新课标认为,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将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更要关注这些变革,要把自己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很抓常规,落实教学。

我认为:校本教研就是以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故在教学上,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前,我总是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然后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地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

3、认真辅导每一位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不应该歧视班级内的任何一位学生,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辅导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积极学习,更新理念。

首先,我珍惜每一次上“研究课”机会。参与教研活动是我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要求自己:

1、请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课堂教学。

2、请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3、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从而促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不断提升。

三、不断反思,升华认识。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认识到下面两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要努力追求的:

1、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完全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把机会交给他们。应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我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所以,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很有必要的。

2、做好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

一堂新课开始,我们可通过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做一个学生在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篇7:“教育科研”应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朱昌球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宗旨是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品位,让广大教师能在教育岗位上都有较好的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地让教师满负荷甚或超负荷的工作(上课、批改作业),那无疑也是对教师资源的一种“掠夺性开发”,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摧残性教育”的恶性循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校本培训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其意义自然也越来越重大。因此,高起点、严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是新的教育发展形式下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教育品位的一项极为基础的工作。

一、高起点

“校本培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层次——“四证”培训(普通话合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合格学历证、继续教育证);一个是较高层次——课题培训(选题、立项、实施、结题等全过程)。如果一个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四证”培训和课题培训方面都有较高需求和实际效果,那才可以称之为高起点。这也是学校发展(研究型)和社会进步(学习化)所必须。

二、严要求

“一个学校的广大教师在‘四证’培训和课题培训方面都有较高需求和实际效果”要成为现实,学校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四有”原则:

“有人”,一支较为稳定的培训队伍——各有特长,能者为师;内选外请,学科骨干。“有法”,一本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考勤考核,竞赛观摩;评价评优,奖励补助。“有物”,一套较为完整的教研资料——教学资料,学习笔记;实况录像,活动纪要。“有果”,一批较为优秀的科研成果——学科竞赛,教研论文;业务考核,课题评优。

三、有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项大的工作没有一个长计划和短安排就只能是“随意性”和“打乱仗”。长计划,至少包括“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短安排,应有“周工作安排”和“月工作安排”。

学期计划,要有“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任务和项目”“培训对象和人员”“培训时间和场地”“考核办法和措施”“奖励方案和制度”等六项。

学年计划,要有一学年度的周期性特征,对常规教育教学要起到一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作用。所以,学年培训计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整体性。一般前半年重在培训和考核(发掘),后半年重在交流和展示(发现)。

周工作安排,应包括“时间和场地”“内容和范围”“主讲或主持”“人员或人数”等四项。为了一目了然,可用表格形式。

月工作安排,适合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研培训工作,它可以配合年级组月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测而具有前瞻性地进行阶段计划和具体安排。

四、有步骤

有步骤地进行校本培训,实际上就是一个层级培训:

篇8:追求真实有效的校本科研

“小”是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是以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现象研究, 可以改变校本科研的难以深入、见效不明显的现象。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或困惑转化为课题, 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有利于破解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唤醒教师参与教科研的主体意识, 点燃教师的研究激情, 增强教师的科研信心。吉林省敦化市为了有效开展小课题研究构建了小课题研究的“三小框架”, 即“立足小现象、确立小课题, 开发小策略”的研究框架。具体操作方式:

(一) 在小现象中发现问题, 提炼课题:对“小现象”诊断——对“小现象”反思——把问题转化为课题;

(二) 在行动中开发小策略, 解决问题:理论学习——开发小策略——行动中印证;

(三) 在小案例的撰写中积累策略。老师应该和医生一样, 积累的“病例”多,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要求教师在反思中积累小案例, 在研究中积累小策略、把印证实施中的成功案例撰写出来, 汇集小故事, 编辑成册, 建设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策略库”。

小课题研究, 小而实, 易操作, 见效快, 它贴近教学, 贴近现实, 不好高鹜远, 解小题破大题, 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

二、重视一个“导”字, 营造氛围, 引领科研

“导”是指在校本科研中要发挥校长科研思想的引导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曾强调, 必须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倡导教育家办学。纵观中外教育家无一不是通过对教育的研究, 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 形成自己教育思想, 才成为教育家的。因此, 校长应重视教育科研, 并引领广大教师开展研究, 解决问题, 实现自我超越。校长在科研工作中要做到“四导”:1.全心引导。校长要身先士卒, 全力引导, 带头搞科研, 唤起教师搞科研的热情、激情;2.精心辅导。要根据课题需求开展科研培训, 建立以校本为主渠道的培训体系, 邀请专家、科研部门来校“传经送宝”;3.悉心指导。在课题进入实施阶段, 要深入到校本科研的活动中去, 亲临指导课题研究, 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4.评价督导。开展科研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使教师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使之形成浓厚的氛围。

三、立足一个“真”字, 发掘资源, 锻造队伍

“真”是指实实在在搞“真科研”, 实实在在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曾经指出:“不上课, 那他就不是老师;不搞科研, 那他就不是好老师。”钱老的话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 一位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 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 就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引导教师真研究、真讨论, 写真文章、真实践, 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并感到研究中的快乐与幸福。真研究要求:一是要保证研究的前沿性, 不然有可能花费了大量工夫, 其成果有可能是被淘汰的东西。二是要紧紧围绕一个“真”字来展开。三是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专业引领作用, 采用“结对子”、沙龙研讨等形式给普通教师以帮助和指导, 让校内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 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四是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科研部门、教研部门、学术部门等专业引领力量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要与教育学会、教科所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定向合作与指导机制, 及时邀请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会诊”、给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 以此实现长期的资源共享, 为校本科研扫清障碍。

四、追求一个“质”字, 提炼成果, 重在推广

“质”就是追求科研质量。有些老师认为, 搞科研就是写论文, 为了评职称不得不搞。因此不少学校科研质量较差, 形成了“只有教育科研之形, 而无教育科研之神”的尴尬局面。要想打破这种尴尬局面, 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实践, 课题研究成果只有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才有作用:第一, 校本科研必须重视过程质量, 有效开展校本科研活动要重视过程的实践性, 高质量的过程才有高质量的成果。第二, 重视成果表达形式的多样化。研究报告、论文不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教师要学会提炼成果, 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通常有“研究案例”、“教学反思”、“叙事研究”、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论文5种成果表达方式。这些方式便于操作, 与教师工作实践联系紧密, 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 是教师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 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第三, 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 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改进学校现有实践状态。因而, 一旦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后, 要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不然, 教育科研成果就要束之高阁, 成为文本书籍, 放在书库里, 成为装点门面的装饰品, 好看而无用。这样的教育科研会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 在学校“留不住, 站不稳, 走不远”。

五、实现一个“强”字, 厚重内涵, 品牌立校

“强”就是通过科研实现科研强校、打造品牌的目标。学校要把“科研强教, 科研强校, 质量立校”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 科研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搞出自己的特色, 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吃别人嚼过的馍。有特色才有价值, 才有吸引力。

走科研强校之路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1) 大力推进一校一品建设, 校长要选择适合于校本发展的特色研究项目, 通过科研实现自已的办学理念。 (2) 建立“我的成长我做主, 我的课题我当家”机制, 实行课题主持人责任制, 自主选题, 自愿参研, 自觉遵守规则, 不断激发教育科研的活力。 (3) 扩大校外合作伙伴关系, 加强对外交流。要与国内的名校结为联谊校, 与本市学校结为对口交流学校, 形成校外研究共同体。 (4)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逐步建成集“教育论坛、教育博客、教研网页”于一体的教科研交流平台。 (5) 不断完善教育研究的服务体系, 加强学校教科室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功能建设, 提高为一线教师服务的水平。只有采取有效措施, 校本科研才能形成一种风气, 形成一种文化, 形成一种特色, 打造一所名校。

篇9: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一、科研重实效创新求发展

1. 做到人人有科研小课题,全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师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学习、科学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校的评估都增加了对科研素质、科研能力的要求。通过科研专题培训,使我校教师人人都意识到“参与课题是工作的一种形式”,教育科研能够促进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水平的提高。即使只是参与和跟随,也能够促进学习,带来先进新鲜的意识。课题研究能够开阔教师的思维,带动思路的提升。由此,我校提出在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每人申报一个校级课题,经过立项和研究,成果显著的课题学校逐级推荐并上报上一级科研部门。在此项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的课题丰富多彩,“照亮”了教学工作的每个角落。如《小学生交往特点的调查研究》《小学生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等80余个课题,内容鲜活、贴近工作和生活,这些具有生命力的课题使教师倍感科研的乐趣,相信课题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带着科研意识去工作”的先进理念唤醒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是为了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工作即科研,问题即课题”的主导思想让我校的科研工作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2. 做到人人有科研博客,积极倡导教师网络科研建设。博客,或称“网络日记”已经风靡互联网世界。我们当今的教师如不掌握这门信息技术,必将落后于这个时代。基于时代的要求,学校要求每名教师都要建立科研博客,倡导教师网络中的科研建设。如:在该空间内充公利用各种网络技术,自由发布和管理自己的各种资源,包括文章、随笔、课题实施计划、课题实施方案,活动图片、结题方案等,并保持经常性更新。逐渐让科研博客成为广大教师反思的平台、材料的储备库、科研过程的记录薄等等。科研博客的建立,方便了教师在网络科研领域里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有效实现了课题研究的信息化、多样化。由此教师们也亲切的把科研博客称为“大众科研会馆”。

3. 做到人人参加科研汇报,提升教师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得到了许多的收获,可卻往往不能及时准确表述出来,每每写论文,苦于无处落笔。因此,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列为我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每学期的期初,课题实验教师都要参加学校举办的课题汇报会,在汇报中,有科研领导的精练点评、有课题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在交流中,教师集思广益,开拓了教师科研的视野,汇报中,教师们侃侃而谈,锻炼并提高了表达能力。消除了教师台上讲话的恐惧感,也使我校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二、档案重规范科学求发展

多年来,学校对每名教师都建立了科研档案,档案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形式。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学校实行适时更新,阶段性完善及补充,其优势是上传便捷,内容丰富,比如教师研制的图表、数据,声像、照片等,都可以及时归到电子档案之中,确保档案材料的原始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也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素材。纸质档案具体内容包括科研基本情况、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获奖情况、各类证书复印件等,完备的档案管理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研究过程素材,另一层面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科研整体工作的运行机制,使学校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保持并形成了常态化、常规化、科学化。

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重抓好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特别注重抓精品成果的产出。通过汇报和检查验收,学校筛选出精品校本课题在全校大会上进行汇报表演,突出者可评为校科研骨干。以此引领更多的科研教师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力求校本科研在不同时期实现质的飞跃的发展。

三、成果重实效内涵求发展

我校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氛围,具有了一定的科研影响力。务实的校本科研课题为学校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片生机,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出台、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毕业班学生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等等,在其变化中都凝结着课题实验教师的辛劳与汗水。所以无论从学校发展还是教师个人成长角度,都在呼唤教师更多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推动全校的整体发展。由于课题数量的增多,学校把同类课题进行了分类管理,成立了8个课题研究会:语文教学研究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心理健康研究会、小科教学研究会、体音美教学研究会、养成教育研究会、班级管理研究会、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会。科研课题研究会的成立,让教师们热情高涨,原本“孤军奋战”的氛围,却变成了“群英荟萃”。老师们热情的投入,为我校的校本教育科研带来了一片生机。

现在学校共有科研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37项,市级课题3项,校本课题105项。校本课题数量创历史之最。截止目前学校共有23项科研课题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由于校本科研的不断深入和研究内涵的深化发展,我校特编制两本校本科研课题专题集,使校本科研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实效性应用和经验性推广。为此,在2011年教育科学普及评优活动中,学校荣获了“百佳全面发展示范校”的光荣称号。2012年被评为省科研先进单位。

教育科研任重而道远。取得的成绩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在未来科研之路上我校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紧跟时代脉搏,一路向前!

篇10:科研室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近3年来,依据潍南区教育局、教科室的工作意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了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一、完善教科研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引导全体教师更好地进入研究状态,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保证各级课题的研究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明确了新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课题评审小组”、“课题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以及各自的职能;规定了新的课题管理的办法;强化了课题过程管理的机制;加大了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步入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为此,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了教师科研思想的建设,教科室重点加强了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养和培训。通过培训,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能够明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通过教育科研,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其次,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广开学习之路,帮助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保证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发展性,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充满了活力。自2004年以来,学校教科室先后10余次举办教科研知识专题讲座,参训教师达300多人次,以最直接的方法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学校大胆解放科研思路,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渠道共同进行教师培训。两年内,先后派出几十名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再次,学校大力实施了校本培训工程,整体提升了教师素质。具体措施有:①案例式反思:让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并由此探寻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有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在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在《山东教育》等刊物上发表;②沙龙式探究:让思维在对话中渐入佳境。为使校本培训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个案走向一般,我校借鉴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沙龙”形式,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加工、改造之后,旗帜鲜明地推出了“沙龙式探究”活动。“沙龙式探究”让我们寻求到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有效载体,使“参与式培训”由一种理论构想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现实,以此而生成的思维,形成的理念,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③录像课研讨:把教学的每一刻真实呈现。我们采取的录像课研讨的方法是:事先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全过程地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然后在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播放,充分暴露并展示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思维过程,组织其他教师直接与授课教师对话、研讨,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相关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从这样一些鲜活的教学实录中抓住教师普遍认为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调控能力、运用教学语言能力等进行切磋、探讨,从而使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单纯的外在说教演化为教师自身的主动建构;④与名师携手:挖掘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几年来,在教师不断的行动研究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市、区颇有名气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有一定的超前性,是校本教师培训的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实施了“与名师携手,走向成功”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校内名师来达到培训青年教师的目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加大力度搞好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 1.重视重大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

2004以来,我校在以往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向内部攻坚,整体推进,扎实有效地拿出了成效。

(1)自1999年起,我校就承担了省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具体做法是:

①强化过程管理,以备课为起点,使情境教学深入课堂。课题组的教师(现在已经推广到全体教师)的备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质的变化:一是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二是重视问题的设计,三是重视学科特点与创新教育思想的融合

②边实验边总结,以多种形式推广情境探究教学的成果。2004和2005年,省级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构建》和《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顺利通过省级鉴定,3篇教学论文、教学实录在省市刊物上发表,由我校教师老师主编的《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双轨教学”再辟新路

由于“双轨教学”在国内某些地区、学校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因此我们的实验原则是“实验与研究同步、推广与创新同步”。

①大面积施行隐形课堂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与广播站、电视台等静态、动态文化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气息。

②纳入创新教育总课题,积极开展诗文类研究性活动。如:让学生搜集写“春天”的古诗与现代文,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进行改写等等,新的思路使我校的“小学语文双轨教学”有了新的生长点,并且产生了新的成效。(3)新道德教育以点带面,形成学校特色

2006年我校以山东省新道德教育课题实验课题开题为契机,旗帜鲜明的提出创建学校德育特色。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山东省新道德教育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特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开展德育活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设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内重点开发以下德育阵地:走廊涂鸦墙、校园手抄报、班级黑板报、知识长廊、校园文化(墙体宣传、楼体宣传)、班队会,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放手让班委会、大队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班委会、大队委的自主管理作用;积极扎实地开展德育创新研究,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重视德育工作科学研究,以研究和创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06年学校组织教师申报第四批校级课题,主要以新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于这批课题学校认真评审,加强过程管理,督促并指导教师扎实开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基本做到了班班有特色,月月有重点。

另外,我校承担的其他各项省级重大课题均开展顺利,成果显著。省级课题《小学社会科教学评价研究》《音乐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整合研究》《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与研究》均顺利结题。两项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正开展的扎实有效,获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个。我校的多项市区级课题也开展得扎实有效,2004年~2006年,我校共有6项市级课题通过专家鉴定,15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

2.营造教育科研工作大环境,百花齐放,科研兴校(1)校级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我校现在有7处小学,现有的省市区级课题不足以涵盖全体教师的科研活动,因此2004年后我们加强了校级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现有校级课题60余项,基本达到了人人有课题,教育科学研究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对校级课题我们提出以下要求:

①注重“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是否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包括教学现状、师资现状、教研力量等;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的最终归属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离开这一点,一切课题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是否切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教育改革的任何误解和忽视,课题研究都不可能会成功。

②注重“前瞻性”。前瞻性是课题的价值所在,搞教科研,必须建设好教师队伍,教学反思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不仅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而且能尽快帮助教师步入学者型教师队伍中,甚至登上教科研的神圣殿堂。所以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以反思教育教学的某一点作为教研组研究的专题,基本以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一个长期的时间,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③注重“实效性”。教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稳步渐进,力求实效。我们的思路就是先点上开花,后面上铺开,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符合规律的。

④注重“过程性”。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能有更多的成果获奖当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觉得它不应该是唯一目标,有时过程比目标显得更为重要。目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研究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目标:(1)通过研究让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形成链接,如果教育观念更新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任何观念更新都可能是空话。(2)推动教研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提高教师教科研积极性。(3)引导教师学会总结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研究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⑤注重“动态性”。教科研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的需要思考,修改我们的思路,要不断的补充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会,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2)高标准完成了“十五”课题的申报、鉴定工作

2004-2006年,我校共有1项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8项区级课题通过专家评审,立项进行研究;并且在这期间,我校承担的课题由2项通过国家级鉴定顺利结题,5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4项区级课题通过了专家论证,顺利结题。在十五期间,我校被15个省级以上的课题组评为课题实验基地或示范学校。

四、构建研究平台,强化过程管理,提高科研实效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课堂为平台,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每学期举行两次全校课题研究活动,确定研究主题,精心设计方案,认真施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进了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在抓课题管理过程中,构建了三级管理网络,每个课题均由教师申报、教科室初审、把关,统一向上级申报。对批复的各级课题均有备案,教科室统一建立了三级课题网络管理平台,保证了各级研究部门都能及时了解全校的课题分布情况及研究现状。在选题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优势项目或疑难问题,注意面向教育教学实际,面向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与矛盾,而不是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在研究上,强调研究过程管理,重点检查了部分课题的资料,尤其是活动开展资料和阶段跟踪资料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保证。

另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畅通的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内容丰富的资源库,给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的了有力的保证。以后,我们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围绕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研究》,不断充实完善校园网信息资源库,积极探究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科研实效。

五、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奖励。

近几年来,获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均一等奖3项,6人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6部教育教学著作公开出版发行;18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1人次在国家教育部课题教学评比中获得二等奖,5人次在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5人次在市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5人次在国家、省、市、区举行公开课,近30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正是由于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沂蒙名师1人,临沂市教学能手2人,临沂市教学新秀3人,潍南名师2人,潍南区教学能手14人,潍南区教学新秀12人。

上一篇:《引路人》读后感作文400字下一篇:山路见梅,山路见梅钱起,山路见梅的意思,山路见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