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2024-05-05

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共10篇)

篇1: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相关阅读】

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会

在吉首市第八小学举行

11月25至26日,湖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会在吉首市第八小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吉首市第八小学承办。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王俊良副处长、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惠明及湘西州教育局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并全程参加活动,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推荐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共200余人观摩了现场会。

吉首市第八小学校长姚秀芝以“校本研修,以校为本”为题,讲述了该校从一所薄弱学校成长为全省“我身边的好学校”的突围之路,重点介绍了该校“四步导学”高效课堂和“梦想课堂”。湘潭江声实验学校教科室张凌君主任和永州市蓝山县楠市镇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分别就“6+1校本课程”、“美心课程”给大家分享了校本研修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校本研修中遇到的问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课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胜做《从梦想课程到学校课程整体建构》专题讲座,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及运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全体与会代表现场观摩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活动。吉首八小三堂 “四步导学”示范改革课和三堂梦想课,用“实货”与大家分享交流。其中,滕静老师的《掩耳盗铃》一课,以“四步导学”模式,展开教学,展示了高效的课堂,老师的导、学生的学,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退讲堂为学堂。张轶老师的梦想课《你想去哪里》,用独特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网络里畅游世界的名胜古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让孩子们体会现代科技和世界文化的魅力。随后的评课环节,该校采用独创出的集世界咖啡屋、复盘、引导等技巧于一体的“引导式”评课模式,带领与会者在个体、对子、小组讨论的环环互动中愉悦地完成精彩的评课,让枯燥从评课中离开,让激情回归评课。很多与会代表说第一次参与这样有激情和高效的评课活动,一定将这种评课模式带回去让老师享受。

篇2: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属南雁荡山与洞宫山的余脉,是天然的林业基地。其间群山绵亘,峰峦起伏,海拔一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中部为丘陵与河谷冲积平原,是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东部为飞云江冲积和沿海淤积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一派水乡景象,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

飞云江在上游地区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飞云江在下游地区表现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极不固定,往往由于冲刷、淤积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桐浦之间表现较为明显。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

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

瑞安地质比较稳定,历史上无火山、地震、断层、泥石流、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记录。

篇3: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根据省级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教学计划, 2009年4月13日-24日,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第十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45人, 在上海进行名校管理现场研修。

学员们分成六个见习小组下派到向阳小学、万航渡路小学、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新黄浦实验学校、江宁学校、洵阳路小学进行跟踪研修。通过听取洪雨露、张雪龙、程华、王洪伟、吴庆琳、朱乃楣等知名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 与学校行政班子、教师、学生座谈, 查阅学校资料、文献, 直接参与管理活动, 听课及观摩大型活动等方式, 学员们对校长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等内容有了总体上的了解。

学员们普遍反映, 名校研修使他们对几所有代表性的上海名校管理现状有了感性上的认识, 对知名校长的独到办学理念有了理性上的探究, 这对自己今后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借鉴意义。 (雷志东)

篇4: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篇5: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结

作为一名新教师,2017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习,我积极学习,认真听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自己写日志、做笔记,看各位学员老师的评论,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教学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说说学习的感受:

一、培训学习使我更新了的观念。通过培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深深体会到,一位老师,不单是教书,传授知识,还得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新的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支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我认为教师上好一堂体育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上这堂课,我让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不管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这堂课注定是不成功的。一堂课上完,学生学会没有,有多少人基本学会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三、培训使我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要求是师生互动,这里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包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技能、技巧和锻炼方法,而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另一个问题是采取“放羊式“教学,教师上课后给学生发放体育器材,让学生自已去玩,这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毕竟还不成熟,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起到组织、主导作用。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这个学习过程是愉快的,学习结果也会令人满意。但要避免片面追求热闹场面,简单地认为学生笑了、动了、气氛热烈了这就是好课。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玩,它要求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五、学用结合,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比如在跳跃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了模仿青蛙跳为教学内容。因为孩子们都见过青蛙,而且也喜爱青蛙,在这节课中,我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结合现实出现的“捕蛙”情况,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和处理。学生在这节课中练习了各种跳跃动作,掌握了跳跃动作的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在情感、合作、环保几方面的意识。

六、组织纪律性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上对学生服装、整队集合、解散、练习中等,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否则就容易产生教学事故、突发事件等,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隐患。

篇6: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看视频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1. 媒体展示:

夏天,草丛中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却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的影片;枯叶蝶的图片资料;青蛙不同环境中的体色比较的图片。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它们的体色、体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 的意见,认识到蝈蝈、青蛙的体色及枯叶蝶的形态是一种自我保护性适应

教师继续启发: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从而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

1.教师呈现一盆仙人掌和展示解剖睡莲的茎和叶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针对各自生活的环境,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有的同学还举出了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变成了刺等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媒体展示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为此,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变色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鲸的体形象鱼;凶猛的眼镜蛇,在遇敌时颈部膨大,用以恐吓敌人;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3.观察分析,提高能力。(1)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互补,拓展思维,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3)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

(4)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并对学生合理的解答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

4.作出假设,激发思维。

(1)如果这些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小组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2)阅读“相关链接”,引发思考。并由部分学生宣读各自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种的灭绝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人们不仅保护生物,还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应与生物和谐共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5.探究实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蚯蚓对土壤的翻耕。通过课下生物兴趣小组动手参与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对土壤的翻耕。

(2)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多样,如①不同光照的情况三种:光照;黑白间照;黑暗。均为24小时。②不同时间的情况两种:一天;两天。均在黑暗下等等。选材上多用透明饮料瓶。(3)生物兴趣小组代表发言,讲述各自的探究操作过程,并展示各自的实验结果。(4)师生共同探究,归纳得出结论: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周围的环境。(5)实验后蚯蚓应如何处理,学生一致认为应放归原来的家园,让它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

六、归纳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归纳出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适应是普遍的,还是相对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七、布置作业:

篇7: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半年的研修活动就要暂告一段落,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整个团队和参加研修的老师们一起,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收获了很多让自己受用终生的东西。虽然本研修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这只是我们新的征程中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远航。回顾这段时间的研修活动,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去细细的反思„„

网络研修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也让老师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研修学习中,不少老师逐渐成长。他们联系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了很多的收获及体会。在研修过程中,老师们坚持每天网上学习,认真观看 专家视频,学习制作微课。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网络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捕捉问题、反思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努力探索,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

网络研修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老师们提供了无限空间,通过网上学习、点评互动的方式,使教研活动更有效的开展,教师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在信息网络的环境下,教师之间更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交流与合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次的学习,让我们不断地查找问题,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充分发挥我们教师服务的职能。我们要把这些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行为,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具体工作:

1、完善工作室的研修专题内容,制作研修专题相关微课,为研修学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的平台。

工作室地址:XXX 专题页地址:XXX

2、统计选修本工作室的学员名单、详细地址、电话号码、QQ号。指导学员研修方法。

3、建立了刘慧珍小学语文工作室QQ群,把群号XXX1公布在工作室首页和专题页,并通知学员加入QQ群。

4、对工作室的团队成员进行了工作分工细化。(1)八名成员不定时地上传相关的资源:课例设计、校本教研动态、读书心得、课题研究资料、教育随笔、学生习作、系列微课、名师课例感悟、各类教 学资料等。

(2)XXX具体负责工作室的总体活动调控和指挥,同时负责学员在教师网的论坛发帖、回帖等。

(3)XXX老师负责QQ群学员的问题咨询和解答、学员微课制作培训、工作简报设计及制作、江西教师网开展的各类活动竞赛等。

(4)每天审核学员作业分工: 周一(XXXXXX负责)周二(XXX负责)周三(XXX负责)周四(XXX负责)周五(XXX负责)周六(XXX负责)周日(XXX负责)

5、每天按分工审核了学员上传的作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对优秀的作业推荐到工作室展出。

比如:http:///XXX

6、团队成员通过QQ群与学员互相研讨专题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并制作成两期简报。比如:http:///XXX

7、召开了三次团队成员会议,共同商讨工作室的建设及国培相关问题。

8、工作室负责人召开了一次网上在线YY讲座——《XXX》。

讲座视频详情http://bbs.jxteacher.com/XXX

9、指导学员安装YY工具,收听江西教师网国培和全员培训讲座。

10、工作室成员在教师网教师论坛发讨论帖两次,并组织学员参与讨论多次。(1)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习作教学最好是先引导学生说再指导学生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关键。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书面表达,因此,探寻显得至关重要。

论坛地址一:http://bbs.jxteacher.com/tXXX(2)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有效性,不少老师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多好的方法,训练的途径也丰富多彩,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组织形式呆板,训练渠道单一的现象;尤其是对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表达这一方面能力训练不够。因此,教学的有效、高效、实效就显得尤其重要。论坛地址二:XXX

讨论结束还及时总结,写成两期简报。如http:///eXXX

14、工作室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定期点评了学员作业,与学员评论交流,并归纳整理,丰富了工作室资源。

15、参加了江西教师网举办的竞赛展示活动、暑期大讲坛活动。

篇8: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一、健全管理机制, 为教师研修提供质量保障

在以教师研修体系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线, 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 形成了“33协同控制”管理流程, 确保了研修水平和质量。如下图:

第一个“3”是指教师研修体系基础能力建设中的“三个一”。一是把研修基地建在一线学校。由于教师研修机构的撤并等原因, 导致我市教师研修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十分突出, 经过反复调研, 我们做出了把教师研修基地建在中小学一线的决策。几年的实践证明, 这是提高教师研修效能的有效举措。我市对确定为教师研修基地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应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 明显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校本研修文化基本形成, 硬件则是至少有能容纳100人以上的研讨室、多媒体教室, 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与教师研修规模相适应的生活和服务设施。同时, 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 市级研修基地实行以学校为单位按学科、类别申报, 县市区教育局遴选推荐, 经专家评审后, 由市教育局审定。到2012年, 岳阳市已建成市级学科类研修基地校35个, 其中小学学科研修基地校15个, 初中学科研修基地校15个, 高中学科研修基地校5个;建设市级综合类校本研修基地5个, 其中班主任研修基地2个, 心理健康教育研修基地2个, 教育科研研修基地1个;建设市级技能认证基地10个, 其中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认证基地5个,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2个, 普通话培训基地3个。二是培训者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研修专家引领, 除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的引领外, 更加需要有一支本土化的团队。为此, 我们遴选了本市一批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作为研修的培训者。这些培训者团队成员, 都具有扎实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较强的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 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教育有特色、教学有风格, 懂得教师心理和学习需求, 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教师培训经验, 掌握并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研修活动。经过两轮申报遴选, 现已确认的市级培训者达600人, 其中, 小学学科骨干培训者160人, 初中学科骨干培训者120人, 高中学科骨干培训者110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30人, 班主任骨干培训者30人, 普通话骨干培训者30人, 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者30人, 教育科研骨干培训者30人,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培训者60人。目前, 我市教师研修需要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的“两型三级”培训团队已基本建设完毕, 其中“两型”是指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型”教学团队及“技能型”教学团队;“三级”是指市级、县级、校级培训教学团队。三是研修重点解决教师教学一线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在研修过程中, 把“问题”作为研修的基本单元和中心, 问题一般包括泥沼性问题、两难性问题、常规性问题、实施性问题等。操作的流程包括情景设计、资源共享、分组安排、角色分配、培训者辅助、动态考核等。始终坚持把教师在一线教学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这样一来, 研修重心下移了, 与一线教师面对面更近了,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辨更活了, 教师研修主体地位更牢了, 教师研修的吸引力更强了, 教师研修的实效更好了。

第二个“3”是指“三线”。一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这条“指挥线”, 设市教育局, 主要职能职责是:统筹规划中长期教师研修规划和年度计划, 审批和组织实施教师研修项目方案, 开展研修学时、学分认定, 制定和实施教师研修基础能力建设方案, 建立教师研修激励机制。二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这条“参谋线”, 设市教科院, 主要是对教师研修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负责对市级教师研修项目进行规划论证, 确保教师研修项目功能最大化、最优化。建立教师培训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制定培训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 收集和分析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数据, 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 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管理、指导和评价, 负责市级培训者培训与日常管理。目前, 各县 (市) 、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开展监管。三是培训基地学校这条“作战线”, 为了确保教师研修质量, 各基地学校在每次研修活动中, 都坚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研修需求调研活动, 充分了解和把握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需求, 科学、准确地确定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实施方案要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备案, 并主动接受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培训工作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几年来, 我市基地学校“需求导向、项目驱动、能力本位、学员中心、专家引领、亲情服务”的研修理念和工作模式已经形成。

二、创新工作机制, 为教师研修提供多样化服务

我市中小学教师研修机制的创新, 关键在于教师研修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创新, 下图是我市教师研修的一般流程:

这个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在观念上实行“两个转变三个坚持”, 即由过去的以补偿型和适应性为主的理念转变为引导型和超越性的研修理念, 倡导“大研修观”;研修重点由“有人教”和“能够教”向“教得好”和“学得好”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项目驱动、能力本位、学员中心、专家引领、亲情服务”;坚持“研训一体”, 广泛开展各种调研活动, 了解和把握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需求。

⑵在内容上做到“需求问题化, 问题专题化, 专题课程化”。我们的培训者大部分都是从一线优秀教师队伍中选出。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培训者会切合参训老师的需求,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分层次设定研修主题。根据不同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 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 丰富教师研修主题, 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够通过研修培训各得其所。在研修内容确定上, 让参训学员们自己点单。以前的培训都是专家们自己确定讲课主题, 想讲什么讲什么。只有专家的讲, 没有老师们的参与, 这是一种单向度的交流, 研修实效不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让参训学员和专家对话、互动, 做到双向交流。在培训策划中, 让参训老师有发言权, 让参训者自己点菜———需要听什么, 就请专家讲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带到研修过程中来。研修就是帮助学员不断地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的过程。这就是“需求问题化”。培训者必须认真了解参加研修教师的来源和层次, 针对不同学员群体, 不同的培训层次, 我们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整理, 形成一个个小专题, 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培训, 提高培训实效, 这就是“问题专题化”。培训对象不一样, 设置的课程也不一样。在教师研修的过程中, 关注每个专题中教师的本身需求, 关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能力的发展, 并逐步形成体系。培训者团队必须以每个专题为模板, 设计开发规范的研修课程体系, 这就是“专题课程化”。在“专题课程化”的过程中, 重点建设典型案例和网络课程资源, 努力探索“微课程”。

⑶在方式上坚持多样化。首先, 培训内容要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验提升教育经验, 确保培训实效;其次, 目标方案要与需求吻合, 要具体, 可操作;第三, 要设计问题并让教师和学员一起来思考、解答或掌握。问题的设计原则又是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员为中心, 让学员在动中学, 强化学员的互动参与, 增强教师研修的互动与交流;第四, 不断创新研修方法与形式, 通过集体备课、观课磨课、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思考与讨论、辩论与交流、学员上台、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与形式, 增强研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⑷在体制上落实“三个强化”。我市目前已经形成了教师研修的“政府推动、科研引导、基地辐射、学校主导”的管理体制, 具体体现在“三个强化”上。一是强化了教师研修中政府的推动力, 政府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供给者, 要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 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中小学教师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最有效的就是通过教师研修, 加大对教育方面的重要人力资本投资。二是强化教育科研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研修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他们在教师研修策划、指导、组织中的主动性。三是强化了教师研修过程管理和专业指导, 规范教师研修的学分、学时管理。

三、完善评估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的研修动力

1.坚持“三环五层”监测评估, 确保教师研修的活力

培训质量的监测评估贯穿在培训实施的全过程和培训结束以后。这项工作有三个具体环节:一是培训过程中, 用各种形式和方法, 不断监测评估, 把握培训进程中的问题, 了解学员的反映, 及时调整培训的内容、方法、节奏等;二是培训结束后, 组织者和教师通过座谈讨论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培训评估总结;三是追踪调查受训者在教学工作的实际效能 (选取几个点) 。通过这种监测、评估、调控、及时发布监测报告等活动, 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完善培训。

在对中小学教师研修效果进行评价时, 我们采取“五层评估法”:第一层是及时反应评估, 及时反应评估即观察学员当场的反应;第二层是学习效果评估, 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看学员内化培训内容的结果;第三层是工作表现评估, 对工作表现的评估主要了解学员经过培训后是否能把学习的成果迁移到工作岗位中去, 以及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工作的改进;第四层是组织绩效评估, 对组织绩效的评估主要了解培训对学员所在组织机构及其同事是否产生影响;第五层是社会效益评估, 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的长远影响力。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引导教师研修的内驱力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 其中有《岳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员考核制度》《岳阳市教师培训工作考核评估方案》《岳阳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岳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等, 系统而全面。以《学员考核制度》为例, 其考核细则包括“过程考核”“教研水平考核”“教学技能考核”“网络研修”和“团队合作”五部分, 共100分。其中“过程考核”占25分, 明确规定:“学员必须按规定参加每一次培训活动, 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无特殊情况不请假;如有特殊情况请假, 须出具有关证明, 并事先请假。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 无故缺勤一次扣5分。缺勤达到总培训学时三分之一时, 不予结业, 并上报教育局和通知相关学校。”如此严格的要求, 确保了研修工作的有序、高效, 使每一批次学员的到课率都超过95%, 学员的研修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四、建立自主合作机制, 拓展教师研修的服务平台

1.建立交流对话制度, 分享自主合作研修的体验

在教师研修活动中, 我们逐步建立研修方式以交流对话为主的制度, 对话既有成员与专家的对话, 也有成员与成员的对话, 在对话中培养思辨能力、质疑精神。在全市教育科研研修班举行过的一次“辩课”活动, 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针对两堂学员上的研究课, 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辩论。学员们各抒己见, 唇枪舌剑, 互不相让, 全然没有传统培训活动中的“中规中矩”。在“辩”中学习批判, 在“辩”中激活思维, 在“辩”中分享智慧。又如岳阳楼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联合会还每年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老师们在会上讲述自己的读书趣事, 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 分享各自独到的读书心得。学员们在交流对话中都有了自己的收获, 参与研修的动力也更足了。

2.打造网络研修平台, 扩展自主合作研修的途径

建设网站、博客、论坛、QQ群等多种网络平台, 以低耗、高效、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带动教师研修活动, 组织大量形式多样而开放化的网络教研活动, 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 开发教师网上协同研修, 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网络研修主要包括:一是自我反思类研修:反思日志、学习回顾、教学录像观察、同伴观察;二是交流反馈类研修:问题诊断、收集整理学习档案、迷你问卷、小组反思、尝试不同角色;三是问题解决类研修:讲座和研讨、发现及诊断问题、制定行动方案研究解决问题、记录研究过程、总结实践经验。开放性平台的建立, 形式的多样化, 带动了教师研修的活力。从不断反馈的情况看, 我市正逐步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大教研、大研修”、“群研、群修”的好氛围。教师参与网络研修十分积极。近三年, 全市开展各类远程培训研修就达20000多人次。岳阳教研论坛建站以来, 发展了24305位会员, 教师们发表主题贴14646篇, 帖子总数达到了104351篇。

3.建构研修共同体, 提升自主合作研修的水平

我市十分注重区域内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 不断提升教师自主研修的水平, 实现教师研修常态化。目前, 每个学科都形成了1-2个特别有影响、有活力的教师研修共同体, 以“岳阳教育教学网”为依托, 各县 (市) 区、部分学校和教师个人成立了相关网站, 已建立市级教研的QQ群已达54个, 教研论坛23个, 67.8%的教师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这些研修共同体, 一般以学科资源优势明显的学校为主持学校, 以该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以骨干教师为主体, 以校际联动的形式, 承担共同体成员的教师业务研修。同时着力于校本研修, 加大科研机构的指导与帮扶, 引进优质培训资源, 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在研修共同体的活动中, 我们着力建立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场”, 为教师们营造了一个个专业发展的场域。在研修共同体中, 群体成员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 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 形成了一种研究的氛围, 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

篇9: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今年是本人第四个参加远程教师培训;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工作室”也是三次聚会;通过YY平台进行学习应该第二次。老师们讲课精彩,丰富多彩学习资源,多渠道的相互学习沟通,一以贯之的历史积淀,个人得以不断进步。如果把工作室的学员比成荷花的花话,他们不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是“荷花待放将当时”。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培训学习,收益颇丰。

一、齐聚一室互帮学,一以贯之修专题。

学习专题相对集中,同行聚集一室取长补短。有组织的在选定的专题研修工作室学习,充分地尊重了学员的个人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员注意业务兴趣的集中专一,有利于兴趣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历史积淀。

同一研修室内,都是真正的同行,大家有着共同的教学、研修任务与目标、相同和类似的教学业务背景与经历,话题集中、关注一致。但地域、年龄、教龄、性别、学历、水平、见解、才情、素养等各异,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正好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各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突破现实生活条件下时空障碍,扩大了同行交流的范围、拓宽了视野、易于在比较中审视自己的不足,发现人家的长处。

二、与时俱进新器厉,QQ、YY齐上阵。

这次培顺的另个体会是,教学手段与方式多样化,对学员的掌握相应网络交流技术提出多方面的较高要求。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不是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而是说,教师本人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特别是条件和环境不尽如人意的农村中小学老师。譬如,起初总觉得QQ、微信、微博这些网络应用是年轻人的时尚专利,我的QQ是家人帮我注册的,使用不多也不熟练、Q龄不长。现在经过多轮先后接触、运用,已逐渐适应并能较熟练使用。虽说不能得心应手,但此前那种冷漠甚至抗拒早就烟消云散,每次参加网络学习以及考核完之后的自主学习,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充满热情。

不同媒介渠道各有长短,能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学习方式灵活的研修手段与便利。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博客、论坛互动、文件照片上传、在线与下载后线下学习。整个研修过程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教学案例、便利的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同行间坦诚交流,使我觉充满愉快、充实。

三、精益求精不懈怠,好上加好提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其实,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的培训自我感触真是有必要的,通过多伦研修的积累,作为一个老教师,走出了固步自封、自我满足的藩篱,在更大的范围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通过观摩、交流,反观自照,在比较中暴露自己的不足,在借鉴中逐渐开明和提高。常言道学无止境,相对应的就是“教”亦无止境。尤其是语文课,即便在课标和基本模板中,无论从过程、内容、到形式(手段)等都有一系列程式化、结构化的规定。但我觉得那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是底线,而其下位的更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过程等精细的细节的创新与演绎,才能体现出那些基本规范的真正要义,才能不断地丰富与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水平。

篇10:湖南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工人子女小学 李昕蔚(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一等奖)

设计思路:

《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歌剧,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把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

在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欣赏者的情绪随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成品展示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既尊重了原曲本身就是由弦乐演奏这一特点,也便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加密切地交流。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喜欢踢踏舞这一艺术形式,为课后进一步欣赏、探究这部大型的艺术盛宴作好一个入门的引子。

教学目标:

一、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二、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教学重点:

一、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二、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教师课堂乐器选用小提琴,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3.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和交流。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 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并与《雀之灵》相比较,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1)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2)感受旋律

a.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只要能够跟随教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乐谱。选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是出于两点考虑:1.这段旋律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演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

(2)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拍手—跺脚—跳简单舞步—拍桌子)【设计思路:拍手——跺脚——跳简单舞步——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为学生提供“踏破铁鞋”网站网址:http:/// 【设计思路:网址的提供,使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浏览观看有关踢踏舞的更多的知识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堂以外。】 学生踏着踢踏舞的节奏走出教室。

《大河之舞》教学评析

【专家点评】

点评人:于伟 刘东升

这节课首先树立了“踢踏舞是舞者在奏乐”的观点。老师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避开踢踏舞的舞蹈学习这一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蹋踏舞所特有的节奏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节奏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切入点,以节奏为主线,围绕孩子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团结协作和创造拓展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感受了节奏、表现了节奏、创造了节奏、组合了节奏,而且是通过节奏的学习聆听了音乐、学习了音乐、了解了音乐。课堂环节清晰,设计合理,教具运用准确,真正做到了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不断的修正中,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善于等待学生,等着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教师整节课都能够及时关注到学生的表现和感受。教学设计符合音乐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始终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有序地进行着音乐的活动、音乐的创造,是音乐在引领着老师和学生。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已经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创造着快乐,这种快乐在孩子们走到台下的时候还在延续着。

教师以小提琴演奏、伴奏和学生敲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和与学生近距离的情感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增强。用手替代脚,由不会到会,很快准确地敲打出《大河之舞》的强烈节奏,深深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强大魅力。这节课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的选用,既尊重了由弦乐演奏的原曲,又利用了它操作灵活的特点,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道音乐沟通的桥梁,使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的呈现,既拓展厂本课知识,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巧妙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踢踏舞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同行点评】 小学音乐鉴赏课《大河之舞》教学点评

张甜梦

来自于山东烟台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李昕蔚带来的小学五年级音乐鉴赏课《大河之舞》,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乐趣。这是一节为小学五年级设计的音乐课,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节课的优点很多,本文我主要从一个方面进行评述,即她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律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设计的音乐练习环节基于本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其现有的知识水平,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问答。

一、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教学

整节课的刚开始,老师就以模仿节奏的游戏方式引入。她用手在桌子上先拍 击一个简单的节奏,让学生跟着学,进行节奏模仿练习。后来到第二、第三、第四次的节奏模仿练习时,教师会做一些力度、速度和节奏型的变化,但是可以看出来,学生依然可以很准确的拍击出来。这种简单的游戏式的节奏练习非常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心理学中指出: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随意性,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就应该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李昕蔚教师采用的游戏的方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能激起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且其节奏模仿游戏,由简到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最简单的节奏练习中学会了较复杂的节奏。这也同时体现了奥尔夫教学理念中所提倡的教学要遵循“小苗长成大树”的教学原则。不管怎样,教师通过简单的节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在玩的游戏中,不仅获得了快乐,而且也获得了知识。

二、练习环节设计基于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了一些音乐练习环节。这些练习是考虑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现有的知识能力设计的。比如:当学生听了几遍《大河之舞》的主旋律并哼唱了几遍之后,教师再放一个新的旋律,让学生说出这是否就是刚才所听歌曲的主旋律;老师放整段舞曲,让学生听 登载于《音乐时空》 2014年第3期 出主旋律在整个舞曲中出现了几次。曹理所著的《音乐学科教育学》中指出:通过调查,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每年都在迅速发展,到高年级阶段,学生能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李昕蔚教师所设计的让学生听旋律的反复次数以及旋律的不同练习,其设计理念就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的。设想一下,如果教师根本不顾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练习环节的设计,那课堂会是一个怎样的如此尴尬的局面。但李欣蔚教师的这些练习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知识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带着新奇的目标进行思考,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答题。

三、教学中运用律动和声势活动

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和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如: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拍击桌子进行节奏模仿练习;进行舞曲主题旋律学习时,会让学生采取跺脚、拍腿及体态律动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强弱和变化,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小学生本来就好动,他们自己参与体验的音乐活动会使他们的兴趣大幅度提高。李昕蔚教师巧妙的使用了这些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激发了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了游戏般的教学活动之中。

四、肢体语言、面部语言和声音语言运用恰到好处

从头至尾,李老师《大河之舞》欣赏课的讲授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她的肢体语言、面部语言和声音语言的运用都恰到好处,这也在无形中为这一节课增添了许多色彩。整个一节课李昕蔚老师都面带微笑,肢体语言落落大方,她没有过多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一切的行为都和教学情境高度融合,表现的恰到好处。我之前曾跟随老师看过一些现场的音乐教学比赛,曾经的一节课使我有所启发,那个老师脸上从头到尾都带着那种夸张的笑容,肢体语言也更是夸张,整个一节课下来,似乎都感觉她是个演员,教学效果并非那么明显。仔细深究会发现,那个老师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过分夸张,她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更不会满带兴趣的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明显。而李昕蔚老师则在这一点上做的恰到好处。此外,李老师的语言简练丰富,没有过多的废话,声音温和,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她的声音会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表现的抑扬顿挫,比如在教学即将要到升华的阶段时,她的声音自然的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得高亢有激情,富于感染力,由此学生的激情也得到高涨,升华阶段最终自然高效的进行完毕;她的语言多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反映和回答随机应变。这些所有的优点,看似都是一些细小的方面,但正是李老师连这些细小方面做得恰到好处,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缩短,学生会很情愿的主动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之中,教学效果自然很不错。

上一篇:学校2017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篇:局部外脚手架拆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