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主要措施

2024-05-16

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主要措施(精选6篇)

篇1: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主要措施

题目:结合实际论述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主要措施。要求:

1、指出当前我国侵害中小学教师合法权益的主要问题;

2、运用相关教育法律知识,在结合教育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保护中小学教师合法权益的建议。

近年来,教师的工资逐步提高,福利待遇及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教师培训也有了较大进展,但法律有关规定执行不力,教师法定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尽管中小学教师的权益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教师的正当权益并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其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十分严重。

(一)教师难以行使正当的教育教学权利,不能确保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我国教育法律的规定,自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首要的合法权益,其基本含义是指教师能够依据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自主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内容等方面依据课程大纲自主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和剥夺教师的这一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教师的这一基本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侵犯。

1.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不到学校的信任。一些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侵犯了广大教师的人格尊严。

2.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在中小学普遍推行学生评教制度。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学校将之推至极端,使用所谓“多功能测评议”的教学测评机器,让学生当场按按钮给教师打分,这个系统每隔五秒钟会自动采集全体学生的数据,将其汇集到校长办公室,并绘成“曲线”、“柱状”图形,反馈给正在讲课的教师。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国际公认的专业自主原则(对教师课堂教学而言是„课堂自主原则‟)。这样的教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只能给教学造成混乱。而且,由于学生不停地在给你打分,教师如坐针毡,决不会形成良好的、轻松的教学心境”。

3.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立了投诉制度,学生及家长可以就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投诉,初衷是为了监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然而一些学生和家长根本不理解教育行政当局和学校的良苦用心,动辄投诉教师。教师稍微碰一下学生,便被投诉为“打学生”,而学校不做深入调研分析,片面要求教师向学生和家长道歉,以求息事宁人。这种做法使教师不敢放手教育和管理学生,却使有些学生找到了“治老师”的方法,更加明目张胆地欺侮教师;少数家长常常当面指责甚至斥骂教师。面对如此屈辱,教师人格和尊严一扫而光,还何言教育他人,又怎敢再去管理学生?

4.一些民办学校为了争取到生源,学校领导提出“学生是上帝”的口号,做出“当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学生永远是正确的”等荒谬的规定。这些措施本身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极大破坏,如何能保证教师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正常行使教育教学权呢?

(二)教师的劳动得不到能够体现其劳动价值的报酬

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是现代社会分配的一个基本原则,可是,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却没有能够获得与其劳动等量的报酬。

1.教师劳动具有典型的个体性,然而其劳动结果——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最终都是以教师集体劳动“结晶”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劳动价值量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从而为确定教师工资报酬标准带来一定难度。目前我国教师工资水平的核定是以国家公务员工资标准为参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六章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然而事实是:第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第二,近年来,国家公务员领域一直在讨论并逐步实施“高薪养廉”,然而教师的工资却没有随着公务员工资的提高而有相应的提高。第三,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小学教师的劳动量普遍加大,但其工资却保持在原有水平,至今尚未见到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规定,教师工资“逐步提高”和“正常晋级增薪制度”更是令人不敢奢望。

2.我国《劳动法》第五章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我国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却较为普遍。尽管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杜绝这种现象,且境况大有改观,可目前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另外,即使教师拿到了工资,也未能如数获得,不少工资已被变相克扣,克扣的形式五花八门。在部分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已低到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但却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费用。

3.我国《劳动法》第四章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加班工作却不能获得应得的报酬。有些学校只是象征性地支付给教师一些加班费,“暑假加班上课,学校要求教师白天和早晚坐班,而教师只能按每天的上课数量(一般一到两节)得到每课时3元或5元的加班费。双休日不休或休息一天,每月给50元的补贴”。

4.一些民办中小学教师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不能获得报酬或者全额报酬,违反了《劳动法》第五章第51条的有关规定。

(三)劳动时间严重超出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普遍存在劳动强度过大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章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 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1)元旦;(2)春节;(3)国际劳动节;(4)国庆节;(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事实上,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普遍超出国家《劳动法》的规定,因为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各种问题不可能只在教师工作的八小时以内出现。因而,任何一个教师都要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及家访,也难免加班加点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工作。有研究者统计发现,教师日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有些学校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更长达15个小时,劳动强度之大令人不可思议。在一些农村高中,教师只有工作日而没有休息日,一周上满七天是正常的,如果休息了一天,反而就不正常了。寒暑假对于一些教

师和学生来说,不是休息时间,而是补课的大好时机。过大的劳动强度,不但侵犯了中小学教师应该享有的休息权,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四)教师的人身自由、安全和健康等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公民,中小学教师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权。我国《教师法》第六章第29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针。”可是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的人身自由、安全和健康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较为普遍的问题是:

1.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特殊的“政策保护”:只允许中小学教师以外行业成员横向流动,而不允许中小学教师流动到基础教育系统之外,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虽然现在政策上允许教师自由流动,可实践中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教师仍属于“单位人”,只能固定在一个单位中、一个岗位上,终身不变。由于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工资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丧失了自由流动的权利,进而丧失了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2.面对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庭的压力,绝大多数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已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3.各地教师被殴打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人身安全受到侵犯。

4.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享受应有的医疗、体检等保健。

近年来在教师人身安全方面出现的令人不能容忍的新情况是:一些学生也肆无忌惮地侮辱、殴打教师。某地三名初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用下流的语言调戏未婚女教师,之后又几次殴打另一名教师,并曾致使该教师血流如注,当场昏倒。连学生都敢殴打自己的老师,这其中涉及的已不仅仅是教师人身安全权益问题。中小学教师能否享有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涉及到其自身利益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概括地说,中小学教师正当权益遭到侵犯,在以下几方面产生的负面作用比较大:第一,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准下降;第二,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普遍,不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教师专业发展会因缺乏动力而难以持续;第四,教师待遇和社会声望的低水平徘徊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一代加入到教师队伍之中,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将会因此而困难重重;第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因缺乏师资配合而存在夭折的危险。而这些严重的后果,最终将导致我们难以通过优质的基础教育师资而培养出人格完善、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社会年轻一代,基础教育担负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使命恐难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立满足教育需要的教师配备机制,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将仍是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完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努力满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需要。各地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规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统筹区域内教师编制和资源,完善教师聘任、调配、流动机制,积极解决农村教师不足、质量不高、骨干教师流失等问题。县级政府要统筹县域内城乡教师资源,灵活合理地配置教师。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通过有效方式,利用好设立特岗教师等政策,努力保证农村边远地区对合格教师的需求。

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的试点工作,推进地方院校师范生免

费教育试点的探索,加快教师教育的创新。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核心,完善教师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应把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特别要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

三是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收入,完善医疗、保险、住房待遇。各地要在国家出台教师津贴补贴政策的同时,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核定教师津贴补贴标准,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教师的实际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实际平均工资水平。要大力推广对在农村边远等地区工作的教师按艰苦程度提高津贴标准的经验,探索将教师基本医疗、养老等保险费用以及定期体检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的措施和办法。要总结各地解决教师住房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教师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周转房等政策,更好地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要保障和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地位和职业性质,将教师从“圣人”还原为凡人,将教师职业“去神圣化”。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尽快出台与《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相配套的保障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实施办法或规定。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对于违犯教育法规的事件要认真对待,及时查处。

3.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

4.科学认识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建立和健全全面发挥校长负责制功能的管理机构,健全教师民主管理环节;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控制在教育法规许可的范围之内。

5.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要公平地对待教师,积极创造适宜教师权益保护及行使的社会环境。

6.加强教师理论研究,重点研究科学的教师劳动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工资报酬调整机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的合理实施及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等问题。

权益意味着人格、尊严。拥有人格和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拥有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新生代;拥有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成员,才能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尊严。这就是本文的根本出发点。

篇2: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主要措施

问题及对策

浅论老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07-02-06 12:27:1

5浅论老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章的规定,老年人是指周岁以上的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规定,一个国家老年人占总人口以上的,这个国家就进入老化。据此,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法律、家庭已经老年人自身十分关心重视的问题。

一、老年人权益被忽视和被重视的过程。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家庭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调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等级色彩较浓的婚姻家庭关系,国家立的第一部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法明确规定要对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考虑到当时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故未将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列入婚姻法。文化大革命的年,一些地区、一些个人在所谓“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下,抡起了践踏老人合法权益的拳头,致使一些老年人的子女以及他依法赋有赡养义务的人没有尽或没有较好的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还有一些赡养人不明白什么叫赡养义务,什么叫从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修改宪法时第一次将禁止虐待老人写进了宪法,年在第一次修改婚姻法时将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写进了婚姻法。自此,老年人的

合法权益才真正引起国家、社会、法律的高度重视。

二、老年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年人是国家的财富、社会的财富,他们含辛茹苦为国家、社会、子女奋斗了几十年,步入老龄后还在发挥着余热,他们的合法权益虽然得到了保护和重视,绝大多数赡养人对老年人尽到了赡养的义务,但不尽赡养义务,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有些地方和有些家庭还相当严重,其表现:

⒈赡养人赡养意识缺乏。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赋有赡养义务的人。在通常情况下,赡养人是老年人的子女。婚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这从两个层面明确了赡养人:即通常情况下是子女,特殊情况下是孙子女、外

孙子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老人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照料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但是,有些赡养人没有认识到老年人的自身局限性,不去生活上照料,不在精神上慰籍,甚至不予经济上供养,使这些老年人感到孤独、心灰意冷、缺乏生活的信心。

⒉老年人受虐待、遗弃严重。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年轻时未能读书或读书很少,无固定工作,老来没有养老金;有些老人子女多,住房紧张,以至在子女婚后仍和子女住在一起,在父母子女之间、翁婿之间、婆媳之间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后,有些很难缓解,往往导致矛盾激化,此时的老年人本身处于劣势,在见中受虐待是常有的事,个别老人受不了这份“气”选择了离家“出走”,被赡养人遗弃在外。

⒊老年再婚受到强烈干涉。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

涉父母再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可是现在社会上仍有两股不正常的势力,一是外在势力,如某位老人结婚了,遭到的多是非议,有的说这么一把年纪还结婚“干什么”,有的干脆说其没出息还找个老太;二是内在势力,即子女们的阻拦和干涉。致使很多老人裹足不前,甚至是结了婚也痛苦连篇,今年月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专门播送了子女干涉父母婚姻的节目,否定了子女们的错误做法。河南鲁山县土楼王村早年离婚的袁书荣,与同村已丧偶的景锡良再婚,袁的四个子女除横家阻拦外,还经常上门吵骂,认为袁的行为是伤风败俗的行为,并拒绝履行对袁的赡养义务,双方一度对峙,水火不容。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四个子女告上法庭,年月日,鲁山县法院到当地开庭,并当庭宣判,四个子女供给其母每月元赡养费。

⒋老年人财产经常受到侵犯。

我们的老人都是以一颗慈善的心来对待子女的,对子女的生活、婚姻、住房无不予以操持和关心,甚至是自己不吃要给子女吃,自己不住要让子女住,只要使有些子女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父母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以至于自己不劳作向父母要钱,与父母在一起坐吃山空,有的要求父母把已购的所有房权过户给自己,还说父母死后继承时不交遗产税,致使一些父母尚健在时已两手空空,自己住的房子却是“子女的房子”。更有甚者有的子女还强行叫父母分家产。

⒌老年人权益受侵犯得不到有效制止。

我国已进行三个五年计划的普法,目前正在进行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普法,国家虽然高度重视普法工作,但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人仍未能认识到什么叫老年人权益,应该从哪些方面保障,法律有什么规定,甚至有些组织、有些以及老龄工作的人员也知之甚少,向社

会宣传维权、组织老年人维权还仅在起步阶段。有些家庭成员侵犯了老年人权益还认为这是“家务事”,外人无权干涉。长期下来,老年人权益受到侵犯后本能有效地得到制止。

三、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对策。

老年人权益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人心工作,是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关系道德风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法律实施,做好这项工作迫在眉睫,十分重要。为此,我提一些粗浅的见解,以供参考。

⒈发展社会保障。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点是依靠社会力量来进行。一是要强化宣传,要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中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规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有关组织和家庭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规定,尤其是让老年人自己了解这些规定;二是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发展社区文化生活和社区医疗,发展敬老事业,切实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三是大力宏扬社会正气,对老年事业成效显著的基层组织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对尊老敬老做的好的家庭要予以褒奖。对遗弃、虐待老人的当事人要积极取证、追究根源,动用民事、行政、刑事等各种法律手段,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制裁相关的违规违法人员。

⒉倡导道德保障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是运用道德手段来进行。道德是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以及这些理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要靠道德的力量,让人民普遍的尽义务,讲义务不争权利,讲奉献不求索取。现在有一些不尊老敬老的人,常常怨恨自己的父母,责怪自己的父母“没本事”,以致造成没有劳保、家境穷、房子少,怨不得儿女对他们不孝,他们自辞其咎,这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对此,应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的学习和宣传,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的实践活动,使“不孝之子”们在实践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⒊严格法律保障。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核心是采取法律措施来进行。一是要落实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新《婚姻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要依法强制赡养人履行义务,让他们真正做到从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实现老有所养,让老人们颐养晚年;二是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再婚权利,对干涉阻拦老年人婚姻的除进行劝导教育外,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治安和刑事责任;三是有计划地在老年人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除让他们认真学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外,还要对他们进行《继承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依法来保护自己的再婚权、被赡养权、物权、增与权以及其它民事权利,在无撼中享受晚年。

⒋加强自我保障。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关键实际加强自我保护老进行。自己的权益掌握再自己的手中,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一是要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思想,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形,要行使《婚姻法》第二十八条赋予的权利,敢于诉诸法律来保护;二是对子女虐待、遗弃、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多做疏导工作,并可随时请求基层组织和单位进行调解,对工作无法做通的子女,要向司法部门反映或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是慎重对待自己的财产,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财产赠与给子女,尤其对住房这样的大宗财产的赠与更应慎重,要善待自己的财产,一旦决定财产给哪位子女,可采取遗嘱的办法,可进行公证,完善自有财产处分的合法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健全、社会的进步,老人的权益将会得到各界的重视,通过政府、社会、基层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权益将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老人们: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区司法局

篇3:保障中小学教师权益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刑事诉讼;被告人;权益;义务;效率

一、观念上增强对被告人诉权保护的意识

从《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规定可以看出,刑事被告人不等于罪犯,除其人身自由权受到限制之外,应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权利,同时还享有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

检察机关力图通过行使控诉权职能来实现刑事实体主义,维护社会治安与秩序,法院则不像检察机关那样承担追究犯罪的职责,其所维护的是国家更高层次的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法治与正义,法院必须保持独立;当被告人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司法的天平必然偏向国家。司法是刑事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树立控辩平等、裁判中立的诉讼观念,被告人的人权才能从全局上得到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提供基本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立法上完善对被告人诉权保护的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特别是我国体制转型和加入WTO、联合国人权公约以后,在立法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吸收了国外一些法治思想。“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均已被正式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法学界在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将程序正义的法律内涵、诉讼效率、人权保障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框架形成,对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合理布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进一步完善

《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国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对于非法收集的证据的效力,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已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已经排除。但对于属于这种情况的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并未规定排除。同时,刑事诉讼等实物证据,并未规定排除。同时,刑事诉讼法缺乏制裁机制,其对于如果负责侦查的机关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的程序,究竟應当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二)完善相关律师制度立法

理论界相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刑事辩护难的成因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法》对律师权利规定存在缺陷,《律师法》对律师权利的实现途径、侵权救济等保障机制未作规定,导致实践中法律赋予律师的权利很难得到落实。因此,完善律师权利方面的立法是保障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权益刻不容缓的内容。

(三)操作上落实对被告人的诉权保护的措施

为了使被告人的诉权落到实处,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明确被告人的诉权。为了使每一个从事刑事诉讼活动的执法者在实践操作中不越轨、不违法,必须要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

二是加强自我约束,尊重被告人的诉权。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建立刑事被告人的阅卷权制度。赋予被告人庭前阅卷权是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前提,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仅仅是证据的来源,他们还是独立的诉讼主体,是与案件有切身利害关系并进行辩护的主体。

三是加强外部监督,保护被告人的权益。为了全面保护被告人的诉权,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进行监督。法律赋予人大机关、检察机关和上级业务部门为法律监督部门,这些机关要真正负起责任,切实保障法律的实施,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其次是加强舆论监督。近年来,我国已重视和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那些严重侵犯被告人权益的人和事,在有关媒体上曝光;再次是加强社会监督。被告人及其亲属、辩护律师以及社会各界都可以就刑事诉讼中侵犯被告人诉权的行为进行监督,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体系,使执行各项刑事诉讼制度工作落到实处。在对刑事司法职权进行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应将看守所从公安机关剥离出来,交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以实现看守所的中立化,羁押场所与侦查机关脱钩,实行检察中心,不仅能有效地防治刑讯逼供,而且可以在被告人当庭翻供时为是否存在刑讯逼供提供可信的证明,解释非法证明难题,有的学者还提出另一个完善看守所现状的制度——驻所检察制度,即通过提高驻所检察院的层级,由上级检察机关指派检察官到下级公安机关的看守所开展监督,且采用巡回极端制度,定期轮换驻所检察官来增加看守所监督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陈光中.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J].中国刑法杂志,2003,(1):14—18.

[2]伍浩鹏.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平衡[J].内蒙库社会科学,2000,(5):10—14.

[3]沈刚文.被告人救济性权利的冲突.中央党校学报,1991,(6):38—40.

篇4:四项措施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时间:2011-10-21 11:02:00作者:闫昆 刘海鹏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0

正义网山东10月21日电(通讯员闫昆 刘海鹏)近年来,山东沂水县检察院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全面履行监所检察职责,把诉讼监督作为监所检察工作的重点,切实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转发

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加大检务公开和法制宣传工作力度。该院在看守所显著位置设立《检务公开宣传栏》,设置检务公开举报箱,实行检务公开接待制度;在看守所监室内开辟《学习园地》和《普法专栏》。通过多种形式的检察宣传和检务公开,一方面提高了看守所监管干警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另一方面使在押人员充分了解了驻所检察室的职责,明确了自己的诉讼权利和实现途径。

加强对在押人员的人身保护。该院以“双加强、双保障”活动为契机,与看守所相关科室联合成立了“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办公室”,制定了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件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充分发挥“维权办公室”的作用,该院就监管干警有无侵权行为、执法活动是否公正文明以及其它需要改进的方面等问题向看守所全体在押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押人员对看管干警的执法工作基本满意。同时,也有部分在押人员提出了改善监室通风条件、降低室内温度、增设纱窗、增加室外活动次数和延长放风时间等建议。该院把有关情况向看守所反映,引起看守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责成专人具体落实。

加强对病犯监管工作的监督。该院注意加强对在押患病人员的收押、登记、出所就医及防疫防病等工作的监督。经常向看守所主管领导、医务人员了解情况,征求意见。配合看守所制定了《医务工作人员职责》、《在押人员体检规定》、《在押人员防疫就医制度》、《在押人员出所就医管理规定》等制度,明确了医务人员职责及各项工作流程、要求。对看守所病犯档案的管理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在押人员入所体检项目记载不详细、体检笔录保管不当、病历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召开联席会,及时向看守所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针对看守所医疗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医疗设备及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对肝炎、肺结核等高危险性传染病的检验手段和医疗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目前,看守所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购置了必要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在押人员的诊治条件。

篇5:保障教师权益和队伍稳定自查汇报

根据某某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权益保障和队伍稳定专项督查的通知》精神,我县本着实事求是、自我检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校教师编制管理。

一是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X年根据《某某市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县公办中小学中执行国家颁布的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统一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调整为1:3—1:4。XX年某某市教育局、市编委办下达到我县编制控制数为XXX人,与XX年核定的XX人编制数相比提高编制XX人。

二是完善乡村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县教体局在核定的编制总额,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各乡村学校布局设整、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对全县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并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对成班率较低的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班师比不低于1:1.5给予保障。某年,县编委办下发文件(某编发[XX]26号)调整了某某一中等19所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今年,按照市下达的控制数,将全面调整各中小学教职工进人控制数。

三是切实加强编制管理,做到有编即补,严禁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教职工编制。每年县编办、教育局都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学生数进行测算,做到有编就补。在教师队伍中建立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对学校存在此现象,经查实对校长作严肃处理。

二、多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

一是进一步做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做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培养计划的申报、安置和使用工作,加大“本土化”师资定向培养力度,按一定比例单例男性乡村教师招生计划,逐步优化乡村教师性别结构。近三年,我县通过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XX人,其中男性教师XX人,每年以不少于XX人的力度培养乡村学校的定向教师,保证乡村学校。

二是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不断输送本科师范免费教育生,及时动员和接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某某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回本县任教,并确保有编有岗。某年,我县通过各种方式动员,接收安置免费师范生5人,某年,我县接收免费师范生17人,某年计划接收10人以上。

三是完善“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乡村教师公开招聘补充机制。充分利用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平台,加大招聘补充力度。近三年,计划通过全省统考补充入编教师XX人,未来3年,计划每年不少于XX人的招聘计划。

四是充分利用 “特岗计划”的方式补充农村教师。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积极争取“特岗计划”招聘名额,将特岗教师全部安排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教好人事、工资等保障措施,让特岗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近三年计划继续招聘特岗教师XX人。

五是实施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讲学计划。每年选聘一定数量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城镇退休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利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教。以点带面,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近三年,共选派XX人次到“三区”学校支教。

三、切实提高教师生活待遇。

一是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我县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标准为X万元每人每年,与当地公务员持平,同时,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筹,每月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按照省、市规定,落实好我县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帖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乡村教师,可重复享受上述津贴补贴。对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我县从XX年开始,县财政为每位教师每月提高XX元,一类、二类地区特殊津分别为XX元、XX元。目前在我县最边远地区的教师每月最高可享受XX元的工作补帖。

三是依法为乡村学校教师缴纳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四是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在省级财政给予奖补的基础上,加大县财政配套资金投放。各乡村学校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转围,统筹解决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

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城乡教师交流。

一是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某某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某办字[某]49号)文件。明确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对象、交流形式、交流的人数等方面的要求。某年以来,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人数X人,占交流人数的35%;教师交流人数XX余人,占交流人数的35.5%。二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定期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组建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均衡。

三是支持教师回原籍任教。对某某籍在外县任教满5年的在编在岗公办学校教师,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等生活实际问题,申请调回我县中小学校任教的,有关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予以办理,保证中小学 教师队伍稳定。某年,我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印发〈某某籍在外任教人员回乡任教“绿色通道”的实施方案〉》,当年,从外县调回我县中小学任教的教师有XX人。

五、切实加强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建设。

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理论和思想素质,成立乡村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和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均要表彰一批师德标兵,并组织他们赴各校巡回作事迹报告,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强化乡村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健全的制度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下发了《关于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整治活动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通知》,县教体局成立专门的督查暗访小组,安排专车、配备摄像照像等器材,不定时明查暗访,一旦查实违规教师,坚决从严处理。并及时对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警示教育,做到防微杜渐。把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和评优奖励、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保障措施 县教体局实行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改、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各乡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履行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主体责任。县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的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经费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教师总量仍然不足。某年以前,我县的教职工编制数是XX年核定的,近十年来未作调整,而十年来,学生数增加X万余人,造成教师缺编XX余人,因编制问题,我县无编可用,无编可招。造成我县师资总量严重不够的问题。今年,虽然市里统筹调配我中县中小学教师控制数,核定我县教师控制数为XX,总量增加了XX余人。今年我县公开招聘补充教师XX余人,但要达到控制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性差缺仍然存在。

(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覆盖不全。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执行以来,极大鼓舞了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热情,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一政策覆盖不全,我县目前仅一半左右的乡村教师能享受,仍有一大部分教师乡村教师未享受。我们希望上级部门能够重视这一情况,让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覆盖所有乡村学校,并适当再提高补贴标准。

(三)是教师的待遇上还有待提升。我县目前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全部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落实到位,但与公务员相比,教师的待遇还是比较低的,一是中小学教师未能享受车补,二是中小学教师未能享受文明奖、综治奖、节能奖等各类奖金。从这两块累计,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相比仍有差距。另外教师的职称晋升矛盾重重,我县实施岗位设置已有X年,因结构比例的限制,造成许多优秀教师职称晋升很难,也影响教师待遇的提升。

篇6:保卫科工作目标及主要保障措施

一、2013年工作目标

1、“打造平安矿区、构建和谐矿区”

2、杜绝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力争治安案件下降20%;

3、加强保卫队伍正规化建设,树立保卫队伍良好的工作形象;

4、加大火工品监管力度,夯实消防安全基础性工作,杜绝火灾灾害事故;

5、落实普法教育工作规划,推进依法治矿进程;

6、继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有序开展“平安单位”创建,稳定职工队。

7、认真做好新工人和“三违”人员军训工作。

二、主要保障措施:

1、健全情况信息预警机制,及时处置和化解各类群体事件。

2、建立健全治安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3、健全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及化解机制。

4、加强综合治理考核和“平安单位”创建工作。

5、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特别要全力抓好消防安全、恶性案件等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6、从严落实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

7、认真做好重点场所、要害部位等的值勤守护工作,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等制度,确保部位安全。

8、加强门卫管理,改善胸卡管理,严格执行摩托车出入证管理制度和机动车出入矿管理,切实为企业把好出入关。

9、认真抓好消防、危爆化学危险品和流动人口的管理。

10、加强治安保卫队伍正规化建设,适应治安保卫工作新形 势。

11、坚持“安全惟一”原则,追求“零死亡”目标,继续组织开展好“民兵安全纠察”活动。

上一篇:2018公司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初二年级读后感:读《野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