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

2024-05-08

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共8篇)

篇1: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

回顾近几年媒体屡屡披露的法官因履行职责而遭受伤害甚至牺牲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在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进程中,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今天,法官缘何成了“高危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法官被侵权、受伤害的事件呈上升趋势,以江苏省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此类事件就达80余起,其中围攻、辱骂、殴打法官的35起;以自杀相要挟的22起;聚众围堵法院、哄闹冲击法庭、扰乱审判秩序的16起;扬言报复杀害、伤害法官的7起。调查证实,这些法官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

当代中国法官,不仅承载着广大民众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渴求,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而且由于身处社会转型时期,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承受者,加之因各种因素产生误解而受到指责,从某种角度看,法官境遇非常艰难。

法官受伤害事件频发,令人触目惊心,法官期待职业保障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媒体披露的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

2005年5月19日下午2时30分左右,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法院一离婚案件当事人邓文林,因对离婚判决不服,事先将一把不锈钢菜刀藏在白色塑制文件夹里,混进法院,对民庭庭长徐娜乱砍,扬言“今天就要砍死你”。徐娜身中7刀,被同事及时赶到获救,经鉴定构成轻伤;

2004年8月,周美凤携带硫酸到江苏省高院上访被收缴。2004年9月24日上午,周美凤、胡信根又到省高院上访,中午12时许,在省高院来信来访接待室门口附近,周美凤用事先准备的硫酸泼向途经此地的法院干部徐洪新、田鹰,致两人面部、臂部等处不同程度灼伤。经法医鉴定:徐洪新所受损伤已构成四级伤残,属重伤;田鹰所受损伤为轻微伤;

2004年8月17日,上海市杨浦区法院派执行人员和法警现场执行,被执行人张飞等人先是紧闭大门,阻止执行,就在法警准备将为首顽抗的几人带离现场时,张飞等人将事先准备的汽油朝执行人员及自己身上泼洒,并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当场造成10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6名烧伤,4名骨折或其他伤势;

2004年5月12日中午1时30分许,刑满释放的赵湘阳携刀窜至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法院法官蒋庆家,借故向蒋庆要钱,遭到拒绝。赵湘阳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朝蒋庆的左颈部、左胸部等处连刺十余刀,致蒋庆当场死亡。之后,赵湘阳将蒋庆的钱包和“三星”牌手机等物掠走逃离现场;

2003年9月28日,云南省会泽县法院娜姑法庭王光环等3名法官在依法执行一起农村赡养案件时,因不愿给付赡养父母的240斤谷子,被执行人胡正良恼羞成怒,突然持刀行凶,将执行法官王光环杀害,将另一名法官付必雁及自己的母亲杀伤后逃匿;

2000年6月30日,山东省聊城市,张国华绑架杀害法官李月臣。张国华与妻子因感情不和,经新区法庭副庭长李月臣审理,依法判定二人离婚。张国华对判决不满,蓄意报复。当天中午,他让同伙李荣利在公用电话亭冒充“陈先生”给正在中级法院学习的李月臣打电话,将其骗出后绑架。他们将李月臣塞进事先准备好的面包车里,将车开到张国华家里,分别用铁棍、菜刀击打李月臣,致李月臣当场死亡。为消灭罪证,他们将李月臣的尸体焚毁;

1999年6月16日上午10时许,四川省宣汉县法院副院长苟于国、审判员瞿朝良前往该县五宝乡高梯村1组,向村民覃有宽宣判并送达判决书。不料,覃等人却将两名法官作为人质扣押在该村7组的桂福德家中,并扬言要政府拿2000万元钱才肯放人。当晚9时许,覃将两名人质转移至桂伟书家中,次日凌晨5时许,苟于国逃出桂家报案。当日下午6时,宣汉县公安局、法院等领导带领民警紧急赶赴五宝乡解救人质。覃有宽手持铁錾对瞿朝良乱打乱戳,桂伟书及其儿子桂南川从旁相帮,59岁老法官瞿朝良双手被覃有宽的铁錾打得鲜血直流,终因颅脑开放性损伤死亡。

……

法官的职责使其处于“风口浪尖”,同时缺失相应的保护机制

法官被誉为公平正义的“保护神”,其权益被肆意侵害而得不到及时救济的现象缘何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让我们分析一件件真实事例,查找其中的原因。

邓文林刺杀惠山区法院女法官事件发生后,在无锡引起了极大震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怀疑是否法官没有秉公办案而招致杀身之祸。对此,无锡中院迅速组成精干力量,对案件进行复查,并请无锡市人大法工委监督,结果没有发现法官在办案中有明显问题,法官受害完全属于无辜。

从恶徒手下死里逃生的女法官徐娜事后说:“我在心里早就有防备,因为平时办案中受到威胁、恐吓的事情经常碰到,但不知道来得这么突然。”

一审被判无期徒刑的邓文林,在宣判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不恨徐庭长,主要是恨我老婆,找了几年找不到她,心里的气没处发,碰巧那天赌博又输了钱,心里

篇2: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

基层法官权益保障问题调查报告2007-02-06 12:27:0

2回顾近几年媒体屡屡披露的法官因履行职责而遭受伤害甚至牺牲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在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进程中,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今天,法官缘何成了“高危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法官被侵权、受伤害的事件呈上升趋势,以江苏省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此类事件就达余起,其中围攻、辱骂、殴打法官的起;以自杀相要挟的起;聚众围堵法院、哄闹冲击法庭、扰乱审判秩序的起;扬言报复杀害、伤害法官的起。调查证实,这些法官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

当代中国法官,不仅承载着广大民众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渴求,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而且由于身处社会转型时期,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承受者,加之因各种因素产生误解而受到指责,从某种角度看,法官境遇非常艰难。

法官受伤害事件频发,令人触目惊心,法官期待职业保障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媒体披露的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件——

××年月日下午时分左右,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法院一离婚案件当事人邓文林,因对离婚判决不服,事先将一把不锈钢菜刀藏在白色塑制文件夹里,混进法院,对民庭庭长徐娜乱砍,扬言“今天就要砍死你”。徐娜身中刀,被同事及时赶到获救,经鉴定构成轻伤;

××年月,周美凤携带硫酸到江苏省高院上访被收缴。××年月日上午,周美凤、胡信根又到省高院上访,中午时许,在省高院来信来访接待室门口附近,周美凤用事先准备的硫酸泼向途经此地的法院干部徐洪新、田鹰,致两人面部、臂部等处不同程度灼伤。经法医鉴定:徐洪新所受损伤已构成四级伤残,属重伤;田鹰所受损伤为轻微伤;

××年月日,上海市杨浦区法院派执行人员和法警现场执行,被执行人张飞等人先是紧闭大门,阻止执行,就在法警准备将为首顽抗的几人带离现场时,张飞等人将事先准备的汽油朝执行人员及自己身上泼洒,并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当场造成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名烧伤,名骨折或其他伤势;

××年月日中午时分许,刑满释放的赵湘阳携刀窜至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法院法官蒋庆家,借故向蒋庆要钱,遭到拒绝。赵湘阳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朝蒋庆的左颈部、左胸部等处连刺十余刀,致蒋庆当场死亡。之后,赵湘阳将蒋庆的钱包和“三星”牌手机等物掠走逃离现场;

××年月日,云南省会泽县法院娜

姑法庭王光环等3名法官在依法执行一起农村赡养案件时,因不愿给付赡养父母的240斤谷子,被执行人胡正良恼羞成怒,突然持刀行凶,将执行法官王光环杀害,将另一名法官付必雁及自己的母亲杀伤后逃匿;

年月日,山东省聊城市,张国华绑架杀害法官李月臣。张国华与妻子因感情不和,经新区法庭副庭长李月臣审理,依法判定二人离婚。张国华对判决不满,蓄意报复。当天中午,他让同伙李荣利在公用电话亭冒充“陈先生”给正在中级法院学习的李月臣打电话,将其骗出后绑架。他们将李月臣塞进事先准备好的面包车里,将车开到张国华家里,分别用铁棍、菜刀击打李月臣,致李月臣当场死亡。为消灭罪证,他们将李月臣的尸体焚毁;

年月日上午时许,四川省宣汉县法院副院长苟于国、审判员瞿朝良前往该县五宝乡高梯村组,向村民覃有宽宣判并送达判决书。不料,覃等人却将两名

法官作为人质扣押在该村组的桂福德家中,并扬言要政府拿万元钱才肯放人。当晚时许,覃将两名人质转移至桂伟书家中,次日凌晨时许,苟于国逃出桂家报案。当日下午时,宣汉县公安局、法院等领导带领民警紧急赶赴五宝乡解救人质。覃有宽手持铁錾对瞿朝良乱打乱戳,桂伟书及其儿子桂南川从旁相帮,岁老法官瞿朝良双手被覃有宽的铁錾打得鲜血直流,终因颅脑开放性损伤死亡。

……

法官的职责使其处于“风口浪尖”,同时缺失相应的保护机制

法官被誉为公平正义的“保护神”,其权益被肆意侵害而得不到及时救济的现象缘何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让我们分析一件件真实事例,查找其中的原因。

邓文林刺杀惠山区法院女法官事件发生后,在无锡引起了极大震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怀疑是否法官没有秉公办案而招致杀身之祸。对此,无锡中

院迅速组成精干力量,对案件进行复查,并请无锡市人大法工委监督,结果没有发现法官在办案中有明显问题,法官受害完全属于无辜。

从恶徒手下死里逃生的女法官徐娜事后说:“我在心里早就有防备,因为平时办案中受到威胁、恐吓的事情经常碰到,但不知道来得这么突然。”

一审被判无期徒刑的邓文林,在宣判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不恨徐庭长,主要是恨我老婆,找了几年找不到她,心里的气没处发,碰巧那天赌博又输了钱,心里窝火。”

事发后,笔者专访了惠山法院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顾铮铮。她平静地说,平时当事人到法院来吵闹的事情常有。少数当事人从个人利益出发,想通过吵闹,甚至威胁、恐吓法官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无锡中院民一庭法官潘志江,于月日在接到一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恐吓电话后,当即报了警。此后,民警找到了当

事人,问其为什么要打恐吓电话,这人告诉民警,是因为潘志江判他们夫妻离婚,拆散了他的家庭。这位当事人把家庭破裂归咎于法官,却只字不提自己包养情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之事。

近期,无锡某村一村民鼓动同村人围攻执行人员,被司法拘留后,不但拒不认错,反而以破坏即将举办的某大型招商活动来要挟法院,妄图达到逃脱法律制裁的目的。

从诸多案件的剖析中可以看出,有些当事人输了官司迁怒于法官,赢了官司执行不到位怪罪于法官;还有的当事人抓住当地领导怕上访、闹事的“软肋”,肆意聚众上访,向法院和法官施加压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遇到集资纠纷、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保纠纷等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想在法院得到满意的补偿,因种种原因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便迁怒于法官。无锡北塘法院院长赵建聪在一起抗法事件受伤后感叹道:“法官成了‘出气筒’,法官与刑警一样,目前

已属于高危群体。”

就法官权益保障这个话题,笔者采访了一些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陈卫东认为,当前伤害法官事件高发的原因十分复杂,从现在发生的几起案件来看,法官与当事人有过“友善”、“亲密”或者“单独”的接触。被伤害法官对行凶者都少有防范,或者正在耐心地说服行凶者,或者轻易相信行凶者的谎言同意接触。对于这一现象,法官自身防范意识的欠缺只是表面现象,更为深层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审判人员形成的“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在一个高度崇尚人情关系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很难“冷漠”地拒当事人于千里之外。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李浩谈到,过去由政府解决的社会矛盾现在都由法院来承担,因此法院处在矛盾的交汇点上。审判是一种“黑白分明”的结果,一方胜诉,一方败诉,如果当事人能够理性地对待判决结果,就不会采取过激行

为,但是往往有些性格偏执的当事人不能接受判决,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伤害法官的事件。

中共中央党校法学教授卓泽渊对记者说,他对法官遭无辜伤害现象感到担忧,认为主要是对法官的司法保护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立法滞后。法官法与人民警察法相比,后者将民警合法权益保护纳入法制轨道,规定种“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前者就逊色许多。刑法第三百零九条规定,“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只是针对扰乱法庭秩序,且必须情节达到严重。对法官个人的人身损害只能与侵害普通人一样,以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来处罚。卓泽渊教授认为,国家在立法层面上应当对保护法官的合法权益给予更多的重视。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各种观念、利益、矛盾的碰撞和冲突尤为激烈,而司法机关的职能使包括广大法

官在内的司法工作人员必然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出现不该发生的甚至是暴力抗法的事件也就不足为怪。”无锡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周解清说。

法官维权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也是实现公正司法、文明司法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角度讲,“法治”的力量取决于或等同于法院的公信力,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司法尊严刻不容缓。

江苏省高院最近专门组织力量,针对上半年全省法院发生的严重侵害法官权益事件开展了一次深入调查,归纳特点,分析成因,寻找对策。

——法官权益必须明确并得到社会认同。无锡市人大内司工委副主任华新博提出,法官权益应当包括依法接受任免权、依法审判权、生命权、名誉权、休息权、控告权、晋升权等十项权益,其实质是为了确保“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审判理念得以实现。要从政治上进

行保障,只有法官群体都润泽在权益保护的阳光下时,法官才能自主和自觉地推动司法权的有序运作。

——增强法官自我保护的能力。首先,树立法官职业神圣的理念,同时法官要强化保持自尊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因为现阶段权益保护的困境,而放低甚至抛弃自身的尊严和公平正义。只有首先信仰法律,坚持正义,筑起自身权利保护的屏障,才能抵御外来的侵害,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其次,提高法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司法权威。“练内力,强筋骨”才能成就一支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再次,法官理应提倡保持低调,适当孤独,更为严格地约束业外活动。考虑到法官负担的特殊使命,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他们应当与一般社会尤其是所在社区保持适度的分离,以避免千丝万缕的人情网、关系网影响司法天平的平衡。与所有民众拉开距离,才不至于使人对法官的中立产生怀疑。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法官接待当事人制度,严

禁法官在办公场所接待当事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各种不安全因素。

——完备法官法规定的法官控告权。法官法规定了法官对侵犯其权利的行为有控告权:“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本法第八条规定的法官权利的行为,法官有权提出控告”。控告权对法官维权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其缺乏必需的配套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张志铭认为,目前由于立法上过于原则,法官的控告权实际无法行使,一项重要的权益变得虚有。应当进一步明确受理控告主体、控告提起期限、作出处理的期限及作出处理之后的救济权利等问题,并通过修改立法或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来使法官能够行使控告权。

——运用刑事和非刑事法律“双项保护”。借鉴西方国家对法官权益保护的做法,用刑事和非刑事两种手段来惩治侵害法官权益的行为。无锡中院刑二庭副庭长陈靖宇认为,应当注重法律的适用解释,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对刑法进行

适度的扩张解释,如妨害公务罪的“公务”应包括所有权力性和非权力性的活动,并利用一些堵截性罪名如寻衅滋事罪,尽可能保护法官权益。并希望最高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将该精神上升为法律依据。同时,要从立法上充分体现法庭的严肃、法官的权威,设立藐视法庭罪、庭外侮辱、诽谤法官罪等,对法庭外威胁法官的行为,以及少数人哄闹或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司法工作人员及诉讼参与人,拒不依法履行作证义务的行为,均应当纳入刑事犯罪范畴。

对法官权益的非刑事保护,主要是对情节不很严重,尚不足以刑事处罚的行为,根据治安处罚法等有关行政法规比照一般的侮辱、诽谤、伤害等行为加重处罚。非刑事处罚要充分运用财产处罚手段。

——建立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从制度上确保法官依法履行职权,维

护司法公正。”无锡中院院长褚红军说,法院要从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保障法官安全的目标出发,尝试并着手建立“法官职业保障机制”。一是成立“法官权益保障”机构。在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法院政工部门设立维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维权制度和措施,接受法官投诉,调查、审核维权事项并提出处理意见,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等;二是探讨建立法官人身保险机制。要设法为法官和司法警察购买“职业保险”;三是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如建立健全接待当事人来访制度、突发事故预警机制、安全保卫制度等;四是采取配套措施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明确法警的内保职责,适当增加警力配置,应用高性能的安检设施,此外要把法警的内保职责延伸到法官的业外、家庭,给予法官全方位、全时制的人身保护。

——切实保障审判权不受非法干涉。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要建立法制社会,集中体现

篇3: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

一、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概述

( 一)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涵义及构成

根据我国《法官法》及《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有关规定可知,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是指: 为了确保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及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 针对法官职业权力、职业地位、职业收入、人身安全等方面进行保障所设立的制度。此项制度涵盖范围较广泛, 主要由两大方面构成: 一是工作方面的保障, 规定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任何其他主体都不得对其进行干涉;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 不得对法官作出辞退、免职等处分;定期组织法官学习培训来满足工作需要等。二是生活方面的保障, 主要包括捍卫法官的人格尊严及生命健康, 使法官免受不公正的待遇或避免遭受安全威胁, 保障法官经济收入等。

( 二)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功能

1.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为法官职业化建设提供支持。法官职业化是指人们一旦成为法官, 便应与政治事务、经济行为和繁芜感性的社会思潮长期稳定地保持相对疏离, 中立地、克尽职守地从事审判工作, 而不应在担任法官职务的同时从事其他社会经营以获取利益, 国家则应为法官的职业行为提供成熟有效的保障和约束规范作为制度基础。 (1) 由此可知, 我们在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 为保证法官心无旁骛地安于其职, 需要职业保障作为支撑, 为法官职业化改革获得良好效果提供助力。

2.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是维护法官基本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官身兼的责任与压力决定了这一职业群体应该享有专门的职业保障, 若是没有司法权力保障, 法官必因种种原因受到其它有关主体的制约, 难以独立自主行使司法权; 若是没有人身安全的保障, 那么轻则法官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 重则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3. 完善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有利于巩固其他法官制度的改革成果。虽然我国不断地对其它法官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希望拥有一支专业化、精英化的法官队伍为中国的法治事业献力, 但若是法官职业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人才不断流失, 那么改革终将无所适从, 改革成果也无法长期存续。完善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能够给法官带来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的存在有助于提升法官职业的吸引力, 为其它法官制度的改革提供足够的对象基础, 使改革成果得到巩固。

二、从法官生存现状看其职业保障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法官职业的吸引力远低于律师、检察官等, 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法官向外流动现象严重, 有些法院虽然年年招人, 但还是无法满足法院工作的需要。同时, 法官群体中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我们看到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存在的如下问题:

第一、法官职业的经济收入与律师行业相比要低很多, 而担任法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却远大于律师, 很多法官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会选择放弃法官职业从事律师等工作, 或是经不住金钱等诱惑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第二、法院身处行政机关的群体中, 在“党管干部”的任用理念下, 既要接受党委组织的领导, 又要受到其他行政主体的管理, 司法权力的独立行使未得到有效保护。第三、安全保障方面的欠缺使法官职业风险较高, 当事人基于判决不公等原因对法官进行打击报复的不在少数, 一些法官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不得不选择放弃了法官职业。第四、审判工作所面临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以及日益繁杂的法律适用难题向法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某些法官自身能力不足, 而法院又未合理保障其接受学习培训的权利, 长此以往, 法官在无法胜任自己工作的情况下也会选择离开或是被单位辞退。

三、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 长期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发展阻力较大。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但目前我国仍未完全落实这一制度, 一些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基于某些利益需要, 不愿放弃手中能够制衡法院的权力。同时, 单独提升法官职业的各项保障, 难免会招致同样由地方财政负责开支的其它公务员领域人员的不满, 因此在法院人事任免权、财政供给无法摆脱行政化、地方化束缚的情况下,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完善落实也将受到阻力。

其次,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发展。我国法官数量较庞大,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提升必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 各行各业的发展均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 因此, 想要为法官群体提供全面的职业保障, 还有赖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最后, 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制定主体的能力水平也影响其改革完善。目前, 我国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主要规定在《法官法》、《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 这些文件制定主体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各有不同, 很大一部分人常年从事立法理论研究工作, 很少接触法官职业的真实状况,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影响法官职业保障制度进行全方位、细致化的改革完善。

四、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议

( 一) 完善法官身份保障

为法官提供身份保障是维护法官职业尊严、增强法官职业信心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在法律层面进行严格规定,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 任何人或组织都没有权利对法官进行处分。关乎法官切身利益的免职、撤职、降薪等决定, 必须在有充足证据证明其确实无法继续担任法官职位时, 方可依照明文规定进行相关处置。在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同时, 应加快落实法官长期任职制, 使法官免受调离或免职的威胁, 帮助法官全身心地投入审判活动中。

( 二) 完善法官的经济保障

收入是一个人劳动价值的具体表现, 没有合理的工资收入, 要求法官始终如一地正确行使职责, 那是违背人的基本需求的道义苛求。 (3) 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法官群体, 在上要赡养老人、下要照顾子女的状态下, 繁重的工作任务与较低的经济收入使法官身心俱疲, 加之审判权独立行使受限、律师等行业自由化、高收入的吸引, 许多法官会动摇继续从事法官职业的决心。因此, 我们认为, 在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过程中, 针对法院的审判工作特点和法官职业化特征, 应建立与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相区别的法官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 提高法官的职业收入, 或是探索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基金, 加大对法官的各项奖励幅度、形成科学合理、具有明显激励作用的制度体系来留住优秀人才, 维护司法独立, 保障司法公正。

( 三) 完善法官的安全保障

法官的安全保障包括两方面: 一是人身安全的保障。除了在现有的保险福利待遇下, 法院内部必须做好足够的安保措施, 定期为法官举行安全教育活动, 使法官提高警惕, 遇到危险情况时尽量避免受到较大伤害。还可以考虑在法院运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为法官投保额外的商业保险, 在其人格权、生命健康权等因工作行为受到伤害时, 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偿。二是职业安全的保障。要不断充实法官职业保险内容和拓宽法官职业保险领域。另外, 赋予法官特殊的权利与地位, 如合理范围内司法豁免权, 有助于法官独立自主地履行司法审判职能, 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

注释

11谭兵, 王志胜.论法官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同质化——兼谈中国法官队伍的现代化问题[J].中国法学, 2001 (3) .

22 苏泽林.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A].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18.

篇4:浅谈澳门司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

关键词:司法官 职业保障 制度

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改革目标以来,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司法改革在中国逐步拉开。这场改革无论对司法机关还是司法官个人而言,影响都是巨大的。

在员额制、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司法机构领导体制改革的剧烈冲击下,一些检察官、法官感觉利益受损,看不到改革希望,纷纷离职,关于检察官、法官辞职的新闻不时占据新闻头条。

司法改革的目标,旨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公正司法的实践者,广大检察官、法官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不应被弱化甚至牺牲。我们很难想象,缺乏职业保障的司法官,如何能把法治作为信仰?如何维护司法公正?

司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是关系我国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方面,同属大陆法系的澳门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拟做简要介绍,希望为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澳门普通的司法官必须符合《司法官通则》规定的条件,并接受为期2年的司法官培训课程后才能获得任命。其中,法官由推荐法官独立委员会推荐,行政长官任命;检察官由检察长提名,行政长官任命。检察官和法官具有互通性,可以相互调任。澳门司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是司法官独立性保障。从《澳门基本法》到本地法律,对司法官的独立性都做了很多规定。如《澳门基本法》第83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干涉。”第89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官依法进行审判,不听从任何命令或指示,但本法第19条第3款规定的情形除外。”第90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不受任何干涉。”等。澳门本地第10/1999号法律《司法官通则》也作了类似的规定。为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履行职责,法律对干涉司法机关履行职责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如依照澳门《刑法典》,以暴力相威胁,阻止或限制司法官履行职责的,构成“胁迫本地区之机关罪”,可处1年至8年徒刑;籍暴动、扰乱秩序或喧哗,不正当扰乱司法机关运作的,构成“扰乱本地区机关之运作罪”,处最高3年徒刑或科罚金。公务员利用职权干扰司法机关侦查、审判程序的,可能构成“渎职罪”,处最高5年徒刑等。

二是司法官高薪待遇。依照澳门第2/2000号法律《司法官薪俸制度》,澳门司法官实行高薪制,并且薪酬与行政长官挂钩——这意味着只要行政长官薪酬得到调升,司法官的薪酬也随之上升。其中,终审法院院长薪俸是行政长官的80%,检察长的薪俸是行政长官的75%。司法机关薪酬远高于警察部门,警察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薪酬仅为行政长官的55%。

根据澳门本地法律,行政长官的薪酬为199,796元(澳门币,下同),因此,终审法院院长的月薪就是159,837元,检察长的月薪是149,847元。

除了薪俸以外,终审法院院长、检察长还有权收取相当于自身薪酬25%的交际费。按这一标准计算,终审法院院长的月总收入是199,796元,年薪270万(澳门为14个月薪酬);检察长的月总收入是187,309元,年薪260万。

对于其他的法官、检察官同样实行优厚的高薪待遇。其中,终审法院法官薪酬为行政长官的75%(即149,847元/月),中级法院法官、检察院助理检察长的薪酬为行政长官的70%(即139,857元),初级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的薪酬按资历计算,最低为行政长官的35%,最高为60%(即69,928元至119,878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澳门工资中位数为15000元,即使是刚入职的法官,工资收入都可以达到中位数的4.7倍;澳门特区政府局长级官员的薪俸为1015点,即75110元,法官、检察官入职满3年,即可达到甚至超过政府局长的薪俸水平。这样的薪酬水平,在澳门是非常可观的。

三是优厚的生活福利。司法官每年6月、11月可多收取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每年可收取14个月工资。为免除法官、检察官的后顾之忧,法律甚至规定,司法官的未成年子女、月收入不超过澳门币2500元的配偶有权收取家庭津贴。

司法官还享有司法假期,每年8月1日-31日可休一个月时间,圣诞元旦假期为12月22日-1月3日;春节休假为除夕至年初六等。司法假期期间,法院、检察院只保持有限运作,除紧急案件需在司法假期期间审理外,一般案件一律停顿。

此外,在居住方面,司法官有权申请设备津贴及每月收取房屋租赁津贴,享有政府为其住所安装的电话,电话费用由政府支付。终审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入住政府官邸,费用由政府支付。

即使是普通的司法官,也有权获得政府分配的供其个人使用的车辆和专用司机。为了保障司法官的安全,法律甚至允许司法官个人使用的车牌不悬挂公车车牌标志。

四是稳定的职业保障制度。根据《司法官通则》,澳门法官、检察官退休年龄是65岁。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法官、检察官只有在无能力履行职责,或者其行为与其所担任的职务极不相称(如违反职业纪律、渎职、犯罪等)的情况下,才可以免职。并且,必须由行政长官根据终审法院院长任命的不少于3名当地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审议后提出建议,才可以免职。

在司法官任职期间,非因法定理由,不得随意调动司法官的职务,或者将之停职、命令退休、将其免职、撤职,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迫使其离职。

当然,在司法官同意的情况下,司法官也可接受行政长官委任,担任其他部门职务,但司法官身份不因其接受委任而解除,也就是说,接受委任期间,司法官身份予以保留。如澳门中级法院法官冯文庄,2009年经行政长官提名,被中央任命为澳门特区廉政公署廉政专员;2014年被委任为澳门个人资料办公室主任,但至今中级法院依然保留着冯文庄的法官身份。

在人身方面,法律还规定,司法官不得被拘留,除非属现行犯情况及涉及最高可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考虑到监狱的囚犯都是通过司法程序判决后羁押的,为避免司法官因履行职务受到侵害,《司法官通则》规定,即使司法官被羁押,也必须与其他囚犯分开囚禁,以免因遭到打击和报复。

五是职务行为豁免制度。澳门不实现所谓的“案件质量负责终身制”。在澳门看来,法官、检察官只要没有故意违背职业操守,哪怕案件质量存在问题都不应受到追究。《澳门基本法》第89条规定:“法官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不受法律被追究。”《司法官通则》第6条规定:“不得使法院司法官对其以法院司法官身份所作的判决负责。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方可就法院司法官因履行职务所作的行为而追究其民事、刑事或纪律責任。”

换言之,对法官作出的判决,只能依法提起上诉,不能因为对判决不满而追究法官的责任。检察官也类似。法官、检察官在审判、检察活动中所发表的言论、所作的职务行为、决定和判决都不受法律追究。当然,涉嫌犯罪的例外。

当然,澳门司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远不止以上内容,法律还赋予司法官许多其他特权,如规定司法官还可依法持有枪支、本人及家属财产获司法警察局特别保护、本人和家属享受医疗和护理等等,这些制度,有效地免除了司法官的后顾之忧,从某种程度上构成一道防波堤,阻止了权力和金钱向司法领域的渗透,有效保障了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澳门特区1999年回归至今不到17年,但司法权威已经建立,社会极少对司法公正提出质疑,这固然与澳门司法人员素质、司法程序比较完善等因素有关,与完备的司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也不无关系。

篇5:论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当前我国法官职业保障的现状

在法官权利保障方面,社会各界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当前中国法官的压力大,地位低,收入少。《法官法》至今已实施多年,但法官的职业保障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实践中,法官执业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司法权社会化的障碍

受司法与行政合一的中国传统诉讼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司法机关在设置上按行政区域划分逐级设立,且各级法院的人事权现阶段主控于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经费保障依赖于地方政府。在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历程中,没有司法部门相对独立的人事管理机制与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法官实质性上的职业独立性便仅具有了法律概念上的意义,实在是令人担忧。根据笔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人事任免、职级评定、人才选拔与交流等都受到地方相关部门不同程度的制约,甚至基本上由地方党政部门全盘掌握,法院作为具体的用人部门却没有实际上的用人选择权。

(二)司法权行政化的障碍

受现行司法体制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司法权在法院内部也被行政化。从法官职业保障的角度分析,司法权行政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研究:一是对法官人事的行政化管理。法官是一种很独立性和专业性的职业,是司法权的法定载体,具有主体地位。因此,对法官的人事管理必须不同于对行政人员的管理,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对法官的业绩考核、选拔任免、交流调整等全部移置了行政机关对行政干部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并不符合法官职业特点,不利于法官职业化建设发展。二是对法官职权的行政化运作。法官依法办案是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核心,但从基层法院的实际看,多数法院在审判权的行使上采取了一种“折衷”手段,即法官依法审判与领导审核把关相结合,这表面上看是对审判权的慎重行使,但实质上却是对法官依法办案的一种行政限制,裁判文书的自下而上签发即是对法官职权的一种行政化剥夺,也潜在地降低了法官的司法责任心,影响法官对审判权行使的严谨性。

二、法官职业保障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法官职业保障的规定主要有:

《法官法》总则第4条中明确规定:“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定了法官享有的职业保障权利,即:一是法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具有法定的职权

和工作条件;二是法官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是法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四是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的权利;五是法官的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六是参加培训的权利;七是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法官法》第34条至第36条规定: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特点,由国家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经考核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按照规定晋升工资,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前晋升工资。法官享受国家规定的审判津贴,地区津贴,其他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待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法官法》赋予法官的职业权利,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至今有些职业权利尚未落实或没有完全落实。因此,亟待通过法官职业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法律赋予法官的职业权利和应享受的职业待遇,维护法官职业应有的尊荣,确保法官依法履行职权。

三、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途径

法官职业保障与独立审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因果。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当以法院独立审判为前提。能否真正确立独立审判制度,法官职业保障就成为其一个重要方面。

(一)确保法官独立公正地审判

法院应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官独立审判及责任制,将独立审判落实到法官个人,确立法官在诉讼中独立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法官的独立审判,首先要求法官独立公正地审判,为此需要完善一整套机制,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达到,从制度上进行制约和限制,以保障司法公正。

(二)完善法官选任考核制度

法官的选拔应由专门机关负责进行。初任法官除必须经过全国司法统考过关外,还应从事法律工作一定年限。对法官实行考核,在我国已经形成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就在其第八章专门规定了“考核”。不过从实际运作来看,对法律知识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一是内容过于简单、公式化、单一化,不足以考出真水平;二是考核均由法院内部自己掌握,甚至是本院自己组织,缺乏约束。真正意义上的法官考核,应该不仅仅是对某个或某些概念、名词的记忆或解释,而应是对法律的实际掌握和运用,对具体案件的分析及判断,对证据的辨别和取舍以及公开审理中对法庭庭审的组织驾驭,办案质量、判决书的制作、庭审的表现等。《法官法》规定,将法官等级分为若干级别,每个级别内部可再细分,以刺激法官不断努力上进。另外,确定法官等级不应与工龄、行政职务和级别进行套用,应该使法官等级成为法官技术性的评价,彻底否定其行政性。

(三)给法官以身份保障

法官职业保障的中心是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法官法》第8条规定法官享有依法审判案件的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受到外界干涉、干预或干扰的现象屡有发生。实践中,要尊重法官的独立人格和职业权力。要理顺法官审判职务与行政职务的关系,院、庭长平时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只有在其主持独任庭或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时,或者参加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时,才能履行审判职能。因此,要大力推行目前院、庭长直接担任审判长开庭审理案件的做法,全面落实合议庭、独任法官对案件作出裁决的权力。法官不因客观原因所致的裁判错误而受到责任追究,即只要法官履行职务的行为正当就应推定其已尽职而免除责任。以消除法官依法独立审判的后顾之忧,保证法官义无反顾地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只有保障了职业权力,才能更好的树立和提升法官的职业地位。法官职业地位具有的稳定性、独立性、专属性等特点,是与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紧密相联、互为依存的,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动摇,其职业地位与职业权力代表的都是法官职业的神圣与尊荣,因此,各级法院特别是上级法院应把《法官法》赋予法官的职业地位落到实处,要依法保障法官的职业地位,坚决支持法官严格依法办案,秉公执法。

(四)给法官以较高的经济待遇

法官职业在社会公众中有地位,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有足够的吸引力,使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愿意从事并长期从事法官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恐怕要涉及到精简法官数量、提高法官素质、提高法官待遇等诸多问题。法官的物质待遇应当与其职业地位和特征相适应。西方国家的法官待遇相当优厚,使得法官职业成为人人向往的目标,自然也带动了法官整体素质的提升。我国《法官法》对法官的职业收入问题虽然作了规定,但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具体标准不同,且地方法院的法官待遇经费主要依赖地方财政。从全国的法官整体看,法官职业收入尚未进入高收入阶层行列。

(五)建立法官职业安全保障制度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作为社会各种纷争最终裁决者的法官已处在社会各种纷争的焦点和矛盾漩涡之中,法官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当事人报复、围攻、故意伤害、甚至杀害法官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法官在依法履行职务、认真细致做好案件当事人思想疏导工作,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建立法官职业安全保障制度,把《法官法》关于法官享受保险待遇的规定落到实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六)大力完善法官职业教育保障制度

一是改革现职法官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与法官选任相适应的法官职业专门培训体系和培训机构。不断提升法官的法学理论水平,使其对法律知识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不断增强法官的审判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提高驾驭审判活动的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审判工作的需要,实现司法公正高效。在我省,各级法院的初任法官都必须经湖南高院审批并且培

篇6:维护法官权益倡议书

10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律师协会共同签订《关于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司法权益、共同维护司法权威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上海高院副院长兼维权委副主任盛勇强、上海律协会长俞卫锋出席。

近年来,法官遭遇不法侵害的事件不时见诸网络、报端。据上海高院统计,1月至今年9月,上海法院发生侵害法官人身安全、侵犯个人隐私、诋毁个人名誉、干扰审判工作等侵害法官合法权益的事件总共160多件。其中,侵害法官人身安全和名誉权的情况最为突出,共占侵害事件总数的60%以上。

加强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法院系统内部的机制构建,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崇法律、尊重法官的良好氛围。此次上海高院与上海律协共同签订《倡议书》,旨在进一步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障法官合法权益和律师执业权益,建立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据悉,这是全国首份提出维护法官权益的倡议书。

《倡议书》共12条,从庭审诉讼、法院裁判、纠纷化解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关法官权益保障的具体倡议。如法官在诉讼中坚持以庭审为中心,严格执行审判公开,恪守中立,律师坚持诚信参与诉讼,坚决杜绝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损害司法公正的行为;律师应正确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程序维护合法权益,理性对待法院裁判结果,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法院裁判或法官个人进行不实评论;律师与法官应加强相互沟通,努力消解可能出现的当事人干扰阻碍司法活动及其他侵害法官及其近亲属权益行为,努力保障法官及其近亲属个人信息安全。

篇7: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

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作为司法活动中的裁决者,如何在新形势下迎接挑战是摆在我院干警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院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进一步提高全院干警的政治素质。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院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法官的党性修养;通过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法院形象,为司法工作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加强学习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细化学习内容,严格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成效。深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全体法官忠诚法律、公正敬业、文明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

二是本着”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审判工作两不误、相互促进的原则,扎实组织党组一班人和全院干警开展学习活动,牢固树立“三个至上”宗旨,着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确保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三是在丰富学习内容方面,广泛开展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办案、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的大讨论,不断提高全院干警的大局意识、司法水平和审判质量,正确处理好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讲政治与讲法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增强围绕党委工作大局开展法院工作的自觉性。四是在学习形式方面,通过每周五政治学习日,院领导讲课、专题研讨会、观看电教片、集中培训、考核测试等形式,努力把学习引向深入。五是着眼于法院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以规范司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社会阅历的磨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广大法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我院开展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院党组书记讲党课、举行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讨论等活动,更进一步明确党员职责,营造廉政氛围,激发工作热情,树立良好形象。六是立足法院本职工作,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调动团员青年走向街道,发放法律宣传资料、解答法律问题,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七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加大了宣传工作考核评比力度,推动了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截止目前,共编写各类法院工作简报22期,“大学习大讨论”专刊8期,及时上报中院及党委、人大、政府、政法委。被上级法院及各类新闻媒体采用65篇,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八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创建层次。我院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创造和谐型机关、学习型机关、节约型机关活动相结合,明确提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力度不减,办事机构不削,工作职责不变,工作要求不松,日常检查不少。制定争创文明庭室、文明法官活动细则,实行动态考核,力争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法院党的组织建设,为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做好业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首先是做好领导班子建设,法院领导班子主动争取党委领导,坚持正确方向,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生活会制度、党组议事规则,把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分工不分家,互相信任,互相包容、互相维护、相互支持配合。院党组讨论重大事项,能够在充分商量、充分协调中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原则上的一致,思想上的一致,出发点上的一致。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承诺制的要求,公开对外承诺,认真接受监督。其次是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以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等专项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活动等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增强学习效果。认真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要求,严格依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今年以来,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并从旗县法院选任优秀法官充实到审判一线。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习惯,对环节干部实行了动态,得到了全院上下的一致肯定。各庭室领导调整后,院党组及时召开会议,对机关总支和各支部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针对法院工作特点,实行支部建在庭上,庭长既是业务上的管理者,又是政治上的领导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使中层领导做到“一岗双责”,既抓党建,又管业务,保证了审判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区直机关工委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制度建设,细化分解创建内容,明确考核细则和验收标准,推动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认真对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措施,要求支部、党员个人加强整改,提高整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结合我院工作特点和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我院党员先进性教育四个“长效机制”,进一步从机制和制度上规范了党员工作学习内容。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廉洁执法

抓好法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法院廉政建设,是当前法院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年初,院领导即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时掌握和认真分析情况,重新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制订《纪检监察考核办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是解决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突出问题和确保案件不出问题、队伍不出问题、自己不出问题等方面,将其纳入院领导班子的责任范围,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年初的法院工作会议上,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抓好领导责任制的分解和追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院长、党组书记是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对全院的廉政工作负总责,各位副院长对其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领导责任,既管审判,又管廉政;既抓业务,又抓廉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出现问题,连带追究。我们还以学习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第十个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为契机,不断营造反腐倡廉文化氛围,不断强化法官反腐倡廉思想观念和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不断弘扬反腐倡廉的法官文化。近几年,我院先后对4名违法违纪干警都给予了相应的处分,并对4名信访反映多、办案效率低或司法不文明的法官调离审执一线,进行待岗培训,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五、加强法院作风建设,促进司法为民工作

加强和改进法院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法院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增强司法公信力、亲和力的重要环节。我院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始终把化解矛盾、平息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信访等方面都时刻注意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1-10月,我院在办公楼被拆、办公条件较差、开庭场所不足、审判人员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共受理各类案件1533件,审结1192件,结案率77.76%,共审理各类执行案件597件,执结447件,执结率74.87%,执结标的额600.8749万元,为海拉尔区的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坚持依法裁判与诉讼调解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诉前劝导、庭前庭审调解、判后释疑和执行和解制度,努力把调解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

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我院以开展重信重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重点,及时排查化解涉诉非正常访、越级访案件工作。年初,我院接办呼伦贝尔市中院、区人大、区委政法委交办信访案件52件,对案件进行摸底排查,召开院长包案会议,分别包到各分管院长头上。对这52件案件,我们逐案分类甄别,研究化解方案,分别采取不同工作措施处理。截止目前,息访36件,息访率占全部信访案件的69%,剩余案件也做到了有效稳控,正在积极与上访人员做工作,争取尽早服判息诉。目前已有一件案件的上访人表示今后不再上访。上访案件逐一向政法委、中院做了汇报。

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充分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的司法需求,认真执行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具体条件与标准,让他们打得起官司,我院共缓、减、免交诉讼费33.9万元,彰显人民司法的人文关怀,真正把司法关注民生付诸于审判实践。为建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对每个庭室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结合中院的绩效考核工作,制定绩效考核的实施意见,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强调以制度规范行为。制定我院通过不断完善量化考核制度,以科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院结合实际工作特点,按照简化、必要、适用的原则,认真梳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审判与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审判与管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案件质量管理办法》、《案件质量检查办法》、《案件审查制度》、《案件分析制度》、《法院队伍建设考核办法》、《纪检监察考核办法》等,并创新性的将《关于涉诉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纳入审判与管理的相关规定中,这些制度基本涵盖了审判工作、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纪检各个方面,形成了我院工作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对制度的严格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干警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的理念,全面提升了法院工作水平,确保法院人员的每一项活动都依法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而且还强化了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特别是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以及发回改判案件加大督查力度,对确认违法审判的,严肃追究责任。

继续抓好法官教育培训工作,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为了全面落实好上级法院关于潜力推进法官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要求,我们通过工作经验交流、调解现场观摩、办案能手评比、案例赏析、法律文书评比、法警封闭技能培训、速录员技能比赛等一系列岗位练兵活动,努力提高干警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各类纠纷的本领。同时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法官的远程学历教育、后本学历教育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管理。

六、目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法院工作的组织保证。近年来;我院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司法能力不断增强,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目前我院干警队伍的整体面貌、素质、能力、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影响和制约机关工作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党组领导班子驾驭全局、谋划发展、开创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的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有些干警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薄,作风拖沓,纪律松弛,形象不好。

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没有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解决好政治上强的问题,没有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放松了主观的改造,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捍卫者的位臵上。职业道德方面,法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司法不规范、不廉洁甚至司法腐败的行为屡有发生;职业地位方面,法官薪酬待遇偏低、职业尊荣感不强。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审判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类型案件,一个业务素质不高的法官是很难适应的,更别说体现司法公正与效率,所以法官业务素质不高,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第三,我们对法官和对审判业务在管理和监督上仍存在不到位、不严密、不科学的问题,始终在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保障大局和加强领导方面存在两难和犹疑,一些制度和措施不能有效落实。第四,优化司法外部环境,提高司法权威,增强社会认同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七、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意见

法官是法院队伍的主体,抓好法官职业化建设,就抓住了法院队伍建设的根本。做好法官职业化建设。必须明确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内涵。法官职业化,就是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根据审判工作规律和法官职业特点,培养法官的职业素质,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司法水平,使人民法院法官担当起历史责任,成为依法治国的促进者,我们应当把法官职业化建设提高到法官队伍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这一问题。要做好法官职业化建设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法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根本。多年来,我院利用多种教育活动平台,教育广大干警,要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现在法官活动方式和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而多元化又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张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腐蚀着大众的心灵,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法官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最直接;法官最容易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稍有不慎就成为腐败的俘虏。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官职业化的不断推进,对法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加强新时期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的关键,我院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在人民法院内部的吸引力,培养广大干警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并着力解决徇私枉法、权钱交易、违法办案、司法不文明等问题。教育干警要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通过学习和实践,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修养,锻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力,教育法官做一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能适应形势的合格法官。要利用此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警的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努力提高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搞好法院队伍建设,重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应当通过多角度、全方位不断加强班子建设,使班子成员在处理问题上认识一致,行动上步调一致,成为团结和谐的领路人。第一,讲民主。民主是和谐发展的动力,是凝聚人心的有效手段。对法院重大事项,院党组应做到公开透明,努力实现法院内部多层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监督。第二、讲作风。“领导就是向导,班子就是样子”。要求法官做到的班子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做好,凡是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理问题公平合理,一碗水端平,为带好审判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讲大局。在工作中,班子应不断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积极推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法官继续教育制度。

一方面是要严格按照《法官法》规定的条件选任法官,进一步规范法官选任程序,统一法官选任标准,从学历、任职资格等方面提高法官职业准入“门槛”,严把“进口关”、“源头关”确保新选任的法官在政治上、业务素质上都达到较高水平,当前进行的全国司法统一考试就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措施。另一方面是对在职法官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政治、业务、综合知识方面的强化培训,这要依托国家法官学院、各级党校、及有关院校大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业务精通,作风正派,言行端正、德才兼备、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法官。同时实现从知识型培训为主向能力型培训为主的转变,从普及性培训为主向专业化培训为主的转变。从临时性培训为主向规范性培训为主的转变,注重培训实效,注重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提高,增强法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审判业务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如股票、债券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等,只有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才能审理好案件,因此就有必要举办各类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研讨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将培训内容引入考核、任用机制,增强干警的业务钻研精神,也就才能造就一支专家型的审判队伍。另外还要做好出人渠道,对政治、业务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低、严重影响法院形象的人员,要调离法院,以确保法官队伍的纯洁性。

(四)推行法官助理制度。

法官的职业化建设不能孤立进行,法官助理制度是重要的配套制度,法官助理是从事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本身没有审判权。通过实行法官助理制度,应合理划分审判工作职责,理顺法院审判人员与其他各类人员的关系,保证法官专事审判,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臵,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五)从优化司法外部环境上增强社会认同度。

正确处理依法服务大局与严格职能定位的关系。坚持依法独立审判、适当延伸司法职能、以卓有成效的服务保障工作赢得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同;做好涉诉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态度必须坚决;正确处理自觉接受监督与依法独立办案的关系。在审理案件中畅通新闻舆论监督渠道、充分吸收舆情民意。

篇8:法官权益保障的报告

关键词:程序法,实体法,依法审判,法官的主动性,当事人主义,程序保障,法的空间

一、正确认识依法审判原则

(一) 程序法与实体法

要正确认识依法审判原则, 我们首先应当摆正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如果简单的认为程序法是为实体法服务的, 认为实体法是程序法的目的, 那么就无法正确理解司法过程, 不能认识法官如何行使职权。

从法律发展的历史来看, 在人类早期, 在没有出现实体法的时候, 诉讼就已经产生了, 两大法系的早期:罗马法和英国法就是如此 (当时有公平, 正义的理念, 但是这并不是实体法) 。实体法的出现, 发展和体系化应该是长期的诉讼审判中产生的[1] 。英国的法治是离不开大量的判例的, 这点在日本的法律体系中也是同样可以应证的, 日本的六法全书经常用判例作为讨论的前提[2] 。实体法沦为程序法的“助法”, 或者说是诉讼法的结果也是符合逻辑的。

在现实中, 实体法的内容总有欠缺, 实体法总是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而通过诉讼, 不仅可以完成从一般到具体的法律适用, 还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实体法上权利的扩充, 进而进行累积, 再完成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 程序的创设和对司法过程的推动变现的更加明显。

(二) “依法审判”原则

“依法审判”原则并不是简单的可以理解成:法官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推出对纠纷处理的结论, 或者法官就是“自动售货机”。这样至少会导致两个问题, 一是把法官是否愿意或者是否能够这样做看作产生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 二是, 法官成为众矢之的, 失去一切主动性, 主观性, 否认个体智慧, 第一个后果是, 忽视当事人诉讼权利, 没有了程序保障, 必然会产生司法不公, 第二个结果是, 法律出现僵化, 滞后, 法律无法保障权利。

“依法审判”原则的历史渊源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是在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的背景下提出的, 即人民通过民意代表所制定的法律以及反映在法律中的民意必须得到尊重和实现。一般情况下认为, 此处的法律是实体法, 但是, 程序法难道就不是民意的体现吗?民意代表也参与制定程序法, 这说明诉讼法也是有独立的价值, 也体现了民意, 法官裁判权本身的行使也要受到民意的宪法化约束, 其本身就是民意, 而不仅仅为了反映民意或者是实体法的内容, 当然, 在设定程序时, 主要构建方向就是为了最优化的体现实体法, 但在特定时期后, 程序本身就是宪法的体现。

二、适用法律

(一) 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涉及到的最重要的方面包括:思维方式, 审判制度, 诉讼程序设计。作为法官, 首先要区别的就是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 而不是在现实生活的物理空间甚至政治, 社会中。同时还要存在一个“纯粹的法律审级”, 作为适用法律的纠错, 而不是针对事实的。程序设计是说, 要从始至终的设计过程, 要适应诉讼的全部需要, 而不是仅仅在“依法审判”的过程中, 这也是程序保障的要求。这一点, 将在第三部分中展开。

(二) 法官的主动性

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 法官几乎可以在“依法审判”的同时, 为从一般到具体, 再从具体到一般命题获得正当性, 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法官在审判时脱离本体的意愿和智力差异, 做出“符合民意的判决”, 只有符合民意的判决才是最接近正义的判决。

总之, 法官的主动性地位应当得到承认。我们说司法的被动不应当包括对法的解读, 适用, 主要体现在对事实的认定上, 对证据规则的约束下的证据的有限性和当时人的处分权上。具体来说, 无论法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实体法判案, 还是进行法律的充实, 法官都在不断地进行信息的重整和判断。卡多佐将法官参与司法的过程形象地比作为一个“酿造一种化合物”。法官的职业习惯是寻求的是从逻辑的角度出发, 遵循法律的结构。这种职业习惯应当控制在哪些范围, 何时让让某些与之法官的职业习惯不一致的社会习惯或者其他有关社会福利的考虑因素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进入法官的视野, 在何时遵循他个人的或者普遍的关于正义和道德的标准, 这些都是法官要投入法院的大熔炉中的。这个过程由时候是有意识的, 有时候是潜意识的。在很多情况下, 正是由于这些意识的力量, 法官才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前后一致, 并始终保持了与司法人员之外的人的不一致, 甚至法官们之间的不一致。法官终其一生都是在一直同他们未加命名, 无法控制的一些力量——遗传本能、传统信仰、后天确信——进行较量;最终获得一种对生活的看法、一种对社会需要的体会、一种普遍的整体的压力感”的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随意的、任意的, 是一个法官在长期的生活中经由各种因素而得。[3]

不仅如此, 法官还有更多的工作, 即要猜测立法的时候没有想到的点, 但最难的工作却是想到:如果立法者想到, 立法者可能怎么做。上面论述的过程中, 适用法律成为一种有创设作用的工作, 但又是发现实体法真实意思的应有之举。也反映了民意, 获得了正当性。

(三) 法官的主动性是正当的但应当受程序限制

在诉讼过程中完全摒除法官的主动性, 个体化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权力被滥用, 就不赋予权力。这就好像实际的立法者“深谋远虑的程度和文字论理的能力不足以替一个广大社会错综复杂情形作详尽的规定。”但我们仍然给与其权力一样。实际上, 程序保障正是用来限制法官, 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获得正当性实现正义的体系。

三、程序保障

司法以及司法中的法官和宗教神学中的神一样, 总是以消极, 自我节制的一面示人, 法官的特殊地位与其说至高无上, 不如说特殊更恰如其分。法的空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将其可以调整的对象用法的语言表达, 经过法的空间的过滤解决纠纷, 这个空间的生命力在于其强大的自我认知, 自我抑制的能力。程序保障也反映了这一要求, 也维持着法的空间的结构。突出表现在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保护方面。

(一) 什么是程序保障

程序是指为了形成一定的结果或者状态, 人们伴随着一定的时空。程序保障的定义与内容十分广泛, 要简单扼要的理解程序保障, 可以从与我国诉讼法制度的比较角度理解, 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设计, 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保证当事人在诉讼过程本该拥有的主体性和自我管理, 自我处分, 从而又保证了司法的被动, 法官职权受到约束, 结果就是诉讼过程和审判的正当性。因为这一审判过程和结果是当事人积极主动地追求的结果, 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判决没有受到怀疑的逻辑基础。

(二) 当事人如何制约法官的职权

当事人是诉讼的推动者, 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保障当事人诉权, 法官职权的行使要受到当事人行为的约束, 并且法官不对审判结果负主要责任, 这就是程序保障对法官地位的认定。程序保障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的最佳体现。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是以处分权原则, 辩论原则, 举证责任等为主要内容, 逻辑的起点在于意思自治, 对行为负责的原则。以辩论原则为例, 辩论原则就充分体现了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 按照通说, 只有当事人主张的事实, 法院才能做出裁判, 当事人未在辩论中主张的事实, 法院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当事人自认或不争执的事实, 无须举证, 法院直接予以认定并作为裁判的依据;认定争议事实所需要的证据, 皆由当事人提出。一旦程序保障不充分, 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审判监督权的扩张与当事人诉权的萎缩, 并由此影响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当事人及其律师向法官行贿的现象就是这种情况的一种反映。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 自程序保障的诉讼结构中, 更多的诉讼行为在当事人中作为权利将法官的职权进行了约束, 这种得约束不仅是在事实的认定上, 也体现在对法律问题上。按照谷口安平的描述:“诉讼的开始, 当事人按照自己的追求内容划定了了判决的范围, 而一旦诉讼的争议点经过证据交换的程序后确定下来, 法官的判决不能在争议点之后做出判断。”[4] 一旦进入辩论阶段, 法官只能作为倾听者, 在以查清的事实基础上做出事实清楚的判断或者无法进行真相查明时应予的判断。不再进行增减的裁量。

四、总结

至此, 一个“法的空间”形成, 判决具有了既判力和不可逆性。这样一种程序结构在每一个案件处理中得到具体实现后汇聚起来, 成为司法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5] , 从宏观上看, 法的规范和从事法律的群体能和国家社会联系起来, 使“法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具有客体化特征, 从而具有了自省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才可以说, 法官的职权无论在具体案件中, 还是在保护当事人权利方面, 甚至在法的运作方面都得到了正确的行使。

参考文献

[1]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与程序保障[J].咸宁学报, 2011, 31 (8) :16.

[2][日]江草忠敬.判例六法全书[A].东京:有斐阁, 1995:356.

[3]刘作翔.遵循先例:原则、规则和例外——卡多佐的司法哲学观[J].判例与研究, 2002 (01) :55.

[4]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 1994, 1:14.

上一篇: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食品质量下一篇: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有效性探讨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