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汉语拼音

2024-05-20

Word 汉语拼音(精选11篇)

篇1:Word 汉语拼音

若要得到形如“拼(pīn)音(yīn)指(zhǐ)南(nán)”样式的汉字注音,就在使用“拼音指南”功能添加拼音时不要选择执行“组合”按钮,得到拼音后,复制到记事本中,再复制回word就搞定了,

步骤1 如要为“家用电脑”这四个汉字添加如“家用电脑(jiāyòngdiànnǎo)”形式的汉字注音。首先选中这些文字,点击“开始”→“拼音指南”→“组合”,把这些汉字组合成一行。最后单击“确定”,得到它们的拼音。

步骤2 接下来,把得到的注音文字选中,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下“复制”命令,将它们复制到剪切板上,

再打开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程序窗口,将其粘贴到该记事本窗口,就得到了拼音排到汉字的右侧这种形式了。

步骤3 在记事本窗口中查看拼音无误后,将其复制并粘贴切回Word窗口中的需要位置,随后对将字体、字号等元素设置成所需要的形式。让其与其他的文字格式相同,这样汉字拼音就自动排在所需要的地方了。

篇2:Word 汉语拼音

小贴士:若要得到形如“拼(pīn)音(yīn)指(zhǐ)南(nán)”样式的汉字注音,就在使用“拼音指南”功能添加拼音时不要选择执行“组合”按钮,得到拼音后,复制到记事本中,再复制回Word就搞定了。

步骤1 如要为“家用电脑”这四个汉字添加如“家用电脑(jiāyòngdiànnǎo)”形式的汉字注音。首先选中这些文字,点击“开始”→“拼音指南”→“组合”,把这些汉字组合成一行,

最后单击“确定”,得到它们的拼音。

步骤2 接下来,把得到的注音文字选中,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下“复制”命令,将它们复制到剪切板上。再打开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程序窗口,将其粘贴到该记事本窗口,就得到了拼音排到汉字的右侧这种形式了。

步骤3 在记事本窗口中查看拼音无误后,将其复制并粘贴切回Word窗口中的需要位置,随后对将字体、字号等元素设置成所需要的形式。让其与其他的文字格式相同,这样汉字拼音就自动排在所需要的地方了。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篇3:Word宏简化工作

在使用Word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反复进行的工作,如果每次都要手动的执行一遍这些操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比较繁琐。Word宏可以让人们在工作时避免一再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它利用简单的语法,把常用的动作写成宏,需要使用时,就可以直接利用事先编好的宏自动运行,去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

Word宏[1]是一系列组合在一起的Word命令和指令,它们形成了一条自定义的命令,以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对于Word宏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录制(即定义、创建宏),二是使用(即运用、执行宏)。目前有不少相关资料介绍关于宏的用法[2,3],但是基本都是停留在理论,没有结合实际,本文通过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做讲解,使宏的使用简单易懂。

二、Word宏的使用方法

1、录制宏

Word提供了两种创建宏的方法:宏录制器和Visual Baisic编辑器。宏录制器可以快速创建宏,而在Visual Basic编辑器中可以打开并修改已录制的宏,对于一般用户不熟悉Visual Basic编辑器的对象和对象的属性及方法,所以本文案例中将使用宏录制器录制宏。

2、运用宏

对于创建好的宏,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运用:(1)使用宏对话框,(2)使用工具栏,(3)使用快捷键。

三、Word宏案例运用

1、Word宏自动添加页眉页脚

在文档编辑时,很多时候需要给文档添加页眉页脚,有时添加的内容是相同的,有时内容是不同的,但是格式要求是一样的。页眉页脚内容相同这个比较简单,将添加页眉页脚的过程录制成宏并使用即可。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创建名为“页眉页脚”的宏。启动Word并选择“工具→宏→录制新宏”菜单命令,打开“录制宏”对话框,如图1所示。填写宏名为“页眉页脚”,设置宏保存位置为“所有文档”,点击“确定”开始录制宏。这时出现录制宏的工具栏(有两个按钮,一个是暂停录制,一个是停止录制),鼠标指针变成了右下角带有磁带的箭头,现在所有的操作都会被录制下来。

第二步,录制宏。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进入页眉页脚的编辑,输入页眉页脚内容,然后关闭“页眉页脚”工具栏,退出页眉页脚的编辑,最后点击“停止录制”按钮完成录制。

第三步,运用宏。可以使用宏对话框来运用宏,选择“工具→宏→宏…”菜单命令,打开“宏”对话框,如图2所示。在列表中选择创建的“页眉页脚”宏,点击右侧的“运行”按钮,就可以完成添加页眉页脚了。

创建的“页眉页脚”宏每次使用时都是添加相同的内容,那么,如果页眉页脚内容不同怎么办?例如,一本书的页眉页脚总体格式是一样的,但是每个章节的内容又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对“页眉页脚”宏做一些修改,下面再创建一个“页眉页脚1”宏,完成不同页眉内容的添加。

按照前面的步骤创建宏“页眉页脚1”,需要修改的地方主要是录制的过程,具体操作步骤为:先点击“暂停录制”,在文档空白处输入内容(例如: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选中输入内容,按键盘上的“Ctrl+C”复制到剪贴板,然后恢复录制,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进入页眉页脚的编辑,将复制的内容粘贴到页眉中,并输入其他内容、添加页码等,点击“停止录制”完成录制。

同样可以打开宏对话框运行“页眉页脚1”,检验一下结果。修改后的宏实质上就是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添加到页眉中,只要运行前将需要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这样就能随时更新页眉的内容了。

2、运用宏的简便方法

除了使用宏对话框运行宏以外,还有另外两种简便方法:工具栏和快捷键。使用工具栏就是将录制好的宏添加到工具栏上,使用时直接点击一下按钮就行了,而快捷键方法更简便,只要按下设置好的快捷键就能完成操作。使用这两种方法,在创建宏时需要指定宏的方式,仍以上面的案例为例。

在创建“页眉页脚”宏时,打开图1所示的“录制宏”对话框,输入宏名,然后设置宏的指定方式,一个是“工具栏”,另一个是“键盘”,分别对应了这两种运用方式。

(1)选择“工具栏”,这时会打开一个“自定义”对话框,如图3所示,在“工具栏”选项卡中,点击“新建”按钮创建一个新工具栏,名称默认是“自定义1”。然后,选择“命令”选项卡,如图4所示,将“命令”列表中的项拖放到“自定义1工具栏”中,关闭该对话框,开始录制宏操作。完成宏的录制后,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就可运行“页眉页脚”宏。

(2)选择“快捷键”,会打开图5所示的对话框,从键盘输入快捷键(如:Ctrl+1),点击“指定”按钮(与宏相关联的快捷键就指定为“Ctrl+1”,即通过快捷键“Ctrl+1”就能运行宏),然后点击“关闭”按钮关闭对话框,开始录制宏。同样,完成宏设置后,就能通过“Ctrl+1”快捷键来运行“页眉页脚”宏。

四、结束语

宏是自动完成重复性工作的最佳方式,它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通过Word宏自动添加页眉页脚案例详细说明了宏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了三种运行宏的方式。在平时工作中灵活的运用宏,可以简化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体会到办公自动化带来的方便与享受。

摘要:本文介绍了Word宏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工作中具体案例运用的讲解,能够使读者灵活掌握宏的用法,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宏,录制,Word,VBA

参考文献

[1]肖祥省.计算机应用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林少冰,陈敏升,蔡洁云.宏在工作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2010,8(4):116~117.

篇4:Word 汉语拼音

【关键词】WORD ; 词根 ; 偏旁 ; 对应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22-01

在词汇对比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尝试将二者比较,英语中的“word”与汉语中的“字”究竟有无共同之处,有无可比性,本文将从两种语言文字的内部结构和构字(词)法进行对比研究,试着为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英语“WORD”与汉语“字”的内部结构的对应性

1.汉字的笔画与英语的字母

汉语书写的基本单位约有十个笔划,如:点,横,竖,勾等,由这些笔划组合成偏旁(或字),再由这些偏旁组合成字,由字成词。英语书写的基本单位是26个字母,由这些字母组合成词素(或词),再由这些词素组合成词。现对英汉构词(字)成分作如下对比:

笔划—偏旁(字)—字—词

字母—词素(词)————词

从数量上说汉语的基本书写符号比英语的少,汉语有约10个笔划,20多偏旁,约1-2万字。而英语有26个字母,1000个词素(包括前缀,后缀,词根),英语单词约有50-100万。

2.汉字的偏旁、部首与英语的词根

汉字中形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偏旁、部首;在英语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词根、词缀。汉语中有些偏旁本身就是可以单独使用的字,如:木,王,马等结构字;有些偏旁本身不是字,只能用作构字成分, 如:氵、辶、忄等。

英语中由字母构成的词素,部分本身就可单独作用, 如: water、book、take 等,这类词素叫词根( rootword),与汉语中可将偏旁用作单独的字情况相当。还有一部分詞素是不可单独使用的,如: pre——ium, hydro——lect等,它们叫粘着词素,这与汉语中的不可单独使用的偏旁部首相当。

现将英汉两语言中部分对应的偏旁和字与词根和词素作一对比;

二、汉英两种构字(词)法的对应性

汉字是形声义三位一体的, 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 即写法), 有一定的读音, 表示一定的意义。从汉字的形体上往往就能体会出其所表达的大概意义和读音, 这就是常说的汉字主要构词法— 形声法。所谓汉字的形声法构字, 即字中有一个表示“ 形” 的部分, 叫形符; 还有一个表示“ 声” 的部分,叫声符。形符可用来表示该字所属的大概义类, 其作用在于从视觉上给人一个信号, 让人产生联想, 首先想到它大致表达了哪一类事物或概念。声符可告诉人们该字的大致读音( 当然有例外),其作用在于从听觉上给人一个信号, 让人们想到该字的念法。如汉字“ 湖” , 偏旁“ 宇” 提供了一个意义信号,表示该字大概的义类, 与水有关, 右边的“ 胡” 提供了发音信号, 使人知道其念法, 又例: 淋、汕、汐、汉、汪、沐、汰、汽、沟、注、泻、淑、沐、沽、洋、油、清、泪。

形声法是一种比较方便简易的造字方法。在遇到一事物或概念需用文字加以表达时,首先确定该对象所属的义类, 找出一个合适的形符, 再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作声符,合在一起便可造成一个新字。正是由于形声法造字简易方便, 以其构成的汉字在数量上占百分之八十多。

实际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 英语单词也具有“ 形声法” 的特点。英语属拼音文字, 它本身就是一种声符, 见其形,则可发其音,形与音的紧密关系正是这种拼音文字的主要特点。那么,英语单词中是否也具有象汉字的中的“ 形符” 来表示义类的特点呢?

如前所述,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给人一个意义的信号,可指示出该字所表示的概念大致所属的义类,而英语中的这些词素不也正具有这种表义功能吗? 如hydroplane,是由hydr-和plane两个词素构成,不难推断出该词的意思是“ 水上飞机”。又例:

Hydrocooler 水冷却剂

Hydroelectric 水力发电的

hydroenergy 水能

hydrograrhp 水位图

hydrofogy 水文学

hydromagnetic 水磁的

hydromotor 水压发动机

hydropathy 水疗法

hydrophone 水听器

hydrosicence 水科学

hydrotransport 水力运输

通过对比可见,英语单词是由一定量的词根构成的,而英语的词根,说得形象一点,不就相当于汉字中的偏旁部首吗? 我们完全可将这一现象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看透英语单词的构成方法,从而对之加以熟练运用,迅速扩大词汇量。

三、对比的启示

篇5:Word 汉语拼音

如果要在文字上方加拼音,先选定文字-在菜单中选“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就可以了,不用你输入,自动加?

篇6:如何将Word中文翻译为拼音

但是该功能不常用,只有制作语文试卷的时候一般才用得着!

本文做个简单的例子,希望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

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WORD里面的中文,据说最多一次性只能翻译20个汉字;

选择好中文之后,执行操作:“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弹出对话框!

该对话框可以进行多项的操作:

拼音的修饰:对齐方式,字体类型,字号大小;

偏移量:指的是拼音与中文相距的位置,磅值越大,距离越远;

组合:默认的是单个中文和已翻译的对应的拼音,为一个对象,所以,有几个中文,就有几个对象;而一旦点击了组合之后,就将中文和已翻译的拼音组合成为一个对象;

已组合的可以进行打散为多个对象,直接点击的“单字”按钮即可!

全部删除:指的是删除中文对应的拼音;

恢复默认:将所有的设置恢复到初始状态,即系统默认的状态;

另:已翻译的中文,其拼音还可以自行修改,在“拼音文字”下面的列表选择其中一项,即可修改;

设置完成,点击“确认”按钮即可!

这是已经设置好的效果!

知识扩展:

①本方法的缺点:翻译之后的中文和拼音,是一种合并的对象,两者无法分开,一旦删除其中的一方,即为删除该对象;

②拼音的检查:

篇7:Word 汉语拼音

以前碰过ppt中只能输入英文但输入中文时无法显示了,今天又碰到在word中只能输入数字字母但汉字又无法正常输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我们测试一下打开一个新的word文档,然后开始输入但发现中文输入不了,现在不急我们在word【工具】--选项,打开【选项】。

2、然后在弹出选项对话框中点击【编辑】在这里找到‘输入法控制处于活动状态(L)’如图所示, 3、找到后,把其前面的勾去掉。然后确定。 4、好了设置完成之后我们把当前word关闭了,然后打开word文档你再输看看是不是可以输入汉字了呀 一聚教程小编提醒你,此方法可用于office所有应用在不能输入汉字中文处理,在此我就不一个个来介绍了。

篇8:简析Word 2010的宏

一、宏的概念

如果在Word中重复进行某项工作, 可用宏使其自动执行。比如我们从网上复制的网页内容粘贴到Word以后可能会有很多空行, 有的行距又很大, 手工去除空行、改行距、进行页面设置等较麻烦, 如果录制一个宏以后, 只要按一下设定的快捷键, 一切工作就自动完成。再比如, 在一段时间内, 可能需要使用Word多次编辑同一篇文章, 希望一经启动Word就自动打开该篇文档。而且再次打开该文档时, 非常希望Word能够自动将插入点移动到上次关闭该文档时插入点所在的位置。这时Word宏就排上用处了。另外, 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些功能也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宏, 比如Word的稿纸功能实际上是已经设置好的“页眉和页脚”就是一个宏。宏是一系列Word命令和指令, 是一个批处理程序命令, 这些命令和指令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命令, 以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正确地运用它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Word 2010宏的介绍

为保护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Word2010默认情况下阻止外部活动内容, 例如宏和数据连接。阻止活动内容有助于防止黑客利用各种入侵方式侵犯用户的隐私, 以及在用户不知情或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诱使用户运行恶意代码。但是在Word 2010中, 启用宏在办公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Word 2010中默认没有启用宏功能, 需要用户到“信任中心”里的“宏设置”去启动。Word 2010的宏安全设置位于信任中心, 默认宏是不启用的, 以防止他人更改任何设置。在信任中心更改宏设置时, 只针对当前正在使用的Word 2010更改这些宏设置, 而不会更改其它Office 2010程序如Excel 2010的宏设置, 方法如下:

第一步:单击Word 2010“文件”选项卡, 在“帮助”下, 单击“选项”, 出现“Word选项”对话框。

第二步:在“Word选项”对话框中单击“信任中心”, 然后单击“信任中心设置”中的“宏设置”, 然后进行所需选项的设置, 单击“确定”。

两步即可启用Word 2010的宏功能, 禁用宏功能只要把上面的宏设置为禁用即可。

三、Word 2010宏的典型应用

在默认情况下, Word将宏存储在Normal模板内, 这样每个Word文档都可以使用它。如果需在单个文档中使用宏, 则可以将宏存储在该文档中, 宏主要有如下典型应用:

(一) 加速日常编辑和格式设置

例如, 可以进行成批文本替换, 快速插入常用语句及特殊符号, 加快文本格式设置。

(二) 组合多个命令

例如插入具有指定尺寸和边框、指定行数和列数的表格。

(三) 使对话框中的选项更易于访问

例如录制宏后可以在选项卡设置自己的快捷图标, 使用时直接点击即可。

(四) 自动执行一系列复杂的任务

例如图片尺寸批处理、特殊效果统一操作、表格美化的一致性等。

四、Word 2010宏的使用

Word 2010提供了两种创建宏的方法:宏录制器和Visual Basic编辑器。

宏录制器可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宏, 用户可以在Visual Basic编辑器中打开已录制的宏, 修改其中的指令, 也可以直接录制, 例如在Word 2010“开发工具”选项卡中单击“代码”中的“录制宏”命令即可, 通过“键盘”按钮设置快捷键, 录制好后停止录制, 最后就可以直接通过键盘的快捷键快速使用。

如果直接用Visual Basic编辑器创建新宏, 可以输入一些无法录制的指令, 这个需要有一些简单编程基础, 例如需要在Word 2010插入大量图片需要统一修改尺寸操作, 可以启动Word 2010通过快捷键Alt+F11调出Visual Basic编辑器编写代码, 例如要做统一设置图片高度400px, 宽度300px的操作, 核心代码如下:

For n=1 To Active Document.Shapes.Count'Shapes类型图片

Active Document.Shapes (n) .Height=400'设置图片高度为400px

Active Document.Shapes (n) .Width=300'设置图片宽度300px

Next n

五、Word 2010宏设置

在前文中提到Word 2010宏的启动和停止, 宏在批量、重复性等复杂操作有极大的优势, 但也是把双刃剑, 若不能正确使用也会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威胁, 对宏安全、宏警告等我们需要有必要深刻理解。

宏设置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 禁用所有宏, 并且不通知

此项是把宏以及有关宏的安全警告都将被禁用。

(二) 禁用所有宏, 并发出通知

此项是将宏将被禁用, 但如果存在宏, 则会显示安全警告。可根据情况启用单个宏。

(三) 禁用无数字签署的所有宏

此项是宏将被禁用, 但如果存在宏, 则会显示安全警告。如果受信任发布者对宏进行了数字签名, 并且已经信任该发布者, 则可运行该宏。如果尚未信任该发布者, 则会通知启用签署的宏并信任该发布者。

(四) 启用所有宏 (不推荐;可能会运行有潜在危险的代码)

此项是运行所有宏。此设置使得计算机容易受到潜在恶意代码的攻击。

(五) 信任对VBA工程对象模型的访问

此设置因每个用户和应用程序而异, 默认情况下拒绝访问, 从而阻止未经授权的程序生成有害的自我复制代码。要使自动化客户端能够访问VBA对象模型, 运行该代码的用户必须授予访问权限。若要允许访问, 需选中该复选框。

摘要:Office版本中Word 2010的宏操作可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 替代人工进行一系列费时而重复的, 本文对Word 2010中的宏概念、典型应用、具体使用、安全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篇9:Word 汉语拼音

不过,你可能并未适应Office 2007的这一变化,有时为了某个已习惯的功能而苦苦查找,例如自动图文集、双行合一、分解图片等。那么我们就来找一个好向导吧!这里以Word 2007为例进行说明:

方法一:核查Word功能区映射工作簿

单击Word 2007窗口右上角的帮助按钮,稍后会进入一个窗口,选择“获取帮助”,在随后打开的“获取帮助”页

面中选择“参考:Word 2003命令在Word 2007中的位置”,进入下一页面后拖曳右侧的滚动条到最底端,这里可以找到一个名为“Word功能区映射工作簿”的链接,单击此链接后会提示下载一个名为“wordmap.xls”的文件,这个工作簿可以让你在Word 2007中查找菜单和工具栏命令的位置。

下载完成后,可以调用Excel 2007打开这个工作簿文件。该工作簿第一个选项卡上的说明就提供了关于自定义、查找和打印数据的提示信息,其后的各个选项卡对Word 2003、Word 2007的各个命令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如图1所示,这样就清晰多了。

方法二:使用交互指南

刚才的“Word功能区映射工作簿”虽然十分详细,但有些朋友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比对方式。还可使用微软提供的可视交互式参考指南来熟悉Word 2007的菜单和功能按钮。

访问Office Online,依次进入“主页→产品→Word→Word 2007帮助和操作方法→获取帮助”的页面,这里提供了“交互:Word 2003到Word 2007命令参考指南”的功能,单击“启动指南”按钮(运行此指南需要Adobe Flash Player 7.0或更高版本的支持)。

篇10:Word 汉语拼音

1.打开文档,用光标选种需要加上拼音标注的汉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2.然后点开菜单上的“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

3在弹出的“拼音指南”下面的“拼音文字”中输入相应的拼音。

如下图中,我输入的是“大家好”,在“拼音文字”中对应输入 da jia hao,最后确定。

注意事项

篇11:Word 汉语拼音

董志翘 通论:

(十一)词类的活用

一、什么叫词类活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份也往往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例如,“手“是名词,通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这是古今一致的;但在“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这一特定的语言结构里,“手”却带上了宾语充当了句子的谓语,具有了动词的一般特点,执行了动词的基本职能,即由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词的活用与兼类: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每种语言都有一定比例的词是兼属两类或三类的,你怎样分类都难于避免。”

油:打一斤油(名)

油门窗(动)

这家伙真油(形)

计: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项羽本纪》)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益: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韩愈《师说》)

这都是兼类,不是活用(活用属临时变用)但是活用与兼类又有联系,当一种活用经常化、约定俗成、被认可,就变成了兼类。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义的变化比较特殊,只是偶然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变„„‘别这么近视眼’里面的‘近视眼’也是临时活用作动词。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成了词类转变。例如‘别废话’里面的‘废话’就应算是正式动词。”

先秦5部典籍调查结果(《尚书》《左传》《论语》《孟子》《韩非子》):

将:动(89%);名(11%)

友:动(62%);名(38%)

鼓:动(58%);名(42%)

衣:动(55%);名(45%)

怪:动(67%);形(16·5%);

名(16·5%)

尊:动(57%);形(43%)

耻:动(50%);名(形)(50%)

甘:动(53%);形(47%)

苦:动(59%);形(41%)

从以上统计看,这些词都是兼类词。那么为什么会说它们是活用呢?这是从现代眼光去看的。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词临时的活用可以发展成兼类,而有些兼类词的某一用法在历史发展中消亡了,变成了单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词,就简单地将它们古代的多类词性说成了活用(为年轻人读懂古书服务的)。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见教材)

(二)使动用法: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施行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主语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动词本身的一种特殊法,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改变动词本身的词性,但是使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使句子意义改变。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最常见的不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当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时,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不是主语而是宾语。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子产坏晋馆垣》)

强弩将军许延寿请延年为长史,从军败西羌,还为涿郡太守。(《汉书·严延年传》)

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史记·张仪列传》)

例①“亡郑”是“使郑灭亡”;例②“归之”是“使郑伯归国”;例③“败西羌”即“打败西羌”;例④“坐之”是“使他坐”。有时候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仍然可以是使动用法。例如: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

例①承上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言,“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之省略,“来”仍是使动用法。例②“走”从文义判断是使操军败逃。

古汉语中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常见的有:

(A)“行、走、进、退、出、入、归、反(返)、来、往”等表“行走”义的动词: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十过》)

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左传·襄公十四年》)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史记·鲁世家》)

(B)“起、立、坐、伏、居、寝”等表起居义的动词:

华元登子反床,起之。(《左传·宣公五年》)

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信陵君列传》)

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史记·张仪列传》)

(C)表“兴亡”“屈伸”“沉浮”“生死”“冻馁”“惊惧”义的动词: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孟子·梁惠王》)

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不若人也。(《孟子·告子》)

其意盖将死我于囊中而独窃其利也。(马中锡《中山狼传》)(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与一般的动宾关系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而只能从意义上去分辨。试比较以下例句: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后汉书·龚遂传》)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会高帝山脚,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史记·留侯列传》)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夫子加齐之卿相》)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左传·城濮之战》)

王辟左右。(《龚遂传》)

①②两例中,②例中“饮”是使动用法,旧读yìn。③④两例中,④例中的“食”是使动用法,旧读sì。⑤⑥两例中,⑥例中的“朝”是使动用法。⑦⑧两例中,⑧例中的“辟”是使动用法。

吕叔湘“说‘胜’和‘败’”(《语文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p.110)

1984年5月13日《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报道同一则新闻,标题不同:

《光明日报》: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

《北京日报》: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世之灾,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荀子·成相》)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3.名词的使动用法:

太后不相魏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史记·项羽本纪》)

齐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列传》)

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圉人)遂杀公若。(《左传·定公十年)

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上高宗书》)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史记·陈涉世家》)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

(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事实,而后者是虚拟的”要辨别一个动作是“见之于事实”,还是“存之于心理”。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国语·越语》)

(小国之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韩非子·观行》)

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白居易《与元九书》)2.名词的意动用法: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我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名词作状语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汉书·陈胜传》)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世说新语·识鉴》)

臣事范(吉射)、中行氏(荀寅),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渎。(《韩非子·五蠹》)

(五)动词作状语

区别几种复杂动词谓语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秦王还柱而走。(《战国策·燕策》)

佣者笑而应曰:“„”(《史记·陈涉世家》)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文选《老子》《庄子》 《老子》

(一)(道经·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美之为美:“美为美”本是一个判断句,意为: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在主语“美”与谓语“为美”之间,用“之”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然后充当“知”的宾语。下文“知善之为善”,句式与此同。斯:指示代词,“这”。在句子中相当“这就”。《左传·成公七年》:“知惧如是,斯不亡矣。”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表示报道语气,相当于“了”。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无相生:“生”,产生,生成。语本《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长短相形:“形”,表现,显现。如成语中的“义形于色”。“长短相形”意为:长和短是相 互体现的(有长才显现出短,有短才显现出长)高下相倾:“倾”通“盈”,乃“充满”、“充盈”之义。“高下相盈”意为:高处与低处是互相补充(充盈)的。简本甲作“浧”(音yínɡ,同“盈”)帛书甲、乙本作“盈”,后因避汉惠帝刘盈之讳而改“倾”。音声相和:古人所谓“声”,乃指原始而自然简单的声音,“音”则指经过艺术处理美化后的“声”的组合,即“乐音”。《礼记·乐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一痕迹,在现代汉语的一些词中仍有反映。如:风声、雷声、吠声、哭声、笑声中的“声”均指自然简单之声;音律、音节、音准、音叉中的“音”均指乐音。“音声相和”意为:音与声是相互应和的。前后相随:“随”,跟随,随从。

意为:前和后是互相随从的。也就是说:要彼此顺列起来,才看得出前后次序。恒也。

这是永恒不变的。此二字传世本无,据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补。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处(chǔ)无为之事:处:行、做。行不言之教:行:施行。不辞:“辞”通“始”。帛书乙本作“万物昔(作)而弗始”,傅奕《道经古本篇》及敦煌本作“万物作而不为始”,当是。“辞”籀文作“辝”,与“始”同谐“台”声。此句意为:听任万物兴起(皆顺其自然)却不为倡始。为而不恃:“恃”,依仗,倚靠。成语有“有恃无恐”。“为而不恃”,意为:有所施为却不依仗它(不图报)。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不去:去,离开、失去、丧失。(清凉山的钟声)

本文大多为韵文: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生”、“成”、4 “形”、“倾(盈)”押韵,古音均在“耕”部。“和”、“随”押韵,古音在“歌”部。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事”、“辞(始)”、“有”、“恃”押韵,古音皆在“之”部。“居”、“居”、“去”押韵,古音皆在“鱼”部。

郭店楚简作: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也,惡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是以聖人居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恃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二)(道经·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辐共一毂:辐:车辐条。《说文》:“毂,辐所凑也。” 共,“拱”之古字。乃“环绕”“凑集”义。《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集注:“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此义后代写作“拱”。当其无:正在那空虚的地方。当:介词。相当于“在”。《晏子春秋·杂下四》:“鴞当陛,布翼,伏地而死。”《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埏埴以为器:河上公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埏,揉也。”《集韵》:“埏,和也。”《荀子·性 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杨倞注:“埏,击也;埴,粘土也。击粘土而成器。” 马叙伦曰:“《说文》无„埏‟字,当依王弼本作„挻‟,而借为„抟‟。”《说文》:“挻,长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凡柔和之物,引之使长,抟之使短,可折可合,可方可圆,谓之挻。”《战国策·齐策三》:“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挻子以为人。’”高诱注:“挻,治也。”《淮南子·精神训》:“譬犹陶人之挻埴。”高诱注:“陶人,作瓦器之官也。顿泥坯,取之于地已为器。” 《说文》:“抟,以手圜之也。从手专声。”摶埴,谓以粘土捏制陶器的坯。《周礼·考工记序》:“抟埴之工二。” 郑玄注:“抟之言拍也;埴,粘土也。”贾公彦疏:“以手拍粘土以为培乃烧之。” 又“抟治”,抟土为砖。《晏子春秋·谏下四》:“ 景公令兵抟治。”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一》:“案‘治’者,砖也,‘抟治’,谓抟土为砖。”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

应劭《风俗通》:“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埏”、“挻”古音“书”母“元”部;“抟”古音“定”母“元”部。(照三归端)《说文》:“埴,粘土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曰埴。”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凿户牖以为室:户:单扇门。亦泛指门户。《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 刘宝楠正义引《一切经音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牖:窗。《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窗”,古字为“囱”,原始穴居时代窗设于屋顶,通气采光。《说文》“向,北出牖也。”故最早只有天窗,“窗”本是天窗,后口语中窗的总称;“牖”本是内壁窗,可作窗的通称。“向”,上古外壁北窗;也作窗的泛称。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中两个“之”均为指示代词复指提宾。将介词宾语“有”、“无” 提到动词谓语“以”前。即:“故以有为利,以无为用”。意为:所以“有”给人以便利,而只有跟“无”配合才能起作用。

全文均以“用”为韵。“用”古音在“馀”母“东”部。

(三)(德经·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其犹张弓与:“其”,语气词,表示推测。这里乃“大概”之义。“张”,安上弓弦或拉紧弓弦。《诗·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说文》:“施弓弦也。从弓长声。”“与”,句末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有猜想语气。后写作“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抑”,向下压。“举”,向上抬。有馀者损之:“损”,减少。《说文》:“损,减也。” 《墨子·七患》:“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

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损不足以奉有馀:其中“以”是连词,跟“损有馀而补不足”的“而”同义。但是,“孰能有馀以奉天下”的“以”是介词,表示“用”的意思,它的宾语是有馀”,放在“以”的前面。“是以圣人为而不恃”的“以”也是介词,表示“因为”,它的宾语是“是”,也放在“以”的前面。道者:遵循天道的人,即书上注的“有德的人”。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不处:不居。不居功。其不欲见贤邪:“见(xiàn)”乃“表现”、“显现”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现”。大概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吧。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与”、“举”、“补”押韵,古音皆在“鱼”部。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处:“馀”、“下”、“者”、“处”押韵,古音皆在“鱼”部。

(四)(德经·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小国寡民:“小”、“寡”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国家小小的,人民少少的。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什”,十倍;“伯”通“佰”,百倍。“什伯”指众多。一说:“什伯”指士卒部曲之名。《淮南子·兵略》:“正行伍,连什伯。”

《史记·秦始皇本纪》:“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什伯之中。”如此,“什伯之器”即指战争工具。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死”:以死为重,亦即把死看得很重,爱惜生命。《说文》:“徙,移也。从辵止。”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虽有舟舆:“舟舆”,车船。舆本指车箱。汉王符《潜夫论·相列》:“巧匠因象,各有所授,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

宋王安石《易泛论》:“舆,有承载之材,而亦非车之全者也。”泛指車子。无所乘之:无所,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没有„„的地方(必要)”“无所乘之”即:没有乘坐它的地方(必要)。

陈之:陈列它,摆出它。复结绳而用之:复,重新。结绳,原始的记事方式。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甘”、“美”、“安”、“乐”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认为自己的饮食甘甜,衣服华美,住居舒适,习俗安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相:相互。

“小国寡民”,是针对当时诸侯兼并,“广土众民”的政策而发的,认为“广土众民”是社会混乱及一切祸患的根源。反映了当时厌恶战乱的古代小自耕农的理想社会。

《庄子》

不龜手之藥(莊子·逍遙逰)

龟:通“皲”,手足冻裂。“龟”本为龟鳖义。借为“䠅”。《说文·足部》:“䠅,瘃 足也。从足囷声。”后来写作“皲”,《说文新附》:“皲,足坼也。从皮军声。”按:龟,古 音“见”母“微”部;“皲”古音“见”母“文”部。两字声同,韵“微”、“文”对转。龟手: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手皲裂。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给予。《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瓠:“葫芦”,后来缓读之则为“葫芦”。就如“扶摇谓之飙”、“不可谓之叵”。种(zhǒnɡ): 种子,名词。

我树之成:树:种植,动词。《说文·木部》:“树,木生植之总名也。”徐鍇《说文解字通释》:“树之言竖也。”引申为种植。上古名词“树木”义用“木”,秦以后“树”才主要用作名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实五石(dàn):实:容纳,盛下。动 词。《孟子·滕文公下》:“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石:量词,计算重量的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以盛(chénɡ)水浆:盛,以器装物,动词。

浆:古代一种用以解渴的微酸饮料。《诗·小雅·大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释名﹞引陈嘉谟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其堅:它的堅固程度。瓢:本葫芦之一种,后称以老熟的葫芦对半剖开制成的舀水或盛酒器。则瓠落无所容:瓠落,叠韵连绵词。同“廓落”,大貌。“瓠”,鱼部,“落”,铎部,“鱼”、“铎”对转。非不呺然大也:呺,空虚巨大。陆德明《经典释文》:“呺,本亦作号。”《说文》无“呺”字,盖“号”之俗写。《说文·口部》:“号,痛声也。从口丂声。”借为“枵”,《尔雅·释天》:“元、枵,虚也。”虚则有大义。故曰“枵然大也”。枵然:空虚巨大的样子。按:号,古音“匣”母“宵”部;枵,古音“晓”母“宵”部。韵同,声仅清浊之別。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砸破。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泙澼絖為事。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固:副词,确实,实在。《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拙:笨拙,不巧。现代汉语中“拙劣”、“笨拙”成语“弄巧成拙”中之“拙”均为此义。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洴澼:成玄英疏云:“洴,浮,澼,漂也。”《庄子集释》引卢文弨曰:“疑洴澼是击絮之声。洴澼二字本双声,盖亦象其声也。”《集韵·青韵》:“洴,洴澼,漂絮声。”本为击絮漂絮之声,引申为漂洗,作动词。絖:丝棉絮。乃“纊”之异体字。《说文·糸 8 部》“纊,絮也。从糸廣声。絖,纊或从光。”今简化为“纩”。泙澼絖:漂洗丝棉絮。一说在水中击絮。宋高似孙《纬略》卷十一:“漂絮,击絮也。宋景文公诗‘药有不龟方,击絮管无妨’,亦以漂为击也。事:职业。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泙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鬻技百金,請與之。’今一朝鬻技百金:鬻(yù):卖。《孟子·万章上》:“ 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百 金:金百镒。金,货币单位,战国至秦以一“溢”为一“金”,重二十两。《战国策·齐策一》:“公孙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高诱注:“二十两为一金。”因为超出古十六两为一斤,故称“溢”后来专造“镒”字。汉代以后始以一斤为一金。请与之:请,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卖给他。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越有难:越国发难。“灾”一般指自然界的灾祸,如旱灾、火灾、蝗灾;“难”一般指人为的变乱,如国难,家难。越有难,即越国发难,此指越国入侵。败: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败。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乎!大樽:樽,本指盛酒器。唐李白《前有樽酒行》之一:“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这里指状如酒樽,缚在身上凫水救生的葫芦。古人亦称“腰舟”。(电视剧《解放》周恩来渡黄河用此)蓬之心:蓬:本指蓬草,因蓬草弯曲纷乱,故引申出曲屈;散乱。《山海经·海内经》:“玄狐蓬尾。” 汉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蓬之心:指蓬草那样曲屈不通的想法。

胠篋(莊子 · 外篇)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胠:《说文·肉部》:“胠,亦(腋)下也”本指人之腋下,名词。腋处人身两侧,故引申出“从旁边打开”义,动词。

箧:小箱子。《说文·匚部》“匧,匣也。从匚夾声。俗作篋。”后简写作“箧”。囊:《汉书·陆贾传》:“赐贾橐中装直千金。”颜师古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匮:“柜”之古字。本义为柜子,从匚贵声。后来兼表“匮乏”义,故本义另造“櫃”字,现又简化为“柜”。(本来“柜”是旁开门的,“箱”是上开门的。我国的“冷柜”、“冰箱”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古代就有冰箱,是上开门的,即用古名命名泊来品。)摄:义为收紧、勒紧。《说文·手部》:“摄,引持也”,从引持义引申出收紧义。

缄縢:缄、縢均为绳索义。《说文·糸部》:“缄,所以束箧也,从糸咸声。”,即用来捆扎箱箧的绳子。《说文·糸部》:“縢,缄也,从糸朕声。”《玉篇·糸部》:“縢,绳也。”扃鐍:扃,从外关门的门闩(shuān)。《说文·户部》:“扃,外闭之关也。从户冋声。”段玉裁注:“关者,以木横持门户也。”鐍,本指有舌的环,用来系扣的。本文“扃鐍”相当于用来锁闭箱柜的锁钥。则必摄缄縢,固扃鐍:“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扃鐍牢固”。

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缄縢扃鐍不固:为主谓结构,用“之”取消其独立性,然后充当“恐”的宾语。

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不乃……也:不就是……吗?

下面略去两段,其实很重要

①齐国田常诈仁(小斗入、大斗出。收买人心)最终杀齐简公篡国。(仁国一起窃)②跖之徒问盗跖:“盗益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川:山泉向山谷中流注的水道,一般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故今山陵、高原地区的不少水道称川,比如“四川”,日本是中高周边底的岛国,大多河流均从山上流向四周入海,故均称“川”(かわ)。

夷:《说文·大部》:“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本义指东方少数民族。通“易”,平坦。如今成语“化险为夷”、“履险若夷”、“塞井夷灶”等。

渊:深潭。《说文·水部》:“渊,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渊或省作囦,古文从囗水。”实象一潭深水。(颜回,字子渊)无故:没有意外变故。

虽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圣人(之法)重要起来”,亦即:重视圣人之法。利:名词的使动用法,重利:使盗跖得厚利。

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为之斗斛:双宾语句,“斗斛”为直接宾语,“之”为间接宾语。意为:给天下人制定斗和斛。下面各句句式同。为之仁义而矫之:矫,纠正。《说文·矢部》:“矫,揉箭箝也。”本指矫正箭杆,使曲为 直。后泛指匡正、纠正。如“矫枉过正”、“矫世励俗”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钩:此指衣带钩,古人束腰革带上的钩。一端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不一。多用铜制,亦有用铁或金玉等制作者。此处喻小物也。诛:惩罚、制裁。此处被动用法,被惩罚。(责备—惩罚—杀戮)

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前一句,《史记·游侠列传》引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意思是说“这些诸侯的门面上还挂着仁义的招牌”。则是非:那么│这样│岂不是。揭诸侯:揭于诸侯,高踞诸侯之上,即“称霸诸侯”。(《邓析子》作“霸诸侯”)弗能劝:弗能劝(之):不能使他们受到鼓励。斧鉞:钺:大斧。此喻严刑峻法。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见《老子》三十六章,《韩非子·喻老》:“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此言鱼一旦脱离水便为 人所擒,圣人的法制公开向人宣示,便会被大盗所利用。(“仁义”、“法”分别隐射儒、法两家。)殫殘天下之聖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殚:尽。残: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之圣法残”,意为:使天下的圣法全部毁灭。与论议:与(之)论议,与(民)讨论(大道),这一大道,当指庄子的主张。

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擢:《说文·手部》:“擢,引也。”此指拔掉。“擢乱六律”意为:拔掉律管,使音阶混乱。铄:《说文·金部》:“铄,销金也。”本指销熔金属,此泛指销毁,毁坏。如后文之“则天下不铄矣”。竽:一种管乐器,瑟:一种弦乐器(据说二十五弦),竽瑟,泛指一切乐器。始人含其聪:人们才能开始保全听觉能力

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散: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五色分离”。五采:五彩。古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胶:粘住 明:视觉能力。

毁絕鉤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钩:画曲线的工具。绳:墨斗中的弹绳,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庄子·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规:圆规,画圆的工具。矩:一种折尺,画方形的工具。巧:天工之巧,非人工之巧。

(按:“而弃规矩”当为“面弃规矩”之讹,《汉书·项籍传》:“马童面之”颜师古注:“面谓背之不面向也。”字又作“偭”,《广雅·释诂二》:“偭,背也。”《楚辞·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王逸注:“偭,背也。”《汉书·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蚓”应劭注:“偭,背也。欲舍蟂獭,从神龙游也。”颜师古注:“偭音面。””

《荀子·解蔽》:“背而走”杨倞注:“背,弃去也。故“面弃”为同义复词,为“背弃”“弃去”义。而古文献中“面”“而”互讹者甚众。(详董志翘《“而弃规矩”臆解》,载《文学遗产》1989年第1期)

故大巧若拙:见《老子·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此句意为:真正的天工之巧似乎比人工雕琢的之巧显得笨拙。言外之义:能顺天工之自然,不着人为才是大巧(树根艺术)

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曾:曾参,字子舆,春秋末人。与其父曾皙均为孔子弟子——孝。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著有《孝经》史:史鰌,字子鱼,春秋时卫灵公之直臣——忠直。“病且死。谓子曰:‘吾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生不能正君,死不能成礼,置尸北堂足矣。’ 鰌死,灵公往吊丧,其子具言。公曰:‘夫子生而进贤,退不肖,死以尸谏,可谓忠矣。’乃召蘧伯玉为卿,退弥子瑕,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杨:杨朱,字子居。战国时人,——利己。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但也反对对他人的侵夺。墨:墨翟,战国时人,——兼爱。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玄同:语出《老子》:“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含藏不露,不显锋芒)而以爚乱天下者也: 爚:本指火光,引申为炫耀。“以爚乱天下”中“以爚”是介词词组,修饰使动词“乱”。意为:因为炫耀而使天下人迷乱。

《莊子釣於濮水》(莊子·秋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 濮水:①河南濮阳县南

②山东濮县《说文》:“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钜野。”段注:引《水经注》:“今濮河自河南封丘县……合洪河入山东濮州界。”庄子是河南人,当以教材注为善。先:用作动词,提前表明意图。陆德明《经典释文》:“谓宣其言也。”指用非正式地方式去传达楚王地意旨。犹如今的传话、吹吹风、打招呼,征求一下意见。此义后专造一字“诜”,《说文·言部》:“诜,致言也。” 愿:希望。前面省略主语“楚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君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累:烦劳,托付。成玄英疏:“愿以国境之内委托贤人。”《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威王闻庄周贤,使厚币聘之,许以为相。”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顾:回头看。《说文·页部》:“顾,还视也。”如成语中的“瞻前顾后”,后来引申为转动头看,如“左顾右盼”等。神龟:龟甲用来占卜,决事神灵。取龟长寿为贞物。亦称“蔡”,《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死已三千岁矣:死的时候已经活了三千年了。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巾”、“笥”均名词用如动词,即“用巾包好”、“用竹箱装起来”。连词“而”连接动词“藏”,构成连动式。“藏之()庙堂之上”“庙堂之上”前省介词“于”,介进处所。

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宁:宁肯,宁愿。塗:《广雅·释诂三》:“塗,泥也。”“宁„„宁„„”选择问句,意为:它是宁肯死去为了留下骨头而被看得珍贵呢?还是宁肯活着在污泥里拖着尾巴行走呢?《战国策·赵策四》:“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

《曹商使秦》(莊子·列禦寇)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其往也:曹商之往也。“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表时间。说:悦之古字。乘:一车四马。

反於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穷:本指“尽”,这里指偏僻。闾:本指里巷的大门。《说文》:“闾,族居里門也。”引申泛指里巷、乡里。阨(è):本义为阻塞,通“隘”,狭窄。穷闾阨巷:偏僻狭小的里巷。织屦:打草鞋(麻鞋)。屦,单底鞋。多以草麻、葛、皮等制成。故需编织。后亦泛指鞋。注意:上古时期,“履”一般作为动词,乃踩踏义,后来才表示“鞋子”义。槁项黄馘:槁:干枯,干瘦。项:《说文》:“头后也。”本指脖子后面,后泛指脖子。馘:一音ɡ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或俘虏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引申指左耳,也指俘虏。一音xù,指脸、脸面。俞樾《平议》:“馘,疑假字。《说文·疒部》:‘头痛也’黄头痛而色黄。”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悟,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从,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一朝使万乘之主醒悟就让百乘车跟随着我。商之所长也,商之所短也:所字通常用在及物动词前,与之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如:所见=见到的(); 12 所闻=听到的()。而用在形容词前面,则此形容词用为动词。如:所长=擅长的();所短=短缺的()。

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痈、痤:《说文·疒部》“痈,肿也。” “痤,小肿也。”《玉篇·疒部》:“痤,疖也。”《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痈疽,深为疽,浅 为痈;大为痈,小为疖。” 舐:用舌头舔。《说文·舌部》:“舓,以舌取食也。”“舓”即“舐”之异体字。破痈溃痤:破、溃,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痈破使痤溃,也就是治好痈痤。

文选:《吕氏春秋》 察传(吕氏春秋·慎行论)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传言:传世本作“得言”,王念孙《读书杂志》、陶鸿庆《读吕氏春秋札记》均认为“得”为“传”字之误。陶云:“即本篇命名之旨,下句‘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正承此‘传言’而来。” 察:《说文·宀部》:“察,覆审也。” 乃复核,调查之义。《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善之,必察焉。”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玃:《说文·犬部》:“玃,大母猴也。”据《尔雅·释兽》郭璞注:“似猕猴而大,色苍黑,能攫持人,善顾盼。”即大猿,或猩猩之类。母猴:“玃似母猴”,母猴,即猴,字又作马猴、猕猴、母猴、沐猴,皆一声之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猴”下云:“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猕猴皆语之转。”又云:“单呼猴,累呼母猴,其实一也。”马猴:《红楼梦》二八回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猕猴: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詩:“猕猴看枥馬,鹦鹉唤家人。”母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

沐猴:《汉书·西域传上》:“(罽賓)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 颜师古注:“沐猴,即弥猴也。”成语“沐猴而冠” 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沐猴:母猴;母猴:猕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声之转。”

ま——马猴

み——猕猴 む——母猴 め—— も——沐猴

六十多年前闻宥先生云“猴,缅文语mjōk(汉语‘沐猴’之‘沐’muk)”,张永言先生认为是外汉复合词。即缅文的mjok音译为“沐”再加上汉语的“猴”。诸如“啤酒”、“卡车”之类(张永言《语源探索三例》,详《语文学论集》增补本,语文出版社1999)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这就是愚者犯大错误的原因。过:过错,名词。里作动词,犯错误。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而:假设连词,如果,若。审:《说文·宀 部》:“审,悉也。”故“审”本为详细,仔细义。引申之,则有详究、细察义。

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 13 军,到齐国。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出奔鲁。后襄公被杀,鲁送公子纠回齐国,结果公子小白先入齐,做了国君,即齐桓公。桓公命鲁杀了公子纠,召忽殉主自杀。管仲坐囚车回到齐,由于鲍叔牙的推荐,作了齐国的相,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奇丑,幼时杀两头蛇。后因父罪放逐在海子湖边,经沈地之尹名筮者举荐,被楚庄王任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 第一人。

吴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通过行贿吴太宰伯嚭,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智伯:即荀瑶(?-前453)即智襄子,又称智瑶,后世多称智伯、智伯瑶,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他于公元前475年成为晋国执政,晋哀公完全在他股掌之中,此后欲灭同列卿位的赵、魏、韩三家并取代晋国,刚愎自用,听家臣张武之言,威胁魏、韩二家于公元前455年共同 对赵氏(赵襄子无恤)发动晋阳之战。此后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韩因而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智氏就此衰落。

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熟论:仔细周密地考量。“熟”有仔细周密义,如《韩非子·解老》:“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而“论”为思考审量义。《礼记·王制》:“凡官民之才,必先论之。”郑玄注:“论,谓考其道行德气。”《吕氏春秋·论人》: “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高诱注:“论,犹量也。” 故此“论”与“审察”相近。

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重黎:我们书上作一人,为颛顼之后代。历来有不同说法:从东汉郑玄到清代孙星衍均主二人说。《国语·楚语下》:“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 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 重及黎。”《史记·历书》及《史记·太史公自序》中都是分 开的。但目前标点本很乱。

原华中师范学院黄建中先生《重黎考辨》(80年代《华中师院学报》)可参看。

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

五声: 宫

角(变徵)徵

羽(变宫)

八风:

东北

东南

西南

西

西北

炎风

滔风

熏风

巨风

凄风 飓风 厉风 寒风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平:平安。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平天下:使天下安定。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溉:摡,洗涤。通假字。汲:打水。《说文·手部》:“摡,涤也。从手既声。《诗》曰:‘摡之釜鬵’。”段玉裁注:“溉,多借为濯摡字。” 《诗·桧风·匪风》:“誰能亨魚?溉之釜鬵。” 毛传:“溉,涤也。” 孔颖达疏:“《大宗伯》云:‘祀大神则视涤濯。’《少牢礼》:‘祭之日,雍人溉鼎,廪人溉甑。’是溉、涤皆洗器之名,故云:‘溉,涤也。’” 而出溉汲:於是需出門洗物打水。

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闻: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聞之於宋君:即“使之闻于宋君”,意为:使此事传到了宋君耳中。

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史记:记载历史的书。《史记·周本纪》:“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 张守节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后代用来专称《太史公书》,遂成为书名。

是非之經,不可不分。经:界限。本指纺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引申为界限。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緣:本义为衣服的滚边,引申为沿着,再引申 为循;顺。《管子·侈靡》:“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尹知章注:“缘,顺也。” 汉桓宽

《盐铁论·刑德》:“法者,缘人情而制,非设罪以陷人也。”以为所闻:以(此)审察听到的东西。

通論:

(十三)介詞、連詞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历史状况

(一)元以前,虚词解释散见于经典的训诂中。《诗·广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毛传:“思,辞也。”说文》:“皆,俱词也。”“矣,语已词。”

(二)元——清:出现解释文言虚词的专著。元卢以纬《语助》;清袁仁林《虚字说》;刘

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俞

樾《古书疑义举例》

(三)清末——民国:出现系统语法理论书。马建忠《马氏文通》;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杨树达《高等国文法》(《词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四)解放以后:

介词

一、介词的定义:《马氏文通》第七章:“凡虚字用以连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介字云者,犹为实字之介绍耳。”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介词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做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以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等。”

二、古汉语介词的特点:

(一)大多由实词虚化而来,在一段时间里,既任动词、又任介词,这是词的兼类现象。

(1)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2)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

(3)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胜。(《墨子·公输》)

(二)介词是虚词,不表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三)介词的宾语以名词、代词为常见,但不尽然,表时间、原因、比较等的介词结构,有用动词、动宾词组作为介词宾语的。

(1)及临质,孙子曰:“„„”(《记·孙子吴起列传》)

(2)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四)现汉的介词结构,除表处所外,一般都作状语,而古汉的一些介词结构,既可作补语,又可作状语。

(五)现汉的介词宾语总是放在介词之后,而古汉语中的介词宾语有时却可以放在介词之前。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齐桓公伐楚》)

(六)现汉的介宾是不能省略的,但古汉中介词宾语常有省略现象。

(1)欲以(之)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史记·项羽本纪》)

(3)女居其中,为(之)具牛酒饭食。(《史记·滑稽列传》)

二、介词“以”的用法:(补充,引进原因)

(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乐也。(《庄子·秋水》)

(3)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齐晋鞌之战》)

(4)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介词“於(于、乎)诸”的用法:

於:上古

于:上古

乎:上古

“于”、“於”二者古音声不同(相近),但韵同,作为介词,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书写形式。“于”是“於”的较古形式,甲骨文中只用“于”不用“於”,春秋时金文中才出现“於”,先是作为叹词(同“乌乎”之“乌”),后来才作介词。加拿大蒲立本教授,我国闻宥教授的意见:“于”“於”的区别在时间先后,而不是语法作用的不同。《书》《易》《诗》《春秋》等先秦典籍也以用“于”为常。《尚书》《诗经》中用作介词的“于”均有数百例,而作“於”的也有了十几例。春秋后期的《齐鎛》及《左传》《荀子》“于”、“於”並用。战国以后,“於”的比例越来越大,以致最后基本取代了“于”。汉字简化后,“於”又简化为“于”。“乎”字的上古音与“于”相同,除经常作为语气词外,还常作介词用,用法大致和“于”“於”差不多,只是数量上要少得多。故《说文解字》:“于,於也。” 《广雅·释诂》:“於,于也。”

(一)引进处所或时间

(1)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论语·季氏》)

(2)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韩非子·五蠹》)

(二)介绍涉及的对象

(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荀子·大略》)

(三)引进比较的对象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战国策·赵策》)

(四)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1)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孟子·滕文公上》)介词结构的位置:

(1)王褒於道病死,上闵惜之。(《汉书·王褒传》)

(2)於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曹操《自明本志令》)

(3)燕於姬姓独后亡。(《史记·燕召公世家》)

独不闻楚将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辩说。”(《韩非 子·问田》)

王痍者何?伤乎矢也。(《春秋公羊传·成 公十六年》)

四、介词“为”的用法:

介词“为”,与后面的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作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关系。

(1)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2)苦为河伯娶妇。(《史记·滑稽列传》)

(3)具为天子言之。(《史记·大宛列传》)

(4)太子怒,入为王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6)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项羽本纪》)

五、关于“之”的词性的说明

一、助词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状语。,中学语法体系

二、介词,王力《古代汉语》主此说。

三、连词,郭锡良《古代汉语》主此说:“„之‟分属两个词类:一是代词,一是连词。连词„之‟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第二种用法是插在主谓结构中间,使这个主谓结构变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

本人的看法: 如果不列助词,则以郭说为善。理由:

一、介词一般有宾语,然“之”的宾语不落实,若说前置,则无后置例。

二、介词一般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而“之”后是名词,故并非作状语。且“之”可不用。

三、这类“之”往往可以翻译为现代汉语的“的”,但二者词性不同。“的”在现汉是结构助词,它和前面的词或词组结合成名词性词组(如“我的”“红的”“写的”“群众支持的”)可以作句子的各种成分(我不要红的,手写的不清楚),并不限于定语。古代汉语的“之”则只能和他前面的词或词组一起作定语用,“之”的后面必须有中心语。

四、现汉的“的”可以加在并列词后,而古汉的“之”只能加在最后一个后。如:“取鸡、狗、马之血来”(《史记·平原君列传》)练习(断句、标点)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礼记·檀弓》)

连词

一、连词的定义: 《马氏文通》第八章:“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曰连字。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的虚词。

二、古汉语连词的特点:连词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不充当句子成分),它比副词、介词更虚。

三、连词“而”的用法: 从意义上讲,“而”是把两种行为或性质连接起来(“五四”以前,“与”和“而”的分工是:“与”连事物,“而”连行为、性质)。从形式上看,“而”可以连接两个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组)、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两个分句。

(一)顺接:

(1)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诗·鲁颂·閟宫》)

(2)见兔而顾犬,未未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3)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荀子·大略》)

(二)逆接

(1)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韩非子·喻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马汉麟云:“所谓‘顺接’‘转接’是从具体上下文意思看出来的,不是‘而’字本身体现着‘顺’或‘转’。作为连词,‘而’字的作用只有一个:连接。”(《古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四、连词“以”的用法:

书名

《论语》

《孟子》

281

(一)表目的

(1)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

(2)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二)表因果

(1)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与“而”共同的用法(主要表顺接,但不可表逆接)

上古:“定”母,“之”部

上古:“泥”母,“之”部

(1)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2)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礼记·乐记》)

(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四)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分辨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2)(庄公)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

(3)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左传·僖公三十年》)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5)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孟子·许行》)

(6)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庄子·胠箧》)

(7)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运·大同》)

(9)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10)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五、连词“则”的用法:

“则”作为连词,一般用来连接复句的两个分句(有时也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它所连接的两个部分在逻辑意义上紧紧相连,在时间上也紧紧相连(故多连接紧缩复句)

清刘淇《助字辨略》:“则,承上趣下,辞之急者也。”

上古:

“泥”母,“之”部

上古:

“精”母,“职”部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顺接:见教材例

(二)逆接:

(1)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2)实欲言十则言百,百则言千矣。(《论衡·儒增》)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

(三)用于假设句,相当于“若”“如果”

(1)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荀子·议兵》)

(2)谨守成皋,则汉挑战,慎勿与战。(《史记·项羽本纪》)

(3)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同上)

王引之《经传释词》:“则与即古同声而通用。”

上古:“精”母,“质”部

上古:“精”母,“职”部

(1)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何以相恤?(《贾谊集·无蓄》)(2)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汉书·萧何传》)

文选:《诗经》 《詩 · 邶風 ·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静:一说:静通靓。靓有两音:(1)jìng淑静。(吴小如《诗三百篇臆札》,《文史》第九辑,1980)(2)Liàng(方言,好看、漂亮)一说:静借为“。《说文·页部》:“好貌。”姝:《说文·女部》:“姝,好也。”其:《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隅:《说文·阜部》:“隅,陬也。”《广雅》:“陬,角也。”爱而不见:(1)郑玄《笺》:“爱之而不往见。”(2)朱熹《集传》:“不见者,期而不至也。”(3)一说:女子逗人爱,但是看不见。清人马瑞辰认为:“爱”是“薆”之借字《尔雅·释言》:“薆,隐也。”《方言》六:“翳,薆也”郭璞注:“谓薆蔽也。《诗》曰:薆而不见。音爱。” 一说:“爱而”犹“薆然”,《楚辞·离骚》:“众薆然而蔽之。” 踟蹰:踯躅、蹢躅、踟躇、彳亍。连绵词,均表走来走去、徘徊不定的样子。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娈:娇美、美好。《毛传》:“娈,好貌。”《说文》“娈,慕也。”段玉裁注:“在小篆为今之恋,慕也。娈、恋为古今字。”《说文·女部》:“顺也。”彤管:(1)郑玄《笺》:“笔赤管也”(2)红色的管草,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与下文“荑”为同一物。(刘大白《白屋说诗》,余冠英亦主此说)(3)乐器。《周颂·有 19 瞽》:“既备乃 奏,箫管备举。”《郑笺》:“管如笛,倂而奏之。”(4)朱熹《集传》:“未详何物。”

今按:管:上古

“见”母“元”部

菅:上古

“见”母“元”部 《说文·艹部》:“茅,菅也。”段玉裁注:“按:统言则茅菅是一,析言则菅与茅殊。”晋郭璞《游仙诗》:“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丹荑即彤管。炜:《说文·火部》:“炜,盛明貌也。”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牧:《诗·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坰 之野。”朱熹《集传》:“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洵:信也,实在。《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贻:《说文新附·贝部》:“贻,赠遗也。”(此字原作诒,汉后改贻)《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 乌。” 清汪熷《长生殿》序:“是以归荑赠芍,每托喻于美人;扈茝滋兰,原寄情于君父。”

《詩 · 鄘風 · 柏舟》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唯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汎:“泛”之异体。漂浮。中河:河中。

中心:心中。《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中泽:水泽中。《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中谷:山谷中。《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中谷,山谷中也。”

中逵:四通八达的大路上。《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中阿:山湾里。《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毛传:“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

中沚:水中小块陆地上。《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毛传:“中沚,沚中也。”

中洲:洲上。《楚辞·九歌·湘君》:“蹇谁留兮中洲”王逸注:“中洲,洲中也。”

中野:原野里。《易·系辞下》:“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中丘:丘中。〔刘宋〕卞伯玉 《荠赋》:“有萋萋之绿荠,方滋繁于中丘。”

中池:池中。〔梁〕沈约 《咏芙蓉》诗:“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上古文献中,“中”和名词结合表示这个名词所示事物的范围内部义,一般是置于名词之后,但也有不少是置于名词之前的。最集中的是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凡出现67次,“中·名”占49次,“名·中”只占7次。先秦其它古籍中亦有“中· 名”的现象,但远不如《诗经》这么集中(《孟子》中出现10次)。以前有的学者认为:“中·名”的结构是出于押韵的需要。但据统计,《诗经》中“中·名”这种结构处于句中或非韵脚处的占65.4%,处于句尾韵脚处的只占34.6%(具体见下表):

诗经》中“中·名”“名·中”的比例与位置

形式

数量

比 例

位置

数量

比 例

中·名

87.5%

韵脚

34.6%

非韵脚

65.4% 名·中

12.5%

韵脚

57.2%

非韵脚

42.8% 另外,这类结构也出现在先秦非韵文文献中。

中心:《孟子·公孙丑下》:“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中庭:《孟子·离娄下》:“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中野:《荀子·王制》:“货财粟米者,彼将日日栖迟薛越之中野,我今将蓄积并聚之于仓廪。”

因此,张世禄、储泽祥等认为,这种“中·名”的现象乃原始汉藏语特点的遗留(张 世禄《先秦汉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出版社2003年)如向日征指出:吉卫苗语中名词和方位词成分结合是放在方位成分之后的(向日征《吉卫苗语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而根据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第五研究室所编《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第五研究室编《壮侗语族语言词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6年)也可以看到壮侗语族语言在表示“里边、内部”义时,基本上都是“方位成分·名词”的次序。按照李方桂的分类法,苗瑶语、壮侗语和汉语存在发生学关系,是同一语系。那么“中·名”就是原始汉语的遗存。(如果按白保罗的分类法,壮侗语和汉语不存在发生学关系,不属同一语系,那么上古汉语中的“中·名”现象,可能是一种语言借用现象。)

髧:《玉篇》:“髧,发垂皃。”《玉篇》:“紞,冠垂也。” 《苍颉篇》:“䪴,垂头之 皃。”《说文》:“耽,耳大垂也。” 髦:古代未成年男子垂在前额的齐眉的头发。《毛传》:“髦者,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本字作“髳”《说文·髟部》:“髳,发至眉。”《诗·小雅·甫田》:“烝我髦士”《毛传》:“髦,俊也。” 实:通“寔”,是。仪:同“偶”,匹配。

仪:上古“疑”母“歌”部

偶:上古“疑”母“侯”部 “凤凰来仪”;《国语·周语》:“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 矢:通“誓”,矢口否认、矢志不渝。通“屎”,一饭三遗矢,千村薜荔人遗矢。靡它:无他心,无二心。谅:相信。《方言》卷一:“众信曰谅,周南、召南,卫之语也。”

汎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兩髦,實唯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特:配偶。《韩诗》作“直”,相当相对为“值”。《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慝:通“忒”,更改,改变。《说文·心部》:“忒,更也,从心弋声。”《说文·人部》:“代,更也。从人弋声。”《广雅·释诂三》:“慝,恶也。”

《詩·小雅·節南山》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节:《说文·竹部》:“节,竹约也。”《玉篇·山部》:“嶻,山高峻也。”《经典释文》:“节,又音截。”一说:“节:即,临近。” 南山:终南山,今陕西省内。周王朝所属地。故《小雅》中有《南山有台》、《信南山》。巖巖:《广雅·释诂》:“巖,高也。”《诗·鲁颂·閟宫》:“泰山巖巖,鲁邦所瞻。” 《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 赫赫:《国语·楚语上》:“赫赫楚国,而君临之。” 韦昭注:“赫赫,显盛也。” 尔瞻:瞻尔,看着你。《汉语史稿》(中)“词序的发展”:在原始时代的汉语里,可能的情况是这样:代词作为宾语的时候,正常的位置本来就在动词的前面。《书·大誥》:‘民献有十夫予翼。’‘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是刈是濩。’”

忧心如惔:《诗·大雅·云汉》:“旱魃爲虐,如惔如焚。”《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 毛传:“惔,燔也。” 郑玄笺:“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

斩:《说文》:“斩,截也。”《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薦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有:词头。“彤管有炜”(静女)、“忧心有忡”(邶风·击鼓)。不一定形容词词头,如: 有明、有清。猗〔e〕:阿,山隅。陶潜: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荐:草垫子――一重重――一次次,屡次。瘥:疫病,引申为灾难。弘:大。《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嘉:善。嘉榖,嘉禾,嘉肴,嘉宾。憯:通“惨”。一说念“曾”,竟然。惩:制止,惩戒。惩前毖后。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氐:通“柢”,《尔雅·释言》:“柢,本也。”《说文》:“柢,本根也。”《说文》:“榰,柱氐也。”古用木,今以石。均:古代制造陶器的转轮。《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於运均之上。” 尹知章注:“均,陶者之轮也。”四方是维:维持着四方。“是”复指提宾。四方:全国。子是毗:辅助着天子。“是”复指提宾。毗:通作“裨”,辅助。弔:通“,《说文》:“至也。”至犹善。《管子·》:“夫至用民者”注:“至,善也。” 不宜空我师:空、穷上古同音,使动用法,使„„穷。师:众民。

弗躬弗親,庶民不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弗躬弗亲:躬,亲自;亲身。“弗躬弗亲” 高亨注:“躬,親亲自。此句言尹氏不亲身管理 政事。” 信:信从,谅解。弗仕:不仕(之),使动用法,不让君子出仕。勿罔:勿,语助,大。罔,欺。殆:危险。《庄子·秋水》:“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琐琐:小貌。琐碎、细琐、琐事。姻亚:姻: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郑玄笺:“婿之父曰姻。”亚:“娅”的古字。《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毛传:“两婿相谓曰亚。” 《汉书·杨恽传》:“恽幸与富平侯婚姻。”膴仕:给高官厚禄。重任。膴,古代祭祀用的大块鱼肉,引申为“美”、“厚”。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傭:韩诗作“庸”,平庸,引申为公平。高亨认为《小尔雅·广言》:“庸,善也。”鞠讻:最大的灾祸。鞠:盈,多。引申为穷、极。惠:仁也、爱也。戾:乖、恶。届:至。阕:《说文》:“阕,事已闭门也。”引申为已、息。违:离开;离别。《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传:“违,离也。”引申为去除、消除。

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式月斯生:书上解释不好。式:语词,无意。《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郑笺:“式,发声也。”“月:通“刖”,摧折。斯:这些。生:众民。(俞樾说)”酲:《说文》:“酲,病酒也。”国成:国家的成规。《周礼·天官·小宰》列举官府八种事作为经邦的根据,称“八成”。卒:书上认为“卒”,终也。一说通“瘁”,疾病、劳累也。使动用法。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定。牡:雄曰牡,雌曰牝。此指公马。项领:脖子肥壮。项:通“,《说文》:“鸟肥大然也。从隹工声,音鸿。”此处引申为“肥壮”。领:脖子。脖子最易见肥瘦。《庄子》“槁项黄馘”。

蹙蹙:“蹙蹙靡所騁。”郑玄笺:“蹙蹙,缩小之貌。我視四方土地日见侵削於夷狄,蹙蹙然虽欲驰骋無所之也。”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躊矣。怿:喜悦。相踌:“踌”通“酬”,相酬:互相一起喝酒酬答了。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惩:改。尹太师不但不改过自新。一说警戒。

覆:反,反而。正:那些规正他的人。

上一篇:湖南省2017年上半年公共营养师入职试题下一篇:台湾交换生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