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2024-04-26

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通用10篇)

篇1: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我国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出发,针对我国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由就业指导想创业指导转换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业指导

伴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呈上升的趋势。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导致的毕业生就业日益突出。本文从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将就业指导转向创业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艺术院校大学生招生就业现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开始,目前我国已经有一千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该专业的招生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相关的统计数字表明,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与经济发展而导致的人们对艺术设计产品的需求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大学生通常都有明确的自我职业定位,这些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民营企业与私营企业,有的学生还能够自主创业。这些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心理准备,对于自谋职业与双向选择的国家就业政策有着很强的适应性。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由于该专业所具有的实用性强的特点,且专业性也比较突出,因而就业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呈降低的趋势,因而该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得到更多的改进,已适应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

2.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毕业后在能力上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二是学校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重视不足,在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主,与就业实践需求之间存在这脱节的问题;三是在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上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在就业指导想创业指导的转换方面没有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同时还存在着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方面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除此以外,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没有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些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创业指导转换策略

1.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创业指导转换的思路

从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对学生在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方面采用系统性与阶段性的转换思路。其方式是在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的过程中坚持共性指导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根据创业指导的需求出发,在原有关注就业指导较多的基础上,加大对创业相关的指导,具体指导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 2.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创业指导转换的具体策略

首先,学校在艺术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增加与创业教学相关的课程,从而使得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知识能够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创业课程和艺术类专业课程交叉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并通过创业校园文化的影响,加深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理念和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将创业成功的人引入到教师队伍中,通过他们本身的榜样力量和成功的经验给学生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设置专门的学生创业指导机构,通过设置创业指导中心的方式,更专业性的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同时通过有效的培训、绩效考核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有效的促进创业指导人员在自身工作能力上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指导。为了更好的实现就业指导向创业指导的转换,应在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中广泛的开展创业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在创业方面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举例来说,学校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创业场地等方式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可以通过设立虚拟公司的方式,不断的让学生适应创业的氛围和要求。

总之,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专业性与应用性都较强的工作,在就业指导向创业指导转换的过程中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所处新经济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不断的完善就业指导策略。从而不断的培养出适合新经济发展的艺术类院校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李云先.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30):5-7

[2]叶清.艺术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4):36-37

[3]赵芳.高职影视艺术专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0,(08):203-204

[4]刘卷.创意创业发展趋势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75-176

篇2: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开展;转变观念;队伍建设

论文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间不长,内容不全,方式单一,师资素质不齐,因此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全过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前提,积极转变师范生观念是重点,建设战斗力强的就业指导队伍是保障。

篇3: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1. 注册招生概念介绍

相对于统一招生录取而言, 注册招生录取属于一种高校招生的新型模式。注册招生即考生按照高职院校提出的报考特殊条件及录取要求, 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 向1-2所推行注册招生的学校提出注册申请;高职院校则以考生高考成绩,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及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为依据, 在特定计划范围内, 依据学校招生规定, 择优挑选拟录考生;而考生则在拟录取自己的学校中, 依据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意愿, 最终确定1所就读学校的录取模式。

2. 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足

2.1 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竞争能力较差

据了解, 注册招生形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及动手能力特别差的特点, 同时他们不愿意下基层及缺少职业资格证书等不足也给他们的就业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减小情况的出现。

2.2 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不正确

择业观即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的个人看法, 通常情况下, 它均会受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直接影响。择业观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的职业观将通过其职业选择及职业活动展现出来。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两类:其一为物质因素, 比方说工资待遇、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及工作环境等等;其二则为个人职业发展因素, 比方说本人兴趣、工作发展前景、公司发展前景及社会地位等等。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择业形势持过分积极态度, 他们普遍觉得自己可以像当初入学一样, 搭上最后一班顺风车, 因此他们无法正确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觉得凭自己的职业技能找份工作根本是件特别简单的事情, 此种心态对于成功就业而言是特别不利的, 它必将对毕业生成功就业造成不良影响。

3. 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解决方案

3.1 强化教学改革

对于搞好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 强化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顺利地培养出具有高质量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那种不注重从本质上强化教学改革, 盲目要求学生就业工作部门想尽一切办法以提高初次就业率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更是不科学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们理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不断强化教学基本建设。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在教师的学位提升及培训等工作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并与社会上的相关企业一起联手, 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此外, 学校应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立足点, 加大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恰当的重组, 积极主动地强化教学改革, 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3.2 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观念的转变

良好的就业观及正确的择业思想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老师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 消除他们就业一次定终身的传统理念, 与此同时, 还应该培养他们肯吃苦的精神, 鼓励他们从基层做起, 树立他们去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决心。惟有如此, 才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就业渠道, 让他们获得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3.3 加强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如今注册招生形式下高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具有复杂及多样性的特点。我们理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就业心理, 消除“消极”“冷漠”“担忧”等不利的就业心态, 培养他们“主动”“热情”“积极”的择业心理,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3.4 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通常情况下, 注册招生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不具备必要的社会经济, 且其在就业过程中走弯路的情况也时常出现, 最后导致其与好工作无缘情况的局面出现。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过渡, 我们必须强化对其就业各细节的指导, 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以他们最优秀的状态出现在公司招聘人员面前。

3.5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当今世界, 真正的人才必须要具有如下“五力”其一为能力;其二为学历;其三为经历;其四为潜力;其五则为体力, 体力包括了心理健康。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 毋庸置疑, 学历肯定是最关键的因素, 它可以帮助求职者成功敲开工作的大门, 然而它却并不是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惟一要求。如今许多用人单位早就将入选条件中可以做什么、可以做成什么以及曾成功做过什么放在了挑选人才的首位。所以相对于以前而言, 能力在学生职业中所起的作用慢慢增大了。在大学学习期间知识的储备和转化,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相同的。踏入社会, 成功找到工作之后, 学生理应对本公司的发展趋势和产品服务对职员能力的要求标准和范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至于学校方面, 老师们理应不断鼓励学生用新的社会工作标准武装自己, 帮助他们围绕社会的需求进行能力的重新构建。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对于那些通过注册招生进入高一级院校学习的学生而言, 他们在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比通过统一招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要更低一些。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高校老师们理应充分重视其素质、能力及就业观的培养, 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 让他们更好地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摘要:注册招生是近年来在专科院校流行的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 它的出现确实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希望, 然而其在推行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系列的不足, 这种不足在就业工作中显得更加明显。本文从注册招生这一新型的招生形式出发, 分析了此种形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不足,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注册招生,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足,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俊, 李秀兰.高职学生择业观与就业市场拓展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7) 110-112.

[2]江爱芬.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60-62.

篇4: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关键词】非艺术院校 艺术类学生 就业工作

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09年起每年都在600万以上,据预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年。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在一定的时期里仍会严峻,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可以说党的第十八大既为解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方向,又给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提出了任务。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各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积极有为,在教育引导学生适应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更重要的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推动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实现的促进者,成为勇于投身到创业及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在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大军中,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群体。这个群体从数量上多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从社会对专业认可度看不及专业艺术院校学生。从客观上,这一定程度更加大了该群体就业压力。因此,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开展行业有效的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迫切工作。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了解这个群体的特点。艺术类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较强,求职技能生疏;自我期望较高,心理抗挫能力不强”【1】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开放,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自我意识,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人云亦云,崇尚个性和独立,他们的这些特质,是使得艺术类学生更具有自主创业意愿比较强烈,选择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学生比例大的优势。在国家处于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打造创新型经济时期,提倡大学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这些优势尤其可贵。因此,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紧紧抓住这个特点。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包含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工作的时间节点把控等方面,要做好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工作,务必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 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认识自己,了解职场信息,热点就业政策,掌握求职面试技巧,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快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走向自主创业道路。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必须让学生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具有创业能力和志向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及培训,对于其他从业志向的学生要分门别类给予指导和锻炼。要使就业指导达到好的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指导不只是在毕业年级才有的事,学生大学四年学涯就是在为求职做心理准备、知识铺垫和能力积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与此对应,就业指导、教育也应该是一项长期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抓起,视学生专业等具体情况分阶段、有针对性的重点进行。根据这些内在要求,目前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努力探寻更有助于学生就业的举措,为学生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改善就业指导课,增强课程针对性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载体。“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涉及心理、法律、求职技巧、礼仪、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要求授课老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同时又要熟悉就业政策,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掌握人才需求信息。”【2】该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强调实用性,还需要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这样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师配置都非常重要。目前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扭转这种现状。首先,要优化师资队伍。当前,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学的就业指导课,多是由辅导员、班主任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承担,这些师资曾直接从事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缺乏与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对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用人标准等很难有透彻全面地理解,使得就业指导课尚处于浅表面的经验教学阶段,很难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所以,要尽快建立由专业老师、校外成功人士、辅导员、班主任共同组成的优化团队,打破师资来源单一局面,为增加课程针对性奠定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把就业指导课的一些内容向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相关内容,带进专业课课堂,使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紧密融合、相得益彰,增加课程的吸引力。第三,要注重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学生毕业去向不同,对自身和职业世界的认知水平有不同,现行就业指导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应朝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是艺术的生命线,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要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尽量小班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1.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搭建创业平台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艺术类大学生,做好创业教育让他们的优势彰显出来,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不但能解决自己的毕业出路问题,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容纳其余毕业生就业,是当今及以后国家倡导的就业方向。能让艺术类学生包含着首创精神、冒险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创业精神,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和岗位成才十分重要,是做好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的有力推手。所以我们要一方面,加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除了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而外,要尤其注意与专业课的契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通过系统知识传授、典型案例分析、艺术类专业创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强化专业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在工商注册、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融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与指导,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搭建创业平台,鼓励有意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尝试,艺术类大学生创业形式一般为提供艺术类美术用品销售、美术培训、宣传资料涉及印制、开办个人工作室,提供个性化产品。这些创业型是需要有经营场地,学校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创创业基地,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并努力将校内相关业务交给创业学生,为学生提供实际支持,使他们在学校期间就能积累到创业经验,锻炼业务水平,提升创业能力。

1.3 重视课程体系全程化

“全程就业教育”,是指“将大学生顺利就业并立业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理念与能力形成全面、系统的一门学科,循序渐进的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主就业的意识,以及不断发展的立业能力的专门教育。”【3】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观念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研究艺术类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水平现状,分析总结艺术专业特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分专业、分年级开展有针对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大一时要引导学生觉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唤起他们自主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指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认知自我,认识职业世界,初步确立职业理想和毕业去向,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大二大三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为顺利求职和求职后的职业适应打好基础;大四阶段,为学生讲解就业形势,传播求职技巧,包括简历制作技巧、笔试面试2 把握好就业工作时间节点,适时推进就业工作

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领者,在对就业工作的统筹,工作推进的措施方面,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提供了机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不过这些做法主要立足在学校层面上,范围广,对于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针对性和时效性有限。真正有效促进就业工作还是有二级学院来完成,而落实到人身上,则是由毕业班的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是就是工作的关键人物。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把握好毕业生的时间环节,适时跟进工作中,使就业工作取得效果至关重要。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在每一自然年度的下半年启动(10月份左右),从启动到次年三月份的这段时间是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大部分用人单位通过在地方人才市场或者进入校园举行专场招聘会,与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鉴定就业协议或达成就业意向。在这段时间辅导员要把主要精力用来宣传、动员、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推销自己,指导毕业生制作出能体现出自己“能力三合”的求职书,做到有的放矢,全面营造出就业氛围,再加上学生从入校以来就接受就业指导的积累,就可以使大部分毕业生找到就业岗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毕业生的就业“攻坚期”是次年的第二季度,这一时期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任务的重要时期,也是高校就业工作最后的“冲刺”阶段。就业“攻坚期”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淡季,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淡季,是毕业生就业“青黄不接”的时期,此时用人单位大多数已经举办过招聘会,招聘工作已经结束,签约工作已近尾声,但是此时仍有部分因考研不达线、就业困难或另有其他想法等情况的毕业生尚无就业意向。在这个时期辅导员对于这些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工作重点,要力求做到工作的“精细比”,在工作中指导学生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种种困难,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关注学生的就业动态情况,及时为学生 “量体裁衣”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咨询及心理疏导,就可以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2 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着力体现就业工作针对性。

高校中的就业困难群体,“一般是指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不被用人单位认可或易于遭受挫折和困难的毕业生。”【4】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工作中难点之一,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这个群体纳入特别关注对象,在平时就要加强服务指导,从以下角度给予强化。1、通过实践活动,建立责任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2、加强心理指导,树立良好择业心态,对于就业困难群体来说,羞怯、仕途、攀比、依附、乡土、保守、低就、厌世、造假等不健康求职心理状态都会不同程度的重呈现,种种心里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都有可能出现,要引导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通过改变自身来主动适应社会。必要时可以通过选择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和帮助,以此帮助克服挫折感和自责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才市场竞争。3、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主观能动性。如今是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自身发展,而且在就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专业学习的教学方式入手,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注重知识的更新,引导学生主动、自发地去探索去求知。4、培养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当今的职场,分工越来越仔细,经常讲究团队合作。对于追求个性化的艺术类学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精神,团结优秀团队,不但会带来效率,而且会创造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工作气氛。高校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特别需要指出,辅导员是就业工作的直接操作者,是推手,在学生就业全程中既要是就业指导的“导师”角色,又要发挥就业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攻坚期”后,辅导员要开拓思路,做到“精细化”管理,努力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就业.一方面,要做好未就业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工作,把他们的就业意向、就业意地域、就业期望等内容,建立好信息库并进行分类建档立册,准确掌控学生情况,为下一步给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分类推荐工作打好基础。在就业指导形式上,除传统方式的分层分批面对面咨询辅导外,还要辅以现代化网络手段,根据未就业学生分类建立QQ群、飞信组等。在就业指导内容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着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意识。另一发面,辅导员要发挥好他们的“中介”作用,要注重调动校、院内外各方力量,整合各方面的就业资源,依靠全员力量形成合力创造就业氛围,尤其要重视和利用四个资源。第一,利用校外基地作用。一般高校在学校层面上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各二级也学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开辟了各类比较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在这些过程中辅导员要善于广泛搜集需求信息,积极向实习单位推荐毕业生。第二,借助学校友的优势。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在学生就业方面也是如此。学院要充分开发校友资源,借用他们在社会及企业有大量人脉的优势,为母校提供单位需求信息,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第三,发挥学生导师的作用。大四第二学期覆盖整个就业“攻坚期”,毕业班学生这段期间主要是在跟导师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他们跟导师接触多,易交流。有些导师在社会上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会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发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在毕业年级中有大量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这些学生具有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突出的优势。这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推销”自己,实现就业,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及认可,相对于就业困难学生,他们有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这个群体的学生,进入就业季时往往手里都有多个就业岗位可供选择,辅导员应成立学生党员和班级干部组成的“班级就业信息服务小组”,发动学生党员、干部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大量实践证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大学生就业事关国计民生,面对严峻和复杂的就业形势,我们要积极应对,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就业的报告论及,在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使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够扎实稳健地推进。特别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就业指导课教师应提高认识,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协调各方,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建设,深入研究艺术类学生特点和艺术专业就业特点,为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率,改善就业质量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秀峰:提高艺术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因应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0):22-24

[2]史辉,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11-13

[3]黄宗琴,开展全程就业指导,主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81-83

篇5: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2008年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感到就业形势的紧张。一方面,与2008年相比,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数净增51万人,达到610万人,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缩减了用人需求,抬高了用人的门槛。在人才供需产生较大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求职产生了悲观情绪。悲观情绪恰恰是求职的大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就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洽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重心的就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专职教师按1:500配备,即500个应届毕业生配备1个专职教师,从这一人力配备看,教师就是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求职指导。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下作,毕业生找到下作就是万事大吉。与此同时,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指向三年级的毕业生,忽视了更广泛的大

一、大二的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完全低效率的状态。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指导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拿2009届毕业生就业来说,他们迫切想知道金融危机对以后的就业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可教师却难以回答。师资力量的薄弱、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的落后,使得教师无法引导大学生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正确评估,从而使大学生无法对自己作出正确定位。

如今,美国金融危机正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很有可能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

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力一法,指导高职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三、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指导和借鉴意义。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和职业目标的指导。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大学生提出就业方而的建议,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立职业目标。

2.对大学生的人生生涯管理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日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通过人生生涯的管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到报酬较高,又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岗位,使他们有能力管理好自已一生的职业生涯。

3.对大学生的求职枝能进行培训。主要帮助学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正确填写各种求职表格,制作标准的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战略,掌握与企业见面和交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前途、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

4.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使其找出白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提高自我推销和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

5.开设求职“门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求职意向和职业目标.还是技能评估和策划求职战略.或是就业信息的获取方法、供需见面问题、求职材料的准备,以及学习事业与职业的关系、考研与就业的抉择问题等,只要是就业问题都可以去求职“门诊”接受指导和咨询服务。

另外,欧美国家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人学的第一年,学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突破口

面对新形势,借鉴欧关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突破:

1.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指导思想上,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转变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做到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队伍专家化、指导手段现代化、指导对象个性化,改变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的状况,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通过班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提供需求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

2.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依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高职院校各个年级职业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安排:

(1)一年级。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帮助新进校的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结合专业教育,使学生认识和热爱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确立职业目标;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2)二年级。讲解人才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与竞争,侧重点在于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会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三年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的权利和义务;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

3.加强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历练。职业指导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对就业形式的了解,多调研、多实践外,还应结合应有的职业道德、就业与职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咨询基础、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等指导内容的要求,掌握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和职业指导技术的具体实践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技术,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职业心理测验的方法和职业素质测评。

作为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关系。职业指导教师应真诚相待并察言观色,深入了解求职者的内心世界,使求职者真正从内心放松,畅所欲言,这样会为了解问题的症结,促进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时作为咨询人员,较强的亲和力、说服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咨询人员在谈话中应具备敏感、温和的气质,同时练就较强的文字描述和出色的口才。

篇6: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地学小论文

地学小论文属于科技论文,具备科学技术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但由于出自中学生之手,论文又具有“小”的特点,即论题小,篇幅小,字数少(几百字到2000字左右),结构比较简单。

1.通过撰写活动,可以加强师生的相互了解,培养师生情感。由于是刚升入初中,建班伊始,师生间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教师通过评定学生的小论文,可以了解学生的籍贯、书写状况、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基本情况;通过让学生朗读,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起学生的表演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达到教师快速“备学生”,适应学生,接受学生,便于诱导,利于教学的目的。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地学小论文撰写的指导,将自己全面“推销”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了解他们的地理老师的特色、风采,喜欢、信服、敬重你,“亲其师,近其人,爱其‘科’,乐其学!”实践证明:每一届、每一班,我都成功地赢得了我的学生。

2.通过撰写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钻研地理科学的积极性,创新学习,并学以致用,放大地理学科教育的功能。如:学生在小论文中写到:“我最感兴趣的是丽江的玉龙雪山。我刚一登上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满岭满峰的白茫茫的积雪,霞光下,雪山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寒气袭人,我不禁打了一个颤,裹紧已加厚的衣服,真是‘高处不胜寒’,仿佛是来到了冰雪世界的北国,或是正在安徒生的童话里漫游呢。心里一下产生了一个疑问?现在已经是四、五月份了,气温都升高了,可是玉龙雪山上为什么还有积雪呢?且气温很低,比家乡———云南高原上的富源的冬天还冷。原来雪山的海拔很高,高达四千五百九十九米,上面又缺少氧气,气压也低,所以山顶终年有积雪。我想原因可能还有很多,等我上初中时,地理老师就会教了,就会告诉我们了。那时我就懂了‘玉龙雪山上为什么会一年四季都有积雪’的原因了。”

3.通过撰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锻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生在文中写到:我最感兴趣的是:品大理的“三道茶”。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是涩茶,第三道是回味茶。余味绕喉,回老家后仍念念不忘,常http:///常梦返古城重品‘三道茶’。真是“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饮几回?”。还有学生这样写:我最感兴趣的是:西双版纳勐仑热带植物园里的“跳舞草。”谚语说:“牛角不会被虫蛀,草不会跳舞”,可我在植物园里观赏了‘会跳舞的草’———这种草是草本植物,高两尺左右,每一根叶柄上长有三片叶子,一片长的,两片短的。早晨,当朝霞把大地染红的时候,这种草的长叶子就由耸拉状而平伸开来,两片小叶子就会上下地跳动,如同少女翩翩起舞一般。到了下午,大叶子又耸拉下来,但小叶子仍不停地跳动着。假如你对着这种草声音洪亮的唱歌或奏乐,她同样会为你翩翩“伴舞”。为什么这种草会跳舞呢?植物学界至今仍没有作出明确的答案,只是有人作这样的推测,说这种草的植物神经特别灵敏,一旦受到阳光、声音的刺激就会扭动、起舞,因此,有人把这种草誉为“植物界的舞蹈家”。多么神奇、可爱的跳舞草!’

篇7: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二)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有限,理解也不尽全面,在走向社会之际,极易出现诸如心理失衡、定位失当、期望值不切实际等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及时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并且在指导的内容上力求做到完备周到。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要坚持就业导向,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要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指导形式,除了高校常用的讲座、授课等形式外,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非常重要。特别是改革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加强:在校期问社会实践的力度,抓住通过就业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态这一关键,重视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专业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建立队伍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及其职能已从单纯地管理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这就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很难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同时这支专门队伍要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加强调查研究,保持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切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前瞻性更强,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效果,提高就业率。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党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必需的,同时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把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还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四)建立网络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市际、省(自治区、直辖市)际,乃至国家间的毕业生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成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络体系以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资料库;以统一网站作为媒介,为雇佣双方提供信息服务,让毕业生通过网络,便利地查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与流通速度,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高度“透明”地交流。同时,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预测,委派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定期发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就业环境的预测。为高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对就业政策加以调整,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毕业生创造公平、合理、鼓励竞争的就业环境。

结语

篇8: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我国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和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中存在许多问题。最为明显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行其是。

钢琴伴奏和演唱者之间各行其是, 演唱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演唱歌曲, 既不注意倾听伴奏, 也不与伴奏互动或交流;伴奏者按照曲谱弹奏, 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像独奏一样弹奏。二者只是达到了速度的一致, 而如何突出演唱, 如何表现间奏的表情则完全被忽略了。

2、各领风骚。

在一些比赛中, 有的钢琴伴奏表演的欲望极强, 完全不顾音乐的表情要求, 一味地张扬自己的表演个性, 使评委和观摩的人们诧异, 这是歌曲比赛还是钢琴表演?完全不懂得演唱与伴奏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

3、不能水乳交融。

比较好的钢琴伴奏能够做到名副其实的“钢琴伴奏”:歌唱者是主角, 伴奏者跟着, 只要能够跟得上演唱者的节奏就完成任务了, 音量是否合适, 情绪是否协调, 强弱是否统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钢琴伴奏不同于钢琴独奏, 虽然两者同样需要高超的弹奏技术、一定的艺术修养、内心的激情。但是, 钢琴独奏是由演奏者独立地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而声乐伴奏则是演唱者和伴奏者共同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二者是个整体。由此看出, 我国的声乐艺术指导距离西方国家的coach (声乐艺术指导) 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主要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在国外, 艺术指导这个艺术门类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艺术指导是很讲究的, 他们不仅要修钢琴主课, 而且要系统的学习语言、声乐方法等等。在国内, 艺术指导都是由键盘专业人才担任 (我国近几年才设立了艺术指导专业, 而设立此专业的艺术院校也寥寥无几) , 由键盘专业转到艺术指导专业, 既没有进行专门培训, 也没有提出任何不同于独奏的要求, 只要能够把谱子弹下来, 就是“合格”的艺术指导。致使到今天, 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尚未形成一个专门的业务行当。所以这就制约了我国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发展, 从而也影响了我国声乐艺术水平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音乐思维的差异。从音乐文化的发展来看, 我国的声乐作品通常是以歌唱旋律为主的, 很多歌曲都是写了歌唱的旋律, 然后配伴奏。而西方的声乐作品从公元九世纪格利高力圣咏开始就是复调音乐, 到了1685年, 巴赫、亨德尔时期才发展了主调音乐。尤其是对于舒伯特时期的艺术歌曲, 演唱部分与伴奏部分一起创作的, 不仅要重视旋律, 而且至少要注意到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歌曲的演唱部分, 第二层是右手部分, 第三层是左手的变化。二者是平均的。所以西方音乐是立体的, 西方音乐家是与生俱来的和声思维, 就好像一个西方的歌唱家永远都能够在和声当中找到自己的音高, 而中国的歌曲创作大多是旋律配伴奏, 导致歌唱家更习惯于单旋律, 这种差距容易使我们拿到谱子后忽略音乐的层次, 和声和音乐的立体状态, 只注意到音乐横向的旋律线条。

其实, 演唱者和伴奏者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杰拉尔德·穆尔 (Gerald Moore1899-1987上世纪最伟大的钢琴伴奏家) 说过:“在真正的乐曲中, 伴奏家的才华会自然流露出来, 他必须注意主奏与伴奏声部之间恰到好处的和谐关系。”伴奏家要和歌唱家一起把音乐线条和音乐的内容作为演奏的灵魂, 这样才能融为一体。

艺术指导担负的责任很重要:不仅要把自己的钢琴部分演奏得无可挑剔, 还要把歌唱部分烂熟于心, 而且要懂得声乐方法和多种语言, 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各个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以及如何与演唱者配合默契。尤其是为歌唱家伴奏的时候, 更必须有多种语言的能力, 以便了解歌词的意思, 为演唱的人营造歌曲的意境和情绪。那么如何做到由和谐到完美呢?

三、改进措施

1、钢琴演奏的技巧方面

作为演奏家要把伴奏的部分演奏好, 要注意音乐的层次, 色彩, 力度和旋律的歌唱性, 用不同的音色, 不同的触键方式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和情感。

(1) 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说, 听觉是很重要的, 心中所想与手里所弹的是否统一, 只有靠耳朵来辨别。必须仔细倾听声音的质量, 触键的不同所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使用的力度、触键的深浅、手指和手臂的动作有细微的差别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 无论触键的深浅、声音的强弱, 都要求有穿透力, 要与声乐一样把声音传得很远。中国的书法家, 能够用墨画出多层次的意境, 谓之“墨分五色”。我们弹奏钢琴的音色也一样, 可以“音分五色”, 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触键方法可以弹奏出不同的音色, 只有弹奏出多元化的音色效果, 所表现的音乐才能够内容更丰富。对于音色的完美表达, 首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对音乐要有自己的构想, 其次就要具有敏锐的听觉, 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的音色, 需要用耳朵使心手合一, 才能使钢琴与作品统一, 完美地诠释音乐。只有倾听才能表现完美的旋律。

(2) 真正的学会连奏, 才能表现完美的旋律。连奏不应该只是依赖踏板, 而是要用手、耳朵、气息把音乐连起来。想弹好连奏必须要学会歌唱, 用心去歌唱, 用耳朵来检查音乐的走向, 声音的走向, 是否与心中想表达的情感一致。最后要靠耳朵来取得和谐。

(3) 作为钢琴独奏, 只对两行乐谱负责, 而在伴奏的过程中, 作为艺术知道始终要对三行谱子负责:声乐的旋律、钢琴左右手的旋律, 注意每行谱子的旋律、表情记号, 所以眼睛和手要相对独立。一些简单的歌曲就比较容易做到, 而像亨德尔《弥塞亚》中的唱段, 音符很多, 速度很快并且跳跃性较大等比较复杂的曲目, 就必须反复练习, 一直到手指触键十分准确, 有十足的把握为止。这样, 在舞台上才能够保证演奏的质量。

2、对演唱者的指导和配合方面

(1) 要保证音准, 节奏, 语言的绝对正确。这是对演唱者和演奏者最基本的要求, 如何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都是要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2) 要求演唱者和演奏者对演唱 (奏) 每一个作品都要对作品及相关背景知识深入了解。对作品的了解要完整深入, 不仅要了解独唱和钢琴的层次线条, 了解独唱之外及钢琴部分即要表达的内容。因为演唱和伴奏是一个整体, 共同形成了声乐作品本身, 无论是歌唱者还是演奏者, 都是其声乐作品演绎的一部分。所以演绎作品需要歌唱者和伴奏者密切配合, 因此, 只有两者共同努力才能演绎出完美的声乐作品。

(3) 演唱者和演奏者应该学会互相倾听。声乐语言作为夸张化了的生活语言, 具有一切音乐艺术所具有的艺术表情性与律动性。它也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要素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无论是音乐或是语言的表情性与律动性, 都来自作品所展现的内容。激烈的情绪, 会用激动的语言和激烈的音乐来表现, 柔情的言语, 与舒缓的音乐一样显得恬静悠扬, 钢琴也是一样。因此, 在歌唱中, 要求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的音乐语言表情一致。

(4) 演唱者和演奏者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了解, 相互熟悉, 进而达到产生默契:音乐处理一致、气息一致、心神一致;演绎作品时相互倾听, 歌唱与演奏相互交流, 演奏者心里永远流淌着歌唱的旋律, 演唱者永远在和声的进行中演唱旋律, 这样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如果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 厚此薄彼, 其作品的演绎将归于失败。只有做到了和谐, 才能实现完美。

四、小结

目前, 我们的艺术指导和演唱者的配合还处于和谐的阶段, 音准, 节奏, 语言正确, 合作的也很合拍, 各自演唱 (奏) 的也很美, 技巧方面很卓越, 但只仅仅是形似, 而我们应该达到的是神似, 也就是完美的阶段。完美不是单方面能够做到的, 这需要演奏者和演唱者共同的追求, 共同的努力。在各自技巧上达到完美的基础上, 相互沟通达到对音乐理解的一致, 对于对方的部分要烂熟于心, 共同呼吸, 达到心神合一, 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完成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永远不是“我”, 而是“我们”。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歌剧, 演唱者或者演奏者都仅仅是音乐的一部分, 只要双方融合在一起, 得到心灵上的碰撞, 才能共同演绎出完美的作品, 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摘要: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声乐演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演唱者的亲密合作伙伴, 更是客观上的艺术指导, 本文试图解析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并根据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和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作用, 从声乐钢琴伴奏的技术角度谈谈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如何达到和谐及最大幅度提高其艺术表现力。管豹之见, 与同行探讨。

篇9:浅谈中职院校学生如何顺利就业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握机遇,顺利就业

正确的就业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第二,要以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一线岗位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岗位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首先,迅速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就业观。目前是以一技之长挑战学历证书,以前的招聘多数都是只限于本科学历,如今要求的是熟练工,能立即上岗或有经验都优先上岗。其次,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的就业观念。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把握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树立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对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新定位,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能把握机遇,顺利就业。

二、重视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咨询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特性出发,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辅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与辅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通过各种各样有益健康的活动,例如“中职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热线”等,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面对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化任务

学生从学生生活顺利地转化为职业生活。这种转化必须让学生知道,学生和一名职业人的差别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及集体责任。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人际关系融洽,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反之,影响工作不说,人的情绪也一定压抑。

适应新环境,一般说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新的工作,二是适应新的同事。前者主要是同“物”打交道,后者主要是同“人”打交道。“角色”的迅速转化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要真诚待人;第二,要学会与人交流;第三,要懂一点人情世故;第四,在工作中要学会忍让,懂得善待别人,就是释放自己。

四、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创业意识

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障碍的排除等,使学生抛弃依赖思想,立志走上社会艰苦创业,成为一名创业型的劳动者。

就业的道路上,肯定会布满荆棘与坎坷,鲜有鲜花和掌声相伴。相信只要做好心理、能力、思想等各方面的积极准备,就一定能铺就一条通往成功之门的康庄大道。

篇10:浅谈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由就业指导向论文

一、学生心理上的择业误区

在提倡社会和谐的今天,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社会需求、所受教育、家庭背景及个人特点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形成了学生迥异的就业追求。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有些学生的择业标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心理上出现了择业的误区,这就给业安置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摆不正自己的心态,片面追求舒适和待遇。一些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想法不切实际或存在偏差,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工作环境、条件过于苛求,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2.择业带有盲目性,缺乏独立性。有的学生不知道是应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还是先到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犹豫不决。有的正相反,不管有没有兴趣,“别人干啥咱干啥”,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学习。

3.缺乏必要的面试与应聘的知识与准备。很多学生不了解面试与应聘的程序,不懂得必要的社交礼仪,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有的甚至不会写自荐书,结果错失良机。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而“热门”的职业或专业,如合资企业、金融管理、律师、医生、商业服务等,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或选择目标,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因此,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成为了现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因此,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建议

而针对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既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中介,又是沟通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桥梁。针对目前学生就业难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1.了解职业基础知识。要向学生阐明什么是职业、职业需求、职业意识、职业市场,职业的构成,分类及存在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就业容量和职业供给。

2.重塑就业观念。新形势下,学生的就业理念也要与时俱进:(1)树立自主就业观。国家早已由“计划就业”向“自主就业”转化,就是由“统包统分”向“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转化。国家新的就业方针鼓励并支持劳动者自主择业,也预示着劳动者就业的门路、范围将更加宽广。同时也昭示我们,学生就业关键靠自己,越是观望等待越会困守落魄。必须认清当今形势,尽快树立自主就业观。惟有如此,才能振作精神,主动出击,寻找到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特长、志趣的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要克服“重国有,轻集体,鄙个体”的就业观,不能片面地“求高、求城、求名、求稳、求全、求逸”,更不能有“不知所措的依赖感,择业上的贵族感,择业竞争的自卑感”等等不良的择业心态。(2)竞争就业观。竞争就业观是由当前及今后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决定的。因此,学生在求职时对竞争就业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要自觉培养竞争就业的进取精神,敢于竞争,善于竞争。(3)跨域就业观。跨域所有制就业观,形成多元就业观,敢于弃“公”图“私”进行新的职业开拓。跨域流动就业观,是“从农村到城市”,“上山下乡”的双向流动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更有利于解决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有识之士在农村这块沃土就更会大有所为。(4)自我创业观。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谁愿创、敢创、会创,谁就有出路。(5)准备、储备就业观。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更与职业选择,而学生能否顺利地实现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或者更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地说,就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在就业或职业转换时,居高临下。即使现在找到了理想工作,也应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准备。只有具备了就业忧患意识以及储备就业观,才能更好地应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挑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择业技巧教育。从不同角度、侧面解释择业的技术问题,通过细致分析,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正确确立毕业去向,知道在什么时侯开始考虑职业选择问题,怎样正确对待家长意见,使学生做好择业的各种准备。其中,要贯穿一条主线即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检测个人职业心理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能力,并懂得从自身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职业。对一些择业中常常碰到的诸如理想选择与现实选择不统一,专业与职业矛盾,人际关系等等问题,也要认真解答。

4.组织供需见面会。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具体工作过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并在学生中介绍用人单位情况,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

5.应对面试与应聘。学生在走向市场的择业过程中,进行面试与应聘是确定职业单位的关键一步。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面试与应聘的目的、方式、程序及对策,包括如何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准备自荐材料、如何参加面试等。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和模拟招聘、面试,让学生以最优秀的自己、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用人单位面前,提高应聘成功率。

6.介绍政策与法规。适当介绍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在内的政策与法规,使学生懂得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用法律保障自身的权益并履行应尽的义务。

总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亟须有关方面对此加强研究与探索,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除了在校内开发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活动领域以外,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社会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我们相信在做好了以上几方面工作后,学生在就业上的不适应状况一定会有改观,懂技术,懂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一定会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使他们在市场改革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奇近义词下一篇:成都小升初经典奥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