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案示例

2024-04-13

谈骨气教案示例(通用6篇)

篇1:谈骨气教案示例

执教:钱梦龙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文章入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课文的兴趣。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前15分钟为学生自读,其余时间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探究性作业另外安排时间(结合作文课)进行。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引入与课文观点相反的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讨论、把握本文的论点、论据。

一、导入新课

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对吴晗的《谈骨气》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妨先来看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

近日查检以前的书时,不经意地翻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吴晗的《谈骨气》。„„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我没有再次感受到什么“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吴老先生一开始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请问:“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答案不说也知道。为了支持论点,吴老先生搬出了那个“不食嗟来主食”的乞丐,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和横眉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闻一多,我真为这三个不屈的灵魂感到不值。人家不屈,说明人家的人格高尚,凭什么拿人家高尚的精神往那些麻木的人,那些坐享其成的伪君子的脸上贴金?还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说吃饺子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有人信,可硬把“有骨气”当成所谓“传统”塞到本国本民族的腰包里,稍明智一些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这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有何区别呢? 这位作者对《谈骨气》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暂时把这些批评的意见放在心里,慢些下结论,先按常规读懂、读好课文,然后再对两篇文章的是非做出自己的判断。相信这个问题会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的。二.提示自读要求

1.通读课文两遍。第一遍默读,要求圈出生字、新词,查字(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按自然段次序标明序号。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

2.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梳理课文内容。(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三.检查自读

1.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略)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这篇文章是议论文,主要是讲道理的,但作者写得很有感情,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劲。读的时候尽可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并把那些你认为读起来特别带劲的句子找出来,体味体味。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剧臣’等句子。然后结合给“宁(níng)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学生说出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

四、梳理文章内容

1.揣摩思路。教师提示:为了梳理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先来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思路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进行讨论,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学生在讨论作者思路时,意见有分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1—4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论点并说明骨气的含义以及今天我们对待骨气的原则。5—-9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分别用文天祥、饿人、闻—多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第10段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有怎样的骨气。个别同学则认为第1段应为文章的第—部分,独句成段,揭示中心沦点,显得肯定而有力。2-9段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话阐明什么是骨气,然后用文天祥等三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印证孟子三句话,这样划分才能显出第二部分思路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第三部分没有意见分歧。教师指出:文章怎样分段,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般教学参考书上都采用第一种分法,但第二种分法确实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学们对作者思路的正确把握。老师欣赏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2.按“什么”“怎样”“为什么”整体解读课文。学生发表意见,生:“谈骨气”这个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生:我不同意,“谈骨气’只是表明论述的范围,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才是揭示中心论点的。(大家表示同意)师:体会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用“是„„的”这样的句式,给人斩钉截铁不容怀疑的感觉。

师:你的语感很准确。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生:作者在提出论点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具体说明什么是骨气。第3、4既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步肯定了中国人的骨气以及我们今天对待骨气的原则: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坚定不移地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生:从第5段开始,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就支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生:课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话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容,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

生: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但作者却没有这样排列,为什么? 师;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 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三个人物完全是与孟子的三句话一—照应的;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是“富贵不能淫”;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这是“威武不能屈”。如果三个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话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乱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路,从优点说,比较严谨;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呆板,读起来不大有味道。(不少同学表示赞同)师:同学们很会读文章,我也同意这位同学对本文优缺点的看法。这是一篇写得“规规矩矩”的议论文,比较适合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入学习,放在初中三年级学习,确实嫌“浅”了,显得不耐咀嚼。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仍然是可以学出趣味来的。下一课我们就来做这件事。

五、布置作业

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涉及到三个人物,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以下资料:1.文天祥《过零丁洋》;2.“嗟来之食”的故事出处;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有关闻一多的文字;4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找到资料后,有条件的同学可用电脑制作幻灯片)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讨论、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要求在关键处都能问个“为什么”;在充分了解本文的沦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考,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布置探究性作业。

一、学生交流作业

1.文天祥《过零丁洋》(学生背诵)2.《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由学生作口头解释)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学生就“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论证)的问题展开讨论

师:经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已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全文内容,还找到了课文涉及的一些资料。这是阅读的第一步工作,大家完成得很好。

篇2:谈骨气教案示例

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当前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3、积累下列词语。

吆喝 拘囚 丞相 高官厚禄 大声疾呼 拍案而起

嗟来之食 宝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

本文是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61年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谈骨气》。

板书课题:2谈骨气吴晗

2、作者简介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马人。

3、生字词学习(资料)

1)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解决。

4、轻声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什么主张?

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即中心论点)

2)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

(全班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

3)(点名朗读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概括段意,分析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

第三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

第四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含义也不同。

这两段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分析,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中心论点具有不辩驳的气势,支持论点。

4)课文提出中心论点后,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的?

明确:精选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篇3:谈骨气教案示例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二。其教学模式为:自主练习→实验演示→讲练结合。

二、教学目标 (认识、技能、情感)

(1) 知识技能: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 超重、失重。 (2) 过程与方法:由平衡到不平衡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认知的规律;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2) 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

四、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体重计、弹簧秤、装满水的塑料瓶等。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环节

(1)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2)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

1. 共点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

2. 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训练:教材P91题1、2)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并不说若指某一时刻静止, 那这一时刻就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或平衡状态是指加速度为0的状态。

例1:城市中的路灯, 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 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1为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1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 钢索和杆的重量都可忽略。如果悬挂物的重量为G, 角AOB等于θ, 钢索OA对O点的拉力和杆OB对O点的支持力各是多大? (1) 轻质细绳中的受力特点:两端受力大小相等,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 轻质直杆仅两端受力时 (杆处于平衡状态) 的特点:这两个力必然沿杆的方向且大小相等。 (3) 节点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

3. 超重与失重

那么,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播放一段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

例2:如图2, 人站在电梯中, 人的质量为m。 (1) 人和电梯一同静止时,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2)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3) 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4) 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 (a

【解析 (1) 】求解人对地板的压力, 该题中如果选电梯为研究对象, 受力情况会比较复杂, 甚至无法解题。所以我们只能选人为研究对象, 那选人为研究对象能求解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吗?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的。只要求出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就可求出人对电梯的压力。因为人是静止的, 所以合外力为0, 有:N=mg.

【解析 (2) 】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 因为加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 物体是上升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也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 看到了什么?人对地面的压力竟然会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3) 】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 因为减速, 所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 物体是下降的, 所以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有N=mg=ma圯N=ma+mg>mg.人对地面的压力还是大于本身的重力。

【解析 (4) 、 (5) 】学生自己分析解答, 不会有太大难度。 (4) (5) 两题加速度方向均向下, 合外力向下, 于是有N=mg=ma圯N=ma+mg>mg.当人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本身重力;当人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 人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本身重力。物理学中分别把这两种现象叫做超重和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观察实验视频。实验验证:大家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实验1:用弹簧秤挂上钩码, 然后迅速上提和迅速下放。现象:在钩码被迅速上提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大;在钩码被迅速下放的一瞬间, 弹簧秤读数突然变小。体会为何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时要保证在竖直方向且保持静止或匀速。实验2:学生站在医用体重计上, 观察下蹲和站起时秤的示数如何变化。实验前先让同学们思考示数会如何变化再去验证, 最后再思考。 (1) 在上升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上升、减速上升;下蹲过程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加速下降、减速下降。 (2) 当学生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时会出现超重现象;当学生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时会出现失重现象。 (3) 出现超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上, 出现失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

【解析 (6) 】mg-N=mg圯N=mg-mg=0, 即当电梯对人没有支持力时, 人只受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g, 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人竟然可以对电梯没有压力?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定义】: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 这时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 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作用, 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

观看视频。问题: (1) 人随电梯能以加速度a (a>g) 匀加速下降吗?不可能, 最大只能是g. (2) 如瓶竖直向上抛出, 水会喷出吗?为什么?不会, 仍然完全失重。 (3) 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 物体实际受的重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

4. 归纳总结

(1) 什么是超重 (失重) 现象? (2)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3) 为什么会出现超重 (失重) 现象?

【牢记】 (1) 超重和失重是物理现象; (2) 物体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重力不变; (3) 规律: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加速度方向决定, 与速度方向无关。

篇4:谈骨气教案示例

关键词:《谈骨气》;骨气;含义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将吴晗先生的《谈骨气》当做议论文的典范之作、样板,来让我们认识、学习议论文。多年来,一提到议论文就会想起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从教以后,我同样延续老师的教诲将这篇文章当做议论文的典范之作,样板,来让学生认识、学习议论文,随着时间的历练,慢慢地感觉似乎不太对头了,产生了疑问。今天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商酌探讨。

吴晗先生在《谈骨气》中,首先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继而引用战国时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话,阐释了骨气的含义。之后引用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事例论证了“富贵不能淫”;用“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又用“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枪口”的事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三个事例比较典型。从纵的角度,三个事例中的人物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中国人”。从横的角度看,三个事例中的人物又囊括了上至绅士大夫,中至文人学者,下至平民百姓的各个阶层的“中国人”,从而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但细思量,笔者认为在本文中“骨气”的含义值得商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吴晗先生是选了三个人物的三个事例来分别论证的,即:文天祥拒绝降元是“富贵不能淫”;“不食嗟来之食”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枪口”表现了中国人的“威武不能屈”,笔者试问,这三个人物的三个典型事例究竟论证了什么?是说明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中的任何一条就叫有“骨气”吗?中国人每一方面都有做到的人,所以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恐怕与孟子的大丈夫的含义,对“骨气”的理解大相径庭了吧!

试想:如果一个仅仅怕受辱而“不食嗟来之食”,就能代表中国人的骨气的话,古代曾卧薪尝胆而成就复国大业的勾践;曾受跨下之辱终成大器的韩信;忍辱偷生完成巨著《史记》的司马迁,是否就丧失了“骨气”呢?如果单论某一方面的话,开国第一贪污案的罪魁刘青山、张子善,在战争年代也曾是“威武不能屈”的人物,但在“富贵”面前却做了金钱的俘虏。如果单用“威武不能屈”就是有骨气的观点“测量”,刘、张二人是否也代表中国人的骨气呢?这恐怕会令人啼笑皆非,难以信服了吧。

篇5:《谈骨气》教案1

(2003-05-31 12:32: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从

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2.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

3.积累词语有:

折磨 屈辱 嗟 吆喝 痛斥 隐蔽 拘囚 吴晗 高官厚禄 拍案而起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

能移 威武不能屈

教学设想:

1.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用讲授法。

2.指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采用问答式。

3.讲解三个具体事例,可指导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由学生复述。

4.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和课文背景介绍。

2.理解议论文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3.理解在议论文中怎样记叙。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

作者吴晗,生于1909年,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1969年10月1

1日含冤逝世。

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去

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撰写了这篇杂文。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嗟:jiē 吆(喝):yāo 拘(囚):jū(吴)晗:hán

3.引导学生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

拘囚:拘,逮捕或拘留;囚,囚禁。高官厚禄:古代官吏的俸给。拍案而起:桌子。

富贵不能淫:惑乱。贫贱不能移:改变。威武不能屈:屈服。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5.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提问:(1)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也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

关系怎样?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本文前四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中间五段是论证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最后一段是解决问题部分。三部分论述,完全符合议论文结构规律,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2)开头第一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这是破题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这个判断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提问:(3)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的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与

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

提问:(4)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对论点的肯定。第4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骨气总是为进步事业服务的,这是对论点的支持。并由此领起下文三个具体事例的记叙。这是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5)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富贵不能淫”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怎样?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论述中心论点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

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提问:(6)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是怎样论证“贫贱不能移”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这个故事引自《礼记·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齐国遇上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准备了食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就给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来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水,对他说:“喂,来吃!”饥饿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来’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他拒绝了施舍,终于饿死了。文章对原文作了生动的解释和描绘,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这一层以有名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并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

有骨气的”。

提问:(7)闻一多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威武不能屈”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怎样?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民主战士。1943年,作者和闻一多一起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从此,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和恐吓,处境十分危险。别人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却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样,我也顾不了。”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两三千听众潸然泪下和一小撮特务抽烟说笑形成强烈对照。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

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文章用敌人的凶残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一部分围绕论述中心,选取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选例精当,论证严密。

这一部分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做大官—坚决拒绝)

贫贱不能移—不食嗟来之食(行将饿死—拒绝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敌人凶残—拍案而起)复习课文;体会写作特点,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议论文怎样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2.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1.概述上一课时学习内容。

文章第1到4段,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含义。第5到9段是举例论证部分:第5、6两段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事例,第7、8两段举了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第9段举了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枪不愿屈服的事例,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这个论

点。

2.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

提问:(8)最后一段话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这是过渡句。前半句“孟子的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后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第2句即引出对无产阶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3.总结归纳。

(1)这篇议论文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开头四段提出论点,并以孟子的三句话来解释论点;中间五段论证论点,所选的三个事例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三个事例的顺序,与孟子的三句话顺序一致,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条理清楚,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最后一段总结归纳,结束全文。

从内容上看,课文对骨气的分析是逐层深入,并贯串始终的。第1段提出论点后,第2段用孟子的话来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第4段进一步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有着不同的含义。中间五段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经过举例论证之后,最后一段才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本质特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号召,要求我们“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说理透彻,理由充分,也使读者乐于接受了。

(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的有什么不同?

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记叙出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描写人物,把人物的经历表现出来。在记叙文中,运用记叙方法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所写的人和事获得清晰的印象和正确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记叙常作为论据,用它来论证观点,它与记叙文中运用记叙的目的不同。因此记叙的事例必须以能论证论点为准。如本课中所选三个事例中的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很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议论文中的记叙只强调选择性,不强调完整性。有关文天祥、闻一多的事迹很多,这里只根据需要、选择有关部分记叙,而其他方面则概不涉及。另外,议论文中的记叙一般都是概括的,以说清楚事例为准,而不必像记叙文中的记叙,靠详细描述来打动读者。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造句。

①虽然„„但 ②宁可„„也 ③只要„„便„„但„„

答:①虽然这里没有花草点缀,但也清爽宜人。

②他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叫亏了人。

③这活只要细心,便能干好,但他总是马马虎虎,结果出了问题。

5.引导学生完成课后语法、主谓短语练习一。

(1)“主人” 回来了。

(2)他来(他)观察 桃花开 柳絮飞 布谷鸟叫(3)面容清瘦 精神矍铄 老人进(老人)出去(4)1973年5月27日是 燕子归来 布谷鸟报到

(5)他恼

6.引导学生完成课后语法·主谓短语练习二。

(1)爸爸出差 游子归来 军队进攻(2)学习优秀 意义深远 颜色漂亮(3)谁说话 我们唱歌 他们跑步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作用。

《谈骨气》教案

(2003-05-31 12:32:2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们伟大先人为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从

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2.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

3.积累词语有:

折磨 屈辱 嗟 吆喝 痛斥 隐蔽 拘囚 吴晗 高官厚禄 拍案而起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

能移 威武不能屈

教学设想:

1.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用讲授法。

2.指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采用问答式。

3.讲解三个具体事例,可指导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由学生复述。

4.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和课文背景介绍。

2.理解议论文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3.理解在议论文中怎样记叙。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

作者吴晗,生于1909年,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1969年10

月11日含冤逝世。

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去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撰写了这篇杂文。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嗟:jiē 吆(喝):yāo 拘(囚):jū(吴)晗:hán

3.引导学生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

拘囚:拘,逮捕或拘留;囚,囚禁。高官厚禄:古代官吏的俸给。拍案而起:桌子。

富贵不能淫:惑乱。贫贱不能移:改变。威武不能屈:屈服。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5.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提问:(1)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也分为三部分,这三部

分关系怎样?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本文前四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中间五段是论证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最后一段是解决问题部分。三部分论述,完全符合议论文结构规律,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2)开头第一句,单独成段,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这是破题第一句,把高度概括的题目扩充成中心论点。这个判断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概括,又是全文的总领。提问:(3)第2段引用了孟子的几句话,其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困苦不能改变他的行,强暴的武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大丈夫的气概。作者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并

与下文列举的三个例子相照应。

提问:(4)第3、4两段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对论点的肯定。第4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学习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意义,骨气总是为进步事业服务的,这是对论点的支持。并由此领起下文三个具体事例的记叙。这是提出论点部分。文章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随即解释了论点的含义,逐层展开阐述,侧重从历史传统方面突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5)文天祥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富贵不能淫”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

系怎样?

文天祥的例子完全是围绕论述中心论点展开叙述的。文天祥组织南宋武装力量抵抗元军,由于力量相差悬殊,兵败被俘,被送去见元军统帅张弘范,文天祥誓死不肯跪拜,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后来,元军押送他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挥毫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律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引用了最后两句,作者还作了通俗具体的解释。“汗青”指史册,为民族利益而死,就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史册上。但元朝统治者还不死心,还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南宋人心,并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却不为所动,敌人毫无办法,于是便把他移送到燕京(北京)兵马司衙门,拘禁在一间阴湿的地牢里。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高官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文天祥历受折磨坚拒高官诱降,而忠贞之心毫不惑乱。从容就义,从而论证了“富贵不能淫”。

此例也就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提问:(6)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是怎样论证“贫贱不能移”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

点的关系怎样?

这个故事引自《礼记·檀弓下》:原文的意思是:齐国遇上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在路旁准备了食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就给他们吃。有个饥饿的人来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水,对他说:“喂,来吃!”饥饿的人答道:“我就是不吃‘嗟来’的食物,才饿成这样的。”他拒绝了施舍,终于饿死了。文章对原文作了生动的解释和描绘,用“穷人”来表明“贫贱”,用拒绝“嗟来”的施舍表明“不能移”,还用推理的方式指出,如果“移”(吃)了,那结果“就要替他办事”,这正是贫贱者不愿做的事。这一层以有名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证了“贫贱不能移”,并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提问:(7)闻一多的例子是怎样论证“威武不能屈”的?这个例子与中心论点的关

系怎样?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民主战士。1943年,作者和闻一多一起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从此,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共同目标,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也遭到各种卑鄙下流的诬蔑和恐吓,处境十分危险。别人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却表示:“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万一怎样,我也顾不了。”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礼堂亲自主持会议,请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先生殉难经过,两三千听众潸然泪下和一小撮特务抽烟说笑形成强烈对照。闻一多压抑不住心头悲愤,“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也被反动派暗杀。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文章用敌人的凶残表明“威武”,以“拍案而起”、“不愿屈服”表明“不能屈”。这一层以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暗杀的故事,论证了“威武不能屈”,并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一部分围绕论述中心,选取了文天祥、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选例精当,论证严密。

这一部分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做大官—坚决拒绝)

贫贱不能移—不食嗟来之食(行将饿死—拒绝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敌人凶残—拍案而起)复习课文;体会写作特点,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议论文怎样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2.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1.概述上一课时学习内容。

文章第1到4段,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解释“骨气”的含义。第5到9段是举例论证部分:第5、6两段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事例,第7、8两段举了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第9段举了闻一多怒对国民党手枪不愿屈服的事例,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这个

论点。

2.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

提问:(8)最后一段话是怎样总结全文,解决问题的?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这是过渡句。前半句“孟子的这些话”照应了前文,后半句转入总结,强调到现在它还有积极意义。第2句即引出对无产阶级骨气的阐述,那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最后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3.总结归纳。

(1)这篇议论文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开头四段提出论点,并以孟子的三句话来解释论点;中间五段论证论点,所选的三个事例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三个事例的顺序,与孟子的三句话顺序一致,先举古代的,再举现代的,既条理清楚,又表现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最后一段总结归纳,结束全文。

从内容上看,课文对骨气的分析是逐层深入,并贯串始终的。第1段提出论点后,第2段用孟子的话来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第4段进一步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有着不同的含义。中间五段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经过举例论证之后,最后一段才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本质特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号召,要求我们“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说理透彻,理由充分,也使读者乐于接受了。

(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的有什么不同?

记叙是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记叙出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描写人物,把人物的经历表现出来。在记叙文中,运用记叙方法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所写的人和事获得清晰的印象和正确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记叙常作为论据,用它来论证观点,它与记叙文中运用记叙的目的不同。因此记叙的事例必须以能论证论点为准。如本课中所选三个事例中的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很广,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议论文中的记叙只强调选择性,不强调完整性。有关文天祥、闻一多的事迹很多,这里只根据需要、选择有关部分记叙,而其他方面则概不涉及。另外,议论文中的记叙一般都是概括的,以说清楚事例为准,而不必像记

叙文中的记叙,靠详细描述来打动读者。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造句。

①虽然„„但

②宁可„„也 ③只要„„便„„但„„

答:①虽然这里没有花草点缀,但也清爽宜人。

②他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叫亏了人。

③这活只要细心,便能干好,但他总是马马虎虎,结果出了问题。

5.引导学生完成课后语法、主谓短语练习一。

(1)“主人” 回来了。

(2)他来(他)观察 桃花开 柳絮飞 布谷鸟叫(3)面容清瘦 精神矍铄 老人进(老人)出去(4)1973年5月27日是 燕子归来 布谷鸟报到

(5)他恼

6.引导学生完成课后语法·主谓短语练习二。

(1)爸爸出差 游子归来 军队进攻(2)学习优秀 意义深远 颜色漂亮(3)谁说话 我们唱歌 他们跑步

布置作业:

篇6:谈骨气教案

姜长存

一、教学思路

因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论点和材料(即论据),所以在学习安排上必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正确认识,为学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教学上,侧重学生对论点和论据的认识和理解、及议论文用典型材料论证观点的写法。(注: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在课前要先做讲解)

为使学生上课有一个好的心情和明确目的,上课前播放轻音乐,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出示幻灯)

1、掌握淫、移、嗟、拘囚、汗青、拍案而起等字。

2、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

3、理解运用事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简单介绍议论文文体知识:论点、论据、论证。

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骨有破裂、粉碎的,但绝没有变曲的。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出示幻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骨气》,作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本身就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反党集团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出示幻灯)

(二)、先学后教

1、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⑴、给划线字注音。

吴晗

富贵不能淫

嗟来之食

拘囚

慷慨

吆喝

高官厚禄⑵、解释划线词语。富贵不能淫: 高官厚禄: 拘囚: 汗青:

拍案而起以上习题通过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之后提供正确答案。齐读两次。⑶找出本文体现作者的观点的语句,并指出在何位置?

明确: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课文开头第一句话。、问生,我们中国人有没有骨气?生必答有。问:什么叫有骨气?(由此问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节孟子的话)(出示课文第二节幻灯)

既然你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怎么才能证明呢?

齐读第二节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叫有骨气,用孟子的话对骨气进行解释。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孟子的话。(可连续请一组学生轮流读这句话,以加强学生记忆)

孟子都这么说,我们中国人当然是有骨气的,还有同学说不信,没关系,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证明。

3、纵观全文,文章是从哪三方面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议论文文体知识:论点、论据、论证。作者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

二、先学后教

(一)回顾理顺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4)提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解释含义。第二部分(5-9)从三方面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层是富贵不能淫,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二层是贫贱不能移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三层是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第二部分(10)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旨。

(二)、课文第二部分学习

1、我们已知道议论文对论点要用材料进行论证,下面我们来听一下课文5~6节录音,大家思考怎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

5段记叙,六段议论,讨论记叙与议论的关系:议论是对记叙的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了解文天祥为人,引入介绍《过零丁洋》诗,使学生明白文天祥有骨气,在深入介绍文天祥的事迹。明确文天祥的骨气体现在“富贵不能淫”。

2、我们已知道议论文对论点要用材料进行论证,下面我们来读课文7~8节,大家思考怎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让学生说穷人的故事,明白“嗟来之食”的含义。

问:那人摆着一副怎样的面孔?明确:慈善家的面孔。

问:”为何快饿死的穷人不吃嗟来之食?为何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明确:那幅脸孔,那种神气,让人受到人格的侮辱。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要替他办事。所以这个穷人是人穷志不穷,他是有骨气的,他的骨气体现在“贫贱不能移”。(3、我们已知道议论文对论点要用材料进行论证,下面我们来读课文9节,大家思考怎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说说闻一多的事迹,师将关键词句列在幻灯上。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的事迹,并听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录音语段,体会闻一多先生体现在“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二)、理解文章结构方式:总分总

(三)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本文首先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用孟子的话对论点进行解释,再运用了三个的典型事例(即闻天祥、古代穷人、闻一多的事例)紧紧围绕孟子的话进行论述,最后要求我们发扬“骨气”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记叙加议论。

四、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谈骨气教案示例】相关文章:

谈骨气教案04-23

谈骨气04-29

谈骨气的作文04-22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04-15

谈骨气优秀作文04-23

谈骨气教学设计05-03

谈骨气导学案范文06-01

骨气美文05-01

怎么做一个有骨气的人05-22

论骨气优秀议论文800字04-11

上一篇:仙庄乡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年医院安全环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