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困惑作文

2024-04-14

微微的困惑作文(通用11篇)

篇1:微微的困惑作文

微微的烛光里作文

“妈妈不爱我”在我幼小的心里深埋下了这句话。

妈妈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便开始了她的打工之旅。忙碌的工作使她一年之中只有春节的两三天陪着我。望着白雪皑皑的山峰,泪眼渐渐模糊了双眼,不禁让我回想起6年前的那个春节……

那不容易盼到了春节,早晨和爷爷奶奶一同贴了对联,也扫了屋子。尽管很期望妈妈回来,但我却从不显露在表面,我是一个好强的孩子。终于山坡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渐渐的近了、近了,我听见我的心在狂跳,妈妈在向我招手,我急忙转过身进屋。我不想让妈妈也不想让别人看出我的脆弱,我是一个好强的孩子。但是就在我转身的一瞬,妈妈重重的摔在雪上。我的心很痛,但我也很怨恨她,于是极力装作看不见……爷爷接过满身雨雪的妈妈的包,妈妈好像要和我打招呼,我干脆走到邻居家,但从邻居家的窗户,我明明看到妈妈眼中强忍着泪花。我却在心里窃笑,“你不是不爱我吗?几颗眼泪我怎么会感动?”

天终于黑了,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才从邻居家慢腾腾走回家。妈妈把晚饭弄的很丰盛,但我却挑了个靠墙边的椅子远隔着她坐下,没精打采的吃了几口。早早的去睡了,只听见妈妈在衣橱找了好久……

大年初一一早,妈妈就起来缝起了昨晚从衣橱中找出破了的毛衣,又是无语的一天。停电了,我很早便睡了。当我一觉醒来时,却发现妈妈的房间里还闪着微微的光,我好奇的凑了过去朝门缝里看了看,却发现妈妈还在为我补昨天的毛衣,她的眼睛很不好,既使挨的很近,还是无法将手中的线从针眼穿过,她重复了几次,突然她的手颤了一下,针戳到了她的手上。我清楚的看到鲜红的血珠从她手上渗出,她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起身,我也很快地回到我的房间盖好被子,假装睡的很甜,这时她却进来了,帮我把被子往上扯了扯,她的手触到了我的脸,我不噤打了个哆嗦,她连忙缩回手,但我的泪却再也忍不住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映入眼帘的就是她给我重新缝补的那件嫩黄色的毛衣和妈妈用巧手为我贴上可爱的装饰品。她要走了,我和爷爷到车站去送她,该上火车了,她再一次从人流中回过头,满眼泪光爱怜的望着我,我轻轻的叫了一声妈妈,她却很满足的笑了,随着火车的鸣笛声,她走了,然而我在心中默默的祝她一路顺风。

妈妈不爱我吗?在那摇曳的烛光里我读懂了妈妈,妈妈并非不爱我。

微微的烛光里,那是妈妈爱我的痕迹。

篇2:微微的困惑作文

微微的失落作文300字

今天真是有点淡淡的失落啊,我还没有好好的开始写作,一篇作文都没有审核,竟然审核作文今天已经结束了!唉,太糟糕了的心情了,今天自己又来迟了哇。

不过也是因为自己今天自己作业真的很多,我也是都习惯了,自己的学校作业做完了才会来写作的。也是没想到今天作业那么多,多到我连写作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呢。不过快要期末考试了倒也非常正常,毕竟是期末考试啊,也不是什么很简单的.东西呢,毕竟是和自己暑假到底能不能好好的过有关系的事情呢,所有人都必须要严阵以待啊,而且吧, 写到成长手册上的成绩,也同样关系到了自己的未来,谁又能不在乎呢?当然是要严阵以待,好好准备了,现在的付出,也都是为了我的以后,这样想想吧,我的心情似乎也一下子变好了,变的畅快了,毕竟自己现在好好努力,以后也才能更好啊。

篇3:微微的困惑作文

开展小学“微作文”训练是基于三方面的思考:

(一) 千呼万唤始出来———习作训练需要降低难度

提起作文, 师生均有“谈文色变”之感, 教师怕“教”, 指导时无从下手, 教师怕“改”, 往往是一拖再拖。 学生怕“写”, 常常是抓耳挠腮, 觉得无话可说, 真正应了那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 不到最后一刻, 是不会去写作文的。

因为怕习作, 烦习作, 所以不少学生的习作常常采取天马行空的“胡编式”, 东摘西抄的“拼凑式”, 照搬照套的“移植式”, 学生的习作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篇”的雷同现象。

由此, 我们需要一种让学生易于接受的低难度的习作训练, 而微作文以片断训练为主, 有具体的练写内容, 不用去构思立意, 学生也就不会“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二) 犹抱琵琶半遮面——习作教学需要写作知识的回归

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重情趣的诱发, 轻习作知识、方法的教学。因为不敢越“习作知识”这一“雷池”, 习作教学也“犹抱琵琶半遮面”, 存在着诸多的缺憾———

习作训练体系模糊化。 各年级自成体系, 缺乏有机联系, 缺乏整体协调, 缺乏训练的分层渐进和梯度规划, 还多次出现“老调重弹”的重复现象。

习作教学内容应试化。 习作教学中往往涉足的是记叙文, 具体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鲜有少量的应用文。 而平时学生的习作练笔只是记叙文。 其原因是考试一般只考记叙文。

习作指导重点片面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往往把习作教学的重点放在“指”上面, 即指向学生“写什么”, 注重习作情境的创设, 习作兴趣的激发, 生活经历的唤醒,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向”下, 知道本次习作可以写什么。 但这样的内容该怎么写, 教师往往避而不谈, “导”显得不足, 唯恐“导”后学生千篇一律, 或是束缚学生飞扬的个性。

习作教学过程模式化。 在小学常态的习作课中, 不少教师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 读教材———明确习作话题———提炼出习作要求———围绕话题唤醒生活经历———学生自行习作。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一次又一次与老师一起玩着“文字游戏”, 在教师的指向下, 知道要写的内容, 知道要到达的目的地, 但怎么到达, 仍不知所措。

诸如此类的遗憾, 让我们不得不呼唤习作知识的回归。 而最有效的习作知识的教学, 绝非笼而统之地“大杂烩”式教学, 它需要教师经常性的各个击破。为此, 以微作文为载体进行习作知识微主题的训练, 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 半江瑟瑟半江红———农村学校习作教学需要加大训练度

不少农村学校的学生, 每学期往往只进行教材中规定的八次习作训练, 没有各种形式的小练笔, 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在指导写教材中的习作时, 教师缺乏指导的方法。

基于此, 我觉得应该加大农村学校习作教学训练度———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 让农村学校借助微作文教学微视, 让学生进行微作文训练。 长时间地进行微写作, 肯定会让学生的写作知识、 写作能力以结构化的状态存在, 假以时日, 必定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大作文。

综合上述原因, 我觉得构建以微作文为基本形式, 以微主题为训练目的, 以微视频为基本呈现方式的微作文训练课程, 有利于降低习作难度, 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将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能通过微作文进行单项、逐一强化, 从而有效地将作文基本功训练得扎扎实实, 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习作素养的目的。

二、“微作文训练”课程资源的研发

在我们的构想中, “微作文训练”课程应具备这几个特征:

———篇幅“微”小, 趣味性浓。“微作文训练”课程与微作文、小练笔有相同之处, 都在内容、形式上体现“微”, 不必是完整的“篇”, 以短小的片断训练为基本形式为主。 这样学生就不必为审题、立意、构思而烦恼, 在具体情景中学方法, 用方法, 学生也就易于动笔, 乐于动笔。

——主题“微”细, 目的性清。 小练笔常常是在偶发事件后的及时练写,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写”, 其写作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微作文训练”课程与其最大不同的是, 作为一门课程, 必须具有独立而明确的训练目标, 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的策略与方法, 这些训练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 也不是单纯为练写, 而是注入了习作知识的教学与运用, 因此目的性更清楚。 同时, 因为是微练写, 每次训练的点往往比较单一, 一课一个训练点, 集中公关。

———构成“微”线, 序列性明。 从独立来看, 每次训练一个点, 所选的点往往体现年段训练目标。 从整体来看, 每次的训练点又相互交融, 循序渐进, 构成训练序列。

———情景“微” 教, 实践性强。“微作文训练” 课程强调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学习、实践, 在丰富的语言形式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训练点, 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进行微微讲解, 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的习作知识, 又在具体的练写中实践相关知识。

在研发“微作文训练”课程的过程中, 我们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 确定训练目标, 有“的”练写

与一般的即时性的小练笔相比, 我们构建的微作文训练目的性更强, 即每一次训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关习作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 因此, 训练点的确定, 是我们最先要思考的。

1.依学情确定点

训练点是否合宜, 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学生写作学情。 所谓写作学情, 具体指的是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需求。 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通常都是局部的梗阻而非全体的“坏死”, 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零起步, 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而是一个从“不太好”到“较好”、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

在确定训练点时, 我们立足学生的习作现状, 分析学生习作学情。 一方面,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习作时感到困惑的地方;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习作样本, 分析学生习作行为, 找寻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后, 我们可以将学生习作过程中感到的困惑、遇到的具体障碍, 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一一罗列出来, 并将其转化为需要训练的具体的点。

2.依教材选择点

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 不是对教材中的习作教学的推翻重来, 另起楼灶, 而是给教材中的习作“添油加醋”。

一是立足教材中全幅作文的基本要求, 以“微”促“全”。 尤其要立足学生初次训练的习作要求。 二是立足教材中的阅读课文, 以“读”导“写”。 课文中经典语段, 精妙的表达方式, 常常被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仿说、 仿写的好例子, 凭借例子, 学生仿说、仿写, 一方面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升华, 品味表达之妙; 另一方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迁移表达方法,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是立足教材中的口语交际, 以“说”促“写”。 借助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求进行微作文训练, 有利于分散化解习作教学的要求。

3.依课标设计点

教材都是编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标准进行编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 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比方说, 在中年段中提出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要求, 但在具体的习作训练中, 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此要求, 我们就可以根据此设计: 让歇后语为习作增色;学会正确运用网络语言;生活中的流行语言的运用。

4.依生活增加点

工作学习中, 离不应用文, 但在习作中, 应用文属“鲜见产品”。 为此, 我们将生活中常常运用到的应用文, 如, 通知、留言条、请假条、借条、贺信、寻物启事、失物招领、广告词、宣传标语、短信、祝酒词、导游词……一一纳入微作文训练课程中, 根据其训练难度, 学生可接受的程度, 分散到不同年段中。

5.依类型分解点

对于教材中训练较多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 我们在依据学情需要、依据教材要求确定训练点外, 还根据各种文体要求, 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笼统的要求进行分解。

如在写人的训练中, 我们细化为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四大描写的训练, 每一块内容又进一步细化。 如人物的心理描写, 分解为内心独白式描写, 借助神态、动作写心理, 借助景物写心理, 梦幻式描写等。

这样依据各自类型的习作进行分解, 细化了训练的点, 降低了学生习作难度, 增加了习作训练兴趣度, 建构了习作训练的梯度, 最终实现习作训练的效度。

(二) 开发教材内容, 有“趣”训练

训练目标的确定, 让我们明晰“应该教什么”。 但仅仅知晓“教什么”还不够, 还需要我们明晰“用什么去教”。 没有具体的习作教材内容, 微作文训练课程目标将流于空洞的说教, 习作教学也将茫然无凭, 索然无味;有了合宜的习作教材内容, 习作教学活动就有具体的载体, 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展开。

怎样的习作教材内容才合宜? 我们认为应该具有四个特征:与训练目标吻合, 与具体学情符合, 与学生兴趣契合, 与写作本质切合。

基于此要求, 我们在选择习作教材内容时, 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突现“儿童情趣”。 游戏、活动、娱乐是儿童的最爱, 选择有关学生游戏、活动的话题, 如贴鼻子、我会摆 (用细线摆成字母) 、猜字谜、拼图、扳手腕等话题都是我们首选的内容。

——展现“社会生活”。 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见闻, 一方面能巧妙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另一方面, 还能给学生启示:原来, 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与事, 只要留心观察, 生活处处皆文章。

———体现“时代特征”。 微作文训练的目标虽“微”, 但内容的选取却不止于“微”。 我们提倡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捕捉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

———再现“地域特色”。 以身边熟悉的民风民俗、 以区域的特产风景为题材, 有助于培植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呈现“自然风光”。 选择合适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描写, 学生便于观察, 易于表达。

———表现“动物情怀”。 动物, 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有的甚至是孩子们的宠物, 提起它们, 孩子们一定会有说不完的话。

———凸现“想象世界”。 想象无极限, 小学生的天性爱幻想, 会想象, 因此, 听音响编故事, 看词语编童话, 畅谈奇思妙想, 写科幻世界……这些习作教材内容, 符合学生乐于想象的天性, 学生乐于表达。

———创现“生活情境”。 应用文的练写一般应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 让学生置身其中, 设身处地去处理。

(三) 搭好写作支架, 有“效”实践

“支架”源自于建筑行业术语, 是建筑房屋时为施工者所提供的一种暂时性的支持。 依照此定义,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写作教学支架, 它是教师为引导学生习得、 运用相关写作知识提供的支撑、帮助, 使学生能逐步、顺利地达成目标, 再通俗一点, 也可以说是教师设计的微作文教学思路、采取的策略。

为提供学生“可攀升”的支架, 我们围绕着确定的训练目标以及选择的训练内容, 精心设计微作文教学思路, 将教学版块做了大致安排:

———趣味导入。 导入强调, 不拘形式, 但要突出“趣”与“妙”,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航。 强调寓相关知识于具体的语境、生活经历中, 变静止的“习作知识” 讲解为具体语境中去发现;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

———片断引路。 设置片断引路这一支架, 化抽象的方法为具体语段, 借助具体的语境,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写作知识, 活化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 了解相关的习作知识不是目标, 运用相关的知识才是训练的目的。 在设计学生练习的相关片断中, 给学生提供能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历的体验,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也乐于表达的背景材料。

———互动评议。 这一环节, 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训练目的评议习作片断。

在具体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分五步走:

一是定标定支架。 在广泛调查、分析学情、重温课标的基础上, 确定需要训练的点。 同时集思广益, 确定好教学设计框架, 明晰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二是分层作培训。 采取区级———街镇———校级三级培训机制, 对开发微作文的缘由、开发的原则与方法、设计的基本框架进行多回合培训指导, 让教师明白怎样设计撰写训练课程。

三是选点细设计。 我们以城区大校及我区骨干教师为核心力量, 自主选择训练点, 根据选择内容的基本途径, 选好训练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四是筛选巧合并。 对于教师自主设计的单元课程, 我们将同一微训练主题的归并在一起, 精心挑选, 取长补短, 巧妙合并, 最终形成一套内容较齐全、设计较科学、篇幅较合理的微作文训练教材。

五是制作微视频。 根据开发的教材, 我们培训、指导骨干教师根据相关课程资源, 逐一录制成教学微视频, 刻成光碟。 同时将文本资源及微课资源下发至全区各学校各语文教师手中, 让全区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及微视频教学。

三、“微作文训练”课程资源的运用

如何以微作文训练为突破口, 促习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 我们主要抓四项工作:

1.组建研究团队。 以邾城城区七所学校、阳逻城区三所学校、仓埠中心小学、汪集中心小学共十二所小学为“微作文训练资源”运用基地校, 以全区小学语文低、高两个年段骨干组成员为主要研究团队, 开展对微作文与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2. 开展课型研究。 我们采取基地校、 骨干教师队伍两条途径进行研讨。在研讨过程中, 我们按照“设想课型———尝试运用———研讨完善———构建模式”这四步进行。 基地校结合本校习作教学的现状、师资教学特色、学校研究的课题等, 各自构想微作文训练课型及操作模式, 然后借助学校教研组活动及区级骨干组教研活动, 开展对构建出的“微作文训练”课型进行实践研究, 构建出具体的操作模式。

我区骨干教师进行了8 次研讨, 34位骨干教师主讲了微作文教学课, 也构建出多种课型, 将微作文训练, 与阅读教学无缝对接, 与课题研究巧妙结合, 与生活实际适时接轨, 使微作文训练渗透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让微作文训练微微开启学生习作之门。

3.进行系列比赛。 为促进全区教师运用好微作文训练资源, 我们采取举办微作文教学专题讲座、活动展示、送教下乡等活动, 让全区教师认识、了解微作文训练, 尝试运用微作文训练资源。同时, 还举办“微作文训练教学”比赛、“我与微作文教学”主题论文比赛, 以比赛促教师研究微作文训练教学的途径、方法, 继而改进完善相关的资源、开发出新的资源。

4.构建家校共同体。

除了学校教师开设微作文教学课程之外, 教师还将微作文教学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 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微课, 自由练写片段。 家校合作, 形成合力, 促微作文训练经常化、实效化。

四、 实施微作文训练后的收获与思考

两年的微作文训练实践后, 习作教学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四变”:

———变“随意”为“序列”。“微作文训练”变传统练笔的随意为每次训练有明确的训练主题, 将习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分解成适合学生写作学情的小主题, 形成序列, 逐一训练, 逐步强化, 逐渐夯实了习作基础。

———变“偶然”为“经常”。 有了微作文训练教材及教学微视频, 教师就有习作教学的“拐杖”, 能够根据学生习作学情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指导;学生也能根据自己习作中的薄弱点, 有选择性地利用教学微视频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的量增加了, 学生习作也就能得到教师快速“回应”, 变一周一反馈为每周多次反馈。 伴随着习作“数量”的增加, 反馈的次数增加, 学生习作兴趣的持久性就能保持, 就能提高习作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变“单一”为“丰富”。 从内容看, “微作文训练”从词句的训练, 到修辞的使用, 从基本的习作技能到常用的应用文, 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从教学的方式来看, “微作文训练”的“教”更具开放性, 既可与阅读接轨, 又可与各种活动有机融合; 即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又可供学生借助微视频自主练写;既可借片断来模仿, 又可让学生活动评议来促写……“教”的方式、途径、时机的多样性, 更能有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变“重内容”为“内容形式并重”。“微作文训练”在鼓励学生写作内容“贴近生活”的同时, 巧妙进行有关习作方法、技能的训练, 不仅关注“写什么”, 还注重“怎样写”的训练。 这种训练, 有助于师生“语用”意识的提高。

在开发运用“微作文”训练课程资源的实践中, 我们也挺忐忑的:虽说我们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教学生习作知识与方法, 但毕竟还是进行以“知识”“方法”为目的的训练, 这种做法是否对学生“个性表达”“自由表达”有束缚之嫌?另外, 微作文, 微微开启习作门, 如何从“段”的训练转化为“篇”的练写? 让习作大门打得更开, 让学生在习作大路上走得更稳、更实?

篇4:微作文:微微开启习作门

为顺应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也可以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

在我们的构想中,微作文训练课程应具备这几个特征:

——篇幅“微”小,趣味性浓。微作文训练课程与微作文、小练笔有相同之处,都在内容、形式上体现“微”,不必是完整的“篇”,以短小的片断训练为主。这样学生就不必为审题、立意、构思而烦恼,在具体情境中学方法,用方法,学生也就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主题“微”细,目的性清。小练笔常常是在偶发事件后的及时练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写”,其写作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微作文训练课程与其最大的不同是,作为一门课程,必须具有独立而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的策略与方法,这些训练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是单纯练写,而是注入了习作知识的教学与运用,因此目的性更清楚。同时,因为是微练写,每次训练的点往往比较单一,一课一个训练点,集中公关。

——构成“微”线,序列性明。从独立来看,每次训练一个点,所选的点往往体现年段训练目标。从整体来看,每次的训练点又相互交融,循序渐进,构成训练序列。

——情景“微”教,实践性强。与一般的习作教学知识的传授不同,微作文训练课程强调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学习、实践,在丰富的语言形式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训练点,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进行微讲解,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的习作知识,又在具体的练写中实践相关知识。

基于此,我们在研发微作文训练课程的过程中,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训练目标,有“的”练写

与一般即时性的小练笔相比,我们构建的微作文训练目的性更强,即每一次训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关习作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因此,训练点的确定,是我们最先要思考的。

在确定训练点时,我们遵循五大原则:

微创原则。全幅作文的指导,关注点可能是方方面面,但微作文训练课程着力点是一个“微”字,一次训练着眼一个细微的方面,小切口,深切入。

系列原则。从单次训练来看,我们着眼小而少;从整体而言,我们趋向由微小取向系统的聚合,若干个训练点,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顾右盼”,相互配合从而构成一个微型化写作课程的“联合体”,形成习作系列,构建学生习作所需要的知识树。

需要原则。所选的习作知识训练点,不是教师凭空想象,也不是照抄他人的习作知识讲解,而是立足学生习作学情,基于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确定。

实用原则。微作文训练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的,因此,除立足学生习作学情确定训练点之外,还强调立足学生全幅习作需要的相關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全幅作文的前置性训练。

融入原则。微作文训练课程,不是对习作知识静止孤立、机械枯燥的讲解,而是依赖具体的情境,将相关的习作知识嵌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又借具体的写作情境来实践运用。

那么具体怎样确定习作训练点呢?遵照“五大”原则,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来构想。

1.依学情确定点

训练点是否合宜,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学生写作学情。所谓写作学情,具体指的是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需求。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困难通常都是局部的梗阻而非全体的“坏死”。这是因为在母语学习背景下,学生能从阅读中,从生活中,从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写作知识,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零起步,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从“不太好”到“较好”、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

因此,在确定训练点时,我们不是想当然地查阅相关资料,搜寻有关习作知识,也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确定,而应立足学生的习作现状,分析学生习作学情。一方面,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习作时感到困惑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习作样本,分析学生习作行为,找寻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们可以将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困惑、遇到的具体障碍,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一一罗列出来,并将其转化为需要训练的具体的点。这些训练点也许并未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组织,但因其立足学生的实际,基于学生的习作学情,因此,学生在进行微作文训练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与他们的需要息息相关的训练点,也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2.依教材选择点

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不是对教材中的习作教学的推翻重来,另起炉灶,而是给教材中的习作“添油加醋”,在若干个细微的训练点的相互配合、支撑下,使学生获得运用习作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全幅作文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在选择具体的训练点时,立足教材习作需要也尤为重要。

一是立足教材中全幅作文的基本要求,以“微”促“全”。尤其要立足学生初次训练的习作要求。如学生第一次创编童话故事,我们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前置性帮助:赋予童话故事中的动植物以人的情感与言行;童话故事中的故事与生活中的故事要有关联,赋予童话故事以时代鲜活感;童话中小动物与其自身的特点相符合,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这些都与能为创编童话故事作铺垫。

二是立足教材中的阅读课文,以“读”导“写”。课文中经典语段,精妙的表达方式,常常被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仿说、仿写的好例子,凭借例子,学生仿说、仿写,一方面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升华,品味表达之妙;另一方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迁移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是立足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有些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息息相关,借助口语交际的话题、要求进行微作文训练,有利于分散化解习作教学的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不相关联,利用好口语交际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微主题的训练,既有利于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又拓展习作内容。

3.依课标设计点

教材都是编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比方说,在中年段中提出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要求,但在具体的习作训练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此要求,我们就可以根据此设计:让歇后语为习作增色;学会正确运用网络语言和生活中的流行语言。

4.依生活增加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及了“根据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但在习作中,一般教材中仅仅只是有写书信、建议书、倡议书的练习,而上述众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习作训练中属“鲜见产品”。为此让学生练就将来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本领,我们将生活中常常运用到的应用文,如,通知、留言条、请假条、借条、贺信、寻物启事、失物招领、广告词、宣传标语、短信、祝酒词、导游词……一一纳入微作文训练课程中,根据其训练难度,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分散到不同年段中。

5.依类型分解点

对于教材中训练较多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我们在依据学情需要、依据教材要求确定训练点外,还根据各种文体要求,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笼统的要求进行分解。

如在写人的训练中,我们细化为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四大描写的训练,每一块内容又进一步细化。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分解为内心独白式描写,借助神态、动作写心理,借助景物写心理,梦幻式描写等。

这样依据各类型的习作进行分解,细化了训练的点,降低了习作难度,增加了习作训练兴趣度,建构了习作训练的梯度,最终实现习作训练的效度。

二、开发教材内容,有“趣”训练

训练目标的确定,让我们明晰“应该教什么”。但仅仅知晓“教什么”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明晰“用什么去教”。因此,开发写作教材内容,是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的主要环节。

怎样的习作教材内容才合宜?我们认为应该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与训练目标吻合。

二是与具体学情符合。

三是与学生兴趣契合。

四是与写作本质切合。“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构造语篇”,可以说写作的本质具有情境性特征。这一特征要求写作者在写作中必须具备具体的语言情境。依据此,我们选择学生读与写的内容,也应具有情境性,在具有情境性的语段中学,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练写。

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选择习作教材内容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凸显“儿童情趣”。游戏、活动、娱乐是儿童的最爱,选择有关学生游戏、活动的话题,学生不陌生,不担心没内容。有具体可写的内容,再运用习得的方法,学生会觉得简易可行。

——展现“社会生活”。从早到晚,学生会接触到不少人,感受到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情,他们或高兴,或生气,或紧张,或担忧。从家里到学校,学生会有许许多多的见闻:桃花开了,西瓜上市了;雨中奔跑着的人们,小摊上被风吹翻的伞;街头大减价的吆喝,广播里演唱的一首新歌……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见闻,一方面能巧妙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另一方面,还能给学生启示。

——体现“时代特征”。微作文训练的目标虽“微”,但内容的选取却不止于“微”。在开发习作教材内容时,我们提倡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捕捉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

——再现“地域特色”。作为区域地方课程,理应体现区域地方特色,因此,我们开发的习作教材内容就有体现我区的地方特色。以身边熟悉的民风民俗、以区域的特产风景为题材,有助于培植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呈现“自然风光”。处处留意,亮丽的风景看不够:春天,偷偷钻出地面的小草,悄悄绽放枝头的桃花;夏天,亭亭立在水中的荷花,靜静停在荷尖的蜻蜓;秋天,悠悠飘荡蓝天的白云,默默散发馨香的桂花;冬天,纷纷飞舞天地间的瑞雪,竞放寒冬的腊梅;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如血的残阳,晚上皎洁的月光……不同季节,不同天气,选择合适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描写,学生便于观察,易于表达。

——表现“动物情怀”。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活泼的小白兔,奇妙的田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忠于职守的小狗,会唱歌的黄鹂鸟……这些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甚至是孩子们的宠物,提起它们,孩子们一定会有说不完的话。

——凸现“想象世界”。想象无极限,小学生天性爱幻想,会想象,因此,听音乐编故事,看词语编童话,畅谈奇思妙想,描写科幻世界……这些习作教材内容,符合学生乐于想象的天性,学生乐于表达。

——创现“生活情境”。相对于记叙文、想象文,生活中的应用文的练习就会显得相对单调枯燥。对于这类文体的写作,创设生活情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应用文的练写一般应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去处理。

所有这些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唤醒学生的回忆,能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到处都有习作素材。这种以生活为原型的习作,让学生易于动笔。

三、搭好写作支架,有“效”实践

写作支架,通俗一点,即是教师设计的微作文教学思路、采取的策略。

搭建习作教学支架的理论依据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一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需要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其发展搭建可依附、可攀援、可提升的“脚手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为提供学生“可攀升”的支架,我们围绕着确定的训练目标以及选择的训练内容,精心设计微作文教学思路,将教学版块做了大致安排:

——趣味导入。对于话题的引入,我们强调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避免直接揭示话题给学生带来厌烦感、恐惧感。我们强调不拘形式,但求活泼、新颖、轻松、有趣。导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注重突出“趣”与“妙”。

——方法点拨。习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是知情意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这样复杂的学习任务,势必要设置必要的学习支架——分解学习任务,巧妙进行点拨。怎样分解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写作知识?怎样进行方法点拨?我们强调可以寓相关知识于具体的语境、生活经历中,变静止的“习作知识”讲解为具体语境中去发现;可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当然,这“问题”应富有启发性,应直指训练的目标,不旁逸斜出;可以观照学生的习作现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经验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不管怎样的点拨,我们提倡微作文“微微教”,强调精练,宜篇幅短小,忌长篇大论;宜深入浅出,忌过于深奥;宜有可操作的方法,忌抽象空洞。

——片断引路。通过设置片断引路这一支架,化抽象的方法为具体语段,降低了练写的难度。在选择片断时,我们根据训练目标,精选或精写与学生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个性习惯等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借助具体的语境,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写作知识,活化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了解相关的习作知识不是目标,运用相关的知识才是训练的目的。在设计相关学生练习的片断中,我们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避免学生为选材而伤脑筋。同时,强调所提供的材料应源于学生的生活,能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历,让学生易于动笔,也乐于表达。

——互动评议。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训练目的评议习作片断,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相关习作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这样的版块,应该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可攀援、可提升的“支架”,体现了“五性”:

一是趣味性。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写的内容感兴趣;

二是针对性。不贪多求全,一课只训练一目标,所有的活动都指向这一目标;

三是情境性。教师要学生了解的相关写作知识,不是脱离具体情境的静态的“写作知识”,教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教师告诉、学生记忆、背诵,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习得、运用,将知识融入活动中;

四是互动性。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习作知识时,教师注重思维引导,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学生与提供的范例互动中认识相关的知识;

五是实践性。在微作文训练教学中,我们追求这样的效果——“掌握知识”不是目的,“运用知识”才是目的,“解释现象”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学习写作知识,不是为了背诵相关的概念、技法,而是运用,运用必须是在一定的习作实践中进行。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教研室)

篇5:心中那份微微的爱作文

她,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张深黄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但又有谁会知道那张慈祥的笑容就诞生于这张脸。

小时候,我就是一个充满了童真的小屁孩,每天晚上,我都要在祖祖(女祖祖)的“怀里”吸收着那份充满浓浓爱意的奶糖,每一次,我都把它放在嘴里不断吸收它的营养。

可是,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

祖祖去世以后,我每天的抱枕痛哭,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爱”,爱不一定建立在“打”和“骂”的基础上,就比如最爱我的祖祖。

祖祖,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并记住你的好,一辈子,我向你保证。

篇6:微微雪作文

今天的雨夹雪让我们感到有些寒冷,但心里却是暖暖的,午睡起来后,走到校园里,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中与雪共舞,不惧风寒,脸上充满了快乐与自由,心中不禁有点羡慕和怀念。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怀念我们的童年时光。我们经常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时而展露,时而隐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磨砺,我们慢慢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美好,童心也渐渐消失,我们不像孩童时期那样,疯狂地区玩雪,只是远远的观赏;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激情,生活也越来越平淡。也就是这样,我们才把生活过的越来越无聊吧。

我们经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时刻充满激情和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精彩,生命才能绽放。今天的雪让我思考很多,我想以后的生活应该好好去对待。

篇7:春风微微作文优秀作文

春风微微,大概是寄托了人们对新的四季轮回的美好祝福。“微微”,多么可爱的一个词。

在人们的印象里,春风似乎总是轻柔的、含着暖意的。拂过脸庞,就像织女借那月华星辉的美丽织成了无色的绸缎披在了风儿的身上。然而这只是南方的风,轻柔、温婉,就像水乡的姑娘,是水的女儿,是温柔美好的寄托。可对于北方的确是极少有这样的感受的。在北纬40度的地方,春天便算是短的了。在我的记忆里,春,似乎总是被寒冷的北风赶来的,带着极不情愿的神色和委屈的姿态。

北方的春雨并不多,甚至少的可怜。于是在北纬40度的春天里“春雨贵如油”就成为老人们口中常常念叨的句子。而春雨的多少,似乎就成为这一年收成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小学时,尚不懂得如何去欣赏探出芽的小草,抽出绿的枝条,印象最深的便是风了。初春的风还带着一点儿冬风留下的暴躁,它们“呼――呼――”地叫着,在并不宽敞的路牙子上像抽陀螺一样打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旋儿,裹着沙尘、碎纸和破旧的布条,就那么转啊转,吸引着不知事的小孩追着跑。追到了,踩几脚,刚刚还打着呼啸的旋儿便不知所踪了。长大些,便对这春日的风的偏见更深了,教室的.窗户永远都闭不紧,不知趣的风不停歇地跑进来,直冻得人发抖。冷得恼了,就狠狠瞪一眼窗户,看见窗外小花园里足有三层楼高的大槐树被风吹得左摇右摆,心里不觉也平缓了许多。

还好,这样的春并不算太长,差不多来来回回折腾上两个星期也就过去了,在这之后的春,终于有了些真正属于春天的摸样了。

原本枯黄一片的草地零零点点地泛出些绿色,树木巨大的树冠上也像是罩了一层薄薄的绿纱。各种草、各种树、各种花,慢悠悠的或是争先恐后的抽出了枝芽。浅浅淡淡的绿色,让枯燥的早春也染上了些许生机。

“过不了多久,学校的月季花也要开了罢。”这样想着,却又有些怀疑地看着空荡荡的花坛,步履匆匆,奔向教室。

再然后,便是满坛的月季,红的、粉的、白的、黄的,挤挤攘攘的,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快到夏天了。

日子一日一日的向前赶着,慌忙着的、不停歇的,匆匆向我们奔跑而来,又匆匆离去。一如春风,想去八万里,不闻归期。

篇8:微微的困惑作文

活动伊始, 湖北省特级教师朱幼菊代表新洲区作了《微作文, 微微开启习作门》的主题报告, 向与会代表汇报了新洲区开发和运用“微作文训练课程”的实践。 接下来的“微课堂”教学展示环节, 邾城街第二小学王芬老师展示了一节“前置铺垫型”同步课堂———《学编水果谜语》; 仓埠街中心小学陈桂馥老师展示了一节“聚焦修改型”课———《如何边叙述边写感受》。 随后, 新洲区小学语文界的代表以微沙龙的形式就“如何使微作文与常态教学融合”进行了探讨。

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天恩对整个活动进行了点评。 他认为, 新洲区开发实施微作文课程是一项志存高远、既能促进教师较快成长、又能使学生高效掌握写作技巧的有益探索, 它是遵循作文教学规律的探讨, 也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降低作文难度、关注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践的精神。 微作文聚焦某一个问题, 切口小, 容易切入, 消除了学生以往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让学生变得乐于表达、爱上作文课了。 微作文分解了大作文的训练点, 构建了习作的梯度, 实现了写作的效度, 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新洲区开发和运用“微作文训练课程”既是一种创新, 又表现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们的研究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 形成了一定体系。 为了配合微作文教学, 他们开发制作了140 多节微视频, 发放到全区小学语文教师手中, 可谓“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做这项工作还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到教师工作, 还涉及到学校全局的工作, 涉及到学校管理、家长的认可与支持等, 新洲区12 所基地校在这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也收获了学生自主学习、高效作文的喜悦。 他希望微作文在以湖北省特级教师朱幼菊为首的新洲团队的打磨下茁壮成长, 开出更灿烂的花朵, 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让学生们都能受益。

最后,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发表了讲话。 他说, 新洲区这块人文积淀深厚的土地高考成绩一直稳居武汉市前三名, 透过高考的辉煌我们也看到了新洲基础教育的别样精彩。以湖北省特级教师朱幼菊为首的新洲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有远见、 有思想、有创意、有措施、有实效, 值得大家学习。

篇9:微微一笑作文

我并不认识她,但是她的背影看起来是那么得柔和,一件洁白的衬衫下是一条紧身的牛仔裤,不知为什么,这一套衣服在别人身上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和谐,但在她的身上却是那么的适合。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发梢微微卷起。走路的姿势看起来既优雅,又妩媚,但却一点都不失清纯。好美、好美,仿佛周围那些景色只是为了给她衬托罢了。经过她的每一个人总会停下匆匆的步子,毫不避讳地看一看。她是谁,她不认识我,我自然也不认识她。

“姐姐,买一枝花吧!”只见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拎着一个篮子,篮子内有着满满的花儿,每一支都特别鲜艳,可惜在美丽的她的面前却也失色了。她低下头,用柔情似水的眼神望着那位可爱的小姑娘,卷卷的发梢落在了女孩的手背上,然后用那个樱桃似的嘴唇一字一句地说出:“小妹妹,这枝花要多少钱?”说话的声音温柔而不失礼貌,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5块。”小女孩稍稍低了低头,有些害羞地说。

成交。当拿到那枝纯洁的百合时,她微微一笑,看向了周围的人,那眼神很美、很美。

咦,不到5分钟,花篮里的花竟然已经卖光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篇10:微微一笑作文

我回过头来,看着在桌上的考卷,不禁想起来:

在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将迎来一位新的老师,听说他是那么严格,突然,一只无彩的蝴蝶随风飞来在空中翩翩起舞;枯黄的落叶在空中陪伴她飞翔,周围的爬山虎似乎也想钻进来看看新老师的模样;她缓缓走进,嘴角微微扬起,嘴边荡漾着慈祥的微笑。

就这么笑着……这笑似乎在哪儿见过?

雨不大,但很密。乞讨的人照常坐到石柱边,不停地摇着碗,脚下的水坑,雨“滴嗒,滴嗒”在街面上跳着舞,整个小镇都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一块硬币准确无误地抬入了碗中,他笑了,脸上的皱纹都堆在了一块,黝黑黝黑的手儿数了下碗中的钱!

就这么笑……这笑是那么亲切,也似乎在哪儿见过!就这么想着想着,风轻轻拂过我的脸上,脑中又涌出五年前一个难忘的笑。

家中的小狗,是个“贪吃鬼”那一次,我见到了它发自内心的笑,它是那么自由,无忧无虑。清楚记得那一次,我给它带来了它最喜欢的骨头,一路上,路边绿油油的小草和黄灿灿的油菜花绘成了一幅自然的自然景观,推进家门,还没告诉它,它却早以闻到了芳香,它的眼睛很小,跑来时它的眼睛已眯成了一条缝,它的舌头向外伸高兴地吃着骨头……

篇11:微微一笑作文

微笑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也不清楚,也许……

心情像极了最近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压抑的环境中。你们任性的肆意胡为,争比着,谁的脸色更差!我想,你们是否注意过,有一个女孩,确切地说,是一位天使,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微笑,安静地陪着你们,忍让着幼稚的你们,如初次见面的样子,嘴角轻扬,清澈干净的眸子。还有她不张扬的性格。

“ 微微一笑,笑倾城 ”,忘记了是谁在我最失意的时候,牵着我的手,认真的对着我说呢?记得我们坐在 学校高高的看台上,我聆听着这句并不经典,犹如白描一般简单的台词, 想着我该面对的人生世事,以及我无法预料的未来。这独白,早已铭记在心,刻上了不朽的印痕

上一篇:c经典编程例题下一篇:学洗袜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