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

2024-05-06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精选6篇)

篇1: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

高三历史阶段性测试10月23日参考答案

41、答案(1)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2)异:王韬主张学习英国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

同:两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从中国传统思想来论证近代民主思想的合理性。

(3)关系: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

近代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A、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C、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42、答案(1)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内容: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2分)

(2)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3分)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2分)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2分)(3)宗旨: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2分)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2分)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2分)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3分)

43、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

【解析】本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结合考查考生的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第(2)问要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归纳。第(3)问回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第(4)问回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3分)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2分)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2分)

篇2: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

(第11-12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哈六中模拟题)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A.摇滚、爵士乐盛行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社会经济盲目发展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2.(2014·广州市模拟题)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 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 000美元升至25 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装

000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号A.土地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B.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C.炒房投机直接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D.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提高了消费能力 考3.(2014·惠州市模拟题)著名历史学家刘绪贻认为,如果只看到新政维护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一面,而无视扭转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崩溃,恢复美国社会信心的一面,那就无法解释“新政”开始后美国国家得以恢复,民主制度得以保存的事实。这一观点()A.全面肯定了新政对美国的作用

B.强调新政对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C.证明新政具有某些社会主义因素

D.认为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名姓订 4.(2014·金山中学模拟题)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5.(2014·肇庆一中模拟题)20世纪以来,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工人劳动、就业权利的法规,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而中国、朝鲜和古巴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级班这两者道路的共同点是()

A.用暴力革命促进社会变革B.彻底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C.用和平方式实现人的解放D.反映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

线

6.(2014·金华市模拟题)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 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校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学7.(2014·育明中学模拟题)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18.(2014·日照市拟题)《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评价的依据是()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9.(2014·绍兴市模拟题)赫鲁晓夫规定今后国家只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下达出售农副产品总额的指令,其他具体生产管理措施由农庄和农场自行决定。这一改革措施()A.改变了国家经济体制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增加了国家的农业税收D.调动了农庄(场)的生产积极性

10.(2014·三明市模拟题)1965年前后,勃列日涅夫实行“新经济体制”,通过以“利润”指标为核心的考核制度,使企业在产品的供、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这一新体制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建立新的企业管理体制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1.(2014·冀州中学模拟题)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宪法第六条”中苏共的领导地位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年在全联邦范围内取消共产党时,也没有工人、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B.苏共特权滋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C.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 D.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12.(2014·长春市模拟题)二战后初期,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统一有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消除各国单方面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单方面货币贬值行动的危险。”此观点最终推动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世界银行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13.(2014·沈阳市模拟题)2012年9月11日,据尼日利亚当地媒体报道,世界银行向尼日利亚提供了45亿美元贷款,以改善尼日利亚的环境和卫生状况。另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1月8日,世界银行贷款8 000万美元,支持宁夏治理荒漠化土地。这表明,世界银行的重要使命包括()A.稳定国际汇率B.减少贫困

C.促进国际贸易增长D.稳定世界金融秩序

14.(2014·丹东市模拟题)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1991年欧洲联盟建立后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由此可见,欧盟的建立有利于()A.世界区域间的完全统一B.多元并存世界的发展

C.尽快结束世界的冷战局面的发展D.欧俄均衡的世界新格局的发展

15.(2014·营口市模拟题)“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盟

16.(2014·邯郸市模拟题)2013年4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召开的部长级会

议上,部长们同意成员经济体间分享信息,并承诺到2016年将关税削减到5%或以下。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

A.将建立统一的亚太区域市场体系B.将进一步推动区域间的贸易自由化 C.将对抗欧盟放在了首要地位D.将完全消除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

17.(2014·石家庄市模拟题)“世贸组织采取‘一成员一票’制,不分国家大小„„可以行使否决权。(任何决议)如果没有达成‘完全协商一致’,自然也就不能实施”。这有利于()①实现发达国家的利益②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状况 ③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④抑制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④

18.(2014·龙岩市模拟题)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B.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C.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D.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积极介入国际市场

19.(2014·无锡市模拟题)2012年11月5日,中国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2013年7月,中欧就光伏贸易谈判关键内容达成一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经济全球化组织 B.世界贸易对于发达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 C.欧盟的宗旨是消除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D.中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014·增城市模拟题)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认为:“我们在谈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世界,似乎我们的地球上存在四个世界。这种谈论在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不应该。我们只有一个世界„„”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

A.人类只有一个地球B.经济全球化世界相互依存 C.社会变革日益公平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地主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4·威海市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

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

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指什么?这一模式开始修正的标志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方式修正?(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采取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5分)

22.(2014·南阳一中模拟题)(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22年的春天,在苏俄黑海的一个港口,哈默见证了这样一场恐慌。当他带着50辆福特森拖拉机集体亮相的时候,当地突然警钟齐鸣,政府官员慌忙开会,商讨抗御入侵者的战略战术。而当他们弄清真相后,军事部署立即变成了欢迎仪式。从1921年至1926年,苏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苏联从租让企业得到收入为680万卢布。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

材料二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另一种则赞同罗斯福的做法。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即将颁布条文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三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提出了一种理解的新视角,那就是将“中国形象”表述为“淡色”。他指出,所谓“淡”,即是融合“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在汉语中,“淡”将 “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而和谐既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也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需要一种“淡色”的国家形象,将相反的东西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哈默为什么可以在俄国获得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根据材料说明该举措给苏俄(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反对派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结合史实说明赞同派认为的“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体现?(6分)

(3)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的“淡色是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评析三国政策的相同之处。(4分)

23.(2014·望江二中模拟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真实态度,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项错误,摇滚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B项是在1929年开始的;D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后,因此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盲目发展阶段,市场一片虚假繁荣,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故选C项。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材料反映土地价格过高,这与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有关。故选B项。3.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只看到……而无视扭转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崩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新政对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故选B项。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错误在“直接管理”。其他项都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选B项。5.答案D

解析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中国、朝鲜等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都反映了人类对幸福的探索,故选D项。AC项与材料无关;B项说法过于绝对。6.答案B

解析读题目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电气化”,体现了列宁重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选项中B项最符合题意。7.答案D

解析从“1932年”“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可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从“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可知D项正确。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符合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的理解的应该是人民生活方面,符合要求的是B项。A项表述错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D两项时间不符。9.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扩大了农庄和农场的经营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

农庄和农场的收入,因而可以调动农庄与农场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10.答案C

解析A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当时苏联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可排除BD项。由以“利润”指标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可知C项正确。11.答案C

解析从“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没有工人、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可知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12.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而这正是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故选A项。1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世界银行对尼日利亚和宁夏的援助,体现了其减少贫困的职能。AD项主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C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B项。14.答案B

解析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打破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使世界格局走向多元化,所以欧盟建立有利于多元并存世界的发展。故选B项。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16.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将进一步削减关税,这有利于各成员国间自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项。A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17.答案B

解析“完全协商一致”是为了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①不符合此目的,排除①即可得出B项正确。18.答案C

解析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故最大的推动者应该为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C项正确。19.答案D

解析欧盟不是经济全球化组织,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原先还可以说有“四个世界”,可当今世界“只有一个世界”,能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模式:自由主义工业化。(1分)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1分)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

(2)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6分)(3)战略: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

国际因素: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4分)22.答案(1)原因: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影响:经济得到发展;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6分)

(2)不同意,理由:罗斯福新政放弃的是自由放任政策,自由企业制度并未改变;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表面带有一定计划性,但与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

体现: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防止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承认工人集体谈判权利等。(6分)

(3)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4分)(4)评析:三国政策都是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分)23.答案(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实施马歇尔计划。(2分)

(2)欧洲: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提高欧洲国际地位。国际:挑战美元霸权;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5分)

篇3: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

一、千年之前, 范公堤成为江苏沿海人民大规模抵御海洋灾害的标志性工程

宋天圣三年 (1025年) 秋, 任官泰州的一代名吏范仲淹调集了通 (今南通) 、泰、楚 (今淮安) 、海 (今连云港) 四州的民众和兵卒几十万人, 用三年多时间修筑了长达八十公里的捍海堰。捍海堰建成后, 因海潮怒盛, 常有决患, 曾多次增筑。从宋庆历元年 (1041年) 至清光绪九年 (1883年) 的八百多年间, 重修工程达55次。在历次增筑中, 宋至和年间 (1054~1055年) 南通海门官沈起领衔修筑的沈公堤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 沈公堤建成后江苏沿海基本上形成了一条南起南通吕四场、北止盐城庙湾场, 绵延长达300多公里, 纵贯苏北中部的御潮屏障。明朝以后, 为了纪念范仲淹的伟大功绩, 后人将他领导修筑的捍海堰以及增筑的海堤统称为“范公堤”。

范公堤的修筑, 使江苏沿海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御潮屏障。江苏沿海历史上海潮肆虐, 卤水倒灌, 洪涝频繁, 时常危及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唐宋以前, 江苏沿海居民主要依赖自然形成的砂堤屏障;唐代后期, 淮南黜陟使李承率领民众修筑了一段捍海堰;但至宋朝时, 因年已久远, 难抵海潮冲击侵蚀, 大潮来时“远听若天崩, 横来如斧戕”, 对田灶破坏极大。因此, 修筑一条能够横贯江苏沿海南北、抵御海潮侵袭的海堤就成了沿海居民的迫切需要。

范公堤的修筑, 推动了江苏沿海水利建设和渔盐事业的发展。范公堤是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建设史上一项伟大工程, 它充分利用了沿海天然砂堤这一地形, 是海堤建设利用自然地貌方面的一个典范。范公堤具有“束内水不致伤盐, 隔外潮不致伤稼”的功能, 在范仲淹建成捍海堰一个月后, 就有1600多户农民和盐民恢复生产, 3000余户逃亡的农民返回家园, 当年秋收丰盛, 渔盐各业复苏兴旺。明清两代, 范公堤东逐渐淤积成平陆百余公里, 但此堤仍有“束内水, 隔外潮”之效。随着海岸东迁, 古老的范公堤距海渐远, 其防潮御卤功能随之丧失, 成为苏中苏北大地上一道人工景观, 但该堤的修筑是江苏沿海人民在抗御自然灾害过程中的一大创举, 在诸多方面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二、百年之前, 南通张謇苏北盐垦事业奠定了江苏沿海大规模垦殖的坚实基础

在范公堤的庇护下, 江苏沿海居民一直从事着渔盐事业, 但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江苏沿海居民在同一时间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差异在近代尤为明显。江苏沿海的南通位处海口和长江口交汇处, 大量的淡水冲积带来了肥沃的土地, 盐场很快转变为农耕地, 而盐城沿海带主要是黄河自1194年改道带来的黄沙和海岸线的沙洲并岸而逐渐形成, 土质含卤较重, 是著名的盐场地。到了近代, 江苏的海岸远去, 盐城海岸土质的卤气渐淡, 逐渐适合垦殖。南通人民在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号召带领下, 在江苏海门等地围海造田开创了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后, 又走向了盐城沿海垦区, 掀起了苏北沿海地区的垦殖大潮。

1901年, 张謇在南通海门创办通海垦牧公司。此后, 在他的支持和倡导下, 苏中、苏北掀起了一股举办盐垦公司的热潮。从1901年到1936年, 江苏沿海地区陆续建立了77家盐垦公司, 其中张謇本人在苏中就举办了7家。盐垦公司的开发成效非常明显, 以1936年为例, 江苏沿海滩涂面积2607.45万亩, 垦殖占地560万亩, 已垦棉田达140余万亩, 年产棉花60余万担。对张謇开发滩涂的功绩, 时人就有“范公筑堤, 张公植棉”的赞誉。

张謇倡导的江苏沿海盐垦事业在江苏沿海开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从被动走向主动, 从自发走向自觉。清末以前的沿海开发主要是筑堤围堰、挡潮束水, 这种抵御自然灾害的行为无论就当时而言还是从历史来看都是很了不起的;但其目标取向仅停留于保境安民, 滩涂利用仅限于自然状态下的渔业和盐业。真正意义上的滩涂开发, 实际上是从清末开始的, 尤其是以张謇为首的民族实业家们以盐垦公司为主体的开发, 揭开了江苏沿海大规模垦殖的序幕。

这标志着江苏沿海经济主导产业和经济结构的历史巨变。从农作物分布的格局看, 这一时期滩涂区内呈现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生长并存的局面。1934年, 南通、如皋、海门、东台、盐城等7县植棉总面积达到482万亩;除了棉花外, 农民还在沿海滩涂区内零星种植小麦、蚕豆、金花菜等其他作物。从盐户数量的大量减少来看, 江苏沿海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发生巨大变化。1932年, 江苏沿海各场盐户改垦者在70%~80%。大比例盐户身份的改变, 从一个侧面标志着沿海经济从煮海为盐向废灶兴垦, 即由樵采、煎盐向成熟农田过渡, 传统的盐业基本上为农垦所替代。

这标志着南通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地位和重要性的迅速上升。随着植棉业的发展, 家庭手工纺织业迅速兴起, 南通人口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南通发展成为中等商业城市。20世纪20年代, 张謇借助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通海地区棉产丰富、机纱市场广阔及熟练劳动力充裕等客观条件, 集资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棉纺织骨干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大生纱厂, 随后又创办了数十个企业, 形成大生资本集团。随着大生资本集团的兴旺发展, 南通城市的人口规模、占地规模及其经济地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苏北东南部形成了以南通为中心的经济区, 南通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江苏境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 被时人赞为“模范县”, 被后人誉为“近代第一城”。

三、十多年前, “海上南通”战略促进了南通渔业和滩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迈进新的发展时期。南通, 这座江苏沿海的重要城市,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哨阵地, 开始思考如何推进沿海开发的问题。1984年4月,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南通在内的14个港口城市, 并于当年12月批准设立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年11月, 胡耀邦同志视察了南通沿海滩涂现状, 寄语南通:“向滩涂要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 1993年3月, 南通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海上南通”的战略决策, 从此, 长江之尾、黄海之滨奏响了建设“海上南通”的主旋律。1996年,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九五”期间实施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举措。“海上南通”一方面成为“海上苏东”战略的主战场,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海上苏东”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提供了实践经验。

“海上南通”战略的实施促使南通沿海开发进入“向海洋要效益”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 南通总人口达到770多万,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千人,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但同时南通滨江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还未充分发挥潜力, 成为南通拓展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优势。“海上南通”战略提出以后, 经过五年的大力实施, 南通海洋水产业逐渐成为海洋产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1997年, 南通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4.4万吨、总产值达50.1亿元, 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68.8%和2.2倍, 在全省海洋水产品总量和总值中的占比均超过“半壁江山”。1997年, 全市已围垦地开发利用累计达到40多万亩, 其中, 沿海滩涂生产粮食64200吨、棉花4620吨、油料10842吨。临海工业、海洋医药、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海上南通”战略的实施促使“渔、工、贸”一体化的渔业经济模式初步形成。南通海洋捕捞逐步形成渔港、渔船、渔网修造到捕捞生产、冷冻加工、生产资料供给、销售流通的产业体系, 1997年销售额达45亿元。南通海水养殖面积在1997年达到82万亩, 并初步形成了多品种养殖的新格局。紫菜形成了从育苗、养殖到最终加工产品及其服务配套的产业体系, 年销售额超过2.6亿元, 产量占全国的六成以上。文蛤形成了苗种、养殖、销售的产业体系, 1997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此外, 随着江苏中洋集团、江苏海生集团、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的出现, 南通海洋水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明显加快。

四、21世纪以来, 新一轮江苏沿海开发将进一步推动南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新世纪初, 南通经济社会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南通依托“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和地缘优势, 加快实施沿江开发。2003年, 南通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落实《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的同时, 根据南通的实际, 提出了“江海联动战略”, 将整个南通市域列为江海联动开发区域。2005年11月, 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拓展为“四沿”开发, 沿海开发被提高到了省级层面。2009年6月,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 对江苏新一轮沿海地区开发作出了重大部署, 将江苏沿海开发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区域性开发转变为全局性扛鼎之举。新一轮江苏沿海开发必将有力地推进南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沿海开发能形成大量的土地资源, 为南通的工业化、城市化提供最基本的发展要素。土地是经济资源, 也是战略资源, 尤其对江苏沿海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来说, 土地资源尤为珍贵。如何既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 又为南通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 这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南通沿海开发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充分利用南通沿海滩涂的造地优势, 既能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 还能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提供最基本的后备资源。南通沿海滩涂宽阔, 拥有300多万亩可用滩涂, 滩涂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是我国沿海少见的后备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此外, 南通沿海滩涂每年还以36米的淤涨速度向外延伸, 每年可新增滩涂面积近万亩 (含辐射沙洲) 。按照江苏沿海开发规划, 2009~2020年, 南通将匡围滩涂29块, 总面积143.9万亩, 按照目前20%建设用地的比例, 南通将会增加28.78万亩建设用地, 这相当于同一时期省定南通建设用地量的3倍, 如能和其余80%的生态、农业用地有机结合、科学统筹, 可用建设用地将实现倍增, 这将为南通在未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保持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沿海开发能发掘更多潜在的优良港口, 为南通的工业化、城市化提供最可靠的依托。走以港兴城、港城互动的道路, 是世界上沿海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做法。据统计, 世界上35个国际化大都市中, 有31个是以港兴市发展起来的, 如, 新加坡、香港、东京、鹿特丹等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南通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优势于一身, 是少见的具有建设深水海港优越条件的地区之一。据科学探测, 南通沿海拥有蓝洋沙、三沙洪、小庙洪三条稳定的深水出海通道。从海安老坝港到启东园陀角的206公里海岸线中, 可建5万吨级以上的自然深水泊位岸线40多公里。开发利用腰沙·冷家沙, 两侧潮汐水道能形成约128公里的深水岸线, 围垦能形成36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用地。依托上述这些优质岸线和深水通道, 南通可建成若干个深水港群, 成为承接国内外特大项目落地的有效载体, 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苏北、皖东等地区内衔外接、大吞大吐的前沿门户, 促进南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实现港城互促共进。

篇4: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

【关键词】高三冲刺;历史学科;复习策略

各校往往把从省质检结束到高考这一阶段称为高三迎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省质检作为高三复习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历来备受高三师生、家长的关注,它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誉为“高考前的一次总演习”,具有检测、诊断、反思等功能,能帮助师生发现复习中的得与失,为最后冲刺阶段优化复习,科学备考提供有力依据。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工作关系到高考成败全局,如何科学安排,优化复习策略至关重要。以下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总结反思,查缺找漏

每年省质检历史学科检测中,学生一些题目没处理好,甚至出现失误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基础不实,概念不清。在选择题中反映出史地空间概念薄弱和历史基本概念、重要史实的记忆理解不很到位,导致失分。二是信息提炼,顾此失彼。对信息的识读、分析、归纳、甄别能力较弱,对深层次隐性信息无法拓展和深化。这在个别难度较大的选择题中反映突出,如何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提高解答非选择题质量十分关键,说明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方面能力较弱。三是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学生的辨别比较等能力水平依然低,主要表现为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抓不到落分点,答不全,甚至将题目看错、看漏,犯一些低级错误。四是应试经验,不够成熟。

二、优化复习,立足实效

1.突出主干,夯实基础

高考历史试题的基础性、主干性的特点,决定了复习备考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省质检后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读书”上。紧扣《考试说明》,依托教材和笔记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等进行认真的梳理、巩固;注意历史知识的主次,大胆取舍,把书由“厚”念“薄”,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以干带支,重在融会贯通。适度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避免在复习教学中盲目扩展、深化,更不要搞题海战术。要温故知新,查缺补漏,对高三各次大考试卷的错误点和新题型进行归类,这些错误点正是每个同学历史学科的“软肋”,务必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重蹈覆辙。各类新题型要注意其命题特点,解题基本思路,找出解题的一些规律来。

2.实战训练,提升能力

突出重视省质检后组织的几次重要考试,精选新题好题进行针对模拟训练,安排近三年的高考试卷进行考前适应训练。通过训练力争在答题时间、节奏、顺序的把握上,做到心里有数;在解题技巧、难怪题的处理上,做到临危不乱;在答题过程的心理调适、关注细节等方面,做到科学自然,不留遗憾。如在审题中,需要对试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并结合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要特别训练对新材料、新情景时间、段落、空间、出处等的准确判别,培养准确抓住“关键词语”及原因、特点、性质、影响等方面的“限定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高解题答题的技巧和综合能力。

3.加强研究,把准方向

要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研读、分析2013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明确学科“考试范围”,其中的“必考内容”就是我们需要牢牢掌握的历史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权威依据;对新增的“必考内容”应予以特别重视,如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增“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课,而把“明治维新”予以删减,这反映出去年以来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新思路、新政策。“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提供的13道例题,体现了历史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能力维度的准确要求。“题型示例”中提供的27道例题,是我省对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优质试题的筛选整合,“参考例题”能权威体现今年试题的各种题型及难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可以说,《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的唯一指针,务必高度重视。

三、聚焦热点,有效整合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和着眼点,考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教育;关注现实问题的历史寻源、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在体现历史时代感与应用价值的同时,突显人文精神。总体来看,我省高考历史试题相当“鲜活”,无论是引用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景”,还是所设问题等不少都体现出历史学科思想性、时代性、地方性、生活性和交叉性的特色,较好地坚持了试题的教育功能导向。因此,适当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民生难点、地方特色等问题显得十分重要。2013年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如对古代商业城镇化发展演变、近代化探索、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的研究和西方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等。②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领土争端问题,透过中国古代领土版图的变化,对台湾、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分析来理解国家领土完整的神圣性,中俄关系演变,19世纪晚期以来日本对华侵略等。③学科交汇点研究。如环境问题、抗灾防灾问题、城镇化问题、土地问题的研究等。

高三迎考冲刺复习阶段只要策略得当,多运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来引导复习和训练,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证意识,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总结指导与科学训练,突破重点难点,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高三历史阶段特征测试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出题人: 张红丽 审题人: 张红丽 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三长制 2.《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的中央集权制 D.使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 3.《史记》载,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 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 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6.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8.“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9.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体现在

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 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 C.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工作效率提高 D.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

10. “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官院并于吏部,审刑院划归刑部”这表明宋神宗元丰三年后

A.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B.中央官制实际上是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中央官制实际上是二府三司制

11.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加强机构分工

12.《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13.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B.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15.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16.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17.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以下说法较准确地解释了“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观点的是 A.在古代罗马,平民和奴隶的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且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成文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 D.罗马法维系了国家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

A.“四百人会议” B.“陶片放逐法”

C.十将军委员会 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1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privilegianeirrogant。”,意即“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20.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1.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

22.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去世后,爱德华八世继位。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结婚,致使国内议论纷纷,从议会到老百姓一片谴责声。在受到下院和首相的非难后,他被迫宣布退位,由弟弟艾伯特继承王位。这段材料反映出英国国王

A.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没有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力 C.任期长短由议会和首相决定 D.任何事情都不能自主

23.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D.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24.美国保守派代表伦道夫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宣称:主要危险来自“我们的(州)宪法的民主成分。人民所行使的政府的权力会把其他部门吞没。没有一部(州)宪法规定了足以抑制民主的办法。”(注:美国各州均有自己的宪法)与该 4

材料信息不一致的是

A.“人民所行使的政府”是指美国中央政府

B.反映出美国保守派对“民主”的恐惧

C.解决“主要危险”的方法是加强美国中央政府权力

D.“抑制民主”需要分权制衡

25.《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实行联邦制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D.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26.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27.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28.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9.“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从根本 上确保其征服土地的措施是

A.发动王朝战争 B.颁布1871年宪法 C.确立议会制度 D.建立德意志帝国

30.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其基本原则是 A.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平等、天赋人权 C.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 D.分权制衡

31.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32.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得到英国女王喜爱而进入国家剧场表演,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两本名著 ①都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②都弘扬了各自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元素 ③都因政治权势而得到广泛传播 ④都批判禁欲主义,集中刻画人性本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 6

是一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制。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试从中央政府组织和选贤与能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4分)

(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6分)34.(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3月,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拨款法案的政治前提及其意义。(5分)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进口税和货物税,以偿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

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报告和账目,应随时予以公布。”

——《美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宪法中关于国会财政权的规定。这些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

中哪些重要的政治原则?(6分)

材料三(美国)1939年的第一项重组计划就是将预算局(简称BOB)从财政部转移到总统的行政办公室,第8248号行政命令明确规定了预算局的责任,协助总统准备预算和监督与控制预算的管理成为其主要职责。

——徐红:《论英美议会财政权成长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权有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35.(21分)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9分)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通过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统帅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6分)材料三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多种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即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二是“1500说”,即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

(3)评材料三中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观点。(6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5-2016学年度暑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5 ABBCC 6-10 DDBDB 11-15 ABBDA 16-20 CDDBC 21-25 AADAD 26-30 ABDBD 31-32 DA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33.(14分)(1)说明:结束三公九卿制,开创三省六部制;结束乡举里选制(察举制),开创科举考试制。(4分)(2)原因: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承袭五代积弊。(4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6分)

34.(17分)

(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

宪制(议会限制了王权;议会的权力扩大)。(2分)

意义:限制国王的权力,强化议会的财政(行政)权,实现权力(由国王)向议会的转移。(3分)

(2)规定:征税(税收立法)权属于国会;规定公开财政开支的用途;国会监督联邦

政府的一切财政活动。(3分)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宪政)原则。(3分,)(3)变化:行政部门的财政权力有所扩展。(2分)

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助长了行政部门财政权力的扩展。(4分)35.(21分)

(1)主张:自由主义;宗教宽容;主权在民等。(3分)

说明:法国:成为思想武器,推动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欧洲及其它: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进一步确立;美国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颁布《1787年宪法》;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等。(6分)

(2)特征:代议制、分权制衡、总统制、选举制、任期制、政党政治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6分)(3)(6分。可分三等赋分。)

示例一: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史实: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结束专制走向民主,君主立宪、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在英国最先产生并为他国效法。推动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影响其他国家。所产生的先进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世界。综上所述,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

示例二: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史实: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随着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殖民扩 10

篇6:高三语文阶段测试2(教师版)

主备人:汤佳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2(教师版)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语言文字运用(3分*30=90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含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窥视:窥探。窥,暗中察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

①凡·高在三十七岁时结束了自己病痛相伴的生命,半年之后,提奥也随之而去。但在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 着他们情同手足、亲密无间的友谊。

② 的散文风格,表明我国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③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习近平、李克强二人近日登上《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A.传诵 万紫千红 显示 B.传诵 万紫千红 显示 C.传颂 姹紫嫣红 彰显 D.传颂 姹紫嫣红 彰显

(“传诵”指辗转传布诵读,或辗转传布称道;“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语境中有颂扬的意思,所以用“传颂”。“万紫千红”和“姹紫嫣红”都有形容鲜花色彩丰富、美丽的意思,但“万紫千红”还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繁荣兴旺,“姹紫嫣红”则无此意。语境中指散文风格丰富多彩,所以用“万紫千红”。“彰显”鲜明地显示。语境中强调鲜明,所以用“彰显”更好。)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D)

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 的。

②8.26凌晨,延安市包茂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 的致36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A.无可厚非

耸人听闻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无可非议

骇人听闻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C.无可厚非

耸人听闻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D.无可非议

骇人听闻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

①外面出现了第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

②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__起来。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③地皮________,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A景点

开阔 紧缺 B景色 开朗 紧缺 C景色 开阔 紧俏 D景点 开朗

紧俏(“景点”和“景色”都有风景之意,但范围大小有区别,前者强调某一处风景,后者可以含多处风景,从上下文看,“第一片”只能与“景色”连用。“开阔”突出心胸广阔的程度,“开朗”重在表现思想乐观、畅快,从上下文看,这里用“开阔”正好表现“我”大海一样的胸怀。“紧缺”是说物资因短缺而供应紧张,“紧俏”是说商品因销路好而供不应求,从上下文看,公司建造摩天大楼是商业行为,用“紧俏”合适。)

5、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⑴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 ▲ 最浓郁的芳香。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贡献份额,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A.挥发 反应 因地制宜 B.散发 反映 因地制宜 C.散发 反应 恰如其分 D.挥发 反映 恰如其分(“挥发”指液体在低于沸点的温度下变为气体向四周散发,“散发”指“发出、分发”;“反应”指机体受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变化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行动,“反映”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强调客观对象;“滋味”,味道,比喻某种感受,强调主观体验;“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情趣、趣味;“韵味”,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这里侧重于主观体验,故应选“滋味”。“痛痛快快”,舒畅,尽兴,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尽情尽兴”,情感、兴趣得到尽量满足。由“挥洒”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尽兴、舒畅、透彻,故应选“淋漓尽致”。“当是”,侧重应当;“便是”侧重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自是”侧重自然是;“恰是”侧重恰恰、正好。根据语境,该处强调自然怎么样,故应选“便是”。“遛”,慢慢走,散步;“踱”慢步行走;“逛 ”散步,闲游;“晃”侧重摇动摆动。可以说,四个词都有慢步走的意思,根据语境,该语段文学意味浓厚,意境优美,再联系后面的“悠闲”,故应选“踱”。)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B 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 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 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了元杂剧的作者们,这就使得元杂剧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B.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读者切身感受高品位文化,长期阅读有助于读者夯实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大厦。

C.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可以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全著字数逾一千多万。

D.专车软件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不但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B项,搭配不当,“夯实”改为“提升”。C项,“可以”与“堪”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删“逾”或“多”。D项,语序不当。)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D)

A.每当假期来临,一些“网吧”都打出优惠价格吸引中小学生,学生们趋之若鹜,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B.非洲足联主席哈亚图在韩国郑梦准等人的支持下,将与现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角逐下届国际足联主席的职位竞选。

C.中央气象局有关专家指出,虽然这场沙尘暴是近80年来最强的一次,但在所有特大沙尘暴损失中却是最小,目前尚无伤亡的人员报告。

D.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通信与网络方面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全球通信发展的平均速度,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A“令人”赘余。B项句式杂糅,应去掉“竞选”或把“角逐”改为“参加”。C项语序不当,应为“人员的伤亡报告”。)

10、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B.李煜等人认为杜甫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C.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D.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向反对哥哥袒护妹妹。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江苏交通厅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分析国庆假期高速公路通行情况,听取各方面的广泛意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苏浙沪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要彻底根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治理并不现实。倡导文明交通,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的房源不足,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A语序不当,“广泛”应移到“听取”之前;B句式杂糅,应改为“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或“以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D宾语残缺,“解决”对应处缺少宾语“问题”。)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西塘与乌镇无非是环水之中,粉墙黛瓦、小桥石驳。可惜这座书卷气十足的江南古镇,能树起大旗、成为撑得起门面的大家的,寥若晨星。①南浔以其“簪缨世第,蓬荜名儒,相尚藏书,辉炳邑谋”的风采雄称“天下第一镇”,可谓实至名归。

②除了碧水环绕、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这里豪宅巨厦、富甲天下,是出“沈万三”的地方。

③相比之下,南浔还有点内涵。

④清代三百年中,南浔出学者四百五十人,著作一千二百种,实乃壮观。

⑤南浔一为丝,一为书,湖丝与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同获金奖,世人称南浔为“诗丝书之乡”。

A.③②⑤④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先写西塘与乌镇是要引出南浔,所以后面接③,接着②总写南浔,然后⑤④写南浔的两大特色,再以①收总,接后文。)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

②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

③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着的。

④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

⑤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⑥讲究辞章就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

A.⑤②④①⑥③ B③⑤①②④⑥ C.①⑥⑤②④③ D.②④⑤⑥①③(⑤②④句是一个层次,①⑥句是一个层次,③句总结,先分后总,思路清晰。)

1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②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③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④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⑤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⑥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⑥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①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②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③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④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⑤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④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④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①,由①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③)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两千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它是茶叶品质的显性表现。,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①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②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③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酽、苦涩,叶底的嫩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④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⑤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A.③①⑤②④ B.④③①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④①③②⑤

(文段前面提出“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④用一个条件句过渡到选择茶叶 的方法;根据对应原则,应先说外形接①,再说内质接③;最后写分辨茶叶的好坏,也应该先说外形观感接②,再说内在口感接⑤)

19、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B句的“自己”既可以是老师,也可能是“我”;C句的“很高兴”既可以是“祁爱群”的感受,又可以是“援藏干部”的神态;D句“因病住院”可以是黄昆一人,也可以是黄昆、姚明二人。)

20、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逻辑清楚的一项是(C)

A.我们刚进入工地,两个工区的领导同志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B.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他怒气才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D.通过家长在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的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2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D)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设问)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应是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2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B)A.欣闻先生即将来沪讲学,不胜期待,敬候台驾光临。B.近年研究宋词,完成拙作一本,恳请舍兄不吝赐教。

C.此次若非您鼎力相助,定难顺利完工,叨光不少,深表感谢。D.事关民生,姑妄提出一点刍议,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B项 “舍”是谦辞,不可用于对方,也不可用于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龄长的人。其他三项使用得体。A项台:旧时用于敬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台驾:敬辞。尊称对方。C项叨光:客套话,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D项刍议:谦指自己的议论。)

24、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D)

A.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母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集团公司老总,得知当地一工厂决定转产,生产本公司急需的零配件,但缺乏技术,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打电话说:希望本公司与贵厂紧密合作,贵厂遇到的技术问题,本公司将鼎力相助。C.某当代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一位文学爱好者写了一个剧本,寄给一位剧作家,请求帮助,附短信一封:冒昧打搅,恭请海涵,谨寄拙作一篇,请百忙中斧正。

(A: “令尊”应为“令堂”。B:“鼎力相助”错。C“鼻祖”应为“大家”。)

25、下面是一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A.人们要改造自身缺陷塑造自我之美。B.人们要保留个性抵制虚假之美。C.人们对美的追求应该是多彩的。D.人们对美的认识应该是整齐划一的。

26、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下面歇后语前后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B)...A.纸糊的琵琶——谈不得 B.船到码头车到站——必有路(停滞不前)C.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D.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27、下列诗句与“小楼一夜听春雨”对仗工整的一项是(D)A.多少楼台烟雨中

B.残花落尽见流莺

C.吹面不寒杨柳风

D.深巷明朝卖杏花

28、根据场合,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D)A.人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争当文明市民。(街道旁标语)B.为了您以及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道路旁标语)C.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风景区标语)D.我医院设备一流,技术精湛,欢迎大家光临本院。(医院门口标语)(医院是给人看病的地方,不适合用这样的标语。欢迎“光临本院”,是欢迎来医院指导检查工作呢,还是欢迎来看病?容易让人误解)

2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A.老同学,我因病误课,想请你周末帮我补课,还望垂范,不吝赐教。B.如果本人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定当尽绵薄之力,效犬马之劳。C.兹定于本月10日在阶梯教室召开考务会议,望全体人员按时参加。D.我因事不能与会,错失切磋、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垂范: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选项的对象是老同学,故“垂范”使用不得体)30、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C)

A.吹捧他人就会失去自尊,屈膝于地。B.高高在上,得意忘形,是危险的。C.才干不能靠自居和他人的吹捧。D.不论何时,人都应有自知之明。

(C项全面理解了画面寓意;A、B项的理解显得片面,D项理解与漫画寓意不符)

二、名句默写(50分)

1、木直中绳,其曲中规。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

主备人:汤佳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人非生而知之者,?

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7、,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孔子曰:“三人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余嘉其能行古道。

12、,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各抱地势。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宫车 过也。一肌一容,缦立远视,;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14、钉头磷磷,;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可怜焦土!

16、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1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8、,望美人兮天一方。”,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上一篇: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反思收录下一篇:小学生演讲稿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