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时期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高三历史时期范文

高三历史教学素材 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06第六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文档

高考备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06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通

1、丝绸之路 对外交通唐鼎盛,海陆丝路来往频。 长安西行欧亚非,登扬①乘舟到日本。

广州南行波斯湾,亚洲中华为中心。

2、开明外交 唐朝外交超前人,招引外商唐开明。 来华经商又通婚,长安洛阳聚贵宾。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使节往来 中朝来往源先秦,隋唐友好亦睦邻。 设立机构“新罗坊”,接待商旅留学生。

2、文化交流 新罗立国仿唐制,设立国学授儒经。 始传汉学崔致运,《桂苑笔耕》吟诗文。

新罗国人喜唐诗,唐风唐俗到如今。

印刷制瓷制铜术,跨江东行促兴盛。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使节往来 隋唐中日互遣使,遣唐使者频西行。 中日交流多典型,吉备真备与鉴真。

2、贸易往来 中日贸易往来频,出土货币为见证。

3、文化交流 大化改新仿唐制,都城建筑仿唐城。 鉴真东渡传文化,各级学校授儒经。

四、和印度半岛的往来

1、使节往来 中印使节往来频,郁金菩提②馈赠品。 玄奘取经那烂陀③,翻译佛经《道德经》。

义净浮海到天竺,途经印尼取佛经。

撰写大唐高僧传,南亚诸国史料存。

2、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传中华,十位纪数南传印。

五、与中西亚的交往

1、与波斯关系 秦汉中亚来往频,安息大国史有名。 隋朝波斯互遣使,名马异药馈赠品。

唐时大食灭波斯,赴唐求援有君臣。

唐城胡商“波斯店”,定居中华成回民④。

2、与大食关系 三洲帝国阿拉伯,击败波斯拜占庭⑤。 与华通使百多春,造纸西传促文明。

六、与欧非的交往

1、与东罗马的交往 三洲帝国拜占庭,西罗⑥灭亡东罗⑦兴。 唐使西赴东罗马,丝绸瓷器欧洲行。 医术杂技传中华,中欧交往渊源深。

2、与非洲的交往 唐人杜环非洲行,著书立说写风情。 来华使者索马里,太宗皇帝迎贵宾。

非洲出土唐瓷器,贸易频繁有见证。

[注释] ①登扬:指登州(今山东蓬莱)和扬州。②郁金菩提:指天竺特产郁金香和菩提树。③那烂陀:指当时天竺的佛教中心。④回民:指回族。⑤拜占庭:指东罗马,首都拜占庭(今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⑥西罗:指西罗马。⑦东罗:指东罗马。

第七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一、繁荣原因

1、政治方面 隋唐统一国强盛,文化兼容又开明。

2、经济方面 文化繁荣有基础,经济繁荣民辛勤。

3、民族方面 各族交流又融合,流派纷呈多风情。

4、外交方面 中外文化交流频,兼收并蓄风格新。

5、前代基础 六朝文化多异彩,隋唐继承又创新。

二、自然科学

1、印刷术 雕版印刷起隋文,“废像遗经”皆“梓行”。 唐朝印制《金钢经》,现存最早印刷品。

2、火 药 火药源于炼丹家,神仙方药求长生。 中唐书籍有配方,唐末火箭用于军。

3、天文历法 天文学家僧一行,天文历法联系紧。 科学制定《大衍历》,历法体系较完整。

一行初测子午线,科学思想超前人。

4、医 学 医学进步多巨著,“药王①”《千金方》集成。 ①《千金方》 医药总结多创见,药学史上远盛名。

②《四部医典》 元丹贡布藏名医,《四部医典》惊世人。

③《唐本草》 唐朝编修《唐本草》,世界最早国颁行。

5、建 筑 隋唐建筑超前人,建筑成熟多典型。 ①赵州桥 李春设计赵州桥,世界桥梁史有名。

②长安城 宇文②主修大兴城,唐朝扩建长安城。

设计合理规模大,高超技术时先进。

三、社会科学

1、诗 歌 诗歌顶盛数唐朝,唐诗五万多精品。 ①陈子昂 初唐子昂求革新,刚健质朴风格新。

②“孟王” 山水田园诗跃进,王维浩然③为典型。

③“高岑” 边塞诗吟将士勇,高适岑参多诗文。

④“李杜” 大唐诗坛两巨匠,“诗仙”李白杜④ “诗圣”。 庐山西望《蜀道难》,“三吏”“三别”千古吟。

⑤白居易 中唐诗坛又革新,反映现实多作品。

香山⑤讽喻《新乐府》,长篇叙事说长恨。

⑥“小李杜 ” 晚唐杜牧李商隐,忧国忧民风格新。

咏史斥责统治者,感人至深说红尘。

2、雕 塑 敦煌艺术源前秦,鸣沙山崖多神品。 雕塑绘画多隋唐,社会繁荣为见证。

莫高窟称千佛洞,佛教艺术最完整。

3、绘 画 隋唐绘画多风格,山水画鸟最典型。 ①品 类 生活鲜美宗教画,线条刻画人精神。

②展子虔 “唐画之祖”展子虔,士人《游春图》美景。

③闫立本,吴道子 唐朝闫吴多精品,“吴带当风”多神品。

4、书 法 隋唐书法风格新,承先启后欧阳询⑥。 ①颜真卿 “颜体”《颜氏家庙碑》,气势雄浑为特征。

②柳公权 《神策军碑》为“柳体”,风骨秀美多神韵。

③张旭、怀素 唐朝“草圣”为张旭,怀素草书多精品。

5、歌 舞 隋唐乐舞多特征,外来风格歌欢腾。 ①音 乐 隋代弹奏九部乐,唐代十部歌升平。

乐曲《秦王破陈乐》,唐代舞蹈两典型。 ②舞 蹈 健舞雄劲软舞美,《霓裳羽衣舞》轻盈。

[注释] ①药王:指孙思邈。②宇文:指宇文恺。③浩然:指孟浩然。④杜:指杜甫。⑤香山: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⑥欧阳询: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三大家。⑦《霓裳羽衣舞》:由唐玄宗创作。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同期的世界

欧亚非 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欧 洲 法国为分裂割据局面

英国封建庄园制确立

五代宋元 东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欧亚非

阿拉伯国家走向衰亡

亚 洲 日本封建庄园占统治地位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

一、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

1、背 景 唐末藩镇显野心,废唐五代十国①兴。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②。 年号建隆建宋朝,南北征战割据平。

2、中央集权措施 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军权 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

精壮之士入禁军,拱卫京师为重心。

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

北宋实行更戍法,兵走将留为特征。

②控制中央 君权相权为矛盾,相权三分权归君。

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③掌行政。

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

③控制地方 地方知州为文臣,通徒监督又署名。

地方司法央派员,死刑上报需核准。

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大部送京城。

各地驻兵常更戍,知州无兵常易人。

④控制科举 北宋科举又改进,乡省殿试④初推行。

殿试录取任帝君,“天子门生”多顺臣。

主考科目进士科,试卷糊名防弊政。

录取增加近万名,仕途广开利国君。

3、评 价 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用两分明。 ①积极方面 a政治 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一国安定。 b经济 国泰民安促生产,经济发展好环境。

②局限方面 a政治 机构重叠多冗员,行政效率低水平。

b军事 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 c经济 地方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

二、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 北宋危机有原因,矛盾聚焦略说明。 ①阶级矛盾 政府纵容地兼并,土地集中民贫困。

饥寒交迫民抗争,中原边地多义军。

②统治内部矛盾 中央集权多机构,互相牵制冗员兴。

募兵养兵防抗争,军队“积弱”难取胜。

巨额开支成“积贫”,岁贡辽夏常犯境。

③民族矛盾 辽国西夏常犯境,北宋岁币难安宁。

2、庆历新政(1043) 参政知事范仲淹,整顿吏治为中心。 ①官吏选拔 官吏升迁严考核,加强保举防恩荫。

②精简机构 严肃政令并州县,取信于民徭役轻。

新政触犯保守派,庆历新政遭废停。

3、王安石变法(1069)

①理财措施 缓和矛盾利农民,财政增收医“积贫”。

a青苗法 仲春贷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二成 ⑤。 农民免受高利贷,。政府收入又大增。

b募役法 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人。 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生产负担轻。

c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水利,开垦荒地大盛行。 d方田均税法 丈量土地重施行,按征田税较公平。 权贵田地亦征税,国家田赋收入增。

e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 限制商人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入增。

②军事措施 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

a保甲法 农户十家为一保,保丁作战又农耕。 控制人民减军费,抵御辽夏立功勋。

b将兵法 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 ③教育措施 选贤用能防“冗官”,提高素质为新政。

a科举改革 考试科目废明经,增设明法考律令。 免考诗赋进士科,专考经义与时政。

b整顿太学 贤者免试成官员,重编教材重儒经。 重视才能轻出生,学校育人造舆论。

④评 价 a积极方面 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

军事实力亦增强,击败西夏民心振。 开垦荒地修水利,财政收入亦渐增。

b失败因素 变法失败多原因,用人不当害百姓。 新政触犯大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

[注释] ①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和吴、吴越、楚、闽、前蜀、后蜀、南平、南唐、南汉、北汉十个政权。②东京:今河南开封。③参知政事:北宋时期的副相。④乡省殿试:指乡试、省试和殿试。 ⑤息二成:指加收利息20%。

第二篇:三个历史时期

一、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伟大的历史贡献和中华民族实现三个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这三个历史性的飞跃和中国共产党95年三个历史阶段是连在一起的。 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从1921年到2016年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史。在95年历史中,我们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主要是进行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这个时期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

这三个历史时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越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对这三个历史贡献和三大历史飞跃做了高度的、明确的、科学的概括。

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这三个伟大贡献和三次伟大飞跃影响深远,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所昭示出来的规律、所形成的经验进行了高度总结。他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

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习近平同志还总结到,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 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二、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八方面的工作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第三篇:高中历史隋唐时期(教案)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隋唐时期 (581年—907年)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①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____ 、 ____和____ ,分别负责____ 、 ____和____ 。隋唐时期在____省下设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②作用:三省的长官都是____ ,相权____ 。三省相互____和____ ,削弱了____ .保证了____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唐朝的选官制度):①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 ,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____并____了科举制。②特点:它把____ 、 ____与____紧密联系起来,把____和____的权力,从____的手里集中到____ 。③作用:有利于打破____ 、扩大____ ,提高____ 。加强了____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官营手工业:①制瓷:至唐朝,已形成____两大制瓷系统;____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②纺织: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___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民间手工业: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2商业:① “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②主要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____的开通、 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____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____经济的发展,使____ 、 ____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____”的说法。除都市商业外, ____ ____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唐朝时, 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____ ,专管对外贸易。

三、文化:

1。四大发明(科技):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____印刷术 ② ____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2。文学:①唐诗: ____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____ ____, ____ ____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的著名诗人有____ 、 ____等;盛唐时边塞诗____ 、 ____ ;孟浩然、王维的____诗; ____ 、 ____和____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____的创作,赢得“____”的美誉;杜甫以____的“诗史”,被誉为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____”。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___诗。②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____③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____ 3。艺术:①唐代楷书步人盛世, ____ 、 ____ 、 ____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唐朝的____ 、 ____等,都是草书大家;唐朝____等人的行书② ____ 、 ____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____ 、 ____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____和____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 ___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第二次大统一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政治表现: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典章制度先进完善;

②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选修)。

经济表现:吸取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选修),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思想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容并蓄

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选修) 中外交往: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选修)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知识巩固

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 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②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③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④宰相不被重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 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5.下图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两汉

C、唐

D、明清

6.银行在今天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假如要编写我国银行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

A.唐

B.宋

C.明

D.清 7.《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

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

B.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官吏经商

D.政府鼓励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9、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②作者是阎立本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1.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得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有的)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初年皇帝的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初年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度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并受到唐朝政权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法律的权威在当时占了上风;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唐朝初期皇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这与以后各朝代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14、(必修﹢选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中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卷

46、47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 5

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

中国古代史

教案

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大唐六典》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隋唐时期确立的主要制度,并结合这些制度的作用分析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①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力量。(3分)②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 ③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生产的时间,减轻了负担,保证财税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④隋唐在制度上多有建树并不断革新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3分)

15、(选修)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

请完成:

(1)唐太宗的这番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存百姓”的思想。隋末农民战争动摇了隋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给唐太宗提供了历史教训。

(2)上述思想体现了我国先秦时期哪一思想派别的主张?。请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儒家思想(或儒家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仨”的学说,主张以德}台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3)唐太宗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上述思想的? 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二是戒奢从简。

第四篇: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公元1368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清(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较为开明,思想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

一、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

明朝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明成祖设置内阁。这不仅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且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这样一来,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清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使政策不断失误;而为官者则畏首胃尾、惟命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并非表明封建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政治表现。明朝实行的厂卫制度、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使民主制度就更难以形成了。

二、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一带的手工作坊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发展,但这是明清时期经济的最大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清后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

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强烈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影响。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

王夫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趋势更新”。

然而,明朝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等政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科技只注重对前朝的总结而没有较大发展。

四、中国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断发展。

(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长城

⑴明中期,国力衰退,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修缮长城,加强边防驻兵,但仍没有达到目的,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 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⑴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⑵明朝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 ⑶蒙汉两族和平友好数十年。 3.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

反对准噶尔贵族的斗争: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七十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统一天山北路。 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管理: ①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

②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4.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

⑴平叛:清军迅速平定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⑵管理: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土尔扈特部归国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的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对西藏的统治 ⑴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

⑵重用藏人: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⑶建立僧官制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⑷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2.清对西藏的统治 ⑴确立册封制度:

①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统一全藏。顺治帝正式赐予“**喇嘛”的封号。

②康熙帝又将“**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另一位黄教领袖五世**。此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⑵设驻藏大臣:

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⑶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①西藏黄教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和**的继承人 ②有时同时出现几个灵童。为了避免纷争,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三)“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

1.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2.平息三藩之乱

⑴“三藩之乱”: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⑵平息叛乱: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历时8年,平息了叛乱。 3.大规模改土归流: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4.清军进入台湾

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 ⑵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⑶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5.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五、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特点

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朝一度实行“海禁”;清政府则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从而妨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其历史特点可概括为:(1)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并达于顶峰;(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4)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5)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统科技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第五篇:新时期知识分子历史使命

四、新时期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一般情况

1、整体意义上的可喜局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出现知识分子结构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局面,在与知识分子相关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在整体意义上亦呈现可喜局面。

知识分子在坚持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追求民主。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分子坚信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他们更为关注国家的发展前途,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高涨,也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可喜的成就,这种政治环境为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生活越来越关心,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越来越高。每年两会召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制度改革等事件的背后都活跃着知识分子身影,他们站在国家和民主的立场,踊跃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知识分子更为关注国家的发展前途,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高涨,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新时期知识分子在坚持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参政议政,体现其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积极入世、追求民主的品质,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新时期,知识分子利用新式网络传媒伸张正义,更关注现实问题,积极维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新式网络传媒的出现,给知识分子提供更宽阔的活动空间,网络的言论禁忌少,时效高,被转载传播的可能性大,引起共鸣、进行交流讨论较容易,而且网络能够迅速对即时性事件做出反应,广泛形成声势,网络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知识分子的用武之地。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有一批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尽其所能地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发表意见,对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态,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对舆论的形成与走向,以及对公共生活的气氛产生影响,对政府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发挥作用。众所周知的孙志刚案、黄静案、山西黑砖窑事件、罗彩霞案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发生后,

1 知识分子的立场与表态带动了舆论,极大地影响了舆论的方向、深度与广度,使各类案件和事件的解决转向民主、法制的方向。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在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站在弱者的立场,利用新式网络传媒为弱者伸张正义,他们较合理和公正的判断,展现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

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杰出的贡献。知识分子努力把自己的智力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创造的知识逐渐被应用到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知识分子活跃于社会的各领域,如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制度建设、航空航天、技术发明创造、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他们给人民群众带来富足的物质产品、丰富多彩的文化、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强大的国防、健康的体魄、理性的头脑,为我国繁荣昌盛和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立下汗马功劳。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能够促使我国发展的行为能力,承担起时代发展赋予他们的神圣的职责,肩负和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促使我国日益繁荣富强。

在学术上,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为繁荣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知识分子批判继承我国历史文化优秀成果,整理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积极普及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掀起国学热。同时善于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取和传播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促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日益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呈现出可喜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现象依然局部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国门开放,中外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乘虚而入,一些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利己主义不断侵蚀着部分缺乏定力的知识分子,使得这些人历史使命感较薄弱。

2、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

市场经济使得知识分子的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显,知识分子基本价值内涵已由文化价值转移到社会价值。在物欲的推动下,部分知识分子醉心于追求能为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忽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加强。在生活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分子用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开放意识、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等 2 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种观念意识越来越强,而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重文轻商、淡漠钱财、重义轻利等观念意识越来越被忽视,部分知识分子的政治观念、理想信念和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尤其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滞后的情况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经不起物欲的诱惑,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有滑坡,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功利,对工作和学习敷衍塞责,遇事单纯而片面地按价值规律或讲求实惠来处理,淡化政治进步和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味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谋求舒适安逸生活,这种处理政治与业务、物质与精神、工作与前途等关系的原则,使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明显薄弱。近几年,社会上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已扭曲了部分人的心灵,许多过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优秀的品质在知识分子中已悄然退化,相反利己主义却在恶性膨胀,部分知识分子对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表现出可怕的冷漠,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他们的面前显得无关紧要,金钱和社会地位成为驱使他们的唯一力量源泉。

尽管新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存在历史使命薄弱的不足,但是从整体上应该看到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总体上是健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的,多数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改革三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对社会贡献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在他们身上依然明显体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3、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客观原因

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本身的问题,还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必然伴生现象,是整个社会重视科技知识分子而边缘化人文知识分子和知识市场化的副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念,政治权力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变化,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知识领域和知识分子群体中也不例外,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知识的内部结构以及知识分子的群体结构都受到巨大的冲击。知识领域的两大系统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变化异常明显,科技知识走进社会中心,人文知识开始走向边缘甚至被遗忘,以此 3 相关的科技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角,而人文知识分子受到社会的轻视和冷漠。受到边缘化后,部分人文知识分子变得消极,对传统的知识分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慢慢健忘,躲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因此,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因自身所学知识的边缘化在考察部分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时候,就应该重视这一社会因素。

知识市场化对知识分子的冲击。知识本身包含面广,有的知识和社会关系紧密,有的知识远离生活,有的知识侧重理论,有的知识侧重实践。有些知识分子尝试着将学术和大众贴近,利用媒体传播文化,走大众化道路;有些学者则默默地仍旧寻着自己原来的路;有的学者则完全走向了市场。当科技知识中心化时候,社会就以学术有用与没用来衡量和评价知识分子,有的知识分子根据自己专业性质和个性进行选择和调整,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物欲的诱惑容易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一种潮流,形成一种盲目的社会跟风,知识市场化在全社会显而易见,部分知识分子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扭曲和脱离学术实际的案例不断出现,有的知识分子研究的东西严重脱离实际,有的知识分子本身的想法和做人都和现实严重脱节。知识市场化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浮躁的学术氛围,动摇知识分子开展学术研究的信心,给学术发展带来不可挽救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化带来的负面新闻,导致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知识分子身上最欠缺的则是社会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

4、知识分子使命感薄弱的主观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造成人文知识分子的自身身份认同的危机。人文知识分子在中国一直就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和社会示范作用,他们拥有解释意识世界“意义”与“价值”的话语权。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意义世界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物资困乏到生活逐渐富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人们看到了物质的魅力和货币的诱惑。拥有的货币数量成为了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志。部分知识分子的价值标准开始经历了从价值和意义向世俗化、功利性、势利性的转变。对于远离物质生产而从事精神生产的人文知识分子而言,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判断渐渐失语,即使一些微弱的声音也迅速被商品大潮所掩埋。而离市场比较近的科技知识分子,他们的科技成果容易转换成市场效益,在市场大潮中容易得到了很多金钱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在世俗 4 者心目中,金钱利益和社会地位是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部分科技知识分子拼命追求金钱和地位,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责任感的事充耳不闻。而相比之下的人文知识分子,在部分科技知识分子的物质财富增多和社会地位变高的情况下,出现了身份危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世界,与科技知识分子相比,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物质和社会地位面前变得颓废或者世俗,有的人一门心思往金钱和社会地位方面专营,渐渐远离传统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豪气,缺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得到了释放自己才华和舒展心境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在清贫与被边缘化中斗争,忍受着热闹的下海浪潮与物欲的诱惑,他们也在呼喊与反思中斗争,忍受着讥笑与不解。新时期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他们既渴望建功立业,又要保持精神自由;既想关注社会,又茫然不知所措;既想超越传统,步入现代,又难以割断精神上的牵连。面对时代带给他们的波澜壮阔而又复杂多变的历史境遇,有的知识分子己经在适应时代的基础上继续思考知识分子何去何从,有的知识分子还处于适应阶段,有的知识分子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方向,违规使用知识权力,唯利是图,在金钱和地位面前铤而走险,走向极端,破坏了知识分子长期保持的良好社会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显然社会的转型和变革给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带来的冲击,向来有理性之前驱之称的知识分子在物欲面前应该保持理性的克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重义轻利的高尚品德,重义轻利不仅是传统道德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做人的标准。

六、新时期知识分子使命的实践途径

1、建立合理的知识分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其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为知识分子才华施展提供空间和舞台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指出: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要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和体制创新;坚持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纲要》为新时期建立合理的

5 知识分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指明了方向。制度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工作推进的保障,对于以理性著称的知识分子而言,保证其历史使命得以实践必须有制度。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新时期,改革知识分子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维护知识分子利益,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是新时期知识分子实践自身历史使命的切实要求。

建立合理的知识分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必须深化关于知识分子人事制度的改革,彻底废除知识分子的干部身份和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和打破论资排辈的守旧观念和做法,实行知识分子能上能下的制度,探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知识分子分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柔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把对知识分子的选拔和使用制度化,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的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必须彻底废除束缚知识分子才华施展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档案制度;形成新的知识分子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背景下,须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按知识分子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社会贡献给予其相应的合理的报酬,保障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和创造较好效益的知识分子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加强关于知识分子的立法工作,及时把党的最新的知识分子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使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职务聘任、收入分配、权益保护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尤其要健全保障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知识分子的权利和地位;大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为人文知识分子从事研究提供宽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识分子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系列的制度的完善,将为新时期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提供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2、知识分子要发扬知行合一的实践观,投身社会义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知识分子做出更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知识分子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努力工作,建功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当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国知识分子既具有其他社会群体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深入实 6 践不够,理论脱离实际以及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实践经验的缺乏,还容易导致一部分知识分子出现轻率否定民族历史,认同外来文化的倾向,也容易出现自我意识畸形膨胀,价值取向迷茫的情况。因此,知识分子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突破狭窄的专业视野,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研究社会,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发扬知行合一的实践观,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投身社会义主义现代化建设。

3、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 知识分子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知识分子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共产主义实现的信念。知识分子应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力量。同时,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上先进国家科技信息和动态,另一方面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反动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时刻维护国家的安全。

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社会上期表率作用。新时期,知识分子不仅是我国传统优秀道德的继承者、传播者,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建设者。因此,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知识分子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知识分子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在道德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知识界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现象屡屡发生,知识分子犯罪问题开始出现,这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但更有知识分子自身道德素质的因素。因此,对于掌握了先进文化与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来说,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分子要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知识分子要形成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终身教育的观念,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以便将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之中去,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建筑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 7 切实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崇高的历史责任,中国才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知识分子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献身精神。由于传统文化和现实分配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官本位”意识和重职位轻贡献、重党政轻学术的倾向,这对于专业技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尤其对基础学科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影响到知识分子社会作用的全面发挥。为此,知识分子应该抛弃“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应该抵制物欲的诱惑,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牢固地树立献身专业、献身学术的价值观念。

上一篇:歌手大赛活动范文下一篇:古诗分类汇总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