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2024-05-24

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共7篇)

篇1: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时计划】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yōuyù) 诱人(yòu) 瞬息(shùn) 涉足(shè)

幽寂(jì)延绵(mián)荒草萋萋(qī)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2.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法指导: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成功了,19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步骤二 整体感知 深层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事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恰当。“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要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4.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交流点拨】可以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交流点拨】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交流点拨】心里总要存在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交流点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那条未被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或许会为未选择的路而心生惆怅之情。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含义: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哲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3.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

【交流点拨】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与不可逆转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点拨】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比较异同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比较乐观积极,《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惆怅。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交流点拨】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让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探究写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语言精炼,内涵深刻。

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但诗歌语言精炼,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行文以劝告的口吻,以说理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委婉,热诚坦率,似乎是诗人在和你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未选择的路》

运用象征。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比喻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含蓄清新。

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深化了这首诗的含义,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将哲理隐含在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抒情中,并传递给读者。

板书设计

假如

生活

欺骗

了你如何

面对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沉着镇静,相信未来乐观追求

交代

原因一切都将会过去

过去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心向未来人生

真谛

未选择

的路选择

道路伫立路口,思索选择

做出决定,选择荒路决定一生

留恋

未选选择之后,满腹怅惘

多年之后,回顾叹息无法回头人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深层理解。

步骤三 精读课文,比较异同。

步骤四 总结课文,探究写法。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谭义专

[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篇2: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4.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教与导设计 O学法指导

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注意“自读提示"一的作品背景的介绍,设想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会从诗中得到哪些教育。从作者的劝慰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背会这首诗,将会给你很多启示。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路”象征了什么。找出升华全诗主旨的句子,看看全诗结构有何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①重点与难点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简析。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感情上不要悲伤,情绪上不要急躁,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第二节,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所处的逆境。

首先;他肯定即使有了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忧郁也是难免的,但“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今天的磨难将是宝贵的财富,将成为今后的美好的回忆。这不仅是对邻居小姑娘的叮嘱,也是诗人在四年被流放南俄期间的坚定信念,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具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证。2.《未选择的路》的结构特点。全诗共五节,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一4):在树林里,面临着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第二层(5):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后的思考:这将决定“我”一生的道路。

在第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心理历程。第一、二节,描述了他仁立路口,久久地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可以极目望到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却充满着弓队探索的诱惑力。第三节,写了作出决定前的深思:这决定没有外界的压力,完全取决于自己。第四节,交代了下定决心的心态:尽管前途有艰险,还是义无反顾。O问题与方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本以意象抒情达意。而本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实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利于表达自己乐观的思想。另外作者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2.什么是象征?《本选择的路》中的“路” 象征了什么?这首诗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通常表现的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

《未选择的路》中的“路”就象征了人生之路。这首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探索的人,才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学一练设计 O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忧郁:_ 萋萋:_ 瞬息:_ 幽寂:_ 仁立:_ 延绵:__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国著名诗人_,他曾写过优美的童话诗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 │镇静│

│ ├──┼───┼───┤ │忧郁│

│ ├──┼───┼───┤ │仁立│

│ ├──┼───┼───┤ │幽寂│

│ ├──┼───┼───┤ │美丽│

│ └──┴───┴───┘ O巩固与掌握

阅读《未选择的路》的最后一节,按要求答题。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给诗行的末尾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B,,:----,.C---:,!D,,—:,!2.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3.诗中“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你能揣摩“轻声叹息”的含义,说说它的内涵吗? 4.这首诗重点写了‘哦”在树林里选择‘认迹更少的”一条路的过程,而诗却以“未选择的路”为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0拓展与迁移

阅读西班牙诗人阿莱桑德雷的一首诗,按要求答题。歌唱吧,鸟儿

维桑特•阿莱桑德雷 鸟儿哟,你们轻盈双翼的爱抚 掠不走我痛苦的记忆。多么辉煌的嘴唇的激情哟,美妙的乐音发自你纯洁的心胸!为我歌唱吧巴,闪烁着异彩。鸟儿哟,你们在燃烧的森林里召来欢乐 你们在光耀里沉醉,你们就像火舌腾跃

篇3: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

二、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后记: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未选择的路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未选择的路》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心得体会,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品味: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篇4: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师:我们先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现在请大家自己浏览本诗。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学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教师:不错,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诗中的假如,对当时的普希金来讲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实的压迫和束缚,沙皇打击他,束缚他,压制他。但他并没有屈服。这首诗正是他当时的真实感受的写照。这也是此诗为广大读者所深爱,广为传诵,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座右铭的重要原因。你们读了这首诗,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请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我感受到诗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既是在劝告自己,也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学生: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能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的从容平静。

学生:我能从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中,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理清思路,细节感悟

教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读诗,除在诵读中把握它的大意,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外,还应该进一步理解这些诗句本身的含义,理解诗句之间的关系,理解诗人的思路。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考虑这些诗句之间的关系,再全班交流。

学生:(默读)

学生:我觉得开头是在劝告人们,也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骗了,受了打击,陷入人生的低谷,确实是悲伤、忧郁、心急的。这是我们正常的反应,但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这样,不要长久地陷入这种情绪之中。诗人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学生:下面的诗句可以看作诗人在申诉自己的理由。诗人不能只是劝告:不能这样,应该那样。恐怕还应该讲出劝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诗歌的形式,这样更能让人信服。

教师:不错,我们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这样感人和激励人。那我们看一看诗人讲了哪些理由。

学生:一个理由是说生活不会永远这样,这是讲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坚信沙皇的专制统治不会太久。

学生: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环境如何,是永远不会被现实的困难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恶劣的外界环境所无法左右的。

学生:还讲了一个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教师:这句诗与前边的哪句诗是彼此呼应的?

学生:与前边的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是彼此呼应的,但这句意思更明确,将会毕竟在时间上说得比较遥远,而瞬息说得更加迅速。瞬息用夸张的手法,说明现实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

教师:对,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且诗人乐观地看到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将会成为我们未来一份珍贵的记忆。怎么理解这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这两句诗说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学生: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

学生: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教师:你们的这些理解非常好。现在的挫折、困难、不顺都会丰富我们的人生,会给我们将来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三、拓展感悟,结合实际

教师:现在请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会更好。

四、诵读背诵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个性体验,自由诵读,背诵本诗。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课文,感知文意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知道应该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它会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请大家齐读本诗,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读书)

教师:选择是人生自始至终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你们是初中学生,但是你们已经有过人生的选择了。比如选择学校,选择业余爱好,选择朋友,选择志向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面临选择的问题,当然有些选择是被迫的,但有些选择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诗人把这种人生体验浓缩在诗中。诗人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

学生:一条是已经走过的路,一条是选择时放弃了的路。

教师:请你们迅速浏览全诗,思考诗人对选择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浏览、思考)

学生:诗人在选择时,非常矛盾。因为他在诗中写到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他是两条路都想走,但事实上不可能。这种矛盾心情在整首诗中时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觉得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唤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价值。

二、深入领会

教师:理解得很好。请考虑一下,诗人是不是对他的选择感到后悔,是不是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路?

学生:不是,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原诗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两个更字,实际上反应了诗人选择时的思考过程,也是他做出选择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说是缺点,因为两条路都未经脚印的污染。而且诗的最后一句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种不后悔的语气。

教师:的确,他对选择并不后悔,那你们看一下,作者写作的.重点是选择的那条路,还是未选择的那条路?

学生:重点是在未选择的路上。

教师:既然作者不后悔,为什么他写作的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而且诗的题目也叫着未选择的路?

学生:因为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但那些未曾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时走两条路。

学生:这种感情在诗中,也有表现,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就是想走那条未曾选择的路。他走在已经选择的路上时,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选择的路,但他知道难以再返回,也永远不可能返回。

学生:事实上,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念,诗中多少年后,诗人还为这次选择而轻声叹息正是如此,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

三、联系实际

教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可不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们的想法呢?

启示:例如,你选择现在就读的学校,你就放弃了其他的学校;你选择现在的朋友就无形中疏远了其他的朋友;你选择了勤奋就不能偷懒;你选择了刻苦就会减少玩耍的时间等。

学生:(交流)

教师: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你们说说,如果你面对某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给以一定的指导;如要慎重,因为时光毕竟不能倒流;应有独立的标准,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选择后,应该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四、两诗比较评价

教师:今天学的这两首诗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和欣赏哪一首呢?请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成长的道路充满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满选择。前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启发,就像普希金和弗罗斯特一样,我们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就会得到很多教益,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好。

〖教学反馈

篇5: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

(三)诵、背

1.设问: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

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

3.试读评价

按照刚才的交流,请你来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四名同学与教师共同点评,最后评出最好的一个领读。

4.设问:

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读,现在再回顾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背诵全诗。

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顾上节

课的诗歌阅读方法。

二、导入《未选择的路》新课。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板书课题)

三、自主实践,小试牛刀。

1.教师引导学生“读”。

2.“品”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

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我们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6: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带着问题朗读

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篇7: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2、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情感与德育: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参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补充: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忧伤,愁闷。

因是诗歌,牵涉的字词很少,教学时也应从快从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由教师介绍,学生适当笔记。详细介绍见《教师教学用书》P30、P31)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文本学习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希望

教师小结: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意象—意境)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二)学习《未选择的路》

方法步骤同上,学生自主学习。

练习及参考:

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重点不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

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

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课文小结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题二

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三

上一篇:河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下一篇:初中校运动会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