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林清玄的文章

2024-04-10

小学林清玄的文章(精选8篇)

篇1:小学林清玄的文章

我是在听林清玄的一次广播访谈后,才知道他的。那是从外地回来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听,听他说他的个人经历,他说一个人到30岁以后应该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没有用来觉悟,那就是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听他说人生。他说:怎样看世界跟你站的位置有关,通常我们年轻的时候是站在桥上,到三十岁就是站在楼上,到了四十岁就是站在山上,七八十岁可能就是云上。听他说爱情,他说: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常常会找那些外在漂亮的,到现在会找内在相遇的人。所以说18岁可以找,45岁也可以找,就是找到一个人,以后跟他一起成长,找到一条对的路,让你们的爱更自由更饱满。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找到对象后都不能一起成长。当时感到他的谈话自然,富有哲理。回到家,上网一看,知道自已这样的孤陋寡闻,不知林清玄。看林清玄的作品,很多时候,就象是在山间、在林中、在水旁。他边说边走,边说边讲,在不经意中把他的内心感觉,告诉了你。有时是一壶月光下的酒,一杯松子茶,娓娓中缓缓地渗透着浓烈和清香,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其中。更多时,你还在那还没回味过来,他已走远,留下一个人在那慢慢的回味。

小故事里有大智慧,林清玄的文中,透照这样的道理,生活是要体味,更要去领悟。林清玄在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中,领悟到看似平常,而富有深刻的人生真谛。我们往往在他的文中找到这样或那样的熟悉的东西,可就是没有他那么深刻的体味,或者是漠视的。生活中的很多的感悟和领悟,我们更多的不是用心去感去悟,而是用经验甚至用教训去感去悟。就像在看到这次大地震的悲壮,我们体味到活着真好,当我们看到那伤残人,深刻感到好好的活着真好,不经过这,我们不会或很难体味生命的意义。就拿交规上要求:开汽车时不能打电话看信息,因为那样不安全,我就是无视那样的规定,在看不到交警的时候,该打的打,该发的发。也有朋友提醒过那样不安全,总是说没事的。在去年我也是这样,一边看一边打电话,在低头抬头的时刻,看到了前面的汽车停在眼前了,一辆二辆三辆四辆,一辆追一辆。我一下子追了四辆,看到满地的狼藉,心中真是后悔,不打电话就好了。很多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道理又不是不明白,所以往往有了深刻的教训后,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林清玄的高明处,他能静心去品,去悟而不像我非得依赖经验,教训去明白一件事。

林清玄的文,他对人生的看法和认知,其实也是智者见智。这也是艺术的空筐结构的问题。就像有位朋友说:“在你看到那二个小姑娘问你要钱买饭吃时,你给她们一点钱不就可以了吗,而你讲了一大堆的有关同情的话,就是没给她们一分钱。”我后来想想,也是,给她们买饭的钱,也不是难事,可就是为何不给。我反思了自已,只能说我评判和处理这事看法的不同,我个人认为她们并不少买饭的钱,而是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并把之作为一种职业。。不真实和利用人的同情,是我的个人看法并使不肯帮助的原因,因为这回助长了那种寄生的不劳而获的生活的。

生活的这种领悟,在职场上,可以从诚信和个人的得失二个方面看,大家都知道,讲诚信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可往往说起易,做到难。今年,我处理过这样的事,由于项目的需要,和一位博士进行技术合作,从协议看,应该是个双赢的。并为此投了资金。可当项目完成要交接时,他提出要修改协议,不修改就不交接项目,双方为此发生的分歧,最终导致合作的不成功。为此双方都有不小的经济损失。有时我反思这事,这样坚持中止合作,明明会有经济损失,为何不退一步或而采取变通的办法,而采用这样的做法,告诉你不讲信用,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意义吗?可能我认为诚信,比什么都重要,讲诚信或不讲诚信,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他是否知道,那就是看他的造化了。

郑板桥说过“吃亏是福”,而在生活中往往有人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人在工作上,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往往看重眼前的利益和得失,在工作中往往比我是否比他人多干少拿,最好是少干多拿,他们往往忽视了多干带来除物质回报外,其它方面的回报,象经验的结累,技能的提高等等,这在他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回报,将远远大于他的物质上获得回报。也将是终生受益的,在人与人的合作过程中,过分的计较,将会失去合作的基础,可能导致最后的合作失败。我有个朋友,就是爱计较不吃亏的人,最终和合作伙伴分手。去年我曾介昭了一个投资项目给他,由于他的合作伙伴不愿给他担保,而最终放弃,从项目的营行情怳看,他的损失可以说是巨大的。他会自省还是埋怨,也要看他的造化了。

所谓的造化了,我想也可以理解为悟性。

其实,我们很多时,往往为一小事,一句话,所感动。就象我看到一个朋友,三番四复得去看望病中的孩子,给他鼓励,为她的那种精神所感动一样。林清玄的文,要静心去品,慢慢地悟。

林清玄一次在演讲现场,端起茶杯说:“我教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每次把茶拿起来喝的时候,先念一个句子:好好地喝这杯茶吧,因为这辈子不可能再喝到跟这杯一模一样的茶了。端起茶杯的时候,你想象那是见爱人时的欢喜之心;放下茶杯的时候,你想象那是离别爱人时的缠绵之心。那样的生活就不会有压力了。”人有是就象街上卖的那小老鼠,关在铁笼里,不断地爬啊爬啊,就是爬不出那个铁笼。林清玄或许在他的文章中:告诉能怎样爬出这个铁笼,过以种没有压力的生活。

没有压力的生活,真好。我是这样认为的。

篇2:小学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这个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详,我们看看下面的林清玄读书的文章,感受一下吧!

林清玄读书的文章

从我读了他的那篇《桃花心木》开始,不知不觉地,我的目光会不断地追随着他那些文章,朴实无华,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那潺潺的流水声缓缓地走进我们的心坎里,让我们去慢慢地品味生活的甘辛。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散发出柔和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着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

在寂静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鸳鸯香炉》这篇文章。作者从宝石店中看到的香炉引发了他对童年的会议,文中反复提到作者记忆中鸳鸯香炉那紧密相连的腹部,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爱的诺言开花了,虽然不一定结果,但是每年都开了更多的花,用来唤醒刚坠入爱河的新芽,鸳鸯相连是一种未名的爱,不用生命,千万中爱都升自胸腹中柔柔的一缕烟。”这段话使我感触颇深,“鸳鸯相连”写出了夫妻之间典型的东方情感,那是一种含蓄蕴藉的爱,如同共守一炉香的鸳鸯,没有轰轰烈烈的燃烧,没有欲死欲生的狂欢,有的只是如烟一般不用声名的`爱罢了!

我想,着“鸳鸯香炉”必将是林先生永生难忘的回忆吧!正如他所说,“香炉的微光还在记忆的最初,在任何可见和不可知的角落,温暖地燃烧着”

我记得,还有一篇文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生命的化妆》先从自己对化妆的错误认识谈起,认为“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这就引发了下文化妆师的回答,我记得最深的是以下几句: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说的多好啊,最好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在当今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不用言语、行动来伪装自己、分时自己?一个人就算是再美丽,却没有气质和内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我认为,不必花时间去思考别人眼中的自己,如果自己觉得“这就是我,我不必去为别人而改变与伪装自己。“那么,这样的你才是真正的美。

我只有一张口,一支笔,我能说的,能写的,只有这么多,但是,我心中所想的那是无法言尽于笔墨纸张之中的!

可以说,林先生的文字很美: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文章中所散发的唯美气息和他文章的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

他的故事很平凡,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

篇3:小学林清玄的文章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生写作的规范意识薄弱的问题, 必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就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规范意识。

前不久, 同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聊天时, 从他们那里得知, 现在的中学生写作能力是比较差的, 除了语句不通、条理不明之外, 还有一个非常简单却也非常普遍的毛病, 就是文章的书面形式杂乱无章, 行款和文字符号的书写很不规范, 几乎是毫无规范和章法可言。并且就算是有些教师三令五申加以强调, 学生还是屡教不改, 有的学生还认为, 教师强调的规范束缚了他们的个性, 明知故犯, 拒不改正。如此看来, 学生们对写作的规范意识淡薄到了什么程度, 几近由习惯转变成为了他们的写作观念, 这种错误的做法在他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很难改正过来。

古人云:“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这样的情况, 可能要追溯到小学阶段, 如果没有小学阶段养成的写作行为的不规范, 那中学生写作的不规范不会达到这样的程度。不过, 事实上,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 一些教师其实也还是对写作规范有所强调的, 但从结果来看, 这种规范化教育工作做得还是很不够, 存在的范围也很有限, 还有待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加强。由此可见, 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开始, 就必须加强写作规范化的教育, 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规范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写作的规范意识, 必须在作文教学中严

格要求学生, 促使他们把写作的行为规范转化成为其进行文章写作时的一种行为习惯

1. 培养学生强烈的写作规范意识

培养学生的写作规范意识, 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有特定的规范的, 这种规范是写作行为必须遵循的。进行作文教学时, 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应该写什么, 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必须怎么写, 在语言文字上必须怎么表达。有许多学生写作规范意识淡薄, 首先是他们不知道写作的规范, 才不会按规范去写, 一旦知道了, 他们往往就会自觉地去遵循的。

让学生知道了写作规范之后, 还要在写作中要求学生完全按写作规范去写作, 促使学生养成相当强烈的规范意识。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初学作文, 往往对写作的规范化要求记得不牢, 比较容易违反。作文教学中, 必须强调和提醒学生按写作的规范要求去写作。

2. 严格要求, 促使学生把写作规范转化成写作行为习惯与方式

在写作教学中, 我们也发现, 其实教师们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注重写作行为规范的教学的。可是, 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作文不符合规范, 这其中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学生, 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 写作规范要求是不合理的, 于是不听教师招呼, 故意违犯。对此, 唯一可行的办法, 就是平时就严格要求, 加强这样的规范化训练。

篇4:做好小学英语教学的细节文章

一、重视课前预设,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活动性,教学实践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平台,这就为教师的课前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前预设的重要性,在细节处精心预设,如教案与导学案的设计,活动规则、实践办法的揣摩,课堂评价量表的设计,活动道具的制作等,把预设做到细致,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与实践的兴趣。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story time部分时,笔者考虑到文章以伊索寓言为载体,内容有趣,语言形象生动,容易激发学生阅读与讨论的积极性,于是在教学预设中创设了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笔者还以lion和mouse为原型,制作了相应的卡通头饰。同时,在小组评价量表中融入这两个动物形象,以此营造与语篇故事息息相关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通过用心设计教学活动,细心打造教学道具,营造教学氛围,为英语教学做好“包装”。

二、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习方向

课堂教学无疑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学生语言实践的主阵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把预设搬进课堂,以演示、走过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应在预设的前提下注重启发引导,留心学生的反应与表现,机智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巧妙留白,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鼓励学生的语言创造。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口语实践中,Free talk中有一个“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话题的探讨。由于班级学生上学方式较为单一,以步行或是家长摩托车接送为主,笔者考虑到话题不好展开的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呈现了“动物学校”中不同小动物上学的方式,如小白兔乘坐汽车,小猴子步行,小山羊坐公共汽车,小鸡坐出租车等。通过创设话题情境,扩大话题的讨论张力,丰富学生交流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小动物们不同的上学方式展开讨论,并结合动物校园向同伴分享自己的上学方式。

三、跟进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课后反思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块监控盲区,不少教师认为英语并非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上完课后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殊不知课后反思的缺失,对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自觉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坚持写反思日记,及时对课堂教学的实效进行分析、讨论,积极向其他教学同仁请教,提出修整、完善、促进教学实效的方法,并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写反思日记,主要记录自己的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情感动态等,并展开思考与总结。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e way时,笔者发现班上有不少学生方向感较差,在“指路”中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口语实践中,即便教师“指手画脚”地演示,这些学生仍然听得一头雾水,指路时就更是叫人摸不着头脑了。因此,笔者在第二课时的口语实践中借助“画小地图”的方式,帮助那些方向感差的学生建构立体思维,明确口语交际的指向性,提高口语实践的有效性。

总之,教学大小事,必作于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留心教学的细微之处,俯身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课前做好精心预设,把准备工作做足,做细,做漂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启发,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语言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动态生成提供可能。在课后反思中细致磨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下一次的课堂精彩生成埋下伏笔。(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华小学)

篇5:林清玄的文章摘抄

黄桑禅师说法里有这样一段:“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请佛道,世界山河,有相无相,偏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偏照也。”把一个人的“心”提到与众生请佛道平等的`地位,稍为可以解开一些迷团。

一个人的心在佛道家的法眼中是渺小的,可是有时又大到可以和诸佛道相若的地位。在新竹狮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第,壁上用苍润的楷书,写上“心即是佛道”四个大字。同样的,在江苏西园寺大雄宝殿里也有四个大字“佛道即是心”;不管是心或佛道摆在前面,总是把人的心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其实,这四个字学问极大,它有十六种排列组合,每一种组合意义几乎是一样的,以心字开头有四种组合:“心即是佛道,心是即佛道,心佛道即是,心即佛道是”,以佛道字开头也有四种组合:“佛道即是心,佛道是即心,佛道心即是,佛道即心是”,几乎完全肯定了心的作用,佛道在这里不再那么高深,而是一切佛道法全从行念的转变中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再从“空”的角度在经文中索解,有时一个平常心就能在佛道里转动自如了。

我最喜欢的讲佛道法是“维摩经”里的一段,维摩诺间文殊菩萨说:“何等为如来种?(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说:“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道种。”

文殊并且进一步解释:“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在这里,文殊把人世间烦恼的意义肯定了,因为有一个多情多欲的身体,有愚昧,有情爱,有烦恼才能生出佛道法来,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把经里讲受,想、行、识诸空的理论往人世推进了一大步,渺小的人突然变得可以巨大,有变化的弹性。

在我的心目中,佛道家的思想应该是瘸子的拐杖,顽者的净言,弱者的力量、懦者的勇气、愚者的聪明、悲者的喜乐,是一切人生行为中的镜子。可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讲佛道法的“有道高僧”大部分忽略了生命的真实经验,讲轮回,讲行云。讲青天,讲流水,无法让一般人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过去旅行访问的经验,使我时常有机会借宿庙宇,并在星夜交辉的夜晚与许多有道的僧人纵谈世事,我所遇到的僧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为僧的,大多数并在生命的行程遇到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挫折痛苦等等,愤而出家为僧,苦修佛道道,可是当他饲入了“空门”以后,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的经验,用这些经验为后人证法,确实是一件憾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住在佛道光山,与一位中年的和尚谈道。他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因为爱情受挫,顿觉人生茫然而适入空门,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他还忍不住眼湿,他含泪说:“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也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也没有情感的完成。”也许,他在孵说里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泪眼中我真正看到一个伟大的人世观照而得到启发,他的心中有一颗悲悯的如来的种子,因为,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不畏惧的道理。

篇6:林清玄悟的文章

1、要尽可能地把所有时间和空间都留给那些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叫陆羽。他是一个弃儿,长大后,他给自己取了陆羽的名字,意思是漂流在陆地上的一根羽毛。他立志要喝遍天下的茶,饮遍天 下的水,于是从9岁开始就一直旅行。我后来曾追随他的饮茶之路去寻访,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不容易,全国的茶区那么多,在只依靠步行的年代,他都一一走遍,还写下了《茶经》,成为13来迄今无人超越的经典。支撑他的,就是一股叫做梦想的力量,他懂得,有限的人生里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2、你必须要意识到,世俗的事务并非无价。

什么是无价的?是浪漫的精神。有一次我去上海演讲,和朋友站在黄浦江边吹风,觉得夜晚的黄浦江格外地美,十分浪漫。此时,我的同伴撞了我一下,“喂,你知道每年黄浦江有多少人自杀吗?”哈,真是煞风景。

什么是浪漫?“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喝茶……这些都是浪漫”,浪漫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时空、一种感受、一种向往,一种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开出一朵玫瑰花。

即便是被世俗捆绑,即便是处于人生低谷,也要时刻保持浪漫精神。求婚也并不一定需要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很大的钻戒,我只是写了“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同”两句诗,妻子就感动异常,嫁给了我。

3、不要失去对真实价值的认知。

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价值的认知已经不那么清楚。

有一次,我在上海走过一家百货,看见橱窗里挂着一个包,售价100万元人民币,那是爱马仕的鳄鱼皮包。我很吃惊,谁会花100万买这个包呢?但显然是因为有人买才会有销售。

很多人都被这些名牌捆绑和魅惑,在吃穿用度上,花很多钱来消费,但事实上,他们看中的并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价格。我到商场里去买衣服,都会问服务员,有没有没牌子的东西?只有撕掉牌子,物件才会回归本身的价值。因为我希望寻找的是生命的价值。

我认识北京的一个有钱人,是个矿产大亨,每年赚100多亿人民币。他家地面用的是玻璃,下面水池里养着锦鲤。这些锦鲤都经过标准的挑选,不合格的鱼会被拿去扔掉或给大鱼吃。

因为不符合某些标准,有些锦鲤一出生就被决定了凄惨的命运。后来,我把那些不合格的鱼买了回来,养出来也格外与众不同。人如果只认识统一的、固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很可怜的。好在人不是锦鲤,就算出生微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4、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这个世界的可怕之处在于,大部分人被训练成单一的人,按照上学、考试、工作、结婚等标准流程活着。这很值得检讨。

你看看这个世界,最辣的是辣椒,最酸的是柠檬,最苦的是苦瓜,最甜的是甘蔗。如果你把他们养在一块土地上,会出现两种结果:全部死掉,或只有一种活下来。他们本来活在不同的土地上,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如果硬将他们放在一起,也许辣椒最后会变成苦瓜。

人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质,但是也要包容别人的不同,这个世界才会精彩。因此家长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作比较,因为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较,辣椒只要自己够辣就好。

人们从小就要发现,自己最合适做什么,做什么才最快乐。我这辈子一直想当作家,从来没有改变。清华大学一百年的时候,有学生问我,你已经写了170 多本书,还会接着写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会死,我会写到明天早上。我已经写了40多年,我一直在想,我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我要一直努力。

篇7:林清玄的文章摘抄句子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昙花的美教我如何说呢?是无花堪比伦的,她吐出美丽的网,绊住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一秒也不舍得移开。她的香,如果用别的香来比拟,对昙花都是一种侮辱,二十坪大的花园,全被充溢,香还密密地流出。

你也知道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吗?水不停地流逝,却没有真正地消失;月圆又缺,却一点也没有消长。从变化的观点来看,天地每一眨眼都在变;自不变的观点看来,万物与我都是无限的。在变与不变之间,有情就有伤感,有情就有失落,有情就有悲怀,这些都是由变化所生。但是,眼睛如果大到如月如天,伤感、失落、悲怀,不就是海边的贝壳吗?贝壳已死,却留下形状、颜色与美丽。这有些像禅师所说的:“心热如火,眼冷似灰”,对人生的一切,我的心永远热情、贴近、注视、感受,但是要化为文字,似乎有一双冷静观照的眼睛,后退、飞远、平淡地回来看这一切。

我们在现实的人生里,凝视、倾听、沉思,这使我们看、听、停,再前进,游行在一个浮面的层次。往往在我们闭上眼睛,形色隐没时,才看见。当言词沉寂,在辞穷句冥时,才听见。当我们把思想倾空,不思不念时,才清晰。有情在无情中,分离在相遇之时,不凡在平凡之内,呀!哪一条河流不是在重山阻隔中找到出路呢?如果理想之情是河流,它就会自由的在山谷中寻路;如果心与心相呼应,就会像挂在树梢的剑,被有缘的人找到。人生,复杂而繁琐。创作是简单而伟大的事。从创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边的风景。从人生看创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变成天空。

创作者不必夸耀,也不必妄自菲薄,画家把色彩留给大地,音乐家把声音留给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给大地……因为大地不欺,地无私载,我们才可以真诚的吐露,才值得用一生的力量去完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必然有一些东西可以超越局限,穿透生死,就像点燃黑夜的天上星月,那些超越与穿透虽然来自个人的情感,但是如果不予大地相呼应,不与季节的转移相和谐,不与日升月沉相契入,就像那玫瑰剪枝,在动剪的刹那,玫瑰已经死亡。

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扮演种种不同的角色,演出种种虚假的剧本,最后又哭着离开这世界。每天我走完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觉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即使生活条件只能像动物那样,人也不应该活得如动物失去人的有情、从容、温柔与尊严,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

下雨天的时候,我常这样祈愿:

定、慧的品质的人,即使在逆境里也可以飘送人格的芬芳呀!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的体验生命的深味。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姻幸福,白头偕老。我相信风水,但我不相信挂一个风铃、摆一个鱼缸就可以使人财运亨通、官禄无碍。我相信人与环境中有一些神秘的对应关系,但我不相信一个人走路时先跨左脚或右脚就可以使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我相信除人,这世界还有无数的众生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我不相信烧香拜拜就可以事事平安,年年如意。我相信人与人间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但我不相信不经过任何努力,善缘就可以成熟。我相信轮回、因果、业报能使一个人提升或堕落,但我不相信借助于一个陌生人的算命和改运,就能提升我们,或堕落我们。

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都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质,温润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灵在细致。“世界上有这么多苦难,唯一的补偿是,生活中,小小的欢乐,小小的悬念。”以撒·辛格如是说道。

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力量。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感到温暖。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形象,有色彩,也有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有风铃,风虽然吹过,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地存在。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这是禅者的最重要关键,就是“放下”,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着,其实执着像是写在沙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缘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没有什么难。

爱别离虽然无常,却也使我们体会到自然之心,知道无常有它的美丽,想一想,这世界上的人为什么大部分都喜欢真花,不爱塑胶花呢?因为真花会萎落,令人感到亲切。在生死轮转的海岸,我们惜别,但不能不别,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时间,两者都不能逆转,与其跌跤而怨恨石头,还不如从今天走路就看脚下,与其被昨日无可换回的爱别离所折磨,还不如回到现在。

因缘的散灭不一定会令人落泪,但对于因缘的不舍、执着、贪爱,却必然会使人泪下如海。无常是时空的必然进程,它迫使我们失去年轻的、珍贵的、戴着光环的岁月,那是可感叹遗憾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可是,如果无常是因为人的疏忽而留下惨痛的教训,则是可痛恨和厌憎的。

美好的创作不是玫瑰剪枝,而是走入田园去看那些盛开的玫瑰,若能瞥见玫瑰的精魂,玫瑰在心里就永远不谢,永远留香。若在某一个春日,形之笔墨,玫瑰就超越局限,穿透生死!洗砚池边的梅花,正是大地的梅花。清淡的墨痕,正是梅花留在大地的精魂!我们不宁静,是由于我们不完整的缘故。我们不完整,是因为我们孤困自己。如果打开与大地的一点灵犀,我们就走出孤困,我们就完整,我们也宁静,至少,在创作的时刻。

我特别喜欢蝴蝶、夜蛾、蜻蜓和豆娘,它们看来那么潇洒自由,有着薄透美丽的双翼。但是我不忍心杀死它们,只有在草坡和树林寻找刚死去的,有各种眼里色泽的蝶翼和透明的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夹贴在自己做的厚纸薄里。有一段时间,发现美浓的黄蝶翠谷,总是聚集万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捡到美丽的蝶翼。记忆是不可靠的,遗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文学家不去寻找增加记忆的魔药,而让记忆自然留下,记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随时准备着偶然的相遇。与十年前的美相会,就有两次的美,与二十年前的善相会,就有加倍的善。第一次与美相逢,我还是少不经事的少年,美便会与我会面,点头,微笑,错身,如翼飞入花丛,逸失于天空。多年以后,我们已识得门外的青草,品过甜美沁人的气息,听过深深叹息的声音,走过黑暗中长路点燃的灯光,这时又与美相会,心里的火被点燃。

如果画面转换,我们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谷,溪边有一株横长的芦苇,一只美丽的紫蜻蜓,不知从溪山的什么角落飞来,翩翩地降落在芦苇的最尖端。当时若有摄影机,一定会立刻留下美丽的影像;若有纸笔也好,可以写下刹那的情景。

他的爱情、他的魅力、他的幸福,具有等价之物,在所有他从未到过、他永远不会去的地方,他不会遇到的陌生人那里。黄昏时,虽然像学徒一样浮起笑靥,他却是文质彬彬的路客,决然告别,当面包出炉时。鸟的歌声是早晨的树枝感到意外。第一道光线在苦闷的诅咒和壮丽的爱之间踌躇。对你的荷责毫不在意的人,你要心存感激,你和他不相上下。只要对爱卑屈。如果你死,你仍然有爱。如果我们活在闪电的光耀里,那就是永恒的心。

篇8:林清玄散文的情趣理探讨

四、构建开放情境, 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 要构建开放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究, 鼓励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 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二年级《认识厘米》一课, 学生认识了厘米后, 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去量铅笔的长度。有位学生上来量时, 却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大家都说他量错了。原来他把尺倒过来量, 用20厘米处作零刻度。我没有以一个简单的“错”字堵住学生的嘴, 而是给他提供解释的机会。这个学生说:“我从20厘米量到11厘米处, 中间正好隔了9厘米, 我就知道铅笔是9厘米长。”这时, 教师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其他同学, 问:“可以吗?看到他的这种创造性的测量方法, 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可以。用他的尺从11厘米的地方开始量, 量到20厘米处, 铅笔的长就是20-11=9 (厘米) 。有的说:如果从10厘米的地方作起点就更容易量了。像这样提供宽松、开放的教学情境, 能使学生克服障碍, 主动探索, 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为今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 把蕴涵在教材中的那些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资源挖掘出来,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材料, 创设“开放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 自主发现的活动中, 从而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 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界、关注人生, 以或深或浅的佛语禅趣提点众生, 以明晰的哲理启悟人生。本文从林清玄文章的选材和独特视角, 浅析林清玄散文中折射出的真情、佛趣和哲理以及它给人的提点和引领作用。

一、充满温馨的人文情怀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 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 用他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些小人物, 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例如在《好雪片片》中写了一个衣着污秽、行动不便的街头流浪汉, 这样一个生活困顿的老人, 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为所有买他奖券的人套上一个“祝君中奖”的红色封套;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用不灵便的手, 为作者扣扣子。这暗示读者无论处境如何, 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浴着光辉的母亲》则写在公共汽车上, 一个母亲因担心弱智的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不断疼惜呵护儿子,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作者因此想到, 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 可惜, 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 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 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 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二、佛语禅趣的妙用

林清玄的散文尤其是“菩提系列”的散文有大量的佛语禅趣的妙用。有对佛经的引述、注释, 有对佛门典故的介绍、解说, 还有对高僧、名师、居士的言行的阐述赞许。这些佛语禅理, 用得恰到好处, 有的是点明主旨, 有的是深化主题, 有的是对人的困境的点化———或醍醐灌顶, 或发人深思。如在《好雪片片》的结尾处引用居士庞蕴的话“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就是对人无论何时何地, 无论境况如何, 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一主题的深化。他告诉人们, 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美好的东西就在眼前。又如在《空出我们的杯子》中写道:“如果眼睛向外追寻, 脑子里就会充斥纠缠的识见, 就无法做自我的反省与开启了。”在《两个汤圆》中谈到人的贪欲时, 引用吕洞宾收徒弟的典故。吕洞宾化身卖汤圆的老人, 在摊前放着“一文钱吃一个, 两文钱吃到饱”牌子。摊前吃汤圆的人络绎不绝, 都吃两文钱的。突然, 一个年轻人吃了一文钱的。吕洞宾赶忙问原因, 年轻人说:“可恨啊, 只剩一文钱了!”由此推知贪欲是人的本性, 而人却浑然不知。这些佛语禅理的运用, 看似信手拈来, 实则是匠心独运。这是作者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感悟, 借佛语禅趣对众人的提点、开导。

三、哲理性的思考感悟

林清玄的散文常常从一个现象、一个场景、一个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 或是对人生偶遇、生活片断、自然万物经他巧妙点染, 迸发出智慧的感悟。例如在《天堂的位置》一文描绘了一幅纯真洁净的儿童心理图画, 在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心灵中, 天堂充满了美好与欢乐, 地狱弥漫着苦难与不幸。作者对孩子们的忠告却是:“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 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 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他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引导着孩子们摒弃怨恨, 用爱心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堂。《黄金鼠》一文则是看到街头卖黄金鼠而引发的哲理性的思考。文章感慨道:猫鼠原没有固定的价值, 只是由于人的好恶而显出贵贱。当我们买高价的老鼠之际, 我们是真爱那只老鼠, 还是重视那个价钱?进而引申到“在人世里, 我们重视一个人不也如此吗?往往重视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权位, 甚至衣服, 只有一个人能看透外在的虚妄, 进入内在的照见与品质, 才是真正的智者呀!”在《桃花心木》一文中, 种树人说:“如果我每天浇水, 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 树木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根就会浮在地表上, 无法深入地下, 一旦我停止浇水, 树木就会枯萎得更多。”作者由此引申到“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总之, 真情、佛趣、哲理在林清玄的散文俯首皆是, 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给人以正面引导, 教人向善, 引领人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 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这种引导不是牵强生硬的说教, 而是水到渠成的提点引领。这种自然流露的善良的人性的力量, 远胜于刻意的说教。

上一篇:打错拼音打错字下一篇:停顿的时光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