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024-04-09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共6篇)

篇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1998年设立的专业),这个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

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

信息系统:

从技术上说就是为了支持决策和组织控制而收集(或获取)、处理、存储、分配信息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组件。除了支持决策、协作和控制,信息系统也可用来帮助经理和工人分子问题,使复杂性可视化,以及创造新的产品,从商业角度看,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解决环境提出的挑战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管理方案。我们用“信息系统”这个词时,特指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系统。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件、硬件、存储和电信等技术为核心的人机系统。

就业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信息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系统和网络)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面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学科发展前景应该十分看好,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随着学科的建设,原来的图情档专业设立的信管专业的学科实力也逐步增强,在信息科学的冲击下完成了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型。

总体而言信管专业应以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三个方面的知识为平台,构筑信息管理学科基础(内核)。

具体内容应包括:

(1)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分析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统计、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研究、信息检索语言、科技档 案信息管理等。

(2)计算机科学课程: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3)管理科学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信息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等。

面对信管专业的发展前景,我们试着分三部分作阐述:

(1)相关领域的整合与互补

基于以上所述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等相关领域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在信管专业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相关学科的整合与互补的过程。一般而言,在管理学院课程设置中,无论是工商管理还是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都是核心课程。现在图情档都划归信息资源管理范畴,这些传统专业都会以信管专业为其学科建设的方向和指针。这些领域在研究范围上都有大量交叉,各领域的整合才能集中最优势的资源,无疑只有这样信管专业才有竞争力。

(2)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

据以上所述,信管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学科的交叉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已经成为各学科发展的新生长点,或者说信管专业的未来发展生命力在于相关学科的交叉,并不在学科本身。这应该是各应用学科的共同特征。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关系。目前我国该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中有两种倾向均不可取:一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仅仅给学生教授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传统管理手段,计算机化即告完成;另一种则过分夸大计算机的重要性,恨不得将所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传给学生,将信息管理系办成准计算机系。这都是未弄清专业知识结构中计算机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知道,“信管”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领域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不是计算机算法理论或硬件理论,也不是计算机自身资源的管理,只是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因而对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侧重应用。这需要我们首先端正态度,立足于服务,立足于应用;其次应针对计算机应用的具体情况开设有关课程,重要的是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或者在人才培养上分类型,比如可以分为技术型,工程型,管理型等。

(3)三种模式的趋同倾向

我们还记得清华人的自信,他们说别的信管专业都是由图情档专业转型过来的,只有他们才是嫡传,包括临近的北大也是这样。这或许是由他们的实力决定的,毕竟他们在信管专业排名中高居榜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校传统图情档专业学科转型的完成,清华也将不得不承认别人的信管专业也是真正的信管专业,而不管它们当初的出身如何。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说以上三种模式只是中国当前信管教育界特有的现象,再过几年或十几年后,人们将不再注意到信管专业的出身,因为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培养方向上可能会有些区别,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在这三种模式的趋同倾向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或者说社会的认可无疑是决定性的,正如这一专业是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应运而生的一样。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各大学为何把强调自己的特色和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放在同一地位上。

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我个人也有自己对这个专业的一些看法。在此尽供参考。

我就直接从就业说起。这个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3种:

一,就是从事技术方面的。需要你把计算机技术学的过硬。

二,从事系统分析,数据分析方面。需要掌握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能通过一些硬件软件工具对市场或者其他信息进行分析。

三,从事ERP。对于ERP,在下面会有详细介绍。(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个人也不是很清楚。

只是看了网上一些杂7杂8的介绍。)

以上是信管专业的基本就业方向,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根据专业来选择就业方向。

下面来谈学习:

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很鲜明的。特点就是:课程多,涉及面广。但是并不深入。(特别是在我们学校)

所以如果你尽尽依靠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可能你毕业的时候就会成为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通的情况。而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是就业是不利的。

这就需要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取相应的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具体方向参考就业那3种。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个人看法。最后说一句。有时候选择的方向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资产评估 工业工程

篇2: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国家教育部对林业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学以及经济信息管理5大专业,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就是所谓的信息管理专业。当前该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我国培养计算机、管理及经济等多方面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定位

1.1探索时期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60年代后期经济管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最先的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主要的脉络,由于这一时期内有关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的支持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作为支撑,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思维理念并没有出现。[1]在这一时期内有关信息系统指导方法、思想及理论等方面的工具缺乏,数据库管理技术并不十分完善,研究与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通常都是计算机技术专家。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处于最初的萌芽及酝酿时期。

1.2发展时期

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一直到90年代初期都是发展时期。1967年,美国一大学会计学教授Davis率先创建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到了80年代初期,该系统已经获得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在80年代也成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2]Davis教授认为,开设信息管理专业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组织或企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决策提供出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或组织的发展。

1974年,全球首个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被开发出来。在这个时期,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一些大型的金融领域中,并且使用的多数都是小型计算机。随着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与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但其却面临着“软件危机”等问题。此外,由于专业化的计算机人才较为缺乏,导致开发与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文字处理软件方面,至于企业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则需要由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完成。

在这一时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着力解决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及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重点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的金融行业中,信息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开发信息系统工资管理模块、财务模块及计费模块等,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金融管理与服务效率的大大提升,并且其稳定性与定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传统而落后的财务管理收单及工作模式逐渐被取代。[3]

1.3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跨越了上世纪90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微型机的应用层面正在进一步扩张,并且数据库技术的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推广与普及,开发软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也逐渐变得完善,信息技术人才的比例处于逐年壮大的趋势,并且其应用的深度及广度也大大提高。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念也有了更加科学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并且更多的开发人员意识到,要想开发出一款成功的信息系统,并不仅仅要在软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要以实际战略目标作为首要研发方向,并且还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信息技术人员的不断增长,当前计算机专业人员很容易就取代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信息系统开发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如何选择科学的方式进行变革,通过信息技术将组织的核心能力全面提上去,从而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选型与规划是这一时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重要任务。

1.4深化时期

深化时期是从21实际一直到今天,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成本大大降低,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定位更高。云计算等全新的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组织能脱离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而在此阶段如何对未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定位已成为主要问题。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定位分析

第一,规划咨询。规划咨询是对以往的信息管理的价值定位的传承与弘扬,也就是通过合理科学的信息系统方案的制定,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满足社会经济管理的各方面需求,这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相区分的关键所在。

第二,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并不必参与到日常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工作中,但其能够作为开发与设计工作的第三方监督管理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效率、质量及定位。[5]信息系统审计岗位不仅可以面向大型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或IT部门,同样也可以面向社会审计部门。

第三,情报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深入,任何一个组织都会积累丰富的业务数据及历史信息资料,而对于这些信息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对于支持决策、提升工作质量意义重大。

第四,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的工作职能类似于情报分析,都是通过分析数据而得到相应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然而计算机审计是在数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数据理解则又是建立在业务逻辑之上进行的,是对系统设计工作的一项逆向性工程。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对社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信息时代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变得深远而持久,而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最终将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蒋玲,杨溢,刁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04:41-43+50.

[2]姜小奇,徐雨明,唐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策略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93-95.

[3]魏瑞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课程体系的完善——以财经类高校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0:169-171.

[4]秦丽萍,唐静,腾玉姣,王恒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01:50-54.

篇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为什么要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其实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作出正确的决策。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以后, 公司的老总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公司前几年及最近的经营业绩, 从而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决策;财务老总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准确的查询和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完成报表, 及时的向公司老总汇报;技术部领导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台账, 掌握好检修和维护工作的进度。当然,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待管理信息系统的。除了这些,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 (1) 科技进步的需要; (2) 提升企业的形象; (3) 节省管理成本; (4) 杜绝人为管理的缺陷; (5) 快速查询, 全面掌握企业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美国, 在1968年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开始流行。直到八十年代, 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 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著名教授高登·戴维斯 (Gordon?Davis) 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 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 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该定义指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组成和功能, 预示着管理信息系统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的到来。由此, 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现技术, 从而开拓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新方法、新领域、新技术, 从90年代开始, 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了完善、创新阶段。随着企业流程重组 (BPR) 的迅速发展, 给管理信息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管理信息系统扩展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应用需求和越来越快的计算机发展的要求, 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开始研究开发, 许多企业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首先是在财务软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开发, 为我国管理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使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达到了顶峰。

近10年来, 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也迅速提高,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国防、政府部门到制造业、金融业、保险业、银行、商场, 从产品的制造业到各种贸易公司, 从医院的病案管理到学校的综合管理等, 无处不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高效率、高质量地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拼写是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IS, 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 建立正确的数据, 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 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 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 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 MIS已经产生了很多分支, 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ERP: (企业资源管理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 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 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 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从字义上看, 是指企业用CRM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CRM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 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如果企业拥有正确的领导、策略和企业文化, CRM应用将为企业实现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就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 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 (SCM) 应用是在企业资源规划 (ER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把公司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 从一个统一的视角展示产品建造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供应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 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统计数据表明, 企业供应链可以耗费企业高达25%的运营成本。它主要是一种整合整个供应链信息及规划决策, 并且自动化和最佳化信息基础架构的软件, 目标在于达到整个供应链的最佳化 (在现有资源下达到最高客户价值的满足) , 为一种新的决策智能型软件, 覆盖在所有供应链公司的ERP和交易处理系统之上。

EAM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是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 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 通过信息化手段, 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通过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得以增加收益, 通过优化安排维修资源得以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HRMS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 是指组织或社会团体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人资单位的责任, 建立体系必须先了解组织的独特的组织沿革、企业文化、经营目标、组织设计、工作设计、员工组成、员工需求等等,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能移植, 企业须以自我需求为基础, 根据上述考量因素, 量身规划符合自己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此, 并没有所谓的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规划符合自己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主管及主办人员必须养成足够的设计能力, 以便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 指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但是有100个人会说出100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解说;有100家单位会有100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应用需求;100个厂商会有100种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定义的系统!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 关于OA的描述也在不断充实, 但至今还没有人对OA下过最权威、最科学、最全面、最准确的定义。

当然,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系统, 还有很多MIS系统的分支,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并且, 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网络的持续发展、企业分工的细化, 还会有更多的分支不断的涌现出来。

除了在应用类别上的发展, MIS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着。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 (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 架构, 它的主要使用范围是在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上, 也就是仅仅能应用于企业的内部局域网络上。这种模式首先要设立一台或多台专门为该MIS系统提供数据存储、性能计算、信息传递等功能的Server (服务器) , 然后在每台需要使用该MIS系统的电脑上安装相应的Client (客户端) 程序。这种模式比较麻烦, 如果需要使用该MIS系统, 就必须要安装对应的客户端程序, 通过客户端程序才能够连接到服务器上以查询、录入、计算各项数据信息。使用这种模式, 信息系统的管理者不仅仅要维护服务器端, 还需要对使用者的客户端程序进行维护, 相应的提高了人力、物力等维护成本。

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BS架构不仅仅能应用在Intranet网上, 更能应用在Internet网上。这种架构仅仅需要架设好服务器端, 信息管理人员也只需要维护服务器端的硬件和软件。其他使用者不论是在Intranet网还是在Internet网上, 只要所使用的电脑与服务器在同一个网络上, 就只需要通过浏览器来打开服务器上设定好的网址来进入该MIS系统, 而不需要安装任何的软件作为支持。

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 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 在任何地方, 只要能上网, 就能够操作MIS系统, 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是对传统MIS系统概念上的扩展, 它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决策, 而且可以用于进行普通的商务管理。通过用户的具名登录 (或匿名登录) , 以及相应的权限控制, 可以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随着Internet的扩展, 现有的公司和学校不再局限于物理的有形的真实的地域, 网络本身成为事实上发展的空间。基于Internet上的MIS系统, 弥补了传统MIS系统的不足, 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时代的特点。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 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 前景极为乐观。

篇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质量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QMIS 竞争力

0 引言

世界著名的质量专家朱兰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逐渐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发展为以质量竞争为重要手段的全方位竞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产品寿命周期中,大量与质量有关的信息成为了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资源,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应运而生,并在逐步发展成为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信息系统。

1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由管理、信息、系统三个词组合而成,其含义必然包括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1]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横跨计算机、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是“为支持组织的决策和控制,收集、处理、储存和分配信息的有关单元的组合,能帮助管理者和操作者分析问题、清晰复杂主题和创造新产品”。[2]

MIS作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的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事务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和决策优化功能。

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3]

质量信息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依据和资源,为使质量信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组织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QIS),形成一种收集、存贮、分析和报告质量信息的组织体系,帮助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做出决策和迅速传递指令。QIS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系统

3.1 QMIS-有效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QMIS是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即Quality质量、Manage管理、Information信息、System系统)。是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一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MIS基于ISO9000:2000班标准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而策划事实的。[4]

QMIS系统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企业文化”设计形成每个过程的计算机必须连网,系统由六个窗口组成,输入转化、综合查询、口令更改、数据输入、报表汇总和推出。每个窗口都能实现许多功能。根据不同窗口所实现的功能,设置了相应的权限,防止系统运行混乱。

3.2 质量控制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以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全球化经济体制中公司管理的核心措施。20世纪80年代,购买日本公司制造商的车要比购买美国制造商的车出现的问题更少。质量上的差异让日本公司拥有了竞争优势。类似的摩托罗拉公司,其坚持的6Sigma管理鼓励零件供应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高质量。

没有任何一种机器是完美的。作为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寻找到使得机器不完美的根源并加以改进。统计质量控制(SQC)中的统计计算和图表常用来决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是正常的随机情况还是表示这台机器需要检修。[5]

同样的专家系统也可用来控制误差以及找出问题的根源。例如,20世纪70年代Digital设备公司使用专家系统来改进质量并减少安装小型机的成本。

4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对于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和经济两大领域,其实际应用并不普遍,大多成果集中在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以及其具体应用的可能性与潜在的巨大效益。

基于国内目前的商品质量现状,推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对全国各行业的质量同意监控,更能以信息集合的形式得到国内目前的质量概况,具体行业的质量情况,达到国内质量的整体监控和提升。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商品或者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地发展。质量意味着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或是超越客户期望的能力。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策略,抓住客户的反馈、期望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为客户设计、制造并发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达到质量目标,更是为企业进行内在增值,最终达到提高生产力获得竞争优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高,刘红丽,马玲.管理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9.

[2]Laudon,K.C.,Laudon,J.P.: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周宣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Philip B.Crosby: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杨钢,林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约翰·迪尔佳手滑机械有限公司.崔艳平,徐辉.《QMIS-有效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2001年第6期.

篇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二十世纪末,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连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发布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都日趋成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系统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信息己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社会发生着一场变革,随着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和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是其主要内容,信息化管理则是利用数字网络信息技术系统所进行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的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市场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完全打开,现在LIMS已经成为一个标准词汇为大家广为接受,在美国每年要召开一次LIMS大会,讨论LMIS的有关问题。在国内,LIMS在九十年代开始为人们所知道,并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了一些初步推广,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当然也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体制、观念、经费等等,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硬件基础条件和人们的观念[1]。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起源、定义及发展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起源

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起源很早。早在30年代,柏纳德就写书强调了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50年代,西蒙提出了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概念;同一时代维纳发表了控制论和管理,他把管理过程当作一个控制过程。50年代计算机已用于会计工作。1958年盖尔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这时数据处理一词已经出现。

信息管理系统一词最早正式出现在1970年,由Walert.TKeunvena定义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很明显这个定义是出自管理而不是计算机。他虽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但没有强调应用模型,也没有强调一定要用计算机。所有这些均显示了这个定义的初始性。直到1985年,出现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的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一一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这个定义全面说明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信息管理系统当时达到的水平。它说明了信息管理系统在高、中、基三个档次上支持管理活动。但人们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解尚未完全统一,一般认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或部门)过去和当前运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来获得所需信息,从而达到控制企业行为并对企业的未来状况提供预测资料,从整体上辅助企业的领导进行决策的目的[3]”。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获取信息是否及时、信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Intranet网络,并且利用Internet/Intranet实现企业信息的快速采集、发布、存储、处理和交流,从而有效的管理企业。人员和设备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企业人员流动频繁,设备更新速度快,人员和设备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人员、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无疑将给企业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方便。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信息管理系统在80年代即在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广泛的开发与应用,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已大量应用于生产、生活、通讯、交通、运输、商业、建筑等各个行业,通常被称为无纸化、无笔化管理工程。由于我国计算机硬件发展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经济发展过程相对滞后,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疲软,缺乏安全性,再加上软件开发人才稀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目前我国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引进消化国外产品,对国外一些产品加以汉化、改造,但这些产品适应性差,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我国各行业生产的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对MIS系统的开发来探索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思路。

三、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一)辅助分析

企业等对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决策的时候,需要以各种数据作为依据。在人工的数据处理方式下,只能提供定期的报表,难以根据需要提供各种综合分析的数据,使得企业的决策活动只能是依靠经验,往往带有盲目性。这种经营方式是一种低水平的运作,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而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数据组织起来,可以随时提供各种所需的数据,能保证决策的准确、及时。

(二)规范化管理

企业等组织中的许多数据管理并不像财务管理那样有严格的制度,常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数据采集的时间、格式和计算方式等往往是根据经验和公式完成的,而且又不便于审核,容易引起混乱和错误。计算机系统则能为数据处理提供明确的尺度使之标准化、规范化[6]。

(三)节省人力

不仅大量的重复计算能由计算机处理,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在输入数据以后,所有的处理都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可以免去人工方式下许多中问的处理环节,达到减员的效果。

(四)信息管理系统可促进组织管理职能、结构优化

信息管理系统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我国一般组织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或各种组织原有管理职能分配、工程程序等是否科学、合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恰当等问题,因而需要进行管理职能、工程程序,乃至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

(五)信息管理系统能大大的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企业等各种组织的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但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造成管理人员的时间与精力都只能放在大量的分类、登记和计算机等工作中,因而在很多场合只能简化管理。但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调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细化管理内容,扩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这有利于各层次管理者全面、深入地把握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进一步提管理水平。

(六)信息管理系统可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随着职能、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管理深度的提高,各机构之间的联系也随之越来越复杂,要使各机构有机的联系起来,依靠的是以责任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传递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可使信息这一重要的资源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七)信息管理系统能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其速度是人的几百倍、几千倍,将使管理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管理内部网络的建立,使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紧密,大大加快了业务办理的程度,从而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建设促进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在目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计算机专业人员数量少,而且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主力军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不了解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就不能建成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要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必须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其作用、意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而且是时代的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和深人,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计算机必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迈进,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7]。

参考文献:[1]周先涛.有状态的Web Services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2006

[2]杨静.基于NET平台的XML Web Services研究与实现[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5

[3]洪应.基于NET平台Web服务的实现[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5:48-51

[4]万亮.基于SOA与EDA的综合架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5]朱明磊,黄磊.基于SOA模式的企业级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7):71-74

[6]韦群,何骏,黄春晨.首都机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997,8(1):37-40

篇6: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炙手可热,各种信息管理软件层出不穷,但发展水平和实现技术总是受管理思想认识程度、系统软硬件等条件的制约。而且,这些信息管理软件往往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炒作,多数企业在对管理信息系统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深人的认识情况下,盲目应用信息化软件系统,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发展动因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后,企业才能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历程

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指以管理科学、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信息、计算机为手段,综合利用数据、信息模型,有效地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人机交互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生产方式及组织管理的要求,按照时间顺序,出现了IC(InventoryControl),MRP(MaterialResourceplanning),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等主流体系(见表1)。

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与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又在功能上不断扩展,近期的发展主要有:

1.注重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加强对合作伙伴与客户信息的管理。在已有的市场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成影响很大的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CRM)。

2.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管理,加强信息与知识的收集、创新、传递与利用已成为许多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其市场价值的战略措施。

3.加强决策支持功能,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

4.加强系统的集成性与开放性,应用Intenret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促进与电子商务的集成。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的动因

(一)技术的发展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发生着变化:一是主机2终端模式,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初模式。二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这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它一方面利用了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机的本地资源,可以支持大规模应用。三是WEB/三层

体系(B/S)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所有应用服务都有专门的应用服务器处理,它一方面减轻了数据服务器的处理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服务器群集技术,支持大规模用户的应用。

另外,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对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随着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机制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质量、速度、成本和特色,已成为企业存亡的关键因素。这就诞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精益生产(IP)、敏捷制造(AM)、下一代制造(NG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化大生产(MC)、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等应运而生。这些管理思想的实现需要有网络和计算机作为其运行的支撑体系,需要公共数据库为基础的集成环境,即需要支持他们运作的信息体系。另外,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都蕴含着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和信息输出方式都与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任何一种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其具体管理思想的缩影。

(三)竞争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盈利模式经历了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直至追求聚合经济三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也从追求规模效益时的只限于企业内部流动,发展到追求范围经济和聚合经济时,相关的信息流是在企业内外同时流动的过程。而且聚合经济的信息流动已从范围经济的单纯“链式”流动扩大到整个复杂的信息流动网络。因此,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流的流动,经历了以企业内部为中心,到以供应链系统为中心,直至以整个合作网络为中心的三个阶段。

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其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战备眼光,认清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清楚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在面对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时,能够从容不迫地从系统中获取决策依据,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后迅速由管理信息系统将决策理念付诸行动。

(四)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

任何一个经过长期发展的经济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这样一个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竞争基础。企业关心更多的是企业内部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差别不再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手段。企业认识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性,甚至能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期望。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呼声和需求、对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迅速做出反映的能力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的生产运作开始转到完全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从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就产生了以合理高效利用企业资源的EBP系统和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理念的CRM,兼顾以及追求供应链优化的SCM的整合。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融合管理信息系统,其实质就是各种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实现,因此,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相应的就有与之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使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管理信息系统蕴涵的管理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面向企业功能(如办公自动化OA、OperationAutomation)、面向企业过程(如MRPⅡ)、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如SCM)。

随着电子商务思想的成熟,管理信息系统逐步会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各种管理思想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系统(如图1)。它在ERP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电子商务(EC,ElectronicCommercial)、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等功能全面集成,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化、组件化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且管理思想越来越复杂,以至于超出了软件开发者在合理的时间和价值内设计、描述、开发和验证它们的能力。因此,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利用可靠的构件,或者是以前开发的很小但经过验证的较小的程序模块,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组建出可靠而复杂的软件系统。

一般情况下,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自上而下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来设计实现。分层为管理软件的复杂度及重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在分层系统的等级组织形式中,每一层都给下一层提供服务,对其下层则要求得到服务。分块指按信息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将软件分为若干块,每一块既是一独立的子系统,又是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块与块之间通过数据表进行耦合。

在确定的分层分块的体系结构中,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对最底层的功能模块,对该功能模块包含的管理思想标准化、模型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再进行构件化设计,并按照软构件应该具有的可移植性、互操作性、扩展性、可配置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进行参数化设置;其次,对该功能的上一层进行构件化改造,减少模块间的重叠,这样层层改造之后,对于类似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只需要针对该企业的个性,对某些局部的构件进行改动就可以完成了(如图2)。

另外,对于不同的企业,很多部门或者过程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针对这些功能或过程设计的构件就可以直接复用,或者是应用Agent技术进行间接复用。

(三)平台式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建模思想的成熟,必然在面向企业功能,面向企业过程以及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模型,在这些企业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些模型按照行业进行分类,然后在逐步按照行业大类,行业小类进行逐步细化,最后就可以建立面向行业、面向行业大类、面向行业小类的企业参考模型。

在企业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再对每种模型所蕴涵的管理思想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按照软件复用的思想对每部分程序化,构件化,并根据通用的目的进行参数化。这样随着各类模型库的丰富和面对特定对象(企业功能、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的构件的完善以及管理思想的日益成熟,就可以构建平台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在参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稍做修改,就能在大量的构件库中快速组装出具有个性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受企业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资源状况、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短时间内构建出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显得迫切紧要。众所周知,新老系统的整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为困难的问题,以软件复用思想为指导的平台式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上一篇:宁强县南街小学“双基”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正邦标志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