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实验课教案

2024-04-23

会计学实验课教案(共8篇)

篇1:会计学实验课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会计账簿实验课

教学内容:

一、特种日记账的登记

二、总分类账的登记

三、明细分类账的登记

四、错账查找和更正的方法

五、结账和对账的技能

(详见《习题集》和《实验指导》)教学重点难点:

1、本次课重点: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错账更正、结账和对账的实际操作技能

2、难点: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及对账

教学方法:

1、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会计账簿的登记。

2、主要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教学总结: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核算方法相同,“登记账簿”也是一种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篇2:会计学实验课教案

第7.8课时

实训课题

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实训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审核原始凭证,正确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序时账和明细账。实训准备

学生准备:红黑笔各一支、教材一本;小夹子、浆糊、尺子、小剪刀。

教师准备:收款凭证10张、付款凭证20张、转账凭证30张。重点

记账凭证的编制 难点:

序时账和明细账的登记 教法:

讲练法、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出示PPT

复习记账凭证、账簿的登记规则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教师精讲,PPT演示 记账凭证的登记规则:

(一)如何选择记帐凭证

●应借科目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选择收款凭证。●应贷科目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选择付款凭证。●应借应贷科目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选择转帐凭证。

●应借应贷科目同时涉及“现金”、“银行存款”应选择 付款凭证。二)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四、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核对答案,)P5第一笔经济业务: 1.审核原始凭证 2.编制付款凭证

3.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帐,结出余额,打上记账标记。第二笔: 1.编制记账凭证 2.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3登记原材料、应缴税费明细账 4.打上记账标记。

学生继续完成3-11笔业务。学生相互纠错,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指名学生谈学习体会。

四、作业

篇3:会计学实验课教案

现代高等教育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大多数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起步较晚,会计学科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会计专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会计实验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投入力度上还不能满足高质量会计教育的需求,也制约了工科院校会计教学的发展。因此,对会计实验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探索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势在必行。为了了解目前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设置的现状,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两种方式搜集了30所工科院校近三年的培养方案,通过整理分析以了解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情况与特点。在搜集的30所工科院校中,有9所属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中4所是“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东部地区院校所占比例为36.67%,中部地区院校所占比例为46.66%,西部地区院校所占比例为16.67%。

二、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会计学总学分与实验课程学分安排

所搜集的30所工科院校的培养方案规定学生毕业要求学分最低为163学分,最高为210学分,其中有20所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毕业学分在180-200学分之间。所搜集资料中有部分高校未将军事训练相关课程纳入实践学分计算或是军事训练课程不计算学分,同时军事训练相关课程在不同专业和高校中区别不大,因此在对实验学分进行分析时,统一不考虑军事训练相关课程学分。培养方案中实验学分最低为19学分,最高为43.5学分,实验学分的分值安排主要在30-39学分。30所工科院校总学分和实验课程学分分布如图1所示:

(二)实验课程体系构成分析

根据所搜集培养方案的实验课程设置,将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分为两个大块,即专业类实验内容和素质类实践内容。其中又将专业类实验内容分为六个大类,即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课程实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课程实验、会计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行业背景相关实践。财务会计为核心的单一实验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等;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课程实验包括财务管理实验、管理会计实验等。素质类实践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外语技能实践等。由于各高校素质类实验课程的设置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定标准,全校所有专业要求差别不大,这部分实验既不能由教学单位自行决定,也不能体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所以在以下的分析中,将不考虑素质类实验部分。将工科院校会计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成做如下统计分析(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院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学分安排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标准,而专业类实验课程占实验学分的比例分布较前两个指标更为分散,说明各院校对于专业类实验课程的安排差别更大。从实验课程体系的内部构成来看,毕业设计和财务会计类课程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在各高等工科院校内财务会计仍然是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的重点。所搜集的培养方案中财务会计类实验课程通常包括了初级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或者高级会计实验,实验内容以账务处理为主。而开设财务管理类实验和综合实验的院校比例不高,使得财务管理实验课程占实验学分的比例和综合实验占实验学分的比例的中值为0,这表明会计的管理本质仍然在教学过程中被各工科院校所忽视,分析能力和行为技能的培养并未得到实现。同时,大部分工科院校都有开设与学科优势有关的行业背景实验,但所占学分比例太少。这与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通常不是该高校的优势学科,通常采用将工科院校的背景融入到会计学培养的模式相关。在该模式下,行业背景实验所占学分比例很低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入行业背景是学校教务处的统一要求,二是对行业背景融入的深度尚处在试探性阶段,并未得到最佳课时安排。

(三)实验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分析

如图2所示,30所工科院校开设实验课程都以独立实验为主,有11所开设了随课实验,采用独立实验与随课实验并行的方式;仅有2所院校开设了专门的校外实验课程。从实验对学生的培养目的来看,绝大部分院校都将实验目标定位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仅有2所院校开设了科研训练课程,将科研能力纳入实验体系的培养目标。从课程性质来看,在所调查的院校中独立实验课程的形式都采用必修课程形式。随课实验的性质与理论课程性质一致,没有对随课实验的课程性质进行单独分析。

(四)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知,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形式以独立实验为主,手段单一。从实验形式上看,随课实验和独立实验功能不同,目的应该有所区分。随课实验是理论课程的补充,以该理论课程内容作为实验范围,目的是强化该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学生的实验内容以知识点为主,以点带面。独立实验多为综合性实验,实验更多的是一个整体,融合多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应用。(2)实验内容以财务会计为主,内容相对狭窄。会计实验的内容不应该只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上,而财务会计类实验的重心不能放在处理会计业务上,这样导致学习会计等同于学习做会计分录,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同于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培养,偏离了会计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符合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本质。(3)从实验性质上看,以必修课程为主,缺乏灵活性。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都安排为必修课,内容通常为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和会计综合实验,大部分实验内容被限制在通用会计账务处理以内,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实验课程内容,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会计可供实验的内容很多,除了财务会计核心内容外,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门选修的实验课程,如审计、会计事务所业务、资产评估、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财务决策等。

三、工科院校会计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一)工科院校会计实验课程设置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会计实验课程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其构建需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教学主体是指参与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学生与教师,学生和教师是实验课程体系的主导因素,教师是实验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实验课程的培养对象,决定着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教学内容包括实验教学的具体实验方向、课时安排、实验深度和实验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教学条件是指会计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在构建会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时,既要关注教学主体的需求、又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并注意教学条件的配合,只有这三个因素相互衔接、配合得当,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活动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二是发展性原则。首先,构建会计实验课程体系要考虑社会需求的发展。会计实验的目的是对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便于学生工作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在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教育应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能够适应并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其次,构建会计实验课程体系要考虑学科发展的需求。高校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当前会计学科的核心知识,也要具备学习将来会计学科变革发展后产生的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构建会计实验课程体系必须考虑会计学科的未来发展。最后,构建会计实验课程体系还需要考虑本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发展。会计实验课程体系涉及到的培养目标、实验条件等都与学校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的规划密切相关,必须考虑到学校对会计学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设定和资源投入情况,这样有利于创建特色专业、突出办学特点。所以在构建会计实验课程体系时必须从社会需求发展、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发展多角度考虑,遵循发展性的原则。

三是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会计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按照A 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实验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使命。在设置会计实验时要抓住各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培养目标作为课程制定的指南,从上往下将培养目标细化,构建清晰的能力培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支持性培养,理清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

(二)会计学实验课程的结构框架构建

设计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发现、分析经济问题上,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形成专业观念,增强专业意识、职业责任,培养学生科学思索、理论创新的能力与素质。结合工科院校的专业背景优势,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专业,高等工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实验课程应该是一个专业、行业和职业三者结合的能力目标导向的会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该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包括专业实验、行业背景实验和职业胜任实验三个部分;从学生能力培养上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管理基础能力,即培养学生理解产品与劳务的生产和营销的概念、过程和机构,以及企业和其他形式组织的筹建和经营过程,培养的重心在于形成学生广泛的经营视野;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单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即培养学生对会计各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心在于会计技能的形成;第三阶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即帮助学生将零散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将此知识体系进行灵活应用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拓展的能力,培养的重心在于从会计知识的管理应用体现会计的管理活动本质;第四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沟通力以及在职场中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和分析的能力,重心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专业人员所需的职业素质。在安排会计实验教学内容时要遵循能力形成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进行渐进培养。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可以并行完成,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形成阶梯式上升,从而搭建一个金字塔式的稳定上升能力结构,如图3所示。

四、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实验课程的功能

目前高校会计教育到底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会计实验课程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在构建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前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很多工科院校的会计实验教学还停留在以财务会计为核心内容的层面,将会计实验等同于教会学生做账,学生难以体会到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也无法领会会计的管理活动本质。这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一个概念性的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发挥学科优势,进行科学的定位。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确保培养清楚明确,具备可分解执行。只有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才能指导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内,基础类实验课程、专业类实验课程、综合类实验课程等所承担的功能显然是不同的。但不管是哪个类别哪个层面的实验课程都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让任课教师和学生知道通过实验课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同的实验课程之间内容界定清晰,不重复,明确不同实验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搭建好实验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

(二)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型实验室

实验设施是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要想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实验设施建设。大部分工科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通常是综合建设,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这种建设方式是合适的。发展会计学实验教学并不只是建设会计专业实验室,工商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实验室、市场营销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等其他专业实验室同样是培养会计学生各种能力所必须的。进行实验室建设时,应围绕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各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完成学生的培养目标。由于培养方案的学分限制,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时间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验学时的需求,因此在努力建设实用先进、服务于会计教学的实验室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的需求。开放型实验室是会计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型实验室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开放、课内实验和课外扩展结合的实验室组织方式。在处理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外,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在整个学期内,自由进出实验室,进行专业知识或课程的实验或者自行设计的探索性实验,真正给学生以更多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提高教师素质,采用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对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但需要熟悉会计理论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熟知现行会计准则,还应该有与企业相关的工作经历。目前,工科院校内实验教学任课教师主要有两种,一是选取部分理论课程教师直接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二是由实验室教师完成实验课程。第一种安排可能存在教师熟悉会计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而第二种安排可能存在教师熟悉计算机操作却缺乏会计知识的问题。因此建设实验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就势在必行。建设实验教师队伍时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强现有实验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为实验教师提供更多企业和单位兼职工作的机会;二是聘请会计实务界理论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从而打破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的隔阂,促进两者的相互交流,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同时,还应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除采用纯手工实验和会计软件进行实验外,实验教学还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打破传统会计实验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四)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引入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从实验教学到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实验基本硬件软件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进程等多个环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从完善实验环节入手,围绕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软件硬件设施,选择或编写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给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实验环境。实验教学整体环节的改进途径是引入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应只是学评教,应实现从学生、教师、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分析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计划、实施和结果做出综合全面的判断,从而改进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

五、结论

会计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两个基点,一脉相承,相互支撑。目前在工科院校内实验教学发展仍落后于理论教学,成为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而建设有效的会计实验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宏观上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和会计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微观上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方法等方面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加以设计和建设。工科院校只有加强实验教学的建设力度,构建统一、有机的教学体系才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沙彦飞:《工科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资源集成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期。

[2]刘永泽、翟胜宝:《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篇4:会计学实验课教案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 行为研究 教学方法

0 引言

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运用实验方法在经济行为研究中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严谨的作风令人叹服。但实验方法似乎还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有人把它简单地归人实证研究一类,对其作用和方法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希望本文能为这一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1 会计实验课行为教学方法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填补会计行为理论的缺欠,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我们的普通会计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会计核算方法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分析等实验内容还很少涉及。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其次,有利于发展会计信息学。普通会计教学内容只重视现实性而忽略其超前性,教材数年不变,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会计实验课与网络信息资源链接,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完成会计知识的传授,必然会在未来促使会计信息学的产生。第三,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会计实验教材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编制的只是手工实验教材电算化实验教使用的则是现成的商业软件,结果是各走各的路,数据、教材等不能共享。网上资料的兼容性差,难度各异,缺乏横向比较基础。第四,有利于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会计实验课内容能将《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贯彻始终,提高实验的使用价值和适用性。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变化中的会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探讨企业、国家、学校和学生之间会计实用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从而获取人力资源成长的第一手资料,完善人力资源会计。

2 会计实验课的有效性分析

2.1 学生构成复杂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未接触过会计知识或不系统,对会计实务缺乏感性认识,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准备从事会计工作,却又犹豫不决,迫切需要进行岗前实务培训。许多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即使学完理论知识,对会计实务操作、会计流程仍然不清楚,遇到实际经济业务无法处理。从大量的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出,会计实验是颇受学生欢迎的。

2.2 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虽然进行了会计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于会计的基本原则和核算方法拿捏不好。比如,重大性原则在编制会计报表时的具体应用,90%的学生存有疑虑。在模拟实验前,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只是一种机械的认识,简单的业务还可以应付,稍微复杂一点儿就无从下手,不是混淆会计科目,就是错用借贷方向。尤其是中西会计的差异,在实验中会出现混乱的现象更加明显。

2.3 实验效果明显 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会计模拟实验增强了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信心。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培养了学生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项素质教育。通过实验不仅对理论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自身素质有很大提高,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会计实验课行为教学方法的几点启示

3.1 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作用 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把所有的学生编成学习小组,分组时有意把从事过会计工作(实习过的同学)和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学生编为一组,利用知识的落差,实现信息的交流。事实证明,通过组建实验小组,可以极大地消除学生因为专业科技处查获电脑水平低的同学的焦虑情绪,实验气氛活跃,进入状态快。

3.2 重视教学和实验阶段性 ①复习理论知识阶段。在这一阶段,先进行重点知识的复习,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面的具体实验辅导提供参考。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界面,通过实验个人密码验证等,进行热身。②对实验过程进行安排和讲授实验的要点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通过讲授让学生在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建立联系。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章节化学习痕迹很重。会计实验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会计实验在学生学完教材上的内容后,将教材内容进行融合,编制成会计实验手册,此时可以幼教实验时完成比较典型又不十分困难的案例,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发其兴趣。③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实验阶段。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必要时对于共同性问题进行集中演示讲解。

3.3 编写完备的教材和实验资料 ①除选取企业最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外,还应增加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加大实验教材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特殊业务的能力。注意教材对于学生行为的引导性和刺激性。②增加财经法规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不但需要掌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需要掌握财经法规和相关政策,因此,应让学生学习相关法规对会计核算的影响。③对于实验报告的内容、样板设计出标准模版,统一使用。实验报告由小组统一完成,按照会计账簿和凭证的形式设定主管人员、复核人员、记账人员等,使学生在实验中承担不同角色。实验内容具有企业实际案例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强。④除选择的实验软件外,教师还应当自行设计一套幻灯讲义,带有动画的特点,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使他们有近距离接触会计实验的感觉。

3.4 丰富理论课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为模式取向 理论课授课教师应经常到企业去实地调查、学习,担任企业相关职务,与企业会计实务人员多交流、多沟通,不断增加实践经验。聘请企业会计实务人员作实验课教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把课堂转变成学生实效行为的场所,扮演不同的企业内部角色,与教师形成行为上的互动。比如财务部门人员与总经理及外部企业机构间的行为互动模拟。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企业经理人和策划人。

3.5 把模拟实验拓展到更多的课程、更多的领域 基础会计是后续会计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的基础,学生往往考试比较容易通过,但是他们对于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导致在学习后续会计课程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会计实验,学生对整个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为学习后续会计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当开设财务管理,应用统计、市场营销和审计的模拟实验。

3.6 构建综合网络模拟实验室 在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和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局域网体系基础上,构建更加适应远程教育和符合实际需要的广域网会计模拟实验。在远程教育中也开设“会计网上实验课”。甚至可以与以前的毕业生在网上形成互动关系,解答学生的一些学习和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琳,刘文丽.会计创新性实验教学初探[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S1).

[2]董书俊.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2008.(17).

[3]郑秀芳.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

篇5:初级会计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模拟实践操作过程

1)准备会计模拟的一些资料,其中包括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以及其中一部分明细账期初余额,该公司1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

2)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会计分录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编制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以及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

4)根据各种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

5)开设总分类账户,并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户,结出期末余额。

6)根据全部的总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试算平衡表。

7)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模拟实验的收获与感想

学习基础会计已经差不多有一个学期了,课堂上都是针对书本每一章节做练习。这是第一次把之前的练习合起来作为一次综合练习。之前做练习会觉得比较简单,但是把所有练习综合起来就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虽然如此,但是在班导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把账做好,最后编制报表。当今天把报表编制出来之后,我回顾自己这几个星期做过的账,之前一开始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没有了,反之,我现在对于企业做账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

经过这次模拟实验之后,让我亲身感受到做一名会计人员必须有耐心和细心,绝不能粗心大意,马虎了事。

模拟实验的建议

篇6:会计学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学会根据企业的业务实际特点、管理要求、设置各种会计帐簿,掌握帐簿启用表的填制规定及方法。掌握原始凭证的要求、内容、方法和种类,熟悉原始凭证要素,正确填制凭证打好基础。能够按照企业的业务内容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区分各种凭证,熟悉掌握各种专用凭证,得审核与填制的要求与方法,熟悉运用借代计帐法。熟悉运用记帐凭证、汇总记帐凭证会科目汇总表登记帐簿,能够正确运用会计更正法更改错帐。通过结帐,熟悉结帐的步骤和规定,整我结帐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能够熟悉的编制是算平衡表,掌握编制是算表的方法。能够根据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熟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利润的计算和结转方法。通过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保管的操作,掌握会计凭证的装订与保管要求与方法、保管期限。总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为了更好的熟悉会计的基本业务及操作步骤,为未来应用会计学原理及指导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 实验要求了解和掌握实验企业的概况、会计政策及四部会计核算的方法 2 根据系统给出的资料学习、掌握填写原始凭证的方法根据系统给出的资料学习、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系统给出的资料学习、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及填写记账凭证的方法 5 根据系统给出的资料学习、掌握账簿的处理及账簿登记的方法 6 根据系统给出的资料学习、掌握报表编制的方法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行自我测试,检验掌握程度实验考试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考试和总体性考试

三 实验内容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用来确定经济业务性质和分类即会计分录的一种凭证。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这主要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量的多少和会计人员的习惯选择使用。

填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进行连续编号。目的是为了分清会计事项处理的先后顺序,便于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核对,确保记账凭证完整无缺。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总表填制。

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记账凭证的改错方法。

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处注销。会计账簿的登记

在实验中,会计账簿分为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和

总账。

填制每一个账簿时,都要注意信息的准确完整,注明记账符号,按顺序连续登记,并要结出余额。财务报表的编制

财务报表主要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汇总表,T型账户,现金流量表主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报表分析(报表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财务比率综合评分表,杜邦财务分析),合并报表。

企业需要根据持续经营为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为原理来编制会计报表。成本的核算

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原始凭证示例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并用作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凭证,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资料。因此,办理会计事项,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为了保持原始凭证记录的实际情况,对原始凭证不能涂改,挖补,如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根据《规范》规定,原始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更正错误示例

如果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如果是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错误的,可以用红字注销发进行更正。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可以将正确的数字与错误的数字之间的差额,令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如果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四 实验认知

篇7:会计学综合实验报告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会计模仿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仿实习中,使得我零碎的关于教师讲的一些理论学问理论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学问的回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并且认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学问使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干真正掌握这门学问。这也是这次实习的手段。

首先要获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初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成本表等等。

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编织记账凭证。

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本来以为相关的会计学问我都根本掌握了,但这些仿佛只是夸夸其谈,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使用时,我却无从动手。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理解掌握各种罕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办法。

二、登记帐簿。

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任务。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先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时期,我曾对着那些津津有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而会计任务没有一定的耐烦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由于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请求的。比方说: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干作废。

2.关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请求,本人一定要明晰,按格填写,不能井井有条的。并且记账时要分明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称号,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单方就不能平了。

因而,做帐切忌:粗心粗心,粗心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求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干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编制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天明编制单位、编制工夫;然后根据账簿材料、年终决算材料编制财务演讲,如资产负债表、成本表等等;还必需要使资产负债表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初还要编制人签名。

总而言之,这一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任务有了比较明晰地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进程中找出本身具有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进修有了一个更为明白的方向和目标。

实验体会、收获

演练从经济业务的分析、确认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开设账户、登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结账、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等整个会计流程的业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发现,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对于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组织、账表结构以及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都要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琐碎,不能烦躁,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物资采购。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同学在学了一些内容后,就有了放弃的想法,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还记得在学习第一章时,总在抱怨为什么有这么多定义要记,就想应付一下了事,反正重点在后面几章,但会计学也是重理论的,它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教材中在阐述会计核算原理和各种核算方法时多配以实例,这样使我们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学会运用。它还要求我们善于将总论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为学习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

篇8:实验会计学职能拓展的探讨

(一) 验证会计理论

社会经济活动的快速变化, 使新兴经济业务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来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 高校一般会开设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财税金融等相关课程, 让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的学习通常较枯燥、抽象, 不容易懂。因此, 除了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外, 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会计实验来克服上述问题。学生在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 通过开展会计实验实训活动, 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变成实际的演示, 可以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同时, 通过会计实验实训, 也使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误进行验证, 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因此, 传统的会计实验职能应具有验证会计理论的功能, 即借助会计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数据来证明有关会计理论的正确或错误。

(二) 提高实验客体的职业能力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会计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会计实验教学则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 目前我国各财经院校会计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普遍采用了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实训形式 (包括单项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岗位技能综合实训等各种类型和手工、电算化模拟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种会计实验实训教学活动, 除了能帮助学生 (即实验客体) 更加直观地认知和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基本方法外,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仿真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 反复训练, 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的各项专业技能, 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因此, 通过会计实验实训教学活动能快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够快速上岗, 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这一功能目前在会计教育领域已取得共识, 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甚至包括本科教育中应用广泛, 且其深度、形式、内容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样。

会计实验实训教学活动主观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使学生能尽快适应职业及相关岗位的需要;客观上通过这些实验实训项目来达到验证会计要素理论、会计账户理论和会计报表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的正确性这一目的,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会计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见, 高校的会计实验实训活动可以一举两得, 因此, 积极开展会计的仿真实验活动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还应当继续深化和完善。

二、实验会计学职能的拓展

(一) 发展会计理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发展会计理论, 是指运用会计实验这一特殊形式来研究新兴会计领域提出的理论基础, 使其可操作、可验证, 从而促进会计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会计实验来创新和发展会计理论, 把新兴的经济事物纳入到会计实验活动中来, 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模式, 并控制某些影响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方式, 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通过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从中发现规律, 反复提炼和验证, 从而提出并完善相关会计理论, 为会计实务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会计理论的研究思路主要有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两大领域, 由此也就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发展到后期, 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实证法, 而实证法中又衍生出其他很多研究方法, 如实验法等。近年来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移植法、事项法等诸多研究方法。笔者认为, 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短缺,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电子商务活动的逐渐普及, 人力资源在企业要素资源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同时, 支付结算方式的不断创新, 环境治理措施和力度的不断加大, 使得各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 给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带来了较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在理论解释和逻辑推断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并最终用于指导会计实务。尽管近年来会计理论界纷纷进行了有关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 (或绿色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目前为止, 由于种种因素 (如会计观念、会计手段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 的限制, 有关这些会计分支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而且研究形成的这些理论是基于过去理论的延伸, 没有有效的验证手段和强力支撑。因此, 应该通过会计实验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

事实上, 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的会计理论研究, 涉及的课题非常广泛。如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中, 我们可设计多种不同人力资源成本计量、记录和报告模式, 反复比较其优劣、可实施性以及有效性, 从而建立相对稳定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理论及方法;再如电子商务会计领域, 如何解决电子商务会计核算事项中的不确定性, 也是目前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那么, 在电子商务环境的诸多要素之后, 通过对电子商务会计的目标、基本假设的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 采用一定的模式来探索电子商务会计确认、计量、刻录与报告的具体内容, 并模拟电子商务特定的环境, 进行电子商务的会计处理模拟实验, 反复摸索总结, 定能解决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难题。

(二) 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所谓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是指通过会计实验所应用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 将会计管理 (如成本管理等) 定量化、标准化, 从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这是在传统验证职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重要职能, 也是实验会计学得以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并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 伴随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提高, 使人类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为适应时代的要求, 企业管理已不断创新和发展, 而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也已逐渐摆脱传统的核算手段, 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管理方面, 提供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 借助于科学实用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评价考核等手段, 配合企业其他管理活动,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 以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这也就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 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提高创新能力, 以便提高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1. 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 会计管理的内容和模式需要创新。

(1) 成本管理方面。 (1) 转移成本管理重心。在知识经济时代, 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等盈利要素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 生产制造环节对企业增值的贡献则相对较少。企业为确保竞争优势的持久性, 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 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传统的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发成本方面, 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方面。 (2)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 进一步追根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应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 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 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2) 会计决策分析与评价。传统的决策分析手段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 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 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 目前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 (成本费用最小化) 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 这些决策标准并不全面。实践证明, 单一的决策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 何况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管理系统全面考察, 从满足于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现实的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 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

2. 通过会计实验来促进会计管理领域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针对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和现象, 笔者认为, 仍然应该广泛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来促进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管理理论的发展。如上述提及的作业成本法, 由于到目前为止, 从西方引进的这种方法其理论还不够完善, 实施的方法也比较复杂, 不容易理解, 造成迄今为止还无法在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可以通过会计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想方设法将比较高深的作业成本法转换为可理解、易操作的一种形式, 使其逐渐代替制造成本法等传统方法, 从而在成本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发展和丰富作业成本法理论。可见, 在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管理学科的理论、方法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 移植或运用到会计实验活动中, 进行检验、探索, 反复多次, 必能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创新发展。会计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有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一般来讲, 会计在管理活动中进行实地研究应该说属于会计实验的范畴。只不过实验的场所不是在实验室, 而是在企业的经营场所;通过采用包括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 搜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及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补充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实验会计学的职能除了在会计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帮助学习对象去验证会计理论、提高会计核算技能以外, 还应具备发展会计理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建立科学管理模式、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等新兴职能。

上一篇:北京地区旅行社服务质量投诉公告(2016年第一季度)下一篇:新车购买后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