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2024-04-29

玩数学游戏的范文(精选10篇)

篇1: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玩花生游戏

快乐习作教学设计

洪家楼第三小学韩芳

设计理念: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玩游戏,学会观察,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玩花生游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具体,把活动写清楚。

2.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新颖的主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降低“写感受”的难度,使学生会写、善写、乐写。

3.引导学生学会列提纲,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教具准备 : 教师制作课件,并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三颗花生。

教学过程 :

一、闯三关:

师:今天最有趣的游戏必须首先闯三关才能玩:

第一关: 词语积累关

四组比赛,说出与“说”的相近的词不少于5个。

总结: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丰富多彩!以后再写人物“说”什么话的时候,可以运用更准确更具体的词语来表达。

第二关:修辞关

小丝瓜长出来了,瞧,身上穿着绿色的外衣,像条小香肠,又像个小胡萝卜挂在瓜藤上。这句话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出示花生图片让学生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下,可以写花生果、花生仁,或是花生皮都可以。

提示: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更具体、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第三关:观察能力观

师:请两位同学按照抽到的老师手中卡片上的词做出动作、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评选出“火眼金睛”奖。

(纸条上写的是 “悲伤”学生高兴的表现肯定不一样。)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里、语言说具体)

师:请两位同学打开纸条给大家看。

师: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会有不同的表现?

学生可能会说他们是不一样的人。

教师总结:非常准确。不同的人,即使对待相同的事物会做出不同的举动。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就能发现人物的个性,具体描写人物的不同表现就能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刚才同学们观察很细致分析得头头是道,第二关闯过。

师:三关全部闯过,开始玩最有趣的新游戏。请大家拿出发给你的牙膏盒,先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打开看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的玩具就是花生,谁能把花生变成一个夹子?咱们就用花生来做游戏。

二.找两个同学到台上做花生夹子游戏并指导观察

(一)宣布比赛规则,找一个男生、一个女生比赛

师:找两位同学比赛,看两位同学谁能在5秒钟之内,把花生变成夹子夹在嘴唇上或耳垂上。如果一颗花生不行可以换第二颗。

投影出示比赛规则:

1.谁能在5秒之内,把花生变成夹子夹在嘴唇上或耳垂上。

2.如果第一颗花生不行可以换第二颗。

师:看明白了么?不明白的请提问。

师:下面的观众注意我们要评选“火眼金睛”奖。

请看提示:(投影出示:你们的眼睛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你们在“拍”的时候(也就是观察的时候),要注意选手的具体表现)

师:具体表现指哪些表现?

生:一系列动作、表情、语言、揣测人物的心理。

师:谁愿上来比赛,(找两位同学上来。)

师:准备

比赛开始之前采访一下选手,什么心理?

师:开始比赛,倒计时5、4、3、2、1

老师借这个时间采访一下小摄影师们:你们刚才都拍到了什么?说说看。说得好的将获得“火眼金睛”观众奖。

三、组织同桌比赛并指导观察

同桌比赛

比赛规则: 一个同学计时并观察同桌能否5秒之内把一颗花生变成夹子,夹到自己的嘴唇上或耳垂上。

师:首先请坐在右边的同学们做好准备。另外一位的任务是争当“火眼金睛”观众。师: “准备”

师(问右边一个同学):你现在怎么想的?(为心理描写做准备)

师:“开始。”

做完后问左边的同学看到了什么?

通过交流评出“火眼金睛”观众奖。

师:比赛继续进行,相信同学们等会儿会拍出更精彩的镜头来,仔细观察哦!

4、左边的同学做,右边的同学观察。

做完后说说你刚才是怎样做的?

四、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个游戏中体会到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

五、出示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审题。

习作要求:

请把这节课的活动过程写清楚,要把同学做游戏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所受的启发,注意详略得当。

六、梳理活动过程,列提纲

梳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列一个提纲

师:我们先干了什么,后干了什么。最后又干了什么

1.闯三关

2.两位同学上台比赛用花生夹夹嘴唇或耳垂

3.同桌比赛用花生夹嘴唇或耳垂

4.所受的启发

你认为哪一部分可以详写,哪一部分可以略写?

随机板书提纲。

七、学生写作老师巡视。

给于适当的点拨

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第二节课,在我们六年级二班的教室里,我上了一节课题研讨课。对于《小学快乐习作实践研究》这个课题,我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提供这节课例的目的是抛砖引玉,“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很多老师扎扎实实在研中教,在教中研,在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方面有很多真知灼见,所以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深入研讨,能促进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我们课题组研究得深入开展。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玩游戏,学会观察,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是:

1.通过让学生玩花生游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具体,把活动写清楚。

2.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新颖的主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降低“写感受”的难度,使学生会写、善写、乐写。

3.引导学生学会列提纲,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这三个教学目标都是根据我们六年级二班学生的学情制定的,本学期六年级教材上只安排了五次习作,其中一次还是自由写作,所以这学期我上的游戏作文课比较多,《画方圆》《观察樱桃》《连词组句》加上本次总共是四次,现在总复习已经进入了尾声,在以前的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注意运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人物;还有的语言平淡,不习惯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方法;在观察方面还不够细致,所以描写上也就不那么具体;而有些同学写活动平均用力,详略不得当。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才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一、通过“闯三关”为观察和写作做铺垫

并不是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玩花生游戏,而是在此之前故意吊一下学生的胃口,给学生设三道关,实际上是三个小文字游戏,从而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为观察人物和写作作准备。

第一关: 词语积累关,设计这一关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在写作时,能根据具体的情形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现。

第二关:通过出示具体形象的图画,旁边一个描写生动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个既用了比喻有用了拟人的句子,具体感知比喻的特点是抓住相似性,而拟人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提示学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更具体、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然后出示花生图片让学生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下,可以写花生果、花生仁,或是花生皮都可以。让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为写作作准备。第三关:观察能力关是请两位同学按照抽到的老师手中卡片上的词做出举动。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通过让学生观察、参与游戏活动提高写作兴趣提供写作素材。

首先是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

1.谁能在5秒之内,把花生变成夹子夹在嘴唇上或耳垂上。

2.如果第一颗花生不行可以换第二颗。

然后是找两个学生上台示范游戏。通过评选“火眼金睛”观众奖,鼓励学生细心观察,注意选手的具体表现,为后面写作作充分准备。光当观众,学生体验不深刻,每个学生都得亲自做一做,于是我又组织同桌比赛并指导观察,同桌比赛时不是同时进行而是一个做另一个看,如果同时作会手忙脚乱,很难观察体验好。

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获奖感言。实际上这就是让学生谈自己所受的启发,自己的体验,如果谈充分了,后面就不用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个游戏中体会到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问学生从这个游戏中受到什么启发有点生硬。

我当时只让优胜者谈,也应该让火眼金睛观众谈。那样学生对于观察方法可能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准备不够补充,第一关一看到很多学生要求发言,小手举得像小树林,看到学生积累了这么多词语,我兴奋得有点慌乱,顾不上数个数了,具体个数数得不够准确,这里不够严谨。

2.在老师指导下同桌做完游戏之后,应该再给游戏失败的同学机会,让他们充分体验游戏的感觉,而不是让学生马上写作文,有的学生玩得意犹未尽,写得也不安心。或者让同桌

比比谁夹到嘴唇或耳垂上的花生多,最后干脆把玩具——花生吃掉,让学生玩得尽情,写的体验才更深,反映到学生作文中,内容也许会更丰富、更新颖、更有趣。

篇2: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读《扑克游戏》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扑克游戏》的书,它让我深有感触。文中盛旦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苏姬·摩根斯旦为。在书中,作者讲述了盛旦老师给同学们每人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副扑克牌。这副扑克里面的牌有各种各样的用处,通过了一个学期的扑克游戏,盛旦老师帮同学们养成了好习惯。

其中有一个活动内容是:在邮局寄一封信。为了完成任务,大家来到了市中心的邮政总局。但这里人实在太多了,大厅里的座位上坐满了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同学们恨不得早点把信寄出,逃离这个拥挤的地方。只见盛旦老师在门口的取号机上按了一下,领到了一个排队号,并要求每个人都拿一个号码,排队等待。因为没有可以坐的位置,大家只好站在大厅里焦急地等待,期盼着电子屏幕上能快点出现自己的号码。可就这样一直等着,真是无聊极了!于是玛玛尔就出了一张可以唱歌的牌,轻轻哼起了阿拉伯的流行歌曲,给自己解闷,其他人也纷纷出了自己想要的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终于每个人都到柜台办完了邮寄手续。这个环节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学会想办法。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做任何事要持之以恒。我决定以后不会做漫不经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了。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努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因为我努力了。

一星教师点评

四星佳作 ★★★★

篇3:在区域游戏中玩数学

一、游戏化的活动内容,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 才会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为此, 我们在确定区域游戏内容前, 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 然后将数学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巩固数学知识。如在平时的游戏中, 我发现孩子对走迷宫的游戏非常感兴趣, 玩得特别起劲。于是针对孩子的这一兴趣点, 我在区域游戏中设计了走迷宫的游戏, 并渗透1到10数数的数学内容。我设计的迷宫有多种线路可以到达出口,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特别带劲, 同时产生问题, 发生争执, “我这条路走得快”, “我最先到达终点”, 等等。于是, 我引导他们寻找走得最快的路, 把迷宫游戏推向新的高潮。在整个游戏活动中, 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玩玩、说说中巩固1到10的数学内容。

二、多层次的游戏材料, 发挥幼儿思维的主动性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此, 在开展区域活动、投放材料时, 我们非常注重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同样的学习内容, 使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不感到太难, 能力强的幼儿操作起来不感到容易, 从而不失去兴趣, 确保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如同样让幼儿进行排序游戏, 我们为能力强、中、弱的幼儿分别提供不同材料: 能力强的幼儿选择按多种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能力中等的幼儿挑选按两种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能力弱的幼儿挑选只按一种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然后引导幼儿分小组操作, 或每位幼儿由易到难, 逐一尝试三种层次的操作材料, 这样既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 又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教育目标。数学活动区材料是否丰富、可变, 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具有很大影响。由于幼儿年龄的特殊性, 他们对同一种物品或材料很容易感到厌倦, 常常会被无关的外来刺激吸引, 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材料丰富可变, 引起幼儿兴趣, 激发幼儿参与欲望, 并乐于参与活动。

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 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种知识技能的幼儿, 教师可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满足他们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

三、适宜的引导, 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

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 以问引问, 以疑引思, 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 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但不能代替。如在排序活动中, 我给孩子们提供黑白棋, 希望幼儿通过随意摆放黑、白棋子, 体验、感受其中的规律, 进而创造出各种排列规律的排序。黑白棋受到许多小朋友的青睐, 大家争着操作。在游戏活动中, 我没有规定孩子要有规律地摆放, 当看到欢欢小朋友在无意中摆出了一朵黑白棋子交替相隔的花后, 我有意识地问:“欢欢, 你的小花真漂亮, 是怎么摆出来的呢? 你能介绍一下吗? ”这样的提问引起旁边小朋友的注意, 在我的提问启发下, 孩子们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 并进行再创造, 思维活跃。

四、积极的肯定, 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 学习上取得的成功给予儿童, 在儿童的心理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为此, 我们根据幼儿的整体特点和个性差异, 创造不同机会, 让每个幼儿都尝到成功的滋味。在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 这样才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便更好地、更深入地投入到以后的活动中。如在中班区域游戏“袋鼠妈妈的口袋”中,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 根据小袋鼠的特征排队, 想一想放入多少小袋鼠, 然后一起数一数, 给袋鼠妈妈排排队, 他们互相欣赏、互相检验。这时, 我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 他们非常高兴, 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成功欢呼起来, 共同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 教师要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潜能, 并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首先依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教学需要,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为幼儿精心创设、设计适宜的区域游戏, 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得数学知识,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同伴之间、师幼之间的思维碰撞, 活跃思维。

篇4:玩数学游戏,学快乐数学

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的教材用一定的方式作出修改与补充,用一种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用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从现有的课本中跳出来,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无处不在。而数学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什么是数学游戏呢?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活动,依托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的数学游戏种类繁多,且涉及了非常广泛的数学分支,如几千年前出现的三阶幻方就可以归属于数学游戏范畴。之后在我国还出现了“孙子问题”“鸡兔同笼”“九连环”“七巧板”等有趣的数学游戏问题。作为现代数学教学工作者,我们身上所赋予的使命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更多的还要进行数学经典的传承,数学思想的传播,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那么,如何依托数学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达到目标呢?笔者有以下思考与实践,总结了三种方式。

一、渗透式进入

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所指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

1.渗透促学习方式的改变。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能力,我们能否应用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使每个孩子走自己的学习之路,这对孩子科学学习态度的树立,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无目的的,教师应以孩子特有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创设主动学习的方案,引发和组织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基于此,笔者觉得将新授学习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能解决问题,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例:三年级《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那常态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按照这样的几个步骤走:1.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原型(实物)以及图形,从实物进行剥离,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通过若干个平面图形的辨析,清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性。而这样的设计问题太过程式化。

如果这样设计(两个游戏活动贯穿于新授的学习):

活动一:画耳朵游戏

給定一个娃娃的脸,让学生选择耳朵进行贴画,让学生在贴画过程中体验对称。

活动二:对称作品的创作游戏

活动要求:1.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2.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同桌合作。3.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做好整理工作。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后一个设计将更能使学生快捷地走进对轴对称图形的内心体验,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2.渗透促练习内容与形式的改变。纵观现行教材的联系内容与形式,一是内容太过单调。往往都是例题怎样呈现,练习也是如此。二是表现形式太枯燥。学生受制于这种内容和形式,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摒弃重复无效的练习内容,而要有意识地适时选取针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用游戏化的设计进行改造,不仅可以从形式,还可以从内容。

例如:

甚至有时可以挖掘更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式练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练习的乐趣。

二、主题式进入

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动手做、实践活动”长程设计。现在苏教版教材在每个章节后都会有一个动手做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重视这类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把这一内容当成一道题完成,我们应该是能经常性地透过这一内容思考这个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如动手做中的“图形变化”“数的秘密”“生活中的有趣统计”等。

“自制的计量器”等这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设计成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等板块体验数学的有趣与有用。

三、拓展式进入

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内教材的有效整合,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以及课内外内容的有机整合。在此过程中积极梳理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需要腾出时间和空间,引进“数棋、七巧板、魔方、九连环、数独、24点”等专题游戏课,用游戏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强有力支持。

课例:《汉诺塔的秘密》

教学设计板块:1.学生课前玩了汉诺塔。课伊始让学生谈谈如何玩汉诺塔。2.了解汉诺塔的传说,并提出64块移完要多少次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3.玩汉诺塔探究规律,从简单入手。4.解决问题。

本节课设计背景:

1.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对找规律内容的认识。如何进一步深化对规律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规律问题的敏感性与发现规律的能力,需要加以强化。

2.如何能利用有趣的数学游戏工具,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规律问题。

3.通过学习,有了对规律问题的认识,是否可以用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破解一些曾经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揭穿一些假象。

事实上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尝试,通过整合课内教材的学习时间,腾出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事实上,这样内容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那种只是提供了生硬的学习材料略胜一筹,更重要的是数学游戏对数学经典内容的广泛传播可以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

篇5: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活动设计】

小板凳是我们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家庭用品之一,每家每户用它来坐着洗衣服、洗脚,到了夏天还用它来纳凉。记得我小时侯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绕着小板凳开展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家庭里传统的四条腿的小木凳逐渐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小时侯再对小板凳有那么多的想象空间,去制造各式各样的玩法了。课程指南指出“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从而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这是幼儿运动活动的特性。结合我们对乡土游戏的理解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抓住这一具有乡土特色游戏的尾巴。在这个活动中第一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接触板凳产生兴趣从而有意愿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主的玩,使他们愿意大胆的参与玩板凳,体验玩乡土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玩小板凳的游戏,体验乡土游戏的快乐。

体验游戏的快乐。

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小板凳,绳子若干,竹竿若干,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①这是什么?(小板凳)②请你们坐到小板凳上

2、念儿歌“排排坐”两遍

3、请幼儿自己玩板凳

师:预测玩法:①接桥;②学着骑马;③倒着开车;④拿绳子拉车;⑤坐凳子上跳下来;⑥拿竹竿抬凳子;⑦拿凳子搭房子;⑧摇小船。

4、集体游戏:拖车运货

玩法:板凳反放,用绳子穿过板凳的腿,形成拖拉小车,将小沙包放在车上从一个篮子运到另一个篮子。

5、结束,师将凳子反放,学会摇啊摇,引起幼儿兴趣,在区角或以后的活动中有延伸。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篇6: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设计意图:

对幼儿来说,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是智慧的领航员。游戏式教学是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数学认知结构最有力的杠杆。用边念儿歌边画数字、数字图形相结合的游戏形式,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变形、组合成各种有趣的人物或动物的象形图案,引导幼儿找、记变形数字,以训练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再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利用图案上的数字,进行排序练习、加减运算、等值转换以及思维训练等系列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运用“+”“-”“=”运算符号进行比较和运算。

2、通过逻辑推理,使幼儿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等值转换的规律。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具:放大的座位票(画有 = 3,= 4);画有魔术师、小老鼠和袋鼠的格子图形纸;三种冷饮的等值转换图;一组数图娃娃。写有数字6、7、8的6种颜色色卡纸。

学具:人手一张画有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的座位票(并画有 =3,= 4);画有魔术师、小老鼠和袋鼠的格子图形纸;铅笔和橡皮。

三、活动过程:

1、对号入座

情景:带幼儿去数学游戏宫玩。

认识座位票,请幼儿把形状(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算出座位号并根据票的颜色找到相应的座位。(=3,= 4)

2、数字组画

教师边画小老鼠、袋鼠和魔术师边念儿歌。

3、变数入宫

1)、创设情景:三位朋友身上都藏着数字。游戏宫门卫说进数学游戏宫玩,身上必须带有1~10的数,并要从小到大排列。

教师举例启发幼儿帮助小老鼠、袋鼠和魔术师找出身上1~10的数,并从小到大排列。

提示:没有的数可利用自身所带数字通过加减运算算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集体小结,展示。

4、等值转换

情景:门卫给他们每人8元。三位朋友每人买了一种冷饮(一个冰

淇淋、两支雪人、四支雪糕)。请说出这三种冷饮之间的转换关系。

问:如果一个冰淇淋是8元钱,那两支雪人是多少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四支雪糕多少钱?

如果两支雪人是8元钱,那一支雪人是多少钱?

如果四支雪糕是8元钱,那一支雪糕是多少钱?

5、数图娃娃

情景: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数图娃娃。机器人裁判说只有回答对了问题,才能玩下一个游戏。他们虽然觉得好玩,但不会回答,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问:请在相应形状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相同的地方。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不同的地方。

6、记忆训练,结束活动

游戏“说形状”

“老师说图形娃娃的某个部位,请大家说出部位的形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节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课。其重点放在: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2.提高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游戏秩序。《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篇7: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20条首次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①。游戏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尤其表现在幼儿的数学天赋方面)。游戏主体能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

二、游戏与幼儿数学教育的关系

游戏既是幼儿认识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又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我们发现游戏与数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游戏和数学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对数学的态度。对幼儿数的概念及认知、情绪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要合理利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不仅是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而且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在数学教育中,游戏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操作游戏的过程中知道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在一起,用什么游戏的材料和玩具来玩,使幼儿有机会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抽象思维逻辑能力。根据《纲要》的要求:“数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还包括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数学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它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这些恰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不仅让幼儿在活动的探索中学到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心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的发展。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过程;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的特征总和为整体。所以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在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与综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儿的分析与综合,主要是在实际活动中利用表象思维进行的分析与综合。在传授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如果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能提高幼儿这两种水平,并且能够促进学会更高一级的分析与综合。

(三)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借助游戏情节,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同时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能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玩游戏“美味烧烤时”时,“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老师也可以假扮顾客参与其中,例如:顾客要买2根热狗,每根热狗2元钱,买3串鸡翅,每串5元钱……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让幼儿认识了货币的面值,又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给物品分类的能力。

(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在尊重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在游戏过程中增进幼儿之间的了解,体验交往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为幼儿融入社会、融入游戏群体,提供了大量的训练交往机会,使幼儿逐步学会了认识自己和同伴,并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社会性得以成熟,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游戏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它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从而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特别是幼儿高级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总而言之,围绕数学的教学游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做到浅显具体、生动有趣,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数学的奇妙中品位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参考文献:

篇8: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游戏型课堂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受到广泛的欢迎, 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游戏放入课堂教学中, 将课堂内容与游戏融为一体, 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很多学生的天赋潜质可以在游戏中被挖掘出来, 游戏的环境是开放、不受拘束的, 所以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大多数游戏都是通过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合作共同完成的, 所以很好地体现出了合作学习的目的。那么, 合作游戏型教学模式有哪些好处呢?这就是笔者下面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游戏型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爱玩好动的阶段, 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游戏型教学, 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数学教学中, 融入游戏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如在一年级《加法和减法》中, 教师应事先准备出一个游戏型课件, 让画面和内容吸引学生, 这个情境可以是小朋友在花园里浇水, 一个花坛边开始有3个小朋友,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两个 (画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 , 以这样的内容作为前提, 呈现完动画以后, 出现问题3+2=?及更多的加法、减法算式, 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 答对以后画面显示鲜花, 给予鼓励, 并继续答, 如果答错了, 提示再接再厉, 请重试。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但这种课件不要单一, 要是多种形式的融合体, 一定要具有游戏的特征, 如具有“闯关”性质的, 要体现游戏的激情, 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二、游戏型教学, 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一直是教学乃至社会上的一个很好的实践成果, 在合作中应该不以个人利益为重, 通过集体的努力, 共同实现一个目标。合作游戏型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现和展示自己, 把教学内容最大化, 使学生学习有效化, 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如在《看一看摆一摆》中, 教师在讲完用一些基本图形可以摆哪些形状之后, 可以将学生分组, 并且给每组一张拼图, 让学生先观察图片, 然后再打乱, 最后看哪一组组合最快, 给予奖励。为了集体的荣誉,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认真地观察, 通过团体合作, 共同完成拼图的制作。在拼图的过程中, 为了得到最终的胜利, 每个学生都认真积极地参与,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此过程中, 学生是受益者, 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增强了不服输的精神, 还激发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增强了合作能力。

三、游戏型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合作游戏型教学可以加快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数学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更主要的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的景象, 而大多数数学学习的内容, 在生活中都能很好地得到运用。所以, 教师在授课时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可能性》中,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教具, 如箱子、硬币、各种颜色的球或扑克等。首先, 教师用硬币给大家演示可能性, 得出结论:正反面的概率各是1/2, 并且把得出结论的过程讲给学生;然后, 让学生拿着其他的教具, 以小组的形式实验, 每组分别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小组之间比较各自的实验结果。这样自然而然教学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像这样的可能性问题, 在生活中也是很多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合作游戏学习法, 来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 游戏型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多多参与一些游戏型的学习内容,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所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合作游戏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掌握, 并能较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认真观察、分析, 在游戏实验中寻找答案。在课堂上, 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问题, 并使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传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游戏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以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可以“玩”, 更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 培养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型合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居宏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2010 (09) :71-72

篇9: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一、结合科学,使数学游戏情趣盎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通常给幼儿一些点卡、数卡,让小朋友玩“数与量”的匹配游戏,这样的玩法简单又实在,会玩的小朋友一会儿就匹配好了,不会玩的小朋友就把卡片胡乱摆放。玩了一会儿,小朋友们就不想玩了,幼儿投入游戏的时间逐渐缩短。

二、结合音乐,使数学游戏其乐融融

在数学游戏中加入音乐,使数学游戏的内容和目标对幼儿形成新的刺激和挑战,又保持了幼儿适度的兴奋感。案例:音乐游戏找朋友(点数匹配、相邻数)。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小朋友戴上数字胸卡,边跳边找朋友,根据要求可以找和自己一样多的做朋友,也可以找比自己多1或少1的相邻数做朋友……数学游戏有了音乐的融入,气氛变得活泼灵动、变得好玩有趣、变得自由轻松。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在唱唱跳跳、看看比比中,尝试着将数字、点子、动物图卡进行匹配,使数学游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合健康,使数学游戏轻松自然

案例:小兔搬萝卜(数量感知、二维分类)。操场上,小班小朋友头戴小兔头饰,扮演着小兔子,正在玩 “搬萝卜”的游戏。在场地的另一端有许多的萝卜散落在地上,萝卜是用彩色泡沫纸做的,数量很多,颜色也有多种,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老师说:“兔宝宝们,今天我们要去搬运萝卜,每个宝宝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到达菜地就把萝卜运回来,一次可以运3个萝卜”小兔们跟着妈妈出发了,菜地到了,小兔子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萝卜,一边数一边把萝卜放进自己的小兜兜里,然后把三个萝卜运回家(这是数量的感知)“宝宝们,你们看地里还有许多萝卜呢!这次,我们每人运4个红色的萝卜,出发!”小兔子又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到达菜地,他们找呀找呀,“我找到一个红色的萝卜了”“我也找到一个红色的萝卜”……“对了,要运4个红色萝卜”小朋友拿出兜里的红萝卜数了起来(这是颜色、数量两维特征的感知)。就这样,小兔子们把黄色、白色、绿色的萝卜全部运回了家。他们和妈妈跳着、笑着,共同庆祝着劳动的喜悦。

在“小兔搬萝卜”游戏中,巧妙地加入了爬行、钻、跑的身体动作。每次搬运不同颜色、数量的萝卜,幼儿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数学一旦与“运动”元素相结合,能使幼儿更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也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游戏效果。

四、结合语言,使数学游戏有滋有味

案例:数青蛙(倍数)。活动室里,小朋友们头戴青蛙头饰围成圆圈,和老师一起玩“数青蛙”呢!只见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全体小朋友一起有节奏地念到“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当念到“扑通”一声时,被老师点到的小朋友就朝圆心里跳,边跳边说“扑通”……老师接着伸出2个手指头,幼儿念到“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又有2位被点到的小朋友跳到圆心……就这样随着琅琅的儿歌声,越来越多的“青蛙”跳入圆心,直到全班幼儿全部跳入圆心。

大班数学内容“简单的倍数”,它是为小学乘法口诀打基础的,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确实有些难度,也比较枯燥,幼儿不易理解。活动中,老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说乐意说、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游戏中融入语言,利用“数青蛙”,随着青蛙数量的增多,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朗诵, 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气氛,集中了幼儿注意力,唤起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幼儿通过耳、眼、嘴、身体共同参与活动,在数数青蛙、学学蛙跳、想想说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4以内的乘法口诀。数学游戏与语言的结合,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数学游戏变得有滋有味。

将数学与不同领域相结合,在数学游戏中巧妙地融入科学、音乐、健康、语言、社会这些“调味剂”,扩大了数学游戏的空间、丰富了数学游戏的内涵、改变了数学游戏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灵活化,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数学学习感受,让幼儿获得了多种能力、多个方面的数学经验。经过了旧貌换新颜的数学游戏,变得更加好玩更加耐玩,也更有吸引力。幼儿的参与更积极主动,幼儿的兴趣更浓厚持久,幼儿的游戏效果也明显提高。

篇10:玩数学游戏的范文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并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之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数学课堂增光添彩。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58-02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灌输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想改变创新,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演绎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趣味游戏情境,促进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一点,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后,在引导学生练习巩固时,选择了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我现在手中有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有的写有一个10以内的算式,有的写有一个数字,我将发给同学们,其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是相互对应的,你们一起来找一找朋友吧!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趣味学习氛围中,主动地进入到游戏练习中。这时有一个学生手中所拿的卡片上写有“10-2”,很快他便找到了自己的朋友“8”,还有一位学生手持“6+2”的卡片,发现自己所要找的朋友也是“8”。学生在这样主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做了一些数学计算,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以上案例中,教师巧妙地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注意力较易分散,而且数学内容本身就有枯燥无趣性,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分析。由此,教师更要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开展一些趣味性游戏活动,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实现快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一起做一个买卖交易的游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结组,每个小组在自己的课桌前摆放一些物品,并进行明码标价,这时,有一小组在课桌前摆放了一本数学书10元,一支铅笔2角,一支圆珠笔1元5角,一个笔记本5元。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制作了一些人民币。在做完准备工作后,学生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好工,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并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这一游戏活动中。小组内有一顾客说:“我想要一个笔记本,我这儿有一张10元的人民币,你要找给我钱。”这时作为一名“售货员”立即反应,并迅速地得出自己需要找给他“5元”钱。于是这位学生拿出了一张5元的人民币。还有“顾客”想要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最后递给“售货员”5元钱,而“售货员”经过思考,想到这位“顾客”一共花费了1元7角,将会找给他三张1元的,和三张1角的人民币。学生们就这样兴奋主动地做着“交易游戏”,互相转换着各种人民币,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无形中对人民币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体验学习,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渗入趣味游戏元素,加快新知内化

操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学习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个操作游戏活动,让学生可以动手动脑,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厘米”这一概念的知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是巧妙地渗入游戏元素,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分析数学内容。教师选择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更好地体验知识的有效生成。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一下各自手中橡皮的长度、铅笔的长度以及、一些物品的长度。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都非常兴奋地进入到游戏操作中。学生也在这些操作测量中对“厘米”的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体验“米”这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利用盒尺测量一下各自的身高。开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身高用“米”的单位来表示,之后学生也想知道用“厘米”将怎样表示呢?随后学生开始在操作测量的过程中,体验厘米和米的数量关系。

在以上数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体验。

四、设计趣味游戏练习,培养应用能力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的练习形式过于单

一、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应付,制约着练习效果的提升,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的成分,增强学生练习的激情,调动他们的思考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没有进行机械地练习,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富有游戏味的练习。只见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3个三角形,不过每个三角形只能看到一个角,另外2个角被长方形纸板遮着。这时候,教师对学生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学生听说要玩游戏,立即来了兴趣,静静地等待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纸板下面是什么三角形。只见第一个三角形,露在外面的是直角,学生们不假思索地说:“直角三角形。”屏幕上的纸板移走,看到的果真是直角三角形。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只见第二个三角形露在外面的是钝角,此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钝角三角形”。此时,屏幕上的纸板也迅速移走,果真是钝角三角形,学生们很是兴奋。只见第三个三角形,露在外面的是锐角,很多学生都说纸板下面是锐角三角形,但奇怪的是纸板并没有移走,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经过深思后,发现了原因,原来三种三角形都有可能,可以是锐角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可以是钝角三角形,原先的想法是陷入了思维定势。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游戏性的练习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总之,游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吸引?W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体验学习,快乐学习,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庆游记小学作文下一篇:我心中的黄河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