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计岗位职责概述

2024-05-06

公司会计岗位职责概述(共9篇)

篇1:公司会计岗位职责概述

会计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会计岗位职责概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1

1.按公司规定的工作程序做好付款前后的相关工作;

2.负责公司总账和明细账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3.负责对报销付款凭证、工程合同、材料购销合同进行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审核;

4.负责定期对会计工作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检查、为领导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数据;

5.负责公司成本费用的收集工作,认真检查成本核算的原始数据、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为公司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建议。

6.能独立处理日常全盘账务,并熟练处理税务(所得税、增值税等)等全盘账务及税筹优化工作。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21、专业人员职位,在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并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的任务;

2、协助财务预算、审核、监督工作,按照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及时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并报送相关部门;

3、负责员工报销费用的审核、凭证的编制和登帐;

4、对已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时填制记帐;

5、准备、分析、核对税务相关问题;

6、审计合同、制作帐目表格。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3

1.负责所属建筑公司的会计核算及相关财务管理工作;

2.复核所属建筑公司的各项业务单据,并进行账务处理;

3.审核所属建筑公司的付款凭证;

4.所属建筑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写;

5.所属建筑公司外管证的开具;

6.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41、负责公司全盘账务处理,包括审核成本费用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出具财务报表。

2、负责税务管理全流程,包括发票管理、纳税申报。

3、每月整理凭证、财务凭证资料归档。

4、完成上级经理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5

1.在公司相关领导下,准确、及时地做好账务和结算工作,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资产基金增减和经费收支进行核算。

2.叁与拟订财务计划,审核、分析、监督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3.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行业会计规定,结合公司特点,负责拟订公司会计核算的有关工作细则和具体规定,报经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4.正确计算收入、费用、成本,正确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具体负责编制公司月度、年度会计报表、年度会计决算及附注说明和利润分配核算工作。

5.负责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和解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6.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按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7.负责会计监督。根据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核费用发生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61、负责各相关工程收付款的核实与监控,核对及跟进工程进度,充分掌握工程款支付条件,严格执行工程款支付手续;

2、负责工程款项收付的统计、分析,提交工程收付款明细表,提交项目工程成本分析报告;

3、工程款收付业务的帐务处理及工程款收付台帐的登记和管理;

4、工程合同的台帐登记及分类归档,计算各项目质保金,分项目进行管理;

5、每月工程合同印花税及代扣代缴税费的统计,企业月资金计划执行情况报表编制;

6、企业所得税汇算有关工程成本资料的整理和提供;

7、定期组织盘点固定资产,编制盘点报告,账实不符的跟进账务处理与管理改进;

8、熟悉各类税种的申报与缴纳,财务报表的填写与报送,9、熟悉劳务分包收付业务及相关应收应付核算;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71、熟悉建筑劳务公司的全盘账及操作流程,熟练操作税务筹划,为公司合理节税;

2、熟悉工商税务要求,掌握税务操作和技巧,降低企业税负,提高利润;

3、负责登记公司内外账、核算工资,审核成本费用单据、编制记账凭证、出具财务报表;

4、负责项目成本核算,每月整理凭证、财务凭证资料归档。及时清理往来账目,避免呆账,并对费用账户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5、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会计岗位职责概述

篇2:公司会计岗位职责概述

2. 负责公司总账和明细账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3. 负责对报销付款凭证、工程合同、材料购销合同进行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审核;

4. 负责定期对会计工作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检查、为领导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数据;

5. 负责公司成本费用的收集工作,认真检查成本核算的原始数据、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为公司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建议。

篇3:公司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概述

近年来,对资本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股市的繁荣,更多的人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及会计信息透明度,信息披露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永恒主题,资本市场中流行的两句话“透明度是黄金定律”,“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表明提高公司透明度能更好的帮助投资者评价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公司的价值,保证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缓解资本市场中存在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市场交易量,降低投资者的价格保护,降低公司债务和权益资本的成本,提高股票收益率及增加公司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中国是新兴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也存在许多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许多国家的财务专家认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由于其公司信息不透明所致,2001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让人们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及信息透明度产生不信赖,世界范围的专家学者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关注因此也越来越多。加上我国目前处于转轨时期,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和制度不太完善,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着多起造假案,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研究显得更加的重要。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目前存在两类代理问题,一类是股东和经理人的代理问题,一类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会计信息透明度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由于存在两权分离,委托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约束管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体,且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契约达成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公司会计相关信息透明度越高,委托人就能更好的了解经理人的努力程度等信息,在设计薪酬方案等决策时也就越有效率,因此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代理成本越低。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管理层出于不同动机的考虑,可能会选择性的披露或不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对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因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家出台强制性披露准则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管理层披露中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实现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实现高质高价,降低投资者通过价格对自身的保护,打破柠檬市场的低效率博弈均衡结果,实现高效率的博弈均衡。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

Jensen和Meckling(1976)表明企业是一系列的契约组合,维持契约也需要相应的成本支出以实现契约的高效率的执行。一般来说,对各种契约的制定、监督和执行也都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因此,管理层签订财务报告或者是会计信息系统,第三方审计部门进行独立审计,最后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在披露信息时,管理层存在机会主义动机,因此通过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来约束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显得必要,降低对经理人的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等支出,通过多方博弈分析,达到更优的均衡结果,实现帕累托改进以增加社会的福利。

(四)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是指没有信息获取成本、没有交易成本,不考虑税收等因素的影响,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有效市场是一个理想化的资本市场,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以达到有效市场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涵义

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涵义有不同的界定,虽然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同,但实质上相同,都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有用性加以界定,但是国内外的研究中并没有形成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被统一接受的概念。本文认为,基于财务报告形成过程和信息传递及转化过程考虑,即公司编制财务报告,CPA审计财务报告,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媒体发布财务报告,分析师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获取财务报告等信息链的考虑,以及在信息传递和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传递偏差,信息不对称,提供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考虑,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理解偏误导致的最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解释和公司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不相符,在信息传递和转化过程中的缺失和扭曲就是和会计信息透明度相对应的信息不透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和缺失越多,会计信息的不透明性越大,因此会计信息的透明性越低。但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这种偏差很难加以计量,因此对会计透明度下定义时,我们不考虑这种偏差。

四、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

对于会计信息透明度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政治制度背景、文化背景、经济法律环境以及媒体等市场监管力量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1)政治制度。Ball et al.(2003)表明市场和政治的力量交互作用,并由此产生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具有机会主义动机。Paul、Mara and David (2009) 认为没有政治背景的公司,其盈余质量一般高于有政治背景公司盈余质量。Leuz and Oberholzer-Gee(2001)通过研究印尼公司表明,和政府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很多方面具有优惠政策,容易获得国内的资本,但是这些公司不愿意在国外上市,或许因一旦在国外上市,公司必然面临着对外公开披露和政府之间关系及优惠使用政府控制的相关资源等情况,因此是否具有政治关联也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的影响。Bush Lman et al.(2004)研究政府的干预对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的三种影响方式:第一,通过政府直接对公司管理,降低对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要求,对人事任命以及违规行为可能隐瞒,因而也会抑制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第二,政府通过控制银行等财团以及通过规章制度给利益相关公司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这些利益相关公司的垄断地位,来获得税收优惠,也会抑制公司会计信息的提供,降低了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第三,政府给予利益相关公司优惠如前所述是为了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作为理性经济人,公司也具有足够的动机隐瞒利润来降低税收支出以增加公司自身控制的资源,因此这也会在第三个层面上降低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2)文化制度。Gray and Vint(1995)研究了文化方面的因素恶、权利等级观念等角度进行研究。Robert Bushman et al.(2003)研究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关注法律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对信息透明度有影响,但两者并不能完全替代,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完善,法律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以及对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逐渐降低。

(3)经济法律环境。我国1990年建立证券市场,1998年颁布《证券法》,但仍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由于不同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竞争程度不同,地方保护主义不同,当地政府的行为规范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市场化程度不同,随后樊纲、王小鲁的市场化指数也反应了这一特征,法制化程度高的地区,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也相对较高。杨之曙,彭倩(2004)通过计算A股公司和所有B股公司收益激进度的值以及收益平滑度的相关值,得出B股收益透明度在整体上都高于A股透明度,国外期刊也有类似研究中国A,B股之间财务会计信息含量的相关文献。但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准则并不是高透明度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充分条件,魏明海,刘峰(2001)的研究表明,影响公司信息透明度的许多因素都是超出了会计准则之外的,比如企业是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执行和披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

(4)市场监管力量。市场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监管力量主要是通过外部审计,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对投资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以及媒体关注对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作用等起作用的。其中对投资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在前述法律环境中阐述,该部分内容就不进行额外论述。

(二)微观层面

对于会计信息透明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财务风险指标,公司内部特征、管理者动机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1)财务风险指标。公司资本结构代表公司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不同构成,通过不同的资本结构安排可以获得税盾收益等,也可能提高公司的杠杆水平以及相应的经营风险。主营业务增长率高的公司,其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也越高。周泽将(2007)用公司的权益净利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和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也选择主营业务增长率作为企业成长能力替代变量,发现相同的结论:主营业务增长率和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显著正相关。公司的现金流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之间也是正相关关系,安然公司因为现金流恶化带来披露水平降低,降低了会计信息透明度,最终导致了会计丑闻的发生。

(2)公司的内部特征。Ruland et al.(1990)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发布盈余预测的概率更高。Klein(2002)研究表明外部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其独立性越大,进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会越低,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但Eng,Mak(2003)研究结论和Klein的结论恰好相反,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反而越低。Forker(1992)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控及提高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显著降低公司持有信息不披露带来的收益。Shieifer,Vishny(1997)认为大股东控制产生利益协同或者是利益侵占效应,关键在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所有权两权分离的程度。El-Gazzar(1998)认为机构投资在持股比例会提高公司自愿的信息披露水平,Schadewiz(1998)得到相反的结论,认为机构持股比例越大,信息披露水平越低,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也越低。

(3)管理者动机。Singhvi S,Desai H B(1971)表明公司有动机选择性披露会计信息来传递内部现金流具有较低风险的信号。很多公司设计管理层持股以使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来降低代理冲突,许多文献研究如梁杰等(2004),表明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会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但Healy,Wahlen(1999)发现管理层具有自利动机,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不如实披露会计信息或者是隐瞒不好的消息,降低了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Verrecchia(2001)等文献认为公司自愿信息披露是为了获得流动性的好处,如果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会采用较高的价格保护,从而增加了公司资本成本。公司信息披露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影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从而影响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还有一些文献表明为了降低投资者的预期,降低股东诉讼风险,公司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提前矫正市场价格,防止坏消息传递到市场上给股价带来的更大程度的波动。且由于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公司管理层和所有者之间拥有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影响到所有者对管理层的监管,为了降低对自身的监管水平,管理层也会通过更多的信息披露将企业的相关经营情况传递给所有者,以增加其控制的公司资源,并提高管理者报酬。

五、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计量

(一)用披露数量替代会计信息透明度

Botosan(1997),Meek(1995),Alford et al.(1993)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数量替代公司会计透明度,或根据强制性会计披露准则的相关要求构建相关的评价指数,给公司的会计透明度打分。汪炜,蒋高峰(2004)用上市公司临时的公告数量及季报数量和替代会计透明度构建评价指标,得到的结论和崔学刚(2004)相同。CIFR(国际财务分析与研究中心)开发的CIFAR指数(用来评价各国信息披露评价指标),替代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类似的指数还包括标普公司S&P开发的T&D评级指数(Transparency&Disclosure score)。Bushman和Smith(2002)将这些指数应用于分析各国会计信息透明度。

(二)用披露质量替代会计信息透明度

Lang和Lundholm(1993),Lang和Lundholm(2000),Botosnan和Plumlee(2002),Heflin et al.(2000),Healy et al.(1999)等文献中使用AIMR(美国投资管理和研究协会公司信息委员会)发布的每年度评分报告,该年度评分报告是通过聘请买方和卖方分析师对公司年度、季度以及其他自愿披露信息、投资人关系加以打分,加权后的结果作为行业的信息披露总得分,且给出行业排名结果,目前由于该评级结果考虑到披露数量和披露的质量,因此该指标具有较大的权威性。2001年深交所对在其上市的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级,张程睿和王华(2005),王雄元和管考磊(2006),陆颖丰(2007),曾颖和陆正飞(2006)、谭劲松和吴立扬(2006),方军雄,洪剑峭(2007)等采用该信息考评结果研究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内容。

(三)用盈余质量替代会计信息透明度

Ball et al.(2000),Francis et al.(2004),Ball,Robin,Wu(2003)将会计稳健性和盈余确认的及时性等特征结合起来,作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测度指标。类似采用盈余质量替代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研究还有曾颖和陆正飞(2006),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沈艺峰和黄娟娟(2006)。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不同计量方法加以比较,发现用披露数量替代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研究中认为如果会计信息披露数量多,则会计信息透明度高,这种方式暗含一个假设条件,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相关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作出投资、信贷等决策,如果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真实可靠,那么披露数量的增加并不可以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对于采用披露质量来替代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计量方法,缺乏必要的质量参数,AIMR指数一般是针对美国公开上市的大公司的信息披露排名,对于其他国家的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计量不适用,且只关注信息披露过程,对于信息传递和获取中存在的偏误忽略不计,也可能给研究带来偏差。目前国内研究采用深交所的信息披露情况评级较多,也较为合理。Bhattacharya(2003)文献中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方法被很多学者采用,用盈余平滑度、盈余激进度以及两者的综合构建相关指标来衡量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虽然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很多数据收集上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不太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半强势有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基于披露数量和披露质量构建的各种替代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指标有待于继续优化,采用计量方法和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等考虑多种对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尽可能提高对会计信息透明度计量的准确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也是未来研究的难点之一。

摘要:对公司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并在计量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及其经济后果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透明度,计量方法,理论基础,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谭劲松、宋顺林、吴立扬:《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基于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的经验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4期。

[2]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质量审计吗》,《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3]王艳艳、陈汉文:《审计质量与会计透明度》,《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4]魏明海、刘峰:《论会计透明度》,《会计研究》2O01年第9期。

[5]贺建刚、魏明海、刘峰:《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0期。

[6]周晓苏、吴锡皓:《稳健性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

[7]Jensen MC,Meckling WH.The theory of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6.

[8]La Porta et a1.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1998.

[9]Lang,M.,Lundholm.Cross-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Analysts Ratings of Corporate Disclosur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

[10]Lang,M.H,Lundholm,R.J.Voluntary disclosure and equity offerings:Reduc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or Hyping the Stock?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

篇4:公司会计岗位职责概述

会计造假问题由来已久。自2000年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案以来,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社会问题。美国世通公司高达38亿美元的财务欺诈案、施乐公司的财务虚报案,更使得公众与投资者对会计诚信的信任度跌至冰点,对股市的投资信心大大受挫。而后,意大利帕玛拉特公司的会计丑闻再一次震惊世人,公司CFO索尔达托竟是这宗丑闻的始作俑者,他和老板坦齐串通一气欺骗投资者。在我国,从“农凯”系到“德隆”系,从棱光实业到ST达曼,这一系列给投资者带来数亿元甚至上百亿元损失的事件表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已成为财经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调查得知,这一系列的财务丑闻都跟企业的财务总监(CFO)密切相关。

一、上市公司造假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及内在条件

1.保护上市主体资格

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将被作为ST 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暂停上市,实施特别转让处理。上市公司一旦戴上ST、PT的帽子,则意味着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在资本市场上无法与其他上市公司拥有同等的权利,尤其是丧失了再融资的权利;上市公司一旦退市,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所以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常常采取多种方法粉饰报表,力求“扭亏为盈”,防止退市。

2.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

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而从资本市场和信用市场融资和再融资是解决其困境的极好办法。为了筹措资金,一些经营业绩欠佳的企业采用了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或采用高评资产的途径来增加资产和净资产的方法,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包装”,以期获得有关方面批准其上市。而上市后,为了获取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政策,又在经营业绩上大作文章,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以求再次募集到低成本的资金。

3.勾结、操纵流通市场股价

股票价格的升降直接受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与庄家、股评机构联手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从而抬高股价,从中牟利。

4.大股东独揽公司大权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内部人或控股股东大权独揽,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关键人控制。关键人往往利用其地位优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通过抬高新股发行价格、转移利润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

5.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个人利益驱使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企业高管人员政绩的体现,同时也与高管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如工资、奖金等密切相关,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通过虚增收入、利润等行为,直接增加其个人利益。

(二)会计造假的外部环境

1.外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市场和社会监督等。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制体系尚不健全,证监会力量薄弱,在监管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查处力度上都亟待改进和加强。同时,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欠缺,加之社会媒体以及证券专业人士缺乏相应的勇气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以及法制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明显滞后,使得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2.会计准则、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在指导实际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理解,这客观上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进行会计处理,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的角色

现代企业中的财务总监,正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变。他们已渐渐走出会计与控制,从传统的“账房先生”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他们花在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处理和管理部门内员工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少,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使企业战略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财务政策上来,并且更注重处理好与企业内部经营者以及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关系,更加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实现。

作为管理者,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层作为会计信息的控制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最大的责任,公司的造假初衷也往往源于管理层的要求。按照国外流行的观点——缔约观,投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管理层接受投资者委托负责企业的经营,努力为股东创造财富,并以会计信息的形式向股东报告经营状况与履行责任的情况。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管理层报酬的高低、股东的信心等,如果管理层为了粉饰公司的不良财务信息,且违背道德的成本趋于零时,其选择造假就很自然了。

财务总监作为虚假财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同时又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二道防线,在道德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两难境地下,能否守住道德底线,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流向外界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因此,财务总监的选择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财务总监,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当中设置了总会计师,承担了与美国CFO相类似的职责,但其职能却有很大区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中传统的管理流程仍占据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占据决策的主导地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基本不被重视,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财务总监自身素质偏低,还不足以担当“战略家”的角色。正如近日普华永道在对亚太区400名CFO调查之后,对外界宣称的:“在中国,除了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外,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财务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CFO更像是账房先生。”在这种情形下,财务总监迫于来自高层的压力,只能按照管理层的意图做好“账房先生”,在利益与道德的博奕中,往往很难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卷入造假之中。

三、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如何避免会计造假

要使上市公司摆脱会计信息造假的局面,财务总监的作用不可或缺。而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起到遏制造假的作用。

(一)要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从“账房先生”向战略家转型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一个合格的CFO,他不仅应具有战略眼光,而且是高明的领航员和敏锐的分析家;他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温和的指导者,还应是实施经理和监督官;他不仅要擅长风险管理,还应该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并作为评价其业绩的重要标准;他应该善于资本运作,并对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极为擅长。要做到这一切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向董事会负责,并取得董事会的支持。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CFO应该具备相当的知识和能力,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制定公司财务战略中,用自己的知识及战略眼光为老板出谋划策,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而不必用作假来饮鸩止渴。因此,合格的财务总监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要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全盘知识,还能根据企业策略,设计和规划经营、管理策略,并对集团经营产生直接影响,或能对本部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又是经理决策的参谋与助手。

(二)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篇5:主办会计岗位职责概述范本

2.依法申报、缴纳公司各项税费;

3.负责与关联公司往来对账工作;

4.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篇6:主办会计岗位职责概述范本

2. 确保公司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3. 对公司税务进行整体筹划和管理,按时完成税务申报及年度审计工作;

4.与财务、税务、银行等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篇7:记账会计的职责概述

2、出具各类会计报表; 统计申报

3、各类税务、统计、财务等政府监管部门报表及信息的编制及报送;

4、能独立办理代理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申报缴税、税务报表填制等工作;

5、增值税发票填开流程、发票资料统计并负责购买、开具、保管发票;

6、年报、年检、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

7、成本核算、清算汇缴及关联方。

8、无票收入与有票收入的区分及核算。

9、银行余额调节表的制作

10、手工账、建账、填制凭证、丁字帐、汇总表、登记账簿、财务报表、财务软件的建账

篇8:公司会计岗位职责概述

一、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的三种模式

为了全面描述我国不同类型公司的治理模式, 陈佳贵、黄群慧进行了分类比较研究。他们基于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认识和对我国不同类型公司状况的基本判断, 认为我国存在三种公司治理模式, 即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和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 并从股权结构、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三个角度对每种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详见下页表) 。

从下页表中可以看出, 我国现存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尽管在公司类型与股权结构、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但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如股权集中、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强、市场机制作用有限等。

二、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健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而这其中的关键是重新确定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 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应有所不同。

1. 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

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未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中, 其股权结构的特点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以上市公司为例, 国有股股权在公司总股本中占绝对优势, 股权高度集中, 国有股股东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唯一大股东。国有股股东多为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集团总公司、国有控股公司等, 这些国有股股东的行政色彩很浓。在现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 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 具体到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的企业, 即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总会计师作为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者和监督者, 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责才能保证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呢?要讨论总会计师的职责, 首先应该探讨一下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地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地位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模式:

(1) 总会计师由单位负责人任命, 对经营者负责。由于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的企业所有者主要是国家即全体人民, 而全体人民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享有企业的经营独占权, 不可能由全体人民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激励, 于是全体人民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来行使本应由其行使的权利, 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再通过下设的各级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股东 (大) 会来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激励。由此, 从所有者到经营者 (总经理) 的委托代理链很长, 很容易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核算的总会计师对总经理负责但不能列席董事会, 即使发现总经理有不道德行为也无从反映, 这就会使总经理为所欲为, 不顾所有者的利益而努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总经理拥有总会计师的人事任免权, 总会计师在总经理的压力下也可能会提供虚假信息而为总经理的利益服务, 否则就会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这种模式下, 总会计师的地位决定了总会计师不可能为所有者的利益服务, 也不可能对企业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经济体制刚刚开始转轨, 我国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地位就是选择的这种模式, 结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但我们现在已经认清这个问题, 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而总会计师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职责范围有所扩大。

(2) 总会计师由董事会任命。总会计师和总经理在公司中处于平行地位, 这种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如图1所示:

这种模式下, 总会计师对董事会负责, 总会计师与总经理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属关系, 他们共同对董事会负责, 总会计师同总经理一样也由董事会来任命。总会计师对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 组织实施企业财务收支定期稽核检查工作, 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并有权对企业的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监管。

这种模式下, 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主要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和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组织实施企业财务收支核算与管理, 开展财务分析、预测、计划、控制和监督等工作;组织制定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并监督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 拟订和下达财务预算, 评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制定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评估、测试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组织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制, 落实会计内部控制责任;组织制定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提出会计机构人员配备和考核方案;依法组织编制和及时提供财务报告。

当然, 这种模式缩短了从所有者到总会计师的委托代理链条, 总会计师的地位提高了、职责范围扩大了, 可以从全局对企业进行投资与融资的规划, 也有利于总会计师对总经理的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总经理的不道德行为。但是由于董事会本身是受股东 (大) 会的委托来管理企业的, 而股东 (大) 会的股东主要是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下属各级主管部门来选拔的, 他们本身也不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可能并不会十分关心企业的经济利益, 若股东 (大) 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不力, 他们可能会相互勾结, 欺上瞒下, 共同欺骗所有者,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 仍然不能满足企业所有者的要求。

(3) 总会计师仍由股东 (大) 会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任命。与第二种模式不同的是, 总会计师不仅要对董事会负责, 接受董事会的监督, 还要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股东 (大) 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 对于董事会所做出的不利于企业的决策和行为, 总会计师可以通过向股东 (大) 会或者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进行制止。这种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

在这种模式下, 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地位较前两种模式下的高, 总会计师与总经理完全是合作伙伴关系, 并且在董事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要在设计和实施公司战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公司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良机并且为其解决财务问题, 设计公司的薪酬结构并且与新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同时还要关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因为企业所有者包括全体国民) 。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为公司建立健全财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和战略管理、设计安排公司的薪酬结构并且对其进行考核、设计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进行激励以及控制成本等。可见, 总会计师的工作重点已经不是企业财务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

应该说, 这种模式是比较好的, 总会计师不仅能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而且可帮助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我国中央企业正努力向这一方向发展, 对于比较重要的一些大型中央企业,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亲自招聘并任命总会计师, 并颁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 已于2006年5月14日正式执行。该办法重新规定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 包括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 但是其范围还是比较小的。

2. 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下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

与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相适应的是私营企业和相当数量的集体企业。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的股权结构特点是股权主要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虽然很多大型私营企业都建立了股东 (大) 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和相应的制度, 逐渐向规范的现代公司制靠拢, 但家族控制特征仍很明显, 私营企业主独揽大权, 董事会决策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下的企业基本不依靠外部市场机制来激励和约束其经理人员, 但对于整个家族企业而言, 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等的激烈竞争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 破产、兼并、收购和重组等市场机制给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带来了生存压力, 这同时也将对企业主和管理人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下的公司任职的总会计师面临的压力并不小于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的公司任职的总会计师。由于企业主追求收入的增长, 因此这类企业的总会计师更注重利润, 他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提高审查和运营效率上, 忙于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 主要进行成本费用预算、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编制财务报告等。

3. 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下总会计师的岗位职责。

在我国, 企业法人作为股东的公司大量存在, 如联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法人控股的各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 只能通过协议受让的方式转让给法人股股东, 在上市公司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 许多公司通过购买国有股权“借壳上市”, 导致法人股数量呈现出逐步上升并超过国有股的趋势。

实际上, 对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 在国有股股东缺位、流通股股东难以参与公司决策的情况下, 法人股股东成为最有积极性参与公司治理的一方。即使法人股的根本产权属性是国有, 与国有股相比, 法人股也更具有“经济人”的人格化特征, 法人股股东代表也将比国有股股东代表 (即政府官员) 更能够承担参与决策的风险。因此, 在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下, 内部治理机制一般是有效的。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 在竞争性领域中, 法人控股型上市公司的绩效要优于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在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下, 法人股股东的内部直接控制机制还表现为法人股大股东通过拥有董事会的相应席位而拥有撤换经营管理者的权力。

在这种模式下, 总会计师的地位要比民营企业中总会计师的地位高, 他们在关注企业利润的同时, 更加关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总会计师一般可以位列董事会并可以参与重大决策, 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运作风险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 其岗位职责与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下的总会计师的地位相似。

参考文献

[1].陈佳贵, 黄群慧.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与改善.中国工业经济, 2001;7

[2].杜胜利.CFO管理前沿——价值管理系统框架模型.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3].企业领导角色分析研究组.企业财务主管角色分析与管理之道.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篇9: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概述

胡冰(1990-),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学生,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蒋国琪(1990-),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学生,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管理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角色引起了广泛企业和学者的重视,因此,正确的使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管理会计概念入手,分析比较了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关于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研究步骤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及其优劣势。

关键词: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调查研究; 案例研究; 比较

实验是为控制自变量并观察由此带来的因变量变化的科学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在受到控制的实验条件下,通过研究一个(多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多个)变量产生的影响,进而检验假说所建立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实情况。采用调查研究有两个主要目的:描述和解释。描述性调查研究主要以发现以存在现象为目的,而解释性调查研究主要以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为目的。

案例研究是经验性探究的一种,它主要研究暂时性的现象。在此种研究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实证性研究,因此只能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展开分析。

(一)研究对象

在实验研究的经济学文献中,选择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占大多数。但是,也有不少实验研究选取实务界人士作为实验对象。

调查研究的对象一般由性质相同的各个单位组成,根据调查研究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样本大小。在调查中,欲研究的现象及其相关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一般是现实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例,多为特殊或有重大意义的事例。正是案例研究的现象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现象属性,使其多注重事例区别于背景的个体特征,以达到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有价值的结论的目的。

(二)研究手段

在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中,实验研究顾名思义,以实验的方式进行,通过让被试完成任务来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因此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应当采用标准化的程序,包括实验任务的选择、实验的讲解、回答问题的原则、被试的个数和经验水平情况等。

调查研究的研究方法多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的设计是关键的环节。因此问卷应采用科学优质的设计,注意多方面的细节,比如正确的引导语、题目和目的的一致性和逻辑连贯性、表面效度等。

案例研究收集数据的方式较为多样性,重要和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文献资料、档案记录、访谈等。

(三)适用范围

实验研究主要适用于:(1)现实情况下难以取得科学研究数据,而研究者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情况进行实验,获得数据。(2)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研究主题的特殊性,需要被研究对象受到知识结构、自身素质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时,研究人员根据研究对象自然状态观测得到的数据难以说明问题。(3)适用于能够反映人民普遍性心理特征的题材。

调查研究是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主要使用于:(1)从被调查的内容看,问卷调查法适用于对现时问题的调查;(2)从被调查的样本看,适用于较大样本的调查;(3)从调查的过程看,适用于较短时期的调查;(4)从被调查对象所在的地域看,在城市中比在农村中适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适用。

案例研究主要使用与以下范围:(1)对现有理论进行批驳或检验;(2)不常见的、独特的现象;(3)有代表性的或典型性的事件;(4)对同一案例进行纵向比较。

(四)优势和局限

1.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的优势

①实验研究能够有力地检验因果关系。实验研究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确保所验证的因果关系;②实验研究可以提升研究的内部效度。实验研究可以很好地控制其他影响因变量的变量,能更有效的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③实验研究可以在实验中设计较为理想的实验环境,以满足研究者的需要。

(2)实验研究的局限

①外部效度较低,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可应用型较弱。因为大多数实验环境都是人工设计,它们忽略或简化了自然环境下的诸多特征;②实验研究成本可能较高。实验设计和实施的成本可能比较高昂。

2.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的优点

①简单易行,容易操作;②由于问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能研究的问题都是现实问题,更有价值。

(2)调查研究的缺点

①问卷设计和结果分析过程难以避免调查者的主观偏见,调查问卷的质量较难保证;②调查问卷的结果广而不深。一般问卷都比较简单,问题也适中,不能够与受访者深入探讨某一问题;③问卷回收率通常不高,回收样本的结构可能不同程度地脱离原抽样框架的结构设计,从而导致代表性偏差。

3.案例研究

(1)案例研究的优点

①案例研究用其生动的描述性语境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能够更好地被更多的读者所感受,从而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②案例研究所得出的更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可以为其他类似的案例提供易于理解的解释,使读者可以更好地接受其中的理论;③案例研究深入全面。案例研究可以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有价值的命题,深入系统的单一案例研究可以发现被传统的研究方法所忽视的特殊现象;④容易操作。案例研究操作较为方便,可以使个体研究者个人进行,并不一定需要成立研究小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案例研究的局限

①难以有效采用归纳法研究。因为案例研究的归纳不是统计性的而是分析性的,其观察到的现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会使得归纳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影响结论的稳健性;②研究者的偏见。案例研究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使得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并不强,从而导致结论因研究者的主观意见而不精准;③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耗费。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时间耗费使得案例研究的成本较高,這也是为什么案例研究多适用于重大或有意义的案例。(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杜荣瑞,肖泽忠,周齐武.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9,9:72-80.

[2]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会计研究课题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10.5.30-38

上一篇:营业厅共用合作协议下一篇:新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