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进社区合同

2024-04-18

电子商务进社区合同(共9篇)

篇1:电子商务进社区合同

电子商务进社区,提升、完善社区服务(讨论稿)

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在城市中形成了新的聚居区即现代的社区。社区管理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社区居委会经政府授权承担社区管理的职能。

现代社区需求: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依靠传统亲友、子女互助的家庭模式转变为依靠城市社区服务行业的服务模式,对社区服务的宽度和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需求和服务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最突出的需求是放心食品、便民服务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社区人力、财力、管理权力等方面的配置不足,无法实现满足现代社区的吃的放心、用的方便、购物到家、服务上门等多方面服务的需求,需要社区牵头、政府扶植、调动企业等第三方力量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捋顺各自职责和价值链共同协作完善社区的服务体系,满足社区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完善社区服务解决方案---建设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平台建设的市场环境成熟条件:

经济发展后,社区百姓有日常家庭生活购物的刚性购买需求和强劲购买力—很需要和买得起。

大超市购物停车、排队结账时间太长,网上平台购物当日送到家,粮食等重商品不用自己物流---省时、省力、便捷。

小商店、小蔬菜店的食品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证,平台由社区组织监管放心粮油和蔬菜等规范的食品供应企业入驻—吃着放心。

社区不断拓展、提供各门类优秀的服务企业加入平台----用着方便。

企业对商品和服务直接进入社区家庭的愿望强烈,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又去掉了企业进入社区的房屋租赁和销售人员等各种成本,去掉了企业进入社区的门槛,降低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使百姓受益的同时企业同样获得利润,----保证平台能够长期、良性运转。

平台建设及运营的基础条件成熟:

平台运营的基础条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个条件的完备。信息流的建设:

硬件:网站和呼叫中心的建设,技术和应用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软件:运营和客服队伍,我公司有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已经进行测试运营获得了成功。

资金流的建设:网站支持货到付款和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的银行卡和支付宝技术和应用已非常成熟,只需接入即可运行。物流的建设:

硬件:配货场地,各社区目前都配备有社区超市,为平台物流配货提供了齐备的硬件条件,可以作为社区物流的节点。

软件:配送人员,社区有闲置的40、50人员,社区可组织起来进行社区配送,即完成了物流队伍的建设,解决了物流问题,也解决了社区闲置人员再就业问题。三个基本条件已具备,电子商务进社区的时机已成熟,平台服务体系的建设必将给社区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经率先做出表率,也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电子商务社区运营规划:

1、由社区居委会和我公司组建电子商务进社区项目筹备小组,争取民政、商务等主管部门领导参加,获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争取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关注社区电子商务建设、支持社区电子商务的建设,利用已有的或闲置的资源完成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和呼叫中心的建设,尽量少花钱或不花钱把项目办成。

3、由社区规划社区物流节点和配送人员,梳理、确定可利用的场所,充分利用好社区原有的社区超市,可以做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挑选、安置社区闲置人员加入社区配送队伍,完成物流节点和配送队伍的建设。

4、规划、挑选进社区的产品及服务并达成合作: 产品及服务规划:

放心食品,从放心蔬菜做起,呼市周边新兴了大量的蔬菜大棚,为订单农业提供了基础,社区百姓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呼叫中心订购,由蔬菜基地提前一天采摘,直接配送到社区物流节点,再由配送队伍配送到家,使社区百姓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进而拓展到水果、肉食品、粮油、早餐、午餐、日常百货等家庭用品。

便民服务:打造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挑选、联合优良的服务企业,形成社区服务联盟,经社区授权加入社区电子商务平台,使社区的缴费、家政、维修、钟点工等等社区需要的服务,通过社区平台或电话就能轻松搞定。社区居家养老:完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紧急救助、医疗、陪护、托管等。完善老人通信系统,通过运营商为老人配置老人手机,可实现一键紧急呼叫、一键接通社区服务,方便老人的使用。

社区交流:社区电子商务网站可开辟社区论坛,加强社区交流,通过飞信、微信形成社区交流的圈子,打开现代社会的水泥壁垒,拉近社区人与人的距离,丰富社区生活的内容。

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集中了政府、社区、企业、社区居民多方力量,把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完善社区居委会服务职能、企业进社区的通道链接在一起,价值链完整,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闭环,确保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一个社区成功运营后再推广到全市,最终形成呼和浩特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可搭接、实现放心粮油工程、食品溯源工程、便民服务工程等,形成适合当地的电子商务模式,有效的促进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2:电子商务进社区合同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塑造张集街道人民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推动创建工作步伐,结合“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的重大战略思想,以“讲文明、树新风、促三创”为主题,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乡镇文明程度为根本任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结合张集街道的实际,通过宣传引导、普及宣讲、道德实践、礼仪展示等举措,在三个社区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做文明人”,增强城市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道德自律和文明养成,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万名居民学礼仪”活动的开展,主要立足于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着眼于塑造张集街道的形象,着眼于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改进,着眼于各个层面知礼仪、用礼仪。全办事处组织发动万名以上的居民群众参加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倡导广大居民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人人争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的良好社会风气,努力使文明礼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居民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公共场所文明程度明显改观。

三、活动内容及工作步骤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部署,营造氛围(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1、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全办事处“万名居民学礼仪”工作部署会,对各社区、各部门、学校进行层层动员部署,分解落实任务。

2、向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十个一”倡议:见面点头笑一笑,道歉谢谢讲一讲,问路问信答一答,见人有难帮一帮,生活陋习改一改,公共环境管一管,孤老门口问一问,邻里之间助一助,路口红灯停一停,公交车上让一让),发放《张集街道居民文明手册》等,内容包括社会生活、职业道德、礼仪创建、便民利民、涉外交往等基本知识,形成全办事处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为居民在仪表仪态、交通出行、游览购物、人际交往、职业服务、观赏赛事等方面提供礼仪指导和帮助。

3、组织礼仪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活动。组织刊展文明礼仪漫画、播放文明礼仪动漫片等,设置文明礼仪宣传栏,进行文明礼仪普及宣传,开设“每日一礼”等专栏,展示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带来的可喜变化,对居民不文明陋习和不文明现象进行适度批评 曝光,吸引居民参与互动讨论。各社区、各部门、学校要利用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刊载文明礼仪常识。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局域网、车站、出租车、楼宇电视、户外广告以及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平台进行文明礼仪公益宣传。

第二阶段:普及教育,践行礼仪(2013年4月至10月)

1、开展礼仪知识宣讲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宣讲骨干培训,组建文明礼仪宣讲团,开展文明礼仪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市场、”等“五进”活动,介绍社会生活、职业服务、涉外交往、观赏赛事等方面的礼仪知识。邀请礼仪专家,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并制作光盘,免费发放给各社区、各部门、学校,由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生观看学习,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2、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师生学礼仪”。充分运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师生进行教师礼仪、学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和家庭礼仪教育,培养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激发青少年和儿童学习、实践礼仪知识、养成文明习惯的热情,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我把礼仪带回家”活动,让青少年学生成为倡导、传播文明礼仪的使者。

(2)“家庭学礼仪”。围绕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在家庭中开展生活礼仪教育,宣传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 老爱幼、勤俭持家、讲究卫生、文明礼让、睦邻友善、守望相助等文明礼仪知识,使每个人在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人相处以及公务交往、公共生活等多方面,都能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

(3)“社区学礼仪”。对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文明礼仪常识、社会公德规范和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遵守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宣传教育,使广大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等方面有明显进步,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4)“企业学礼仪”。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礼仪培训活动,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观教育,开展以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加强以员工和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礼仪知识水平和企业文明形象,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5)“商家学礼仪”。大力开展诚信守法和文明经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打造诚信文明品牌。引导商家实行“门前三包”,自觉维护沿街环境卫生、整顿门头橱窗牌匾、搞好街道绿化美化、加强安全防范,文明礼貌待客。

第三阶段:树立典型,深化拓展(2013年11至12月)

1、举办各级各类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漫画比赛、知识竞赛、风采展示、文艺创作展演等活动,传播学礼知礼懂礼 用礼的文明理念,在街道营造“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居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2、举办首届张集街道文明礼仪展示大赛。由各社区、各部门、学校组织初赛,推荐代表队参加全街道决赛,然后再由办事处党委政府推荐最终获胜的一支优秀代表队参加区举办的文明礼仪展示大赛。参赛集体通过自我编排的演唱、演讲、小品、行业技能展示、礼仪知识问答、现场模拟、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文明礼仪风采展示,向社会展示本行业的特点、服务承诺和精神风貌。

3、组织开展群众性评选活动,推选街道十大文明礼仪标兵、十大文明礼仪先进典型。

4、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文明礼仪标兵街道党委政府进行宣传表扬,促进广大居民不断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提升文明素质。

5、将活动深化、延伸。在2013年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培训、宣讲、推选等机制,推动学礼仪活动延伸拓展,不断深化。

四、工作要求

1、健全工作机制。“万名居民学礼仪”活动任务艰巨,工作周期长,居民参与面广,各社区、各部门、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统筹管理,结合“三创”工作安排一并组织实施。要把“万名居民学礼仪”活动列入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丰富活动载体。要坚持礼仪知识培训和道德实践活动并举,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依托各中小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乡村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远程教育网等阵地,结合广大党员干部、技能培训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活动。

3、强化督促检查。街道“三创”工作领导小组将把“万名居民学礼仪”活动纳入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考核内容。各社区、各部门、学校要将开展情况及时上报。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各社区、各部门、学校开展活动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

4、各社区、各部门、学校要参照总体方案部署,制定本社区、本部门(单位)具体实施方案,与街道活动同步实施。

张集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4日张集街道办事处开展居民学礼仪活动总结

张集街道办事处于2013年12月24日开展居民学礼仪活动,全办事处组织发动万名以上的居民群众参加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倡导广大居民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人人争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的良好社会风气,努力使文明礼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居民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公共场所文明程度明显改观。

篇3:电子商务进社区合同

天津市河西区经贸委为早点工程配置的321辆便民早点售货车, 经营点遍布13个街、辐射193个居委会, 方便了群众需求。

便民早点进社区工程是河西区经贸委推进“便民早点进社区、健康食品进家庭、绿色产品进市场”三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去年实施以来, 通过三种途径解决群众吃早点难问题。一是鼓励正餐企业增加早点经营, 政府对企业因增加早点经营而产生的费用给予适当补贴;二是扶持品牌便利店, 发展便民早点连锁经营, 对增添早点经营的品牌连锁企业, 政府从租金、税费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在社区推行便民早点流动售货车经营, 以居民小区为单位, 提供适合百姓需求的各种早餐。

通过一年多的充分论证, 在召开居民代表听证会的基础上, 河西区投资设计制作统一规范、功能完备的新型早点售货车。目前, 321辆早点车已进入全区13个街道社区, 同时也发挥食为天、中山美食林、鸿起顺、大成盛记、吉祥云吞等品牌早点的优势, 实现了全区各街都有品牌放心早点经营店, 让百姓吃上了便利放心的早点。

篇4:老年餐桌进社区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北京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切实将社区老年餐桌这一助老养老模式落到实处。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北京市通过多种形式,目前设立养老(助残)餐桌4583个,2010年1月1日起对52.7万老年人、残疾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现已发放养老(助残)券9.4亿元。社区老年餐桌这一年轻的民生事业给北京市老年人带来了便利。

三好餐桌

“我和老伴几乎每天都来吃,挺满意的。”北京市羊坊店街道普惠南里社区老人潘大年对老年餐桌赞不绝口。老年餐桌的“顾客”们眼中的老年餐桌有三好,分别是环境好、菜品好、服务好。

素白墙壁,洁净地板,摆放着褐色木质饭桌、黑色靠背椅的就餐室宽敞明亮。餐桌上配备了盒装餐巾纸,房间配置了暖气、空调,就餐环境十分安静。

普惠南里社区提供就餐餐厅,金盛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配餐、送餐。在双方共同推动下,老年餐桌开张以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前来就餐。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持社区餐券便可在老年饭桌就餐,老年饭桌还提供免费的环保餐盒,老年人可将饭菜带回家吃。

4月17日,普惠南里社区老年餐桌的菜谱是:竹笋玉米鸡块、肉丝豇豆、木耳西葫芦三道菜,主食玉米馒头、肉馅饼、米饭,另外有红薯蒸点和玉米棒碴粥。

潘大年告诉《经济》记者,老年餐桌的食物不仅好吃,而且种类丰富,“每天的菜谱都不一样,软硬也适合我们老年人。”社区居委会主任方梅说,菜谱经过征集老年居民意见,开代表会几个环节才最终投票确定。

除普惠南里社区老年餐桌,北京市通过签约餐饮商,开办了不同风味的老年餐桌以满足老年人口味需求。比如朝阳门街道乐派家餐厅、团结湖街道富润泽餐厅及宏状元粥店等连锁快餐企业。服务商的共同特点就是菜品营养健康、口感松软、味道可口。

这么好吃营养的老年餐,价格会不会很贵呢?

“15块钱,我觉得物有所值。”潘大年告诉《经济》记者,“省了不少事儿,这么多菜要是我们自己在家做,得忙活半天。”王淑英老人说,她一个人住,因为做饭不方便,每天只吃两顿饭,有时还要坐公交车出去吃饭。“现在把剩下的主食带回家,晚上就不用做了,相比路边的快餐店,15块钱我能接受。”

菜品味美价廉是老年餐桌的根本,另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一些服务商为老人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乐派家餐厅是东城区养老(助残)定点餐桌,不管订餐数量多少,还是价格高低,餐厅都为朝阳门街道的老人免费送餐。“90%的老人都选择电话订餐,只有10%的老人在餐厅就餐。”餐厅经理徐昌鸿说。

“社区的工作人员轮流来老年餐桌值班,”方梅告诉《经济》记者,为了能及时帮老年人解决问题并且与老年人形成良好沟通,居委会每天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午餐时间来餐桌值班。

两大难题

老年餐桌倍受老年人认可,一片叫好的背后却隐藏了两大问题,一是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二是个性化服务有待完善。

老年餐以低价供给老年人,老人对老年餐的价格满意了,然而商家却面对尴尬。不重复的菜谱,种类丰富的食材,普惠南里社区的老年餐每份的成本要达到13元左右。餐桌经理郭志权告诉《经济》记者,目前老年餐的利润微乎其微。“现在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送餐成本太高,给其他人送餐,一次送四五份,给老年人送就送一份,但是送餐成本是一样的。”徐昌鸿说。

相对面向社会的经营来说,老年餐获利较低。薄利经营使服务商缺乏积极性。另外,老年服务的风险性也使一些餐饮企业望而却步。老年人腿脚不灵便,餐厅地面光滑,有一定的危险,餐厅服务商不愿接待。

慢性疾病、行动不便,老人们干不动家务活儿、出不了门、上不了街,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显现。“餐厅的炖肉很烂,但是我希望炒肉可以做的再软些。” 居民刘先生说。“服务商应该细化服务,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北京市羊坊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周爱军说,老年餐桌应该本着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出发,比如注重食物的低糖、低脂肪烹饪。

《经济》记者从乐派家餐厅、老街坊餐厅、宏状元粥店等养老(助残)餐桌定点单位了解到,目前老年人服务需求以送餐为主。

但是,目前很多老年餐桌面临送餐难题。对于免费送餐的乐派家餐厅来说,送餐人员不足是一大难题。《经济》记者来乐派家餐厅时,餐厅门口正张贴着招聘小时工的启示。徐昌鸿说,目前乐派家餐厅给老年人送餐次数占餐厅送餐总次数的三分之一,每月针对老年人的送餐次数达到1400次左右。社区胡同多,路不好走,老人行动不便,员工等候的时间稍长,有时给老人送餐用半小时。新员工刚刚熟悉路线,往往因为太辛苦就辞职了,新人很难招到。

一个对策

目前北京市开办的社区老年餐桌服务形式多样,有的签约餐饮公司,也有的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合作,或者依托养老机构等。

不管以何种模式经营,老年餐桌这一民生事业都离不开政府引导,从而提高餐饮企业积极性,提升个性化服务。即政府加强倡导提升老年餐桌服务,出台相应有效率的激励政策。合作餐厅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企业,需要利润驱动。

“我们希望,政府给点额外补助,依据我们送餐的数量,收到的养老(助残)券的额度,按比例给奖励。按比例给,这样更合理,我们也会比较有积极性。”徐昌鸿说。

根据上一年度考核结果,今年北京市将拿出7700万元,以奖代补资助约5000家社区养老(助残)餐桌、托老(残)所。市、区两级财政直接奖励2011年培育的500家规范化养老(助残)餐桌每家5.2万元资金。

周爱军认为,老年餐桌依靠政府长期财政补贴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实施差异化奖励,把好的服务商作为典型突出奖励,按绩效奖励,这对提高服务商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

老年餐桌作为民生事业,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投影,敬老爱老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倡导老年餐桌的同时,企业和公民也应提高为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这才是最本质的和谐。

篇5:消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

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的工作方案

为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灾自救能力,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在全镇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以下简称“四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平安宁德”为主线,着力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全面构建社会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恶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1、通过推动消防“四进”工作,构建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消防管理机制。将社区消防工作纳入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和完善社区消防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监督企业、学校等单位从建章立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内部消防管理运行机制入手,加快建立消防重点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防火工作,改善农村消防安全 1

条件。

2、通过推动消防“四进”工作,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消防组织,提高社会自防自救能力。公安派出所指导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宣传教育、消防设施器材检查维护等工作,提高防范火灾的能力。逐步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以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为辅,专群结合、群防群控的社会消防新格局。

3、通过推动消防“四进”工作,大力消除火灾隐患,提高消防防范水平。通过推动消防“四进”宣传,增强社区居民、学生、企业人员、农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大力提升自防自救能力,使其自觉主动的发现隐患、整改隐患、消除隐患,提高消防防范水平,增强单位自身的消防责任主体意识,达到彻底根除火患的目的。

4、通过推动消防“四进”工作,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灾能力。各地要充分发动有关部门团体,动员社会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举办群众性宣传活动、设立固定宣传阵地、举办消防科普展览、开放消防站、消防安全培训等形式和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火灾预防、报警方法、逃生自救、初起火灾扑救等消防安全常识,重点解决人民

群众消防安全观念淡薄、消防知识贫乏、防火抗灾能力低下等突出问题。

一、消防宣传进社区。安监所、综治办、公安派出所、驻镇有关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社区、单位的各项消防工作;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承担社区的消防安全巡查、火灾隐患督改、消防宣传和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制定社区各项消防工作制度,规范社区消防工作。同时,社区要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防火警示牌等,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在安全生产宣传月、“119”消防日等集中宣传活动中,通过组织消防知识大奖赛或知识竞赛、家庭消防运动会等活动,印发各种防火手册,宣传单,张贴横幅的消防宣传标语等,加大家庭防火的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接收消防教育率必须达到80%。

切实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二、消防宣传进学校。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依据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定期开设消防安全课。公安派出所负责培训教师的消防安全常识,提供相关的防火常识资料,各学校应确定一名消防辅导员,由公安派出所的人员担任。以“保护自我、珍惜生命、让火灾远离校园”为主题,通过开展消防夏令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进行消防演习,传授学生逃

生自救能力。同时发放相关的消防常识资料,向学生传播消防知识,普及消防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基本上做到“两知两会”:即知道火灾的危害性,知道自救常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

三、消防宣传进农村。要把农村传统民俗与现代的宣传手段有机结合,广泛利用各种适合农村的宣传形式,开展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利用电视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常识,使农村居民接受消防教育率达到60%。

四、消防宣传进企业。通过设置消防宣传栏,组织到当地消防站参观,组织针对重点部位的消防演习,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兼职防火员及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部门要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深入企业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常识,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进一步树立员工消防安全责任人的主体意识,使企业职工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得基本常识、懂得火灾预防措施;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人员、会整改简单隐患。

石坝镇人民政府

篇6:暑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方案

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定开展“暑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一、活动时间:7月4日—8月31日。

具体安排:7月4日—7月14日初一年、初二年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7月15日—8月31日高一、高二年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二、参加对象:行政领导、班主任及全体科任教师。

三、活动内容:

(一)进社区活动——责任部门:德育科、办公室

学校领导走访社区,走访特殊学生(主要是指7种必访学生,下同)家庭,协商共建特殊学生帮扶和教育转化工作机制。

(二)进家庭活动——责任部门:各年级组

班主任、科任教师走访特殊学生家庭,关注每一位特殊学生,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商讨教育方法。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组要充分重视本轮家访活动,将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加强年级管理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具体措施认真落实好。

2、德育科、办公室要制定进社区活动计划,学校领导至少走访一个社区和一个特殊学生家庭,与重点社区签订特殊学生帮扶和教育转化工作协议。

3、各年级组长制定进家庭活动计划。组织各班主任建立“七必访”学生档案(附件1),明确家访对象;落实进社区进家庭工作安排,特别要重点落实有不良行为或矛盾纠纷排查所列出的学生的家访。本次活动期间,学校领导要带头至少走访一个社区(含辖区内的共建单位、相关部门)、走访一个特殊学生家庭,与重点社区签订特殊学生帮扶和教育转化工作协议,提升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度,促进美丽校园建设;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建立“七必访”对象个人档案(“七必访”即班内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家庭;病残学生家庭;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等),重点开展走进“七必访”学生家庭,宣传教育理念,与家长商议帮扶措施,共同做好教育帮扶工作。

4、年级组要加强对家访工作的管理,完善家访的常规管理机制,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记录教师家访的时间、次数及简要过程,包括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情况以及下步随访建议;二是建立教师家访记录簿。学校统一印发家访记录,要求家访教师每到一户,要向学生家长讲解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学生管理、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规范收费等情况,还要向学生及家长讲解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学生了解防雷电、防、防溺水、防诈骗、防火、防拐、防邪教、防暴恐、防欺凌、防地质灾害、防洪防涝等安全知识,不到危险的设施场所,远离网吧,从事家务活动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讲解内容要予以记录;三是积极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等,并进行记录。

篇7: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经验交流

——渊泉镇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渊泉镇位于瓜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有五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常驻人口9216户,32674人,驻镇单位166个,镇党委下设党总支4个,党支部28个,在职党员2068名,其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490多名。

2008年以来,镇党委把廉政文化进社区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内容,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融入社区的各项工作之中,利用文化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染力,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启迪党员干部树立“不实之名不图, 不正之风不染, 不义之财不取, 不法之事不为”的廉政理念,稳步构建 “教育倡廉、行动现廉、家庭助廉、文化促廉”的廉政文化建设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

一、强化领导,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为了给镇区内的领导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镇党委将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纳入全镇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党委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各社区书记、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详细制定了《渊泉镇廉政建设规划》和《渊泉镇廉政文化进

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形成了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专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同时,镇政府将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保障了阵地建设、印刷资料和组织各类活动的经费支出,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丰富活动,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染力。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自身资源特色,借势发力,注重特色,不断营造倡廉、赞廉、爱廉、护廉的社会氛围。一是开辟社区宣传阵地。依托社区市民学校、社区活动室等现有阵地,开设廉政课堂、播放廉政教育宣传片、参观廉政书画、读阅廉政刊物,对党纪法规、惩治腐败案例和廉洁奉公典型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二是举办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览活动。举办了多期“廉政文化进社区书画展览”,共邀请了县领导、知名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70多名,组织学生300多名,创作以廉政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漫画作品350多件、征集到廉政格言警句30多条,装裱后集中在各社区党员活动室展出,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目前已展出35场次,参观人数达3000多人。春节期间,各社区还积极开展“春联送廉”活动,邀请书法爱好者书写以倡廉颂廉为主题的春联200多幅,由社区干部亲自送到党员、干部家庭,让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了廉政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三是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根据廉政文化建设的特征,在“虚”和“实”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做文章,组织96人成立了4个

社区“颂廉文娱宣传队”,编排以颂廉洁、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民歌、快板、表演唱等文娱节目,分别在文化广场、社区活动室、居民小区开展演出,止目前已演出160多场次。去年7月下旬,邮电巷社区举办了颂廉歌咏比赛活动,共有300多名社区老干部、学生参与,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为了突出社区廉政文化的整体效果,投入资金1万多元,在邮电巷社区建成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设立廉政文化活动室1间,存阅廉政文化图书500册,制作廉政宣传牌15块,展出廉政题材的书画作品150多幅。并在颐宁小区空白墙壁上制作廉政广告宣传牌6个,安装廉政文化灯箱8个,张挂以颂廉为主题的门楣、对联24副,营造出了“一身正气上班去,两袖清风回家来”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完善机制,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为了构筑社会、单位、家庭“三位一体”防腐拒变的防线,我们针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一是完善了廉政制度。先后制定了廉政建设责任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廉政档案制度、责任考核制度、廉政文化活动制度等多项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在职党员干部管理台帐、廉政档案、家庭助廉承诺书、“廉内助”花名册,切实加大了对在职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力度。二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充分调动干部家属和子女的助廉积极性。各社区定期召开“廉内助”座谈会,累计送发家庭助廉倡议书600

多份,与领导干部家属签定《家庭助廉承诺书》210份,创建廉政文化示范家庭20户,带建廉政文化家庭210户,使干部家属常念“廉政经”,勤吹“廉政风”,紧守“廉政门”,积极发挥“助廉”作用。三是加大领导干部的社会监督力度,镇上设立了廉政谏言意见箱、廉政监督电话,各社区还聘请了廉政义务监督员,在各住宅小区醒目位置设置了党员领导干部公示牌,标明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及职务,依托社区、家庭和群众的力量,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切实增强了廉政建设的实效。

四、关注民生,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是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认识到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只有通过树立群众意识、贴近群众生活、关心解决群众困难,才能夯实社区廉政文化的群众基础,才能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枝繁叶茂。因此,我镇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以深入开展“举旗帜、亮明灯”党性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实践活动,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落脚点,让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中得到实惠。活动中,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面貌明显优化;城区治安巡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区基础设施改造进程加快,进一步方便了居民生产、生活;困难家庭的生活得到关注,低保履盖面进一

步扩大,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止目前,共有50多个驻社区单位,从提升服务水平入手,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答复和解决实际困难60多件。有240多名在职领导干部积极开展帮贫扶困活动,结成助困帮扶对子200多个,定期开展走访慰问。部分单位还通过公布服务电话、发放服务卡、定期收集社情民意、召开民情分析通报会等方式,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的为民意识,切实拉近了干群关系,使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了廉洁从政的决心,同时也使广大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备了信心。

一年来,我镇在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实效。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镇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要认真学习先进市县的好做法、好经验,继续研究、探索和深化,进一步加强领导、丰富内容、完善考核,扩大廉政文化的履盖面,为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为目标而努力,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新的贡献。

篇8:电子商务进社区合同

一、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前提条件

1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家庭养老历史, 家庭养老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计划生育、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 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结构转变,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和“四二一”家庭, 照搬原有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 传统的家庭养老文化也存在弱化, 如今的子女们对孝观念的理解的偏差以及部分老年人独立意识增强, 也都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社会养老便被提到我们面前。

2社会养老自身的问题。截止2003年底, 全国共有福利机构35, 859个, 床位数1, 222, 804个, 全国福利机构提供的床位数总计才122万多张, 还不到全国13, 000万老年服务对象总数的1%, 这与发达国家达到8%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达到5%的供养比例相比, 差距甚远。同时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 入住养老机构的是老年人口中最衰老和最不能自理的人, 中国、外国都是如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社会养老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养老功能单一。现在社会养老的场所有国家开的也有私人创办的, 在这样的机构里, 老年人每天会得到服务人员提供的食物供应, 或衣物等得到清洁保证, 偶尔也有精神上的照料, 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缺乏, 而老年人因为处于人生特殊的阶段, 对精神慰藉和思想交流有着特别的需要。社会养老加重财政负担。首先, 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基数大, 采用社会养老模式会使国家财政负担沉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均GDP少,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提高, 社会养老总负担必然会增强, 势必会影响到社会投资和经济水平发展, 财政负担甚重。毕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社会再生产, 社会养老资金占去的资金多, 生产和发展投资就会相对减少, 再加上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 负担更加沉重。社会养老也存在问题, 于是家庭养老的地位巩固就被广泛重视。然而是否存在另一种养老模式, 能够成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 切实缓解养老负担呢?

二、构建新型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最初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仅仅是针对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目标建立起来的。新型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是以社区照顾为主, 以社区活动为辅, 以社会参与为补充的一个新型社区养老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

1社区照顾。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是最贴近老人的生活需求的养老模式。它主要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 有部分生活能力, 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 由社区提供如同养老机构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提供的廉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开设老人的托管服务, 建立日托和全托中心。随着老人需求的多元化, 分居独居老人的增多, 只是单一的上门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养老的需求。社区建立托老所对家庭抚养照顾有困难的老人以及独居老人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服务, 在减轻家庭压力的同时, 也满足了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环境的心理需求。

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开设以社区为范围, 以家庭为单位, 以健康为中心, 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 以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集防、治、保、康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和防病基本知识, 强化老年人的健康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社区活动。首先, 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先进的理论武装离退休老同志的头脑, 以增强抵制各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迷信思想和伪科学思想的能力。其次, 通过社区开办的老年人大学, 根据老年人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最后, 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作用, 为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提供经常性服务, 支持、帮助老年人组建各种老年文化、体育团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 引导老年人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社会参与。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根据该法对老人社会参与内容的界定, 老人的社会参与, 主要是指老人参加和从事各种有偿或无偿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经济活动、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社会参与是老人实现自身价值、寻求精神寄托、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社区应当也有可能为老人提供参与社会的途径和舞台。成立老年人人才市场, 及时向社会推荐老年人才。

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尽管在我国有些人口老龄化出现时间早、程度深的城市在社区老年保障方面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举措, 养老服务措施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获得较大发展, 初步形成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但总体而言, 目前我国的社区老年保障刚起步, 且发展不平衡, 东部和西部、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社区老年保障无论从组织规模、管理水平和质量、资金来源等方面, 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我国社区老年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资金不足。对于老年人来说, 他们都希望社区为其提供的服务是免费或者低收费的, 而对于社区来说, 资金的来源基本上是以自筹为主, 加上部分社会赞助, 基本上没有专项经费, 这样使社区在开展各种服务的时候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2、服务设施和场地提供问题。服务设施主要针对日托服务、社区养老院和一些社区活动所拥有的服务机构, 一些条件相对比较好的收费就很高, 而收费较低的条件则相对较差, 服务的内容较少, 较单一。3、服务人员因素。虽然有些社区配有专职的社区干部, 但由于社区规模太大, 社区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 从整体上看, 社区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 专业的服务人员更是很少, 目前主要的专业人员多为医疗方面的, 在法律、心理、社会学等方面的服务人员几乎是没有的。另外, 观念认识仍然不到位;现有社区网络与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仍有相当大差距;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村社区的老年保障缺失等问题也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 就我国发展社区老年保障事业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切实加强法律保障。法律是一切制度的保障。完善的社区养老体系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所以,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是社区养老的关键环节。一方面, 健全的社区养老法律可以更好地监督养老服务的实施, 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 健全社区养老法律的建设不仅是维系养老体制持续有序发展的保障, 更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2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当前养老问题已成为老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那么, 作为养老服务重点的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不容忽视, 其社会化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主体社会化。即服务机构、服务设施的社会化。2、服务客体社会化。服务对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面向社会全体老年人, 扩大服务的受益面。3、资金筹措社会化。多渠道筹措资金, 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 解决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资金问题。4、服务队伍社会化。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体, 兼职人员为辅助, 青年志愿者为基础的服务队伍;充分动员社区公众和年轻的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和代际间的互助意识。5、服务管理社会化。社区养老服务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工作过程, 仅靠民政部门一家是难以运筹的, 它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参与。

篇9:《擒蛇》进社区

陈创“拍一条戏,脱一件衣服”

《宝莲灯》中的哮天犬、《金婚风雨情》里的“狗蛋”,陈创的长相和表演非常有特点,这次,他化身剧中“毒蛇”龙振海,特意蓄上小胡子,看起来更加老奸巨猾、诡计多端。活动现场陈创戴着眼镜,梳着整齐的“分头”,看起来文质彬彬,与剧中的狡猾形象完全不一样。对剧中的大反派角色龙振海,陈创坦承,因为自己一直演喜剧戏,导演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性任这个角色,开拍前还不断强调,“这个戏你要用气势压倒所有人”。陈创让导演放心,结果,仅开拍前三天,陈创就让导演从不信任到认可再到肯定,拿下了导演。陈创说,“我对自己非常了解,看过剧本就知道自己能不能接下这个角色,明白这个角色的气质,我是有的”。

对于马岩、杨奇雨与自己在剧中组成的“铁三角”反派组合,陈创称,“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毒蛇需要两个帮手”,所以组成了“龙派兄弟”,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完整印板,制造假币,破坏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马岩打趣道,陈创是毒蛇,我们则是小蛇,跟随着他,对他忠心耿耿。恰巧,《擒蛇》赶在了夏日开拍,天气异常热,再加上大量的战地戏需要拍摄,主创们皆是热汗淋漓,陈创无奈称,当时只能“拍一条戏,脱一件衣服”。

主创现场“斗鸡”均不敌大妈

现场,众主创还和观众们玩起了游戏。在“同心协力”游戏之中,三位主创为了使特定数目的手、脚、膝盖落到地上,不顾个人形象,均扑倒在地,更有大爷大妈直接坐到地上,四脚朝天,众人卖力的样子惹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在“龙争虎斗”,即斗鸡游戏环节,主创们“运气不好”,均邀请到了非常“勇猛”的阿姨,阿姨一冲上来,众主创“兵败如山倒”,有些甚至摔倒在地,十分狼狈,但第二局主创纷纷“重振雄风”,拼尽全力,特别是杨奇雨和与陈创经过披荆斩棘,最终进人决赛,两人实力不相上下,最后双双摔倒在地,夺得双冠。

王自健废柴兄弟组团搞笑《发条城市》定档暑期

本报讯(记者白鸽)4月10日,喜剧电影《发条城市》在京举行定档发布会。相声演员王自健搭档“废柴兄弟”组团搞笑,为电影暑期市场再添喜气。现场曝光的预告片中,囊括了兄弟情、婚外情、骗婚、绑架、娱乐圈潜规则等一系列喜感十足的情节,尽显三人搞笑功底。

电影《发条城市》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却情同手足的兄弟老大宋戈(王自健)、老二小风(王宁)、老三阿正(修睿),在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做道具师。三兄弟因财务纠纷与电影投资人的相好骄阳(王鸥)共同陷入了一起乌龙谋杀案,并发生了一连串歪打误撞、笑料百出的故事。据悉,电影《发条城市》辗转海口、三亚、福州、深圳等多地进行取景拍摄。其中在海口拍摄时,天气十分炎热,导演透露,主创都非常敬业,“尤其王自健在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依旧穿着毛料衣服拍摄,并时常建议多拍一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演员。”

发布会现场,导演江涛携主演王宁、修睿、王鸥、刘雅瑟、晨阳到场,宣布影片定档7月8日。凭借《琅琊榜》与《伪装者》为观众熟知的演员王鸥透露,《发条城市》是自己的大银幕首秀,“我在片中饰演的骄阳是一个接地气的女神,非常幸运加入这个剧组,第一次和废柴兄弟、王自健这么多喜剧人合作,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喜剧表演的方式。”导演更现场爆料,王鸥符合他心中女神标准。

导演顾晶部峰是真爱人物的不二人选夏茂平

由知性女导演顾晶执导,刘威葳、邵峰、刘欣、肖光奕、姬晨牧、赵雅莉人主演的电视剧《遥远的婚约》正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剧方称,上世纪70年代中国知青们的爱情,要“纯”过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

邵峰:真爱没有保质期

该剧以三十年跨度的中国让会变迁为背景,讲述邵峰、刘威葳和刘欣等饰演的知青所经历的跌宕命运,及男女主人公间长达30年的不了情缘。才华横溢的刘思杨(邵峰饰)和乔慧敏(刘威葳饰)学习名列前茅,准备考同一所大学后再结婚。然而乔慧敏被村里王富贵(肖光奕饰)看中,刘思杨被诬陷,乔慧敏为救刘思杨被迫嫁给王富贵。刘思杨难过离开村子,和另一应女知青郝佳丽(刘欣饰)考上一所大学。郝佳丽很喜欢刘思杨,但刘思杨始终坚守着和乔慧敏的约定,经历了三十年的岁月……

邵峰表示,剧中最虐心的就是刘乔间的苦恋,两人经历无数次从希望到绝望,始终没有忘记彼此的约定,哪怕是三十年后再相逢,“剧本刚入手,我就被两人的爱情打动了,也许在年轻人看来,刘思杨和乔慧敏的爱情有些愚,但我觉得真正的爱情是没有保质期的”。饰演乔慧敏的刘威葳表示:“我个人是爱情至上的,非常崇尚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乔慧敏这个角色跟以往的角色不同,她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没有被污染的气质。”

邵峰、刘欣首次饰演夫妻

本剧一大看点是,邵峰与刘欣这对“明星眷侣”首次饰演夫妻。二人之前因戏结缘,《遥远的婚约》是这对“夫妻档”的第四次合作,终于在剧中“夫妻团聚”。刘欣饰演的郝佳丽对邵峰饰演的的刘思杨钟情多年,甚至为爱追随刘思杨去边疆受苦,这场“女追男”一追就是二十年。

邵峰调侃自己在剧中桃花运太盛,反倒变或桃花劫,剧中的感情道路,因“妻子”的介入吃尽了苦头。角色虽然苦楚,表演却乐趣无限,不,又跟妻子碰撞出新火花,还携手重走一回青春路。

顾晶火车站告别的戏减不下去

导演顾晶和邵峰是初次台作,顾晶称,多年前就“相中”了邵峰,看了他参演高希希的《纸醉金迷》,认为“他能够将一个话不多的角色诠释得非常有戏,那种我特别喜欢的气质依旧存在,没有人比邵峰更适合刘思杨这个角色了。”

谈到这次合作的感受,顾晶告诉记者:“我在机房剪片子的时候,常常感叹,邵峰会演戏,他心中有一种真诚,我那时就想,我会和他再合作,后来他私下给我发微信,说导演我们有机会再合作一次。我听了真是不谋而台。表现那个年代血咏贲张的东西,如果演员不给力,你干着急。邵峰是能够准确传导出你想要的东西。他知性、温暖,这个故事是一个凄美的故事,非常符合他的气质。”

谈到剧中哪场戏难忘,顾晶说:“我们在进入一种兴奋状态的时候,哪场都好拍摄,剧中火车站告别的那场戏我很难忘,原来的不是很到位,但是我们和演员又进行了揣摩,结果拍出来后,那种动人的张力,让我们剪辑师一个镜头没剪,我说你怎么把一场戏都放进来了,他说他减不掉,减掉哪个镜头都觉得可惜。”

顾晶认为,“这部戏也许不是我拍得最好的,但是它是我最喜欢的。包括我以前拍摄的《老爸的筒子楼》这样的类型,它寄托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情感。”对于剧中的爱情的守候,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凭什么我守你三十年,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首先是他们相信爱情,还有就是一种责任。”

上一篇:育婴师游戏设计说课稿下一篇:2009工会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