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秋季博士生入学专业试卷-固体物理

2024-05-09

2002年秋季博士生入学专业试卷-固体物理(精选2篇)

篇1:2002年秋季博士生入学专业试卷-固体物理

2002年秋季博士生入学专业试卷

(固体物理,满分为100分)

考试要求:开卷考试,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一、名词解释(18分):

1、原胞和晶胞

2、倒易空间和布里渊区

3、布洛赫波

4、电离能

5、声子

6、导带、价带及禁带

二、简答题(32分)

1.2.

3.4.

5.6.

7.8. 什么是倒格失? 什么是密勒指数? 什么是原子散射因子和几何结构因子? 什么是小角晶界? 什么是自由电子气? 什么是克龙尼克-潘纳模型? 什么是长波近似?长声学波和长光学波有何特点? 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

三、定性解释晶格驰豫对电子跃迁的影响。

四、(10分)试用能带论说明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区别。

五、(10分)试述立方密堆积结构和六方密堆积结构的区别,并分别画出他们的原胞结构。

六、(10分)试述晶体中的缺陷种类及其运动。

七、(10分)推导绝对零度时,电子气系统中每个电子的平均能量(即平均动能)。

篇2:2002年秋季博士生入学专业试卷-固体物理

考试真题

国际关系理论

2002 试析当代民族主义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民主和评论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 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类型;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9.1 1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003 试析当代国际舞台上不结盟运动等第三世界国家组织影响日渐衰弱的现象; 朝核危机与东亚地缘政治运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中作用与局限; 试评国际人道主义干预理论。2004

中国如何加强结构性权利;

冷战后地缘经济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软权力与知识经济;

中外学者对“民主和评论”的评价。2005

试分析比较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为什么说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石; 试析国际机制对国际行为的影响; 当今国际关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006 试用地区一体化理论分析东亚一体化进程; 举例说明联系和沟通在国家间关系的作用; 囚徒困境是什么,如何破解? 评价新自由制度主义。2007 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减弱了还是增强了?请举例说明;

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会使得军事手段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下降,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试述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演变; 如何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 2008 试述新功能主义和跨政府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论解释;

试论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有关非对称相互依赖的理论并举例; 从现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谈谈你对建设和谐世界的看法; 论述海权论主要观点及其对当前中国发展的意义。2009

世界体系论;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对国家利益的理解; 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联合国职能理论分析; 分析软权力理论。

2010 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优点和缺陷;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争论; 关于战争起因的微观理论;

用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2011 试论述国际战争的宏观理论;

用国际关系理论知识分析朝鲜半岛问题; 谈谈你对国际机制理论的学习认识;

以欧盟为例,分析一体化理论的有效性与不足。2013 试评述北欧的国际关系理论。

试评述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规范理论。集体安全论的内容和局限

试评述你对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的看法。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试论美国的单边主义及其影响;

试析9 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达成的背景; 试论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欧元的启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003 试论国际新秩序;

如何看待日本普通国家化;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论。2004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

东亚一体化中,中日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南方国家如何加强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地位; 中国崛起的周边环境。2005 试述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发展和趋势; 试论述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试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内外部原因。

2006 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 新世纪日本外交的特点及趋势; 试论联合国改革; 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2007 试分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的成因、作用与局限; 试述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试分析当今国际形势对中国能源企业谋求海外发展的影响,辅以案例说明; 试比较欧盟与东盟发展的异同。2008 试评述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

应该将发展援助与人权状况相联系吗?请你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试论述国家间双边经济关系中的新特点、新趋势; 试评述全球化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2009 次贷危机对东亚的影响;

非政府组织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地缘经济权力的建立与运用; 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

2010 当前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的转变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影响; 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地位与作用。2011 试分析发达国家的经济特点 “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东盟关系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试分析泰国的政治动荡及根源 2013 “阿拉伯之春”发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协议书”,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成为一个政治问题的,其前景如何?

上一篇:2024年孝感高级中学中考录取名单下一篇:高中数学说课稿《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