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2024-04-26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共8篇)

篇1: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一、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课程的参考教材是华东理工大学胡明、刘霞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笔者选取该教材里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单元作为基础部分,让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常见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构词规律,掌握专业英语中常见句式和翻译技巧。同时,从ACS、ScienceDirect、RSC、JohnWiley等数据库出版的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杂志中,精选近三年的文献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进行大胆的尝试。常见的化学化工英文文献有三种:全文、快报和综述。这三种文献的写作风格和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各级标题、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在第一次讲述一篇美国人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上面的文献时,同学们都很好奇,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很多学生反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到英文文献。好奇之余,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短短的三页文献上有太多不认识的英文专业词汇、较多的长难句和定语后置等,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论文的写作风格与教材上面的单元有较大差别,同学们一时间难以适应等。随着教学时数的增长,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英文科技文献写作的风格和格式。比如,美国人写的科技文章(美式英语)和英国人写的科技文献(英式英语)的写作风格就有较大的差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一次上课时,笔者就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1)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同学们发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对象,如:巴斯夫、陶氏、联合利华、杜邦等。毕业生要想在这些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3)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在本科最后两年学习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知识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热力学(双语和英语)的效果。此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要求学生翻译一篇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译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熟悉本专业的几种主要外文期刊。

最后,在研究生面试时,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要求翻译一篇或者几段英文文献。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不论什么课,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那么课堂气氛一定很沉闷。有些老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又发现,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高年级的本科生,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笔者采取的做法如下: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5%,每个同学至少在课堂上回答一次问题才能得到平时成绩,回答问题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高。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来很沉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甚至出现多个学生争抢回答一个问题的现象。

三、以公平为原则,改革单一的考核模式。

专业英语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考察学生综合利用专业英语知识从英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理解英文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一篇文献中的工作描述出来,并且能让同学们听懂,就可以称之为“理解”。基于这种观点,笔者采取了全新的考核方式。在第一次课的时候,就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5人一组),老师给出几十篇英文文献,要求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篇,并以之为基础,制作PPT。当本学期课程快结束时,由其中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他们制作的幻灯片(时间约6min)。

讲解完毕后,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均可补充,并回答同学们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在报告中所体现的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考核成绩。这种模拟学术报告及问答的过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考察,还锻炼了他们制作幻灯片和现场演讲的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应聘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有限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课时内,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我校化工专业连续三届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词汇,还掌握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英语知识、扩大了学生的适应面,为学生日后的应聘求职和研究生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篇2: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1、实验方法绿色化。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化学综合实验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选择。首先,在溶剂、原料及产品的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试剂、少用或不用剧毒的有机物,如不选用苯、甲苯、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或原料进行实验,不选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氯酸盐作为氧化剂,不选用硝基苯或苯胺作为产品的实验等,并努力实现半微量或微量反应。

其次,在化学反应方面,积极探索无溶剂反应和超声波、微波催化等新型实验,如使用微波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不仅可以降低乙酸、乙醇及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而且收率可达90%以上。最后,在实验“三废”处理方面,主要实行“统一回收、循环使用、综合处理”的原则,最终实现“三废”无害排放。

2、实验内容现实化。

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应增加与日常生活相关,以及对化学、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自我钻研、创新的意识和兴趣。膏霜类化妆品已经完全渗透人们的生活,其配制实验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综合性实验之一。化妆品原料种类繁多,性能特点各异,在配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而言:油脂和蜡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组分;为使形成稳定乳化体,需加乳化剂,如司盘类、吐温类;为保证外观和流变性,应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保湿剂、营养添加剂、防腐剂、色素、香精及祛痘、美白等其他功能性原料。

完成一个具有优良性质的膏霜类化妆品的设计,需要掌握原料的性质特点、性质影响因素及相互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良和优化;产品性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膏霜类化妆品设计方案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兴趣浓,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体味到科研实践的价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学生在实验完成后,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比不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实验思路、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实验学科交叉化。

化学综合实验应综合体现有关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单元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基础实验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实验室实验能力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训练等。化学合成属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是验证、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条件优化以及一般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如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应该注重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际条件、应用领域等。

化合物分析包括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原理、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应该注重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初步具备对数据的评价能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化合物合成和分析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在化学综合实验过程中渗入化工原理实验,回答过程和设备的问题,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设备,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规律和典型设备,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操作变量对过程的影响,调整操作参数以完成指定工艺要求,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实验装置和操作规范所蕴含的科学依据,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如在合成分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工业上如何除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产品如何进行纯化,使用何种设备?设备的设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产品纯度如何检测?在回答所有问题时,学生必需掌握合成、设备、分析等有关学科内容,实现学科交叉,对分析纯乙酸乙酯的从合成到工业化产品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化学综合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选择合成方法、拟定实验方案、建立产品分析方法和基本工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打下基础。为了满足实验需要,还应补充其他教学内容,如文献检索、波谱解析、试验设计方法等。

4、实验项目科研化。

化学综合实验除承接基础实验的提升外,还应为科研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必然需要在综合实验中渗透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化学综合实验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时间为两周,对一个实验项目不能进行特别深入的研究,因此选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注意选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的意义。根据我院情况,题目来源主要有:教师科研项目中可分割的、难度适宜的试验部分;教研组开发的综合实验;学生提出可实行的实验项目等。科研实验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条件优化、实验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交流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结语。

篇3: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化工学院院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方式,已经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但仍缺乏高学历、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制约了教师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 2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体系建设,而课程体系的建设的主要依托就是能力培养,随着学校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开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配套的专业教材就显得更加重要。

1.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待加强

学院需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校企合作和定向培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1. 4 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有待加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在校内建设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专业实训室、化工设备装配实训室等,校外有安庆石化、中粮生化、中元化工、马鞍山立白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具一定的实践教学条件,但高水平、综合性的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求,实验实训设备急需更新,根据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必须建设高水平的模拟和仿真实训室,提高学生对大型生产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

2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性人才。

3 专业建设目标

3.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化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抓住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构建建立以化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3. 2 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 “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根据 “模块”结构的总体框架理念,构建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3. 3 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经费和政策支持,新建1 个以上生产性的化工技术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 个以上,并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形成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 4 教学团队建设

大力加强专职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有专职教师都要积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承担服务外包任务、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

3. 5 课程标准与管理制度建设

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紧密合作制定专业和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完成工作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标准体系。

4 专业建设内容

4. 1 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

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之下,完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紧密与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师资培训、课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广开思路,开放式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院、学生和企业 “共建多赢”的局面。

4.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4. 2. 1 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4. 2. 1. 1 专业定位

培养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需求的一线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和就业时的适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4. 2. 1. 2 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 “工程性、技术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胜任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

4. 2.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 “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采用三级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形成以 “项目为主线,任务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四主”教学体系。 “项目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落实 “教、学、练、做” 四位一体,以 “做”为主,“学、练”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2. 3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课程的建设要推行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采取结合社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办法,采取课堂效果检查、质量跟踪等加强过程监督与考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结合化工学院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取得的关于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研究成果,特别要建立健全有关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教材体系。

5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5. 1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安排社会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等,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每年派出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进修,确保教学改革顺利推进。

5. 2“双师” 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紧紧依托化工学院 “教师应用能力发展中心”,通过3 年的建设,使学院具有 “双师型”素质的教师达到80% 以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顶岗工作或开发实际应用项目经历,每年在企业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鼓励年轻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数量一般不少于2 个。

5. 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化工学院已经聘请了中粮生化、中元化工等企业近10 名生产技术骨干担任化工学院实践指导教师。今后,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数量,提高兼职教师的质量。在聘任兼职教师时,立足于从大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中,重点聘用具有高级职称、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技术骨干承担我院实习实训指导或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6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6. 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以学校新建的化工实训大楼为基础,主要加大 “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专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从学习到实验实训的教学需要,同时要更加注重建设项目的高起点、高水平,力争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6.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争取与企业签订项目开发协议,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充分发挥学院的智力和劳动力优势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和资金优势,紧密结合企业技术开发需求,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加强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完善工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 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一定要创新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更加注重加强与本地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努力提高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形成良好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焦纬洲,刘有智,栗秀萍,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8(2):23-26.

[2]何华湘,莫敏云.培养一种创新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梧州学院学报,2013,23(1):34-39.

[3]林健.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8(2):1-15.

[4]谢静,曹菱,傅凤英.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92-195.

篇4: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辅修专业

最近几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整体投入的加大,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和企业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培养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而是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要求、能够打造精品工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就是既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拥有经济、法律、管理知识,会设计、懂施工、善管理的能够实施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合格人才。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提出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单一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能力的限制

1.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

2011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由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再次申明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铁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规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能力结构,即应用工程科学的能力和具有较强的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显然还不能完全具备上述能力。

2.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最近几年除一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其余的毕业生80%左右选择到建设施工单位就业,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与经营工作。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查,发现毕业生一般都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技术层面的现场施工技术工作,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已不能满足自己“先技术、后管理、再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企业目前对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很高的渴求度。现在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可能刚开始做的是工程设计或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但是如果毕业生技术工作过硬同时又懂经营管理,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企业必将把他培养成中层管理人才。这样的学生潜力更大,发展空间也更广,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经济和管理各方面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即使专门负责某项技术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节省成本、控制进度、满足合同要求等相关因素。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普遍面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过窄、课时压缩、缺乏个性等问题,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能够成为某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却很难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夯实工作基础,就有可能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成为项目经理。此时需要从宏观层面管理整个工程,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资金链和组织管理。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掌握组成建设工程项目的两个核心要素——经济和技术,可以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来考虑工程的可行性,更加能够保证项目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同学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

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同属一个大的知识领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相关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很大帮助。参与辅修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土建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济学、建筑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参与辅修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具有熟练的土建工程造价及工程量计算、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经济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木能力。

2.未来从业范围更广阔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毕业生不能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的从业范围也更加广阔。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具备了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他们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属于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且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政府部门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资产评估等工程管理工作。

3.自身发展前景更美好

目前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岗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岗位职务提拔的机会自然会优先考虑技能完善的人才。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除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一般知识结构,还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他们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具有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具有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在各个方面占有很大优势,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4.获取执业资格更容易

目前我国在工程领域普遍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并经在行业主管部门注册成为注册工程师,才具备在本行业的从业资格。目前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工程师主要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在土木工程工作实际中需要考取的相关注册证书,很多都涉及工程管理知识。比如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四门课程中,“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和“建设法规”都是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提前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容易通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

三、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建议

1.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辅修

土木工程专业每年的学生数量都很多,一方面考虑到全部辅修工程管理专业在师资、实习场地、实验设备等方面对学校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未来的就业方向不同,所以建议不要硬性要求全部学生都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自主选择是否参加辅修。

2.统一安排主辅修专业课程

将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重新独立安排班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采用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并列学习的方式,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课程统一设置和安排。辅修专业课程的开课时间将合理考虑学生主修专业的课程安排,利用富余时间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避免学生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3.多方向设置毕业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对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的最好检验,毕业设计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复习、综合、运用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土木工程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还可以完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项目管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房地产价格评估等工程管理方向的设计内容,也可以撰写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杨子江,李峻峰,朱锦章.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结构工程师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重要阶段[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7):130-132.

[3] 应四爱,陈红英.“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一体化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析[J].高教与经济,2010,23(3):36-38.

篇5:专业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与设备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管理知识,具备从事化工生产、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工作能力,能在化工、炼油、能源、医药、生化、食品、环保、军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在于专业方向为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重点为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及工艺技术,面向整个化工及相关行业、面向现代化化工生产。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石油加工工艺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化工过程开发、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化工传递过程、工业催化等。另外还进行了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等)、工程实践能力(电工技能操作、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计算机运用能力(化工模拟仿真、化工CAD、化工计算软件应用等)、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技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做科研助手,参加创新杯、挑战杯大赛等)大量培训。

篇6: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生实施双语和全英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的热点课题[1-2]。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改革计划,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层次的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精深专业知识和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富有进取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卓越人才,教育部于6月23日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桂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广西一本招生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培养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求迅速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如从事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在合资企业谋求职业或谋求“高薪”职业等等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双语能力。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因此,双语教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并进行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改革。许多重点大学已经开始实施化工原理的双语教学,并逐步向全英教学过渡。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尚无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深入思考实施双语教学的对象、课程和师资、教学目标、教材以及教学模式。

1双语教学对象、课程和师资

双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必须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这样教与学的效果才会比较好。若将双语教学全面铺开,英语差的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甚至逃课。考虑到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不均衡,双语课开设初期不可能面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有班级的学生。结合专业实际,拟定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因为桂林理工大学采取自愿报名、课程考试、面试三者结合的办法来遴选“卓越班”学生。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对自愿报名参加“卓越班”的学生进行英语和数学考试,入选“卓越班”的学生其英语成绩必须达到A班标准。达到A班标准的学生可以在大一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二年级,“卓越班”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可达到70%以上。“卓越班”的学生经过了选拔,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理想对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配合教师教学,预期教学效果较好。以“卓越班”为双语教学的试点,总结教学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适宜性。因此,双语课开设初期不可能涉及多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化学工程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6]。化工原理课程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专业术语、基本词汇、句型结构、表述方法等相当比较固定。在实施上,应考虑采用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的原则。双语教学需要精通英语的学科教师,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多为青年教师,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教学工作,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此外,建议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例如:聘请在国外讲授化工原理的资深教师或国内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资深教师来校进行教学示范或教学培训,提高双语教学主讲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主讲教师到国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让其有机会深入国外课堂进行听课和教学观摹,以提高双语教学主讲教师英语水平,建立一支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

2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目标、教材和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初期就必须明确两者的关系。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目的是教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掌握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其重点还是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5]。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汉语和英语科学合理地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按照英语与汉语(即外语/母语)的`使用比例,双语教学过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渗透型,即汉语为主,英语为次;第二,混合型,即汉语与英语互为主体;第三,全英型,即英语为主,汉语为次,或全部采用英语授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与汉语比例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开展双语教学不能操之过急,应逐步提高英语的比例。授课时注意采用简单的英语句式,语速稍慢、吐词清楚、讲解到位,对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和定义,辅以中文解释,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保证学习效果。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华南理工大学钟理等人,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虽然原版英文版教材有其突出的优点和特色,但其在内容编排、知识点衔接、教学要求、讲述方式及总体架构上与我国化工原理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区别。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具有许多局限性。有幸的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了由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改编的美国WarrenL.McCabe等编著的著名化工原理教材《UnitOperationsofChemicalEngineering》第7版。该改编教材以我国教学大纲为基本框架,按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并从原版教材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章节中选择出120学时的内容题材进行重新编译和补充,具有较强的适合高校教学及学生使用书的特点。目前该教材被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福州大学、青岛化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采用。因此可以考虑采用该教材作为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主要教材。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应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初期阶段,可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文授课”模式,即渗透型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和深度不低于中文授课,然后再向混合型和全英型教学模式过渡。或者选择部分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进行双语授课,其他章节仍采用汉语授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在学到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从而实现化工原理实施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3结语

篇7:工程专业论文

【摘要】想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工程类大学需要改革创新,围绕学以致用来教学,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基础上,树立人才培养的方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学习科目内容。重视模具应用,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培养出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专业;培养人才;模具应用

一、前言

长三角地区作为加工工业发达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变为与海外国家联系的枢纽,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主力,长三角地区十分重视模具的发展,毕竟模具技术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高低。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却跟不上,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发展的脚步。要想培养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应用型人才,我们学校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方针,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当地资源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把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经过研究分析,我们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培养目标及方案。我们首先要深入市场,调查出企业需求的模具人才类型及其要求。对于不同的岗位,培养过程与目标各不相同。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要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帮助学校教务部制定培养方案,包括基础知识的结构,学生自身技能培养,教学方式方法等指标,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除了相关的专家学者,我们还需要到一线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参与教学方案的修订,让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应用,更加符合模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我们也要集思广益,邀请兄弟院校的方案制定者对本校方案进行评价,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特点,取长补短。

2.完善课程结构,改革创新。修改当前专业知识体系,重点研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架构,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能力的培养,不能止步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包含理论与实践,且偏重于实践,实践内容包括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结合培养等,让学生接触到一线应用技术。培养内容要能够覆盖各模块、各知识点。继续完善双证模式,双证即学历学位证跟职业资格证。另外,需要加强模具设计师培养,并设定专业专长的目标,让学生可以跟社会接轨。

3.增加实践课程。我们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要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工程能力的提高为指标,增设模具实践课程,定期让学生进行模具失效分析,学习材料信息相关内容,开设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项目,让学生更多的实践起来,培养综合素质拓展能力。同时,每项课程最好配套一个课程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模具加工跟锻造技术等重点科目,应重点跟进项目训练计划。另外,要重视专业软件的应用培养,如CAD、CAM的训练。确保实践课程的效果达到最优。

4.重视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当下盛行的工艺技术与方法,包括立体设计、数字化仿真技术、数字化综合应用等。要能够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产品建模,细节设计,模具分析与设计、方案分析、模拟仿真等,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平台,将所学的技术应用到一线领域,以检测自己能力是否足够。

5.完善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案。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培养,工程性大学还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拓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化职业化,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渗透到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案中去,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专业知识讲座、课程相关实践项目,推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高限度的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增强学生课外能力的拓展,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将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多层次、多方面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6.完善教学机制与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为学生实践实训创造良好的平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加强实验室使用管理,将实验室潜在能力发挥出来,推动实验项目的发展。定期开展企业讲座,邀请企业工程师将企业一线知识传达给学生,最好结合车间设备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考核工作,采用课程设计、技术测评、实验项目等方式,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向着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应用型人才而进发。

二、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工程性大学应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强调学以致用,重点培养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时代同步,与社会接轨,让应用型人才具备模具数字化应用能力。同时改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建玲,孙秀伟.构建新升本科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模具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2):19-20.

[2]郝安林,杨建军,HAOAnlin,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15(5):104-105.

篇8:化学工程专业论文

1 酿酒的发展及其与生物化学的关系概述

我国酿酒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2],第一阶段属于自然发酵阶段,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武丁时期就已掌握了微生物 “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已能使用麦芽、谷芽制成蘖,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醴,使用谷物发霉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酒了。《尚书》就有 “若作酒醴, 尔惟曲蘖”的记载。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制曲培养微生物酿酒的国家。这一阶段主要凭经验酿酒,生产规模较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质量没有一套可信的检测指标作保证。

第二阶段是从民国开始的,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懂得了酿酒微观世界的奥秘,生产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更有保障。

生物化学是随着医学、发酵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门科学,它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是发酵工业的基础,酒精是酵母菌的代谢产物。 白酒中的香味物质也是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以生物化学与酿酒工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生物大分子与白酒酿造

2. 1 淀粉

淀粉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就是淀粉通过连锁反应生成的。自然界中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是葡萄糖通过 α -1,4 - 糖苷键一个一个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多糖化合物,而支链淀粉是在直链淀粉的基础上有分支,分支点由 α -1,6 - 糖苷键相连,支链淀粉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支链淀粉通过酒曲和环境中的不同微生物的作用逐步降解,最后降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经12 步反应生成乙醇。葡萄糖还可以经过各种途径降解形成不同的风味物质,如酸、醋、糠醛、酮等。不同微生物,同样是利用淀粉质原料进行发酵,为什么酒精酵母产生酒精,乳酸菌产生乳酸,黑曲霉又产生了柠檬酸? 这需要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解释现象,阐明代谢规律,从而利用这些代谢规律,指导酿酒生产。

2. 2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之一,蛋白质在白酒的酿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酒曲中微生物就含有许多酶,微生物中的所有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顺利进行。在酶的参与下,淀粉才能降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才能生成乙醇,没有酶的催化作用就没有白酒的生成,更没有白酒的香味物质。

另外,蛋白质也可以降解产生白酒的香味物质,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呋喃、吡嗪、吡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赋予了白酒焦香、糊香、坚果香等风味。

2. 3 酯类

低级脂肪酸酯是酒类和各种发酵食品中香气、香味的重要组成成分。饮料酒,特别是白酒中,虽然酯的绝对含量并不高, 名优酒中也不过0. 2 ~0. 6 g/100 mL[3],但是,所含酯的种类和数量却对白酒的不同风格,即所谓 “香型”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已知白酒中普遍存在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三种主要的酯。可是,它们对不同香型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例如浓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和适量的丁酸乙酯为主体香成分; 酱香型白酒的香味成分极为复杂,已定性的有70 多种, 其主体香成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研究证明,酒类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酯类,主要是由酵母细胞中的酯酶催化合成的。不同酵母产酯能力不同,我国传统曲酒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多种产酯酵母( 生香酵母) 存在,对白酒风格的形成起着良好作用。 其中,主要有汉逊酵母属、球拟酵母属及毕赤酵母属的酵母。 尤其是异常汉逊酵母,在发酵生产中已广泛用于提高白酒质量。 其产酯能力很强,以产乙酸乙酯为主。在规定的培养基中增加某些脂肪酸进行酒精发酵,结果发现酿酒酵母和卡氏酵母能利用外源脂肪酸合成相应的酯。在液态白酒发酵醪中添加己酸菌液借以提高己酸浓度,发现己酸乙酯比对照酒中的含量增加数倍。因此,目前我国已普遍采用人工窖泥,富集培养己酸菌,提高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关于酒类发酵过程中酯的生物合成机理,目前认识还很肤浅,有待进一步研究。教师以此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为酒类酿造达到新的境界而奋斗。

3 代谢与白酒的酿造

酵母细胞能产生酵解途径的全部酶系,还能产生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以焦磷酸硫胺素作为辅酶, 催化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乙醇脱氢酶则以酵解途径第6 步反应生成的NADH为辅酶,催化乙醛还原生成乙醇。

在某些细菌和酵母菌中氨基酸可以脱氨同时脱羧的方式进行分解代谢,结果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伯醇、NH3和CO2。如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等分别生成活性戊醇,异戊醇和异丁醇等,这些高级醇的混合物称为杂醇油。酿造酒中都含有微量的高级醇。酒类中的高级醇既是芳香成分,也是呈味成分。大多数高级醇的气味类似乙醇而又不同于乙醇,持续时间长有后劲。它们一方面来自于氨基酸脱氨脱羧作用;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以糖类为碳源合成氨基酸的最后阶段,形成了 α -酮酸,由此脱羧、还原可以形成相应的高级醇。

酒类在发酵过程产生的酯类,主要是由酵母细胞中的酯酶催化合成的。酯酶催化酯酰CoA与醇成酯。细胞中酯酰CoA的来源有: ( 1) 丙酮酸脱羧反应形成乙酰CoA; ( 2) 酯酰CoA合成酶催化脂肪酸与CoASH合成酯酰CoA; ( 3) 细胞中的许多代谢途径都可以生成酯酰CoA,如氨基酸碳链的代谢、脂肪酸分解代谢、糖的分解代谢等途径都产生一些酯酰CoA,可用作酯的合成。

4 结语

上一篇:石武客专标准化监理部文件下一篇:校园里的两棵白杨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