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2024-05-11

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共10篇)

篇1: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读李吉林《美的彼岸》后感

在情境课程中,儿童是至高无上的,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正是由认知的主体积极建榭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习得。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这是情境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李吉林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情境课程的优越性就在于以情感为纽带,进行审美、道德、理智的陶冶和教育。

——李吉林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打开思想的阀门,畅谈心里所想。

1.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对自己所想所说的话充满信心。

2.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表现会更出色: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内向的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多提问不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因为教师的一个眼神、动作或者一句话都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互动基础,养成良妤习惯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育将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美与智交织的优化的环境,促使儿童主动投入,快乐地沉浸其中,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儿童的主体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保证。

——李吉林

互动是一种双向活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而且要求听者会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的习惯是提高互动质量的基础。

1.让学生“听”得入耳。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加上课堂互动“热闹”的氛围也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听”的质量,可以采用积极引导、抓典型予以表扬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听力训练,如复述故事、传话游戏等。

2.让学生“说”得清楚。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有条理地表述出 来。对于一个问题,—下子要求学生说得清楚、具体肯定有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 互动的过程中,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搭建有序的梯度空间,如 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表达交流。

三、方式灵活多样,确保互动有效

让儿童由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因为角色的新异性和亲切感,它既引起儿童 再现教材角色或相关角色的活动,又引起儿童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角色 转换激起热烈的情绪,使儿童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充分地投 入,全面地活动起来。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 的心理活动过程。

——李吉林

(一)表演让互动更有趣

教师可利用表演的方式渲染课堂氛围,注重工具性训练的同时也凸显了语文课的人文优势,使课堂互动有趣又有效。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挨着”这个词语,我告诉学生换着就是靠着的意思,学生迷茫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学会这个词语,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挨着”,再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我辅导学生完成表演,并及时总结:“看,就这样,一个靠着一个,就是挨着。”接着,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像这样,一朵梅花靠着一朵梅花就是挨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挨着”这个词语,学生的理解就深刻了。

(二)评价是心灵的交流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评价则是这门艺术中绚烂多姿的花朵。艺术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碰撞,促进心灵的交流,让课堂实现有效互动。教学课文《春到梅花山》理解“欢乐的海洋”的意思时,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这里的“海洋”是不是指真正的海洋,而是问他们:“如果你此时正在赏梅,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开心。”那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开心呢?”有的说:“我会在那里拍照。”有的说:“我会在那里唱歌跳舞。”有的在课堂上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我知道契机来了,及时给予评价:“人们的笑声、歌声融合在一起,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不直接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而是通过评价去让他们理解,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三)体验让互动升华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进入文本,这种互动已经超越了语言的沟通,是一种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学课文《大禹治水》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千辛万苦”的含义。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爬山的时候,烈日当空,大禹满头大汗,但是他依然„„过河的时候,寒风凛冽,站在水里的脚已经冻得冰凉,可是他依然颤抖地„„快要到达山顶了,他的脚往下一滑,人滚下大山,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想象,更深刻地理解了“千辛万苦”的含义。讲到大禹治水13年从来没迸过家门时,为了体会时间之长,我问学生:“如果你一天不回家,心里是什么感受?一个月呢?一年呢?大禹可是13年都没有回过家。”这样学生对书中所写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地积累起来了。

课堂互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语言沟通、心灵交流的平台,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美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方式,让互动更精彩,使知识在情境、互动的课堂中生成,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境有效互动。

篇2: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姓 名: 性 别: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 编;联系电话:邮

箱 刘扬 女

兴庆区第十一小学

银川市兴庆区利群西街182号 750001 *** mary822@126.com

创设有效情境

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

【摘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就很难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寻求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的理念构建英语教学的大课堂。在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教学中很多难以说清楚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意义的情境,不仅使问题迎刃而解,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同时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理念。

【关键词】有效创设 英语课堂 教学情境

教育理论家布卢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情境的创设就是把课堂设置成 一个形象、生动并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场景,让学生拥有一定身份,给他们营造一个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已成为一线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所有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情境创设低效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效”与“度”,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事例,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英语歌曲 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人教版每单元后的英语歌曲往往能集整个单元重点内容于一身。歌曲语言精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散知识难点。首先,不少英语教学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来表现。不仅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而且能渲染英语氛围,一首熟悉、节奏欢快的曲调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出现,教师可以把确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句子配上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演唱,学生既感到熟悉,又觉得新鲜,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轻松掌握了新课内容。其次,歌曲情境教学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上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当觉察到学生开始出现疲倦时,及时地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曲调,编唱一首歌曲,有助于活跃气氛,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后,巧用歌曲将所学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向课外延展,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欣赏、学习,让学生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利用自由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音响设备,认真、自觉地去练习、编唱英语歌曲,这样就为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知识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二、妙用游戏活动 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这架桥将学生们带入快乐学习的英语天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字母、单词、句型、对话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游戏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习新课塔桥铺路,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利用游戏还可以巧妙的引入新课来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巩固所学句型。如PEP六年级上Unit2 Let’s Talk为例,这个单元是以问路为话题,让学生能熟练地使用介词与方位词搭配组成的短语,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复习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同时为引出本单元的新单词东南西北做铺垫。在这个游戏里,我把整个教室设计成不同的方位和地点(如学校、医院、公园、邮局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自由参加游戏,一部分学生充当指路者,一部分根据指令不断地在不同的地点向左转向右转,或者直行后退,并设计一首比较有节奏的顺口溜来巩固方位词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如: Up,up,north,north.Right,right,east,east.Down,down,south,south.Left,left,west,west 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打下了基础。

如果老师能进入到游戏中,与学生一起游戏或是带动学生参加游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效果肯定会更好,游戏的有效性也就相应地提高。同时师生关系会更融洽,学生对于老师的喜爱程度也会相应提高,对于英语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游戏进行得热火朝天,课后学生意犹未尽,还能继续与伙伴进行自己的游戏,使英语游戏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那么对于游戏的设计者—--老师来说,可谓是无上的荣誉。

三、善用故事情景 提供有效思考空间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交叉点,挖掘资源,是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也有很大帮助。小学英语课堂配套的教材特点是每个单元有自成体系的特定内容,如有的整个单元都是有关衣物的、有的是有关食物的、有关动物的、介绍家庭的等等。可以在每个单元确定一个大主题和明星人物,讲述他们令人神往又能使人会心一笑的故事,在情景故事中习得语言。教学食物时学生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跟吃有关的菜单、餐具和餐桌礼仪;学习动物飞禽时则带上动物飞禽的头饰,配上森林的背景,用上合适的语气,Look!There is a bird in the sky.这时候扮演bird的学生也会有感情地说出Hi, I’m a bird.The sky is blue.I like flying in the sky.简单的几句话,可以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课堂如魔术般时时转换场景,学生怎能不欢喜雀跃呢?如在教学《Numbers》时,围绕英语数字的教学内容创设了找门牌号、拨电话号码、救护伤员等生活情境,学生很快掌握了1~10这些数字并能熟练运用。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进行单纯地语言操练,而是基于情感而产生的自然倾吐,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真实的语言素材创设语境。能让学生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提示,在语言的运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真实语境带来的乐趣,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在教学shopping这一课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卖各种物品的商店,这样,学生就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情景中去,并很有兴趣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并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语法学家杰斯帕森曾指出:“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入水中亲自感受,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给学生提供练习材料,以课堂所学新句型为主线,穿插融入以前所学不同层面的词汇和句型,从语言层面上的操练、应用,拓展到思维层面上的空间想象,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跳跃性、想象性思维,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空间,使得所学语言综合运用目标和情感目标最终自然达成。

四、活用生活化情境 进行有效操练巩固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课程的全新思考。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向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微型的社会,把花草树木、鸟兽动物、对话人物请进课堂,让学生看到、感受到英语就在你身边,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在生活中实践、参与和探索。所以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交际的平台。比如,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与教学相关的学具和图片。比如,在学习教材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用英语说:“Hello!I am Amy.My name is Amy.”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 am Chenjie或” 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old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 / 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学生不但学得快,而且还记得牢。所以,让情景的设置配合情景活动,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在实践中运用英语。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生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接近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能释放出无穷的美丽,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跃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各取所长,尊重学生个性,从有效情境研究入手,精心设计情境、尽心呵护情境、真心体验情境、慧心发现情境,在情境教学的不断打磨中,让我们的课堂在情景中添彩加色,不断提升。

参考书目:

1、《交互式白版课件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陈莉莉,《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8

2、《也说小学英语情境教学》庄飞阳,小学时代2011-6 小学时代出版社

篇3: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一、质疑提高互动的起点

互动是指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向互动, 需要老师吃透新课程理念, 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有效地将重难点分解, 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进行思考、发现并掌握。因此,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去深入文本的充分预习, 提出自己的质疑, 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如七年级上册第八课《风筝》学习之前, 我不仅让学生完成预习案之后, 还要学生给课文中的一些自己认为有深意的字词句做批注, 特别是那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圈点勾画, 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些思考感悟, 对那些搞不清楚的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 所以他们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如文中的“我”为什么认为做风筝是没出息的?“小弟弟”做风筝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文末弟弟已经忘记了这些事情, 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只得沉重着呢 ?

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 至少说明他们对文章已经比较好的阅读, 并且在阅读中有一定的思考。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肯定他们质疑的意识, 同时巧妙引导并适当组合深化, 在学习中就围绕这些学生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那么, 这些学生会以自己能够提出全班讨论的问题而感到自豪, 增强了学习兴趣, 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被感染和调动起来。于是, 我们的课堂互动就能使得学生兴趣昂扬, 课堂互动能够和谐生成。

二、高效问题让互动升值

我们会发现一些课堂教学的互动, 往往是老师问, 学生答;有的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热热闹闹, 师生互动的气氛非常的活泼。可这些互动的问题质量如何呢, 学生在热闹之后获得了怎样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呢 ?

如果在初中的起始年级,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养成的情况, 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也是无可厚非的。如初中语文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的学习时, 我们可以就学生提出的字词理解, 引导他们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对课文题目中的“山”的理解, 想想有没有什么深沉含义?思考“山那边的山啊, 铁青着脸”是否只写的是山的颜色呢?等问题。这些问题, 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就能分析作答。

但我们的互动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那些目标鲜明, 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指向明确的问题;具有引导启发性, 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新旧知识勾连, 能由浅入深、逐层推进学生思维、温故知新获得阅读情感的问题;扣住教学重难点, 学生困惑难解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如九年级的《口技》学习时, 师生对“妇梦中咳嗽”探讨, 妇人“咳嗽”, 我们知道她在做梦呢?作者用“梦”字是不是就是错误的呢?如此, 学生能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中发现作者描写手法的高超, 体悟到“口技”水平的高妙。

三、关键互动生成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总有教学的重难点, 即课堂学习的关键点。在教学关键的地方开展互动, 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让学生突破重难点的同时, 懂得阅读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文言文学习中, 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和赏析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此, 我们可以抓住文言篇章中能够以点带面的, 突破一点就能使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的地方展开互动。在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学习中,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句的理解, 妙处赏析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单看这句话可能不懂什么意思, 更感受不出此句话的妙处;但是学生如能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懂得“积水”是比喻“月光”的, “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特点;那么, 他们就能感受到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的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再如胡适《我的母亲》, 学习重难点是品味语言、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其中“‘她的饮泣吞声……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 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一句的有效解读, 就能让学生对学习重难点有所把握。如互动“这句话体现了母亲不袒护孩子, 说‘打得好’本身就含义让儿子进步的意思, 那么‘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是否可以删去?”如能有效互动解答, 学生对该文的关键点就能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

总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开展, 需要我们老师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质疑能力, 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和有效性, 着力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如此, 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就会更精彩, 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更能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摘要:互动教学是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有效的互动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增强合作探究的效果, 提高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有效互动的开展问题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教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海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探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3 (05) .

篇4: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73-01

纵观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只有极少数学生举手发言及回答问题的现象。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谈不上互动、实效,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培养。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爱学生,营造良好氛围,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以下是我在课堂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说”的胆量,让学生敢说-----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少言,甚至想说而不敢说,造成课堂的“寂寞”。究其原因,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生理变化,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因而,他们不敢也不愿多说话。且其心理日趋成熟,顾虑也会增多,有时顾及到面子问题,说出来怕出错,怕别人笑话;有的同学怕自己语言表达得不够好,干脆不出声,别人也就无从评判等。这种心理势必造成学生从“不敢说”到“不说”,最终到“不会说”。因此,我放下老师的架子,关爱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心朋友,把课堂活动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愉悦和谐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说”。同时,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说”的胆量,让学生敢说。如当学生被叫到回答问题想说又不敢说的时候,我总会加上一句“不要怕,错了也没关系”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我感觉每次我话音刚落,学生都会放松很多,从而说出自己的看法。当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也会及时地加以肯定,给学生加油打气,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很注意这一点,不管是哪位学生回答问题,不管是怎样的答案,我都从不吝惜赞美之词,我总会努力找出他答案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下次还敢说。因而,在我的关爱、鼓励下,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语文课堂“动”了起来。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说-------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我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学生敢说的前提下,教者应善于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九年级上册课文《白杨礼赞》时,我在黑板上生动地绘画了一株貌似人的白杨树,学生看后,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启发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树怎么像人!有的说,白杨树与人有关?……学生在情趣浓郁、气氛融洽中走进了课文,探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的特征,理解了文章的写法,参与了课文的互动。又如教学《背影》,我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为导入背景音乐,然后我与他们会心交谈:这首歌唱出了母爱的伟大,若把它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怎么样?此时的学生激情满怀,各抒己见。此外,我常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通过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让学生在和谐、宽和、放松的环境下爱说,参与互动。这样的课堂能不“动”起来吗?

三、因材施教,精心指导,让学生会说------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除了关爱学生,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外,教者更应因材施教,精心指导,让学生会说,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为此,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二方面内容。

1、充分挖掘互动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生本互动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内含许多利于互动的内容,如能提供丰富想象空间的“空白”点、感人的情景、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等。教师应充分挖掘出这些互动的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会“说”----与文本展开对话,实现生本有效互动。如教学《故乡》,我用“20年后水生与宏儿再相遇”的情节“空白”来扇动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地互动。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激情满怀,各抒己见,语文课堂“动”了起来。

2、精心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探究、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互动情境,如问题情景、对话情境、生活情境、课文情境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在课堂上会“说”,从而获得最佳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教学课文《范进中举》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文中范进中举发疯的原因及众人的表现,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在理解此内容后,我再让学生利用道具上讲台模拟范进中举时的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等情形及众人的表现,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时很少发言和不敢于发言的学生都纷纷对我说:“老师,我来表演。”于是,我让其中一位男生扮演范进,另选几位学生扮演众人,他们都踊跃上台且用幽默风趣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对话和情景的演示。在座的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轻松诙谐。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践行了新课标,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加深了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法的理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篇5: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摘 要:如今,各种语文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大家依旧不能否认高中语文课堂越来越无趣呆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一现实。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认为,原因根植于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寻找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的教学方法。于是,情境教学便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境;直观式;体验式;问题式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从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更好理解,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实施情境教学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投入,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语文的奥妙。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情境创设策略来打造有魅力的高中语文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对此话题做几点详细描述和讨论。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各科教师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它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枯燥、抽象的语文文字以视频、音频相融合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既能使原本呆板无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又能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意识,使学生以最真实、最饱满的情绪去对语文教材中所描写的情境进行想象,进而深刻理解和把握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信息和情感。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古筝笛子曲――《荷塘月色》,让学生闭目凝思,倾听我对这篇课文的朗诵,由于配乐与文章意境相吻合,使课文朗诵变得更加具有现场感染力,朗诵完毕后,我为学生播放了名为碧叶红蕖之美的幻灯片,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情景以逼真、生动的方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如,田田的荷叶、饱满盛开的荷花、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等,看着眼前亦真亦幻的情境,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文中所描绘的素雅、朦胧、静美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多重感官的意识,并且使学生深刻感知和把握了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完整情节和清晰人物关系的叙述性故事,这时,我们就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即让学生通过假设或设想,对角色进行扮演,从而将故事情节完整、准确地演绎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一方面能与文章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进而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因为形式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因为文言文本就是学生觉得最枯燥的、最难以理解的一种题材,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就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教师的适当帮助,将这篇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完整、清晰地演绎了出来,并且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也表现得活灵活现,如,烛之武的善于言辞、深明大义,佚之狐的为国分忧、知人善荐,晋文公的头脑清醒、理智仁义等。这样,教师通过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依据文章教学内容,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疑问是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依据文章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性和悬念性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如此,便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学习思维的闸门,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学习《十八岁和其他》这篇课文时,因为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于是,依据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喜不喜欢东东的父亲,为什么?(2)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3)你对自己的父母满不满意?为什么?(4)尝试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父母,你会如何面对孩子与你的代沟和他的逆反心理?如此富有趣味和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满腔热情地进入到对本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中。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掌握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和技巧,并依据文章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从而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并由此获得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摘 要:所谓教学,其实应该“教”与“学”两个部分。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以及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经越来越趋近于平等。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个人都得到个性上的解放,潜能上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统一发展,人格、情感、意志共同成长的教学宗旨。基于这种理念,互动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当下以及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

关键词:初中 语文 互动 教学

一、合理预设,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课堂若想发展成互动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若是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都毫无兴趣,那么互动性就无从谈起。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母语学科,然而却并不像其他的学科那样能自然而然的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准备一个合理的、有趣的教学预设方案,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内容简短,但是却中心突出,主要角色性格鲜明,人性光辉熠熠闪耀,可谓是大文学家雨果笔下的又一精彩作品。然而在教学时,这篇课文却不像我们所熟知的通俗的故事那样富有戏剧性或者情节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是没有多少兴趣的。然而只要通过合理的预设,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某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模式来教学。这位教师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了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片断。学生无疑是喜欢看电影的,眼球立刻就被吸引了。这位教师重点给学生播放了沉船时船上的水手们恪尽职守救助妇女和小孩的片断。待到播放结束之后,她也没有立刻引入课文,而是问到:“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这个电影片断,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对于电影里的那些水手们的做法,你们赞同吗?试想一下,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全班同学都在沉船上,你会怎么做呢?”教师提问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学生基本上都表达了愿意把机会让给别人的高尚思想。在情感上,这位教师让全体学生实现了共鸣。之后,这位教师又说道:“人性很复杂,有的人贪生怕死,有的人却伟大高尚。1870年,诺曼底号上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人性。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哈尔威船长和刚才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有什么不同吧。”就这样,这位教师引入了正式的课文内容,而通过这句话,学生对于“不同”的好奇心也被调动出来。在教学完课文之后,这位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些关于“诺曼底”号的资料,讲述了这篇课文的背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擅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还能提供书本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见识,从而以知识上的丰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调动气氛,鼓励学生发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听命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气氛不可谓不僵硬,学生思维不可谓不固化。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被不断提出。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比起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权威代表,而是成为一个引路人。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和构建为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提供了基础。只有做到了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重视他们的思想,才能建立适合学生发言,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责任由教授更多的偏向于引导。因此,学会调动气氛,巧设情境,活跃课堂,就成为了教师教学预设方案中的主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有一篇课文叫《幼时记趣》。这篇课文虽然是用文言文写成,但是却讲述了作者沈复童年时期的趣事。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将课堂的重点内容都放在了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上。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纷纷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其实他们自身小时候也经历过。之后这位教师又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一些妙趣横生的事情让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极为活跃。之后在这位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少学生也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甚至是玩的游戏,以及做过的恶作剧。一堂课下来,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但是却因此对沈复的《幼时记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言文也变得通俗易懂了。

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以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活跃他们的思维,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释放权利,培养主动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已不能把学生当做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也不能再被摁在课桌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语文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互动式的语文课堂要求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相互作用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而不是坐等教师安排一切。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如八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一课,某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一遍课文之后,就要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讨论。孔乙己是一个非常典型但是却非常矛盾的角色,然而在教学时,这位教师却没有对这个人物加以点评,而是要学生自行讨论发表看法:“究竟这个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样人还多不多?”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思维被激发了,表现更活跃了,课堂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 结:

初中语文互动性教学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释放教学的权利,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力,鼓励学生发言。参考文献:

[1]张晓琴.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1(12)

[2]赵伟.探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篇7: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 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 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

篇8: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一、高效精彩的课堂必须巧设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恰当地创设探索性的活动情境, 将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当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 发展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但是, 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要做到具体、明确, 不能一味笼统地追求热闹, 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教师创设的情境还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让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 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 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内容时, 笔者选取了发生在广东佛山年仅2岁的女童小悦悦被两辆面包车先后碾过, “惊心”7分钟中有18人路过, 却无一人伸出援手的事件作为教学情境。上课时先请学生观看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视频, 然后请学生围绕这个事件进行分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震撼的视频给学生带来了强烈冲击, 课堂上学生间的讨论、争论、辩论积极而热烈, 在交流、碰撞和点拨中,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今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比教师简单地依据教材说教、灌输更易让学生接受, 真正达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 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成为高效精彩的课堂。

二、高效精彩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必须是有效的

师生互动是构筑精彩思想政治课堂的灵魂。没有有效的互动, 就不能形成跃动而充满灵性的学习氛围, 也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只是形式上的交流, 而且是师与生, 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 是达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不能准确理解互动交流的实质与作用, 因而经常出现流于形式的师生互动, 无实际效果。有效的互动交流应该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互动情境或问题,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互动教学的前提是营造民主教学的氛围。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师生才能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 政治课堂还需要直面现实社会和学生的生活,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 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果教师只是就教材讲教材或就知识点本身进行教学, 势必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也不会愿意参与互动。如:在学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时, 为了突破“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这一教学难点, 笔者设计了一个听证会互动活动情境, 即让学生分三组扮演学生、家长和老师三个角色, 围绕中学生在上学期间可不可以带手机的话题进行模拟听证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站在不同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说理论证, 既消除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对话, 让学生敢于真正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 又帮助学生较好地突破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教学重点。也能起到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手机的问题, 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知识、能力和觉悟的三维目标。

三、高效精彩的课堂形式必须是多样化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单调而枯燥的环境下, 人的视觉、听觉神经容易疲劳, 从而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 思维凝滞;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下, 人的视觉、听觉神经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比较易于集中, 思维活跃。因此, 要构建高效精彩的思想政治课堂, 教师上课时就必须灵活多变, 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形式以达到刺激学生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所以, 高效精彩的课堂形式必须是多样化的, 既有教师的精彩点拨又有学生的探究深思;既有学生的合作学习又有个体展示;既有质疑答辩又有矫正反馈;既有师生示范又有当堂练兵。形成一种积极主动, 争先恐后, 紧张活泼, 气氛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 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 在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构建师生的有效互动,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才能打造精彩高效的政治课堂。

篇9:互动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

一、教学中要让学生享有平等性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平等互动,互动平等:即在平等条件下实现互动,通过互动教学实现平等。民主互动,互动民主:即在民主条件下实现互动,通过互动教学实现民主。民主性在整个语文课堂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享有绝对民主权。个性互动,互动个性:即在个性自由展示的条件下实现互动,通过互动教学实现个性自由展示。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人施教,让学生能够最好地展示其个性特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平等,民主,尊重是互动教学的思想基础。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在青少年最有勇气发表意见,最有可能培养自我表达能力的时候限制他们,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发挥才能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

二、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沟通

师生间的沟通是互动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且沟通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效果。教学中的沟通是通过教学交往与教学活动实现的,它既指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思考,阅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也指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中学语文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注重师生间的合作,让整个课堂教学渗透“互动”的气息。为此,教师应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改变以往武断、专横,把自己的观点、思考以及意见强迫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态度,要以“促进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变“权威——服从”的教学方式为“指导——参与”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努力使他们乐意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相互平等和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努力地与教师进行合作,成为教师合作的“志同道合”者,教师认真地对待学生并且真诚地与他们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形成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三、教学中要尊重与信任学生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表现。教师只有在尊重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更好地促进互动教学的实施。其次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看到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中理解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在语文课堂上实行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师生间的合作性原则。互动模式具有集体活动,交往学习的特征,因而它自始至终强调合作性原则。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可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估测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明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最易使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三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教学对象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是我,他们会怎样调节学生学习需要,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具体到一篇课文,他们会如何确定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他们会讲授哪些问题。

篇10: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一年级的孩子学得有趣又有效,作为教师的我教得轻松又顺当,这是我的教学难点。通过这次学习,在借鉴了优秀老师的做法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朗读与看图结合。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图画是最敏感的,课文中如果配有图画,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去看。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二、朗读与思考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朗读与说话结合。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说话,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有目标的说话,学生才能更愿意去阅读。

四、朗读与表演结合。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

摘要:“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但当前小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疏离,与生活实际脱离,或者设计的情境没有内涵,只是课堂的装饰或摆设,或者情境太累赘。作为设计者,教师要提高素质,增强情境创设艺术,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多样化的情境,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加强校本研究能力,促进合作交流。关键字: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情境

引言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目前已有研究基本都是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但是缺少从有效性的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情境的创设问题。而有效情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本人试图从此角度进行研究,旨在为小学教师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提供指导,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或强化语文学习主题,常常在看似热闹的场面背后,淡化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疏离

创设的教学情境一旦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疏离,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教学的作用,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

有些教师试图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期望为学习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设计情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对情境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束缚,教学仍在传统的路径上运行,抹杀了情境对教学的辅助和促进作用。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也花费了教师过多的精力。情境与教学成了油与水的关系,而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状态。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不能真正生活化

具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所创设的情境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于生活常理,是教师随意编造的;一种是真情境中的假活动,即情境是真实可信的,但是情境中的活动是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的,结果仍然是纸上谈兵。

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对学生所产生的潜在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是为人师者“精心设计”出的“谎言”。

(三)创设的教学情境未能体现实质内涵

这是指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仅满足于展示图片、做做游戏,不能真正起到优化教、深化学的效果,使所设计的情境只能成为课堂的装饰或摆设。

在小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段动画录像或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学习“助兴”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但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情境的设计同单纯的展示图片、开展游戏等同起来,还要追问这些教学情境的运用能否真正优化师生教与学的品质。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情境未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或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是当前情境教学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四)创设的教学情境降低了教学效率

该问题有两种表现。一,从教学情境的内容看,所设计的情境情节冗长,出现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冲淡了情境的主题和主要的教学目标;二,从教学情境的制作和运作过程看,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情境,制作教具、课件,直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过于繁琐复杂的教学情境的实际运作不仅挤占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易造成课堂内容主次不清,扰乱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选择性知觉。

二、小学语文有效情境设计策略

(一)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1]]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活动遵从死记硬背,是教师喂养式的教学方式。但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转变为重学,注重有效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情境创设艺术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举一反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各个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探讨各类课型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发挥集体优势、智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就教师个人而言,首先要深入学习、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原理,发现教学本质,并且时刻关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动态。此外,还要全方面提升自身素质,潜心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讲解深入浅出,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要根据创设的情境发挥现场表现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教师还要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发挥自身思维力和想象力。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是扩散的,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较好的应变调控能力,以驾驭课堂。

(三)加强教师的校本研究能力,促进交流合作

校本研究是以校本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研究模式。许多学者认为,校本研究是推动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为此,首先要营造学校文化,激发教师内部专业发展动机,调动教师内部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可以开展有关小学语文情境创设专题研究,形成专门化的理论成果和系统模式,给新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资源,指导其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能使情境创设有据可依。专题研讨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反思、总结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教师情境创设艺术的提高。此外,学校要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校际之间,与有关教育研究者、专家、校外教育之间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其次,校本研究本质上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对话。教师合作、对话交流、团队融合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下,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分享、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进而造就优秀的教师团队,优化语文情境创设艺术,推进教育的变革。

如各小学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使情境创设成为教研活动的聚焦点。教研组可以通过各位组员讨论、分析研究教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情境创设的情况,从中选择共性问题或难点问题,作为教研组研讨的主题。备课时老师们提出各自教学的基本设想、教学策略、情境创设技巧,交流中通过研讨、调整改进,分头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后集中进行反思,交流各自的见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新的思考,对情境创设形成新的认识,获得教法和教学理念上的更新。

(四)多样化的情境设计,改变单一学习方式 1.创设调动积极性的游戏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要求分角色朗读。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头饰,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孩子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游戏的气氛中,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2.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语文。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3.创设激发思考的探究式情境

如教《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教师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读,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教师巧妙引导:“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请你来当一回小老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看谁最会动脑筋?待会儿来考考大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学生在质疑,探究,品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维也纳这座城市浓厚的音乐氛围,领略了它“音乐之都”的独特艺术魅力。

4.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境。

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教师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开放式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新课改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该根据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些情境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涵语文知识。作为教师还应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及时生成问题材料。还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4]]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上一篇:机械设计基础总结汇总下一篇:教案:绘画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