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2024-05-20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精选十篇)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篇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新课改向教师提出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步骤一般都是先教会学生认识生字, 其次是朗读课文, 再次是向小学生解释课文的含义, 最后利用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单一, 而且还比较枯燥乏味, 从而无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 上课容易走神, 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然而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生有效互动的措施

(一) 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枯燥, 从而使得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感觉, 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增加一些适当的课堂活动, 通过举办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课文中,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文中的情节发展,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将课文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成立学习小组,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从而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二) 增加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利用设置情景的教学手段, 提出一些比较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积极的进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桂林山水》课文中, 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桂林的景色, 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 从而问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课文导入其中, 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到课文中的深层意义学习语文知识。

(三) 将问题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问题的发现、讨论以及解决。因此, 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 但是值得教师特别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 不能过难或过易。因为过难会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自信心, 过易会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春日》课文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作者在泗水边看到了什么?”“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用一句话来形容春天?”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 引导他们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重要的措施。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 利用情景模式、探究合作等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而且还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加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措施方法。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王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 2012, (11) :138-139.

[2]袁利琼.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4, (29) :278-278.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篇2

当今社会,从国际争端到经济往来,从电视访谈节目到邻里生活交往,对话与互动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话与互动。

一、要“对话”,不要“一言堂”

“对话教学”相对于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对话三方相互作用,共创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以文本为话题,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话则是学生间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换。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又互相倾听,共享语文的精彩与智慧的火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最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实现与作者心的交流与情感的碰撞,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文的滋养。

二、应“互动”,需要讲策略

“互动”相对于教师过动而学生不动或被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敢于动、乐于动、勤于动、善于动,学生才能得到集体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

互动以主动为根本。课前,老师细读文本,“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和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预习教材,自读课文,学习词语,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课中,教师从细读文本中取其精华,运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体悟情感,学生既得到鲜活的“鱼”——知识,同时也得到“渔”——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互动”需要口动、手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学生生命的成长,才能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行动中,教师要适时运用恰当的评价彰显学生言行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学生关系。

三、巧“预设”,重“生成”,追求课堂和谐有效

当今,党和政府在创建和谐社会,同样,我们在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创建和谐课堂,必须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进。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互动教学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经验告诉我们:“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改呼唤充满生命力的创造力的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弘扬个性。学生应打破对权威的崇拜,而教师则应打破自我权威的崇拜。只有让学生明白老师也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只有让老师明白在当今时代自己不应再是一桶水而应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才能降下自身的权威地位向别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把“呆板”读成 ai bai ,这时一位女同学怯生生的举起手,脸有点红,我示意让她站起来发言,她说了句“老师,这个词按照新的字典应读成:dai ban。”这时课堂静极了,同学仿佛都在等待着什么,我有礼貌的让这位同学坐下,并慈爱地对全班同学说“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醒,这说明她认真听我讲课,也能够善于钻研,也能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向她学习,顿时教室一片掌声。正是学生的勇敢才使得教师的知识得到增长,也正是教师的民主才给了学生自信和尊严。我们应该在课堂中自始至终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精神鼓励,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信心确立起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更需要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寓教于乐。例如:教学《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介绍了5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在教学时,我采用了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既能了解海底动物的不同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看一看”:大海里的动物很多很多,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文中介绍了哪些吗?这样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读一读”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动物活动的,找出来读一读。

“演一演”:同学们读得都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代表这几种动物作一个自我介绍。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物头饰,你想表演哪一种动物就挑一个戴上。由此,就达到了凭借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进行语言转换,语言运用的练习,培养了语感,发散思维的效果。

“查一查”:同学们知道海底还有哪些动物?它们又分别是怎么活动的?让学生分工交流合作。在学生互动中增长了搜集信息能力、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了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还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有利于教学在感兴趣的自由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写一写、说一说”:根据课后的学习,模仿课上的介绍,把海底动物的情况用“海底动物手抄报”、“海底世界介绍会”、“海地对外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用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关爱、激励、培养学生自信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学习活动中,要关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随时参与他们的讨论,做好向导,引导孩子们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习。

我在教学《元帅和小棋手》时,当学生在讨论为什么陈毅元帅明明输了棋,却要说“我赢了”,还“乐得泪水都流出来了”。这时班里有同学却提出“我觉得陈毅元帅更想赢棋,你看他下棋时居然要小卫平让他,如果小卫平让了他,让他赢了,他一定会很高兴,更加夸奖小卫平。”此时,我一下愣住了,随之面带笑容问道:“这问题提得真棒!谁能帮助他解决?”这时学生兴致一下子就来了,纷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而我也参与他们的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无意中提出的问题却变成了教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源头,提问小学生得到老师的激励,更积极的参与课堂当中,其他学生有机会可以帮助他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

三、创建开放而有活动力的语文课堂

在我长期高段语文教育教学中,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教学小学高段语文时候,我大多采用“师问生答”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质疑:备课是只考虑到教什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却不考虑怎么教、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渐渐地他们的学习热情的就减弱了,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成为了一潭死水。我对自己的教学也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我该怎么办呢?带着困惑,我一方面加强学习,翻阅教学方面的书籍,观摩校内展示课等;另一方面积极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请老师听课、评课,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我逐步创建了一个具有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先主动质疑,再自主解疑的教学思路,来突破重难点。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特点以及怎样爬。上课开始,我就放开让学生质疑,出示课题后,就问学生:看到课文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话音未落,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当时的场面真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踊跃的态度和好奇的目光说明,他们对课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着实令人心中暗喜,也预感到这将是一节非常有诱惑力的语文课。于是我一边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一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然后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表现出了饱满的学习热情。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流、有效互动。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成为 一种教和 学的互动 过程。所以,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 用自己良好的形象来影响学生, 以亲切的目光、真诚的语言、幽默的谈吐、微笑的表情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互动环境。在这种舒适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和教师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启发, 一起交流思想和情感, 分享成功和体验。此外,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拉近和学 生之间的 距离 , 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 促进教师 和学生之 间积极、 愉快的情感交流。这样, 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 进而把这种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上,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创设互动教学情境, 拓展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只有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 为互动教学提供机会, 促进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在互动中受到启发, 提高能力, 享受成功的喜悦。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合作表演情景剧。这样,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本上扮演文中的人物, 把人物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同时也拓展了语文知识, 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三、优化互动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互动方式, 这样, 课堂互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前, 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方式丰富多彩, 其中小组合作探究互动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 小组合作互动不是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中都能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此外, 在小组互动时, 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不能放任自流, 要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做到适当的调控和指导, 否则, 小组合作互动就会成为一种形式, 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不要把互动停留在表面,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合作互动中彼此信任、彼此帮助, 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激活思维。例如, 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分析文章主旨、掌握字词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搜集有关资料, 然后根据自己整理好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互动交流, 在交流中体会大榕树的美丽, 感受众鸟纷飞的奇特和壮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交流中丰富了情感体验,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分享, 学会了思考, 学会了探究。这样的互动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打破传统评价机制, 实行有效互动评价方式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形式化, 不能具体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生不管怎么回答, 教师都是鼓励和表扬, 这样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由原来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向互动、多元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 实行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自我评价,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树立自信, 弥补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 他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帮助、有效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 也学会了欣赏, 并能够取长补短。而师生互评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补充。这几种互动评价方式更科学、更有效、更全面, 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总而言之, 要想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需要教师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良性交流和互动,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提升专业技能, 经常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采用科学合理的课堂互动方式, 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 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只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教学环境才会民主和谐, 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春艳.强化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湖州职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

[2]孙杰.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 .

[3]尤佳.提高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策略[J].文学教育:中, 2010 (6) .

[4]于艳杰, 赵玉兰, 董秀东.如何让语文课堂的互动更有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7) .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篇5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相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4.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通常走这样一条成材之路:兴趣-爱好-钻研-成功。兴趣是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积极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由此,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要对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外国人如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兴趣,使之愉快地学。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我主要满足学生精神上的愉快。学生的性格各异,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探析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途径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有效性;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现如今,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多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了教学中。例如:分层教学法,教师将学生按照基础特征分成不同的层次,给予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令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组内、组间讨论和辩论,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虽然众多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氛围,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年龄多数在13—1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多数还没有积累起过多的知识储备,表述能力也刚处于锻炼阶段,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自身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因此,互动教学应当被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二、互动教学的基本内涵解读

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指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指代面相对较宽,而其中相对比较重要的能够在短期看到成果的便是师生互动。但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效果也和课前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有关,课上学生之间的互动则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语文课程多数以教材中的文本为载体,学生和教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领会作者的深层表述含义,达成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有经验而且相对能力较强的读者,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文本解读方法,或是将自己所解读出的内涵传授给学生;学生则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带入自身经验,进行多方位的解读。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阅读能力,合作能力,表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学生这时如果能够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在日后的自主学习中也能充分锻炼自身的能力,进而不断进步。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进行形式化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中,教师不是完全的主导者,而是教学主体之一。相对的,学生除了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以外,在一定的情境中也可以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在学习期间,若是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辅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无法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互动,一定不能端着自己的架子,认为教师高人一等,不能在课堂上被人质疑,而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便和教师的理解有差异,也要勇于提出。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作者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一个“早”字,目的是提醒自己不要迟到,而从中引出的一系列内涵都需要进行探讨。但是,从现如今的教学角度出发,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例如“作者是不是不应该在课桌上刻字”、“为什么不找家长提醒以后不要迟到”等问题。这时教师不要一味地纠正学生的探讨角度,而是要结合文章背景以及鲁迅先生的思想进行本文解读,说明这个“早”字的衍生含义。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活动增添了许多乐趣,教学手段得到了有效丰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更加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文字所表述的场景,令效果更加直观,创设了更好的互动氛围。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课时,有些学生并不能单纯从文字中领会黄河的英雄气概和雄浑壮阔的情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黄河实景拍摄的视频,同时配以诗歌朗读或是合唱音频,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环境中领会黄河的壮阔。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机结合到一起,完成更加和谐的师生互动,创造愉快的气氛。

(三)实行多方位互动,鼓励自主学习

除了师生间的互动以外,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进行彼此间的讨论,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就“为什么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疯癫”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分析,并鼓励学生找到文章中的内容予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都能实现有效互动,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能够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表达技巧,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赖诗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

[2]张晓琴.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1(12).

[4]王新.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谈初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有效生成[J].课外语文,2014(6).

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篇7

一、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尤其是高中阅读材料信息量大、篇幅长,而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又参差不齐,在阅读的初步阶段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适时提问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适时提问既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善,同时适时提问使师生在互动中增进了感情,有利于教师增强个人魅力。例如:高考必考的小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说阅读时要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的方法等。学生在掌握小说技巧的基础上便可以胸有成竹地分析每一篇小说的人物特征。

例如:阅读小说《一杯牛奶》回答下面问题: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杯牛奶》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一杯牛奶”在男孩身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

3. 结尾处“一杯牛奶”为什么能等同于昂贵的医药费?针对这三个问题再结合小说的阅读技巧,教师便可以与学生对这篇小说展开互动。如:第一个问题主要考察对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为学生点明回答此题的关键点: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展开论述。通过教师的指点学生便可以检验自己答案的正确性,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准确地掌握小说答题技巧。第二个问题为典型的联系上下文的题型,教师可以先讲述联系上下文的题型的做题方法,讲完后学生才可以动笔做。第三个问题为创新类提醒,主要考察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做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的答案润色。由此可见,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对事物认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二、合理互动,丰富多彩课堂

师生间互动的增加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做桥梁。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整日沉浸于题海并面对着枯燥严肃的语文课堂显然不利于师生间的愉快的互动。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才华,寻找语文学习的快乐。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以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开展。游戏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增加,在游戏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学生望而生畏的权威者而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孩子,学生在游戏中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交流和互动也变多。比赛的形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从而反思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不断改善,不断进步。

例如:高中三年级的诗词背诵模块,教师可以举办一个诗词背诵比赛,通过比赛的竞争增强学生的背诵热情。教师也可以教学生唱诗词,在诗词演唱的课堂上师生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会增大,从而师生互动也会更频繁。

三、尊重个性,完善特色互动

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和基础不同,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统一的衡量标准。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教学,特色化互动”的互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率。该形式重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教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采取区别对待,特色互动。

例如: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他们善于表现自己,教师只需让他们保持对课堂的热情就好;对于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深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对症下药;对于性格内向,畏惧教师的学生,教师要和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上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句鼓励,让这些学生重新燃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篇8

一、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也要深挖其内涵,把握主线条。要有整体的构思,问题才能清晰明了。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设计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这很关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的首要环节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其目的也就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父亲教子的用心、说话的睿智,我创设了两处认知冲突。一处是“既然父亲一番话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那干脆就开门见山说好了。”可是父亲却没有这样说。然后让学生感悟如果父亲这样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在感受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父亲说话的艺术。第二处是,当学生感受着父亲说话的艺术的同时,老师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既然这样说就好了,为什么父亲又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一轮新的碰撞又引发了。然后学生就有了深入思考、比较、分析的欲望。在这个环节,我的问题设计实施得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运用学法,讲究实效

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学法的渗透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调学法,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语文课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一读是“读通读顺”,二读是有节奏朗读,三读是“读懂意思”,四读读感情。层层递进,学有生成。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练习朗读,透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可以感受文言的音韵之美。教学过程中,基本抓住“初读——理解——朗读——再理解——再悟读”的基本方法,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如《伯牙绝弦》是语文人教试验标准版六年级上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透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感受文言文的声韵美。

我和学生这样学习:

(1)伯牙心里只有这些景物吗?他也许还想通过这些音乐,抒发什么心情呢?(思乡,苦闷,快乐,理想,胸怀……)

(2)所有这些,子期能听懂吗?——必得之。都能听懂。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啊。看来,子期不但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这就叫知音啊!(板书:琴声心声知音)

一个高高在上的宫廷琴师,一个是最底层的山村野夫,地位如此悬殊,但是,把他们连在一起的是什么?(琴)琴与琴的相连,心与心的相通这是最真挚的友情,纯真,无暇的知音啊。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啊。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代表。

(3)可是,天意弄人啊,这对知音,约好啦来年中秋,在老地方见面,伯牙等来的却是子期那孤零零的坟墓。高山默默,流水无语,伯牙泪流满面,悲痛欲绝。

师:子期死,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伯牙不禁想起当年他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赞叹——

师:知音去了,没有人听懂他的琴声,没人领会他的心声了。

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何等的悲壮和感人啊!

读到这里,你对知音一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这些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模仿学习文言句式,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一个途径。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如同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阅读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动,师生在互动中成了“知音”。

三、开放课堂反馈策略

许多时候,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的行云流水,牺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探究的时间,原因首先在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其次就是因为教师对自己调控能力的不自信。我在教学中掌握了一些多元反馈策略,可以比较灵活地变通教学方案,机动调控教学进程,构建生动活泼的互动课堂。

我比较注重反馈策略的应用,在教学设计时就尽可能围绕目标预设多种情况,以应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对学生的反应运用如下反馈策略1论功行赏,表扬到位;2不断追问,层层诱导;3耐心等待,坦诚相告;4耐心倾听,顺学而导;5杜绝机械重复,答案不明。

我力求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对预设的内容和程序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有条不紊地使教学有效进行,达成预期的教学成效。整个课堂简洁、高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研究 篇9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互动,提高教与学的双重效率

“和谐”是当今社会一个最富亲和力的词汇,它使人联想到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课堂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和学双向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和蔼的语言、恰当的体态语、风趣幽默的谈吐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舒适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

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和观念,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感悟认知,体验成功,发展情感。课堂上应着力创造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构筑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若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创设教学情境,有效互动,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仅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互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小英雄雨来很勇敢,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英雄雨来?”生齐答:“想!”师:“那你们选出代表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演绎一下课文片段好不好?”生:“好。”

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几位学生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扮演鬼子的学生拿着一把木尺,弓着腰模仿影视剧里的日本鬼子张嘴就是恶狠狠的“死啦死啦地,什么什么地”,把鬼子的凶残狡诈表演得惟肖惟妙,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扮演雨来的学生也用铿镪有力的语气把雨来的机智勇敢演绎得十分到位。类似这种课本剧的互动形式不仅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以彰显,而且拓深、拓宽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三、优选互动方式,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上述良好的课堂和谐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还不能保证课堂互动的有效实现,要使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必须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如此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课堂互动的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语文课堂的互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小组讨论的互动方式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激活课堂最受教师的青睐。但是,如果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不顾讨论是否有实际意义和价值,都一概肯定这一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争辨放任自流,不能作出适当而有效的调控、引导,这样的课堂虽然“活”了,但只是一种形式,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不要让互动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热闹闹上,而应该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提升情感价值,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的不仅是动态的信息交流,而且包括思想、情感的交流,让每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交流活动,在彼此间的相互信任中,在无心理负担与压力的环境中,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激活思维。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就设计了一种别有情趣的换位整合互动版块,觉得对于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非常有效。我在指导学生讨论“树和鸟关系”时,放弃了传统教学中重在分析文章旨意、断词识句等老套方式上,而是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一些资料,然后让他们根据资料去进行交流互动,在对话中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在交流互动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交流互动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同时,这一互动方式也有效地让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互相欣赏,学会了互助互励。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不仅张扬了个性,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四、革除评价弊端,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在传统的课堂评价中,部分教师“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就是不好,好也不好”,成为让学生反感的唯一审判官,极易使学生引发逆反心理,导致教育教学失败。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应该打破教师惟一评价主体的传统,由单一走向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价,实行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互动评价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自评,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改进不足。生生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生互评则可以作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这种三结合的互动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高职语文课堂有效互动的反思与实践 篇10

关键词:顺应规律,有效互动,能力提升

一、高职语文课堂互动的现状

所谓课堂教学互动, 是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 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是师生共同参与, 相互作用, 以达成教学最优化的过程。反观高职语文课堂, 虽不愿看到却无法回避这样的画面。

(一) 无互动。教师有激情、没激情地在讲台上讲授教材、讲解练习, 或填鸭式灌输, 或自问自答。学生则在讲台下或聆听、或神游、或作“拇指运动”。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状态低迷, 参与课堂的能动性差。师生之间无言语对话, 更无眼神等非言语的交流。

(二) 伪互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许多教师也试图采取各种形式, 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动起来”。比如鉴赏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时, 教师连带前因后果, 细枝末节, 和盘托出。此时的教学效果从表面看似乎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唾沫四溅、眉飞色舞, 学生凝神屏气, 并以从未有过的专注倾听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而至于作品中的情节, 或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附和;或以学生复述为主, 教师补充, 不时穿插娱乐性极强的问题等。课堂效果同样不错:嘻嘻哈哈, 热热闹闹, 气氛融洽, “互动”频繁。这种“互动”丝毫无益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高职语文课堂互动的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主体参与的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形式”。高职语文课堂互动不应是一种简单的教学程序, 而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活动, 它通过师生有意义的参与而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在开放、民主的课堂互动中, 学生自由、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 有利于充分、全面地张扬迥异的个性。在开放、民主的课堂互动中, 学生不仅能接收到语言的“可理解性的输入”, 而且需要有语言的“可理解性的输出”, 有利于科学、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开放、民主的课堂互动中, 学生体验语文活动, 应用语文知识, 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习得综合职业能力, 如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因此, 语文课堂互动对于面向就业、走向市场的高职生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师在语文课堂互动中的主导作用

基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 学生能不能“活”起来、“动”起来, 真正成为语文课的主人, 主要取决于教师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课堂互动中, 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承担着“顺应以成全, 牧养以引领”的职责。市场的多变性、教学的多样性、学生的特殊性要求高职语文教师是一个决策者, 而不只是一个执行者。高职语文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合, 与学生的职业实践链接, 给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和余地。市场的多变性、教学的多样性、学生的特殊性要求高职语文教师是一个“裁剪师”, 不只是一个“成品组装师”。语文教师应努力抓住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亮点载体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高职语文课堂互动的基础———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一) 设计原则。

1.紧扣培养目标———姓“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为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新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有了预期目标, 师生互动就能有序、有效, 而不会只流于形式。因此高职语文课堂促进有效互动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必须紧扣培养目标,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服务教学内容———姓“语”。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环节的创新必然是一种扬弃, 即在批判中继承, 在继承中发展。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使之成为既有专长, 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为学好其他课程、为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语文课堂促进有效互动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必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和感悟语言,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 设计方法。

1.注重“听”的感受。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语言文字首先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

(1) 善用动听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脑力劳动的成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或理性, 或感性, 但一定要精炼、生动。教师无“情”, 学生则无“趣”。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范读一定要声色并茂, 刺激学生听觉感官, 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充满情趣, 课堂互动就能建立良好的基础。

(2) 选用背景音乐。在鉴赏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时, 基于学生能基本把握文本感情但不善于准确表达的特点, 教师不妨通过选择合适的乐曲作相应的背景音乐, 来滋长学生的情绪,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阅读过程中让音乐与诗歌、散文相得益彰, 既能让学生获得双重的高雅的审美享受, 又能让学生对文学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迁移流行音乐。抓住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契机, 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且与所学诗词意境相同或相近的歌词, 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并使之获得有效的迁移,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赏析《雨霖铃》下阕时, 笔者摘选了一部分学生熟知的流行歌词:“如果没有你, 我在哪里又有什么可惜?” (莫文蔚《如果没有你》) ;“没有你, 我这一生, 还有谁的爱值得我感动?” (周华健《没有你》) 等。“歌词对比”环节不知不觉渗透了审美教育, 而“你最喜欢哪句歌词”则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通过已有经验的有效迁移, 学生自我体验到的“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的含蓄美、婉约美远胜于教师的生硬灌输。

2.诱发“说”的热情。

(1) 精心设计导入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接受水平, 设计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的导语。一是勾起求知欲:如以于丹的“孔子只有温度, 没有色彩”导入, 引导学生理解儒家经典思想的“普适性”。二是提纲契领式:如《沁园春·长沙》以“‘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对于我们而言, 毛泽东既是一位革命领袖, 又是一位杰出诗人, 他的诗作见证了他辉煌的一生。而他那充满革命斗志的人生起点在何处呢?有诗为证———《沁园春·长沙》”导入。三是紧扣兴趣点:如《晏子对齐侯问》以学生关注的娱乐新闻焦点———“我是歌手”第三季孙楠退赛后汪涵救场主持词中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我尊重你的选择”为切入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 为正确理解“和而不同”奠定基础。

(2) 精心设计问题。高职学生语文水平总体不高, 表达能力相对较差, 再加上他们重专业轻基础的普遍特征, 教师尤其要留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 细心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精心设计亮点问题, 让学生“不吐不快”。如赏析《鹊桥仙》上阕时, 笔者一改“上阕是如何表现‘相见难’”的传统问题而设计成“如果要把《鹊桥仙》上阕拍成MV, 你是导演, 你会如何处理?”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跃跃欲试, 私下里纷纷议论。

(3) 肯定“说”的行为。语言文字的多义性特点决定了其阅读过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因而教师须明确阅读赏析不求统一, 只求合理。在教学中, 只需把握文本主旨, 其他的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允许学生用想象填补“空白”。没有对错, 只有勇怯。适时肯定一位口拙学生的表达, 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张开嘴, 想“说”就“说”。

3.提升“读”的效率。

(1) 从大声朗读诱导到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的架空分析不能替代学生的朗读体验。而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只有读出声音来, 方能带动抑扬顿挫, 带出语调神情;方能对于作者的感情、文本的内涵, 领会得透彻, 感染得强烈。

(2) 多种形式朗读。为避免学生对单一朗读形式的厌倦, 教师可采取指名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不同形式, 鼓励学生自由练习, 充分交流, 反复揣摩, 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 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 自然会踊跃参与。

4.降低“写”的难度。相对于“说”, 高职学生更排斥“写”, 要么无从下笔, 要么空洞无物。但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基本写作能力这一现实对高职语文课堂上的“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不能弱化, 而在强调赏读的诗歌教学过程中, “写”的要求可以更具体、更人本化。

(1) 封闭式写作。高职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准普遍较低, 不适合采取开放赏析的方式, 而应多采取封闭赏析的方式, 如扩写、补写、改编剧本、用散文性语言改写等。在韩剧、MV的文化背景下成长的“90后”学生, DIY的方式更合他们的胃口。

(2) 有机借鉴网络形式。鉴于学生对现代科技的依赖, 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热点和他们所熟习的现代通讯手段, 设计语文教学书写环节。如围绕课文讨论话题, 让学生发表模拟的微博评论。又如春节、母亲节等节日前夕, 指导学生至少选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 , 撰写原创短信, 并通过评选推荐出优秀短信让学生现场发送短信给亲朋好友;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诗句作为自己的QQ留言, 并让学生大声解释选择的理由。

五、结语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自然并不跃进, 它只一步一步前进。”我们必须正视高职语文课堂无互动或伪互动的挑战, 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现实意义, 尽心尽职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始终服务教学内容, 在反思中, 合理裁剪, 果断取舍,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增强课堂互动的效果, 进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人文·语感·对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2]吴晓义.能力何以本位[J].职教论坛, 2008

[3]李莉.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辽宁师专学报, 2010

[4]张红丽, 滕士俊.关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上一篇:坏死杆菌病下一篇:哲学家论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