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漫画

2024-04-22

父与子的漫画(精选8篇)

篇1:父与子的漫画

哐啷一声,一颗皮球砸碎了窗户上的玻璃,直直地飞了出来,在地上的玻璃渣上打转。嘿,臭小子,叫你调皮。别跑!父亲竖着眉头,胡子都气得了立了起来,大步向前追着。

他的前面也有一个人,一边奋力向前奔跑,一边上气不下气地说爸爸,对不起,我错了,别追我啦!刚说完,就跑了个没影儿。臭小子,别叫我再见到你!

父亲仍在生气,低着头看着报纸不吭声,紧紧皱着眉,愤恨地盯着报纸,好像要盯出两个洞来,没一会儿,父亲就开始有些焦虑,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咦?那小子究竟哪儿去了?父亲心想,把手中的报纸拿倒了也浑然不觉。

父亲有些坐立不安起来,他放下了手中快要被翻烂的报纸坐起身来,紧紧皱着眉头。儿子刚才自己跑出去了,现在人贩子这么多,儿子才那么点大,被坏人拐跑了怎么办?说不定就再也见不到了!父亲心想。钟摆一摇一晃,父亲也开始心神不安,在客厅来回踱步。

不行,我得找他去。父亲拿上帽子,外套也没穿,就匆匆走出去,用手扩成一个音筒,大声喊道:儿子,回来吧,你在哪儿啊?父亲见许久没有回应,急得直冒冷汗,爸爸错了,你回来吧!

父亲找了好久好久,带着失望和自责回到了家门口时,一个皮球从玻璃窗里飞了出来,还是熟悉的力道,嘭的一声,球砸到了父亲的头上,还打飞了帽子。本该生气的父亲此刻欣喜若狂,一把抱住了正准备落荒而逃的儿子,流下了两滴泪水,也不管什么所谓的男山有泪不轻弹,没忍住掉了两滴眼泪。儿子则在为自己逃过了一劫而高兴。父亲哭着说道:儿子,对不起啊,爸爸下次不打你了。不要再乱跑了儿子听了这话,紧张地说道:爸爸,那个我又打碎了一扇窗户也没事?

父亲一听这话,立刻从找到儿子的惊喜中脱离开来,大声吼道:你小子站住,别以为我会放过你!爸爸,我就知道你会骗我,我错了

篇2:父与子的漫画

滑冰的人可真多呀!其中就有一位大哥哥也在滑,只见他双臂交叉,傲气十足,好像在告诉所有人,他的技术是最棒的。

两个小朋友滑得非常开心,砰砰的声音,他们撞到了一个人,撞到了那位傲气十足的大哥哥。几个人同时摔倒了,他们摔了个四脚朝天。大哥哥爬了起来,只见他瞪着眼睛,凶巴巴的对着两个小朋友大吼,你们没长眼睛啊!你们会不会滑呀?不会滑还在这儿瞎冲乱窜的。两个小朋友吓得直哆嗦,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滚一边去,大哥哥说。两个小朋友吓得转身就溜走了。

篇3:父与子的漫画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 抱着坚定信念, 历尽艰辛, 经过38小时的挖掘, 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语言平实, 情感真挚, 令人震撼。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体会父爱的伟大力量,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4.体会重点句子“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的作用。

其中目标2和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目标4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标要求, 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读中悟, 悟中品。

教法:情境创设法、品读感悟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 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深情描述:这就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 短短4分钟时间, 3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 当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悲伤之中时, 一对父子却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对父与子, 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吧。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样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 刺激学生的感官, 拨动他们的心弦, 引发阅读的期待。

本课篇幅较长, 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导航”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件出示预习导航)

(1)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联系上下文等自主识字。

(2)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问题, 做批注。

这样在导入新课之后, 由于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 教师只需要进行预习检测和复习巩固即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

接着, 根据学生预习课文时产生的疑问“课文的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让学生快速读文, 边读边找出相关的段落, 做批注。这样从“了不起”入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层次。

2.聚焦父亲, 读中悟神。

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研读教材, 选择好切入点。因此, 这一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地震的混乱中, 父亲大哭了一阵, 猛地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快速读文, 找出这句话。学生通过读书, 会很快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我会继续引导:“这个承诺, 促使父亲重新振作, 疾步走向儿子所在教室的那片废墟。自由读课文第5耀12自然段, 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边读边做批注。”

接下来, 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 会找出许多人劝阻父亲的语段 (课件出示) 。

学生通过反复练读父亲面对好心人、消防队长和警察的劝阻, 所回答的这几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出父亲回答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语气也是不同的。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在关注文本细节、体会蕴藏在文字深处情感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教师可以出示读书提示 (课件出示) :抓住人物语言展开想象, 体会父亲的心情。帮助理解, 再次品读、交流、感悟、探究,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态的想象补充, 以及朗读再现, 深刻感受父亲因爱而执着地救援儿子的行为。

学生还可能会找出“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来谈父亲的了不起。这段话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挖”“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和“到处都是血迹”等词语来谈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进行读书, 进一步升华情感, 从而体现新课标中的“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一要求。

学生有可能还会对“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质疑:“为什么作者会写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句式比较 (课件出示) 。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样通过对比朗读, 联系上下文, 品读感悟, 深层次与文本对话。在朗读方法上, 有的学生会认为, 时间很紧迫, 为了争分夺秒救孩子, 这几个时间词语要读得语速快一些。有的学生则认为, 父亲挖得时间长, 很辛苦, 很累, 应该读得越来越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思考空间, 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这样通过齐读、领读、接读、自由读等多种读书方法, 让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外貌刻画人物的方法, 从而感知挖掘过程的艰辛和父亲的执着。

3.关注儿子, 升华情感。

在学习描写儿子的这些段落时, 可以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 运用“读、思、品、议”读书感悟的学习方法, 来完成本环节的学习。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下面两段话: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儿子的临危不惧, 在废墟下的顽强等待。

(2)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同时再次强化了文章的重点句子, 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宽度和厚度, 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文的难点。

4.展开联想, 即时练笔。

(音乐响起, 出示课件。) 文章中, 孩子们就在这漆黑的瓦砾堆下, 38小时无水无食物, 在恐惧和危险中等待救援。而这些仅仅是通过简短的父子对话一带而过, 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文章没有写。相信学生读到这里也会产生疑问, 为了帮助学生解疑, 我准备设计一个小练笔:同学们, 当灾难来临的那一刻, 当地震发生的一瞬间, 教学楼像山一样压下来, 把孩子们压在了漆黑的废墟下。儿子在废墟下苦苦地等待了38小时啊!这38小时里, 他和小伙伴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你动手去写一写吧。

联想是文本延伸的一种方式, 此时通过联想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 可以再次使情感得到升华。

5.课外延伸, 拓展阅读。

“老师不禁想起一首短诗, 献给我们这位父亲: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爱。最后, 介绍给大家两篇文章:《背影》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相信大家用心感受后, 会再次感动。”阅读设计既联系课文内容, 又延伸到课外, 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教学中我从一个中心线索、两个“了不起”入手, 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板书, 清晰明了, 使人很容易就能从板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思想内涵。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了不起子

执着顽强

不论发生什么,

篇4:父与子的漫画

“传统之殇”一部分谈及了新媒体对于传统漫画出版业的强势冲击。在新媒体和自媒体成为传媒领域“当家花旦”的当下,漫画出版业如何在这场大潮的裹挟下找准自己的航线,将新媒体这股潮水利用起来“乘风破浪”,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担忧

盛景下的未雨绸缪

据了解,在传统漫画强国日本,近年来,商业漫画市场逐年缩水,出版社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漫画单行本的销售以及部分作品的影像制品、衍生品授权费用,几乎所有漫画杂志都在赤字经营。迫于形势,连一些大型漫画出版社的漫画杂志都宣告停刊——如集英社的《月刊少年Jump》和小学馆的《YOUNGSUNDAY》,连出版了50年的漫画杂志《漫画SUNDAY》也画上了句号。角川书店更是在今年内连续将《4格漫nanoACE》和《NewtypeAce》停刊。

在韩国,数字动漫已经逐步取代实体漫画出版,并已经从最初的扫描实体漫画上传发展到了制作网络专有的动漫作品。更有不少网络动漫作品因高人气而被制作成了电视剧和电影。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漫画出版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漫友杂志社社长金城介绍,从表面上看,中国漫画杂志市场日趋繁荣,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投资做动漫杂志。但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的漫画出版人,金城坦言存在深深的危机感。“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平面出版整个大趋势不好,漫画很难独善其身。”金城甚至断言,未来中国漫画出版的好日子不会超过三年。

金城表示,中国漫画人应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在互联网、手机新媒体时代自己能有什么样的企图和作为,“如果现在布局还来得及,如果现在不布局,年纪稍大一点的漫画家有可能被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另外一批漫画家所取代。”

台湾尖端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黄振隆认为,虽然未来纸本漫画出版很不乐观,但是漫画的创业和内容不会消失,改变的只是漫画的载体。

版权

掺了蜜糖的鸩酒

黄振隆认为将来漫画的创业和内容不会消失,改变的仅仅是漫画的传播载体。但无论是新媒体希望充当漫画出版的新先锋,抑或是传统漫画出版业想利用新媒体“华丽转身”,都无法绕过一个重要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漫画乃至动漫作品的版权之殇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

随手点击互联网上的众多漫画网站,会看到许多并没有取得版权但仍在提供在线观看和下载的热门漫画。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消费习惯,内容生产以及监管都是这条“盗版”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自己网站的人气,所有国内大型动漫网站无一例外地准备了大量动漫画和图片资源提供网民下载。漫画盗版问题此前一直是国内互联网的灰色区域,大量漫画汉化组的成立令国内动漫迷享受着与日本动漫迷近乎同步的ACG(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内容,以《火影忍者》《海贼王》以及《银魂》为例,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出版的24小时内,国内便会出现汉化好的作品摆到动漫网站供网友浏览。虽然大部分的动漫汉化组属于非盈利组织,但是不乏动漫网站通过刊登汉化组作品获得巨大的流量,并通过广告的形式获得灰色收入。

盗版横行还成为培养国内病态漫画消费习惯的温床。今年三月,腾讯游戏与集英社(ShueishaInc.)以及知名游戏厂商万代游戏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游戏获得集英社包括《圣斗士星矢》《火影忍者》等在内的11部经典漫画电子版权。而消息传来之后,各大动漫网站“下架”相关漫画,用惯了盗版的漫画迷们纷纷表示“不能谅解”。

根深蒂固的病态消费习惯在日后新媒体漫画出版整顿“版权”问题时,将引起更大的反弹。

未来

机遇与挑战

但无法否认的是,新媒体环境为漫画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无论是网络动漫还是手机动漫, 都属于数字内容产业范畴。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传统漫画出版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其拥有的丰富的资源积累, 如稳定的作者群、众多的图书产品版权和丰富的出版内容, 这些原始积累需要长期提炼,成本巨大,即使非传统出版企业资金再雄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和传统漫画出版企业的内容资源匹敌。这为漫画出版发展新媒体动漫奠定了内容基础。

我国漫画出版企业一直实行严格的选题审批制度,对内容坚持三审三校。这些长期实行的内容质量控制措施,使现有的漫画出版企业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了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这为漫画出版发展新媒体漫画奠定了品牌基础。

我国漫画出版企业发展新媒体得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政府的重视以及支持,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能够得到有效扶持,这为漫画出版发展新媒体漫画奠定了政策基础。

我们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新媒体的发展对我国漫画出版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版者、作者、用户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许多方面的行为相互重叠。新媒体改变了现有漫画出版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传播模式。这是漫画出版企业面对的最大挑战,这意味着现有漫画出版核心的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网站、论坛、博客、播客以及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使漫画出版的平台多样化,人们获取漫画内容的途径,发表自己作品的途径大大增多,并逐渐体现出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

同时,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漫画出版的主体范围扩大,许多非传统出版企业纷纷凭借自身优势资源涉足漫画出版, 如Microsoft 公司、Adobe公司、中国Google(谷歌)公司、北大方正公司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以及国内众多的动漫企业。

趋势与策略

nlc202309011857

“王于兴师,与子同袍”

漫画出版业借力新媒体继续前进,新媒体通过漫画出版拓宽利益增长点,机遇与挑战共存偕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合作共赢呢,新媒体与漫画出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 “线上资源”走到“线下出版”

小破孩、绿豆蛙、兔斯基、悠嘻猴等一批活跃于互联网的优秀网络作品,开始从“线上”走到“线下”。如卡通猴“悠嘻猴”凭借它可爱的外形和动作,成了2007年度最受人欢迎的QQ表情之一,国内第一本网络形象单行本漫画《悠嘻猴喜乐绘》也由此产生,短短3个月,图书销售超过3万册, 成为“线上资源”走到“线下出版”的经典案例。

2. “单一化出版”走向“多元化出版”

随着新媒体漫画内容不断丰富,盈利模式逐渐成熟,将使得漫画内容资源的多元化出版成为可能,并由此引发“单一化出版”走向“多元化出版”这一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立体动漫出版趋势。如国内第一套全电脑绘制的彩色漫画书《蝴蝶飞飞》系列, 就是典型的多元化漫画出版的案例。《蝴蝶飞飞》有文字本、漫画本, 还有电视连续剧, 并且与手机动漫有机结合, 其影视漫画本也即将推出, 这一资源可谓用到了极致。

3. “窄众出版”走向“广众出版”

漫画出版的外延在不断延伸,它已经从“窄众出版”逐步走向“广众出版”,即漫画作为一种创作表现方式与其他学科不断结合,如漫画与专业学习类图书期刊的融合、与科普类图书期刊的结合、与健康生活类图书期刊的结合、与教育的结合等,读者群体不断扩大。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聪聪科学绘本》系列是将漫画与科普结合、《儿童财商培养》系列是将漫画与财经结合、《EQ情商读本》系列是将漫画与启蒙教育结合,很多计算机学习的图书中也出现了动漫元素,这些有机的结合使漫画从“窄众出版”开始慢慢走向“广众出版”。

4. “专业出版”走向“一体化”

新媒体环境下, 漫画出版有可能跨出“专业出版”,在其价值链各个环节间游走,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可以看到,有些漫画出版企业通过建立其自有的原创动漫制作基地或工作室,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以委托创作的形式,或者通过组织原创动漫游戏大赛, 实现漫画出版的“后向一体化”,如河北美术出版社投资300多万元创建了卡通创作出版工作室,高教社主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动漫游戏设计大赛”。而电子工业出版社携其技术出版优势, 研发动漫资源整合平台,这将使其迈出专业出版,走向漫画出版的“纵向一体化”成为可能。

篇5:父与子漫画的启示作文

一天,儿子在银行门口玩抽陀螺。突然,一位叔叔把儿子撞倒在地就冲进了银行,正好,爸爸走了过来,看见儿子在地上哇哇大哭!爸爸弯下腰问:儿子你怎么哭了?儿子哭着说:有一位叔叔,把我给撞倒啦!爸爸说:是谁?带我去看看。儿子牵着爸爸来到银行,爸爸刚走进银行,怒气冲冲地海喊道:是谁,把我儿子给弄哭了?儿子指着刚才撞他的那个人说:是他,就是他。

爸爸看见那人用两把枪指着柜台里面的工作人员,爸爸才知道,原来那人是强盗。爸爸上去就是一拳,将强盗打倒在地,爸爸坐在了强盗身上,边打边喊:敢把我儿子弄哭,你是吃了豹子胆吗?儿子喊道,打得好,打得好,赶紧打110,让警察叔叔把这位坏人抓起来。柜台里面几个叔叔也赶过来帮帮忙,一起制服了坏人。警察叔叔把坏人给带走了。

银行的叔叔们欢呼着把爸爸和儿子都抬起来啦!并且大声称赞:爸爸是大英雄。

篇6:《父与子》漫画的启示作文

“饿呀!好饿呀!”儿子哭着对爸爸说。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

这一天,父与子只好外出找食物了。找了好半天,爸爸突然停下对儿子说:“儿子,我们有口福了!”儿子脸上写满了问号,满不在乎地说:“前面不就是一棵草嘛!爸爸,你是不是在说梦话?”爸爸兴奋地说:“前面是一棵麦子呀!哎呀,你想想……”爸爸坐在一块石头上,让儿子趴在自己的大腿上,开始幻想起来,“我们把麦子种到地里。”儿子盯着爸爸眯缝的眼睛问道:“然后呢?”爸爸满脸兴奋地继续说道:“然后,麦子长得又高又大,成熟后,一大片麦子,金黄金黄的,诱人极了!我们把它收割后,儿子,你就有口福了。”

这时,一只麻雀飞来了,它也很饿,一看到这棵麦子,马上飞下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父与子浑然不知,还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爸爸笑眯眯地说:“啊!那个时候,面包、蛋糕、饼干、吐司……”儿子的口水跟庐山瀑布有的一比,他迫不及待地说:“好啊!好啊!我们赶快收割吧!”可是,麦子早已被麻雀吃得所剩无几,等父与子回过神来,麻雀已打着饱嗝,唱着歌飞走了。爸爸气急败坏地说:“这家伙,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儿子哇哇大哭:“我的面包、我的蛋糕……呜呜……”

篇7:父与子漫画

爸爸说:“喝完热水就赶紧睡一下。”儿子说还是很难受,睡不着,要爸爸把床吊起来摇。看到儿子生病了,爸爸就答应了他,拿来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绑住床的四个角,把床吊在房顶的钩子上。爸爸一边轻轻地摇着床,一边给儿子讲故事。

不一会儿,爸爸看儿子快睡着了,就对他说:“你呆在家里好好休息,不要乱跑,我有事出去忙一下。”。见爸爸一离开,儿子高兴极了,他心想没人管我了,就把床当作秋千开始欢蹦乱跳地荡起来,越荡越高。

篇8:《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在读中悟情, 在想象中悟形, 在回味中悟神。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 体会父亲和孩子之间爱与信念的力量。

教学目标:

1援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援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详案)

一、情境导入:几组数据, 一段视频

师: (板书:地震) 地震, 陌生而又熟悉, 关于地震, 你们知道些什么?

师:近几年来, 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地震的消息。请看——— (出示近年来有关日本、智利、海地、印尼等地的地震资料)

师: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 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请看一段录像。地震造成了6万9千多人遇难, 37万多人受伤……

师:有一年, 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然而, 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这个故事就记录在我们的这篇课文里。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感知:两个句子, 几个词语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 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1.自由读文。

(1) 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1) 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这是一场 (突如其来、严重、破坏性很大) 的大地震。

(读) 1994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 不到四分钟, 两个数字说明了是什么灾难?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读)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 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 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2) 检查生词。

师: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老师带来了一组地震后拍下来的图片, 请看。

地震引发火光冲天的——— (爆炸)

房屋塌陷, 遍地是——— (瓦砾)

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 (废墟)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

废墟爆炸瓦砾

洛杉矶昔日砸

师: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 我们要念准平舌音——— (砸)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词语)

(3) 整体感知。

师:两个句子、几个词语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再现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 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 父与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再读课文: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触摸“父子之形象”

师:正如大家刚才所说的这样, 这对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看看课文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的。 (学生默读课文)

预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能用句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

(根据学生发言提炼关键词“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

四、精读悟情:几个对比, 一幅画面———感受“父亲之伟大”

师:了不起的父亲, 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 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 找一找, 哪些语句让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画下来, 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圈点批注, 教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荫预设一:几个对比

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 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1援 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的表现哪些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父亲———冲, 大喊;其他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痛哭并大喊。

师:可见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孩子, 所以, 当得知孩子被埋的消息后, 他们——— (读出父母们的悲痛欲绝)

2援 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的表现又有什么不一样?

父亲———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其他父母———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3援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同样作为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在痛哭流涕之后别的孩子的父母就离开了, 而阿曼达的父亲却向废墟走去呢?

师:“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造就了一个父亲有别于他人的选择。读——— (学生齐读)

荫预设二:一幅画面

1援聚焦“一个场景”———人物动作。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语段: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1) 品读一组数字。

师: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在这句话中, 作者罗列了一组数字, 你从这一组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挖的时间长)

师:36小时有多长? (2160分钟, 两天一夜, 整整54节课呀!)

师: 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写———请你读读这两句, 比较, 看看哪一句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与艰难, 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出示:

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会怎样去读这一句来凸显时间的漫长与艰难呢?带着各自的体会, 反复读读这句话。

交流:你是怎么读的?来试一试!

(2) 品悟一个“挖”字。

师: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 父亲是怎么挖的?

师:在父亲挖掘的时候, 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预设:掰、抱、拣、扛、推、掏、搬、刨)

师:可是, 这么多动作, 作者只用了一个“挖”字,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作者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师: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字背后, 一个平平常常的动作背后 (板书:动作) , 是一位父亲了不起的执着与坚持。一个字, 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 读好这个“挖”字。 (学生读)

师:36小时不停地挖, 您累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歇一歇?您渴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喝口水?您饿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 (指名说)

师:在父亲的脑中回旋着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父亲的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你体会到这些时, 你又会怎么读这段话呢?

2援解读“一句话”———人物语言。

根据学生发言显示语段: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太晚了, 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 我能理解, 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 精神失常了。

师:都有哪些人劝说过父亲? (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

师: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读)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 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 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显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父亲在说这看似一样的三句话时, 心情是一样的吗?请你自己再去读一读, 体会体会。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 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失望、他的崩溃、他的……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 一块儿再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 请你们读父亲的这三句问话。

师: (引读) 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 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恳求地问———

师: (引读)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 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 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 (引读) 警察走上前来, 要父亲马上回家。父亲简直要崩溃了, 于是他问道———

师:透过这简单而重复的语言 (板书:语言) , 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面对众人的劝阻, 你为什么不离开?

师:是啊, 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 说的是救儿子, 做的也是救儿子。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如此的执着呢?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读。)

师:他忍受着别人的误解, 承受着身体的极限, 坚持做着同一件事情。当你体会到这些时, 你又会如何去读这位父亲呢?

(指导朗读)

3援定格“一个形象”———人物外貌。

师:36小时过后, 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根据发言出示课文片段: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师:他为什么会成这样子, 在这36个小时里, 他可能有哪些遭遇呢?

想象:他挖呀挖呀, _____,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预设:划破了手;被石头砸伤了;余震袭来……)

师:他放弃了吗?他停止了吗?他绝望了吗?

师:是呀, (播放视频) 36小时, 他也许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36小时, 他也许承受了巨大伤痛;36小时, 他也许挖到了一只书包……他承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 一直不停地挖着……

师:36个小时过去了,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位父亲的样子。你读——— (生读)

师:在这简洁而深刻的外貌描写中, 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定格。 (板书:形象) 齐读———

4援进行“一次体验”———心理补白。

师:挖掘已经进行了36个小时, 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如果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 此时你会对着埋在地下的儿子, 自己深深爱着的儿子, 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配乐)

师:是啊, 正是这样的信念, 让这位伟大的父亲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36个小时坚持做着同一件事。

当他累了, 困了, 饿了, 快要倒下时, 给他力量的是这句话———

当人们劝他放弃时, 回响在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挖到一只书包, 一只冰冷的小手时悲痛欲绝, 濒临崩溃绝望时, 支撑他的还是这句话———

5援吟诵“一首诗篇”———情感升华。

师:此刻, 我想,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段文字了, 而是一位父亲用他的爱心、他的信念、他的双手谱写的诗篇。

全体起立,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这首感天动地的诗篇。 (出示)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五、总结拓展:一个主题, 几个片段———感悟“父爱” (机动)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 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发现了他深埋心底的父爱。孩子们, 父爱还存在于许多不朽的名著、经典中, 比如《温暖我一生的冰灯》《背影》等等, 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看看。

师:在大灾大难面前不离不弃是一种爱。其实, 父爱还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 去感受, 去珍惜。下节课,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第二课时 (简案)

一、简单回顾, 直奔主题。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直入教学支撑点:父亲———孩子 (了不起)

二、聚焦儿子,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援感受儿子“让”的不简单, 寻找力量源泉。

2援想象填空, 体会儿子“等”的不容易。

三、紧扣“奇迹”, 回应主题。

上一篇:想和做的阅读答案下一篇:我当质检员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