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收获

2024-05-01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收获(共8篇)

篇1: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收获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使我十分感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这篇课文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救儿子38小时不断挖掘,顾不上休息,这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篇课文中的父与子非常了不起,父与子之间互相信任。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历尽千辛万苦救了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在于38小时瓦砾下鼓励同学坚持求生的希望,不顾个人安危,先人后己的伟大无私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父母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情景: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了。她被压得变形的身体仍然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当人们把废墟小心地清理开后,发现她身体下躺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的带黄花的被子里。当抢救人员把孩子抱出来时,他还在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在孩子的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些事例使我十分感动!

广东佛山禅城区佛山市第二十七小学五年级:luuy倩

篇2: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收获

读《地震中的父子》这篇课文。父与子之间的爱把我深深的打动了。

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里受到不同的伤害。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那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那里有他可爱的儿子。当父亲到学校时,学校已经变成废墟。接着就跪在地上哭,他突然想起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来冲向那片废墟。他拼命的挖掘,消防队长挡住他,不让他再挖。太危险了,说可能发生大爆炸。他听不进去劝告,埋头继续挖。虽然手被划破,膝盖流血,但依然挖掘......最终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篇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在读中悟情, 在想象中悟形, 在回味中悟神。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 体会父亲和孩子之间爱与信念的力量。

教学目标:

1援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援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详案)

一、情境导入:几组数据, 一段视频

师: (板书:地震) 地震, 陌生而又熟悉, 关于地震, 你们知道些什么?

师:近几年来, 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地震的消息。请看——— (出示近年来有关日本、智利、海地、印尼等地的地震资料)

师: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 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请看一段录像。地震造成了6万9千多人遇难, 37万多人受伤……

师:有一年, 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然而, 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这个故事就记录在我们的这篇课文里。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感知:两个句子, 几个词语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 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1.自由读文。

(1) 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1) 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这是一场 (突如其来、严重、破坏性很大) 的大地震。

(读) 1994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 不到四分钟, 两个数字说明了是什么灾难?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读)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 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 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2) 检查生词。

师: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老师带来了一组地震后拍下来的图片, 请看。

地震引发火光冲天的——— (爆炸)

房屋塌陷, 遍地是——— (瓦砾)

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 (废墟)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

废墟爆炸瓦砾

洛杉矶昔日砸

师: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 我们要念准平舌音——— (砸)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词语)

(3) 整体感知。

师:两个句子、几个词语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再现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 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 父与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再读课文: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触摸“父子之形象”

师:正如大家刚才所说的这样, 这对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看看课文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的。 (学生默读课文)

预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能用句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

(根据学生发言提炼关键词“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

四、精读悟情:几个对比, 一幅画面———感受“父亲之伟大”

师:了不起的父亲, 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 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 找一找, 哪些语句让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画下来, 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圈点批注, 教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荫预设一:几个对比

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 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1援 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的表现哪些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父亲———冲, 大喊;其他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痛哭并大喊。

师:可见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孩子, 所以, 当得知孩子被埋的消息后, 他们——— (读出父母们的悲痛欲绝)

2援 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的表现又有什么不一样?

父亲———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其他父母———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3援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同样作为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在痛哭流涕之后别的孩子的父母就离开了, 而阿曼达的父亲却向废墟走去呢?

师:“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造就了一个父亲有别于他人的选择。读——— (学生齐读)

荫预设二:一幅画面

1援聚焦“一个场景”———人物动作。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语段: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1) 品读一组数字。

师: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在这句话中, 作者罗列了一组数字, 你从这一组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挖的时间长)

师:36小时有多长? (2160分钟, 两天一夜, 整整54节课呀!)

师: 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写———请你读读这两句, 比较, 看看哪一句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与艰难, 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出示:

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会怎样去读这一句来凸显时间的漫长与艰难呢?带着各自的体会, 反复读读这句话。

交流:你是怎么读的?来试一试!

(2) 品悟一个“挖”字。

师: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 父亲是怎么挖的?

师:在父亲挖掘的时候, 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预设:掰、抱、拣、扛、推、掏、搬、刨)

师:可是, 这么多动作, 作者只用了一个“挖”字,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作者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师: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字背后, 一个平平常常的动作背后 (板书:动作) , 是一位父亲了不起的执着与坚持。一个字, 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 读好这个“挖”字。 (学生读)

师:36小时不停地挖, 您累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歇一歇?您渴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喝口水?您饿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 (指名说)

师:在父亲的脑中回旋着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父亲的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你体会到这些时, 你又会怎么读这段话呢?

2援解读“一句话”———人物语言。

根据学生发言显示语段: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太晚了, 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 我能理解, 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 精神失常了。

师:都有哪些人劝说过父亲? (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

师: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读)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 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 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显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父亲在说这看似一样的三句话时, 心情是一样的吗?请你自己再去读一读, 体会体会。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 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失望、他的崩溃、他的……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 一块儿再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 请你们读父亲的这三句问话。

师: (引读) 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 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恳求地问———

师: (引读)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 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 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 (引读) 警察走上前来, 要父亲马上回家。父亲简直要崩溃了, 于是他问道———

师:透过这简单而重复的语言 (板书:语言) , 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面对众人的劝阻, 你为什么不离开?

师:是啊, 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 说的是救儿子, 做的也是救儿子。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如此的执着呢?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读。)

师:他忍受着别人的误解, 承受着身体的极限, 坚持做着同一件事情。当你体会到这些时, 你又会如何去读这位父亲呢?

(指导朗读)

3援定格“一个形象”———人物外貌。

师:36小时过后, 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根据发言出示课文片段: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师:他为什么会成这样子, 在这36个小时里, 他可能有哪些遭遇呢?

想象:他挖呀挖呀, _____,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预设:划破了手;被石头砸伤了;余震袭来……)

师:他放弃了吗?他停止了吗?他绝望了吗?

师:是呀, (播放视频) 36小时, 他也许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36小时, 他也许承受了巨大伤痛;36小时, 他也许挖到了一只书包……他承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 一直不停地挖着……

师:36个小时过去了,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位父亲的样子。你读——— (生读)

师:在这简洁而深刻的外貌描写中, 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定格。 (板书:形象) 齐读———

4援进行“一次体验”———心理补白。

师:挖掘已经进行了36个小时, 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如果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 此时你会对着埋在地下的儿子, 自己深深爱着的儿子, 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配乐)

师:是啊, 正是这样的信念, 让这位伟大的父亲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36个小时坚持做着同一件事。

当他累了, 困了, 饿了, 快要倒下时, 给他力量的是这句话———

当人们劝他放弃时, 回响在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挖到一只书包, 一只冰冷的小手时悲痛欲绝, 濒临崩溃绝望时, 支撑他的还是这句话———

5援吟诵“一首诗篇”———情感升华。

师:此刻, 我想,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段文字了, 而是一位父亲用他的爱心、他的信念、他的双手谱写的诗篇。

全体起立,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这首感天动地的诗篇。 (出示)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五、总结拓展:一个主题, 几个片段———感悟“父爱” (机动)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 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发现了他深埋心底的父爱。孩子们, 父爱还存在于许多不朽的名著、经典中, 比如《温暖我一生的冰灯》《背影》等等, 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看看。

师:在大灾大难面前不离不弃是一种爱。其实, 父爱还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 去感受, 去珍惜。下节课,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第二课时 (简案)

一、简单回顾, 直奔主题。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直入教学支撑点:父亲———孩子 (了不起)

二、聚焦儿子,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援感受儿子“让”的不简单, 寻找力量源泉。

2援想象填空, 体会儿子“等”的不容易。

三、紧扣“奇迹”, 回应主题。

篇4:《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带血的手指》《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运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结合文中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小组过关检查。

3.用三个句子阅读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引导学生谈感受。

学习过程:

1.课前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同走近三位父亲,感受他们身上不同的父爱。(出示课题)

2.整体感知,交流中深入体会写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及三个句子阅读法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不同描写方法塑造的三位父亲各具特包的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抓住文中重点词“了不起”感悟父子

师: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一样渺小,生命转瞬即逝,而这对父子却在这场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过阅读文中的父亲与儿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预设】

(1)父亲不顾别人的劝说,坚持挖掘。

A.都有谁来阻止父亲?他们是怎么说的?

B.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救火队长的阻拦,警察的命令,都没能阻止这位执著的父亲,他仍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坚信儿子在等他,父亲的担心、焦急和坚持,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指板书)

(2)儿子在废墟中鼓励同学不要害怕,洞口打开后让同学先出去,说明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

师:阿曼达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男子汉,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指板书)

二、抓重点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这句话的力量

【预设】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父亲坚持挖掘了多久?36小时啊,孩子们,足足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父亲在用什么挖掘?没有任何工具,就靠一双手在废墟里不停地挖着。你能想象此时父亲的双手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苦苦地挖掘呢?(父爱、承诺)他是怎样说的?

三、想象练习: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让我们想象阿曼达遇险前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

当阿曼达得到老师的表扬,沾沾白喜时,父亲

当阿曼达受伤了,疼得直流眼泪时,父亲

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作为父亲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当人们都来阻止,让他离开时,当他满身疲惫,就要倒下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齐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此时此刻,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四、写作方法提炼

1.“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

作者虽然写的是父亲的外貌,但是通过外貌描写,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对儿子坚定的爱

2.找出其他描写方法,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例:语言描写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大喊”体会到父亲的伤心和极度痛苦)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从中看到了父亲的焦急、伤心)

(3)“是儿子的声音!阿曼达!我的儿子!”“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通过对话感受到父亲的激动、高兴)

(4)“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5)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6)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同学们,父亲所有的语言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带血的手指》

出示:两手按着木板缓缓地向前推着,’飞散的锯末在风中抛洒着,不时地落到父亲的棉袄上,沾在父亲凌乱的胡须上。父亲一次次匆匆地俯身,又一次次缓缓地直身。每一次起身,父亲都要捶捶后背。

1.看一下,能不能从一些重点字词中感受到什么。(结合表示父亲动作的字词,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艰辛)

2.谁能把父亲一心想为儿子挣足学费的艰辛读出来?(指导朗读)

3.老师直接写成“父亲在锯木头”怎么样?

(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省去,这样写不好。用上动作描写更能体现出父亲急切想为儿子挣足学费、非常辛劳的情状)

4.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语言描写)

【预设】

(1)“你们先吃,就剩两块了。”印象中,这样的话父亲不知说过多少遍。

(2)“甭慌,你先把衣服穿好,外面太冷。”父亲嘱咐着哥,却完全忘了自己的疼痛。

(3)哥打算辍学,父亲大怒:“多大的事就退学,明天给你们钱!”

(4)从不流泪的父亲在我们面前大哭起来:“都怪我没本事啊,供不起你们上学……”

父亲的这些语言描写,虽然简单,却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朴实真挚的爱。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通过对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拐弯处的回头》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过:“父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渎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但有时候我们真的还不能完全读懂父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拐弯处的回头》,体会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父爱。

(课件出示句子)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生交流)

这句话采用动作描写,爸爸很爱弟弟,也很心疼弟弟,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不然他就不会在拐弯时悄悄回头瞟弟弟一眼,他还是不太放心弟弟。他当时一定想:儿子怎么会这么不小心呢?会不会很疼呢?但是他希望儿子能成为小男子汉,变得勇敢、坚强。所以“看到儿子受伤,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这位父亲的爱和其他人的爱表达方式不同。

师:父爱如山,造就我们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海,培育我们豁达宽容的胸襟;父爱如天,树立我们明朗高远的志向。试问天下又有哪个父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动作来代表父爱的话,那就是-《拐弯处的同头》。(生读课题)

写法总结

这三篇文章主要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只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就要看文章写作时表达的需要。在习作时,可以根据需要,抓住人物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侧重一方面进行描写。

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画面。这是为孩子挡风遮雨的父亲,他只希望孩子不要着凉;这是陪孩子玩耍的父亲,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这是教孩子知识的父亲,他希望孩子成长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头脑和智慧;这是为孩子擦拭眼泪的父亲,他告诉儿子摔倒不哭,要学会坚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感人画面,师配乐解说,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师: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看着压在废墟下的儿子的尸体,用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大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瓦砾堆里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目的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还是父亲,他跪在地上,捧起儿子的双脚,擦拭上面的泥土,但是此时儿子已经感受不到他父爱的温度。

妙笔抒怀

父亲被许多人赞美着。现在请拿起笔,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来抒写父亲最令你感动的场景,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吧!(学生练笔,交流)

作业布置

篇5: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每个人的背后,还有一位高大威严的人。在挫折时激励着你,那就是父亲。父爱和 母爱一样伟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使我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执着地从地震废墟中救出儿子的感人事迹。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或许,父亲没有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但在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处处感觉到父亲对我们的爱。

有一次星期一的早上,交作业时我发现几张考卷忘带了,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如果不交就是要扣分的呀!我记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冲出教室找刚走不久的父亲。父亲听了以后说:“家里学校这么远,为了几张考卷不值得再跑一趟。而且店里这么忙,哪有这功夫呀?”说完就走了。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含着泪,低头走进了教室。没想到,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在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当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那正是我的父亲。我走出教室,在父亲递给我考卷的那一瞬间,我手在颤抖,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在我心中父亲就像一个守护神,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父爱,是送给全世界父亲的最高称誉。

篇6: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自从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感触极深。《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在落杉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有一座学校倒塌,有许多孩子还没有被救出来,有一位父亲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读到了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眼泪夺眶而出,多么伟大的父爱,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呢?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爱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多的生灵。爱的力量胜于一切!

爱随处不在。记得有一天早上,由于我要扫地,来到特别早,到了校门口,我低头一看,忘记带红领巾了,我在校门口踱来踱去,着急的焦头烂额。爸爸起床之后,看见我的红领巾放在桌子上,他猜想,一定是我忘记戴了,就托人给我送来,当那位同学递给我时,我十分感动。记得当年妈妈还在锡城镇的一个小村子里教书,爸爸又当爹又当妈,上午还没有到下班时间就偷偷从岗位跑回家给我做饭,有时爸爸文章没写好,挨领导批评也从不在我面前发泄。我喜欢吃稀饭,每天中午他就早早的给我煮好稀饭,虽然他不爱吃,但是爸爸还是乐呵呵的陪着我吃,不知有多少次,爸爸偷偷买着方便面嚼者,可我呢,常常在爸爸面前发脾气,这是为人子女应做的吗?

篇7: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地震中的父与子》。

内容是:有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了妻子,奔向儿子的学校,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堆废墟。这位父亲十分伤心,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挖起来,别人阻挡他,他也一直挖,他相信儿子还活着,但别人以为他伤心过度快要疯了。他挖呀挖,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当他挖到第38小时时,他突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同时,里面还有十几个孩子。最后,这对伟大的父与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个事情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相互信任的重要和父爱的伟大!

如果,这对父与子不互相信任,后果会是多么悲惨。可能会饿死,渴死,闷死,被当作垃圾丢进垃圾场……,后果不堪设想!

信任是多么伟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之间、亲人之间都是要互相信任的。

我在这件事情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位父亲坚定地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这使我惊叹不已,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这到底是什么力量?

啊!我知道了。

这是父爱和信任的力量,那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每当我读这篇文章时,我都深深感动着。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2

今天,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里,就可以体会出父爱与母爱的坚强、伟大,并油然而生一种敬佩的感情。

课文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严重地震,全市一百多万人里死伤近三十五万人,有一个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学校里的孩子,他连续三十八个小时不吃不喝,空手挖掘砖砾,有许多来营救孩子的父母都放弃了,但这位父亲却把儿子连同十四个人一块儿救了出来。

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高于一切,从这篇课文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是啊,一个普通人在三十八个小时里承受不了不吃不喝不眠,而这位父亲却是因为爱的力量,完成了历时三十八个小时的营救工作,为此,我被父爱的伟大力量所折服。

其实,这种事已经发生过何止千万。1998年,某地发生缆车断绳事件,全车的28人中,只有一个叫潘子浩的两岁男孩儿活了下来,因为他的父母死后还保持着把他举起头顶的姿势……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游轮上,一位父亲的心脏受了伤,但他捂着胸口,陪着女儿三天三夜,直到游轮靠岸,他才闭上了眼睛…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把太多的爱给了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因为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3

竟然不让我进去啊!周先生几天来关注着有关李洋的每一条新闻。爸爸的叮咛嘱咐是感动。这是否就是成熟!菜园是我童年最爱去的地方,到那需经过那走上去悠悠摇晃的竹片桥,像荡秋千似的。争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生存的理由。草木茂盛,四季如春;您知道吗,每次看到您因为胃疼捂着肚子时,我是多么的心疼啊。

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位父亲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让我感到这位父亲的确是一位永不放弃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

在20xx年11月22日的晚上,凌晨2:00的时候,我突然肚子疼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厉害,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哇哇大哭起来,这一哭可把爸爸下坏了,立即带我去医院检查。

在路上,爸爸顶着刺骨的寒风,穿着单衣,他把外套加给了我,我坐在车子后面寒风都刺痛了我的脸,而爸爸的衣服却被汗水浸透了,滚下豆大的汗珠。

我们到了医院,医院让我做手术,为不影响脑神经和一些副作用,爸爸坚决不同意。医生只好妥协,让我回家观察。

虽然这次生病有惊无险,但这件事却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无限关怀,对我的爱是那么伟大。

我长大了,也要向这位父亲一样,做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好父亲。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4

自从我读了《感动是五味的沙拉》一书中《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本篇文章介绍了美国洛杉矶一次大地震中的一件事,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自己的妻子后,疾步冲向自己亲爱的儿子阿曼的学校去了。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三层漂亮教室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赶到废墟现场,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底楼的第三间教室。他听到一些家长们在哭喊:“我的儿子啊!我的`女儿啊!”,再看看眼前的一片废墟,快要绝望了,但在绝望之时,他猛然想起他曾对儿子这样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你在一起。”结果,他找人来帮忙,大家都不愿意帮他,都绝望的走了,因为大家都怕余震,没用任何工具,就用双手挖,他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4小时,8小时,12小时,16小时,24小时,30小时,36小时.......当他挖到36小时时,楼板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父亲说:“是的,儿子,我救你来了!你在里面还好吗?”儿子却说:“我这里还有14位同学存活着,你先救他们出来吧!我知道你是会和我在一起的。”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先人后己,珍爱生命,对同伴负责的高尚品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虽平凡,却蕴含着父子之间的信任之情,他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坚定而执着的爱,正是这种富有高度责任感的爱,父亲坚持的挖掘,才换来了他儿子的生命及那么多孩子的生命。

我要大声说:“平凡的父爱!伟大的父爱!我要赞美你,感恩你!”

《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也要谢谢你,谢谢你教会了我感恩!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5

当我读到阿曼达和他的伙伴们被困在废墟下,心里不免一阵担心: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朋友共有的恐惧,这可怎么办呢?他们会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七岁的阿曼达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爸爸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让我的同学先走吧!”阿曼达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崇高的人格魅力,使我深深地感动了。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读到这儿,我感觉我的心微微颤动了一下:连续38小时,爸爸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双手恐怕早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利器磨出了血泡,甚至血肉模糊。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读完《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不禁掩卷沉思、浮想联翩。

爸爸那慈祥的面庞是那样地亲切,爸爸这个叫了千百遍的称呼是那样让我激动。钢琴架边爸爸怕我一个人寂寞,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虽然一首曲子,爸爸已听过上百遍,可爸爸仍然听得那样津津有味。我每一次钢琴过关的阶梯上都有着爸爸的搀扶和推送,每一张钢琴考级证书都渗透着父亲默默的关爱,冬天他怕我手冷,为我送来暖炉,夏天怕我炎热,为我送来冷饮,气馁时为我送来鼓励,寂寞时为我送来笑声……人们都说:“母爱慈祥伟大,父爱深重如山”。高尔基也曾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是呀,记得刚学钢琴时,我想着玩没练好琴就偷头溜出去了,是爸爸的一巴掌把我打醒,当时是那样记恨爸爸的的一巴掌,现在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才知道,那就是父爱。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才明白父爱和母爱同样伟大。同时也懂得了感恩父母。亲情是无条件的,就算全世界没人会帮你,但你的父母绝对不会嫌弃你,人长大才会知道,母爱和父爱是最伟大的,可以说是超越生死的吧。

我想,我们现在取得好成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6

最近我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感人,主要记叙了:在一次地震中有13名学生被困在了教室中,其他孩子都非常绝望,只有一个孩子深信自己的爸爸会来救他,而正靠着这种心与心的牵挂,他的父亲最终找到了他,其他的孩子也得救了。

学完这篇文章,使我非常有感触,看看文中的小弟弟,再看看我,我显得那样逊色。小弟弟是那样相信自己的父亲,但我已经是11岁的大姑娘了,我却不相信父亲。例如,有一次爸爸答应给我买电脑并且跟我约定好,第二天带我去电脑城看电脑,但爸爸却说临时有事,推辞掉了这个约定。我为此生了爸爸一个星期的气。甚至有一次,下雨了我满以为爸爸会来接我,但是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来到校门口,爸爸的身影并没有映入我的眼帘,我怒气冲冲的回到家,但是在家里我仍然没看见爸爸,一问妈妈我才知道爸爸并没有回家,而是有急事出去了,临走时还告诉妈妈一定要来接我,但妈妈忘记了,所以没有来。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里难过极了。爸爸一直对我疼爱有加,我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爸爸那慈爱的心。爸爸却没有因为我这无知的举动而责备我。这就是那伟大的父爱。

父爱就如同雨后的第一缕阳光给我送来最美好的温暖。父爱更如同沙漠中清澈的泉水,给我送来透彻心扉的凉爽!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7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感受到了这对父与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意志和爱。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的废墟里挖掘。这些被余震震得摇摇欲坠的大石头和断壁残垣的矮墙似乎随时都会倒下来压伤那位父亲,可他的意志和爱驱动使着他坚持下来,让他挖了38个小时,才救出了他的儿子阿曼达。

这位父亲不吃、不喝、不休息再加上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大爆炸、石头滚落和一阵阵余震让他疲惫不堪,衣服破烂不堪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令我无比敬佩。要知道现在的人几乎一遇到困难与坎坷就不敢努力坚持下去了。而这对父与子却以自己对别人深深的信念坚持了下来。父亲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儿子深深的爱让我无比钦佩,儿子镇定自若的态度,先人后己的品质让我佩服不已,由此我想到了一件事:

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在救护人员努力地救援之下,不是救出了一个小孩的命来换回来的。那天,救援队在一片废墟里挖掘,希望找到活着的人。当他掘到屋内时,看见了一幕:一位母亲身体俯着,像跪拜一样,只不过有点压弯了,看起来有起来有点儿怪怪的。救援队员在那位女人下面摸索了一下,找到了一位小孩,幸好因为母亲用身体保护了他。当小孩被医生拿起来检查时,发现被子里有一个手机,手机里有一段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你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就在这时看惯了生死离别的医生居然落下了眼泪。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爱!

父亲对儿子的信赖和爱使得他们坚持了下来,创造了爱。地震中的了不起的父与子谱写了一曲爱的乐章。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8

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课本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地翻阅着,一篇篇文章是多么生动优美啊!特别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章讲的是1994年,美国发生大地震,面对巨大的废墟,许多人都绝望地放弃了救援,只有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废墟里挖了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14名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了1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使我深受感动。

我真敬佩极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了儿子,他可以不顾一切,在废墟中挖呀挖呀,这是爱的力量的支撑,这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全心全意的付出。为了孩子,生命可以不要,一切身外之物都可以舍弃。这位坚强、勇敢的父亲,正因为他心中有爱,任何事情都动摇不了他救儿子的决心。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见到儿子,决不放弃!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当我读到“他挖了38小时,终于听到儿子的声音”时,真是难以想像,这位父亲的惊喜和急于见到儿子的迫切心情。可是,在生命的希望面前,儿子却先让同学出来。读到这儿,我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阿曼达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呀!在最危险的时候,却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这是一种纯洁无私的爱!他们父子俩真是一对英雄啊!

我想,如果父亲不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努力后会放弃对儿子的寻找、营救,如果父亲是一个自私的父亲,他教育影响下的孩子可能也不会在关键时刻作出这样的选择。爱是信念的源泉,是力量的源泉,更是伟大的源泉。

如果人的灵魂都像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样,具有强大的爱的力量,还有什么奇迹不可以创造呢?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9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自从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才真正了解到父爱的无私、伟大。

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著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子的动人事迹。

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也许,我们的爸爸平常对我们的关爱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但我们仍然能时时感到父爱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闫老师对我们说,区里要进行古诗背诵比赛,让我们把背过的诗打印。其他人都不屑一顾,我却牢记在心,一回到家,就急忙告诉了爸爸,爸爸一听,立刻给我忙活起来。

晚上,我甜蜜的进入了梦乡,可谁知爸爸努力抵抗着“睡魔”的干扰,依然给我打印着,生怕我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第二天,我一起床,发现爸爸的眼睛变成了“熊猫眼”,妈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我感动极了。

还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自己心爱的玩具、零食,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有时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也许,爸爸的爱不是生病时的陪伴和呵护;不是考试前的千叮咛万嘱咐;不是睡觉时给我们盖被子的身影。但是,父爱,同样是伟大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父爱的深厚。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0

读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被那对父子的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文章讲的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冒着随时发生大爆炸的危险就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当我读到防火队长对那位父亲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爆炸,请你回去。”而父亲却执意要去救人时,不由得被这位年轻父亲所打动,他不顾自身安危,一心救儿子。多么勇敢的父亲啊!当我读到“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更被阿曼达给感动了。可以想象,在废墟中呆上几个小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谁不想早点出来呢?而阿曼达却留在了最后,多么令人佩服啊!我们生活中不正需要这种勇气吗?

记得一天晚上,妈妈叫我去扔垃圾,由于天黑,我心里不免有些害怕,再加上不时传来的几声狗叫声,令我更加害怕了。原来那并不长的路今天好像变得特别的长。一扔完垃圾,我就跑了回去。唉,我真是太胆小了!不就是天黑吗?至于这么紧张吗?阿曼达留在最后都不怕,而我却……

篇8: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收获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 抱着坚定信念, 历尽艰辛, 经过38小时的挖掘, 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语言平实, 情感真挚, 令人震撼。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体会父爱的伟大力量,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4.体会重点句子“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的作用。

其中目标2和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目标4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标要求, 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读中悟, 悟中品。

教法:情境创设法、品读感悟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 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深情描述:这就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 短短4分钟时间, 3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 当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悲伤之中时, 一对父子却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对父与子, 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吧。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样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 刺激学生的感官, 拨动他们的心弦, 引发阅读的期待。

本课篇幅较长, 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导航”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件出示预习导航)

(1)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联系上下文等自主识字。

(2)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问题, 做批注。

这样在导入新课之后, 由于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 教师只需要进行预习检测和复习巩固即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

接着, 根据学生预习课文时产生的疑问“课文的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让学生快速读文, 边读边找出相关的段落, 做批注。这样从“了不起”入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层次。

2.聚焦父亲, 读中悟神。

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研读教材, 选择好切入点。因此, 这一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地震的混乱中, 父亲大哭了一阵, 猛地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快速读文, 找出这句话。学生通过读书, 会很快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我会继续引导:“这个承诺, 促使父亲重新振作, 疾步走向儿子所在教室的那片废墟。自由读课文第5耀12自然段, 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边读边做批注。”

接下来, 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 会找出许多人劝阻父亲的语段 (课件出示) 。

学生通过反复练读父亲面对好心人、消防队长和警察的劝阻, 所回答的这几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出父亲回答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语气也是不同的。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在关注文本细节、体会蕴藏在文字深处情感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教师可以出示读书提示 (课件出示) :抓住人物语言展开想象, 体会父亲的心情。帮助理解, 再次品读、交流、感悟、探究,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态的想象补充, 以及朗读再现, 深刻感受父亲因爱而执着地救援儿子的行为。

学生还可能会找出“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来谈父亲的了不起。这段话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挖”“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和“到处都是血迹”等词语来谈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进行读书, 进一步升华情感, 从而体现新课标中的“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一要求。

学生有可能还会对“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质疑:“为什么作者会写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句式比较 (课件出示) 。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样通过对比朗读, 联系上下文, 品读感悟, 深层次与文本对话。在朗读方法上, 有的学生会认为, 时间很紧迫, 为了争分夺秒救孩子, 这几个时间词语要读得语速快一些。有的学生则认为, 父亲挖得时间长, 很辛苦, 很累, 应该读得越来越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思考空间, 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这样通过齐读、领读、接读、自由读等多种读书方法, 让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外貌刻画人物的方法, 从而感知挖掘过程的艰辛和父亲的执着。

3.关注儿子, 升华情感。

在学习描写儿子的这些段落时, 可以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 运用“读、思、品、议”读书感悟的学习方法, 来完成本环节的学习。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下面两段话: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儿子的临危不惧, 在废墟下的顽强等待。

(2)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同时再次强化了文章的重点句子, 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宽度和厚度, 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文的难点。

4.展开联想, 即时练笔。

(音乐响起, 出示课件。) 文章中, 孩子们就在这漆黑的瓦砾堆下, 38小时无水无食物, 在恐惧和危险中等待救援。而这些仅仅是通过简短的父子对话一带而过, 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文章没有写。相信学生读到这里也会产生疑问, 为了帮助学生解疑, 我准备设计一个小练笔:同学们, 当灾难来临的那一刻, 当地震发生的一瞬间, 教学楼像山一样压下来, 把孩子们压在了漆黑的废墟下。儿子在废墟下苦苦地等待了38小时啊!这38小时里, 他和小伙伴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你动手去写一写吧。

联想是文本延伸的一种方式, 此时通过联想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 可以再次使情感得到升华。

5.课外延伸, 拓展阅读。

“老师不禁想起一首短诗, 献给我们这位父亲: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爱。最后, 介绍给大家两篇文章:《背影》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相信大家用心感受后, 会再次感动。”阅读设计既联系课文内容, 又延伸到课外, 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教学中我从一个中心线索、两个“了不起”入手, 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板书, 清晰明了, 使人很容易就能从板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思想内涵。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了不起子

执着顽强

不论发生什么,

上一篇:新形势下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日记超市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