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

2024-04-28

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精选8篇)

篇1: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

在一处昏暗窄小的废墟下,14个孩子紧紧地拥簇在一起。这里黑洞洞的,黑黝黝的土壤随处可见,湿漉漉的地板,一块块狰狞的大石头分裂着,横七竖八地横着躺着,许久不见的光明,迟迟不肯到来,一阵阵寒风吹过,如刀锋一般刺在孩子们的身上。

他们将两只手插进衣兜,身子轻轻地倚在石头上,僵直地坐着,长长的睫毛遮住了昔日那充满稚气和快乐的眼睛,开心的眼神没了,轮到失望的眼神“值日”了;他们红通通的`脸颊,变成了灰扑扑的脸颊,他们的脸颊……他们脸色阴暗、铁青,沉默不语,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完全再也没有对生的希望渴望的人……

阿曼达的嘴唇微微地动了动,微微睁开了双眼,咽了一下口水,轻轻地说:“伙伴们,坚强点儿!”

没人理会他。都一声不吭,仍旧一动不动。

沉默了许久,一个女孩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慢慢地站起来,哽咽着说:“谁……谁?谁有东西吃?”阿曼达这下就机灵了,他像变戏法似地从石头底下抽出了一个书包。

“呵呵!你们知道我当初为何要拼命地将它顶在头上吗?这里面,有两块面包和三块口香糖!”阿曼达笑吟吟地将食物取出,将面包分为14块,将口香糖也分成14份,其中,他给自己分得最少。

几个伙伴们早就饥肠辘辘,他们像恶狼似地走过去,狼吞虎咽地吃着,灰色的脸上又有了光泽。

为了不让伙伴们恐惧,阿曼达又想方设法地逗同学们开心,尽管他喉咙干得冒烟,他还是给他们唱歌;尽管他疲惫不堪,他还是给他们讲笑话……

不一会,其他人也开始快乐起来,废墟中又开始欢声笑语,他们都有说有笑。快乐的眼神回来了,灵活的身子回来了,一切的苦恼,一切的疲惫,都灰飞烟灭了……

阿曼达为了更加让他们快乐,便说道:“伙伴们,别丧气,我爸爸如果还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们,‘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可是他向我保证的!”说完,他自豪地拍拍胸膛。

不久,一缕充满爱的阳光射了进来,阿曼达抬头一望,“啊!爸爸!”他大叫道,父亲开心地望着他,他也快乐地望着父亲……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又团聚了……

篇2: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

这时候,孩子们还在上课,只听一声“咚!”的一声响,孩子们的眼前黑暗了。这时候,杰瑞·麦克、汤姆·迈克尔和约翰·萝莉大叫一声:“地震了!地震了!”这时候天格·阿曼达喊了一声:“镇静!”,同学们听了还是特别慌乱。

天格·阿曼达也束手无措,便急中生智,想起了父亲曾对他说的话:‘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跟你在一起!’天格·阿曼达沉思了一会儿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爱听故事的杰瑞·麦克连叫一声:“好!”后来大家的专心的听天格·阿曼达讲故事。阿曼达开始讲了:“有一次,我足球比赛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没来,我当时非常失望。谁知,就在比赛快进行的时候,爸爸来了,他给我说了一句话‘儿子,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跟你在一起。’当时我特别感动,带着爸爸的父爱上场了,后来,我踢得特别累,坐在地下不想踢了,爸爸拿着一瓶水上前来说‘儿子,渴了吧,你把这瓶水喝了,在休息一会,就接着踢吧。’我遵从了父亲的话,后来我上场的时候又对我说了一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跟你在一起’。这就是后来我为什么能的第一的原因了。”

大家听了都沉默不语,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爸爸妈妈肯定会来救我!”后来,大家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天格·阿曼达来管自己,如果有说让大家害怕或是想爸爸妈妈的话,就是最后一个从这里出去。

后来,天格·阿曼达等了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28小时,30小时,36小时,到38小时的时候,听见上面有了动静,就知道爸爸来救他了,他就给冲着上面有动静的地方喊:“爸爸!是你吗?”后来,天格·阿曼达的父亲听见了便叫人把他们救了上来。

篇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在读中悟情, 在想象中悟形, 在回味中悟神。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 体会父亲和孩子之间爱与信念的力量。

教学目标:

1援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援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详案)

一、情境导入:几组数据, 一段视频

师: (板书:地震) 地震, 陌生而又熟悉, 关于地震, 你们知道些什么?

师:近几年来, 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地震的消息。请看——— (出示近年来有关日本、智利、海地、印尼等地的地震资料)

师: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 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请看一段录像。地震造成了6万9千多人遇难, 37万多人受伤……

师:有一年, 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然而, 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这个故事就记录在我们的这篇课文里。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感知:两个句子, 几个词语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 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1.自由读文。

(1) 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1) 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这是一场 (突如其来、严重、破坏性很大) 的大地震。

(读) 1994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 不到四分钟, 两个数字说明了是什么灾难?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读)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 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 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2) 检查生词。

师: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老师带来了一组地震后拍下来的图片, 请看。

地震引发火光冲天的——— (爆炸)

房屋塌陷, 遍地是——— (瓦砾)

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一片——— (废墟)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

废墟爆炸瓦砾

洛杉矶昔日砸

师: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 我们要念准平舌音——— (砸)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词语)

(3) 整体感知。

师:两个句子、几个词语就在我们的脑海中再现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 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 父与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再读课文: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触摸“父子之形象”

师:正如大家刚才所说的这样, 这对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看看课文是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的。 (学生默读课文)

预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能用句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

(根据学生发言提炼关键词“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

四、精读悟情:几个对比, 一幅画面———感受“父亲之伟大”

师:了不起的父亲, 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 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 找一找, 哪些语句让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画下来, 用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圈点批注, 教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荫预设一:几个对比

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 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 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1援 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的表现哪些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父亲———冲, 大喊;其他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痛哭并大喊。

师:可见所有的父母都深深地爱着孩子, 所以, 当得知孩子被埋的消息后, 他们——— (读出父母们的悲痛欲绝)

2援 这位父亲和其他父母的表现又有什么不一样?

父亲———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其他父母———哭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3援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同样作为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在痛哭流涕之后别的孩子的父母就离开了, 而阿曼达的父亲却向废墟走去呢?

师:“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造就了一个父亲有别于他人的选择。读——— (学生齐读)

荫预设二:一幅画面

1援聚焦“一个场景”———人物动作。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语段: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1) 品读一组数字。

师: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在这句话中, 作者罗列了一组数字, 你从这一组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挖的时间长)

师:36小时有多长? (2160分钟, 两天一夜, 整整54节课呀!)

师: 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写———请你读读这两句, 比较, 看看哪一句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与艰难, 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出示:

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会怎样去读这一句来凸显时间的漫长与艰难呢?带着各自的体会, 反复读读这句话。

交流:你是怎么读的?来试一试!

(2) 品悟一个“挖”字。

师: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 父亲是怎么挖的?

师:在父亲挖掘的时候, 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预设:掰、抱、拣、扛、推、掏、搬、刨)

师:可是, 这么多动作, 作者只用了一个“挖”字,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作者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师: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字背后, 一个平平常常的动作背后 (板书:动作) , 是一位父亲了不起的执着与坚持。一个字, 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 读好这个“挖”字。 (学生读)

师:36小时不停地挖, 您累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歇一歇?您渴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喝口水?您饿吗?您为什么不停下来吃点东西? (指名说)

师:在父亲的脑中回旋着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父亲的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你体会到这些时, 你又会怎么读这段话呢?

2援解读“一句话”———人物语言。

根据学生发言显示语段: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太晚了, 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 我能理解, 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 精神失常了。

师:都有哪些人劝说过父亲? (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

师: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读)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 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 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显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父亲在说这看似一样的三句话时, 心情是一样的吗?请你自己再去读一读, 体会体会。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 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失望、他的崩溃、他的……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 一块儿再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 请你们读父亲的这三句问话。

师: (引读) 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 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恳求地问———

师: (引读)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 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 于是他急切地问———

师: (引读) 警察走上前来, 要父亲马上回家。父亲简直要崩溃了, 于是他问道———

师:透过这简单而重复的语言 (板书:语言) , 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面对众人的劝阻, 你为什么不离开?

师:是啊, 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 说的是救儿子, 做的也是救儿子。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如此的执着呢?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读。)

师:他忍受着别人的误解, 承受着身体的极限, 坚持做着同一件事情。当你体会到这些时, 你又会如何去读这位父亲呢?

(指导朗读)

3援定格“一个形象”———人物外貌。

师:36小时过后, 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根据发言出示课文片段: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师:他为什么会成这样子, 在这36个小时里, 他可能有哪些遭遇呢?

想象:他挖呀挖呀, _____,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预设:划破了手;被石头砸伤了;余震袭来……)

师:他放弃了吗?他停止了吗?他绝望了吗?

师:是呀, (播放视频) 36小时, 他也许目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36小时, 他也许承受了巨大伤痛;36小时, 他也许挖到了一只书包……他承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 一直不停地挖着……

师:36个小时过去了,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位父亲的样子。你读——— (生读)

师:在这简洁而深刻的外貌描写中, 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定格。 (板书:形象) 齐读———

4援进行“一次体验”———心理补白。

师:挖掘已经进行了36个小时, 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如果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 此时你会对着埋在地下的儿子, 自己深深爱着的儿子, 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配乐)

师:是啊, 正是这样的信念, 让这位伟大的父亲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36个小时坚持做着同一件事。

当他累了, 困了, 饿了, 快要倒下时, 给他力量的是这句话———

当人们劝他放弃时, 回响在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挖到一只书包, 一只冰冷的小手时悲痛欲绝, 濒临崩溃绝望时, 支撑他的还是这句话———

5援吟诵“一首诗篇”———情感升华。

师:此刻, 我想,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段文字了, 而是一位父亲用他的爱心、他的信念、他的双手谱写的诗篇。

全体起立,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诵这首感天动地的诗篇。 (出示)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五、总结拓展:一个主题, 几个片段———感悟“父爱” (机动)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 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发现了他深埋心底的父爱。孩子们, 父爱还存在于许多不朽的名著、经典中, 比如《温暖我一生的冰灯》《背影》等等, 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看看。

师:在大灾大难面前不离不弃是一种爱。其实, 父爱还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 去感受, 去珍惜。下节课, 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第二课时 (简案)

一、简单回顾, 直奔主题。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直入教学支撑点:父亲———孩子 (了不起)

二、聚焦儿子,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援感受儿子“让”的不简单, 寻找力量源泉。

2援想象填空, 体会儿子“等”的不容易。

三、紧扣“奇迹”, 回应主题。

篇4:《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带血的手指》《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运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结合文中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小组过关检查。

3.用三个句子阅读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引导学生谈感受。

学习过程:

1.课前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同走近三位父亲,感受他们身上不同的父爱。(出示课题)

2.整体感知,交流中深入体会写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及三个句子阅读法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不同描写方法塑造的三位父亲各具特包的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抓住文中重点词“了不起”感悟父子

师: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一样渺小,生命转瞬即逝,而这对父子却在这场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过阅读文中的父亲与儿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预设】

(1)父亲不顾别人的劝说,坚持挖掘。

A.都有谁来阻止父亲?他们是怎么说的?

B.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救火队长的阻拦,警察的命令,都没能阻止这位执著的父亲,他仍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坚信儿子在等他,父亲的担心、焦急和坚持,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指板书)

(2)儿子在废墟中鼓励同学不要害怕,洞口打开后让同学先出去,说明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

师:阿曼达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男子汉,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指板书)

二、抓重点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这句话的力量

【预设】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父亲坚持挖掘了多久?36小时啊,孩子们,足足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父亲在用什么挖掘?没有任何工具,就靠一双手在废墟里不停地挖着。你能想象此时父亲的双手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苦苦地挖掘呢?(父爱、承诺)他是怎样说的?

三、想象练习: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让我们想象阿曼达遇险前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

当阿曼达得到老师的表扬,沾沾白喜时,父亲

当阿曼达受伤了,疼得直流眼泪时,父亲

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作为父亲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当人们都来阻止,让他离开时,当他满身疲惫,就要倒下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齐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此时此刻,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四、写作方法提炼

1.“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

作者虽然写的是父亲的外貌,但是通过外貌描写,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对儿子坚定的爱

2.找出其他描写方法,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例:语言描写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大喊”体会到父亲的伤心和极度痛苦)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从中看到了父亲的焦急、伤心)

(3)“是儿子的声音!阿曼达!我的儿子!”“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通过对话感受到父亲的激动、高兴)

(4)“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5)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6)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同学们,父亲所有的语言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带血的手指》

出示:两手按着木板缓缓地向前推着,’飞散的锯末在风中抛洒着,不时地落到父亲的棉袄上,沾在父亲凌乱的胡须上。父亲一次次匆匆地俯身,又一次次缓缓地直身。每一次起身,父亲都要捶捶后背。

1.看一下,能不能从一些重点字词中感受到什么。(结合表示父亲动作的字词,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艰辛)

2.谁能把父亲一心想为儿子挣足学费的艰辛读出来?(指导朗读)

3.老师直接写成“父亲在锯木头”怎么样?

(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省去,这样写不好。用上动作描写更能体现出父亲急切想为儿子挣足学费、非常辛劳的情状)

4.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语言描写)

【预设】

(1)“你们先吃,就剩两块了。”印象中,这样的话父亲不知说过多少遍。

(2)“甭慌,你先把衣服穿好,外面太冷。”父亲嘱咐着哥,却完全忘了自己的疼痛。

(3)哥打算辍学,父亲大怒:“多大的事就退学,明天给你们钱!”

(4)从不流泪的父亲在我们面前大哭起来:“都怪我没本事啊,供不起你们上学……”

父亲的这些语言描写,虽然简单,却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朴实真挚的爱。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通过对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拐弯处的回头》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过:“父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渎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但有时候我们真的还不能完全读懂父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拐弯处的回头》,体会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父爱。

(课件出示句子)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生交流)

这句话采用动作描写,爸爸很爱弟弟,也很心疼弟弟,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不然他就不会在拐弯时悄悄回头瞟弟弟一眼,他还是不太放心弟弟。他当时一定想:儿子怎么会这么不小心呢?会不会很疼呢?但是他希望儿子能成为小男子汉,变得勇敢、坚强。所以“看到儿子受伤,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这位父亲的爱和其他人的爱表达方式不同。

师:父爱如山,造就我们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海,培育我们豁达宽容的胸襟;父爱如天,树立我们明朗高远的志向。试问天下又有哪个父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动作来代表父爱的话,那就是-《拐弯处的同头》。(生读课题)

写法总结

这三篇文章主要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只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就要看文章写作时表达的需要。在习作时,可以根据需要,抓住人物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侧重一方面进行描写。

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画面。这是为孩子挡风遮雨的父亲,他只希望孩子不要着凉;这是陪孩子玩耍的父亲,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这是教孩子知识的父亲,他希望孩子成长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头脑和智慧;这是为孩子擦拭眼泪的父亲,他告诉儿子摔倒不哭,要学会坚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感人画面,师配乐解说,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师: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看着压在废墟下的儿子的尸体,用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大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瓦砾堆里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目的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还是父亲,他跪在地上,捧起儿子的双脚,擦拭上面的泥土,但是此时儿子已经感受不到他父爱的温度。

妙笔抒怀

父亲被许多人赞美着。现在请拿起笔,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来抒写父亲最令你感动的场景,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吧!(学生练笔,交流)

作业布置

篇5:《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

当时他们正在上课,可是突然间房子倒塌,阿曼达和小朋友们,因为惊慌就逃到了墙角,他的朋友以为要死了。但是阿曼达想的是,他知道他的爸爸总会跟他的一起的。这时头上斜着落了下来,正要被后面的墙挡住,正好变成了三角。他们得救了,他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但是他们根本无法看见四周是什么样子的,到处黑乎乎,他们又开始惊慌。

阿曼达说:“大家不要慌,我爸爸给我说过,他爸爸总会跟他在一起的。大家一定不要惊慌,惊慌的话屋顶上的墙回落下来的。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的。”有的人说:“那是么时候来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出去”“这里好黑”……阿曼达说:“我相信一定会很快的。”大家这才放心,阿曼达说:“大家先睡一会吧,我们有了精神才能出去呀。”,所以人都开始睡觉了,但是只有阿曼达没有睡觉,这时他最好的朋友起来了,霍林说:“你为什么不说?”“我在等爸爸来救我们。”“你不是说了吗你爸爸一定会来的。”他们等了很久,这时外面的一缕光束进来了,阿曼达见到了爸爸,就这样14个同学都获救了。

篇6: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

地震发生以后,阿曼达和他是三个伙伴被困到用石头架成的大三角下面。

阿曼达的十三个同学被困到了那里之后,他们就一直的哭:“我要妈妈——”“我要找爸爸——”阿曼达知道哭是没有办法出去的,之后阿曼达振作了起来,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哭了,我爸爸对我说过‘不论在哪里,他总会和我在一起的’”其他的同学听到阿曼达说到的话以后,也振作了起来。过了好久好久,突然有一个年龄最小的杰克哭了起来,大家都无力的问他“你怎么了”杰克说:“我……饿了”这时大家也都哭这说:“我们也饿”这是大家看见地上有一个大面包,大家都抢了起来。一个跟阿曼达关系很好的同学抢了一小块面包说:“阿曼达,吃点吧”之后他就把面包掰成两半把一半给了阿曼达,阿曼达说:“留着吧,现在吃了到时候饿了就没得吃了”就这样阿曼达一直望着黑暗的天空,突然阿曼达听到了搬石头的声音,阿曼达就大喊道“爸爸,是你吗?”爸爸也呼应道“是爸爸”

就这样阿曼达和他的十三个伙伴被救了出去。

篇7: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

当时四周一片漆黑,阿曼达想到:小时候,他打篮球时,腿不小心受伤了。需要做一次开刀手术,阿曼达非常害怕。这时,父亲为了鼓励他说:“阿曼达,不要害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阿曼达进了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很成功。阿曼达也对父亲的话很信赖。

阿曼达心想:自己要坚强,勇敢的活下去,父亲在等我呢!我一定要活着离开这里,父亲一定会来救我的!

阿曼达大声对同学说:“大家不要怕。我父亲常说:“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跟我在一起。所以,大家要等着我爸爸来就大家。”

时间在慢慢的流逝着……

“阿曼达,你爸爸真的会来救你,救我们吗?”同学们失落地望着阿曼达。

“会的,一定会的,再等等,可能他们正在挖掘,大家别怕!”阿曼达努力鼓舞自己,让自己的行动感染同学们。

同学们似信非信地低下了头,有的紧锁双眉,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已经绝望得唉声叹气,索性嚷嚷道:“哎……他不会来救我们的,毕竟谁都不知道我们在哪,更不会知道我们还活着!我们没救了。”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哇哇大哭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呼喊着:“爸爸、妈妈!”

“不会的。”阿曼达坚定地回道,将噙在眼里的苦涩的泪水挤了回去。心想:爸爸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爸爸,我会等你的。

时间慢慢地流动着,同学们对阿曼达与他爸爸的信心一击而溃,唯有阿曼达执着地挖着。因为他知道,如果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的。事实最终也没有将这位了不起的儿子击倒。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努力地挖。

人,终究会有求生的信念,大家在阿曼达的行动上受了感染,也帮着挖,在窘迫的环境下始终不向死亡低头,从而使得奇迹发生了……

突然,岩石缝里传出父亲急促的呼吸声与挖掘所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渐渐交织在了一起。

篇8: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作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 抱着坚定信念, 历尽艰辛, 经过38小时的挖掘, 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语言平实, 情感真挚, 令人震撼。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体会父爱的伟大力量,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4.体会重点句子“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的作用。

其中目标2和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目标4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标要求, 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读中悟, 悟中品。

教法:情境创设法、品读感悟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 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深情描述:这就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 短短4分钟时间, 3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 当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悲伤之中时, 一对父子却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对父与子, 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吧。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样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 刺激学生的感官, 拨动他们的心弦, 引发阅读的期待。

本课篇幅较长, 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导航”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件出示预习导航)

(1)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联系上下文等自主识字。

(2)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问题, 做批注。

这样在导入新课之后, 由于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 教师只需要进行预习检测和复习巩固即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

接着, 根据学生预习课文时产生的疑问“课文的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让学生快速读文, 边读边找出相关的段落, 做批注。这样从“了不起”入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层次。

2.聚焦父亲, 读中悟神。

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研读教材, 选择好切入点。因此, 这一环节我准备这样设计:地震的混乱中, 父亲大哭了一阵, 猛地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 快速读文, 找出这句话。学生通过读书, 会很快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我会继续引导:“这个承诺, 促使父亲重新振作, 疾步走向儿子所在教室的那片废墟。自由读课文第5耀12自然段, 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边读边做批注。”

接下来, 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 会找出许多人劝阻父亲的语段 (课件出示) 。

学生通过反复练读父亲面对好心人、消防队长和警察的劝阻, 所回答的这几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出父亲回答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语气也是不同的。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 在关注文本细节、体会蕴藏在文字深处情感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教师可以出示读书提示 (课件出示) :抓住人物语言展开想象, 体会父亲的心情。帮助理解, 再次品读、交流、感悟、探究,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态的想象补充, 以及朗读再现, 深刻感受父亲因爱而执着地救援儿子的行为。

学生还可能会找出“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来谈父亲的了不起。这段话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挖”“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和“到处都是血迹”等词语来谈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进行读书, 进一步升华情感, 从而体现新课标中的“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一要求。

学生有可能还会对“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质疑:“为什么作者会写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而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句式比较 (课件出示) 。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样通过对比朗读, 联系上下文, 品读感悟, 深层次与文本对话。在朗读方法上, 有的学生会认为, 时间很紧迫, 为了争分夺秒救孩子, 这几个时间词语要读得语速快一些。有的学生则认为, 父亲挖得时间长, 很辛苦, 很累, 应该读得越来越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思考空间, 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这样通过齐读、领读、接读、自由读等多种读书方法, 让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外貌刻画人物的方法, 从而感知挖掘过程的艰辛和父亲的执着。

3.关注儿子, 升华情感。

在学习描写儿子的这些段落时, 可以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 运用“读、思、品、议”读书感悟的学习方法, 来完成本环节的学习。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下面两段话:

(1)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 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 不论发生什么,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儿子的临危不惧, 在废墟下的顽强等待。

(2)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同时再次强化了文章的重点句子, 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宽度和厚度, 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本文的难点。

4.展开联想, 即时练笔。

(音乐响起, 出示课件。) 文章中, 孩子们就在这漆黑的瓦砾堆下, 38小时无水无食物, 在恐惧和危险中等待救援。而这些仅仅是通过简短的父子对话一带而过, 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文章没有写。相信学生读到这里也会产生疑问, 为了帮助学生解疑, 我准备设计一个小练笔:同学们, 当灾难来临的那一刻, 当地震发生的一瞬间, 教学楼像山一样压下来, 把孩子们压在了漆黑的废墟下。儿子在废墟下苦苦地等待了38小时啊!这38小时里, 他和小伙伴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你动手去写一写吧。

联想是文本延伸的一种方式, 此时通过联想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 可以再次使情感得到升华。

5.课外延伸, 拓展阅读。

“老师不禁想起一首短诗, 献给我们这位父亲: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爱。最后, 介绍给大家两篇文章:《背影》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相信大家用心感受后, 会再次感动。”阅读设计既联系课文内容, 又延伸到课外, 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教学中我从一个中心线索、两个“了不起”入手, 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板书, 清晰明了, 使人很容易就能从板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思想内涵。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了不起子

执着顽强

不论发生什么,

上一篇:十一句礼貌用语下一篇:货换货交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