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2024-04-15

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通用14篇)

篇1: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小班个别化学习方案

名称:钓鱼(科学——数)

材料:大鱼池一个,钓鱼竿两根,小鱼若干条,小鱼缸六个,5个鱼缸上有点子,一个鱼缸上是空的。

玩法:

1、两个孩子一起玩。用钓鱼竿钓鱼池里的鱼,根据鱼缸上的点子数量放进相应的鱼。

2、空鱼缸可以根据给孩子的医院放进鱼,与同伴分享有几条。

观察重点:

1、手的协调性、稳定性怎样?能否吊起小鱼。

2、能否根据鱼缸的点数吊相应条数的鱼?

3、和同伴一起钓鱼,分享自己吊的条数。

名称:汽车修理工(健康——生活)

材料:纸板箱制的公共汽车一辆,车上有小洞和大洞,拧螺丝积木一筐,穿线绳若干、地毯。

玩法:

1、做小小修理工,在车身上拧螺丝,要求颜色、形状、大小要匹配。

2、在车窗上穿绳子,穿法多种。

观察重点:

1、能否将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并拧紧螺丝。

2、能否根据小洞进行穿线。

名称:找小熊(主题《熊的故事》科学——认知、数)

材料:无纺布小熊若干,有五种颜色,里面夾有几何图形,串环若干,图片卡贴于厨背。

玩法:

◆ 玩法一:找小熊

摸藏有几何图形的小熊,用串环勾于该图片下。

◆ 玩法二:小熊排排队 不同颜色的小熊进行排序。

观察重点:

1、用手摸小熊的肚子,能否感知到里面是什么形状的积木?

2、能否根据小熊的颜色进行有序排列。名称:三只熊(主题《熊的故事》语言、科学)

材料:大中小三只熊、橱、床、伞、碗、椅子、玩具等等,录音机,玩法:

1、对大中小的小熊和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2、故事:《三只熊》,边讲边操作。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区分大中小物品,并分别送给三只熊。

2、幼儿能否边操作边讲故事《三只熊》,在此基础上会否表演?

篇2: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背景:

在本周的主题“动物花花衣”的主题中,我投放了一个小动物找家的个别化材料,首先我先用废旧的纸巾盒做了搭建了一个小动物的房子,在房子前面铺上了一条路,然后在房子的上面贴上不同的动物皮毛。

我一共搭建了四栋小房子,四栋小房子上分别有不一样的动物皮毛,分别是奶牛、斑马、老虎和长颈鹿。

在动物花花衣主题下,很多学习活动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认识动物皮毛、区分动物皮毛,所以小朋友们对不同皮毛的动物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我还给根据房子上的皮毛制作了与房子皮毛上相应的小动物投放在小动物找家的个别化材料中。

实录:

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新投放的材料,小朋友们对新投放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和操作方式,所以我让朱梓烽和丁俊天参与了这个新投放的材料。

他们对于新投放的材料都非常感兴趣,根据我之前介绍的玩法,他们开始给小动物找家,天天帮自己的小动物找完了家还想把朱梓烽那里的小动物也赶快送回家去,但是朱梓烽想要自己送小动物回家。于是两个小朋友就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分析:

1、两个孩子都非常有个性,游戏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2、毛毛虫的游戏中,我们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如几个孩子一起游戏时,拿到什么颜色的牌子就要变出相对应颜色的毛毛虫。孩子们有着明显的规则意识,但是缺乏灵活变通性,遇到问题,不会协商解决。措施:

1、引导幼儿理解游戏中,除了有对抗竞争的玩法,还有互相合作的方法。

2、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两名幼儿如果选择竞争性玩法,当出现都要一种颜色的牌子时,可以协商,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解决。如果选择合作的玩法,那么两个孩子共同使用一种颜色的牌子,共同将毛毛虫变成两个人都想要的颜色。

篇3:个别化教学让小班化课堂更精彩

从“小班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来看, 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应该包括:

1.“教育平等”的理念。

“教育平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教育公平化。“教育公平化”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 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它不仅针对教育对象数量而言, 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得到充分的教育。比之大班教育, 小班化教育更有可能、更加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 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生主体”的理念。

小班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不是要学生去适应教师既定的教育环境, 而是强调让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比之大班教育, 小班化教育更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保证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 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 以主动探索行动对象为特征的。小班化教育的课堂上在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频繁, 是一种新形态的教学关系。

3.“个性发展”的理念。

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比之大班教学, 小班化教育更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使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各自需求调整学习目标,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倾向。“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是小班化教育区别于大班教学的最重要特征。

4.“全面发展”的理念。

小班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的小班化教育, “教书”不是其最终目的, “育人”才是目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 更关注学生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有意识的学科间的融合和综合性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将使小班化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更有作为。

二、“小班化”现状与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不少学校生源开始下降, 而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 形成一种以注重每个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别差异, 逐渐成为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差异出发消灭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面对文化基础不一、个性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 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 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 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课堂难于管理。

加大“小班化”教育师资培训力度, 拓宽各类培训渠道,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精教学、善管理, 勤研究、会合作, 敢创新、乐奉献的师资队伍。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 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 相互交流, 又能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 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构建具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小班优势, 对学生采取较之大班更为多元、客观、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针对个别教学在“小班化”课堂上的实施,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环境感染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鼓励教学法、成功体验法等,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通过个别化教育, 做到以人为本, 满足每个学生、儿童的需求, 发展个性, 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

总之, 通过个别化教学, 使我们能够因材施教, 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以期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 使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学校的后续发展积蓄活力。

篇4:小班建构区个别化指导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建构区

G613.7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一种最为适宜和良好的幼儿教育管理活动形式,应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分析、调整推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体现个别教育的优化。如何在建构区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我做了相关的跟踪实践。

一、游戏来源

国庆假期回来,班里的建构区增添了家长收集来的瓶瓶罐罐,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玩一玩。我借机鼓励幼儿思考:“这些瓶瓶罐罐可怎样搭着玩呢?”于是,在建构区里孩子们自由地摆放,上演了一幕幕搭瓶罐的游戏画面。下面是我对小鸿小朋友在建构区里的个别化观察指导。

游戏推进一:

观察:小鸿小朋友拿起了篮子里的瓶瓶罐罐,将一个大的矿泉水瓶放好,再拿一个小的瓶子放在上面,可一会儿就倒了下来,他再进行了三次同样的动作都没能将小瓶子放在大矿泉水瓶上。于是,小鸿将瓶罐一个接着一个地堆放成一堆;一会儿,又摆放成长长的花花绿绿的一条。他看了看我,嘴角稍稍上扬了一下,又接着往下摆。

分析:小鸿小朋友想用矿泉水瓶进行垒高,但尝试了四次都没能成功,这与瓶盖的面比较小有关,同时也与小班幼儿动作的控制能力不好有关。但在游戏中他敢于尝试,一次不成功时,他没有停止动作,而是再试了几次,最后在屡试不成功的情况下再进行其他的摆放。在摆放中,孩子的表现是比较随意的,没有目的性。这也看出该孩子认真、肯动脑、敢于尝试。

调整推进:游戏中看出孩子想玩垒高的游戏,但受到一些游戏材料的限制,因此将做以下调整。

1.目标调整:有意識地引导幼儿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激发幼儿用瓶罐搭建的兴趣。

2.材料投放调整:对收集来的瓶罐进行整理归类,有意识地进行取舍。增设辅助材料硬纸皮板。

3.游戏玩法调整:利用辅助材料垒高瓶子。

游戏推进二:

观察:小鸿来到了建构区,很快地拿起四个瓶子分散地放好后盖上一块长方形的纸板,其中一个瓶子露在外面,于是他将瓶子慢慢地移到纸皮下,后用手在纸皮上压了压,又在上面继续放上四个瓶子,盖上纸皮后,他又用手在上面压了压,随后用三个啤酒瓶连续垒高。小鸿高兴地说:“我的高楼,有四根大柱子。”

分析:在有目的观察各种房子的构建特点后,小鸿要构建时目的性增强了,而且他已能考虑是否牢固的问题,会将下面一层的瓶子分散放好,并用手在上面压了压,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在建构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也看出该孩子敢于使用新材料,对老师新提供的辅助材料,他能大胆尝试。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用一种材料采用铺平、延长、围合、垒高等技能,搭建房子。

2.材料投放调整:提供更有挑战性的生活材料,让幼儿尝试搭建房子。

3.游戏玩法调整:只用一种材料(酸奶瓶)搭房子。

游戏推进三:

观察:今天小鸿同样用以前的方法搭建房子(用酸奶瓶打地基,后盖上纸板),我走过去说,“小鸿以前盖的房子真棒,今天能不能只用酸奶瓶盖房子呢?。他笑着点点头。于是他将酸奶瓶一个一个的连接排列过去,排了七八个左右后开始第二层的搭建。只见他拿出一个瓶子直接放在下面的瓶子上面,又用同样的方法搭了第二个、第三个,这时在搭第四个时第二层的瓶子倒了下来;他还是继续尝试着。这时,我走过去说:“小鸿搭第二层时可以再试试别的方法,你看这堵墙是两块砖的中间放一块砖……。”我指了指墙面。这时小鸿笑了,又开始了两个瓶子上放一个瓶子的方法,这样第二层顺利搭建成功,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建第三层。小鸿高兴地鼓掌,于是我问:小鸿的房子是几层楼呢?你是怎样建房子的呢?小鸿用简单的几个字说:两个中间放一个,不会倒。

分析:本次的材料是只用酸奶瓶,不用其他辅助材料搭建。这对孩子的要求更高,要更细心、耐心。从表现中看出小鸿是个善于探究、有坚持性、细心、肯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的启发性引导,给小鸿小朋友有了新的启发,帮助他又向前跨了一步。接着,又让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做法,起到了互相学习的作用,从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调整推进:

1.目标调整: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

2.游戏玩法调整:鼓励幼儿用酸奶瓶建更高的房子;鼓励幼儿变换瓶子的方向建构房子;鼓励幼儿建构三面墙的房子。

二、收获和启示

1.学习品质,逐步养成

在建构区中小鸿小朋友操作着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这是他很熟悉的生活材料,于是积极地投入其中。操作时,他不断尝试,不断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操作经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2.善于观察,巧妙点拨

在区域活动中,我虽然只是默默地观察,有时轻轻地语言赞赏,有时适宜地应答与建议,但我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需要和经验发展脉络。作为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操作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目标、材料、玩法的调整,巧妙点拨,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与活动欲望,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本次在建构区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是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速度、节奏来展开并积累个体经验,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和接触每个幼儿,发现他们的有利条件、寻找最近发展区以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孩子们的个性展示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4.相互渗透,整体发展

小朋友在宽松和谐的建构区中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伙伴,主动探索与交往。在建构游戏时,建构技能、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游戏推进中都得以表现,促进了幼儿完整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整个建构区个别化指导的进程重在让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和老师的观察推进。整个游戏进程,我欣喜万分,因为孩子和老师都思考了、收获了、成长了。

参考文献

篇5:小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起始时间:9:35

结束时间:9:45

观察者:王xx

幼儿姓名:马xx

幼儿年龄:4岁

环境:上下楼梯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对待事物的反应,了解其反应背后的原因。

观察记录: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带孩子们到操场上活动。经过楼梯时,其他孩子都细心地一个个走下了楼,仅有马彦辰还站在上头不肯下楼。因为问他话,他从不回答,我就直接伸出手拉着他下楼,可他却挣脱了我的手,两手死死拽住一旁的扶手,不肯下楼,哭声都出来了,显得十分害怕。在我半是安抚半是强迫的搀扶下,他最终走完楼梯,等一到楼下马彦辰又恢复了正常的神色,目光搜寻着,跑向一旁的操场。

分析评价

经过和马彦辰爷爷的谈话,我们了解到马彦辰在来幼儿园之前,一向在偏远山区的外婆家生活,外婆家境不好,马彦辰没有爬过楼梯,并且外婆很少带他外出,很多时候把他一人锁在家中,所以在运动和体能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支持策略

1.创设条件让幼儿与大自然接触,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供给更多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有更多自由宽松的发展机会。

篇6:小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记录人:庄苏琛

姓名:李思敏

性别:女

时间:4.20

地点:种植园

行为表现

在种植冬瓜的活动中,当其他孩子认真地进行种植活动的时候,李思敏小朋友却在一边自我玩耍不愿意融入活动。

教育过程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敏敏小朋友都能很认真地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可是是要是人很多的活动,她都是不愿意参加的,比如:晨间活动。总是喜欢站在一边不愿意动一动。在这个时候我都会走过去,拉着她的小手邀请她一齐玩,即便是这样,她还是不愿意。

在种植活动中也是如此的,所以在本次的活动中,当我看到她一个人在边上玩的时候,跟她说了悄悄话:阿姨难得来我们学校一次,要对阿姨有礼貌哦!并且把她安排在轩轩的妈妈听她讲。

这样一来,敏敏听得可认真了,在活动中还回答了阿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还有小伙伴们一齐讨论关于冬瓜的特点呢。

在平常的活动中,我总是让她在我的身边,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她才能够跟着大家一齐玩和游戏。

效果

篇7:浅谈小班孩子的个别教育

有人曾经问我:“带小班孩子工作难不难?”我笑着回答:“难!”而今的答案不知何时竟然改变了,让我觉得小班繁琐的工作并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如何帮助心理有障碍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

王亦超进入班级的时间也不短了,他是小年龄孩子中年龄偏大的,可是,他却是适应最慢的一个。早上来园,总是用戒备的眼神看着我们,虽然不哭也不闹,可是却老是一个人独处在一个角落里,既不参加到小朋友中间来,对孩子们开展的游戏活动也不感兴趣。看着王亦超难得有笑意的脸蛋,我经常会心生怜意,抱起他亲亲他的小脸,可即使是善意的亲近,孩子也总是抗拒着我,使劲地把我推开。王亦超不仅抗拒老师,也抗拒自己的小伙伴。除了喝牛奶、吃副食的时间,生理上的本能让王亦超主动加入到集体中间来,其它任何时候都不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王亦超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很差,每当闯了祸后受老师批评时,孩子愈加显得沉闷、孤独,对别人不理不睬。

针对这些现象,和王亦超妈妈也谈过好几次,深深的知道幼儿出现心理压抑问题是有原因的。孩子长期住在高楼里,爸爸妈妈工作忙而无暇顾及孩子,平时只有奶奶陪伴,又娇惯,自理能力也较差。因为住楼房,幼儿与外界的接触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机会,也不能满足幼儿好玩的天性,使幼儿失去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交往活动?二是成人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和不正确的教养态度以及幼儿抗挫折能力的普遍偏低是幼儿心理压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王亦超的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期中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交往活动的机会,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孤独感、压抑感的产生,甚至形成孤僻、不和群的不良性格不足为奇。

找到了原因,开始制定对策。

(一)教师对幼儿应充满热情和爱心,言语、态度要和蔼、亲切,不管孩子怎么样,不大声的斥责孩子,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建立亲密、和谐的相互关系。孩子不合群,是因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首先要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让孩子慢慢的觉得有安全感。

(二)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创造环境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和活动,不给孩子过多的限制。

(三)发动同伴共同关心帮助孩子,让孩子打开心结,参与到同伴中间来。

(四)与家长协调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幼儿的挫折承受力,提高幼儿应付挫折的能力,对幼儿心理强度的提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王亦超小朋友积极参与活动了,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对老师也没有戒备的眼光了,更可喜的自理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看到了孩子脸上的笑容。

篇8:小班《快乐歌》学习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展露,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了别闷在心里,这样对身体不好。生气时听音乐、玩玩具、做运动都能使我们感到快乐。抓住这个锲机开展本次活动《快乐歌》。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增强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

教学目标

体验《快乐歌》带来的开心的感受。

2、用创编的方式对快乐加以表达。

教学准备

1.能跟着音乐做动作、听过《快乐歌》的旋律。

2.音乐磁带、会说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快乐的主题。

小朋友今天你们高兴吗?为什么很高兴?请小朋友们说说平时你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快乐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

二、完整地倾听《快乐歌》两边。

讨论歌曲表达的意思。

小朋友们在听歌的时候感到快乐吗?

1.教师:你们听到这首歌歌曲中小朋友快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你听到这首歌里唱了什么呢?

三、理解熟悉歌词并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念歌词并拍手打节奏来熟悉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唱多次。

3.教师为幼儿伴奏,幼儿演唱。

4.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了什么?

四、不同形式演唱、创编动作。

活动反思

篇9:个别化学习心得

通过对个别化学习的理解,我理解的个别化学习是: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而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孩子的“个别化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个别化学习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能为幼儿提供在主题活动中对热点问题的探索空间,又能支持幼儿在主题背景下自主地表达与表现,还能引导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解决一些有关认知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个别化学习呢?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价值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为了幼儿,提升孩子学习品质,如自主性、专注力、兴趣、习惯培养等;第二、为了课程,包括课程的探索、课程的平衡、课程的过程;第三、为了教师,提高教师观察能力、设计能力、互动能力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个别化学习?通过区角活动开展我们的个别化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是以教师预设与幼儿自发生成相结合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习性区角活动的环境和材料,是教师根据年龄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而创设、提供的。这类区角活动,有时是以独立形态出现的,有时则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或延伸。然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自主的、自动的,是独立的、个性化的。因而,它也是一种更多地体现为过程性模式的学习活动。概言之,学习性区角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目标是清晰的,有序的,但非即时的。学习性区角活动的目标,往往是教师根据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制订的。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目标要更宽泛些、长远些。同时,这类活动的目标,也绝非在一次活动中所要追求实现的,而是应该有一个较长的达成过程。另外,根据幼儿操作、探索的水平,教师需要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活动目标,以使各种活动材料的投放,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第二,空间与时间是半开放的。在空间上,它是让孩子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在时间上,它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认知速度进行学习。同样的操作内容,有的孩子一次、两次就能完成,有的则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应该予以认可。但最终是要达到学期目标或阶段目标的。第三,活动过程是自主的。学习性区角活动这种个别化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这一现代儿童观得以真正体现。近年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转变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这就使我们意识到,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而学习性区角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完全是自主的。他们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模式,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在活动时活动前的准备:环境创设提供材料

首先,内容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角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区角活动的目标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而言,通常是大目标、阶段性目标。有时,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角来实施。如,小班上学期要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串珠子、用小勺喂食、夹玻璃球等系列活动来达到阶段目标。有时,一个区角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在“奇妙的口袋”里摸图形、拼图形活动,既是数学形状概念的学习,又是触摸能力的培养。

其次,材料要有层次、探究性、生活性、多功能性。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学习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到“剪粗条纸”到“剪细条纸”到“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到“剪吹塑纸”到“剪瓦楞纸”;从“剪纸”到“剪布”到“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层次性要求。

最后,环境宜安静。学习性区角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需要个人独立地摸索、探索,自主地学习、练习。因此,相对游戏性区角活动而言,要追求互不干扰、互为方便的环境效果,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另外,活动区的布置也不宜过于花俏,以简洁、温馨、一目了然为好,力求创设一个轻松优美的学习活动环境。

篇10:个别化学习思考专题小结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探索发现,并在合作交往中积累各种经验从而不断发展的活动。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经过一学期对于个别化观察与指导的学习,让我对这个除了集体学习活动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有了些自己的体会。

一、给个别化学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性,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情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努力使材料的投放更显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

如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创设的“打扮宝宝”活动中,让幼儿把收集到宝宝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放置在区域中,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为宝宝穿着打扮,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操作材料,增加一定的情境性,为幼儿准备了收纳箱,以收纳箱的隔离来帮助幼儿整理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样个别化学习和游戏巧妙结合,不仅使学习内容有了延续性,更使每每个活动内容都相互互动起来,赋予学习内容情境化、游戏化,也更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样在提供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中,我们都会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能够活动的材料,使环境与材料接近于生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

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购置了一个真实的小兔子,并发动家长带来了小兔子爱吃的食物,请幼儿自己喂食小兔子,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对个别化学习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游戏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游戏。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千万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案例】崔崔和昊昊选择了操作区的拼图,他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两个人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崔崔开始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这时,他就对我说:“张老师,你帮我找。”我就对他说:“崔崔,老师不能帮你找,你自己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他一听,先是皱起了眉头,我坐在他身边对他说:“崔崔,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的怎样。”我见他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他说:“崔崔,你真棒,都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一树那部分是连一起的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拼完。”说完,他原先皱着的小眉头舒展了很多,高兴地点点头,继续拼图。不一会儿,昊昊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图,加上崔崔那些合在一起,他们一边说一边拼图,我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真不错,已经快完成拼图了。”他们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拼着自己的拼图。

“个别化学习”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在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适时、适当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崔崔小朋友个性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对于这样的幼儿,作为老师应留意他们活动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作出适宜的、及时的的反映,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遇到或出现问题,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能一出现问题就帮他们解决,这只能助长他的依赖性。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三、看个别化学习进行适时介入 幼儿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都会注入每个区域新的活动内容,因而每次活动都回出现一些问题而使其受到阻碍,这就形成了一个“结”,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案例】洋洋和杨沛霖在看图书,洋洋拿起一本动物书看了起来,当他们看到各种动物时,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最会爬树了了。”“我喜欢小鸭子,小鸭子会游水,本领真大。”洋洋和杨沛霖愉快的谈论了起来,洋洋又说:“我奶奶说小猫会自己走路,你上幼儿园也要自己走。”杨沛霖说:“我妈妈小兔子会跳,你也要学会跳跳跳。”站在一边的乐乐说:“小鸡会捉虫,本领也很大。”洋洋就说:“我们来找找看,这本书里还有没有其他动物。”于是他们就找了起来。

近阶段我班正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花花衣,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因此动物就成了孩子们的话题,他们都自己从家里带来了动物书籍,为此,我就在图书角中设立了小小资料库,让幼儿阅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的兴趣,作为老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了解幼儿的知识点和兴趣点,同时要保护幼儿积极的想法,相信他们,然后帮助他们解决有困惑的问题。

篇11: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早上和晚上,知道早上和晚上的不同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早晚概念。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早上、晚上的背景图。

2.蜡烛、台灯、手电筒、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图片课件---认识早上和晚上.

1.教师出示“早上”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你们看图片上有谁啊?(小猫钓鱼,小朋友在跳舞,)

师:他们在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看图)

师:那你们说,图片表示的是什么时候啊?是早上还是晚上啊?

(早上)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是早上啊

(因为有太阳,还有彩虹)

2、教师归纳: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云朵出来了,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小鸟在天空中叽叽喳喳的叫着,草地有小猫在钓鱼,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积木。.

师:那你们说,早上我们还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出示晚上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那现在是什么时候啊?

(是晚上)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是晚上啊?

(因为有月亮,天黑了,宝宝也上床睡觉了)

4.教师归纳: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宝宝睡觉了。

(二)通过操作游戏,幼儿感知理解早晚。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知道了,早上太阳出来了,天是亮亮的,我们要起床,上学,来幼儿园学本领,爸爸妈妈要去上班,工作。而晚上呢,天会变黑,月亮会出来,大家都躲进被窝里睡觉了。

师:那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啊?

师:老师这个袋子里面呀装了很多东西,很多宝贝,等一下我请一个宝贝上来摸一样东西出来,然后你们猜这样东西实在什么时候使用的.呢?是在早上还是再晚上?

开始游戏。

结束:

师:今天每个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了早上和晚上。早上我们要早早的起床,来幼儿园个上学学本领,晚上我们要早早上床睡觉。我们要做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可以吗?(幼儿回答可以)

师:那你们一定要做到哦!

活动反思:

篇12: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心得

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是上海二期课改中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一个尝试。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接触和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一段时间了,在开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当然问题的存在也促使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同时也使我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语言角:语言区在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让幼儿乐于、善于表达。我们知道儿童的语言是在情境中、在运用中逐渐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语言区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师生间、幼儿之间语言上的积极互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老师的指导可以采取对话交流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来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指导也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并给予建议或点拨式的引导,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音和讲述,对于羞涩的幼儿我们则要引导他们与同伴一起朗诵、讲述,再过渡到独自表达。而且,语言区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给孩子以积极地引导。

计算角:计算区主要是促进幼儿形、量、数、空间等概念的发展,因此更多的需要依靠材料来开展,这就使得计算区更具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的指导则以间接指导为主,指导可以体现在在材料提供的方式和层次上。例如,小班的“排排队”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先示范排队的规律,让幼儿自主探索接着往下排;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排列的要求,让其观察材料后独立设计规律进行排列。

艺术角:艺术角也是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区角。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的指导上。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结合集体活动、生活活动进行,不需要在区角活动中特别强调。因此,在艺术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提供不同的材料去点燃幼儿想象、创造的火花。

篇13: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近年来,教育革新最积极的领域之一是个别化教育,从2000年起,我借鉴“掌握学习原则”,对班上有语言障碍的吴X小朋友进行了个别化教学,受到一定的效果。在此想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谈谈三年的教学实践,以此勉励自己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依据。

“掌握学习

原则”坚持认为:不论学习方式的差异有多大,每一个学生在达到学习目标方面都应该得到一种公平的机会。贯彻“掌握学习原则”的技术包括:允许学习较慢的学生化更多的时间来达到目标,不断评价学生的进步情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提供适合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可选择的教学途径,以及为运用通常的方法教学失败的学生提供矫正教学。

二、个案状态描述。

吴X是1992年出生的一个男孩,父亲是只读过两年书的重体力劳动者,母亲是个弱智人。可能遗传的原因,他从小就被医疗机构鉴定为重度弱智。

吴X身材瘦小,身体灵活,脸上成天挂着笑容,见到熟人抿嘴一笑,并用点头表示友好,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他的发音器官小时受损,舌头较常人短,进校时只能说个别单字,如:爸、妈、饭饭、吃吃。虽然不会用语言讲解,可是能借助手势、体态动作,再加上几个单字表达自己的意思。集体朗读时,非常起劲,声音响亮,因读得不正确,所以听上去总是很突出。听他人说话时,眼睛从不直视对方,而是四处乱看,耳朵却听着,也基本能听懂他人意思。平时喜欢与他人游戏,活泼开朗,做事主动积极。

三、借鉴“掌握学习原则”进行教学的情况。

1、确立培养语言能力的目标

吴X虽然只能说完整1—2个字,但听力较好,且喜欢说话,所以我对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充满了信心。借鉴“掌握学习原则”的要求,允许学习较慢的学生化更多的时间来达到目标,确立了如下培养目标:第一学年,学会用两个字来较正确地表达意思,且发音较清楚,他人容易听懂。刚开始跟着说两个字,接着要独立说出两个字,以后还要能根据图意或活动说出两个字,直至能自由表达。第二学年,学会用三个字来较正确地表达意思;第三学年,学会用四个字来较正确地表达意思;第四学年,能说一句非常简短的句子。

2、提供各种学习途径进行更多训练。

贯彻“掌握学习原则”,就是要为运用通常的方法教学失败的学生提供矫正教学。为了提高吴X小朋友的语言能力,我可能要为此化上比其他学生多几十倍的工夫,但从没有泄气。因为我深信:人的语言能力是大脑的一种功能,他和人的其他能力一样,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1)、日常用语的对话。每天只要我一看见吴X就会与他打招呼:吴X早或吴X好!引导他对我说:老师早或老师好!逐渐要求他碰到任何一位老师,都要主动打招呼。我还教会吴X回家前一定要说:再见!其他方面吴X有事向老师汇报,如上厕所、洗手等,都要说清楚事情而不能再用手势代替。这样的训练在于平时的持之以恒。

(2)、诵读童谣。生活中的童谣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助长语言发展。我有意识地多教吴X一些童谣,如《小老鼠》等,除了在集体教学中,他跟着大家一起学,我还利用分组教学、平时的休息时间单独同他一起诵读,虽有点像小和尚念经,但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吴X的舌头灵活多了。

(3)、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机械的重复总会令孩子厌烦,快乐的游戏却是大家所喜爱。我有意识地把所训练的内容结合到游戏中,吴X在无意识的玩中又多掌握了一些词或短句。如:《送信游戏》等。

(4)、交往助学。交往与语言往往是分不开的,孩子们在待人接物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提高语言。我常请吴X做一些必须与他人打交道的事,如:让他请某位同学到老师身边去,从某老师那儿领取东西,帮食堂送餐具等。做这些事情没有正确的语言传递,对方是听不懂的,他也无法完成任务的。

3、多种表扬形式,激励继续努力。

贯彻“掌握学习原则”的要求是不断评价学生的进步情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当吴X的语言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口头肯定,并给予一定奖励。用“飞机升降”来表示吴X的语言发展已会说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等。用“贴红花”来表示吴X又学了一首儿歌。在不断的激励下,他越学越有劲,越来越喜欢开口,碰到事情就想说一说。

四、结果与讨论。

如今的吴X能响亮地喊出每个同学的名字,会给所学的汉字组词,会用五个字以内的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2002年庆元旦联欢会上,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首四字儿歌。他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掌握学习原则”的作用。吴X在语言发展上的成功个案表明,即使智力有严重损伤,只要教师为此提供一切符合实际能力的教学途径,化上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学生总能成功的。

篇14:信息技术的个别化学习的意义

[文章来源]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郝成义指出“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强调自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式教学。”我们面对信息技术教学时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注重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别化学习意识的培养

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的指导意见(会议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这说明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即是突破传统知识概念为主,个别操作为辅的观念。从而以知识概念要先行为辅,个别操作要抓紧为主的“一条线”的形式。不能只抓住教师灌输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应在抓住整体性的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在其他类似的操作中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别化学习与任务驱动

个别化学习并不等于不听教师授课,不进行相应的任务操作训练,而进行自由散漫地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贯彻的时候,应当注意任务应分不同层次设计出相应措施。才能先任务为基础,个别化学习为推进的原则.如讲画图时,先以简单各种几何图形及填充各图形为任务,进而让学生个别化操作制作出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图。这样,一面加强了任务的操作练习,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既完成了任务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的潜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个别化学习与任务驱动之间区别的思想。

三、个别化学习的发展

1993年美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在《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支持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切忌将所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地堆在网上,然后让同学们你们去学吧。

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教师精讲一般性问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更多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会使用“帮

上一篇:三查三看学习笔记下一篇:第二十九届运动会开幕式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