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游戏案例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个别化游戏案例范文

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 学生:贺某某

学校和班级: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一(2)班 计划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贺某某,2007年1月3日出生,2015年9月入学。从小由妈妈带大,之前有上过幼儿园,但是由于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又比较依赖妈妈,所以在幼儿园没读多久就没有读了,之后一直由妈妈一个人在家独自带,接受学前教育不够系统。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有很大分歧。妈妈比较溺爱,认为孩子很还小还是有些不懂事比其他正常的小孩发育的晚,每天辅导,给他进行不同程度的基本训练,关注学习成绩;爸爸对孩子严厉,感觉孩子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跟外界交流,语言发展不好,就应该多培养他跟人交往,锻炼他的说话能力。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1)每天早上起来不喜欢吃早餐,吃的话必须是用饼干代替早餐,不喜欢喝牛奶。

(2)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一句话一个词不断地重复说。

(3)物品摆放整齐,每个玩具、生活用品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有人把他的玩具地方挪动了他会重新放回到指定的位置,如若你再动他就会发脾气。

(4)喜欢蹦床、荡秋千、转盘等反复重复动作的游戏,而且转很长时间都不晕,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不会给别人,一旦你强行拿走他会不断从你手中拿走,直到拿到为止。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有时答非所问,有时直接不理你。不听指令,老师或爸爸妈妈说的话不会去做。

4.社会适应特点:不喜欢与人亲近、交流,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一个人自言自语,尽量与人简单的交流。二是学会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逐步形成听明白再表达的语言交流习惯。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晨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安全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排队做操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学会跟老师进行朗读,听老师的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自言自语的习惯、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外出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或学生家长,注意观察和纠正其斜视的行为,正面强化。

5.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他建立信心,先听明白以后再回答。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他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五、评价办法

1.建立行为矫正、社会适应矫正、语言矫正跟踪记录,明确记录其发生的次数、减低的次数、反复的次数等。

2.请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对其行为、语言、社会适应做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3.对其下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明确计划的目标和策略是否适当和有针对性。

第二篇:个别化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我画错了

背景:

在“我自己”的主题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预设了“男孩女孩的”的活动。引导孩子绘画出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

实录:

我发现孩子们的作画习惯很不好,总是在没有经过再三的考虑就动笔,没有在事先想象要画的内容,便草草动笔了,导致画出来的画并不很成功,于是,孩子们又会迅速的将画纸翻转过来,在反面的空白处从新作画,但是又是草草两笔后,又发现画的不是预想的效果,便举手向老师求助:“老师,我画错了”。起先,我会几时为孩子送上一张纸,让他从新作画,但是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随意的习惯,画错了就向老师求助要一张纸重新画。于是我便想尝试换一种方法解决,试着让孩子在原有的错误的基础上,适当添画,改变成另一个图案。虽然我用了比较拟人化的口气说:“试一试,把画错的地方变魔术,变成更美丽的图案。”但往往很多幼儿不会变,有的当错误不存在,继续画别的,结果造成画面不完整。有的孩子则努力尝试的变化,结果还是破坏了画面。只有个别幼儿在上面又添了一点其他的东西,使之稍微有所变化。如:花草树木、花纹等。

分析:

是孩子画得不好吗?其实不全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从以上这一实录可以看出,在孩子没有一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创造是不行的,还是需要老师去帮助他们。看来必要的示范还是需要的,只有给孩子丰富一定的经验,他们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或许老师说的“在画错的东西上添画上一点东西,使它成为另外的一样东西。”孩子们根本就听不懂,那么能否用范例来引导呢?使孩子们更直观、更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意思呢?

跟进策略:

把这些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在讲评时点一下,真正做到以点带面。

在美术活动后,教师可以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作品放入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引导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2012年2月14日

第三篇:老师相信你能行——个别化教育案例

“老师相信你能行”

----个别化教育案例

东门中学沈亚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孩子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只要教师,首先多看到孩子的那些优点地方,孩子就会产生更多的上进心。教师只有用言行激励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 塑造学生的正面形象,让学生体验到被信任被尊重的情感,学生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今年新接手了一个班级。开学第一个星期,就有人提醒我班级里,有好几个钉子户。果不然,没几天后,就有故事上演了。

下课了,体育老师领着小胖怒气冲冲地找到班主任我。

体育老师说:“沈老师,这个学生就不要参加广播操比赛了!肯定给你们班抹黑的。”

我在询问中了解完情况,很理性地送走了体育老师,单独留下小胖,心平气和地和他对话:

我:“体育老师为什么不要你参加广播操比赛?”

小胖一脸委屈:“他说我不认真做,动作不协调,影响我们班,会扣分的。” 我:“那么你自己认为呢?”

小胖:“是不好,但可以站在后面,我没有不认真,我就是想参加比赛(声音弱弱的)

我:“你能做得好吗?”

小胖:“我也是班级里的一份子,我也不想抹黑,请相信我会努力的。”

虽然小胖是低着头的,但是我能听到他略带哭腔的声音中的那份坚定,“老师相信你能行,给你三天时间训练,调整一下你的动作和姿势,好吗?”

我特意默默地观察,发现小胖每天放学后,偷偷地和好朋友坚持训练。 第三天,我和体育老师聊天,问,可不可以给小胖一个机会,给他一点鼓励和信心。没想到体育老师说,奇怪,这两天小胖做操做得好多了。我暗暗地笑了。

第四天,小胖见着我就有躲的意思。我故意把他叫住,看着他还没说话,他就先开口了,“沈老师,我还是不参加,校庆广播操比赛了,我还是做不好。”小

1 胖的头低得不能再低了。

“可体育老师怎么跟我说,要你回归比赛队伍,说你三天的进步,要比三个月的还要大,好认真。要不我再和老师说你,不愿意了?”我故作疑问,无奈状。

“沈老师,你没有骗我„„”小胖以最快的速度,抬起了头,眼睛满是兴奋。

事实上,我在原先的家访中,了解到小胖因为先天性原因,以及过胖,身体协调能力比普通学生稍差。所以有些自卑。小胖的父母是两地分居地,父亲难得回来,所以平时回家后,就对孩子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的自大和自私的性格。在去年,和个别同学闹得不愉快,导致和原班主任间有了矛盾。之后他的名字就出现在了校特殊学生表格里。孩子就在妈妈的眼泪,自己的叛逆和自卑中,荒度着,成绩也不容乐观 。我仔细了解了情况后,知道小胖对列为“校特殊学生”,很在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突破口。就和他妈妈私底下约定,鼓起孩子的信心是首要,寻找机会激励小胖。这次广播操事件也正好是个良机。

在这小胖的转变中,我发现,首先,教师应善待特殊学生,情感细腻地对话,不可粗线条。像小胖这样学生不在少数。崇明中小学生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单亲、留守、残疾、特困、、孤儿等各种特殊家庭占全体家庭总数的26%,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的无微不至的呵护。教师只有细腻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灵屏蔽,教师才能触及学生的最敏感的神经。

其次,尊重生命个体存在差异。叶圣陶说,“教育不是工业,是农业。”学生不是车间流水线上产品 ,而是农田的幼苗,有的羸弱,有的先天不足,作为教师应正视个体差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主张,千年后当代教育者不可抛弃。小胖同学做广播操不够协调,有身体先天的不足的原因。我们教师能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毕竟教育的宗旨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第三,信任也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班主任没有采纳体育老师的“投诉”,细心交流,倾听心声,充分信任学生。试想,如果我在广播操事情中,没有对学生的信任,小胖会在短短三天能创造奇迹吗?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一线教师,因为出于班集体的整体利益考虑,有时会忽略了个别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时以牺牲学生自尊心、上进心为代价,其结果只能挫败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向上 2 的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给学生传递积极信号,激发学生全力以赴的完成使命。简简单单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暗示他自己能行,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自然催人奋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的情感中,有一根细腻而柔和的弦,必须小心翼翼地加以处理。”在我看来这根弦,就是师生之间,心灵泉水所荡漾出来情感涟漪,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彼此信任和沟通,用柔和细腻触动了学生最柔软的方寸之间。他可以冷却学生冲动的火焰,也可以点亮学生的希望。

信任不也是一种力量吗?

第四篇:培智生语言康复训练的个别化案例报告

大丰市特殊教育学校陈玲

【摘要】近年来,培智生的语言障碍是特殊学校面临招生的一个大问题,好多适龄智障儿童由于语言障碍根本无法进入特殊教育学校课堂。他们一般是无语言、或语言比较零碎、或发音不清,这些都给特殊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 培智生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语言是一个人沟通的一种形式,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存在很多障碍。培智生的智力上和正常人相对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以及一些康复中心都存在着培智生语言障碍的问题。这样的状况就让培智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更加难培养。

一、个案情况

个案A,出生于2003年8月,于2008年6月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学前班,身体健康情况良好,但在感官觉发育达不到同龄水平,四肢力度不均衡。智力程度接近于中度智障,语言发展几乎没有,但是大人讲的话他能听懂一些,如:喊其姓名,让其拿他知道的东西,让其坐好自己的小板凳,但是让其发音很困难,刚入学时只会说“妈妈”两个字,而且没有发音的动机。

家庭环境

常年和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高中文化,在平时生活中多少还是能够引导孩子的,在生活中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不管遇到什么即使孩子不明白的她都会告诉他“这是什么”。

二、语言训练的原则:

1. 训练方式要适应孩子的个体情况,要制定个别化训练模式。

2. 训练内容要具有功能性,让儿童学会后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3. 训练过程要渐进,特殊孩子的本身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进展,作为教师

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训练方法:

言语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交流能力的获得或再获得。通过治疗人员给予某种刺激,使患者作出反应,正确的反应要强化(正强化),错误的反应要加以更正(负强化),反复进行可以形成正确反应,纠正错误反应。

1、选择强化物

强化物的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强化物的选择有时决定了一个训练的持续性。个案A,起初就是语言动机少,在家里妈妈有时顾不及去等待他发音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拿出他喜欢的汽车卡片,在个训过程中先拿出这些事先准备好刺激物让其看到,引逗他想要得到的,这就是训练过程中强化物,刺激患儿发音的动机。

2、刺激后给予强化物。

患儿的口语很少,所以在训练一开始不能要求他发多少单字和词语,可以用肢体和其他形式来换取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他会想得到放在老师办公桌上的汽车卡片,但将不出来,可以要求他表演个他会的动作等,比如他会小猫叫和小狗叫,教师可以让其完成这两个他会的音,如果能做到我们也要给予强化物。这个刺激过程不是让他掌握i刺激物,而是知道这样的刺激过程,强化物—满足要求—-给予强化物,知道要先完成什么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去刺激他的语言训练。

3、发音训练

3.1 嗓音练习患儿在说话时往往发出尖而怪的声音, 这主要由于长期不使用嗓子发音的缘故。最初是采用蒙台梭利康复器材里的吹气盒,后来又让家长配合在家中采用教孩子学会吹肥皂泡,着两个游戏可以使其适当地应用口腔气流, 矫正他在呼气中说话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让患儿吹纸青蛙、吹蜡烛、吹号角,这样再去让患儿学狗、猫、牛等动物的叫声时会更轻松些。

3..2 呼吸和共鸣的训练加强呼吸控制的训练中,采用了吹奏乐器的方式, 利用一个有颜色音键的玩具喇叭让患儿做吹奏训练。接着, 训练患儿正确共鸣。该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其腭咽功能, 建立自我控制的口腔气流声和鼻腔气流声, 增强软腭的运动。其方法为让患儿鼻出气, 加强鼻腔的气流; 然后建立口鼻的气流

对照

感觉, 先让其发与口有关的音素如“哦”, 再发与鼻有关的音素如“嗯”音, 接下来令儿童交替发“哦”、“嗯”和“哪”音。以这样的训练方式, 就可以达到共鸣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患儿学会了“嗯哪”这个简单的作答词语。

3.3 发音器官的训练首先, 患儿双唇的延展度不够,只会发“m”这个音,唇的训练包括: 唇的力度训练,主要是让其学会抿嘴的动作和亲吻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在患儿吃棒棒糖的时候教师一边拿着棒子把糖往外拉,而同时引导患儿抿住嘴吧,尽量不要让棒棒糖被拿出来,或者拿最传统的方法,拿纽扣做糖来训练。包因患儿闭唇音/b, p, ,f/ 等都不能正常发出, 这说明患儿肌力低下, 因而采取了训练其上下唇内敛动作,包括: 用不同口径和形状的吸管吸液体, 同时增加液体的稠度, 也可以采用口部训练器增加患儿对双唇的感知觉。针对患儿圆唇与缩唇的困难, 让他先练习发/o/ 音, 使其发展下颌与唇的运动分离; 然后教/i/音, 让他学会缩回嘴唇; 最后, 让他进行/o/ 和/i/ 的交替发音, 以改善他的口腔运动功能。其次, 舌的训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针对患儿不能伸舌和卷舌的问题, 设计舔棒棒糖等其他食物游戏训练伸卷舌。患儿舌尖音/d, t, n, l/ 都能正常发音; 舌面音/j, q, x/ 不能发出; 舌根音/g, k, h/ 也不能正常发出, 对于这些音则采用了分别训练的方式。譬如/h/ 音的训练, 首先可以训练孩子多做哈气的游戏训练, 和孩子一起大口的哈气,对着镜子或者玻璃哈气。还可以在高兴的时候多做哈哈笑的口部运动。让孩子体验“哈”“喝”音的准确运气方法。可以从这两个呼读音开始, 慢慢的教孩子读更多字。

4、下颌训练

主要发/a,i,u/这几个音,同时运用口部训练器作为辅助工具,比如当患儿发/a/有苦难的时候,可以用手在一旁作出比较夸张的手势,还可以用训练器辅助患儿张开嘴巴发音。当患儿学会发/a,i/两个音的时候教师让他把两个音连起来发“阿姨”,这个过程比较慢,一定要渐进,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患儿一个音发的不好,可以再进行反复发音练习。

5、词的训练

词语的训练主要是简单的双字词开始,比如学会了发/b/,就拿出“宝宝”的卡片教导其发“宝宝”,例如还有“爸爸”,在训练的同时当患儿表现比较好的

时候,教师会说棒/bang/,。运用此类方法把之前学会的/h,g,/也用起来,如:哈哈,哥哥等词进行语言的互动。非叠词的双字词语学习相对就困难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一个个字的去教,如患儿学先会讲/bu/(不),后来又会/yao/(要),教师就想办法让患儿将这个两个字连起来发(不要),这个学习过程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患儿本来发单字就很困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患儿发音不是很连贯,只要他能连起来读出就行。

6、主动语言的训练

以上都是在教师德引导下患儿被动的发音,这样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不大,患儿会喊“阿姨”“妈妈”,但是不知道主动去喊,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刺激法。当患儿想要拿到阿姨手里的食物时,阿姨只会用口型提示说/a ,yi/。

四、训练效果

经过近六个月的训练, 患儿有了一定的进步。这说明从刺激入手,寻求患儿的发音动机再根据发音器官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进行全面综合性干预, 对促进儿童的能力发展能取到一定效果。具体如下:

在训练方面知道去配合,当训练者拿起强化物拿起时患儿知道先去满足教师或者家长的要求才能得到,不像以往在训练过程中随意乱跑,注意力分散严重,现在能配合训练者,在在家中也能跟好的听其母亲的话。

在发音方面, 患儿在这一环节进步十分明显。根据患儿的构音器官的能力结合丰富有趣的游戏, 嗓音和共鸣训练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患儿发音不是很清晰,音调发音很难,如:“马”还是发第一声“妈”,所以在日后训练中要加强节奏方面的训练,如:吹打乐器、拍手、听儿歌,每天还要坚持让患儿做舌体操, 如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舔绕唇、顶两腮。

词语方面的学习主要是连贯性不足,患儿掌握了词语中的字,但是连起来发音时有困难,这还是由于患儿的气息不足引起的,同时词语发音的主动性不强,当刺激和提示撤退时,患儿很难主动去喊“阿姨”“妈妈”,这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训练重点。

五、提议

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不管是语言训练还是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培智生的注意力集中性较正常孩子

要差,所以选择好强化物给予适合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培智生语言训练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过程, 单独的发音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注意非言语交际能力和共同注意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训练。譬如, 要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 等他注意你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当孩子不注意你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要自然的喊他的名字, 注意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语言训练只有全方位的训练、分阶段的进行,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针对患儿主动语言偏少的现象,要给予鼓励,尽量用已经掌握的语言去创造更多的语言互动机会,对儿童错误的发音, 不必刻意矫正, 应及时给予鼓励, 以培养儿童的说话动机和表达意识。但要注意的是, 家长千万不要教儿童说娃娃语。

第四, 要有耐心,必要时要给予提示,根据患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再做出减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并有耐心的听他说话、认真的回答; 逐渐丰富词汇, 从吃的食物到穿的衣服,以及玩的玩具家长逐一告诉他这是什么,也可以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特征,如:红色的衣服,绿色的青菜,黄色的小鸭玩具等等。

第五, 要让孩子接受多方面语言刺激, 多创造交往的机会,, 多带他外出, 多与同伴交往, 训练他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患儿语言的功能性。利用儿歌、动画等媒介创造家庭式语言学习环境,如看《小鸭嘎嘎叫》儿歌让其模仿小鸭“嘎嘎”的叫声,学会 模仿各种声音。不要多次重复强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去选择训练的次数,同时要根据患儿的接受情况,不能让把原本的兴趣给磨灭掉。

【参考文献】

1、

2、 赵春燕, 张福娟.自闭症儿童语言初期训练的案例报告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3、李胜利.言语治疗学.华夏出版社.2006.7

Pei-chi, language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health case report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i-chi students in special schools the language barrier is a big problem faced by enrollment, many school-age ment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due to language barriers can not go through special education in school. They generally is no language, or language is relatively fragmented, or pronunciation is unclear, these have special schools,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rought many problems.

【Key words 】 Pei-chithe language barrier cases in the training of Health

第五篇:智障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个案分析

一、 学生基本情况

王永婷,女,出生于2005年1月9日,2014年9月入学。现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三年级三班随班就读学生。该生智力低下,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差,上课经常走神、发呆,经检查鉴定为言语残疾随班就读生。

1、家庭情况。

该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和爷爷奶奶抚养,加之近来孩子父亲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落到了两位老人身上。两位不识字的老人,既要种地,又要负责照看孩子的起居、学习,这样的条件,使得该生形成了自卑、内向的消极心理。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 。 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没有显著差别,平常能与周围同学交流,但行走太方便;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堂上行为缺乏自控,课堂上,他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到课堂上,自制力、记忆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时常不自觉地发呆或课堂中乱走动。

3.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语言能力差,读书不连贯。回答问题时好长时间才能说出一句,也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所学生字只能记住简单的几个,句子几乎不能自己完整地说完,语法掌握地比较差。简单的重复性抄写作业能够自觉完成,较难的题目则会乱做,但该生学习态度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 。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该生没有自信心,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行动迟缓等特点,确定矫正目标为:

1.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

如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使其能正常参加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是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上课时多留意她,每当她出现发呆走神、教室里乱走动的情况及时帮助她收回注意力,并且尽量多提醒她,使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2.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

如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等。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三四个字即可。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与家长多交流、配合。 多与该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汇报该生在时各方面的情况,

了解其在家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合作帮助该生取得进步。给家长给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逐步帮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发展。

2.运用伙伴的力量多帮助他。

该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性格较开朗。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周围同学的影响来帮助她进步。在日常的学习中为他挑选了一名“搭档”,这个搭档学习成绩优异,能够从语言与行动上感化该生,可让其搭档在课余时间帮助该生补习,晚上作业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打电话与搭档联系,让搭档帮助其完成作业。

3.尽可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一个正常的学生应如此,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更应如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顺利进行的关键。当该生有任何细微进步时都予以精神奖励,进行口头表扬,当有突出表现,应用多种方法奖励,以激励其继续向上。

4.多关注,给予“特殊照顾”。

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随班就读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都应该有所侧重,要能帮助该生操练新的字词,当然要注意难度适中、方法得当。

四、结论反思

随班就读学生是校园中的一支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采取放弃的态度,残疾生随班就读工作,一定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参差不齐的。但是,它们都在发展,都能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它们都各具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随读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她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只要教师为她提供学习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她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而这里的关键所在,就是“条件、机会、环境、帮助和方法”。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平时与她多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她,给她们创造机会,让她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因为我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春天,在她的世界里,迟开的花儿也会散发出芬芳。

三年级三班特殊学生

晓 华

上一篇:公安精神大讨论范文下一篇: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