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读绘本

2024-05-07

怎样给孩子读绘本(精选6篇)

篇1:怎样给孩子读绘本

怎样给孩子读绘本?

怎样给孩子读绘本呢?从而让孩子更好的享受绘本的乐趣,更快乐主动的读书,同时,孩子的理解力,鉴赏力也会随着不断的提高。方法一,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交流。例如:问题:为什么下雨的时候蚯蚓要跑到人行道上呢?这是女儿在未读《蚯蚓的日记》时就提到的一个问题。如何回答呢?我想到《蚯蚓的日记》里好像有这个答案,翻开书,果然4月10日的那篇日记提到了原因:“下了整晚的雨,地下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当女儿读到这儿时,很高兴地说:“喔,原来是这样啊!” 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更为科学的解释是: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平时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溶于蚯蚓皮肤表面的粘液里。下过大雨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蚯蚓无法呼吸了,只能钻出地面。详情请点击:《可爱的蚯蚓小弟》 来自:童心 绘本里的解答一般都比较生动、有趣和浅显,儿童在阅读图画书的时候,他们脑子里完全是书中所描绘的形象,并且会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或者和孩子一起通过其他途径查找资料,引导孩子去探索。方法二,结合图画和孩子一块讨论书中要讲什么故事。孩子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同时激发出很多想象。翻开《好饿的小蛇》,首先映入孩子们眼帘的是蝴蝶页:一片大树林,一条小蛇笑眯眯地爬啊爬。我问:“孩子们猜猜,小蛇要去干什么?”聪明的孩子喊出来:“它要去吃东西!”可不是嘛,扉页上的小蛇正张开大嘴乐呢,好像在说:“恭喜你,小朋友,答对了!” 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画面上的小蛇盯着那个红红的大苹果,嘴微微张开,仿佛在流口水。再翻一页,孩子们笑了,画面上的小蛇的身体鼓起了一个圆圆的大球,肚子里面当然是那个红红的苹果了。我念出旁边的文字:“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小蛇闭着眼睛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正享受呢!详情请点击:《嘘,讲故事啦!》 来自:童心 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这也说明图画在低年龄孩子的学习中很重要。绘本有着形象而丰富的画面,如其中鲜明的色彩,强烈的颜色对比,比较符合孩子的阅读兴趣。方法三,将绘本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和孩子一块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您也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真实生活中去发现。绘本中的小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童心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一起来分享他是怎样和孩子一块观察蚯蚓,在雨中发现了乐趣。读完图画书,女儿迫不及待地想下楼去看看路上有没有蚯蚓。于是,我们父女俩冒着小雨,一人打一把伞,穿着雨鞋出发了。下了楼,在小区内的街道上没有走多远,女儿就惊喜地尖叫道:“爸爸,蚯蚓„„”我一看,可不是,一条暗红色的十来厘米长蚯蚓正在路上爬呢!我对女儿说:“你看蚯蚓是怎么爬的——它先是头部的身体向前收缩,然后伸直,接下来是尾部的身体也跟着向前收缩,再伸直,就这样一步步地向前爬。虽然蚯蚓没有脚,但爬得也不慢哟!”女儿蹲下身子,一边听我说,一边仔细地观察,不时还用手拨弄了几下。详情请点击:《可爱的蚯蚓小弟》 来自:童心 同一本绘本,也可以变化出不同的故事呢!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长,家长每次讲述时,可以从中挑出一个重点来讲述,下次再找不同的主题来说,或者也可加入新的角色,每次都做不同的解读,保持孩子的新鲜感,让他觉得,“这本书真的好有趣!每次妈妈(爸爸)说的都不一样。” 方法四,与动手操作、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孩子们也可以制作自己的绘本作品!我们不但可以看制作好的绘本,和孩子一起将看绘本的感受和想法写在博客里和大家交流;也可以鼓励孩子制作自己的绘本。蜗牛小荷老师是这样一步步引导孩子来制作属于自己的绘本的:师:每个人都有一个爱自己的妈妈。英国的安东尼.布朗用绘本的方式向我们讲了他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师边放ppt边讲述,孩子们边听边乐。特别是讲到“妈妈吼他的时候像狮子一样”时,全班笑成了一团。我想,大概是他们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吼自己时的样子吧。讲到最后“我爱她,而且你知道么?她也爱我,永远爱我。”班里静下来了,很多孩子露出暖暖的笑容。师:你能用这种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也来写写自己的妈妈么?生:我想写爸爸可以么?师:当然可以。生:我想写我奶奶。师:孩子们,只要是你最爱的人都可以写。就以《我xx》为题,完成这次写绘作业吧。详情请点击:绘本课《我妈妈》 来自:蜗牛小荷 读绘本的时刻,必将成为孩子们非常向往的时刻。孩子们跟着老师看绘本,老师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孩子跟着说一说,谈一谈想法,然后再画一画。不需要你要求用上什么句式表达,不需要你提示画什么图画,你只需要倾听他们情感土壤里开出的花朵。就这样,把孩子们引向自身,让他们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比如让他们说自己的妈妈的特点、画一幅妈妈的漫画„„ 小贴士: 1.年龄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孩子对绘本中情节的反应也会不一样,所以家长不必强求孩子非要对绘本的某一或某几页有共鸣。比如童心老师就提到,和自己的女儿一起读《蚯蚓的日记》时,面对小蚯蚓在课堂上吃作业的画面,女儿没有特别的反应,但是对上小学的自己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读到这个情节的时候就会哈哈大笑。2.让孩子从绘本中明白什么很重要,但和孩子一起感受读绘本的快乐也很重要,千万不要一味强调功能性而忽视了让孩子获得美好的阅读

体验。

篇2:怎样给孩子读绘本

——亲子阅读《逃家小兔》例谈

林宝镜

【内容摘要】

一个孩子能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那就从绘本开始,开启孩子的阅读之门。笔者以《逃家小兔》为例,谈谈怎样和孩子共读绘本。

一、封面猜想,走进绘本。

二、图文结合,品读绘本。

三、质疑问难,研读绘本。

四、展开想象,创编绘本。

【关键词】 亲子阅读 共读绘本

“近林知鸟音,临水知鱼性。”孩子爱不爱读书,与父母的熏陶与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帮助他从小建立并深化,亲子阅读便是最佳的养成途径。日本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到:“儿童的读书生活从幼儿期开始,要使儿童了解书的世界的魅力,最好首先从图画书入手。”图画书,也称绘书(Picture Book),是透过图画、文字,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一个孩子能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那就从绘本开始,开启孩子的阅读之门。笔者以《逃家小兔》为例,谈谈怎样和孩子共读绘本。

一、封面猜想,走进绘本。

封面的意义不仅仅是书的外皮而已,精彩纷呈的封面往往是绘本主要内容的精彩浓缩,是文本思想的最佳表达,是作品内涵的直观呈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面是作品的灵魂。透过封面我们可以捕捉故事的主要人物——这是发生在谁身上的故事;借助封面我们能猜想故事的大概情节——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联系题目我们还能理理故事的前因后果——怎么会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封面的这些精彩不容错过,我们不妨通过看画、读题、猜想等方式来解读封面。

一拿出绘本《逃家小兔》,女儿情不禁的被封面图画吸引了。我就引导她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着什么?他们在干什么?”随后带她读题目。如果说看图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读题就是一种理性的提领。凭借封面插图与题目,女儿能简单地明了地发现这样一些内容:兔宝宝和妈妈在草地上说话,兔宝宝想要离家出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就能引起她的猜想。“看”与“读”还仅仅是信息的捕捉,让孩子根据已知进行猜想,能让绘本的价值超越绘本本身所要传递的内容。这种猜想可以是情节的想象预设,可以是图片背后情感的试探联想,可以是无拘无束的畅想和创意。它会比翻开后直接演讲更具挑战、更自由而令人神往。猜想在孩子内心激起一道美丽的涟漪,唤醒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自主的阅读才是关键。

二、图文结合,品读绘本。

松居直先生曾为他心目中的图画书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图画书,文和画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只有文章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如果借用公式来表达:文 × 画 = 图画书。”这就是绘本与寻常儿童文学最大的区别,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只有读文与读图相结合,才算真正读懂绘本。

解读完封面,我抱起女儿,翻开书本开始读故事。我读文、她读图。亲子共读时,可以以文字内容的空白或是画面的某个角落,引导孩子关注绘本细节。如,兔妈妈变成渔夫去钓小兔时,兔妈妈用的鱼饵,引导女儿仔细观察,用的是什么鱼饵?她就这样认真地聆听、仔细地观察着„„直到读完,还意犹未尽。女儿自己拿起《逃家小兔》尝试讲给我听,轻轻翻开书本,对照着图画慢慢地讲着,有些地方讲得一字不差,有些地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显得更加可爱,如“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提着小桶去给你浇水。”她真的把故事讲完了,讲得很准确,甚至比我讲的更生动。亲子阅读不一定就是家长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家长听。这样不仅给予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还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孩子品尝到阅读的甜头,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与孩子共读绘本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读看结合、读讲结合、读演结合等都是不错的方法。笔者认为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共读绘本,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注意读文与读图想结合,通过视觉传达的画面和听觉传达的文字巧妙结合而构成完整的故事,孩子和大人都在此过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享受和愉悦。

三、质疑问难,研读绘本。孩子天生就会质疑问难,脑子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在阅读绘本时,孩子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幼稚、不可理谕的。家长不能因此而忽视这些问题,应该尊重孩子独特的想法,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机会,并指点迷津。

女儿讲完《逃家小兔》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很可爱,有的问题很有价值,有的问题很幼稚„„当看到兔妈妈变成捕鱼的人这幅图时,她问道:“妈妈,兔妈妈为什么要在河里洗菜?”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兔妈妈为什么背着书包去爬山?”“小兔子家为什么种了那么多胡萝卜?我也喜欢吃胡萝卜,妈妈以后要在房顶上种许多蔬菜,再采下来给我吃。”“走钢索的兔妈妈为什么不穿鞋?变成空中飞人的小兔子为什么只穿着三角裤?”„„

孩子读完绘本,能提出问题,是他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结果。鼓励孩子质疑问难,有利于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更能提升绘本阅读的价值。

四、展开想象,创编绘本。

儿童绘本也许就其内容本身并不丰富,但给人想象的空间却是无限的。指导绘本阅读时,让孩子展开想象,创编绘本是一件有趣而意义深远的事。

品读、研读完绘本,我引导女儿展开想象,“故事中的小兔逃得开心快乐,而兔妈妈也用她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小兔子的爱。接下来,小兔子还会逃往何方?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女儿思维的火花在瞬间被点燃:“小兔子想要变成天上的星星、风筝„„”故事的创编需要亲子共同参与。女儿扮演小兔子:“如果你变成小男孩的妈妈,我就变成天上的星星,挂得高高的。”我扮演兔妈妈:“如果你变成天上的星星,我就变成夜空,好让你回到我的怀抱里。”创编故事之后,我指导女儿把故事的内容画下来,我再补上文字。在浓浓的爱意中,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也由衷地爱妈妈。展开想像,创编绘本,难道不是孩子阅读天性的施展磁场吗?

请与孩子一起阅读吧,就从绘本开始!而幸福的种子就是在这美妙的图画与悦耳的朗读声中悄悄播撒下的。许久以后,当孩子长大,回忆起与妈妈共读绘本的快乐,脑海里回响着妈妈温暖的声音,能说他的幸福不正是从亲子阅读开始的吗?

【参考文献】

篇3:怎样给孩子读绘本

当我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我希望将自己的切身体悟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发现惊喜。

我是梁妍,1岁7个月孩子的妈妈,曾在媒体圈待过5年,生娃后当机立断转型投身教育行业。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刚刚起程,却已经如痴如醉了。

从娃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作为母亲,我到底可以带给孩子什么?而遇见绘本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不单单是因为从小爱画画的我,被重新唤醒了童心和想象,更是因为我找到了一扇窗户,可以为我的宝宝缓缓推开,告诉她:亲爱的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

读绘本的时候,读图和物

孩子1岁前,还不会集中精力去看绘本。在这个阶段,我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清晰的图画,给孩子讲讲图片中有什么物品。比如,在给孩子读《小熊宝宝绘本》的时候,我会告诉她,这个是小熊,这个是小猫,这个是什么呀?哦,是小象!

慢慢地,孩子会对这些动物、物品,产生兴趣。可以根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选择绘本,一般来说,月亮、小猫、鸭子都是小宝宝的最爱。鼓励孩子不断积累他们能够认出的东西,孩子自己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愿意与你互动,愿意表达。

而且在这些绘本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都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动物、植物、气象、环境,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和大自然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之一。热爱自然的孩子,会拥有更健康的心态,更有爱心,更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读绘本的时候,读语言

孩子在1岁到1.5岁,进入了语言学习的爆发期,我感到语言能力虽然在1岁后才体现出来,但是也跟前期的亲子共读有很大关系。在读绘本的时候,我会慢慢地读一些简单词汇和句子,让宝宝看着我的口形,再结合图片,不用刻意反复,你会发现孩子的记忆力简直惊人。

比如,我给孩子读《晚安,月亮》绘本,我缓慢读: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有一阵,孩子每天晚上都要翻好几遍,一会儿找小老鼠,一会儿看月亮,直到有一天,她说:兔姥姥(孩子管里面一只老年兔子叫兔姥姥)说嘘~嘘~不吵,不吵,兔宝宝睡着了!那时候她才1岁1个月左右,我真的被慷到了,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自模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机会。

读绘本的时候,读感情

绘本故事涉及方方面面,主题很多,有的故事有趣好玩,有的故事饱含感情,需要家长们用心选择,我想讲的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蛋糕哪去了?》绘本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是,没有文字,多条线索,前后反复看才会发现暗含的巧妙构思。但是这本故事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的,没关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吧。

我没想到的是,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个丢了兔娃娃的小兔子身上,她问:小兔子怎么哭了?翻过一页,又说:小兔子怎么还哭呢?我给孩子讲,你看,小兔子的娃娃丢了,它很伤心,所以就哭了,我们安慰安慰它好不好?结果,孩子去摸摸那只小兔子,还主动把自己的娃娃往小兔子那里伸了伸,意思大概是,把自己的小玩具给它。理解悲伤,理解安慰,就这样自然而然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读绘本的时候,读世界

有一本叫作《威利斯王国》的绘本,讲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男孩子,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自己的农作物,然后发明了新的食物、布料,继而开创了新的游戏、计时方式、文字系统,不仅如此,还获得了小伙伴们的欢迎。

真的为这样优秀的绘本感到欣喜,鼓励孩子的创造力,鼓励孩子去探索和认知世界。读这样绘本的时候,我们可以毫不羞涩地称自己为“点灯人'’了,因为每一本书,都为孩子照亮着前所未有的世界。

读绘本的时候,读爱

我们到底有多爱孩子?很爱,很爱,但很难说清。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如何把语言变成行动,给他们读绘本,也许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就像蒲蒲兰那句话说的:你也许拥有一箱箱的珠宝和很多财富,但是你仍然没有我富有——我有一个讲故事给我听的妈妈/爸爸。

篇4:读绘本有感

故事讲的是:螃蟹尼尼不喜欢它那只又大又笨的大钳子,不管干什么事都很碍事,它多么希望它有象章鱼、水母一样的触手可以挠痒痒,或象海龟、鱼一样有划水的鳍。它和章鱼、水母、乌龟玩捉泡泡的游戏,结果,尼尼的大钳子把泡泡捉破了。它们又玩追逐的游戏,大钳子非常碍事,结果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尼尼藏在贝壳里,结果它的大钳子把贝壳给弄碎了,它的好朋友说没关系,你捉我们来藏,结果很长时间找不到章鱼,只听见了喊“救命”的声音,章鱼被海草缠住了,大家都没有办法救出章鱼,尼尼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用它的大钳子砍、切、撕、抛,被剪断的小片水草随着海水飘走了,章鱼得救了,尼尼终于知道自己笨拙的大钳子多有用呀!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比别人好的不能骄傲,不如别人的也不能气馁,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不足。

篇5:读绘本 感受爱

感受爱》教案

‘‘

一、课前谈话:

1、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他们在哪工作?

2、分享亲情的诗句或故事。

3、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

4、春节有哪些习俗?

二、引入绘本《团圆》

1、看书:先看封面,有什么?

再看环衬(蝴蝶页),封面花纹的延伸。

看扉页,作者及创作目的等

2、看日历,板书:除夕

3、开始讲故事,与学生互动。

在图片中,你看到什么?自由答(爸爸变得陌生)

继续读图

遇到无字图,你想给图配上什么话?自由答

继续讲故事

爸爸要走了,她会给爸爸什么?

无字图,配话,用词语形容此刻心情

故事完,问:爸爸在家做了哪些事?依然很忙碌

3、选图,学生读文字,问:爸爸的爱体现在哪里?

(抱、扎、依偎、喂、骑、蹲、抱、搂)

为什么选这幅图当做封面?

分角色扮演爸爸要走

三、教师总结:

我们从这小小绘本中,看到了小女孩由陌生到不舍,体现了慢慢的爱,用简单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丰富的情感。

四、细节分析:

1、绘本中出现了哪些物品?(日历、硬币)各代表什么?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2、硬币爸爸收不收?为什么?

3、再看封底,看图回答:有哪些物品? 教师总结:不要忽视绘本,简单的绘本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供我们思考发现,我们应该留心观察,认真看画,独立的思考,就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

五、交流:当爸爸离开家时,你会给爸爸送什么礼物?

今天的绘本课就完了,在这里老师要给同学们提个要求,多看绘本,比如《我爸爸》、《我妈妈》、《鸭子骑车记》等。板书

团圆

除夕

大年初四

(陌生)

(舍不得)

篇6:读绘本有感

一个小男孩在帝国大厦的观景台碰到了一朵调皮的云,云抢走了小男孩的红色帽子、手套和围巾,并且把他引到了七号梦工厂。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云,比如高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卷层云等等,他们都是由造云者统一造出并且派到不同地方。

云看到小男孩后很开心,并且把他挡住不让造云者们发现。云儿们厌倦了这种每天重复的形状,他们请求小男孩给他们带来变化,小男孩答应。他设计了八爪鱼、水母、章鱼、小丑鱼等各种形状的云,但是当工作人员看到这些不一样的云后,非常愤怒,命令他们变回普通的云。云儿们都不乐意,他们不愿意再和别人一模一样。当这些千奇百怪的云朵飘在城市上空时,城市里的人们笑了,小男孩笑了,云儿们也笑了……小男孩最后枕着云朵甜甜地睡着了。

上一篇:文言文倒装句式练习下一篇:湖北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