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引导孩子

2022-07-30

第一篇:怎样正确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正确宣泄负面情绪

在孩子不满意或与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都会产生各种情绪。这时,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把这些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否则,孩子长期受到压抑,情绪得不到宣泄,有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

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负面需要做到:

1、让孩子把心事说出来

比如可以这样说: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的,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心事写出来,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 把自己的心事向你的朋友倾诉。有时候自己的倾诉也许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你会发现倾诉过后自己的心情会变的坦荡舒畅。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 喊叫来发泄内心的积极。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出一身大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2、给孩子布置“发泄角”

实验证明,孩子用粗笔涂鸦的方式消解愤怒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投掷小飞镖或投篮。对于女孩来说,可以专门在家中开辟一块“涂鸦角”,买块纤维板,专供女儿张 贴涂鸦作品。对于男孩子来说,投掷飞镖,或是练习跑步上篮,都可以让其宣泄负面情绪。特别是那些感觉被老师和父母冤屈的孩子,掷飞镖是“发射愤怒”最有效 的手段。

3、帮助孩子消除消极感受

当孩子有消极感受,如恐惧、愤怒时,因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只能借助不当方式宣泄。这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消除消极感受。如果孩子因为恐惧而采取 不当宣泄方式,抱紧他,陪他待上一会儿,想办法消除他的恐惧感。如果孩子是因对伙伴的不满而发怒,你可以重复一遍孩子的话语,帮助他理清思路,弄清他想怎 么做,然后明确告诉他你的想法,用建议或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他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孩子会有种被充分了解的感觉,他会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被尊 敬。

4、发泄后要拥抱安慰孩子

首先要使自己的心境平和下来,温柔的制止他的不良宣泄行为,然后轻轻的拥抱他,抚摸他的身体,耐心询问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引导他说出自己的不满,疏导他的 情绪,并告诉孩子你知道他的感受,你爱他等。孩子感受到你的安抚,获得了安全感,会慢慢平静下来。切记不可用大声训斥或惊慌失措来刺激孩子,激化他的情 绪。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先把孩子拉到一个安静的、可以独处的地方安抚。

第二篇:正确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心理

正确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心理 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很多孩子都陷入了没有妈妈或者没有爸爸的生活,这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健康成长呢?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呢?

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1.给孩子充分的爱抚

有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有些父母还告诉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妈妈不要你了,她走了。”这些做法不但剥夺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以致爱的权利,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位母亲离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转嫁给孩子,从小教育女儿,男人不是好东西,离他们远点。结果这个女孩从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触,恨男人,厌恶男人,最后导致性变态。母亲自私的感情,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要甩掉他,不爱他。

2.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竞争的牺牲品

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的欢心。有的父母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爱说谎。父母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用挚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3.不要让孩子充当丈夫或妻子替代角色

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越来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担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有一个男孩,自幼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和母亲盖一条被子,母亲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慰藉,儿子也习惯在母亲的怀抱中进入梦乡。母子在睡前总是爱抚一番才入睡,这在孩子幼年是无妨的。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终于有一天,和母亲发生了性关系。事后,这位男孩由于忍受不了心理压力,导致神经错乱。母亲畸形的感情替代,给孩子带来了终身痛苦。

夫妻离婚后,应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不要因此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4.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 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 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 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 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强行止哭为什么不利于儿童心理发育

孩子摔倒,可能摔得很疼,但妈妈硬要孩子不哭,这很难做到。不哭并不是坚强的表现,自己爬起来才是最重要、最坚强的表现。妈妈可以让孩子尽情地哭,但不要太在乎他的哭声和眼泪,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可以体贴地用语言来安慰他,但不要代替他去解决难题,要让孩子自己想出办法,发掘自身的力量,不然的话,他就会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而疏忽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成熟起来,到了那时候,他就真的成了一个只会哭泣的孩子。 强行止哭不利于儿童心理发育。偶尔在父母“高压政策”下,孩子会停止哭,父母还以为此法奏效。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带来不良影响。哭也是一种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孩子语言发育尚未成熟,不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通常通过哭,将不满、忧郁情绪表达、发泄出来,否则,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在心中,就可能以异常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出来,例如,脾气变得暴躁,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等攻击性行为,与小伙伴很难相处、不合群等。

第三篇: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保证书

针对孩子存在问题,在诚恳接受大家批评、吸纳大家建议的基础上,向各位家长朋友们做以下保证:

一、针对孩子缺乏管教的问题,注重调整教育方式

一是身教重于言教,在做好父母表率的同时,定期和孩子谈心,每天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内心需求和心理变化,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主动向老师或家长询问孩子在校动态,有不好苗头,立即纠正!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与孩子沟通,不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根据孩子每日在校在家表现,对孩子实行奖惩措施,不过分夸奖孩子,适当时候给予适当惩罚。

二是督促孩子每天阅读促进健康成长的图书,多鼓励孩子向好同学、好榜样学习。明辨是非,做到在家在校一个样,即尊敬长辈和老师,团结小朋友,遵守各项纪律。孩子有进步,可以满足一个小愿望。

三是注重亲子教育,平时培养孩子提高自我意识,让孩子乐于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确保有效沟通,从而解决问题。向孩子承诺答应做到的事情,一定做到,让孩子做能做想做的事。

二、针对孩子身上缺点的问题,注重培养良好习惯 一是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入手,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积极配合孩子在校教育,在家时不光注重孩子智力发展,更加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多学传统美德,学会认清对错,并主动认错、改错。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导致重大危险时,毫不客气地狠狠加以训斥,让孩子知错改错。对孩子对的地方肯定,错的地方严厉批评,有错误,一定当场解决。

二是平时教育时,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注重让孩子自己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低起点、严要求,快反馈、勤矫正。如在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早睡早起、洗漱穿衣,吃饭时礼让长辈、注意节俭卫生;在校安静慢行,礼让他人。

三是用习惯培养品格。多用启发式教育,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对照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学做人、做事,注重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好学生,让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人格,也利于人格提升好习惯。

三、针对孩子多动调皮的问题,注重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培训集体荣誉感,让孩子热爱家庭,热爱班级,主动适应大家庭、大集体生活。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和谐相处,团结他人,乐于助人。 二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消耗多余能量。通过经常打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让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爱好上,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让孩子自主学习进步。孩子学习时,避免家庭闲谈。让孩子安静写字、慢慢看书、整理错题、帮助同学、好好考试、自由写日记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保证,请大家监督、批评指正!

第四篇: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做亲子游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倡导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气氛,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而长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开展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家长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家长应当自主、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过切而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应该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强迫他玩不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加以引导。

3.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孩子的游戏离不开玩具,家长为孩子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要注意物美价廉和卫生安 全。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如五六岁的孩子游 戏时主题明确。模仿能力强,因此,为这一年龄段孩子安排的亲子游戏就应该注意到内容的丰富、玩法的多样等等,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4.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耍赖;玩具耍有固定的存放地方,玩完了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好,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和睡觉。

5.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或游戏,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及与伙伴交往或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第五篇:如何正确引导有攀比心理的孩子?

现在家庭生活水平都好了起来,所以就有了攀比心理,父母要正确引导,要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这样才会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人前进的动力,不就是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吗?攀比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妈妈说:“女儿穿这件红色衣服真漂亮!”那么孩子就认为穿这件衣服很美,天天穿着不肯换。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除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外,也与有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上一篇:专业主义的读后感下一篇:职中毕业自我鉴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