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改进方案

2024-04-10

物理教学改进方案(精选9篇)

篇1:物理教学改进方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基础管理,是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强化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针的提出对当今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特级教师王玉华老师的讲座,重新审视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实现从教学结果管理向教学过程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学基础管理的实效性,特制定我校教学改进方案:

一、努力转变教师滞后的教育观念,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习惯于专制管理,要求教师抓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教师对学生实施满堂灌,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学习压力,逼迫学生延长学习时间,结果,教师和学生都沦为应试教育的奴隶。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仍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禁锢了教师素质的提升,阻碍了学校长足发展的道路。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师滞后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今后我校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摩先进教师的课堂实录,专题报告等活动,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帮助教师们打开课改的新天地,引导教师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真正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实实在在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全面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水平,全面扎实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一代公民,而思想道德素质的灵魂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师德建设、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该把自己的育德水平和能力作为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教师专业化的平衡和谐的发展,而如何以“大课程”的概念来拓展学校德育的内涵,提高教师育德水平,使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为有意识的教育行为,将是我们进一步提品德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地关键。我校将建立“人文素养系列讲座”等制度,保证教师先进教育文化思想的学习以及有关教育发展的信息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为德育课程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提供帮助。为教师学习职业礼仪、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等提供条件,使教师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中提高人文素质,赶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建立了诸如:班主任育人沙龙,“阳光之行”社区服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研究小组等。研究教育教学的新问题,激发德育创新。随着教师群体人文素养的提高,必将整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校各项德育活动的全面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

三、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学习制度,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综合素养都滞后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更新我校教师的观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王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校将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继续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学习制度,建立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的教研组织,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通过组织参观考察、区域教研、教学座谈会,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与开展“四课”(即:组内研究课、个人精品课、骨干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相结合,给教师宽松的发展空间,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使教师习惯于教授者、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主动把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成果,新理论联系起来,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力求每位教师都真正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四、积极落实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高效新思路。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新课程实施与推进的重要策略。走向校本教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的生活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的激发学校、教师的创造热情,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大副度提高,使学校更具活力。多年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领导主动,教师被动,教师习惯于听从指挥、调度、埋头干活,完成领导的教研活动设计。这种“束缚式”的管理思想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喜欢模仿,顺从他人,这决不是专业化的教师形象,也不利于教师自主发展。我们提倡校本教研的主角是教师,提倡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管理者要积极创建和谐的以校为本的激发每一名教师的教研氛围,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服务,与教师沟通、交流、对话,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使广大教师体会到校本教研教师是主人,有自主权,可以实施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内趋力,避免产生负压力,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学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的.交流,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提升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使教师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增强反思和研究能力,提升理论素养。学校将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听课评课,专题研究等形式,整合教育资源,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打破教师课堂教学自封闭现象,促进学年与学年间的有效沟通,学科与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增强教师配合与协作意识,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为教师搭建展现自我、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经验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适合本校教学实际,有宽松高效的教学新思路。

五、引导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念,创设富有活性的和谐高效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和谐高效”课堂将继承我国传统教学优良传统,又努力消除其中部分不合理因素,全面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为推动“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我们首先要让老师们真正走进先进的课程理念当中,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实际,初步尝试“五还”的教学策略。即: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不是固定在座位上,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变动方向和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身体行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我们的课堂和谐宽松,富有活性,扎实高效。

以上是我在听了王玉华老师讲座之后,对照本校实际情况分析中说获得一点粗浅的随想,虽算不上成熟,但绝对是自己的真是想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积极探索,努力找到一条更适合我校发展的阳光大道,改变我想的不良现状,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2:物理教学改进方案

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让自己能够顺应潮流,切实满足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需求。教师们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拒绝向他人请教。在课堂方面,教师要拥有一套教学模式,不能稀里糊涂,要把所要传授的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这就需要备课时不能一味地复制别人的解说;还要多搜集资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们听得清晰明了。另外,教师们也要寻求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让他们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课堂中,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从英语学习中得不到快乐,找不到乐趣,对英语的学习也不是出于喜欢,更多的是感觉无奈、不得不学。师生关系比较僵硬,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多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使师生间能够平等、友善相处,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些。另外,教师也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多参加情境对话,对于单词的记忆可以把单词与相应的情境相联系,更具形象化,使学生们都乐意参与其中,对于所学知识也能记忆更深刻。

3.把素质教育真正实施起来

篇3:物理教学改进方案

1 模式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笔者认为, 模式化教学是遵循心理学认知规律, 将适宜的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具体方法包括了病案讨论教学法、学生自主讲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希望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呈现出一种更为全面和完善的教学方法[2]。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化教学,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思考问题, 从而更为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理论知识, 为下一步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培养能力。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 只有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 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中医学习兴趣。这种模式化教学方法就可以以它多样的教学形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出中医特点, 培养学生的中医兴趣, 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另外,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应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具备中医临床思维。

2 模式化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

对于学生的要求, 主要是配合教师完成模式化教学的内容。具体而言, 模式化教学法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模式一:提前预习。教师依据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 制订出学习提纲, 标注重点及难点内容, 在本次课程结束时发放下一次课程的提纲,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预习。这样对于授课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于知识重点和难点, 加深了印象, 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捕捉重点及难点内容, 为本课学习加深印象。最终, 教师会对本次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问题予以总结, 方便学生正确理解, 易于记忆。模式二:问题纸条。在上课及下课过程中, 学生可以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随时写纸条上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突出及集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互动式探讨, 使问题逐渐明朗化, 最后教师会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简明的总结, 并予以正确表述, 使学习不留死角。模式三:病案讨论。鉴于中医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故在备课过程中选取典型图片、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对于经典案例, 做到全班病案讨论, 按照收集四诊资料、辨证论治、开立处方的顺序, 让学生掌握中医诊疗的基本步骤, 具备基本的中医辨证思路。模式四:对于“中医”“西医”重要性的探讨。对于时下社会及网络提出的中医“伪科学”理论, 及“中医”“西医”哪个更为重要的课题, 进行全班讨论。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 团队式进行准备,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 检索文献、查阅资料, 先小组交流, 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最终小组内达成共识。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演讲, 或者与其他组进行辩论, 之后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评议, 最后, 老师与同学一同对观点进行总结。加深对中医的信任度, 明确中医最为祖国传统医学流传千年的科学性, 树立对中医的信心及兴趣。模式五:实习课程。实习是理论的再提高过程, 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所学的书本知识, 只有通过临床实践, 才能最终让实习生掌握。我们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设立四诊、中药、针灸等教学内容的实践课程。以病人为中心, 具体参与到医疗诊疗过程中, 加深对中医诊疗步骤的印象。对于重点患者, 教师先做好四诊的收集的示教工作, 随后让学生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辨证论治, 给出自己的方药, 教师对学生的说法进行最后总结, 给出科学的定义和完整的表述[3]。“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变, 增加了学生对于中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3 模式化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模式化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的把关和管理。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为人师表, 不仅在德上要有修为, 更重要的是在某一学术上亦要有所修为, 方可为人师。故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 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授课的教师, 教研室及学校一定做好把关工作。进行提前的全科授课及全校授课, 认真听取改进意见, 完善教案质量, 使所讲课程科学、合理、通俗、易懂, 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听课兴趣。其次, 增加教师再学习机会, 选派教师深造及再学习, 通过开拓教师视野, 达到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同时,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亦是对学生一种有益的帮助, 间接影响和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 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期末, 学生对教师进行无记名投票, 征询学生对各任课老师的意见及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指正。通过教师的严格考察考核制度 (包括评价) , 根据明显规定, 进行褒奖。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教师清退制度, 对于学生意见较大、教案多次修改后仍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的教师, 应暂停其本学期的授课资格, 进行再学习。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保障教师的合格化和可信化。

医学学生是医疗工作的基石, 他们的培养, 关系到我国医疗的整体水平。所以, 必须提高认识, 用自己的所学所为为学生的医学教育贡献力量。中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因为其有效性、方便性、优廉性, 应该作为我国重要的医疗工作进行开展及发展。这需要我们中医教学人员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为祖国中医药的发展, 严格要求自我, 改进教学方式, 结合我院的实际,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中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探索适应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授课模式, 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及“教师”。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高效率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62.

[2]郝海霞.模式化教学法与个体化教学方案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结合运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0 (36) :792-794.

[3]任秋兰, 湖波, 郝海霞.模式化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1, 33 (5) :41-43.

篇4:改进教学方案,促有效教与学

一、以问题情境推动教学

在第一个班复习教学时,上课开始直接通过做练习,然后依据练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逐一加以讲解,学生错误率多的地方还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教学缺乏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时半刻难以进入角色。在第二个班复习教学时,将教学导入改进成通过以下问题1情境引入复习课题,教学展开通过问题2情境推动。

由图甲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透镜对光线偏折规律是朝厚的部位偏折。由图乙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问题2:画出下图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根据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作出光线透过凸、凹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并进一步介绍凸、凹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含义。

通过问题情境展开复习课的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复习课上也能在课堂上进行探讨物理规律,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物理教学。

二、以知识调整改进教学

在第一个班复习教学时,按照本章内容逐节进行,各知识点都是学生先练习,然后师生共同处理练习,并依次复习各知识点,教学各知识点衔接不太紧密、过渡不太自然,做到了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整个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很平淡。第二个班上教学时,将各知识点作了适当的调整。首先通过三棱镜对光的偏折情况(由光的折射规律)归纳出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然后引出凸、凹透镜各自的三条特殊光线,并由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物体在距凸透镜u>2f、u=2f、f2f、u=2f、f

三、以内容深挖升华教学

篇5: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基于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管理,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经分析我校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中任存在一些问题。

二、原因分析

现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给我们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学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重教学,轻教育

由于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

(二)、重形式,轻落实。

重形式、轻落实,存在于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这种重计划、轻落实、重总结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搞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三)、重眼前,轻发展。

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

现在学校的管理中,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时,存在着众多的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成绩和效益,而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但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

三、改进依据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依据,建立规范、竞争、高效的管理体制;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题;以“走进课堂,推门听课,推进精致管理”为主要途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改进目标

1、学校领导班子高度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胆进行生本教育改革,给改革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进行改革创新。

五、改进重点

1、大力支持改革教师,努力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2、根据改革特点,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评价。

3、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属于本校特点的管理方法。

六、改进措施

(一)、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何谓“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为了达到办学目标、为了实现办学理念,我们召开了教师会、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认同。又和乡镇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得到领导的支持。其二,校长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比如针对我校新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缺乏这一特点,我们开展了师徒结对,师傅上领路课、徒弟上汇报课,课后教师参与评课等教研活动。通过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利于激发教师教育生命的活力,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从教师实际需求入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从而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

(二)、加强师德建设

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

组织教师经常学习、讨论《教师行为规范》、《管理规范》等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师的基本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是教师的职业目标,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三)、带头开展教育科研

初中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得到自然健全的发展,为将来知识积累作准备?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勤勤恳恳工作、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另一种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要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给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五)、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我校在落实教师听课制度时,校长室、教务处协同教研组进行检查督促,按月进行总结、公示;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教师郑菊花

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学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做好每一件事。而儿童的天性是贪玩、好动,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要做好以下尝试:

一、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品德上、人格上有缺陷,就可能毁掉他的一生。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搜集资料结合教材中的资源,向学生讲述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周三径一”,特别是1500年前,数学家祖冲之就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要让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剂。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的时候,同学们通过学习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我趁机提出“0”的倒数是几?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学生甲说:“0”的倒数是“0”。学生乙:“0的倒数—”。学生丙:“0没有倒数”。„„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解决了课堂问题.三、适时引导。

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在学生解答“某班学生人数在40至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男女生各是多少人?学生无从下笔,提出这道题不能做,这时候我就提醒学生,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6,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了几份?在40和50之间谁是11倍数?学生恍然大悟,满脸兴奋,通过这样引导,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关于提高的勇气,在教“化简比”时,学生通过练习观察总结出比的前、后项都是整数、分数或者是小数的化简方法。又有学生提出能不能用分数除法法则进行化简,我就让学生尝试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认为后一种方法既方便又简单,通过质疑学生掌握了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7: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工作要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作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系列课型达标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研究,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规范教研流程,使“1+2”校本教研走上精细化轨道。(“1”即教学中所生成的问题、“2”即依托问题所进行的组内教研与集体大教研两中教研形式)

1、“1+ 2”校本教研流程:引导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两种教研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再创造----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中反思(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有效),研究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收集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其效益。通过规范教研流程,力争在教研形式和教研的实效性上有所突破。

2、鼓励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3、注重“1+2”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校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编辑成册。

4、组织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论文、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活动,协助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以活动促发展,造就睿智、博学、儒雅之生。

1、以构建“书香校园”为抓手,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在低年级阶段以图画书为阅读重点,更重要的是进行海量识字实验。在中高年级以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等为主,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读书课上通过“读写绘”,“讲读书故事”,“精彩故事”,“激情诵读”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孩子打开一个神秘的心灵世界,在一次次童书穿越生命的历程中,在老师、家长、孩子情感、思想的互相编制中,让孩子获得宝贵的童年财富。语文教师每人一个特色读书项目,开展“晨诵、午读、暮醒”生活方式,从细微处着手,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愿望。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上路,就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2、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学科类、艺术类、科技类、制作类等如乒乓球、足球、篮球、演讲、课本剧、经典诵读、竖笛、合唱、电子琴、绘画、书法、精彩写作等选修课程,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修,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阳光大课间“一级一品”整体推进:下午阳光大课间调整为30分钟体育活动。实行“一级一品”,一年级小跳绳形成绳操,二年级呼啦圈,力求有造型设计,三年级竹竿舞形成花样跳法,四年级竹竿舞形成花样跳法,五年级校园韵律操,六年级花样跳绳。

(三)系列课型达标活动通过验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达标初验活动,初验活动结束后,组织未达标教师继续对立标课进行学习,研究,教研组内对其课堂进行剖析,指导其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争取通过第二轮教研组验收。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流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宁城县苏木皋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每位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都严格按照所教学科的常规进行。

篇8:物理教学改进方案

学生的学习是深度交流和深度思维吗?

我们的设计和实施一致吗?

我们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或个性化需求了吗?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认识学生的哪些策略或方法?

我们在穿越学科边界的探索和实践中有哪些思考?

我们在认识学生方面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是教师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以上思考, 学校以“深度学习, 从认识学生开始”为主题, 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工作, 在分享和探讨中重新审视“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审视课堂, 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目标

1. 理解“关注学生学习”与“认识学生学习”的区别, 在案例剖析和分享中提炼认识学生学习的方法或策略。

2. 能结合案例阐述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 尝试总结“引导学生自然发生的学习过程”的方法。

3. 能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初步探索课程建设的有效做法。

研究内容

1. 从关注学生学习到认识学生学习

结合现阶段教学实践案例, 探索和提炼认识学生的方法或策略, 可能涉及的角度:学生学习风格 (感知型、思维型、记忆型) 、学生知识结构、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学生学习情感 (学生学习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概念) 、学生学习起点 (已有思想、认识、行动和水平) 及学生学习过程等。

2. 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案例中提炼思维工具 (即学生思考问题的脚手架) , 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 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课程准备

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实践, 探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如走班制教学、优秀生培养等) 。

4. 穿越学科边界的课程实施与探索

结合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案例, 探讨穿越学科边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思考。可选取的角度: (1)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课程、科学实验课程、校本课程等跨学科课程。 (2) 某些专题或概念的跨学科应用。

研究方法

基于案例的行动研究法。

研究阶段

1. 制订研究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 (小学科以学科组为单位) , 在上述研究内容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 确定研究角度, 撰写并完善研究计划, 明确研究活动开展的形式、要求和预期成果。

2. 实施研究计划

各备课组基于现阶段开展的课堂教学实践, 按计划开展研究, 及时收集和分析过程性资料, 进行成果整理。各备课组至少进行3 次小组研讨活动, 每位教师形成基于案例的研究成果。

3. 分享研究成果

各备课组在学科组内进行成果汇报和分享, 每个学科向学校推荐50% 的优秀成果。

说明:

1.每次活动前, 每位教师要有准备好的材料, 要有研究过程中的成果。

2.每位教师要在每次活动前进行实践, 拿出实践成果。

3.研究末期, 备课组把自己的成果进行整理 (论文、PPT、实践中的各种材料等) 。

篇9:物理教学改进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1-002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中化学教学如何积极应对这一重大变革?

1 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的变化

1.1考试方法的调整

方案中化学是“7选3”中的一门。“7”指的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学科,学生分别在每年的4月或10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选择成绩较高的一次计算成绩。其中学生还必须从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各选考科目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分数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分数为30分时间为30分钟。选考学科分数按照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具体操作为: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以上的分数按比例分为21个等级,起点等级赋分为40分最高等级赋分为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1.2学习内容的调整

2015、2016年高考内容:理科综合考试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删除专题3第4单元沉淀的溶解平衡)、9个综合实验。自选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高考方案下课程内容的设置分为水平1和水平2。水平1要求(即学考要求)如下:

《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其中以下内容由“基本要求”调整为“发展要求”:

(1)《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2)《化学1》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3)《化学2》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化学2》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物”;

(5)《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专题2中的部分原“基本要求”内容;

(6)删除三个必修模块《实验手册》中的综合实验,仅要求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

水平2要求(即选考要求)如下:

(1)《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必修课程模块中的“发展要求”部分;

(2)《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

(3)适当考虑其他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

说明:

(1)《实验化学》模块作为新学业水平考试附加题考查要求,删去三个必修模块《实验手册》中的综合实验;

(2)《实验化学》模块中所有“拓展实验”以及专题二“物质的性质探究”、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不作要求。

2 高考选考化学的专业情况及学生选报化学情况

浙江省考试院公布的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的相关细则中显示,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占54%,限定选考科目的占46%。其中在限定选考科目的专业(类)中,要求选考化学的占总数的64%,考生选考化学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化学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达到83.5%,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物理。

本学期,我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技术五门学考选考科目模拟选报,结果如下(参加选报的总人数为742):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报化学的学生很多,占总人数的64.74%,领先于其他学科。

我们又对选择化学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表

××中学2017届高考选考化学意向表

(1)选择化学的理由:

A.喜欢化学,高考想要选择化学专业(如化学、化学工程、化学教育等)

B.需要化学,高考想要选择与化学相关的专业(如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

C.不是很喜欢,但是学习比较轻松,高考时可以提供比较高的分数(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与化学不相关的专业)

D.不是很喜欢,只是为了将来报考专业可选择的余地大一点

(2)不选化学的理由:

A.不喜欢化学

B.觉得很难,学起来困难

C.想报考的专业与化学无关

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在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中,真正喜欢化学,将来想要从事化学工作的学生占的比例还偏少,还有不少的学生选择化学仅仅是为了高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或者选择专业余地大一点。

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当然是希望多一些学生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也是为了我们的化学事业后继有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化学有用,化学有趣,化学好学呢?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善课堂,改进评价方式。

3 化学教学如何应对新高考

3.1全盘考虑,整体规划

科学安排、周密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新高考,我们一定要全面研究、细致分析、广泛交流、早做准备,依据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据笔者大致了解,省内大部分重点高中,化学第一次学考安排在高二上学期(10月份),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一年之内把化学必修部分全部上完。课时紧,任务重。教研组应整体规划,什么时候上完必修内容,什么时候开始学考复习,什么开始选考的教学,必修内容上到什么难度,选考学习先从什么内容开始等等都应预先整体规划,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或者沿用老经验。笔者认为:不管生源如何,高一化学必修的难度需要真正降低,让学生从化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从而喜欢化学。试想,化学每次都考60多分何谈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度降下来,课堂轻松很多,我们可以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等方面大做文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用处,化学的强大。

3.2研读“标准”,把握三“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称“学科指导意见”)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我省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科书的研究制定的。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以下称“学考标准”)对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范围、内容及要求作了明确的要求。

认真研读三大“标准”,把握“三度”——广度、难度、深度,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在教学和复习中减少盲目性,避免做无用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学科指导意见”中关于乙醛的“基本要求”是“知道乙醛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要求”对乙醛没有说明。“说明”指出“增加乙醛的相关内容,是为了增强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的系统性”。“学考标准”中对乙醛的具体考试要求是“乙醛的分子组成,乙醛的性质(加氢还原、催化氧化),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完全要有底气真正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只需掌握乙醛的加氢还原和催化氧化这两个知识点,了解“醇;一醛一酸”的转化关系,并且知道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即可,学生无需再理解和背诵难懂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增加实验,提高兴趣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高一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化学2专题2“化学电源”部分的“活动与探究”中介绍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很多教师认为氢氧燃料难讲解,实验准备麻烦,直接在黑板上讲解化学实验来得更简单,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更好。殊不知,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是期盼,他们对氢氧燃料电池也存在很多的疑问。燃料电池是燃烧反应吗?氢气和氧气不点燃也能反应?这个装置真的能实现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并且释放出电能吗?其实这个实验准备时间并不长,而且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有很大冲击,使他们认识到氢气(也可以是其他的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反应不—定要通过点燃才能反应。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就像锌铜原电池中锌腐蚀的速率加快一样)。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同样把可燃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像燃烧过程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本实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对能量间转换的认识。

4 合作教研,及时巩固

合作教研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发扬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研究知识背后的内容、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备课组合作教研—直在提倡,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原因有很多,比如很难做到备课组教师都认真对待集体备课,合作教研;备课组内教师水平差距很大,不能做到每堂课的水准相当;备课组教师风格各异,很难做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等等。这里笔者所讲的合作教研主要是课后一课一练的编写。我们的做法是:(1)提前一周将编写一课一练的任务分配给备课组成员。(2)集体研读考纲,要求按考纲条目编写练习。编写的方法是:先列考纲条目,再找对应习题,防止题目超出要求或者条目下没有对应的巩固习题。(3)编写后的习题专人负责检查核对,习题是否超纲。(4)学生完成后,由命题人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好答案,并对错误集中的题目给予详细解析。

学习“金字塔”模型指出,若及时实践练习,学过的知识在24小时后的平均保留记忆率可达到75%。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实时小测验,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尽快调整和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例如:在完成了化学2专题3第一部分的教学后,可利用课堂5~8分钟时间进行一个小测验,题目简单、基础,与学考要求相吻合,不超学考要求。

课堂小测验

一、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二、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注意条件、箭头、结构简式)

1.甲烷光照氯代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3.乙烯与氢气反应

4.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5.乙炔与氯化氢1:1反应

6.苯的硝化

上一篇:《桃花源记》相关文言知识下一篇:错峰运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