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化幼教发展之路

2024-05-04

走特色化幼教发展之路(通用6篇)

篇1:走特色化幼教发展之路

走特色化幼教发展之路

随季节变换的蔬菜区、童趣十足的手工作品、与自然融合的颜色装饰……走进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徽县泥阳镇幼儿园,“高颜值”的园所环境温馨舒适、优美大方,游戏区间花样繁多,孩子们在这里游戏玩耍,乐此不疲。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所“小而精”的幼儿园里,还创设了形式各异、材料丰富的区域环境,建构区、表演区、生活体验区、角色区等可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园以农村特色幼儿园为办园目标,旨在让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通过丰富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和自信心,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该幼儿园园长张雁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立足农村实际,泥阳镇幼儿园创设了“蔬菜种植园” 和“花卉园区”,通过孩子们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真切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尝到了愉快的播种、细心的照料及收获的喜悦,孩子们在观察、动手体验、记录等过程中,学会了收获、分享、交流及珍惜劳动成果。

尽管地处农村地区,泥阳镇幼儿园坚持以“创办农村特色幼儿园”为办园目标,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端正办园思想、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幼教规律、加强园风建设、立足农村实际、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保教质量,积极探索本园发展的路子。

泥阳镇幼儿园的变化是徽县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徽县坚持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发展战略,特别是把学前教育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办园行为,积极探索富有当地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全县学前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有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743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752人,附设学前班538人,民办幼儿园3148。公办幼儿园现有幼儿教师200人,专任教师17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1%。

据徽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徽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徽县学前教育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徽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同时,成立“徽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财政、建设、国土、发改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实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学前教育发展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建设用地、教师队伍配备等工作大开绿灯,特事特办。

与此同时,徽县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全县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县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幼?涸敖ㄉ韬桶煸疤跫?改善。建立并完善了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县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学前教育纳入常规督导内容,定期对各类园所开展检查评估,促进了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1年以来,共实施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3432.83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011.53万元。

为确保学前教育发展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合理。徽县不断加大对优质园的奖励力度,2013年对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园”的县幼儿园一次性奖励2万元;大力支持和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2013年安排民办学前教育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30万元,用以扶持三所民办园园舍建设和教玩具购置。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统筹安排学前教育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工程、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奖补等项目,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和覆盖全县的学前教育网络。”徽县教育局局长陈友平说,为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改善办园条件,徽县拿出了四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以县幼儿园为总龙头,2010年投资1100万元,在县城黄金地段一次性征地7.5亩,异地新建了县幼儿园。同时,配套完善内部设施,并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将县幼儿园打造成全省一流、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示范性幼儿园,2013年6月该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园评估验收;

第二个“锦囊”: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2011年以来,通过实施省级学前教育项目先后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0所,由非标准园创建晋级为标准化幼儿园5所,创建省级一类幼儿园和市级示范化幼儿园各1所。目前15个乡镇全部建起了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第三个“锦囊”: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农村闲置校舍等富余教育资源,结合徽县精准扶贫工作,规划到2017年新增村级公办幼儿园15所,建成20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共计增加幼儿园入园园位1290个;

第四个“锦囊”: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以奖代补”等项目,先后建成了“阳光幼儿园”“金徽幼儿园”等一批高标准,规范化幼儿园。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督促检查,促进了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形成“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徽县扩大幼教专业教师在教师招考中的比例,县教育、编制和人社部门,每年结合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科学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逐年扩大学前教育教师招考范围、数量及专业比例。近三年,先后录用120名幼教专业教师充实到基层幼儿园,从源头上缓解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在学前师资待遇方面。徽县提出,要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为幼儿园教师单列指标,实行学前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同等待遇。

同时,县教育局积极引导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小学教师,通过参加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培训,转岗分流到当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据统计,近三年来先后有32名小学教师参加多类培训后转岗分流到农村幼儿园任教,极大缓解了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县上还组织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通过开展新教师岗位练兵、幼儿教师基本功达标、幼儿教师课堂技能大赛等活动,积极搭建幼儿教师成长平台,有力促进了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徽县坚持科研引领,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和积极性。

为保证幼儿园规范办园、科学发展,徽县建立健全了幼儿园动态管理制度,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每年定期对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开展复评认定工作。加强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突出科学启蒙教育特色,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严防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引导全县幼儿园努力形成以游戏为基础、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同时,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办园审批程序,联合公安、消防、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幼儿园日常运行的监管,对全县民办幼儿园进行摸底和清理整顿,对存在问题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逐步提高全县学前教育保教水平。

徽县要求,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按照“统一政策、优质优价、分类定价”的原则,实行不同类别的幼儿园严格按照标准收取相应的保育教育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经费管理制度,通过设立公示牌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监督。并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规模较大的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安装监控设备,配备消防等器材设施,建立健全卫生防疫、体质检测、晨午检等常规工作制度,强化幼儿安全常识教育。

“我们还将继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抓好为民办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迅速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普惠、公平的学前教育。”陈友平告诉记者。

编辑:蔡扬宗

篇2:走特色化幼教发展之路

摘要:特色学校:“有独特色彩、风格的学校”,即有个性的理念和思路,有个性化的管理举措,被全校师生所认同并形成传统。开发区一中作为我市首批特色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

关键词:学校;建设;特色;发展

几年来,我市涌现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校,也积累了一些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开发区一中作为我市首批特色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

一、特色学校建设模式

1.整体考虑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区域整体推进。即县区教育局在各校原有特点基础上做整体考虑,实行区域整体推进,实行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青龙县和开发区对此就作了有益的尝试。

2.学校自主建设。即学校从教师、学生、历史沿革等实际出发,自主选择、挖掘、提升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特色学校建设呈现的特点

1.不平衡。(1)区域间不平衡。(2)同一区域内校与校之间不平衡。这两个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基础、发展程度、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

2.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特色领域窄,深度浅。

3.有潜力。即特色学校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只要规划合理,措施得力,特色学校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理解特色学校。词典对特色的解释:“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学校:“有独特色彩、风格的学校”,即有个性的理念和思路,有个性化的管理举措,被全校师生所认同并形成传统。对特色学校的误解:(1)特色学校就是学校特色;(2)特色学校就是学生一刀切发展同一特长;(3)特色学校就是有一批课外兴趣小组,拥有一批特长生;(4)特色学校就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特色。

2.学校办学思想在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要有个性。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个性化理解,是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又符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思想,而不是只有对教育方针的注解,没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思想。

3.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有整体规划。学校领导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召开多种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论证学校有哪些特色、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建设特色学校的突破口选在哪里等,在此基础上出台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制订后,学校领导要带领全校教师认真执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

4.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压担子、铺路子、开方子、搭台子、结对子”的方法。“压担子”即把有培养价值的教师安排做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做体现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主持人;“铺路子”即派有培养价值的教师外出学习相关内容;“开方子”即帮助教师挖掘特色和改进不足;“搭台子”即给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对子”即把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让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5.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即学校的价值文化,价值文化在学校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应体现学校的价值文化。注重营建文化氛围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校在“国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从“楼道墙壁展示经典、校园橱窗宣传经典、花坛围墙诉说经典、开设讲座介绍经典、课前时间诵读经典、组织活动表演经典”6个方面营建了学校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6.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特色学校的核心内容。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窗口,是体现校长独特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篇3:地方院校应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一、 准确定位, 突出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目标追求过程中形成的, 若没有合理的办学目标和科学定位, 对地方高校来说, 不仅难以形成特色, 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健康成长。很多地方高校由于对自己在高教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地位认识不清, 目标制定过于高远, 刚升本科的马上提出要办硕士点, 刚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马上要争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为了上层次、上规模, 很多高校经历了合并办学、新校园的扩建和搬迁, 原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办学已经创出的特色已不再彰显。这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一些高校走了弯路, 回过头来再想发展, 已经浪费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高教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 对于地方性大学这样的后起高校来说, 急于提高学校的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定要审时度势, 按教育规律办学, 要在一定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要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走特色化发展的路,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 地方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原则和策略

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 要认识到自己同那些综合性、重点高校在整体实力上的差异, 不应一味地去追循重点大学的发展道路和办学模式, 必须研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在学校定位和办出特色上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和行业的需要, 找到学校与地方、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根据行业特色, 发展特色学科, 以人为本,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从而在学校所处的区域办出地方特色。

第一, 发扬行业特色, 建设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元素, 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基础, 各类高校都应在学科建设上发挥优势, 办出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大多以一流的特色学科闻名于世, 我国大学发展水平的差异, 实际上是学科发展的特色和水平差异。美国的一流高校特色分明、风格迥异, 既有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更强调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 也有只提供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 还有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专门学院, 如纽约服装学院、美国烹饪学院分别因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服装设计师和烹饪大师而闻名遐尔。地方院校虽然学科结构单薄、科研基础差, 但也有很多行业性特点突出的学校, 农、林、地、矿、油、交通、邮电、传媒、纺织等专业的地方院校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长期以来形成了与行业和地方密切合作的关系。地方院校应继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 但也必须清楚和明确行业本身并不就是特色, 必须要在坚持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人优我特、人特我新才有可能成为特色, 在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突出和加强这些行业特点, 经过长期不懈的奋斗, 形成卓有成效的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可的办学样式。所以, 地方高校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 先从一二个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科领域取得突破, 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优势学科, 经过不懈努力, 逐步形成本校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 这样才能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或行业特色的单科性或多科性大学, 才可以说形成了某种办学特色。

第二, 以人为本,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 对学科建设起支撑作用的是师资队伍, 学科和专业是否有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是否有特色。但是, 近年来高等院校持续扩招使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加上民办高校的兴起, 校际间的人才竞争已成事实 , 优秀拔尖的、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 为了弥补这种“缺兵少将”的状况, 各高校往往采取到其他高校“挖人”的策略来壮大自己的学科队伍, 这种学术人才匮乏的现状在地方院校中表现得更是明显, 不仅引进人才困难, 甚至留住人才也变得相当不易。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在一定时期内是地方院校学科建设最大的隐忧。现在, 各高等院校纷纷以高工资、高待遇来招聘和引进优秀教师。学校领导有责任、有义务创造一种激励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工作环境, 建设一支有特色的师资队伍。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通过柔性化的管理措施正确处理好引进和培养的关系。

(1) 地方院校要构建有利于学科建设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制定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政策, 激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学位, 稳定现有人才,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 吸引高级人才来校工作, 加快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3) 实施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建立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工作表现, 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 (4) 要重视人文环境建设, 努力建设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2] 。

第三, 立足基层, 服务区域社会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的基本办学理念, 地方院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 努力发展某些优势学科和专业, 设置学科和专业应注意扬长避短, 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 想方设法去弥补部委属高校没有的学科、专业, 在优势学科和专业领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制订要改变“闭门造车”式人才培养方式, 把“有什么师资力量就培养什么人才”改为“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从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为他们输送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 与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学科专业, 要想方设法把它办强办精, 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由于地方高校的区域性特点, 其毕业生一般都会把在当地就业作为首选, 产、学、研合作对象也是绝大多数选择当地的企事业单位, 因此, 地方高校与当地的各单位和各级组织的联系也更密切、更稳固。地方高校应抓住具有立足基层的区位优势, 许多企业都特别重视科技创新, 他们有专门的组织、专门的基金, 有和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迫切愿望, 地方高校要选准方向, 打好地方品牌, 研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划, 使本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 科研工作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可能, 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着重考虑如何解决基层一线的现实问题, 开发一些力所能及的、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 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很多企业都愿意出资与学校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 地方高校的建设调整、发展、变化、进步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经济建设主战场是高校科研课题取之不尽的源泉。地方院校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在实力增强中逐渐调整发展战略。

摘要:在高校规模急剧扩张, 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地方性院校应走一条适应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校应该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 准确定位, 采取有效措施,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大有可为[J].江苏高教, 2007, (2) .

篇4:走特色发展之路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会点上,珲春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化保障、深化改革、下放权限等方式,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输血”、“造血”、“活血”,并对专业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给各乡镇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各乡镇立足实际,整合资源,用足各项惠民政策,逐步脱离单一的耕作生产模式,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夯基础、建基地、壮龙头、强科技、拓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珲春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特色种植热了

“2016年我家又扩大了种植规模。你看这些菌袋,这都是我们致富的希望。”家住珲春市春化镇兰家村的刘庆宝介绍说,他今年种植了7万袋木耳,木耳已经成为他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刘庆宝一家只是春化镇发展木耳产业的一个缩影。在春化镇,很多菌农已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帮助指导自己开展木耳生产。走进春化镇,不少菌农或是平整菌场、或是在菌棚忙碌、或是在联系销路,如今,春化镇黑木耳产业正向规模化、规范化快速挺进。

據介绍,黑木耳种植作为春化镇的朝阳产业之一,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而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春化镇把黑木耳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民心工程,根据各村屯的实际情况推广木耳种植知识,提升菌农种植水平。帮助菌农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鼓励菌农发展“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以来,春化镇共种植黑木耳约6000万袋,预计可产木耳300万公斤。

工业化思维多了

珲春市英安镇是省级示范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近年来,英安镇努力建设主导产业明晰、经济实力雄厚、城镇功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的特色工业重镇和生态新城。

英安镇以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三区”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跟踪机制,探索培育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专业招商等新型招商形式。根据“建设新区、改造镇区、东西联动”的总体部署,活用政策,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利用危旧房屋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契机,积极探索镇区改造方案,规划全镇的空间布局。

为推进服务业发展,英安镇优化房地产、餐饮、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拓宽农民就业致富门路。同时,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开展村企结对和驻村帮扶活动,整合资源,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旅游经济火了

如今的珲春市敬信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先发展旅游业,以“绿色、生态、民俗”为主题,构建起“游边境、赏湿地、尝鱼宴、住农家”的旅游发展格局,成为众多游客周末休闲聚会的首选地。

为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该镇投资800万元完成二道泡村至九沙坪村旅游公路沿线绿化工程;投资8000万元打造六道泡民俗村建设项目;投资120万元在防川新建喀秋莎休闲广场;创办防川村捕鱼合作社,新建捕鱼码头和11栋渔民房,购买14条新型白钢渔船,积极推进图们江水上游、捕鱼体验“农家乐”活动。

为打造旅游重镇,敬信镇不断加大推介力度,先后参加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召开的中国吉林经贸旅游招商活动、第19届太平洋国际旅游博览会、天津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并通过开展敬信防川民俗文化旅游节、敬信百花风车节、黄牛选美等,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实现一年四季有活动。

篇5:走特色化幼教发展之路

张志国

发挥资源优势

一、西丰县发展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特色经济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大众产品已经不再是“有货不愁卖”,天然、健康才是更多人的追求。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与国内市场上的“非绿莫入”,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并且占有一席之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必须在“特”字上作文章,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占领市场。

其次,发展特色经济是从实际出发适应西丰县经济特点的需要。西丰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不在主要交通干线上,县城距铁岭市和沈阳市分别有107公里和182公里,交通的不便与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西丰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上较兄弟县(市)区没有什么更多的优势可言。地缘条件决定西丰不能把发展的眼光仅仅盯在上工业企业上,历史的教训也说明,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发展比不发展更加可怕。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西丰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地理位置差但生态环境好,地少但山多,资金不足但资源丰富。利用富裕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生产优势产品,发展特色经济,才是西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发展特色经济是适应西丰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的需要。西丰县古为皇家围场,现是辽宁省九个林业县之一,山林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在的县第十三届党代会上,将生态立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首,广大干部群众一直视生态环境为各业发展的根本,坚持资源保护与利用并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努力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县有林面积218万亩,森林蓄积量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近55%。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适宜多种珍稀动植物生长,为发展特色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西丰县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

1、资源优势。我县发展特色经济的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特殊性。首先,从气候条件上看,西丰海拔相对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这种山区气候非常适合烟草、中草药材的生长,且品质上乘。如地龙骨、细辛等药材受气候影响,药性比其他地区的同等药材要好,很受客商的欢迎。其次,从土地资源上看,西丰县大体为“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形地貌,山多林密,土地肥沃。,完成土地绿色环评面积261万亩,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整体开发绿色食品的县份,同时也被省政府确定为五个绿色食品基地县之一。再次,在动植物资源上,全县有可开发利用的各类野生动植物500余种,每年山野菜鲜菜产量多万斤,品种主要为蕨菜、刺嫩芽、山芹菜等20余种;可利用中草药材76种,每年可产鲜品800-1000万斤。养鹿、放蚕都有近百年的历史,广大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有着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2、技术优势。在鹿业上,西丰梅花鹿品种选育项目于1995年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被确定为“西丰梅花鹿”品种。育才种鹿场被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确定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良种繁育中心”。梅花鹿人工受精配套新技术于20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CA增茸素、“得加911”断乳料和青贮饲料袋贮实用新技术的推广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柞蚕上,西丰县共有3家柞蚕母种场,是全国柞蚕母种基地。我县研制的“丰杂1号”“丰杂2号”“丰杂3号”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辽宁市场占有率达80%,占世界柞蚕母种产量的35%。其中,“丰杂1号”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丰杂2号”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丰杂3号”通过了辽宁省科技成果鉴定。在烟草上,全县全部实行统一的集约化育苗,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生产。其中和隆满族乡被确定为云南曲靖卷烟厂的原料供应基地。在林蛙上,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功,辽宁宏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林蛙加工技术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草药材上,经过技术人员和农户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成功地将中草药材从山上引到田地中,目前我县的中草药材90%都是在田地中种植的。

3、经销优势。一是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我县的鹿、林蛙、柞蚕、中草药材已经打开了市场,产品辐射到韩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并初步形成了地域品牌优势。其中,鹿产品主要销往香港、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鹿产品经营集散地。二是出色的经纪人队伍。我县的特色产品之所以越走越远,主要是因为有一批出色的经纪人队伍。如从事鹿产业的经纪人全县有近500人,其中最典型的有安民的张春庆,他年加工经销鹿茸等产品50吨产品(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进口40吨),产值1000万元,产品销往南韩、香港、澳门等地。从事柞蚕产业的经纪人有1000多人,主要是割茧、出蛾、养赤眼蜂等。

二、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发展特色经济的主要做法

1、理清思路,明确重点。从西丰的实际出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发挥西丰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实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专业化生产,基地化建设,工业化增值,坚持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进而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又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开发、成龙配套”的原则,重点发展了鹿、牛、蚕、蛙、烟叶、榛子、中草药、山野菜、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特色产业,把其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发展西丰经济的一项重要要工作,下全力去抓。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并且每个产业都安排专人负责。最近,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还要求有关部门对每一项重点产业都要做出科学、详细的规划。

3、调整布局,建设基地。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三区两带”的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即北部瓜菜专业区、东部畜牧业专业区、南部林下产业专业区和辽开公路、303国道两侧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精力重点培育种、养、加、销大户,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大户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县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

4、以工谋农,做大龙头。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帮助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5、强化服务,完善体系。为了促进优质农产品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有组织地引导农民依托产业开发项目和产业为载体,建立产业协(学)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现有各类协(学)会7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约30个,参加互助合作经营组织的农户近3000户,占我县农户的3.9%,带动农户5000户,占我县农户的6.6%。

6、依靠科技,推进创新。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产、学、研、发一体化的协作关系,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现有加工企业和发展新兴加工业。在这方面,宏宇生物公司与辽大,东日家禽公司与沈阳农大、鹿业局与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所都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目前,全县共拥有绿色和无公害食品标识18个,种植绿色和无公害食品15万亩。

7、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大力度,为特色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首先,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土地、物资、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与管理办法。其次,加强管理,为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服务环境。

三、目前西丰县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果

一是鹿产业。西丰素有“鹿城”之美誉,“西丰梅花鹿”驰名中外,是东北亚地区良种梅花鹿基地之一。全县共有鹿场1487家,其中国有15家,集体2家,个体1470家。饲养量近5.4万只,存栏量4.4万只,占全省的60.6%,占全国的12.5%。我县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经营集散地,有各类鹿产品经销加工企业149家,参与养殖经销等各类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加工经销鹿茸120吨,养鹿及副产品加工经销额2亿元。龙头企业主要有铁岭市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铁岭市鹿源参茸饮片有限公司、铁岭市恒生鹿业有限公司和西丰县野鹿王酒厂等。

二是黄牛产业。西丰是全国秆秸养牛十佳示范县、全国首家肉用黄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优质肥牛饲养及加工基地。20全县黄牛年饲养量27万头,存栏量14.2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占60%。500头以上养牛大户28户,养牛小区14个。黄牛品种为西门塔尔、夏洛来与本地黄牛三元杂交改良牛。全县现有黄牛交易市场3个,从事黄牛产业的经纪人2000多人。龙头企业有中敖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是柞蚕产业。西丰柞蚕产量高、质量好,是国家优良柞蚕母种基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赤眼蜂生防繁育基地。西丰县现有蚕场面积51.4万亩,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产量3600吨-4000吨,产值1.3亿元,其中:蚕茧收入4000万元,加工等收入8000万元。全县有4000多户蚕农,平均每把蚕年收入为1万元左右,纯收入6000元左右。每把蚕场村集体还可以收取2000多元的`承包费。龙头企业有辽宁美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柞蚕丝能力达到800吨,现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是林蛙产业。目前,林蛙养殖基本是半人工养殖,主要品种为长白山区的中国林蛙。全县共有林蛙养殖户500多户,年产量600万只,产值1000多万元。龙头企业辽宁宏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有“林蛙油粉胶囊”、“清青软胶囊”、“冰鲜蛙”、“精选林蛙原油”等,是保健和美容的佳品。

五是瓜菜产业。发展保护地瓜菜面积1.8万亩,其中,暖棚春茬以黄瓜、秋茬以西红柿为主,年平均纯收入1万元左右;冷棚春茬以甜瓜、秋茬以西红柿为主,年平均纯收入6000―7000元。对瓜菜产业生产拉动最大的企业是永得利绿色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所属的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年交易量6480万斤,交易额3200万元,带动种菜农户4500户。

六是烟叶产业。20全县共种植烟叶20658亩,总产量实现4万担,占全市总产量的

36

%,总产值达到

1500万元,实现税金300万元。

七是榛子产业。我县有野生榛子林20.5万亩,已经归圃的有10万亩,年产榛子400多万斤左右,产值近5000万元。其中成平满族乡有600余户农民从事榛子产业开发,现已开发垦复榛子园2.3万亩,建成百亩以上榛子园30个,从事榛子生产的农户平均每户收入8630元。

八是水果产业。全县水果生产面积11万亩,主要品种为金红123苹果、尖把梨和红南果梨,年总产量1.4万吨,产值2000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

九是中草药材产业。全县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林下参8000亩,地龙骨3000亩。龙头企业为辽宁金丹药业有限公司,其产品肾石通颗粒、六味地黄丸、全鹿大补丸等药品具有较高知名度。

此外,西丰县的山野菜、食用菌等产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且,这些特色资源还直接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带动了西丰县医药保健品、绢纺服装、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看,我县特色经济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规模不大。几个特色产业基本上仍然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由此造成特色产业样样有,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二是重点企业拉动作用不强。

这些企业虽然在外观上有了现代企业的雏形,但究其实质还是家族式企业,没有像沿海地区一些家族企业那样过渡到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十分落后,难以形成强劲的拉动作用。三是资金不足。因资金短缺,我县的很多特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很多特色产品还处于初加工阶段,没有实现多次的增值增利。四是市场体系不完备。我县的市场还只是初级的集贸市场,没有大型的、专业的批发市场,一些生产要素市场还没有形成。

四、今后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措施

1、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1)壮大基地规模。把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主攻方向,按照规模大、潜力大、带动力大、效益大的四条标准,按照北部果菜、中西部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南部林特产品、药材和烤烟、东部牧业开发四大区域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种养业专业基地。重点建设梅花鹿、柞蚕、烟叶、中草药材、林蛙、榛子基地,着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格局。

(2)扶持龙头企业。这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核心,也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是要靠自己育“龙”。要积极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向重点龙头企业倾斜,让它们做大做强,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产业化核心。同时要通过改制、重组、联合等手段,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一批规模大、群体优势明显的产业企业集团。二是要招商引“龙”。要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增强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特色农副产品为载体,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和认证,积极向域外推介,力求在食品加工、服装绢纺、制药保健品等项目的引进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3)培育服务体系。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扶持、放手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要坚持“扶持不包办,指导不干预”的原则,依托原有乡(镇)的合作经济组织和供销社,通过改革和重组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生产协会。要鼓励涉农部门、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领办合作组织。

2、全力建设土特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其对特色经济的拉动作用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前提条件。没有市场就没有物流,没有物流也就没有特色产品的快速发展。要在发展城乡集贸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劳务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市场。当前,要集中力量建设东北最大的土特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总占地面积11.16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77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量可达100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5亿元。要通过市场的建设,逐步把西丰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土特产品的集散地,推进以特色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而牵动城市开发、餐饮服务、劳务、运输等产业,扩大就业人数和质量,扩充经济总量,拉动县乡两级财力增长,活跃全县经济。

3、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保障

要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特色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工作力度,强化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工作,大力推行畜牧业舍饲圈养、生态蚕场建设,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妥善解决好林牧、林蚕、林粮、林柴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以库、塘、井、窖等设施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提高特色产品的现代化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对垃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工作,坚决不引进、不上马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维护和改善发展特色经济的良好生产环境。

4、实施科技兴特战略,提高特色产品的竞争力

篇6:加强艺术教育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陕西省商洛商州区中学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教育积淀百年老校,现有114个教学班、7500余名在校学生。我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普通中学,发展成今天的陕西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示范学校。在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州区中学的走出了一条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兴校之路,也实现了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

一、创新思路,多元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

商州区是商洛市政府所在地,市区内有两所高中。一直以来,商州区中学无论从校园环境建设、教学设施、还是生源质量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生源,由于政策原因,我校高中录取的都是全区1200名以后的学生。教师的工作没有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没有积极性。到2002年,学校高中部仅有12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高考二本上线人数是个位数,一本一个没有。家长、学生、教师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发展近乎绝望,高中部面临着还能不能生存的艰难境遇。

面对现状,学校上上下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做出了走人才培养“多元化、特色化“道路。根据我校高中生源基础差、传统的重文化课教育培养人才之路越走越窄的客观实际,大胆调整办学思路,以创建艺术特色学校为发展方向,由以往单靠文化教学培养人才向文化课和艺术、体育教育并行的多向培养人才方式转变。经过研究,确定了“注重兴趣特长、尊重个性,大力发展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学生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艺术教育全面展开。起初的艺术教 1

育以体育、美术特长生的教育培养为主,以音乐教育为辅。学校在高中各年级专门设立了体育生特长班、美术生特长班,也成立了艺术特长生训练队。由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和艺术课教学辅导工作。

我们在艺术教育及办学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拓宽路径。2006年我们又根据国家高等院校的招生政策及专业设置,在理科学生中选拔培养美术特长生,在文科学生中选拔培养传媒特长生。这样,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教育的思路,为在这方面有特长、有条件的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平台。2008年高考中,有3名理科美术特长生、8名传媒特长生被本科院校录取。2010年起,我们又在高中文科学生中选拔培养文科体育特长生。对文科体育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2011年和2012年高考中,我校分别有12名和15名文科艺体特长生考入二本院校。至此,我校教育和人才培育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艺术教育特色鲜明。此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艺术体育节”,为体育艺术特长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并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书画展、书法比赛、歌曲、演讲比赛,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文化生活得到活跃。同时,学校每年在全区范围内选招100名高一体、音、美特长生,加强培训,艺术特色教育也逐渐迈上了快车道。

二、突破传统,发展特色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特色教育方面,我校在认真思索,多方考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把特色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以强化体、音、美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充分展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独特个性和丰厚底蕴。学校一方面坚

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向,不断提高体、音、美各学科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坚持初、高中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全体学生艺、体素养的培育,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向特色化、标准化、高层次迈进。

1、科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

为凸现艺术教育特色,强化艺术教育成效,学校除有一名副校长负责分管全校艺术教育工作外,还专门成立了艺体处,明确其负责管理艺术、体育教育的职责,并负责实施学校艺术、体育教育规划,安排布署阶段性及长期性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期有要点、有小结,有计划、有总结。这样,艺体处在分管校长的带领下,团结全体艺、体教师,积极的做好了各项工作,为学校艺体工作健全了制度,营造了气氛,发挥了学生特长,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目前商州区中学体、音、美三学科共有22名教师、全部达到了本科学历,其中高职7人、中职8人,青年教师占半数以上。学校为了加强体、音、美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对他们的业务素质进行了专业培训,使其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并努力使之成为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名牌教师。通过定任务、定目标、压担子等各种措施,促进学科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迅速成为学科骨干。为了支持艺体处工作,学校能及时兑付了教师工作服装和训练辅导补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进步。校党总支还从艺术类学科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艺体处现有党员15名,占学科教师的70%,这也是区中艺体教师团结务实,敬业高效,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优势所在。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体育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在依托体育场的基础上,硬化了学校篮球场,创建了乒乓球室2个、体形训练室1个、舞蹈教室、画室4个;音乐教室1个、琴房2个、体育器材室2个、学生体质检测室2个,每年均拿出15-18万元投入到体育、音乐、美

术器材的购置与维修、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等,确保了学校艺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发挥优势,面向全体,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

我们充分利用教师队伍和专业设备优势,本着“不求人人有特长,但求个个有进步”和“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理念,将艺、体教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来抓。一方面按新课程要求,为初、高中学生开齐、开足艺体课程,并以打造精品课为目标,加大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精品课例。如:体育教研组赵妮老师的《愉快的跳动》一课在2006年省、市体育课展示中获一等奖; 2009年彭永红老师的《跨栏跑》一课在第三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评选中获陕西省一等奖;2010年美术组王华的多媒体课件《鉴赏绘画》获陕西省二等奖;佘直晏老师的艺术鉴赏课《走进抽象艺术》获商洛市教学设计一等奖;音乐组青年教师黄亚琼2011年参加商州区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获第一名。另一方面,音、美教研组还积极组建学生艺术社团,成立了初、高中合唱团、绘画、书法辅导班,高中、初中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坚持定计划、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原则,派专人检查加以落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我们大胆尝试,将田径运动会与艺术节活动结合在校园内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学生才艺展示。学校今年艺术节开展的项目就有:体育竞赛、书画展、书法比赛、黑板报设计比赛、诗歌朗诵大赛、手抄报、演讲比赛、英语才艺展示、科技活动展示、理化生趣味知识竞赛等,最后是“多彩校园、放飞梦想”文艺汇演。让所有学生尽可能获得充分的展示机会,极大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竞争的热情,使艺体教育的普及性与专业性得到了有机结合,使体育艺术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展示个性能力的大舞台。

不懈的努力换来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大面积提升,继承传统,发挥优势,精益求精,多层次结合,使学生多元化素质进一步提高。2009年以来,我校多次组队参加区、市校园文艺演出等活动,在陕西省“春芽杯”艺术大赛上,我校获奖人数不断增加;在第八、九、十届大赛中,共有84名学生获奖,学校也荣获第八届、第十届“春芽杯”优秀组织奖。田径、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省、市比赛中接连获奖;2012年7月我校有32人代表商洛市参加陕西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共有27人次获奖,其中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7枚,参加的6名教练员均获市教育局授予的优秀教练员称号。商州区中学的声誉迅速提高,办学水平与层次也上了新的台阶。2006年学校被验收命名为“陕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8年荣获“陕西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可以说近十年是商州区中学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年。

三、百尺竿头,彰显特色,打造特色教育更亮品牌

艺体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给文化课中等生提供了成才的机会,每年都有文化课成绩平平的学生被中国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2010年高考体育艺术类上本科线68人,2011年上线83人,2012年上线94人,艺术学科上线人数连年递增,为我校高考上本科线人数稳步提高注入了强劲的力量。特色教育取得的成就,也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相互之间明着竞争、暗中较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力的推动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攀升。2010年,高考文理一本上线人数28人,二本96人;2011年,文理一本上线23人,二本135人;2012年文理一本上线27人,二本141人,2009年录取的全区中考成绩1516名的杨欢同学,2012年高考成绩位居陕西省文科150名,商洛市文科第八名,商州区文科第一名。目前,学校已经完全走

出低谷,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高中部共有50个教学班,3400多名学生,生源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由10年前的冷漠、绝望,转变为积极地支持和肯定。

总之,我校近几年在发展艺术体育教育工作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模式,在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上做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但随着各地、各学校对艺体教育的进一步关注与重视,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商州区中学如何在人无我有的优势逐渐削弱的情况下,占据新的制高点,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面对问题与挑战,我们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前提下,走出去、请进来,认真谋划学校未来三年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多元化、特色化“的新思路,寻求学校发展的最佳途径,力争通过五年乃至十年的努力,打造区中特色教育更高品牌,使我校的特色教育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波折作文800下一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