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2024-04-21

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精选10篇)

篇1: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课题:中学生沟通的重要环节之一

——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教学对象:高一(19)班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教学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课程类型:心理辅导、活动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白纸、笔和两张样图

教学过程:

一、破冰(心理游戏—左右手)加导入(故事导入)——5分钟

破冰的过程大致如下:教师说举起左手的时候,学生就需要举起左手;说举起右手的时候就需要举起右手;说不要不举起左手的时候学生就必须举起左手;说不要举起左手的时候就需要放下左手。以此类推〔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注意力恢复到课堂中来并且可以为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下铺垫〕

教师通过讲述呈现故事: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林肯为什么要这么做吗?他这么做对于自己和别人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请听几位名人他们对于情绪是怎样调适的?

①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卡耐基【美】

②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

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戴尔•卡耐基

③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

也可能十分孤独。——海明威

二、活动一(情绪的故事)——8分钟

教师通过口述呈现故事:

1、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爱发火,他问父亲:“怎么改掉坏脾气?“父亲说:”每次发火之前在木板上钉子.钉好之后来找我.“就这样,他听父亲的话,每次要发火时,就去钉钉子,钉完木板上的钉子以后,找父亲,父亲说:”在发火时,就把木板上的钉子拔下来.“过了一段时间,男孩高兴地跑来对父亲说;”木板上的钉子都拔掉了“父亲说”木板上有什么?“"有钉子眼儿”孩子,你对别人的伤害永远去不掉."

故事呈现完之后,师说:“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想,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老师会请几位同学起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对故事的感想!”

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感想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呈现下一个故事:

2、《心境的魔力》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德国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了纳粹分子的凌辱和非人的对待。/弗兰克曾经绝望过,因为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情绪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弗兰克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有一次,弗兰克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了一种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带断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这些幻觉让他感到厌倦和不安。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正走在前去演讲的路上,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精神饱满地在台上发表演讲。/他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

首先也是请同学起来分享自己的感想然后师说:“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三、活动二(我说你画)——20分钟

在进行以上内容的教学之后,师说:“现在的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过程,一个班级一个小集体也是一样的,有着发令者和执行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发令者可能会由于自己的主客观原因而导致自己所想的命令并不会那么正确的被执行者执行,那么他们之间就

会存在质疑、抱怨以及自责,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去调适自己的情绪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当我们真的处于这样的情绪当中的时候我们会是怎样的表现?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游戏,叫我说你画;”

活动程序大概如下:

1、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两分钟,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

2、“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3、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4、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画图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看着这一轮的结果如何?

5、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此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①让学生学会全局思维、清晰表述、准确回应。②学生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③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等。

当学生做完此活动之后最重要的在于“传达者”和 “倾听者”的分享。在此活动中,“传达者”对于自己表示很自信,但是当自己真的开始发号指令的时候,却不能入自己先前想象之中那么顺利,“倾听者”也会对他产生质疑,但是第二轮的时候“倾听者”开始自己指导,也会发现其实也不如自己想象之中那么容易,但是第二轮中“倾听者”与“传达者”会尝试和体验有效地沟通,但是在沟通之前也必须要处于良好的情绪当中。

四、活动三(情绪大法官)——

在以上的活动当中,同学们会出现不良的情绪,会烦躁不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么在接下来的我们进行下一个活动,名字叫—情绪大法官。

游戏规则:

①每个人在白纸上写下最近的一件让自己特别烦恼、焦虑、内疚或痛苦的事情,或者可以写下上一个游戏当中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并写出为什么这件事让自己感觉这么不好。把白纸对折后,放在第一排同学的桌子上。当所有学生完成后,开始游戏。

②每次每组选出一名选手,分别扮演“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由原告律师从对方组的箱子里抽出一张纸条,大声读出“令人苦恼的事”,然后指控对方:“受害者之所以感觉烦恼,是因为被告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并阐述理由,证明排除了不合理信念后,那件“令人苦恼的事”可以有更理性的处理。“被告律师”可以进行申辩,力求证明这件事是值得烦恼和应该烦恼的。三分钟辩论后,“情绪大法官”可以邀请写这张纸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由他来裁定哪位律师的话更有道理,说说自己的感想。胜利的律师为自己所在组加

上一分。

③邀请最终胜利组和挑战组的学生分享感受。

四、活动四(锦囊妙计)

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的不如意,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做呢?怎么样去调节自己和宣泄自己呢?老师教同学们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属于自己最佳的方法。

1、怡悦调适法——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一天,一个名叫

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吃饭,整天喜怒无常,而且愤怒得想要杀人。许多医生都治不好她的病,后来请张子和诊治。张子和仔细检查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他让病人家属找来两名老妇人,在病人面前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病人看了大笑起来,心情愉悦,病人一高兴,病情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张子和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病人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终达到不药而愈。

2、宣泄法——分为三种: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

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③三是借物宣泄。当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以回到家关起门

来,用力捶打自己的被子、枕头和毛绒公仔,等捶打到疲乏时,会觉得心里轻松许多。

3、自我暗示法—— 它的特点在于可通过言语或想像使自己的身心机能发

生变化,其方法简洁,并且容易达到自助的效果。暗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发怒时,可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发怒会把事情办坏”;忧愁时,提醒自己“愁也没有用,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当有比较大的内心冲突和烦恼时,安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已经度过了许多难关,这次也一定能顺利度过”,等等。

4、意志控制法——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可产生相当大的抗痛力量,迫使痛感缓解。

5、活动转移法——心情不好找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一做。

6、转移注意法 ——将注意力集中于疼痛上,疼痛会加重。若把注意力从

疼痛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去,如看电视、读小说,或与人聊天,痛感自会减轻甚至消失。

7、稳定情绪法——情绪稳定不仅会使痛觉的感受迟钝,而且也会使疼痛反应减少。故保持情绪的镇定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

8、起因控制分析法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六、教师小结

愉快、广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有助于个性发展与健康,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在此同时,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的调适自己的情绪,那么才能拥有和别人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至于经常碰壁,善于与其他人相处。

篇2: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情绪的调控》。学好本节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试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试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试,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节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而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

(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勾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又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1、分析一下问什么发怒

2、分析一下发怒的结果

3、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4、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篇3: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关键词:声乐表演;演唱者;心理;焦虑;情绪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著名歌唱家恩理科卡鲁索在他的《怎样歌唱》中曾说过:“所有的大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这里所说的舞台紧张主要是指演唱者演出时在挑战和困难下表现出的一种情绪反应,称为演出前焦虑心理。

一、心理焦虑普遍存在

心理焦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普遍存在的。声乐表演者在上台前或进行艺术表演时,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声乐表演中轻微适度的心理焦虑会使演唱者表现的反应更快,情绪更加饱满,演出更为流畅,表现出比平时更佳的水平,因此在声乐表演中轻微适度的心理焦虑对声乐表演反而是有利的。

但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焦虑是一种缺乏充分客观根据的情绪紊乱,使歌唱能力的发挥受到影响,并成为歌唱的阻碍。一个即将登台演唱的演员对心理焦虑状态过于强烈的反应,超过演唱者心理生理适应承受能力,会导致演唱不顺利乃至失败,从这个意义上看,声乐演出中演唱者过度的心理焦虑对人是有害的。

二、声乐表演心理过度焦虑的表现

1.生理上的负面反应

焦虑程度的严重性因人而异,但其有一致性。在交感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有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皮肤苍白、手心出汗、呼吸变深等,对于声乐演出歌唱则具体表现演唱者在演出前失眠;演出前坐立不安嗓子发干;演出过程中心跳加速、手发抖出汗、动作刻板;演唱中失去呼吸支持气息无法控制、声音颤抖、节奏不稳、跑调;高音区失误的几率增加;严重者会在演出前或演出中脑子一片空白,歌词记不起来,由于过度的心理焦虑不能很好地调节,舞台上演出时大失水准,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导致演出失败。

2.心理上的负面反应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对歌曲进行再创造,需要演唱者丰富的想象力去感受、理解和表达声乐作品。声乐演出前由于演唱者心理焦虑不能很好地调适缓解,导致演唱者心理内心对演出产生不安、恐惧、和焦虑的感受,注意力难以集中,联想和体验感减弱,从而降低了演唱者对歌曲的艺术再创作能力;又或者临场看到他人演出受挫,担心自己也会发生不幸的临场焦虑情绪,导致使自己丧失勇气和自信心,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正确迎接即将到来的演出任务。

3.行为上的负面反应

过度心理焦虑情绪会导致演唱者在演出前的异常行为,如尿频老想上厕所;不断看时间关心是否快轮到自己上台;吞咽口水老觉得口渴;笔者见过最为严重的例子是演唱者在演出一阵咳嗽后突然的失声,导致演出无法参加,诸如此类心理过度焦虑的极致表现,都属于过度焦虑情绪的行为表现。

三、造成声乐表演心理过度焦虑的原因

1.心理因素

有许多声乐表演者上台之前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如“表演要完美无缺”“今天台下的观众很重要我一定不能丢人”等,演唱者力求完美求胜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但无形中也会为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焦虑,严重时会造成人为的恐惧和心理上的失信和疑惑,引起歌唱焦虑、疲劳,导致声音技巧运用不当。这些都是演出中歌唱着自己给自己在思想上增添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过度焦虑表现,是对完成声乐表演不利的因素。

2.外界环境

弗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焦虑的问题,认为客观性焦虑是对环境中真实危险的反应。当演唱者面对一个陌生的演唱环境、舞台、音响、灯光与自己熟悉的训练演出场地有所差异时,会对歌唱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歌唱者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演出。

3.自身能力

有歌唱者急功近利为显示自己能力或迎合某些观众,选唱一些难度超过自己实际水平的声乐作品,增加了自己心理负担,导致焦虑形成。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一个表演者胆量的大小,与其技艺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的演唱技艺越成熟,自信心就越强。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在这种赌博冒险式的演出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就会增大,自我不确定性会对上台演出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心理焦虑,产生一种忐忑不安心理焦虑和负担,最终导致演唱失败。

4.生理因素

歌唱本身需要从精神上、身体上、心理上以及发声器官上做好准备,是一种大运动量的活动,演唱者须全身心的投入。演唱者身体状况处于最佳状态精神饱满时,自信程度越高,心理过度焦虑的现象就越不易出现。但当出现身体过度疲劳,呼吸道咽喉等发声器官出现病症等变化时,演唱者客观上对这些情况产生相应的焦虑反应,是一种正常的适应方式。一般是可战胜克服它而获得解脱,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调适也会发展成过度心理焦虑,最终影响演唱者技巧的发挥。

四、克服和消除声乐演唱过程中心理焦虑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思想

演唱者要重视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演唱思想和自信,充分发挥演唱技术的巨大动力。不看重功利不患得患失,不过分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摆脱精神负担,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实事求是地评估自我艺术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内在潜能。只要把自己平常练习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就行,调整心态和情感运动方式,是完全可以战胜焦虑情绪的。

2.演出前精心准备

(1)每一位演唱者在演出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自己的演唱艺术水平,在演出准备阶段,演唱者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呼吸、咬字、音符、表情、动作,认真研究演出曲目,全面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确保演出表达准确无误。提高声乐演唱技术技巧自动化程度,尽可能使科学正确的演唱成为一种简单而熟练的活动,不至于因技艺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心理焦虑。

(2)在演唱前,演唱者要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演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曲目,不要盲目为了显示自己而追求高难度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幻想自己每次演出都能超水平发挥。可以在难度和高度的要求上,找那些略低于自己平常训练的标准的歌曲去登台演唱。

3.珍惜每一次演出

每一位声乐演唱者都要珍惜并把握好每一次上台演出的机会。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的人,他们能有意识并清晰地回忆之前演唱演出过程中的细节,及时总结经验和积累收获,用于指导自己以后的艺术实践活动,逐步建立起自己强大的演出自信心理。

4.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1)身体状况也影响着对情绪的控制。所以每一位歌唱者必须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证在舞台上有充足的体力贮备,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不科学用声以免对嗓子造成伤害。在生病期间也要少唱或者禁声,给嗓子足够的恢复空间,努力保证演出时不会因演唱者生理条件不适而产生演出前的心理焦虑。

(2)演出前要注意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机能,科学合理安排饮食起居,注意避免饮食对嗓子造成的刺激,自觉摒弃抵制不利于自己演唱发挥的不利因素和诱惑,在舞台演出前不要让自己的最佳状态出现太早,心理暗示自己能在舞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临场演出前把声音活动开,平静心态,调节自己呼吸,将焦虑的心理转化为适度的兴奋感,把演唱者最好的状态调节在舞台上演出时展现出来。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要科学的认识和对待演出焦虑情绪,运用各种手段调适出良好的心理状态,为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所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演唱艺术水平,使声乐演唱达到完美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篇4:怎样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想要做好情绪管理,首先要懂得如何找到事件的中心。人的情绪波动会随着环境而改变,但一定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就要找寻事件的原由。比如事件的制造者,事件的过程,事件的结果,事件的危害等。掌握了这些信息,你就会懂得及时分析事件让自己保持冷静。

将事件化繁为简也是一个关键,这也要看你的能力。把时间和人物的所有变化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找到起因和现状。不要着眼看太多无关紧要的讯息,整合信息很有必要。

其次对自己的心境要有一定的造化,比如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文化观,改变自己的抗压性,改变自己的宣泄法等。懂得积极的自我暗示,令自己保持好的心情去面对变数。

职场情绪控制,这些方法你都学会了吗?不要让情绪影响到自己,做一个自制力强的人。

怎样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对于一般人来说要怎么才能调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反而使它们在内心深处沉积下来。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好脾气”的人,有时会突然发火,做出一些使人吃惊,或者让他自己也后悔的事来,这往往就是平时压抑的结果。同时压抑还会造成更深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我们可以把坏情绪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冲动发火,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急性的坏情绪。对付这种坏情绪常用的方法是,及时给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当你感到怒气正在上升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从一数到十。往往只需几秒钟、几十秒钟,你的心绪就能够平静下来,那时再去处理问题,就不会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了。

慢性的坏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造成坏情绪的原因也许不能一下消除,但长期陷在坏情绪之中,并不能改变现状,往往还会使情况变得更坏。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就有力量来面对不如意的现实。当感到自己情绪消沉或者沮丧的时候,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它,比如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也可以向知心的朋友哭诉一下。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泣有一种“治疗”的功能,人在痛哭一场后,往往心情就变得好多了,因此你不必为哭泣而害羞。你也可以写日记,或打个心理咨询热线,让自己的坏情绪宣泄出来。

除了宣泄以外,如果你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去做些事情,或者以逆境为人生的动力去努力奋斗,就会更好地帮你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因为一方面做事的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让你没时间去自怨自艾;另一方面,在你的处境得到改善的过程中,你的眼界会变得更开阔,从而可能使你对生活产生新的看法。

1.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2.怎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3.如何控制情绪

4.青少年如何控制情绪

5.老人应该如何控制情绪

6.青少年如何控制愤怒情绪

7.如何培养孩子控制情绪

8.关于婴儿情绪的特点及如何控制

9.如何缓解负面情绪

篇5:怎样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找“出口”

我的建议是,不妨利用运动缓解精神上的不快、压抑。因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摩根的一项实验报告表明,进行20分钟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迅速的缓解不良情绪,这主要得益于运动过程中释放的一种可以驱散抑郁状态的激素。

同样,如果每周坚持3次30分钟左右的小强度有氧运动,人们的不良情绪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如果长期坚持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慢运动,例如大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对消除各种不良情绪而言,可以说是“灵丹妙药”。尤其对中老年朋友来说,中低强度的运动不仅能刺激神经细胞,减缓其退化和萎缩,起到防止脑细胞衰退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转移注意力,增强其健康长寿的信心。

篇6:关于情绪调适的活动课件

活动目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生活目标,提高土气,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活动形式:做心理体操。

活动设计:

(1)教师引言。

常有一些大学生谈到自己说,虽然很羡慕考研的学生,也很希望自己像一些学生干部那样轰轰烈烈地为班级、同学做点事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整天无精打彩,得过且过,到头来又感到空虚,烦躁,如何让自己振作精神呢?我们从“不”开始。

(2)做心理操:拿来纸与笔,开始写:“哪些事我不想做?”。采用的是我们最习惯的消极方式。这时我们会写得很快。因为我们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做什么,但是我们很想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如“不想早晨跑操”“不想每天看书”“不想参加义务劳动”,要求一直写下去,直到写不出来为止。使我们这种消极的态度发挥到极至,已不起作用了;写下“我可能不反对去做的事情”。用的还是消极的形式,因为要“适应”我们消极的习惯。但这时已经写出我们愿意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做的事情。直到我们想不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慢慢变得积极一些了;写下“我觉得可能喜欢的事情”。用的还是渐进的方法,题目不确定,因为习惯于失败的人害怕作决定,也不敢负责任明确表态。我们怕作了决定就要行动,而最后又要失败。我们对失败的担心比对成功抱的希望要强烈。这样使得我们心里轻松一点;第四步,写出“我肯定地想要做??”。是给我们一个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起跳点,让我们检验一下新的可能性并且开始思考问题。一旦这种“可能喜欢”的模糊想法被确立,也就是向一种取得成功的思想迈进了。

活动2 学会说“不”

活动目的:学习和练习对消极的同龄人的压力作出拒绝。

活动形式:心理体操。

操作过程:

(1)引言。

常有一些大学生因不会拒绝别人感到苦恼。在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或者指出别人失误的时候,往往顾前顾后,不知所措,担心把关系搞僵或者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破坏彼此的合作。为此在他们想说“不”的时候,却常常说了“是”。勉强做着一些自己极不情愿做的事情,事后又为此深感内疚,唉声叹气。也有的同学是“不”字说得太多而且态度也不好,他们总是生硬粗暴地对别人说:“不”,口气里带着一种蔑视人和要跟人摊牌的味道。结果,不但与对方疏远,而且造成一种互相厌恶的局面。今天你和他发一场火,明天在另一个场合他会觉得你欠了他的,一定要想办法“捞回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是”和“否”这两个最简单、最熟悉的字是最需要慎重考虑的字。大凡成功者必须具 备说“不”,掌握说“不”的艺术。他们能够带着友好的表情亲切坚定地说“不”,口气可以同你说“是”一样轻松从容,丝毫不会损害际关系。成功者知道,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麻烦都是太快地说:“是”,所以他们宁肯说:“这事我要仔细考虑”,也不愿迫于压力匆忙答应。下面我们做学会说:“不”的练习。

(2)提出情境。

教师列举出一些大学生经常碰到的难以拒绝的情境,如朋友或同学拉你逃课去逛街;最要好的同学要你考试时给他传纸条;同学要你抽烟;同学要你给他的女朋友捎信等等;

篇7:合理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实际上,这些办法,都不是处理愤怒的最好办法。对于愤怒情绪,我们应该学会合理的管理。

表达自己的愤怒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跟与我们直接产生矛盾的人沟通有困难,于是就不再沟通,而采取一些不利的渠道泄愤,但真正成熟和有勇气的做法,是在产生愤怒的地方解决愤怒。比如与上级之间的冲突,与丈夫或者妻子之间的冲突,要尽量找机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尝试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许多愤怒是沟通不畅导致的。

学会换位思考 当你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而愤怒不已时,不妨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意识到对方也有生气的权利,通过换位思考可以减轻你的愤怒情绪。

不受情绪左右 当事者要控制自己不受自己的情绪左右,也不跟着对方的情绪走。

篇8: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形成原因调适

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形成原因调适

本文主要就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高要求和学生本人的高期望值,给学生情绪带来的`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应重视这一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调整、克服的建议.

作 者:吴明群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62刊 名: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年,卷(期):21(4)分类号:B844.2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障碍 原因 建议

篇9: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

摘 要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是形塑教师从教信念、身份认同、专业承诺、师生情谊与教学互动形态等维度的关键性因素。传统师道文化、面子、权威、制度规约、教学经验、教师修为等是教师“生气”情绪的根本原因。新手教师调适“生气”情绪的途径则有:读懂学生心理,拉近师生关系;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共同培育学生;通过专家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提升专业技能。

关键词新手教师 师生互动 生气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关注学校变革中的文化重建[1]、师生主体的情感归属,营造支持性、合作性、创新性的工作环境已成为改进学校,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新手教师刚刚从象牙塔步入教学场景中,面对鲜活的学生、工作的压力、身份的转变、环境的适应、经验的不足等问题,常会感到疏远、孤苦、陌生、恐慌、无奈甚至是失望,加之,教育变革中“以生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实践中的“师道”总受到学生、家长的怀疑甚至是挑战,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师生间的权力博弈也相当激烈,“生气”已成为新手教师体验到的主要情绪之一。当教师经历过这些生气情绪后,有的教师越挫越勇;有的教师选择逃避;有的教师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有的教师抱怨师范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不切实际;也有的教师仍在挣扎,继续探寻出路。因此,如何化解并正确地调适新手教师的“生气”情绪,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诠释“生气”情绪,活化新手教师的发展动力,就成为教育者和学校变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8名中小学新手教师(入职1-3年),就其师生互动中最常体验到的“生气”情绪事件做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从外在支持条件与教师内在需求角度探究新手教师生气的主要表征、成因以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调适生气的切实需要,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变革提供反馈信息,为新手教师摆脱实践困惑与获得成长给予指引。

一、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表征

生气作为人类基本情绪之一,想必每个人都经验着,也体验着,但就生气的界定,学术界一直都难以统一。本研究在借鉴台湾张春兴教授对“生气”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认为生气是个体遭遇到强烈的刺激,诸如攻击、威胁、羞辱等,使个体活动受到挫折,尊严受到伤害,目标受到阻碍,标准规范受到亵渎,期望破灭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直接表现为生理、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的变化。通过分析8名中小学新手教师的有关描述,发现新手教师们常用无奈、心凉、伤心、讨厌、恼火、悲哀、恼怒、气愤、愤怒等词语,表示教师生气的不同程度。依据这些不同程度的生气词汇,我们大致划分出“生气”的三类表征即轻度悲伤、中度厌烦与极度愤怒。而三类不同的情绪表征或多或少地对师生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行为、教学品质、家校互动等方面的负向效能上。

轻度悲伤指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行为与教师的意愿、期盼、情感、认知、投入等方面的一致性存在差距,教师对其学生的行为却无能为力,教师会生气。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的付出不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方式等得不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学生对教师存有隔阂,师生间交流不畅等。这类生气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自责、苦恼、隐忍,试图改变自己或寻求他人帮忙增进教师对专业、对学生的理解,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教师不自信。经过多次的努力仍无济于事后,加剧了教师的生气强度,在情感方面可能会走向讨厌、愤怒,在行为上出现厌教倾向。教师受到不公平对待后,在抱怨声中渐渐地少了热血阳刚,多了自我保护与自我解脱的心思,降低了教师的职业承诺与专业认同。当学生接受到教师的不自信甚至是无能表现时,学生会表现出技高一筹,轻视教师,轻视教师所教科目,放弃学习。而师生关系也表现出负面性地僵持,影响教学品质。

中度厌烦表现为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权威受到学生威胁、挑战,教师制定的标准规范被学生重复性践踏,教师以“为学生好”的付出遭到学生、家长的诟病,教师内心的声音又难以述说,又不得不接受,这时教师表现出恼火与悲哀。此类生气情绪容易使新手教师尽早地步入职业倦怠,甚至出现离职现象。

当学生在教师面前顶撞教师、骂脏话、欺骗教师、不服管教、屡犯错误、欺凌同学时,教师易表现出极度愤怒,也极易爆发师生言语或行为冲突,此类影响下的生气情绪具有延续性以及相互性。最为直接的影响效果是师生关系紧张,彼此存有敌意,相互排斥。教师愤怒时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与话语态度也易激怒学生,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并强化了负向情绪。愤怒事件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表现出不理睬或劝其退学,学生对教师也是心有余悸。因此,愤怒在师生互动中具有破坏性,其结果不可弥合,严重阻碍师生彼此教与学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师生的终身发展。

总之,通过对8名新手教师连续性深度访谈后,得出有三种不同程度的“生气”情绪形塑着师生间的情感认知、身份认同与目标达成,也进一步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访谈结果得出生气事件往往是教师信念、认同、行为走向消极被动的分水岭,生气情绪是教师信念、认同、职业承诺、行为方式改变的重要中介变量。探究教师情绪的形成有教师个体的差异也有社会其他因素的交互[2],本研究试图从社会性因素尝试解释教师生气现象。

二、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成因

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矛盾与困境往往是由文化、制度、思维、价值观念、能力存有不适而引发的,因此,分析新手教师生气的深层原因还需跳出事件本身探寻文化、制度、思维、社会环境、价值观念、专业能力对个体的情绪影响。

1.纲常伦理下“师道尊严”的掣肘

当下教育变革提倡“以生为中心”的师生平等观,实则是对教师某种程度上的权力缩减,提高学生的话语地位,师生走向彼此尊重、互相担当、各尽其职的一种合作互惠关系[3]。然而,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建立在“礼”的基础上,将其上升为伦理纲常中“父”与“子”的地位[4],于是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述;有“师道尊严”之礼;有“师者授业解惑”之职,也就是说尊重教师,听从并遵从教师的教诲是学生起码的道德礼仪,之后才能敬重学业,这种观念下的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就是权威。新手教师在受教育之时也是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所以在代际传承之中,新手教师也会潜移默化地将自我信奉的师道尊严作用于他们的师生关系中,即便教师们接受当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境遇中,教师仍有主导、管理、引领学生发展之责,教师仍希冀并期盼得到学生认可、尊重、赞赏,甚至是顺从。而当下的学生们伴随着少子化的趋势,孩子们从小作为家里“宝贝”的角色,习惯了任性、独立和自我,他们对传统某些“规矩”抱有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师生在彼此的理念文化上,用彼此的信念解读对方,容易形成一股持续拉扯的张力,误解对方,情感受挫。

比如C教师为学生的身体着想,严禁学生买零食,面对看到从小卖铺拐角出来的学生,问道:“是否买了零食?”学生坚定地说:“没有。”在不信任与面子的心理作祟下,搜查了学生的课桌、衣物,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顶撞、质疑,师生情感破裂,彼此尊严受损。这一“生气事件”体现了教师传统固有的“教师为上,学生为下;教师为尊,学生为卑”的等级观念,教师在维护自己所谓“面子”时已失去了学生对教师“里子”的尊重,教师的偶然不公正或不公平事件促成学生对教师整体人格的误解,产生了不尊重之感,师生的矛盾便在点滴中积聚,负向情绪在彼此心理驻扎。

2.单向度规约下教师的“关爱受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敬业,要乐于奉献。相对学生对待教师的行为规范中,只提到了尊重师长[5]。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发现,学校的办学、管理、发展最终以教师为抓手,比如学校要抓学生的学业质量,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奖惩依据;再比如学生的违纪行为,学校不会单方面找学生,而以学生的违纪行为来考评教师,作为教师绩效的依据。因此,“关爱学生”已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操守与外在规约,新手教师刚进入工作,自然而然会有意识地关爱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却遭遇着学生的冷漠甚至是抵触,新手教师对关爱限度的拿捏表现出左支右绌。

比如H教师讲述“学生偷盗,教师为给学生留情面,私下沟通,用包容、教导、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却屡教不改”反而“继续偷盗,行为愈烈,直到入室行窃”的生气事例。在经历这种无奈困难后,新手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对鼓励、赞赏、表扬、关心等情感规则乃至情感策略开始产生怀疑,而此时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告诉他们要对学生凶,要狠,不然学生会骑在老师头上的建议,新手教师逐渐认同类似的教学陋习,怀疑大学所学理论的不切实际。加之,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学生是骂不得、打不得,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甚至处处为学生着想,生怕学生一时想不开,于是教师反而成了学生的“服务者”与“配角”;学生成了老师的“上帝”与“主管”。也正是因为新手教师对关爱、热爱、尊重学生等相关职业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在付诸行动时,对师生间情感边界的把握存有困惑与不解,同时也展现出新手教师在处理师生情境互动中的脆弱与不成熟。

3.知行张力下角色的模糊与职责受阻

新手教师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是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教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尽早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也正是这一殷切的需求,新手教师们为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总是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时不时地与学生们聊天,和学生们“玩乐”,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但又面临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等,教师不免扮演着权威者、管理者的角色。于是,教师时而是学生的朋友,所谓的“哥们、姊妹”,时而是课堂的管理者、学习的监督者,时而是学生事务的裁判者、权威者。不同的场景,教师变换着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角色下的职责,但由于新手教师在不同场景下扮演角色的“气场”与“力度”不够,学生没有了敬畏,对教师角色转变亦不以为然,这就导致某些场景中彼此越界,当师生都在维护各自利益或目标时,交际的蹩脚,经验的生疏,师生较容易产生情感排斥、疏离,甚至紧张,最终导致教师的目标受到挑战,师生的权利受到威胁。

4.时空局限下师生情感的疏离

新手教师与学生接触或互动的时间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和学生行为习惯培育两方面,这两方面要不围绕课程或课堂秩序展开互动,要不围绕学生学业或在校日常管理等内容个别交流,除此之外,师生交流很少。一方面受学校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新手教师和每位同学互动的频率毕竟有限;另一方面受师生亲疏远近距离,身份角色的差异,相互责任的分工,新手教师很难对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做出准确的判断,也不可能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师生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常常以事前留有的印象做出判断、记忆、定性、贴添签,以时间的流逝与互动的频次再次重识,师生难免生发误解,生气时有发生。师生互动过程中,双方总是从“陌生人”、“边缘人”的关系逐步走入“对话”、“协商”的关系,在师生频繁接触、交流、沟通与阐释的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慢慢地理解教师的“无为”与“自觉”,理解教师责任与关爱,使得师生互动走向彼此的“融合”。这个过程可能要历经一年的时间,他们彼此“斗智斗勇”,“对话与沟通”,“猜疑与信任”直到“包容与理解”,再到接纳与共情。总之,新手教师与学生互动中时空的局限必然存在,只有意识到时空的隔阂,积极跳出时空的限制,创造接触机会,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走向和谐,师生情感才能凝聚。

三、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生气”情绪的调适

师生互动中新手教师调适“生气”情绪除自身调节外,还需有其他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拉近师生关系

每个人都会用独特的方法在自己的圈子里寻求一个位置。学生的不当行为,可能是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为寻找自己的位置,设立了错误的目标,用不合适的方法与人相处,也可能有为了获得注意、获得权力、争取公平而自暴自弃或寻求报复等造成的。参与访谈的所有新手教师们虽尽可能地在师生互动中采取温和的态度与学生相处,但教师们往往缺乏坚持与果断应对的态度,难以就事情给出明晰的判断与解释,出现“教师每让一步,学生进一步”的现象,面对学生的挑衅,新手教师受“生气”情绪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被搅进了“零和游戏”中,反到增加了学生的满足感,学生们更是“变本加厉”。这就告诉新手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以非学生所预期的方式回应,不和学生玩“零和游戏”,让学生没有竞争对手,进而减弱学生的不当行为。当问及新手教师从哪些方面可以给予帮助时,教师们对当下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展状况、学生的需求等内容,共同表现出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来验证、弥补教师的空白与无知,化解师生的僵化关系。但实践中的师生互动总是复杂的、情境的、变化的,对学生心理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教师需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仍需要教师提升教学权威和管理艺术,善于总结、积累、反思身边的学生故事,聆听学生的故事。

2.获得家长的协助与支持,携手共进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更需要家庭的呵护与支持。当前学生处境复杂多样,在仅有的访谈数据中显示,现在的班级有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20%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回家后也不问不顾,教师留有作业如需家长签字或家长出题辅导学生的类似亲子活动时,有家长还会告发老师,认为教师失职;另有家长唯分数的观念特别严重,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这就说明,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仍比较落后,有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席、游离的状态。这些学生往往在习惯、礼仪、学习上都可能存有偏差,他们会以“街娃”的形象出现在校园里,偷窃、打架、不讲卫生,课堂中表现出“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样子,新手教师既不敢爱也不敢骂,“温和的说教”对这些孩子不起作用,“严厉的呵责”学生还会动手打骂老师。而唯一能管制住这帮孩子的还是家长。H老师的经验是,“善于和家长沟通,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家长的立场委婉地请求家长配合老师工作,一同帮助学生向‘善,这些学生还是可以转变的”。B教师利用家长的艰辛感化学生,利用“请家长”的方式暂时稳住学生,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校情况(更多讲学生优秀的方面)赢得家长的信任。在师生互动中,尤其是新手教师能得到家长的协助与支持是提高教师效能感、消解“生气”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有待社区、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3.专家对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引领,实现高效课堂

师生互动不畅,情感误解,部分原因来自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欠缺,难以适合学生的需求。新手教师们也认为现在“自我功夫还不够,镇不住学生。”所谓的“镇”指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对教师的赏识、信任与追随。一句朴素的追问“现在英语教学中有没有前沿的理论,如何改进课堂,实现高效课堂?”暗含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求效的艰难摸索和无助的等待,以及对新理论、新技能的渴望与需求,同时也告知了新手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专业的吸引是拉近学生关系的砝码,是新手教师得到家长、校长、同事认可的前提。而师生教与学的对接,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白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恰当的发展区间内,幽默娴熟、生动有趣地将育人目的融入到师生日常活动中。新手教师面对自身经验的不足,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实现高效课堂,如何保持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积极状态,新手教师亟需专家级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诊断、点拨与引领,一同帮助新手教师们及早走出自我摸索的“黑箱”。

参考文献

[1] 于泽元.课程变革中的学校课程领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孙彩霞,李子建.教师情绪的形成:生态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7).

[3] 曹俊德.促进师生人际互动之权力观点分析[J].资商与辅导,2011(10).

[4] 和学新,闫芳.从师道尊严到尊重学生——伦理学视野中我国师生关系的变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5]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B/OL].[2014-4-5].http://www.edu.cn/jiao_yu_fa_gui_767/20080903/t20080903_322345.shtml.

篇10:谈谈幼儿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18-01

摘 要 现在相当部分幼儿存在着任性.胆怯,退缩,易怒,受挫能力及自信心差,有攻击性行为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幼儿园围绕“幼儿园情绪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寻找对策,选取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克服与调节不良情绪,从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幼儿;情绪调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心理素质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各方面。21世纪的中国,心理健康问题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但目前,幼儿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就通过对本园的3个中班幼儿实施“情绪调适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试图探索: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帮助幼儿逐渐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习惯,让乐观愉快的情绪成为一种贯穿幼儿生活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习惯,初步具有一定的情绪调适技能。

1 调查与分析

我们在幼儿园中班l12名幼儿中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40名幼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情绪表达与调节两大方面。调查结果显示:1、57.5%的幼儿只能表达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低级情绪,35%的幼儿能说出伤心、着急,但只有25%的幼儿能确切地辨认与用语言表达悲伤、忧虑、内疚、妒忌等高级情绪。2、消极情绪容易产生,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产生破坏性行为或哭闹以及发脾气等消极情绪,只有12.5%的幼儿耐心商量或不再要求。耐挫力差,当受委屈、责备、批评、失败等打击时,不会用语言表达来达到要求。62.5%的幼儿表现出流泪或低声哭泣现象。3、当活动情景发生变化时,情绪激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的幼儿只占总数的17.5%。4、幼儿有向家长表达情绪的欲望,但很少和老师及幼儿表达。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只有l5%的幼儿和老师或同伴交谈。

2 具体措施和研究方法

根据幼儿情绪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设计了幼儿情绪调适能力培养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中班阶段和大班阶段培养目标。一年来,我们以这些指标为依据,对他们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1、从感受与认识情绪入手,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只有丰富幼儿情绪体验,使幼儿正确认识与表达情绪,才能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此中班第一学期,我们重点以丰富幼儿情绪体验与用语言表达情绪为主,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教育。(1)给予体验各种情绪的机会。通过观看录像、故事教学等形式让幼儿认识角色的情绪表现。通过晨间谈话、组织游戏和探索活动,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体验到成功后的自豪感,遇到困难时的焦虑感和战胜困难后的愉快感等各种情绪。 (2)在让幼儿认识和感受情绪的同时,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与交流情绪。2、随机渗透,增强幼儿调节情绪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们发现要培养幼儿情绪调适能力,就必须增强幼儿的情绪调适意识,因此,在让中班第一学期体验认识与表达情绪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就通过日常生活随机渗透,增强幼儿情绪调适的意识。我们首先在活动中对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的同时,针对性地选编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渗透情绪调适的必要性,增强幼儿情绪调适意识。3、培养自信,促进幼儿情绪调适能力的提高。从日常观察和调查中,我们发现,常常保持积极情绪的往往是那些自信心较强的幼儿。对年幼儿童要提高自自信,关键要帮助其获得能力。其次,有计划地为儿童提供富有挑战性但又不过于困难的機会来激励幼儿提高自信心。4、教给方法,提高幼儿情绪调适能力。(1)利用正规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隋绪调适能力的培养。 (2)在日常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3)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5、家园合作,提升共育效度。培养幼儿情绪调适能力,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儿情绪调适能力培养的重要陛、必要性和可行陛。 (1)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培养其自信,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设置一些能促进孩子成功的情景,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2)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放应,发现有情绪问题及时疏导,促使幼儿向家长倾诉,帮助幼儿共同解脱困扰,养成及时调节不良情绪的习惯。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并经常鼓励幼儿主动、友好地和周围的同伴相处,增加与同伴间的交往。 (4)家长反馈与交流。家长和老师互相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情绪表现,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手段,以达到家园共同协作、配合,培养幼儿情绪调适能力之目的。

3 结果

经过了一年的实验研究,我园的实验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l、促进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愿望,增进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信赖,从而提高了幼儿情绪表达的欲望和能力。2、实验班幼儿的出勤率明显高于平行班。幼儿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了解,使彼此之间更加信任,更加亲密。提高了幼儿入园的信心和欲望。3、控制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应起好榜样、示范作用,向幼儿展示自我情绪调适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应不断探索,发现更多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绪调节方法。

上一篇:以潜力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年尾写作:林场负责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