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2024-04-09

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法律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第六课规则与秩序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比如哪些?

生: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等,期中(幻灯片出示)

师:法律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它是一种 的社会规则 生:特殊的社会规则

师:为什么特殊?我们讲了法律具有 个特征

⑴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特征)(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⑵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⑶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⑷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⑸ 巩固练习(4个判断题)

现在我们对法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有的同学认为,法律太抽象,我们还只是一个学生,法律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法律是否真的与我们无关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教师通过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剥夺调皮学生的受教育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通过视频和国家法律条文规定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接下来,法律大家谈,说说你认为与我们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自由发言 学生总结,教师启发。

过渡:了解了与我们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主要法律法规的分类,看看与我们学习或生活相关的法律是属于哪一类?了解即可

我国的法律种类很多,内容广泛,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国家制定这么多法律,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合作探究,一起解决今天的学习重点-------法律的作用

三、法律的作用

材料一: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家长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否则将要受到法律制裁。

材料二:2012年11月,郑先生家中马桶堵塞花钱找人疏通,不慎将马桶下水管捅破。造成楼下金先生的照相馆粪水满池,一台彩扩机损坏,金先生找到郑先生协商要求其赔偿损失,但是郑先生以疏通师父不是故意为由对金先生的要求不予理睬,金先生只好找到居委会,但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最后金先生只好将楼上郑先生告上法庭。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郑先生应赔偿金先生彩扩机修复费8760元,并补偿金先生营业损失3000元。

材料三:2010年2月10日,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孙善武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孙善武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P60 规定作用)法律规定权利,义务,制裁、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法律的第一个作用:

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予以制裁 侵犯他人权利------案例

案例中我们明白什么道理或者给我们什么启示 侵犯他人权利---受到---法律制裁 材料

二、教师:主人公:郑先生和金先生---发生了矛盾纠纷---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得到法律作用二: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作用

教师提问:材料中金先生与郑先生发生矛盾,金先生是不是直接就把金先生告诉法庭?不

协商----居委会-----法庭 从这里得到什么信息?

生活中有的矛盾和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他人或组织调解的方式

但什么纠纷和矛盾必须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涉及个人和他人重要利益,涉嫌违法的纠纷 判决、、、、、(3)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作用(P61)制裁作用

我们认识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如此重要作用,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三则材料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1)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2)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自主检测 结课语: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中学生,但是我们要与法律同行——了解法律、懂得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让法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名言警句与学生共勉

学法、懂法坦荡人生

守法、护法锦绣前程。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它。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

篇2: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图片

社会保险法)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这是一部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关乎每个公民的权益保障的法律。该法历时3年经过四次审议终获通过。由此可见,我国正在不断加强立法,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讲授新课】

师: 情境活动一: 案例分析(多)

1995年12月,俞某与妻子在喻宅村完婚,1997年11月,俞妻产下一女,取名阿萍。2000年2月,俞某因故与妻子离婚,俞某将阿萍交给自己的父亲抚养,随后赴云南打工一直未回。2004年6月,俞某的父亲去世,俞某未回家奔丧,并且明知女儿将无人抚养也未对女儿的抚养问题作出妥善安排,长期不履行对女儿的抚养义务。村委会成员多次督促俞某抚养女儿,俞某均以各种理由推托,致使阿萍多年生活无着,流离失所。2008年10月30日,浙江省绍兴县人民法院以遗弃罪判处俞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议一议:(1)法庭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师:父亲应该履行什么义务? 女儿享有什么权利?父亲为什么受到制裁?

情景活动二

:案例分析(多)

2010年 国庆节期间,张某乘坐出租车,不慎将价值4000余元的笔记本电脑落在了车上,被出租车司机李某拿回家。第二天,张某几经周折找到了李某,要求归还电脑,但李某谎称没有看见,拒绝归还······

你认为李某该不该归还?为什么?

师:为什么该归还?谁规定的? 对

我国民法规定:拾到遗失物品,应当归还失主。对此,我国物权法也作了规定:拾到遗失物品,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因此,李某应该归还电脑,这是法律规定应该这样做的。

情景活动三

请看图片

(多两个)

思考:图片中的公民正在享受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法律通过怎样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师:这些合法权利都是我国法律规定并且予以保护的,任何公民都不许侵犯,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义务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我国法律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由此可见,法律通过怎样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多)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女士是如何维权的?(多)情景活动 四

案例一

家住临沂市罗庄区的李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在某超市购买的皮鞋,因时间匆忙只看鞋号没试穿,回家穿上后却发生了“一高一矮”的现象。原来,两只鞋跟不一样高。李女士非常懊悔,在找经销商多次协商退货无果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市工商局,于是拨打了12315,工商执法人员立即进行了联系,并现场进行调解,李女士对此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二

高要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二科原科长梁志杰玩忽职守案(多)

梁志杰不认真履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职责,给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银城肉类加工场颁发卫生许可证,导致银城肉类加工场加工、销售死猪肉达600多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010年3月,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梁志杰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多)小组讨论:两则案例体现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什么作用?

结论:法律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走进生活】(多)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的合法权益受到过侵害吗?

想一想 :自己或者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师点拨:(多)

• 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作用一)

•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国现行的法律数量很多,内容广泛,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下面,请你来了解一下我国主要的法律法规。(多媒体展示出谋划策:(多)出谋划策(多)

小刚的爸爸与小明的爸爸两人合伙做生意,小刚的爸爸出资10万元,但不参与经营,小明的爸爸负责经营,但不出资。一年后,赢利两万元。但是,在如何分配利润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矛盾。

双方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调解来解决上述纠纷?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 师生归纳总结:法律的作用:(多)

1、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2、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3、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学以致用:】(多)

家住青岛市四方区的章老太有5个子女,其中4个分散在青岛各区居住,小女儿则在十多年前搬到老人家照顾老人。2005年12月,老人去世,留有市区的住房一套,价值不菲。几个兄弟姐妹都想要一份继承权,三女儿还派自己的儿子住了进去。小女儿无奈之下,将哥哥姐姐等告上了法庭。2006年2月,法院做出了判决,小女儿获得5成财产的继承权,剩下的财产由其它4个子女平分。法官解释说,这是因为继承法规定,对老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子女应该得到较多遗产,与老人共同生活的子女因平时照顾老人多,理应得到照顾。这则材料说明了法律的什么作用?对你有什么启示? 【收获平台】(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思考一会)

(过渡

看来同学们收获不浅。)

【教师寄语】(多)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公民的生活中,法律就是规矩,它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3: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

法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 给人一种容易理解, 容易学会的感觉。其实对于一些法学理论、专有名词的理解学习, 仅从概念或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远没有对知识理解消化和掌握, 而只能是一知半解。况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全日制学生。要深入理解, 真正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知识, 也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案例教学就有助于起到这种作用。如我在讲授完《刑法》中的过失犯罪及分类后, 同学们对什么是过失犯罪及过失犯罪种类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及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有了一定理解, 为了加深理解, 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我搜索编写了这样两个案例:

(一) 司机小李开汽车回厂, 见一男子在路边同方向行走, 因路面狭窄如果超车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小李自认为自己驾驶技术好, 驾车超越该男子, 结果将该男子撞死。

(二) 护士小王给病人打针, 误将青霉素当作维生素给病人注入, 导致病人药物过敏而死亡。

请问:上面两个案件分别属哪一种过失犯罪?

通过这两个案例, 同学们根据所学理论得出了案例 (一) 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案例 (二) 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最后我做了总结。通过这两个案例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全日制学生由于基础差, 因而学习积极性也较差。然而案例教学就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方式中, 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显而易见, 这种被动接收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但案例教学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当教师讲完了与案例相关性知识并出示案例, 学生对所出示的案例立刻就兴奋起来, 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面对案例再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 而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自觉参与进来, 在底下就禁不住猜测回答。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也变得充满趣味性。同时促进了理论教学。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中职学生思考能力差。如何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树立创新意识, 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我认为, 案例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 在讲解《刑法》部分“什么是犯罪”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这两个知识点时, 我在一节课还剩二十分钟时, 用多媒体出示了这样一个案例:

“刘某, 男, 17岁, 青年工人, 一天上午, 刘某喝了一些酒后正在街上行走, 突然看见熟人王某驾驶东风牌汽车从对面开过来, 他想开个玩笑, 把手中正在抽的半截香烟朝驾驶室一扔, 正好扔在王某的脸上, 王某脸部被烫伤, 方向盘一偏, 汽车撞在水泥电线杆上, 驾驶室内另一青年张某眼睛被撞伤, 经治疗无效眼球被摘除。

刘某由于恶作剧, 导致这场灾难的发生, 刘某无直接犯罪的目的, 年龄又较小。

问:1、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2、从主观方面看, 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案例一出示, 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 思考一会儿后, 禁不住小声议论起来。我提示大家先不要急于说, 要先思考。过了一会儿, 我请几个同学回答。有的说, 不构成犯罪, 因为刘某扔烟头不是故意的, 只想开个玩笑。有的说, 构成犯罪, 是过失伤害罪, 并讲述了理由。结论有好几种。最后我讲解了答案, 阐述了理由, 并表扬了积极思考, 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每一个同学。

由此可见, 尽管同学们对于案例分析的结果, 有的不正确, 有的虽然答案正确, 可是理由表达不够充分, 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思考, 自己对案例分析得出的独到见解,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 与其它教学方法相配合使用的“案例教学”在法学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树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无论如何, “案例教学”在中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摘要:《法律基础知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比较枯燥, 如按传统的讲授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和消化, 还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对案例教学在该门课程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法律基础知识,案例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杰.提高《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实效途径的若干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8) .

[2]庞少红.《法律基础知识》案例教学法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5) .

篇4: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关键词: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作用分析

前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职业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以及关注的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法律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育中,如何利用案例进行教学,起到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作用。值得教师们进行商榷。我们就本文案例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究

学校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一课程,希望就此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育。但是许多教学方法并没有明显效果,为了使这一课程的作用得以发挥,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探究的。教学案例法这一教学方法经常被学校课堂所用[1]。通过教学案例使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学生通过案例的故事代入感,达到课程教育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对案例中涉及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进行解读,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法律思考空间,使其不断完善自己明辨是非好恶的能力。达到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成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型人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一)选择契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

教师在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进行教学案例选择时,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所选择案例最好是学生熟知程度高的,可以对案例中的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律观念。在进行道德基础教育时,如教授道德的美好这些知识时,可选用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例子及与之相反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认识更深。可以采用“高空接坠楼孩子,摔断手臂的最美妈妈”案例与轰动一时的“小月月”案例进行对比,以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最美妈妈”让学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而“小月月”事件又会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缺乏道德观念时的丑恶。以免在遇到真实突发事件时,由于自身的道德缺失造成严重后果。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引用和分析,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

(二)引入教学案例,更多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

教育本身的要求就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更何况是负责学生正确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了。道德应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美好情感,不出自真心的价值观认同,就会形成思想上的道德绑架。不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2]。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去接受道德法律观念在内心的熏陶。案例的生动性与真实性会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了解学生喜爱关注的社会事件类型,以此标准进行案例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三)借助网络教学设备,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计算机的大量运用与普及,使得教学更加便捷高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案例的视频、图片以及社会评论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找一些道德法制类节目给学生观看,再根据视频内容对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或是观后感这样的课后作业。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道德法律与人性之间的深刻领悟。让学生对社会上的是非黑白进行正确的甄别,在遇到困境时不会去想通过不正确的手段渡过难关,误入歧途。

(四)分组讨论案例,内化教学知识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案列。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案例进行总结结论与交流。对于讨论结果教师可以针对其中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价值观[3]。进行分组讨论时还要注意,进行讨论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对所谈论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教学重点讲解清楚。要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培养为主要中心,进行课程任务布置。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设置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接轨。让学生走进案例角色,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到人生启迪。帮助学生内化知识重点,使学生知识得到完善,道德法律素质得到提升。

(五)开展活动,强化案例教学效果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教学是使学生充分认识道德素养与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法院进行观看学习,亲身感受道德与法的重要性。还可以在教室内进行分角色扮演,将案例真实化,透过扮演案例角色体验案例主人公内心感悟。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强化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细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儿,并对此以道德与法律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4]。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交流看法,如我或者你在遭遇同样事情时的选择以及处理方式,进行讨论交流,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语

在校学生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成长,社会阅历有限,思想也不够坚定,极易受人左右。因此,对学生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律教育是及其必要的。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况下,可以做一些心理准备,在复杂的社会交际中不会迷失。也会在工作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能够在未来职场与社会生活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张翠玲.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曾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中职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2,29:59.

篇5: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依法做事的观念、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以及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绳的观念。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懂得法律通过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尝试尝试教学法,以“问题(学习目标)”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达到质疑解惑,成果共享的目的。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交流共享

教学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步骤 学习引导 教学提示或设计意图

尝试公民应该怎样依法行使权利?应该以温故旧知识。

准备 什么态度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义务?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解决:如果公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民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怎么办?当我们学习目的,激起探知欲望。

学习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我们该怎们

目的 办?法律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法律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规范人

们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呢?

1、法律是怎样实现规范人们行为的? 自学(用铅笔在课本上做出标

2、阅读案例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

自学

4、了解诉讼的种类;

课本

5、我国的法律制裁的种类有几种?

合作

6、法律在公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研讨

法律通过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识,学会学习。同时发现问题,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提出疑问,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理解。让他们能带着问题梳理课本知总结提升。班内展示(教师启发引导)——记)——小组内交流成果并解决

3、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困惑(互助合作,质疑解难)——

初三学生小蓝因父母离婚,跟随没【设置意图】用身边同龄人的事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母亲一起生活,因交例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从学生知识

应用

拓展

提高 不起费用,去找父亲,父亲却以已离婚的思维出发,设想可能出现的解为由拒付抚养费。决方法,激起学生分析的热情。(1)爸爸不承担抚养费,小蓝可能会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法律在公怎样做?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民生活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2)小蓝决定辍学,林老师告诉小蓝:

(①辍学。反对。因为没有运用爸爸的做法是违法的,可以先和爸爸协

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直接向法院也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②与提出诉讼。父亲协商和解→向法院提起诉

2010年8月20日,人民法院做出了讼。这是依据法律手段维护了自一审判决,强制要求小蓝的父亲支付抚己的合法权益。)

养费,共计1.8万元,小蓝重返校园……

①你认为林老师会利用哪些法律知识

来劝说小蓝放弃辍学的念头?

②法院为什么对其父强制执行?对其

父的判决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③该案例属于哪种诉讼?其父受到的是哪种制裁?

法院对小蓝父亲的判决,是由于他没有履行抚养小蓝的义务,法律对这种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从而规范了其父的行为。这体现第一个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他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法律对他制裁了,【学习收获】那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从而保障了小蓝的权利,也解决呢?(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享有了父女间的权利纠纷,维护了小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当自己的合法权蓝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第二个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作用: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权益。)益。

篇6: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好《宪法》《民法》《消费着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重要法律条文的规定。

2.对学生如何扮演“小法官”等进行简单的培训。3.对学生分好组,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准备】

1.翻阅报纸,浏览网站,查找近年来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例或者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相关案例。

2.观看近期《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等节目。3.学生准备美文朗诵《丹顶鹤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识】:正确认识法律与公民的关系,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重难点

学习重点: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学习难点: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四: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许多故事它引发的思考确是深刻的,甚至是终生的。下面的这个故事对主人公来说,对在座的各位来说,都很有意义。请欣赏美文朗诵《丹顶鹤的故事》

五、自主学习提纲(认真读书,根据提纲找出答案、统一答案、简要记忆答案)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思想。

2、读P92小字题,回答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做P94--95小字题目。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4、我国法律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六、合作交流探究

宋平,新城区中学初一学生。父母离婚,其母身体不好,靠开杂货店维持生活。尽管母亲多次催要,父亲一直没有支付抚养费。其母让宋平退学帮着开店照顾生意。宋平无奈,只好退学。班主任多次家访,其母就是不让宋平上学。学校只好上报政府,经过协调,学校减免宋平的学杂费,并且配合法院,向其父下达了支付抚养费的强制执行书。经过各方的努力,宋平复学了。

生活实践,体验生活:这个案例中,1、学校和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法院为什么对宋父强制执行?

3、如果你是宋平,你应该怎么做?

七、达标检测

1、新华网2009、6、27:谁来堵住网上购物产品的质量“漏洞”。“对于蓬勃发展的网上购物来说,产品质量不应该成为软肋,更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假如你是网上购物的受害者,你的正确做法是()

A、在网上发布恶言恶语攻击不法分子 B、请制造病毒的高手给网上的销售者制造麻烦 C、首先协商解决,如不成则寻求法律帮助

D、决定以后不再上网购物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许多方面 ②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③、不受非法侵犯 ④只能通过协商、和解的方法予以保护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八年级的王小月不小心将300元生活费丢了,正在焦急万分,小燕告诉她本班同学周伟捡到了。王小月找到周伟,可是周伟一口否认,拒不归还,还说拾到遗失物又不违法,凭什么交给你?!假如你是王小月该怎么办?

篇7: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法律顾问是指依法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聘请,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聘请方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服务的专业性活动的法律专业人员。

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主要有:

一、预防纠纷作用

企业法律顾问通过参与合同起草、审查合同条文、参加合同谈判、监督合同履行等企业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强化企业的合同信用,同时通过对企业合同的审查,防范企业合同风险。

企业法律顾问通过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经营制度,及时收集保存对外经营证据,从而为今后处理纠纷时使企业处于有利的地位。

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企业的员工完成的,因此,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二、避免法律陷阱

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后,在碰到任何法律问题时均可以向法律顾问进行咨询,在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委托法律顾问处理相关事项;律师的解答及参与,将使“法律陷阱”原形毕露,从而使企业有效避免了“法律陷阱”,避免了损失的发生。

三、降低经营风险

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员,在常年从事法律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某种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有着比他人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直接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谋。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有调查取证权,因此律师可以在企业决策前向有关部门对其他企业资信、资本、年检等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将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大程度。

四、代言避让作用

法律顾问作为企业的法律事项代言人,在企业遇到各种刁难和麻烦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可以直接为企业出面处理。

五、对外震慑作用

由于律师的特殊身份,由法律顾问直接出面处理相关事宜时,更会给对手一种强大的压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律师通过发“律师函”为企业催讨债务,常常无需通过诉讼,就使一些企业或个人自觉履行了债务;律师通过出具“法律意见书”,帮助企业协调与其他单位的矛盾纠纷,解决了很多原本要通过诉讼才能解决的问题。

篇8: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法律职业人才所必需的法学理论知识

法学专业课的内容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概念精确, 理论深邃, 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我国秉承大陆法系传统, 凭借一套精确的概念和深厚的理论来制定成文法律, 在法律适用上强调以法律规定为大前提, 以案件事实为小前提, 通过逻辑的推演得出案件结论。因此, 作为以制定法律、适用法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 也就表现为由精确的概念和深邃的理论通过严密的逻辑构建起完整体系。二是内容繁杂, 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凡是自然人、社会组织、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交往的领域都与法律密切相关。因此, 学好法学需要掌握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例如:在本科阶段, 我国的法学专业课程以14门必修核心课为主干, 一般还包括20门左右的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特色课。要把这些课程学好, 就需要具有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知识。三是极强的实践性。法学来源于法律实践, 又以服务于法律实践为目的。法学学习需要学习者立足于社会生活, 从社会现实的视角去理解、审视相关知识和理论。法学本科生多因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而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知识感到生疏, 特别是他们在学习《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专利法》《证券法》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时, 往往因不得要领而影响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情境式教学, 能够与法学专业课程的上述特点相适应。这一方法通过案例描述的情境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使学习的内容生动具体, 并通过交流、讨论实现“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来消解抽象、深奥的法学理论知识。依据案例展现的具体生活情景, 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的精确之处, 体会概念间的界限和区别。案例教学还具有问题性。在案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分析、争辩、交流等途径加以解决, 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 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把思维和学习的触角伸入到案例涉及的广阔知识领域。这样, 学生犹如进入由知识和问题构成的丛林, 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索, 思考逐步深入, 知识日益丰富。案例教学利用案例描述的社会场景, 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社会经验的不足。这就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清晰明了, 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案例教学可以培养法律职业人才所必备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由从事法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决定, 法学教育包括法学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两部分。自从美国大学从事法律教育以后, 法学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能力训练就一直受到美国法学教育的重视。为实现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能力训练的结合,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郎代尔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并取得了成功, 如今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美国法学教育中主流的、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 从学生一进入法学院学习就开始直接使用, 并贯穿于几乎所有的课程, 直到他们毕业”。英国的法律主要由案例发展演变而来, 所有法律原则都来自于案例的归纳, 学法学的学生必须具有在浩如烟海的案例中总结法律原则和规定的能力。因此, 案例教学也成为英国法学院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案例包含一系列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原则, 具有理论性;二是案例是对现实事件的“复制”或“模拟”, 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模型”, 具有实践性。案例教学通过对司法实践活动的“模拟”, 让学生围绕典型的案例去寻找、确定每一个案件的事实, 要处理法律从业者所面临的各种情况, 如取证、辩论、和解、调解、上诉、判决、仲裁等, 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法忽视实践的弊端。黄炎培在谈到职业教育时说:“做, 学。一面做, 一面学;从做里求学, 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 求得系统的知能。”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可以看做对将来所要从事的法律职业的“预演”, 从而可以实现法律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从做中学”。学生透过案件事实来探寻、总结法学理论, 并依据理论进一步反观案件事实, 通过理论和案件事实之间的反复双向思考达到培养法律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学习与职业能力训练的结合。

三、案例教学可以弥补我国当前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教育的不足

在美国, 大学不设法学本科专业, 法学院学生从非法学本科毕业生中招录。这样, 学生就具有进行法律学习所需要的较丰富的跨专业知识、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理解力。在德国, 要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 学生必须进行两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4年, 接受法学基础的通识性教育;第二阶段两年, 接受法律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参加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 两次考试都通过者才能获得法律职业任职资格。在日本, 法学本科教育和法律职业没有直接关系, 要从事法律职业就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司法研修所进行专门的职业学习和训练, 再一次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法曹”这一职业任职资格。

作为我国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主体的法学本科教育, 在4年时间里要完成对学生通识性和职业性两个方面的教育, 既要培养进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又要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才。这样, 占主导地位的讲授法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讲授法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为让学生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教师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授, 采用案例的目的仅在于“举例说明”或“以案说法”, 以至于许多法学课堂成了教师讲课和学生记笔记, 结果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一大堆肤浅的知识。面对大量内容的冲击, 学生感到课业沉重, 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每个法学院系在4年本科教育期间都会安排专业实习, 但由于学生课业繁重, 实习不宜安排较长时间, 一般只有8周左右的时间;在课程学习期间也会组织模拟法庭或者法庭审判观摩等活动, 但这些活动耗时费力, 活动次数有限, 作用仅在于让学生对司法实务获得直观的初步体验。这种状况既满足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也无法训练法律职业所需要的法律思维和职业技能, 以至于法学院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往往需要两三年的实践才能适应所从事的法律职业。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转变观念, 笔者认为应把案例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方法。这样, 通过案例教学就可以实现通识性和职业性两个方面教育的结合, 融职业能力的培养于理论知识学习之中,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当前法学教育无法兼顾职业教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篇9:法律的作用 教学设计

关键词:法学教育;案例教学;法律职业

从严格意义上说,法律职业是指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系统法学理论知识和娴熟法律技能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具体包括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三种职业。现代社会,法律事务越来越专业、复杂,要胜任法律职业,就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法学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展示的特定场景,通过学生思考、分析、发现、讨论、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授课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可以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法律职业人才所必需的法学理论知识

法学专业课的内容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概念精确,理论深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我国秉承大陆法系传统,凭借一套精确的概念和深厚的理论来制定成文法律,在法律适用上强调以法律规定为大前提,以案件事实为小前提,通过逻辑的推演得出案件结论。因此,作为以制定法律、适用法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也就表现为由精确的概念和深邃的理论通过严密的逻辑构建起完整体系。二是内容繁杂,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凡是自然人、社会组织、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交往的领域都与法律密切相关。因此,学好法学需要掌握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例如:在本科阶段,我国的法学专业课程以14门必修核心课为主干,一般还包括20门左右的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特色课。要把这些课程学好,就需要具有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知识。三是极强的实践性。法学来源于法律实践,又以服务于法律实践为目的。法学学习需要学习者立足于社会生活,从社会现实的视角去理解、审视相关知识和理论。法学本科生多因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而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知识感到生疏,特别是他们在学习《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专利法》《证券法》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时,往往因不得要领而影响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情境式教学,能够与法学专业课程的上述特点相适应。这一方法通过案例描述的情境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的内容生动具体,并通过交流、讨论实现“合作学习”。案例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来消解抽象、深奥的法学理论知识。依据案例展现的具体生活情景,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的精确之处,体会概念间的界限和区别。案例教学还具有问题性。在案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分析、争辩、交流等途径加以解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把思维和学习的触角伸入到案例涉及的广阔知识领域。这样,学生犹如进入由知识和问题构成的丛林,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索,思考逐步深入,知识日益丰富。案例教学利用案例描述的社会场景,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社会经验的不足。这就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清晰明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案例教学可以培养法律职业人才所必备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由从事法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决定,法学教育包括法学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两部分。自从美国大学从事法律教育以后,法学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能力训练就一直受到美国法学教育的重视。为实现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能力训练的结合,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郎代尔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并取得了成功,如今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美国法学教育中主流的、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从学生一进入法学院学习就开始直接使用,并贯穿于几乎所有的课程,直到他们毕业”。英国的法律主要由案例发展演变而来,所有法律原则都来自于案例的归纳,学法学的学生必须具有在浩如烟海的案例中总结法律原则和规定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也成为英国法学院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案例包含一系列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原则,具有理论性;二是案例是对现实事件的“复制”或“模拟”,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模型”,具有实践性。案例教学通过对司法实践活动的“模拟”,让学生围绕典型的案例去寻找、确定每一个案件的事实,要处理法律从业者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如取证、辩论、和解、调解、上诉、判决、仲裁等,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法忽视实践的弊端。黄炎培在谈到职业教育时说:“做,学。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可以看做对将来所要从事的法律职业的“预演”,从而可以实现法律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从做中学”。学生透过案件事实来探寻、总结法学理论,并依据理论进一步反观案件事实,通过理论和案件事实之间的反复双向思考达到培养法律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学习与职业能力训练的结合。

三、案例教学可以弥补我国当前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教育的不足

在美国,大学不设法学本科专业,法学院学生从非法学本科毕业生中招录。这样,学生就具有进行法律学习所需要的较丰富的跨专业知识、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理解力。在德国,要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学生必须进行两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4年,接受法学基础的通识性教育;第二阶段两年,接受法律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参加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两次考试都通过者才能获得法律职业任职资格。在日本,法学本科教育和法律职业没有直接关系,要从事法律职业就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司法研修所进行专门的职业学习和训练,再一次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法曹”这一职业任职资格。

作为我国培养法律职业人才主体的法学本科教育,在4年时间里要完成对学生通识性和职业性两个方面的教育,既要培养进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又要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才。这样,占主导地位的讲授法就不能满足这一需要。讲授法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为让学生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师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讲授,采用案例的目的仅在于“举例说明”或“以案说法”,以至于许多法学课堂成了教师讲课和学生记笔记,结果学生头脑中留下的是一大堆肤浅的知识。面对大量内容的冲击,学生感到课业沉重,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每个法学院系在4年本科教育期间都会安排专业实习,但由于学生课业繁重,实习不宜安排较长时间,一般只有8周左右的时间;在课程学习期间也会组织模拟法庭或者法庭审判观摩等活动,但这些活动耗时费力,活动次数有限,作用仅在于让学生对司法实务获得直观的初步体验。这种状况既满足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无法训练法律职业所需要的法律思维和职业技能,以至于法学院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往往需要两三年的实践才能适应所从事的法律职业。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转变观念,笔者认为应把案例教学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方法。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就可以实现通识性和职业性两个方面教育的结合,融职业能力的培养于理论知识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当前法学教育无法兼顾职业教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0,(4).

篇10:法律在谈判中的作用

第一、法律谈判能够提高当事人的法律观念

谈判律师利用了他的法律技能和技巧,并且从专业的法律角度与对方谈判。所以,谈判律师在妥善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协调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同时,能够有效地灌输、强化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在一些纠纷中,还能使当事人了解并注意善良风俗意识和公共利益意识[3]。

第二、法律谈判可以充分反映当事人意志

法律谈判以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它无疑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最优选择。对于很多缺乏法律知识和谈判经验的当事人来说,谈判律师也只能在授权范围内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只要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能够真实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就可以委托谈判律师为其争取利益。一名优秀的谈判律师,应当最大程度地做到让当事人的自由决策体现在谈判的每个环节和过程。所以,法律谈判的每个阶段,其实都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有效反馈。

第三、法律谈判既能减轻当事人压力,又能有效地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法律谈判是在求同存异、实现双赢的最终目的下,考虑如何将时间、精力、费用等成本降至最低的同时,探索化解冲突的最适宜方式。正是因为法律谈判的这种优势所在,使得许多民事纠纷不经诉讼程序便得到妥善的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律谈判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司法机关日益严重的案件负担。

★ 在哲学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思考

★ 断层传播褶皱在川西莲花山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篇11: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意义和作用

法律顾问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聘请律师就其在业务方面的问题提供法律帮助而担任的特定职务。企业法律顾问一般有两种,即常年法律顾问和专项法律顾问。常年法律顾问与企业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在协议约定期限内(通常是1年或1年以上)处理该企业所有的法律事务,这类法律顾问服务范围广、时间长,故称为常年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关系随协议期满而结束,如果继续聘用,需要重新签订协议。专项法律顾问受企业聘用专门处理某一项法律事务,法律顾问关系待该项法律事项办理结束而结束,一般不受时间限制,故又称临时法律顾问或者短期法律顾问。如今企业大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因其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活动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帮助。

大多数企业都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尤其是一些大企业,但多数企业只把律师定位在讨债和打官司即诉讼方面,甚至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都忽略了法律顾问的作用,其实,除了诉讼以外,一名优秀律师能为企业做的还是很多的,而且对企业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法律顾问可以为公司企业提供的服务有:

1、公司注册设立、公司兼并重组、公司组织结构治理、区域规划管理、股权设置、资产转让、公司项目投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工作、公司清算等;

2、公司劳动关系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商业密秘保护、竞业限

制,员工廉洁及反商业受赂,员工调整,劳动仲裁与诉讼的代理,员工法律培训;

3、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方案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依据,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可行性论证,从而避免企业经营上的法律风险。

4、草拟、修改、审查公司企业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事务文书。

5、针对某些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事件发表律师声明,或针对性地发出律师函。

6、代理企业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和仲裁、行政复议,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7、参与企业的非诉法律事务。

8、参加企业经济项目谈判,审查或准备谈判所需要的各类法律文件。

9、在企业内部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10、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劳动人事工作,草拟、审查劳动合同、保密协议,进行辞退设计等等。

11、公司合同信用管理、应收帐款及商帐款的回收处理;

12、公司建筑工程和房地产法律服务;

13、公司金融与票据法律服务;

14、公司涉及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法律服务;

15、公司涉及经济刑事法律服务;

16、民商事诉讼与商事仲裁案件代理法律服务;

17、业务合作资信调查法律服务;

18、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法律服务;

19、国际贸易及海事海商法律服务;

20、公司公共关系协调处理等。

21、公司其他专项法律服务等。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及侵权案件、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服务;

22、公司日常工作法律咨询、相关法律信息提供。就企业在经营方面遇到的有关法律或法律事务方面的问题提供具体意见,方式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对于问题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的一般性的咨询,使用口头形式。对于所涉及事关重大的法律事务则以提供法律意见书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法律意见。

上述不能囊括法律顾问的全部的工作范围,其实下列小故事最能说明法律顾问作用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兵法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诉讼并非是解决纠纷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防患于未然,企业法律顾问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

第二、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优势所在:

企业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是企业聘请律师协助法制化管理、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优势主要在以下几点:



1、有利于企业随时得到全面、周到的法律服务,而不必在事务当急时有四处寻觅律师之困惑;



2、律师与企业长时间接触,有利于律师充分、全面了解企业的状况,使其提供的法律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



3、律师与企业的长期合作,能够使双方相互了解,在工作中实现相互配合,更有利于高效处理问题;



4、长期、稳定、密切的法律服务能够激发律师的责任心,视企业为自己的一个生存后盾,愿意全力以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5、企业客户若知晓企业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客观上能增强企业的声誉、信誉,同时使客户在履约时会有所顾虑,不会轻易违约或者触犯法律。

第三.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作用:

1、预测作用:法律顾问是企业规划远景的好参谋,可帮助规划

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局部策略,又可以就某些专项事务提供法律意见,预测行为的后果使企业处于“有备无患”的良好处境。

2、咨询作用:企业随时可以就所遇到的问题向律师顾问咨询。法律顾问和企业有某种亲缘关系,无形中形成一种信任感,能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来出谋划策。

3、策划作用:聘请法律顾问充当代理人和直接聘请其他律师为代理人参加诉讼,其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否更好地策划诉讼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事前保证胜诉。

4、参与内部管理和合同审查等作用:为企业草拟各种规章制度或其它法律性文书,起到增强企业本身的素质,使其管理合乎法律及规范化。为企业审查合同、健全合同制度,预防合同纠纷发生。

5、避让和代理作用:法律顾问作为企业的某方面代理人,在企业遇到刁难和麻烦时,不仅能提供法律依据,而且能使企业负责人加以回避,从而由律师代理出面推档,并起着良好的制约作用,再如由于律师的特殊身份,以律师名义出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威慑作用:人与人交往出现不同的态度,是由一运载方身份和地位不同而引起的。律师是国家承认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利的“准司法人员”,因此,企业有了法律顾问,就会给对手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法律顾问可以以律师的名义出据律师函等,解决很多原本要诉讼才能解决的问题。

7、企业法律的“保镖”作用: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企业事务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是企业法律顾问的一般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基本体现在这点上。

8、决策的参与者作用:一般来讲,美国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都需要企业法律顾问的详细论证。在法治国家,绝大多数社会事务都可能用法律的方式来解决和表述,商业领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国政府在政府采购、WTO谈判时会经常听取华尔街律师的意见。如果说人生就是由一场又一场的谈判组成的,那么我认为律师是最好的谈判家。

9、项目的先锋官和守门员作用:指一个具体项目,企业法律顾问要始终参与,进行立项方面的法律分析,估量法律风险,进行手术刀式精准的项目谈判,制定严密的相关文件。

篇12: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及培养

摘要:

知法爱法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拥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可以及时有效的保护人自身的权益和生命安全。工作初期要签的劳动伙同法,和人结婚也有婚姻法对自己的保护。如果什么都不了解一点的话。吃亏了受伤害了都不知道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都有重大作用的的事情,相当于在培养一种自尊、自律、自强是人生态度。

摘要:大学生 法律 培养 作用

一、非法律专业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意义

“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①高尔斯华绥曾经这样说过。可见法律就是一样用来保护我们自身权益的至高无上的权利。知法懂法通晓利用基本法律常识来保护自己,就怕的是你不懂法。所以为每个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开设法律方面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②康德这句话既客观又公正的阐释了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可以用来保护我们普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侵害。工作顺心了,生活开心了,身心自然就健康了,人自然就幸福了,我们追求的生活自然就来了。所以在进入社会之前要学会从头到尾的保护自己,因此大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法律是非常有必要的。懂得一些基本法律,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更好的做出理智正确的判断与取舍,在自己受到伤害时懂得用法律为自己保驾护航,使自身权益不受到侵害;在别人受到伤害时,还可以保护他人,助人为乐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

二、法律的作用

1、对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构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正是因为各派的思想主张法律不同,各自认同的君王不同,才会有那么多的战乱和纷争,以致人民在这样的局面下倍受欺凌,时局动荡。儒家认为只要人人遵守符合其身分、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可维持理想的社会秩序,国家便可长治久安了。因此儒家极端重视礼在治理国家上的重要性,提出礼治的口号。同时也主张德治。孔子说“为政以德”。他比较德刑的优劣,得出结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既坚信人之善恶是教化所致,也坚信教化只是在位者一二人潜移默化的力量,于是从德治主义愆而为人治主义。这样的法治理念在和平时期还行,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就不行了。

法家反对礼治、德治、人治,主张法治。认为国之所以治在于赏罚,一以劝善,一以止奸,否认仁义道德的价值,认为并不足以止乱,无益于治。法律的作用原在禁恶,非为劝善。①②出自英国小说家约翰·高尔斯华绥 出自德国哲学家康德 从法家的眼光来看,只要使人不敢为恶,法律的目的便已达到,原不问人心善恶,也不要求人心良善。法家也反对人治,他们认为借助于法律便可治理国家。这样的做法虽然弊端很大,但是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来说,这样的做法也许是对的,所以才有了后来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成功辅佐秦始皇一同山河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但秦之后在和平时期任然使用那套严苛的法治就无疑是加重百姓的负担,这样才会有后来的秦灭。

后来,在前人的经验上,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所以好的律法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可以很好的治理一个国家,也可以覆灭一个国家。直到现在,我国也十分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理念。

2、对社会

古时法律的意义在于维持政治、社会秩序,主要地是维护君权,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维护父权和夫权,维护家族主义。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对普通人是依法执法,但是王公贵族就不同了,虽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是又有谁真正执行过。

现在的法治系统就比较全面了,有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高度,但也防不住有的律师钻法律的空子。现在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这就和法治有很大的关系,有了法律作为前提保障,少了很多违法犯罪的情况,生活就会更加舒心。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断的在报复社会,也有做好事反被诬陷的情况发生,出来这些,现在的社会还是友爱大于伤害的。

而大学生这个群体对社会的法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学生接受了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肯定会有自己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的意识,在这些基础的教育下,大学生会更好的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严格约束自己,以身作则,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社会。在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下,会实现的。

3、对个人

大学生了解基本法律对自身而言的作用就比较明显了。

大学毕业了要去找工作,在工作初期就要签一个劳动合同,你如果一点都不懂,被骗了也许都不知道。劳动合同一共包括九项内容,如果在签合同之前不把方方面面都弄清楚,就会给自己留一个隐形的弊端。比如当时签的时候没有规定工作地点,公司就可以随随便便的把你派到其他地方去,你不去的话,他就有理由解雇你。比如试用期,不同的签约时间有不同的试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就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所以试用期不是老板说多少就是多少的,有法律保障的。

每个人都会结婚,开始是美满的,但是到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呢,曾经的恩爱或许会变得恶语相向,为了那点财产的分配,谁都不愿意吃亏,尤其是现在的女孩子们一定要了解基本的婚姻法避免以后受到伤害。现在离婚率又这么高,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去选择财产公证等方法来保护自己。

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途径

1、在学校里

提高学校的法治氛围,严格规范校规校纪。用法治的观念来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推行人人平等。以法治的观念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公开公正公平来推行各项活动、选举的举行。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这样在授业的时候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多的学习到对自身有帮助的基本法律知识,拥有良好的法律修养。多参加法律方面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多听听法律方面的讲座,看看有关法律的书籍,在耳濡目染下慢慢渗透法律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修养。

2、国家对大学生的影响

通过不断完善现有的法规法治,加强对法治的建设,深入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句法治方针。大力惩治违法乱纪的人,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途径向观众传播法治知识,公开对违法乱纪人的审判。大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心动向,多看看新闻等实时报道,树立心中法律的影子,加强法治深入人心。人人心中存在法律,时时警戒自己不干违法乱纪的事,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一代又一代深入人心。

总结: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不只是法律专业的同学才学法律,应该是每个大学生都去了解基本法律常识,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面对社会的残酷斗争,多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也是很好的。如上述所说,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一些基本法律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都是很大的,一个大学生或许太少,但是所有大学生加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力量,一点一点的改变社会的法治意识,引领正确的法治风气。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不是在做无用功,它的用处要以后才会体现出来而已。

参考文献《制度是怎样形成的》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苏力。

《法律意识论》2001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旺洪

上一篇:四代大家庭聚会策划下一篇:太峪镇“抓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主题教育工作进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