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之研究与对策

2024-05-05

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之研究与对策(共4篇)

篇1: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之研究与对策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21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重大的改革, 同时全球变化也在不断加剧, “90后”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新事物与观念持续产生、多种价值观互相碰撞的复杂社会背景中, 这些都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体现着时代高速发展与社会急剧转型的明显特点。他们追求思想独立并且多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较弱并且对家庭父母依赖性较大;关注社会主流思想的同时具有更加务实的价值观;思维非常活跃,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较强[1]。

二、“80后”青年教师担任“90后”大学生班主任的优势

目前, “80后”新生代青年班主任与“90后”大学生们在年龄上相差10岁左右, 年龄差的相近使得二者的兴趣、思维方式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如对待网游的态度上, 青年教师就更加宽容更加善于引导, 这就会消除距离感, 博得学生的好感, 使师生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正因为如此, 青年班主任在做班级工作时使用便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与方法就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此外, 大多数青年班主任们也与“90后”大学生们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朝气蓬勃, 具有开放的思想、敏锐的思维, 也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挑战新的难题, 同时非常富有创造力和改革意识, 并且追求自由与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 他们往往能够主动采用更加先进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2]。

三、“80后”青年教师作为“90后”大学生班主任的工作建议

1.发挥自身魅力, 获得学生肯定。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榜样, 宏观把握着整个班级的思想走势, 他们不仅要在治学态度上非常严谨、遵纪守法, 更要具有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境界。德高为师, 学高为范, 他们必须以身作则, 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清楚地分辨出是非对错、真善美与假恶丑。

2.关注学生思想状态,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青年班主任们要密切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进行引导解决问题。当今社会现状对大学生们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压力:比如毕业后就业压力增大, 学习成本增加, 学习成绩不理想, 家庭条件困难问题, 人际关系相处问题, 恋爱情感问题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都不容小觑, 一旦忽视都可能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因此需要班主任事无巨细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 高校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只是让学生追求学习成绩上的提高, 还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品格的培养, 要积极鼓励并且组织大学生们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同时进行挫折励志教育等。比如在平时举办个小型的联欢会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在节假日去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 进行“信任背摔”、“攀登天梯”等增进同学间信任感和友谊的素质拓展训练, 带领学生们去一些公共场所做志愿者和义工培养爱心、同情心等等。励志教育能够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理想信念, 包括帮助大学生们立志以及进行后续的长效激励, 要将传统的书面教育转变为效果更好的事实教育, 例如能发挥学生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和磨砺他们意志的创业活动等等。开展创业活动、举办创业设计大赛, 通过创办创业园, 争取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帮助支持下, 建立起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校园企业, 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 会成为在校大学生们的榜样, 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立志成才[3]。

3.严格制度, 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风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标志着全体成员的思想情操以及道德水平高低。青年班主任教师更要注意良好、和谐、进步班风的培养, 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平时就对同学们进行高标准严要求,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不能等出现了问题之后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终实现班级同学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班会对于培养班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年班主任们一定要定时组织或者参与班会, 不能对学生们不闻不问, 经常见不到班主任的身影。在会前要给班委们一些建议, 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在会中进行补充, 在会后进行总结, 使得每一次班会都变得有意义。班会内容可以丰富多彩, 包括班级建设问题、个人学习问题或者情感表达、专业前景、社会趋势等, 培养学生们的现代忧患意识, 疏导学生情绪, 缓和并且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 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加强思想上的交流。

学风综合反映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的好坏。班主任要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之养成严谨勤奋进取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 使教师走近并且融入学生, 与学生之间达到心灵上的交流沟通,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入大学学习的“90后”们刚刚从枯燥压抑的高中生活中走出来, 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在思想上逐渐更加重视自己的自尊、兴趣、爱好, 并且更加渴望得到平等的关系和尊重。因此, 青年班主任们要充分给予他们尊重和自主选择空间, 适时地为学生们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本着包容、关爱的态度看待这些“90后”大学生们。人非圣贤, 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缺点, 特别是个性鲜明优缺点都很明显的“90后”大学生们, 但是, 我们更要看到他们积极向上以及朝气蓬勃的一面,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认同, 并且坚信他们会在大学生活的历练中不断成长并且成熟起来。

关心并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特别是高校班主任们, 更要时刻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大学生们。诚心诚意地关心和帮助学生, 以情感人、以理动人, 使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和关爱, 从而更加信赖并尊敬老师。对待因经济困难引发自卑、焦虑和不安等情绪的贫困生们, 要多留意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给予他们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支持并且帮助他们争取勤工俭学和助学贷款机会。在网络时代, 班主任可以经常通过校园BBS、QQ、微博、微信等这些“90后”大学生抒发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工具来了解学生们的心态, 与他们分享知识与经验, 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烦恼。

5.提升业务能力, 增强自身修为。班主任们更要加强自身学术修为, 多学习和了解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等, 与其他班主任交流经验和心得, 了解学生们对班主任的期望, 积累有效经验, 用心反思总结进步, 勇于突破自我和追求创新, 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过渡。

结束语:

高校为社会培养着大批创新人才, 高校班主任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0后”班主任面对着个性鲜明的新生代“90后”大学生, 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身教育方法,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能够尽早地适应大学生活, 并且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摘要:越来越多的“80后”青年教师担任起了大学班主任的工作, 面对个性鲜明的新生代的“90后”大学生, “80后”班主任如何出色地完成教育工作, 使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笔者担任班主任一年的经验, 浅谈“80后”班主任如何完成“90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80后”班主任,“90后”大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肇飞, 彭家龙, 王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2009, (25) :152-153.

[2]谢云, 黎东升.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势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6) :170-171.

篇2: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之研究与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纵深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学校基层管理工作者的班主任,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过去往往是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特别是语数外教师。只有主课教师才能担任班主任好像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班主任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格,所以,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

1.体育教师的个人优势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最熟悉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老师。而担任体育的大多数老师都性格比较开朗,并且大多接触学生时是在体育课上,或者是在班会上。这样的特殊场景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出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大多是在谈论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并且是在一种非常愉悦的气氛下,这样更容易加深师生感情。所以,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更容易和学生交朋友,学生更容易和班主任谈心里话。

2.体育教师的工作优势

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学生都处于一种极度放松状态,特别是在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体育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亲近,在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性格。所以,在体育课中学生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心理有疾病的学生,如,自卑、胆小、孤僻的学生,在一般的课堂上很难让他们的这些缺点暴露,但是在体育课中这些缺点则暴露无遗。对这些“问题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达到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让其经过充分的准备练习某一动作后,点名在全班学生面前示范,并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表扬,并号召大家向其学习,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地建立,慢慢就会变得胆大,开朗起来,朋友也多了,也更爱学校,更爱学习了。

二、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不足

1.课堂情况掌握不够

由于体育教师的特殊性,造成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了解。不仅如此,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其他科目老师接触也不是很多,造成在教学上与教师交流的不及时性与不畅性。同时,由于体育科目作为一门副科,在平时一周一般最多上两次课,这就造成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短,了解时间有限的局面。特别是在办公室的时间也大大小于其他老师的时间,其他科目老师在办公室需要判作业、备课,一般体育教师,不需要做这些,即使需要也是三四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就减少了和其他老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的时间。

2.部分家长对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持观望态度

长时间的影响,家长只认可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对体育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还是持观望态度。对于他们来说,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无非是校方教师严重缺乏或者是体育教师“走后门”才当上的。他们对这种改革称怀疑状,甚至可以说是抱着很不客观的态度。

3.体育教学管理与班主任平时教学管理方式区别较大

其一,学生在观念中认为体育教学特点是宽松和活泼,行为规范要求比较放松。班主任管理方式不得力,学生不适应,会有落差感,会感觉失望,不利于班级师生感情的建立。其二,体育课教学管理与平时纪律管理要求不一致,作为班主任更多的是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养成等,要求学生从细节入手,比普通体育教师对行为习惯要求更高,势必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4.学法指导需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

由于平时任教科目的特殊性,学生在课堂学习及作业情况方面不易及时了解。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各任课老师多沟通交流,才能对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因此,对课堂或课后的学法指导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扬长避短,追求特色,努力成就优秀

1.让学生佩服你,信任你

作为体育教师,要想让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佩服你、信任你,首先自己得有能拿得出手的项目。特别是在学校组织的篮球赛、田径赛、马拉松赛中自己一定要有能拿得出手的一项或者几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敬重你。或者是在团体赛中,自己所带团队一定要在你的组织下、领导下成功完成比赛。这样,体育教师更容易在学生中开展管理工作。

2.借助体育活动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体育活动中往往需要消耗学生很大的体能,所以,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3.利用体育教学环境特点,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在体育锻炼、游戏和竞赛中,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展现,无论孤僻、开朗、勇敢、胆怯,还是争强好胜、软弱怕事,都会在体育活动中毫不掩饰地显露出来,这样很容易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寓教于琐碎小事之中,这种思想教育密切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可行性,更具有说服力,对于做好班级工作也更有利。

4.充分利用时间,多下班级,多交流谈心

学校的课余训练及早锻炼让大多数体育教师不得不早出晚归,每天早晨一般比其他教师提前1小时左右到校,可利用该时间下班级,查问题。由于体育教师免去了在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方面的时间,体育课一般安排在下午,而语、数、外等大多安排在上午,此时多下班级听课,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正所谓管理,要管也要理。管就是方法,理就是时间,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真心为学生,管理方法要适当。相信要当好一名班主任,不在于他教的是什么课,而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养、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有利有弊,这是无论其他科目那位老师担任班主任也会面临的问题。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则面临平时自己教学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所有班里的学生。所以,只要你有责任心,不断学习,管理有方,就一定能胜任班主任这个岗位。

篇3: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之研究与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生源质量下降

近年来, 国家重视中职教育发展, 对大部分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补助, 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难问题, 加上中职院校门槛降低, 使职校学生明显增加, 但生源质量却呈下降趋势。他们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自信心。此外, 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 家长疏于管理, 他们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这都增加了班主任管理难度。有些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上投入了很多精力, 但效果却不明显。

1.2 中职教师自身原因

1.2.1 思想认识不够和经验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中职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 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专业教学, 不愿从事班主任工作, 没有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此外, 很多教师缺乏班主任工作经验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技巧, 不知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

1.2.2 缺乏成就感

一些中职院校侧重培养“双师型”教师, 忽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在中职院校里, 班主任地位低、津贴少、工作量大, 这让部分中职教师觉得班主任没有价值, 缺乏成就感, 从而担任班主任积极性不高。

1.2.3 教育理念落后

部分班主任因多年管理学生, 积累了很多班级管理经验, 导致其管理仅凭经验, 不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就使得一些班主任遇到新问题时无从下手。

1.2.4 精力有限

学生的增加加重了教师教学任务, 使教师没有更多精力管理学生。

1.3 学生家庭教育因素

目前中职生普遍缺乏家庭教育, 家长对子女教育不重视, 认为把子女送入学校, 就应由学校负责, 对子女的在校表现不闻不问。这使一些教师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了畏惧、排斥心理。

2 对策

2.1 提高生源质量, 开展素质教育

各中职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教学方法, 重视招生宣传工作, 让学生了解本校专业情况和就业前景, 以此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对于一些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 学校应给予一定资助。同时, 还要开展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学校应开通心理热线或建设心理咨询室, 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使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素质提高, 班级管理难度下降, 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

2.2 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师班级管理能力

中职院校可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班级管理能力, 要转变教师观念, 让教师认识到“育人”与“教书”同等重要, 认识到中职生是发展中的人, 可塑性强,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可以进步的。针对一些些教育理念落后的班主任, 可以使他们接受继续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学习班级管理新方法。另外, 应鼓励有丰富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向青年班主任传授班级管理方法和技巧, 以消除青年班主任的畏惧心理, 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工作成就感。

2.3 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2002年10月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化议题, 班主任专业化问题从此引起了广泛关注[1]。近年来, 一些中职院校开始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 班主任专业化建设适应中职教育需要, 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育方法, 真正学会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能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确立新的工作目标。但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中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以下工作: (1) 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 包括专业化资格等级评审、聘用制度等, 以引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 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 促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3) 建立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 提高班主任地位和待遇; (4) 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研究与反思工作, 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不断总结经验, 加速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4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 取得家长的支持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职院校应积极促成家校合作, 通过开通家校热线, 进行教师家访和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 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工作, 家长也有责任;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 共同解决学生在校遇到的难题。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使学生易于管理, 降低班主任工作难度。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 转变了班主任观念, 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降低了班主任工作难度, 使得中职教师担任班主任积极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4: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工作之研究与对策

一、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更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尤为突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在“选取现实中的素材”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初中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来进行编写的,因此教材非常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陆续都将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精力旺盛,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带有冲动性,并且缺乏克制能力,面对这些悄然而至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矛盾和困惑,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就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阻力。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安排了《欢乐的青春節拍》这一课,从“走进青春”开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又通过“感悟青春”和“祝福青春”的教学,让学生对青春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如果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就可以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当学生出现情绪反复、行为多变的时候,就会比较有充分的准备,一般不会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在理解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去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利用班会和周会时间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除班会和周会外,还会很好地利用本周的思想品德课上课时间,既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又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这种教学效果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的。

3.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很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总觉得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代沟”,有些事情说不到一块儿去,有时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沟通起来有困难。据了解,有不少家长为此感到很无奈,也很苦恼。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如果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当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必要时还可以搞一些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懂得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教育,更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对一个孩子来讲,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明白一个道理更为重要。而习惯的养成并非几节课、几天的时间就能形成,它需要经常不断地提醒、督促。可每周仅有的两节思想品德课,一般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很难监督和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这就形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严重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就可以课堂所学内容的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思想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在课下得到具体的落实,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三、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有利于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

初中生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学,面对初中这个崭新的环境,他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开始新的学习生活。针对这一问题,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第一单元就设计了《笑迎新生活》的教学内容,如果思想品德课老师当班主任,接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班主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本单元“珍惜新起点”和“把握学习新节奏”两个框题的内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大了,学科门类也增多了,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逐步去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上一篇: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