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的思考作文

2024-04-19

快与慢的思考作文(共9篇)

篇1:快与慢的思考作文

快和慢都有自己好和不好的地方。我总是忘记哪些事需要很快,哪些需要慢,即使知道了,也总是做不到。快,基本上都是对于我们好的地方,而慢,切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快好,那就相反慢不好。

快有哪些好的地方呢?比如说在比赛跑步时,跑得需要快,要不然就赢不了比赛,相反,慢就不好。在这一点,我做的还可以吧。

写字也需要快,如果是考试的话写字不快,那这张试卷两节课都写不完。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不是很好,我写字很慢,每次考语文的时候我都是在老师下课后给的那点时间才写完的,有时还没有写完作文老师就收卷了。

吃饭要快,这样才能长出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如果吃饭不快的话就会产生消化不良,这样就长不出健康的身体。这一点我做的可能还不够好,有时我吃饭很快,有时吃得非常慢。快就快到了三分钟就吃完。吃得慢就满到了一个半小时才吃完,这是多大的差别埃

快,慢都需要合理的调整,希望我能把那些慢的习惯改正过来。

篇2:快与慢的思考作文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慢并非是差也,慢也有其诱人的地方,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得慢走,品味一篇佳作得细品,吃饭要香得细嚼慢咽……如此说来,慢,也非一无是处。

对于我们这年纪的人来说,青春是一种活力的象征,是奔跑而并非散步的年龄。有首歌叫《加速度》,我们是翔飞于蓝天的雏鹰,只有不断飞翔,不断博击风雨,不断加速才可使我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更加坚韧有力。是啊,快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企求。进入高三,我们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加速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迎风直上,站在前列,才有可能获得胜利,慢一步,你会永远被落下;慢一拍,你就很难跟上集体的节奏。一百一十米跨栏奥运冠军刘翔正因他快速飞跑而使外国人惊叹。由此而言,快,确定应当为世人所亲睐,所追求的了。

诚然,快是一种挑战极限,那么慢则是一种稳抓稳打。就拿这会来说,离考试结束也不过只剩下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我所在考场中,已经有一大部分人做完了试卷,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甚至有的在睡觉。相比而言,我承认他们速度比我快多了,但这样真的是好的吗?如果能做既快又好也就罢了,如果不能呢,与其错误一大堆等到后来复查,还不如做的时候细心认真呢!慢一点,你或许可以更仔细一点,避免一些无谓的失误,那样不也是赢得成功的方法之一吗!有句话叫:追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记得一篇文章里写到一个博士生出来工作,他没有选择一步登天,直升高级职位,而是让从基层慢慢做起,让老板一步步地发现了他的超常的能力。他也因此更加熟实业务,更加能够了解工作,使日后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最终稳稳地坐上副总的职位。

有人喜欢骑摩托,追求风一般的感觉;

有的人喜欢散步,向往安逸闲适的心境……

其实,快与慢,只在于你的选择。生活中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当快则快,该慢则慢。我们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却也不可以一味地散慢拖拉!

篇3:站在快与慢的交点

快是一种活力,是一种白净肆意的激情,是一种激情飞扬的洒脱。似一阵咚咚隆隆的鼓点,澎湃地传响于天地之间,以强悍的召力震撼每一方土地,让大海随之浩瀚跌宕,让山川随之雄伟壮美,让云霞随之舒卷变幻。

慢是一种从容,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是一种花开花落的荣辱不惊,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是一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超然。似月光下的笛声,悠然婉转,让冷露在夜的轻声呢喃中慢慢凝固,让山泉和着低缓的节拍流向山的那边,让所有的踪影平息成为心如止水的祥和。

快让我们心中装下一轮火红的太阳,让我们的热情与火一样燃烧,和着那鼓点般富有张力的节拍,我们的行动如光一般迅速。

热情,热情,热情!

速度,速度,速度!

我们的生活随着我们光一样的快节奏,世界变成了一种没有色彩的前进。于是我们疲惫不堪,感到空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我们好想慢下来,喘口气,慢下来,揉揉腰,看看那错过的风景,看看世界丰富的表情。

慢让我们拥有了皎洁的明月,我们安然恬静,世界在我们缓慢的脚步中展示它的多情,我们耐心地等待每一朵花羞涩地开放,倾听那花开的声音。漫步月中,看晓风拂月,赏月下柳影,万物在慢中彰显美的本色。在缓慢中,我们读懂了世界,然而,我们总觉得生命缺少了点什么,就像浓郁香醇的咖啡中缺少了糖,虽然香醇可口,但少了份甘甜。不错,我们缺少激情,在慢中徜徉已久的我们突然想加快脚步,追赶强劲有力的节拍,感觉生命的热情,让每一个细胞都在快的节拍中兴奋起来。

快是太阳,它火热,可它只有火热;

慢是月亮,它温柔,可它只有温柔。

生命需要豪情,却不总是豪情;生命需要柔情,却不总是柔情。生命的路上,惟有站在豪情与柔情的岔口,我们的生命之行才会完美,因为这是快与慢的汇聚,是快与慢的融合。

开合之中显火样热情,方寸之间展似水柔情,站在快与慢的交点上,我们有了热情豁达,有了平和恬静,我们可以随放纵的鼓点一起舞蹈,可以和着轻悠的笛声一起吟诗;可以在喧嚣中看车水马龙,也可以在寂静中听花开之声;我们可以大步向前跨越,也可以不紧不慢地走向终点。

站在快与慢的交点,我们无憾,我们完美。

篇4:快与慢的小学生话题作文

江东实验小学 陈幸豪

现在大家都可能生活在“快的世界”中,当然也熟悉了快的节奏。但是,我想对大家说,慢慢来,来欣赏世界的美好吧!

时间过的飞快,生活的节奏也快。比如上学赶车。有一次,因为上学快要迟到了,我一路飞奔车站,终于到了车站。几分钟后就赶到学校门口,冲进了教室,气喘吁吁,太赶了。

慢是什么?

慢是悠闲地生活,是慢慢地品味生活的乐趣。比如周末和外公一起包饺子。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外公宣布今天包饺子,我们准备好了食材开始包饺子。

我不急不慢地坐下,随手拿了一张皮子,往里面夹了一点儿肉馅,又慢悠悠地把皮沾了一圈水,再把它做成饺子的形状,心想:反正不赶车,嗮着太阳慢慢做。一个上午,我和外公包了一百多个饺子。

“饺子出炉喽”!爸爸喊道。我们全家坐下来,围着桌子从从容容吃了起来。今天的世界好像一个慢动作的“天堂”。

慢是看书的时候,我拿起书,坐在沙发上,嗮着太阳,翻开书慢悠悠地看着,书本和脸上洒满了金光,一页、二页、三页……书慢慢地看完了,我缓缓地将书放在旁边。啊!嗮着太阳看书真好!

慢,是快乐的。只要你能换个心态,就一定能慢下来,让我们的世界都“慢”起来吧!

篇5:关于快与慢的议论性随笔:快与慢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天天战火,天天追求速度刺激,寻求快感,这样的快没有了金字塔般层层递增的根基,失去了岁月的沉淀,未免太虚幻太缥缈。总是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步跨个八九米,但是无形中,步子跨大了,没有跑到既定的距离,反而扯着蛋了,苦哉、悲哉。于是我怀疑了,是不是应该慢下来。

匆忙地要挤进铁饭碗行列,但是和没有这在个行业的同龄人来相比,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的洒脱与自由。现在明白过来,“安全感”与“自由”并不矛盾,自由是有能力去选择想要的生活,而安全感,恰恰在于既能跟随心得到快乐,也能用意念指引它。墙总有倒塌的可能,依赖他者,必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全感。没有一个饭碗是铁的,也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是注定不动荡的。没有什么是可以依赖终生的,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改变命运,我一直坚守着。

我原来以为开后门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和“会骑自行车”,哪怕同一时间到达终点,其实差距甚大。会骑车是一辈子的,想出发就能随时出发,而搭车的人,却把原本学车的时间加倍花在寻找骑车人上。搭车人看似悠闲,其实有我们不曾知的恐慌;骑车人满头大汗,但大口喝水的时候心安理得,哪怕未曾到达终点,但回过头每段路都充满成就感。况且许多事,越是嫌麻烦越会变得麻烦,越是想快越是快不了。

匆忙地追逐名利,而真正能带来真正快乐的“名”与“利”,指的是在一定温饱基础上,“受到别人尊重”与“心灵上富有”。时刻记着这句话,没有这样的认识作为基础,名利只会变成吞噬灵魂的漩涡。多少富人手握黄金却郁郁寡欢,而平凡家庭的善良夫妇,推着他们的早餐车,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暖的日出。 成长是一步步熬出来的,尊重与心灵上的富有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又是多么的难以达到呀。为别人活着,其实别人也不一定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别人的生活轨迹你不一定适合,别人展现出来的美好,自己费劲千辛万苦拥有后,往往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找到节奏跟随心走,哪怕前方没有路,也能慢慢踏出条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轨迹。而历史无数次证明,当一个少数派赢得胜利站在镁光灯下,他获得的成功,当初即便不被众人看好,如今却会成为典范。 好多时候,每个人打碎牙齿咽到肚子里时的难言是鲜有人知的。欲哭无泪的时候连个理由都没有。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分钟的长与短,要看你这一分钟在厕所里面还是在厕所外面。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一秒钟愿意当作一万年来体验。做着内心不认同的事情,多一秒钟都是煎熬,爱因斯坦真的很伟大,相对论的概念在这些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确实,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重要的是内心中自己对于时间的态度以及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很多人想要的生活非常简单,但是追求它的道路确实迂回婉转,千难万折。为什么不容易达到呢?有个老师给了我答案,他曾经遇见过类似的困惑,就是因为我所追求的太简单了,反而越发困难的难以达到。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把想要的生活想要的复杂一点,变慢一点,是不是简单的生活更容易达到呢。作为一个成年人,思维不应该简单,那么生活也不应该简单了。想要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慢慢渗透,但是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连努力的边缘也没有达到。

为了有资格胜任一份好工作,不怕吃苦多点历练,无论结果如何,收获是永久属于自己的;匆忙地尘埃落定并不说明幸福是一劳永逸的,蝴蝶展翅之前,需要在黑暗中耐心守候,并经历破茧而出一刹那的痛楚。

作者:柴龙

篇6:快与慢的议论文

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

我们步人了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高效率生活带来的好处时,也体会到过快的节奏往往打乱前进的脚步。那么,我们究竟是应该“快一点儿”,还是“慢一点儿”?

高铁,新时代速度的标志,无疑是“快”的追求者。尤其在春运期间,高铁高效率的运输圆了无数人的“归家梦”,也让许多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可是,高铁事故又让惊慌的人们对高铁避而远之。一系列的难题阻碍了高铁的运营,“快”反而变成了“慢”。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不仅仅是“低质量图快”,盲目地追求速度而不知方法的错误,同样会让“快”变“慢”,事与愿违。

“大跃进”时期,毛主席号召发展重工业,要生产更多的钢铁,为图短期内的进步,人民为了炼钢不惜砸锅卖铁。表面上发展很快,而实际上严重打乱了经济的平衡,社会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许多。

设想一下,如果高铁一开始就慢下来,不就安全了?如果炼钢慢下来,不就发展得脚踏实地了?毕竟慢工出细活啊!可是慢下来,高铁就失去了高效运输的意义。“快”仍然是我们需要的。

“两弹一星”的国防建设取得了极大成果,中国所用的时间比美国、苏联发展到同一程度的时间,少了许多许多年。当时的科学家们正是以最快的速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然,也付出了许多代价。“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了及时了解爆炸试验失败的原因,冒着巨大的辐射进入场地,因此患了癌症;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把整个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他们都是在用生命铸就国家的“长城”。他们果然成功了,很“快”地成功了。而他们的“快”脚踏实地,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

“快”,是要建立在正确扎实的基础上。与其说是追求速度,不如说是追求快与慢的平衡。“快”不是速度快,而是一种倾全力的效率;“慢”不是速度慢,而是一种有方向的踏实。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而在于一种适合时宜与境况的方法和态度。

篇二:关于快与慢的作文范例

快慢交响曲

快与慢是节奏不一的两种交响曲,快是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慢则是平稳舒缓,心旷神怡的。正是这样两种风格迥异的交响曲,交织成人生中一篇篇波澜壮阔的乐章。——题记

序曲

每天依旧穿行于繁忙之中,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便没有什么可抱怨。快与慢的旋律终不可分开,我相信并期待有一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旋律能融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慢慢欣赏 看一路春暖花开

记得有一位学者曾提出一个口号:比慢。

在当今生活越来越快的时候,快餐、快递、快车才是一种时尚,慢怎么行? 但就是慢,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生活节奏快,本来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在我们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并没有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你看,天空越来越暗了,河水越来越黑了,空气越来越臭了,树木越来越矮,鱼虾越来越小……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引起,快到我们没有来得及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

所以,我们可以说,慢也是一种智慧。

自古带兵打仗,讲的是“兵贵神速”,可是司马懿却慢慢腾腾地拖啊拖,哪怕是诸葛亮送去妇人的衣服,司马懿也只是微笑着问诸葛亮每天吃多少饭,休息了多少时间。诸葛亮求快胜,司马懿却偏偏慢慢来,最后的结局谁都知道:诸葛亮累死了,司马家的后代得了天下。

太极拳慢吧,慢悠悠的,可是好多快拳高手败于太极拳师手下。这是张三丰几十年武术的最高境界。

是“慢”成就了司马懿和张三丰,慢不仅是一种智慧。慢还是一种豁达。

天下雨了,大家都在跑,只有一个人在慢慢走,别人催促他,他却说前面一样有雨,何必快跑。这是一种豁达。只有在看透了世事的时候,才会有这样一种淡然。

这种豁达在苏轼的词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曾在《定**》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来了,并不急,他有一种慢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慢,是一种豁达,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看到生活中的种不顺和种得意,就对生活有一种慢慢享受的态度,从而变得豁达而宽厚。

慢也是一种享受。在智慧与豁达的前提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人写诗也是够慢的了,与现在文人动不动一天数万字,哪一种创作更是一种享受,从神态上都可以看出,捻须而吟,在慢慢地品味中,去吟安一个字,他说是一种苦,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当我们今天读唐诗时,那一种欣赏与陶醉已成为中国人一出生就能够体味到的乐趣。如果唐人像今天一样一天几万字,创作速度快是快了,但会不会让我们今天还能够享受呢?

一本《本草纲目》二十年,一部《资治通鉴》十九年,一本《红楼梦》十年,慢慢磨出来的东西才是精品,才是后人的一种享受。当然后人享受时也要慢慢来,如果一天就将《红楼梦》读完,那也就没有乐趣了。《本草纲目》能够滋润中华民族上千年,而《红楼梦》养活了成千红学家,这都是得益于慢。

慢是一种智慧,慢是一种豁达,慢更是一种享受。对生活有透彻的理解,拥有豁达的胸怀,就可以好好地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了。

人生路上,请慢慢走,慢慢欣赏,看一路春暖花开。

雄鹰醉心于快走踏清秋的驰骋,野鹤却赋情于漫步睨山林的清幽,快与慢,都能决定人生的态度与高度。可是浮云总有疾风助舞才能舒卷六合,燥怒总有安宁轻抚才能还我清明,而人生只有快与慢的适度结合才能欣赏到海岸线上的那抹霁云初晓,在那百花深处。

兵法上总讲究兵贵神速,元兵也正是凭借着速度才打破了南宋的层层关卡,快,似乎成了士兵肩头上最沉重的负担,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们才有权利慢慢踽行,去看那日暮穷途,却不知乡关何处。

球场上有句话:“谁控制了速度,谁就控制了整场比赛。”在这个被速度掌控的时代里,快,就像是生命的出口,高楼的迅速崛起与事物的日新月异,变成了自然的平衡。在键盘上迅速游移的双手,与短短时间就可快速发出的电子邮件已然不屑于擦去红笺小字辗转旅途的尘埃。

可是看着一生追逐于名利却被疲惫失败的人生弃于青史角落的和绅,看着铁骑野马冲入欧洲的草原霸主成吉思汗两手空空的落寞无奈,看着行走在城市边缘的白领精致妆容下掩盖不住的苍白,不禁深深疑惑起来,他们错过了一些什么,不是吗?乌龟比兔子,不是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风景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急行军,不正是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其实岁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总会变成明日的失吗?

那么,我们又将“慢”——那朵闲云、那泓清泉、那人生的调味剂置于何处呢?

而杨贵妃无疑是聪明的,她将快与慢结合成舞蹈的精髓,或胡笳长笛急舒袖,或缓歌慢舞凝丝竹,试问她若是终日不厌烦地水袖轻舒,或是终日如火般狂歌伴舞,又如何引得君王带笑看,又如何引得荔枝翻尘来?

我行尔动,我静尔休,这本就是形容人生最贴切的一句话。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而张开双手,世界却在你手中。日日追逐着朝阳而去,你永远也无法得见夕阳的那抹艳色。浔阳岸旁歌影犹存,清淡的月色让人忆起那婷婷袅袅的筝娘,轻拢慢捻的一曲,醉了烟花三月,醉了一池碧波,连白居易笔下《琵琶行》中的泪渍,也变的真切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在疲惫的时候,放慢脚步行走,或杯浮绿蚁,或清茗煮茶,将松籁奏成一阕中天曲,谱进我们自己的弦音,让亦步亦趋地跟在我们身后的清幽渲染人生的繁华,在城市飞快前进的速度下,且临风,且船移。这,才是快与慢最完美的结合,就像雅典卫城廊柱下光与影的共舞,这,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将快与慢结合起来酌情调度,用小泉淡侬的清缓来品味人生。你会发现,在飞鸟悠远苍凉的世界里,也许只有静卧的尘沙,是它唯一的干粮。

生活的节奏有快有慢,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精彩。快慢都需要,但我更偏爱慢。快诚可贵,但慢价更高。当慢则慢,慢,可以“慢”出人生的潇洒与滋味。

当慢则慢,慢出质量。

“慢工出细活。”众多传统的手工艺品的制作都需要慢,比如需要108道工序才能打造出来的华贵的景泰蓝。唯有慢才能做出品质,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许多名著又何尝不是“慢”出来的?司马迁穷尽一生,最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曹雪芹耗尽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铸成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一部《论语》,凝聚几代人的心血,于是流传并影响中华文化几千年……然而如今许多建筑工程都在不停地赶进度,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地陷、楼塌、桥断等安全事故,令人色变。可见在工艺品的制作上、经典作品的写作上,尤其在涉及人们生命安全的各种建筑上,应当“慢”出质量。

当慢则慢,慢出品位。

慢生活,给急驰的生命刹车。快节奏的生活,在带来利的同时也使人失去了很多。每天用各种快餐打发肠胃,于是美食淡出了生活,健康“快”出了问题。若时而精烹细煮,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共享佳肴,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显得更有些生活的情趣与品位。或挤出一点空闲,沏一壶好茶抑或斟几杯好酒,邀三五好友共同品尝,悠闲自在地谈天说地,既放松了身心,健康了身体,又让人感受到了友谊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细细品味,品的不仅仅是佳肴,是香茗,更是情感,是生活的趣味。可见在饮食健康上,在好友聚会上,尤其在生活情趣上,切莫匆匆赶路,错过一路美丽的风景,应当慢慢欣赏,细细品味,进而提升生活的质量!当慢则慢,慢有时是为了更快。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慢是成事的基础——“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快需要慢的积累。看看李白、杜甫,“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们快不快?但就是为了这一“快”,他们学习了多少佳作名篇,积累了多少人生阅历!那些穷尽一生写出一本书的作家,看起来似乎是慢的,但对那些书的时间跨度来讲,他们又何尝不快呢?就是我们这些眼下慢慢苦读的高中生,不也是为将来能快速提高成绩做着必要的铺垫吗?可见在学习的积累上,在成绩的提高上,尤其在事业的成就上,应当慢慢积淀,厚积薄发,如此才能顺利进入彼此的快车道。由此可见,在合适的行业中,在恰当的时机内,当慢则慢,会慢出质量,慢出品位,慢出速度,慢出人生的潇洒与滋味。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生活有品位,人生更精彩!

骏马飞驰,流星迅疾,那是快的力与美;老茶甘美,陈酿飘香,那是慢的甜与醇。“飞湍瀑流争喧豗”固然雄奇壮观,“泉眼无声惜细流”亦有柔美静谧。快与慢,各有其美。火山瞬间喷发,源于积聚百年的能量;铁树一朝开放,源于吸取千年的营养。快与慢,彼此交融。

快有快的好,慢有慢的美。快,是速溶咖啡,方便快捷,香甜可口;慢,是一壶

清茶,悠然纯美,回味无穷。

因为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漂泊五十多年,难怪“儿童相见不相识”了;因为没有便利的通讯设施,“情人怨遥夜”,相隔千万里,只能“竟夕起相思”。快,才能缩短距离,拉近情感。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然而生活在慢时代的古人也不必遗憾。距离阻碍了相聚,却阻碍不了苏轼兄弟“千里共婵娟”的手足情;距离隔开了彼此,却隔不开李清照夫妇“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深情。慢,蕴蓄了情感,丰富了生命。慢,是诗意栖居之地。

快与慢,彼此交融。没有慢,安得快?慢是积淀,是植物炭化为煤的千万年等待;快是爆发,是煤投入烈火的瞬间辉煌。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有力的爆发。苏洵二十七岁为学,闭户读书,四十岁参加科举考试一鸣惊人,历时十几载;王羲之七岁学书,至五十岁与友人宴饮兰亭,一挥而成绝世《兰亭序》,历经四十几年;杜甫七岁学诗,一生历经磨难,仍苦吟不辍,身后直至明代方成就“诗圣”之名,历时八百年。这些大家的经历不禁使人想到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快时代的人,不知不觉遗失了慢的诗意和耐性。食物是无需品味的快餐,文化是无需思考的拷贝,问候是群发的短信,节日是放纵的借口,奋斗是潜规则的别称,理想是暴富的代名词??科技的发展缩小了空间,拉长了时间,却消散了生命的诗意,让现代人迷失了自我。

让我们回头看看那些肯慢下来的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林语堂说:“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慢下脚步,亲近自然,诗意就栖居在大地上。

巴尔扎克说:“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是的,耐心地积蓄能量,慢而专,你将迎来人生的精彩。

走得慢些,走得远些。-----俄罗斯谚语

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印第安谚语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快餐、快递、快车,衣食住行无一不快。当年令人惊叹不已的“深圳速度”而今早已是见怪不怪,曾经的沧海桑田在现代人的弹指一瞬间天翻地覆。快,成了时代的代名词。诚然,快,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可生活在这样一个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里,压力、烦躁,甚至于“过劳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机体以如此快节奏运作,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可扪心自问,我们有多久不能在繁忙中抽身给自己的心灵以小憩了?我们有多久为了工作而不能看望亲人以共享天伦之乐了?我们又有多久不为了“以后”拼命工作而尽享当下的欢乐呢?

没有时间。当我们吐出这句话时,请不要忘了,时不待人,错过的美好也就没有时间去回味。我们都行走在各自的旅途中。人生这场旅行,没有回头路。为了终点的美好,埋头匆匆赶路的人错过了多少沿途的风景,没有人知道。而我们是来领悟山河秀丽感怀人生际遇的,不是走马观花为赶路而行走的,何必太匆匆?

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走得太快的人反而容易弄丢自己的心。不如停一停,放慢匆匆的脚步,寻一处桃源,沏一壶清茶,从容地坐下,敬循“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听耳畔昆曲婉转荡人心,赏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任东风融日消解心头的熙攘纷杂,凭清溪流水洗涤沾染浮尘的心境,以期一份心灵的从容与淡定。唯“二句三年得”者,方使人“一吟双泪流”。慢节奏的生活,更使我们能剔除浮躁求得真意;慢节奏的生活,更使人体悟世间温情传承星火;慢节奏的生活,与灵魂同行,叹世间悠悠,吾自徐行。

请停一停,给心灵一个小憩的时间;请停一停,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空间;请停一停,给灵魂一个思索的机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唯有当我们打点好心情,确定前进的坐标之后,我们才能快步前行,所向披靡!

在某些方面,快,意味着匆忙与失去乐趣;慢,意味着充实与升华。而在另一些时候,快,意味着果断与效率;慢,意味着犹豫与胆小。在该快的时候,请勇敢地向前大步迈进!在该慢的时候,请轻轻地放慢脚步流连一下

玛格丽特用尽一生写出了《飘》,至今她的名字仍为众人所铭记,而那位男作家则是真正的“名不经传”了。玛格丽特似乎是“慢”的,但纵观《飘》的时间跨度,她又何尝不“快”?她是以一种慢的心态来“快速地”完成《飘》的。再看李白杜甫,“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们快不快?但是为了这一“快”,积累了多少人生阅历,学习了多少佳句名篇?这一种“慢”的心态才使他们获得了终身的成就。网易的CEO丁磊成功之快让人惊叹,但在创业之初,他进行了多少深思熟虑才在这关键一刻迅速出手获得成功,这正是以慢心态来快行动的典范。

1、“慢”的长处在于可以以“慢”打“快”。武打小说中每描述高手对垒时,常有精彩的刻画,有以快制慢的,也有以慢打快的。快在于迅雷不及掩耳,速战速决,短时间内几招便置敌于死地。痛快淋漓,不着痕迹;慢则在于控制大局,避其锋芒,冷静观察对手的弱点与不足,从而抓住战机克敌制胜。文武之道,其实相通。

2、“快”,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那种拥有天生的“快”的禀赋的人是有的,但“天才”毕竟是不多见的,绝大多数还是靠后天训练、不断摸索,是辛勤耕耘、反复磨练的结果。事实上,很多快手也是先慢后快,从慢发展而来的。一位新闻界前辈就坦承,自己年轻时经常为写一篇千字文小稿熬上几天,硬是写不出。也就是这样的一次次磨炼,开始由慢而快,逐渐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快手”。

4、《富尔曼诺夫的快与慢》前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曾写过著名的《恰巴耶夫》,他写书有个特点,就是小说脱稿后送去出版时,总是很慢。有一次,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向富尔曼诺夫约稿:富尔曼诺夫同志,你完稿的小说给我吧,我可以尽快地给您出版。”可富尔曼诺夫却摇摇头说道:“不行,写小说的时候当然是要快,但送去出版却要慢。”“这是为什么呀?”编辑吃惊地问,他觉得眼前的这位作家真是很特别。富尔曼诺夫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风趣地说:“你知道吗,这个小说啊就像酒一样,收藏得越久越好,只有一点是不同的,酒是放着不能动,不能总打开,这样香味酒气就会散失。而小说却不同,它需要你常常地抚弄它,翻开看一看、摸一摸。这样,你就会发现每一次看的时候都有你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一直等到你觉得问心无愧了,到那时候再送去出版。”听了这番话,那位编辑打心底里敬佩起这位作家,他很想为富尔曼诺夫帮点忙,于是又说:“那,就请你需要誊清时找我。”但令人不解的是,富尔曼诺夫又摇了摇头,用感激的目光注视着那位编辑,笑着说:“谢谢你的一番好意,我必须自己抄写。因为这最后一遍抄写,绝不是简单的抄,而是最后加以润笔啊!”

6、古人曾说过:“玉不磨,不成器。”玉乃天成,往往生在山中人未识,只有经过玉匠的精心打磨,方才熠熠生辉成为稀世宝物。这生辉的过程就从慢中来,慢中见璞玉。

生活也像琢玉,慢以致远,在悠闲中才能品位生活的情趣,感悟生命的真谛。古人好喝茶,一杯茶往往就是最好的休闲,“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以至于喝茶喝出了文化,茶的种类成千上万,倒茶的茶技也有门派之别,品茗也各有讲究。以陆羽的《茶经》为脉,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古老文化的根,这不得不得益于闲人杯中的“慢茶”。

可是,工业时代的生活节奏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成了人们心中不落的太阳,炙烧着每个人的心。停下手中的活,休息片刻也被认为是奢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无暇他顾,如果你一旦在工作上慢上半拍,就会遭到世人冷漠的嘲讽。

篇三:写生活中的快与慢的作文

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 我们步人了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高效率生活带来的好处时,也体会到过快的节奏往往打乱前进的脚步。那么,我们究竟是应该“快一点儿”,还是“慢一点儿”? 高铁,新时代速度的标志,无疑是“快”的追求者。尤其在春运期间,高铁高效率的运输圆了无数人的“归家梦”,也让许多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可是,高铁事故又让惊慌的人们对高铁避而远之。一系列的难题阻碍了高铁的运营,“快”反而变成了“慢”。古人云:欲速则不达。不仅仅是“低质量图快”,盲目地追求速度而不知方法的错误,同样会让“快”变“慢”,事与愿违。“大跃进”时期,毛主席号召发展重工业,要生产更多的钢铁,为图短期内的进步,人民为了炼钢不惜砸锅卖铁。表面上发展很快,而实际上严重打乱了经济的平衡,社会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许多。设想一下,如果高铁一开始就慢下来,不就安全了?如果炼钢慢下来,不就发展得脚踏实地了?毕竟慢工出细活啊!可是慢下来,高铁就失去了高效运输的意义。“快”仍然是我们需要的。“两弹一星”的国防建设取得了极大成果,中国所用的时间比美国、苏联发展到同一程度的时间,少了许多许多年。当时的科学家们正是以最快的速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然,也付出了许多代价。“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为了及时了解爆炸试验失败的原因,冒着巨大的辐射进入场

篇7:快餐店:快与慢的抉择

近来,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麦当劳和真功夫的红黄配招牌,正在悄然改变成“黑白配”。相应地,形象升级后的店面,也更像是格调高雅的咖啡厅。麦当劳和真功夫因何而变?中国快餐连锁企业该不该跟进?

麦当劳变脸:美式快餐的品类进化

麦当劳在美国以快餐起家,目前美国麦当劳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它的免下车快速服务品牌——得来速。而在中国,麦当劳代表的是美式餐饮。麦当劳主要经营汉堡、薯条、炸鸡块、可乐等食品,通常被中国消费者认为是休闲的西式餐点而非主食,麦当劳在中国俨然成了休闲连锁餐饮。步行街商圈旺铺的店址、舒适的就餐环境、欢乐的背景音乐、儿童游乐园的设置等也无形中强化了这点。目前,麦当劳店面装潢风格的升级和其他服务内容的增加,吻合中国消费者对其休闲餐饮的定位,这些举动会强化其休闲餐饮的特征。

麦当劳店面形象升级开始于2010年12月。麦当劳将北京繁华地段的王府井、新东安、灯市口、新世界四家餐厅集体升级装潢。设计采用源自欧洲的LIM(化繁为简)设计风格。形象升级共有三个主题,分别是悦享美食(Food)、至潮体验(Extreme)和炫彩活力(Fresh)。这三种先锋、时尚风格的设计,都是围绕年轻人而定制,和之前设置“儿童开心乐园”和“儿童餐”吸引儿童和家长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

LIM设计致力于为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提供多种便利和可能性,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专属的至捷美食体验。这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会有什么影响呢?首先,面对这样的改变,儿童和家长会降低消费频次,麦当劳将失去这群顾客。其次,为吸引这群年轻人,麦当劳要面对年轻人所钟爱的更有特色的其他咖啡馆、主题餐厅的竞争。

强化“用餐体验”是麦当劳店面升级的初衷,也是在推动美式快餐品类在中国的进化。麦当劳认为这是面对肯德基、汉堡王、赛百味等美式快餐竞争应采取的必要举措。

配合此次店面装潢的升级,麦当劳同时宣布将深化推出一系列“至潮至捷”的服务满足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麦当劳店面装潢的升级,可以理解为品牌必要的进化。

真功夫形象升级:快与慢的摇摆

麦当劳的变化吻合其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朝着“休闲餐饮”方向进化。真功夫则不同,“中国味道”不仅是店铺形象的升级——在这次变革中,真功夫还在菜单上添加很多稀释“中式米饭快餐”定位的菜品。麦当劳的店铺形象升级,不会威胁到中式快餐品牌的生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真功夫更不应该跟进。真功夫这种做法的危险在于,增加全时段菜单无疑是将所有中式餐饮都列为竞争对手,甚至包括甜品店、茶餐厅、粥店、肠粉店等。

真功夫今天为菜单做加法的举动,和它成功的真正原因,背道而驰。

与其他中式快餐品牌相比,真功夫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困扰中式快餐多年的标准化和出餐速度慢的问题。2008年战略重整之后,真功夫在聚焦米饭快餐品类、确定香汁排骨饭为代表品项的基础上,确定了“快速”的品牌定位,向消费者公开承诺“60秒到手”,并以此指引真功夫的产品研发、门店选址、市场拓展等内部运营的调整,从而促进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围绕这个战略,真功夫进行了多项调整:调整菜单,将米线和面条从菜单中剔除;改变以前同时提供七八款汤品的做法,集中供应一两款最受欢迎的汤品;门店选址改变以前侧重在休闲观光区域开店的做法,改为集中于机场、车站、城市CBD等对出餐速度有需求的区域开店;内部运营上加强对出餐速度的考核,并以此为标准考核新品研发等。

通过聚焦米饭、聚焦快速,真功夫的运营水准进一步提升,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4月,由中国烹饪协会首次发布的中国快餐50强榜单中,真功夫成为唯一入围快餐前五强的本土快餐品牌,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

在这次真功夫“中国味道”的变革中,提供全时段菜单会与快餐相背离。菜单上的选择越多,要快速提供美味食物就越难。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增加菜单上的选择,会增大菜单的尺寸,最终降低食物的质量和服务的速度。东方既白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主打品项,或者说过多的品项模糊了消费者的选择,而没有被消费者清晰地认知。真功夫的新品扩张行动是欠缺考量的,这会把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从米饭快餐这一主要产品线上转移。

还有,“中国味道”店面装潢升级方案中应用到了筷子、水墨画和脸谱,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店面的中式设计风格,但也有可能冲淡“李小龙”的形象,使真功夫品牌的视觉系统发生混乱,失去焦点。

聚焦高成长品类

“快餐”与“休闲餐饮”是两个差异明显的餐饮品类。快餐,望文生义,以“快速”供餐为品类核心价值;休闲餐饮则将休闲体验、消遣娱乐作为核心,菜品和供餐速度则放在相对次要位置。《2010年中国餐饮行业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0年快餐送餐的营业总额为551.89亿元,占百强营业额39.54%,而休闲餐饮以65.63亿元的销售总额仅占4.7%。作为餐饮大品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式快餐,更是最近几年被整个餐饮行业所关注的焦点。中式快餐的成长性明显高于休闲餐饮,尽量挑选成长性好的品类进入,这样企业可以顺势而为,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

很多中式餐饮品牌希望向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菜单,以满足各种群体的需求。但是,真功夫的实践证明,你无法通过向所有人出售所有商品而进入消费者心智。当你这么做时,顾客就记不住你代表的是什么。当你聚焦于某个特定的概念时,你就拥有了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更好机会。每一个快餐品牌都需要一个焦点,聚焦品类、聚焦定位、聚焦内部的运营配称。通过聚焦可以带来两个帮助:在内部帮助提升运营能力,在外部帮助将信息植入消费者的心智。聚焦单一品项的餐饮,就是利用品类占位形成了品牌定位。

今天的餐饮市场,单纯从产品的角度看,很难找到明显的机会,但如果从品类分化的角度看,各个品类中的战略机会一目了然。我们坚信,一个公司,特别是快餐服务公司,应该有一个精准的聚焦。美国市场上几乎每个主要的快餐连锁都聚焦于某种快餐类型。当然,这些快餐连锁中的大多数都有包含很多选择的全食菜单。但在顾客的心智中,每一个连锁都与某一种食物有强烈的联系。在餐饮业中,这种食物常常被称为“招牌菜”。

nlc202309031359

聚焦后如何展开经营?有两个重要的原则:1.在一个领域缓慢起步,直到公司确信其概念已经足够完善。同时,确保其品牌名已经与某个特定的概念有了牢固的联系。我们称这个原则为“在心智中占据一个词”。2.针对营销概念相似的竞争对手,快速扩张以建立地理优势。

毫无疑问,长期来看地理优势是快餐连锁企业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麦当劳的餐厅数几乎是市场上第二位的汉堡连锁餐厅(汉堡王)的两倍。此外,平均每个麦当劳餐厅的营业额比汉堡王多83%。结果,麦当劳的利润远远超过汉堡王,去年,麦当劳全球的净利润为43亿美元,是汉堡王全球净利润(2亿美元)的21倍。

连锁餐饮行业是规模说了算。任何快餐连锁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品类中最大的一个。但有时,在启动一个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前,你要花时间找到正确的营销概念。对于几乎每个品类,更好的战略就是精准聚焦。当你聚焦于某个特定的概念时,你就拥有了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更好机会。

[作者为里斯伙伴(中国)营销战略咨询公司合伙人]

(编辑:王文正 wwz83@163.com)

在中国,麦当劳代表的是美式餐饮,它的形象升级和服务增加与消费者对其休闲餐饮的认知相吻合,可以看做是美式快餐的品类进化。

“快”与“慢”的不同

餐饮有关研究表明:店铺地址选择在餐饮店是否能成功运营的众多因素中占到60%。餐饮界素有“选址,选址,还是选址”的重要提示。店面选址不但要让餐饮店容易立足,还要便于未来发展。理想的店面选址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在餐饮店的目标城市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附近消费者对竞争品类的消费基础好,消费观念较为成熟;可以产生辐射效应。

餐饮店铺的选择犹如产品渠道,餐饮的店铺更加讲究在什么地方接触到正确的顾客。国外快餐连锁品牌在这方面做了很有价值的规范。赛百味通过多年经验的总结,对店面选址提出了PAVE法则:P指的是附近居民、人口的数量;A指的是交通是否便利;V指的是店铺店面的醒目程度;E则是指本区域里顾客的消费能力。是不是A级商圈、黄金地段对每家餐饮企业而言都是最佳位置呢?显然不是。

“快餐”应该尽量贴近对速度有要求的人群,比如火车站、机场、白领集中的CBD等。“休闲餐饮”则不同,它应该出现在休闲人群集中的区域,比如风景区、步行街、购物广场、美食街等区域。

快餐店与休闲餐厅在装潢方面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快餐门店尤其是门头招牌要求醒目,内部装潢要简洁。而休闲餐厅要以顾客体验的舒服、自在为出发点,在灯光、音乐、色调、材质,甚至对店面附近环境中其他经营店面的性质和档次都有要求。比如星巴克咖啡店,店里的摆设非常温馨,宽大的沙发足以躺下小憩;木质的货架体现出星巴克浓郁的咖啡文化;个性化的墙饰充分表达出星巴克与众不同的小资特质;背景音乐多是轻音乐、舒缓的蓝调和爵士,慢节奏的音乐使顾客放松享受,无形中延长了消遣的时间;星巴克的灯光温馨而舒适,多采用米黄色和橘黄色的、偏暖色的灯光,有种家的氛围。

在消费者体验方面,快餐尽量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冗余的服务尽量剔除。而休闲餐饮则可围绕休闲做足文章,比如免费的WiFi、饮料第二杯半价、提供免费杂志等特色化优惠服务。

中式快餐的成长性明显高于休闲餐饮,餐饮企业若能进入成长性好的品类聚焦经营,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篇8:《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随机应变不仅考验一个人的灵活和适应能力,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思维敏捷。比如你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会担心安全,住宿和生活环境的问题吗?

你能否在遇到陌生人的欺瞒时,能快速鉴别这个人的目的?或者说,你来到一个陌生城市可以很快接受它的文化,气候和环境等,这些你都有体会过吧!你是如何应对的呢?

像之前我们去菲律宾旅游时,知道海岛上的生活条件有别于城市的完善,可岛上的居民都不差于城市市民的友好,淳朴而善良。毕竟是旅游海岛地,肯定会有商贸,那自然就有桶装水卖,就不会对淡水资源的问题产生什么恐慌。一路前往酒店的路上,有留意酒店附近商铺,当放好行李后,就组织大家去买日常所需的饮用水。

看吧,随机应变的能力其实会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和新环境时,能及时作出的判断,也是一个人的直觉惯性得来的系统1。而深思熟虑也能在那次海岛旅游中体现出来!因为旅游地是在东南亚,8个人的自由行旅游,考虑交通和住宿问题,肯定需要精打细算,是直飞还是去香港转飞?

而这个考虑的过程就得对比不同机票价和计算总和结果后,分析判断后讨论方案如何执行,这个过程的思考就慢了,就是系统2。

只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后,你所做出的判断才有利于你想要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会需要说一个人的思维直觉做出的判断不准确,其实也是取决于人们对某一方向的积累范围有多广,积累时长有多长,才能提升系统1初判断的正确性。

篇9:《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为你打开非理性世界的大门

荐语

我们大都会认同,自己并非总是处于理性之中。我们会情绪崩溃,会放纵自己,会偷懒,会失控。然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更多荒诞行为发生在我们以为自己很理智的时刻。理智或不理智,是思维层面的问题,我们真的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吗?

这本内容详实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将带我们探索大脑的思考机制,将人类的非理性落实到行为层面,通过大量丰富的实验案例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作 者 简 介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凭借着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作为当世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对人类思考做出的贡献无可比拟。目 录

一、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效应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四、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

五、两个自我

正 文

这本集中了丹尼尔·卡尼曼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作品用严谨的学术化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思维世界。本文将顺着原书的思路从“大脑中的两个系统”、“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和“两个自我”这五部分进行解读。

一、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它们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系统1

系统1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让我们不必每天早上起来都思考一遍如何套上衣服、扣纽扣、拧开牙膏盖、挤牙膏……系统1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脑力损耗。系统1也能够察觉一些简单的关系,比如“这两个杯子的外型是一样的”、“哥哥比弟弟高一点”……但是它无法处理多个独立话题。它可以快速反应出“2+7=9”,但是遇到“27×56=?”这类复杂的问题就会立地蒙圈儿,无法给出答案,而所有令它蒙圈儿的事情,就会移交给系统2处理。

系统2

系统2接到系统1的求助后,就将大脑的注意力分配到系统1碰到的难题上,集中精神处理该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系统2的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就像你在散步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随便想一些东西,但如果此时有人请你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请用5分钟浏览这本书并概括书籍主旨”,此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散步的脚停了下来。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系统2会将它们优先使用在当前遇到的难题之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以极快的步速散步,你也会发现因为需要更快辨别更多眼前转换的景物,你就无法同时在脑中盘算事情。系统2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它也可以处理多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通过系统2运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

系统1和系统2的协作

如上文所述,我们知道,当某样事物令系统1蒙圈儿,违反了系统1熟悉的模式,系统2会被激活。这告诉我们: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而系统1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因此当系统1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问题并给出答案时,就没有系统2什么事了。

这种配合模式使它们的协作非常高效,能花最少力气解决问题的绝不多费一分脑力。

而系统1也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的情境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但是它也因经验而存在成见,因此经常犯错。

系统2也负责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个人应该都有过强忍着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但它通常的做法是不加验证地同意系统1的解决方案。

并且,根据心理学家的多项实验证明,当系统2在忙着处理某些难题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

——这些就导致我们做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依赖系统1的直觉反应,而不是经过系统2的理性分析与计算的——但对于这点,我们甚至都一无所知。

二、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效应

由于系统1和系统2的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我们常跟着直觉走而不自知,心理学家们为这些非理性决策而着迷,在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他们发现了诸多建立在直觉思维上的有趣现象:

曝光效应

系统1对出现过的人、事、物会产生熟悉感,然后根据这种熟悉感作出判断。因系统1的熟悉感,我们所产生的对此物或此事放松的感觉就是认知放松。当某个人、某句话、某样事物频繁出现,反复在我们面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更容易被判定为可信的。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就被叫做曝光效应,或者纯粹接触效应。启动效应

比如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微笑状,但这种微笑的状态,就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

再比如你刚好听了一首歌,歌词中有“月亮”这个词,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你对“月亮”这个词敏感度会升高,无论是在别人的闲谈中无意被提到,或者某个角落出现“月亮”这个词,你都会更容易注意到它。

这种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效应十分常见,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东西启动了。

常态理论

例如卡尼曼夫妇外出度假巧遇老友乔恩,他们回家两周后在影院又一次碰到了乔恩则不再惊讶,因为乔恩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已变为“只要我们外出就会遇见的心理学家”。

常态理论指的就是当我们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我们就会不以为意。而这就可能引起面对危险缺乏防备、无所警觉等问题,比如自己第一次遭遇抢劫毫发无损,就会在下一次看到抢劫犯时降低防备,认为自己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大。

因果关系错觉

我们常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苹果熟了,所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实际上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牛顿的解释更为靠谱。

再比如考试前你在课桌里发现了一只蝴蝶,然后那次考试你分数出奇的高,你可能就觉得是因为蝴蝶的出现导致自己超常发挥。

确认偏误

例如当有人问你“山姆友好吗?”你会想起山姆的各种行为,而当问题变成“山姆是不是不友好?”你就会想起山姆不友好的行为,进而得出“山姆的确不友好”的结论。

这种先有猜想或观点,然后人们就会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猜想的现象就是确认偏误。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你会觉得Ta什么都好,后续了解到的信息如果是符合你对Ta的判断的,则会加固Ta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相反,则很大程度上其负面意义会被消解掉,这就是光环效应。

框架效应

举例来说,同样概念的两句话:

A.“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为90%”

B.“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0%”

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前者比后者让人更觉安心。像这样本质含义一致,但因为表现同一含义的框架不同,就会导致人们的感受不同,认为它们有差别的现象,就是框架效应。……

因大脑思考机制而产生的各种令我们惊叹的现象不胜枚举,本书中主要涉及的就是以上这些了,让我们把更多的篇幅留给下一部分——那些很容易使我们决策错误的直觉陷阱。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启发法

启发法主要指系统1碰到一些复杂的难题时会自动使用另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面前的难题,然后作出对简单问题的解答,并将其直接当做那个复杂问题的答案。这其中的那个启发了你答题思路的问题,也就被称为启发性问题。

例如“他是个好人吗?”这样复杂的问题,到了被提问者那里,会被替换成“他对我好吗?”这样的问题。

启发法在直觉缺陷中可以算是“开宗立派”的效应了,由它引起的心理学现象数不胜数:

典型性启发

用典型性判断代替概率评估,例如“他的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瞧那一身纹身”。

合取谬误

例如对小明的描述如下:小明热爱小动物,看到动物死去都会伤心流泪。请问小明长大后更可能成为: A.牙医

B.素食主义的牙医

很多人会选择B,但实际上B发生的条件“素食主义”、“牙医”涵盖了A发生的条件,可能性更低。但人们往往会受到启发联想的影响,认为B更可能发生,这种认为多重条件“甲且乙”比单一条件“甲”更可能发生的认知偏误,就是合取谬误。

忽视回归均值现象 回归均值指的是某项指标的表现过高或过低后会自然回归到平均水平,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的睡眠时间通常稳定在一个大致相同的量上,但偶尔某几天,我们的睡眠时间变得很短,过后又慢慢回复平均值,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波动,忽视这种自然的回归现象会导致我们归因错误,认为是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了该数值的表现。

锚定效应

例如当问实验对象“你是否愿意花费5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20美元,当把问题换作“你是否愿意花400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143美元。只是把初始的锚定值更改了一下,获得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后续决策作出暗示的现象,就是锚定效应。在日常购物、商业谈判中,大脑的直觉思维就很容易受此影响,人们容易因为被锚定而接受不合理的价格。

效用层叠

媒体为博眼球,对某一风险或公共事件的报道,采用尽可能引起公众注意的视角,放大了某些极端可能,或强调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公众对该事件的讨论引发更多的集体关注,而这部分注意力会变成激愤和焦虑。例如蓝可儿事件,拉夫运河灾难事件等。

结果偏见

事实会让记忆朝已发生的结果修正。例如辛普森谋杀案发生时,部分人持观望的观点,真相大白时,这些人却认为自己当时所持的观点是与真相相符的。而且往往结果越糟糕,后见之明的偏见就越厉害。

有效性错觉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简单的测试、对过去的分析去预测未来,并以为有效。事实上,当影响长期未来的因素十分复杂时,未来是不可测的。

过度信赖直觉

直觉,多数情况下来源于系统1的直接反应,这种反应取决系统1强大的联想功能,它只需要简单的几个线索,就可以自动编圆一个故事。这种故事有时候来自于切实的实践,而更多时候则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前者,我们称为专家型直觉,也即这类直觉来源于长期练习,在专业技能上投入的大量练习使某些人对某个领域存在一种综合经验直觉,使他们得以在面对事件时凭借“第六感”迅速而正确地处理它,例如医生、消防员、棋手等专家对其本人专业的直觉判断,往往非常准确。

而后者则是系统1编了个故事,系统2就不加验证地信了。

规划谬误

受到过于乐观的想象所启发,不切实际地制定过于理想的目标和计划,例如在制定目标数字时,看到对手或前辈定下的目标远高于自己,于是在没有做实际分析的情况下,也盲目提高自己的目标数字。

乐观偏差

人们乐意冒险是因为觉得胜算大。也即人们常乐意承担风险,并非因为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足够强大,而是受到联想启发高估了利益,且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

沉没成本悖论

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所以要继续投入更多企望以此能打捞起已沉没的成本,而不懂及时止损的现象。

前景理论

问题1:以下选项你会选择哪一个? A.肯定会得到900元 B.有90%的可能得到1000元 问题2:以下选项你会选择哪一个? A.肯定会损失900元 B.有90%的可能损失1000元

大多数人在问题1中会选择A,而在问题2中会选择B。丹尼尔·卡尼曼做了大量类似的实验来研究这一现象,及其中影响人们决策的因素,最后他总结出了前景理论: 1.确定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确定的收益。

2.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赌一把”。

3.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要更敏感得多。4.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

当一件事发生的概率为0~5%(小概率),我们常常会过度重视这个不大可能发生的风险,发生低概率结果的可能被过高权衡,这就是可能性效应。

当一件事发生的概率为95%~100%(大概率),我们则会无限放大它实现的希望,而忽略95%包含的意义——有5%的可能不会发生,这就是确定性效应。

这两个效应常使人们高估或低估风险,从而错过机会或盲目冒险。

5.联合评估与偏好逆转

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对单一事物的判断的,可能不仅仅是该事物本身,还有可能与它的参照对象有关,联合评估一方面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让我们陷入锚定效应等心理陷阱。

偏好逆转的意思,就是当我们手头只有单一事物的信息时做出的选择,可能在获得多个事物的信息,进行联合评估后发生逆转。

禀赋效应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因此人们经常对于已得到的东西有迷之执着而无法客观判断交换该物可获得的利益,从而损失好机会。

四、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

在前两部分,我们介绍了许多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心理学效应,它们是我们经常无意识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原因。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的存在,是我们克服它们的第一步。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完全避免直觉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每时每刻都必须小心翼翼,那么这样的日子也很容易让我们疲倦。

所以,我们划归一定范围的琐事,交给系统1去打理,哪怕出错也没关系,但在重要的事情上多加小心,尽可能减少“本可以避免”的谬误,才是最高效能的策略。

为此,我们从书中总结了一套通用的决策检核清单: 假设任一重要谈判中的数字都对自己有锚定效应,从而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分析、辨别,得出真正合适的数字。

有意识地排除无效信息(干扰性暗示信息),采用回归均值的眼光进行预测,以防止盲目冒险。

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境。

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只是依赖个人的内部意见。

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

五、两个自我峰终定律

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有赖于该事件峰值时刻(高潮时刻)与结束时刻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种评价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步决策。

丹尼尔·卡尼曼做的冰手实验就能说明这一点:

受试者需要将手浸入冰水中,使冰水没过手腕。实验选取的水温会让人觉得有些疼痛,但可以忍受。受试者被告知实验会重复三次。

第1次,受试者将手浸入冰水中持续60秒,60秒后实验主持人请受试者将手拿出来。

第2次,受试者将手浸入冰水中持续60秒后,实验者什么也不说,而是打开一个阀门,让温水流入容器中,水温会有少量上升,让受试者的疼痛感觉略有缓解,这个过程将持续30秒,共90秒。

而第3次实验,是对前面某次实验的重复,受试者可以选择想要重复哪一次的实验。

结果有80%的受试者选择了第2次的90秒实验,因为在这一实验的最后阶段痛苦减轻了。

体验效用≠决策效用

体验效用,是指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带来的痛苦或快乐的感受对我们即时的影响,它起到指导我们做出理性决策的作用。

决策效用,是指某事物对我们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

冰手实验也说明了人们并不总是理性地依据真实经验(体验效用)进行客观评估和决策,我们的决策常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决策呈非理性。

也就是说,即便体会过了,人依然未必能分清什么事情对自己有益,什么事情有害,这体现在某事的体验效用不同于其决策效用上。即某事带来的实时感受可能很强烈,但做决策时,它的影响却未必强烈。旁观者清,但我们往往无法用旁观视角的理性作出决策。

经验自我≠记忆自我

这就引发了另一场观察——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事实上,根据峰终定律我们就不难发现,记忆自我会带有更多主观色彩,正如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经验自我记录着每时每刻的感受,却无法存储长期记忆,而记忆自我会存储整体信息,会放大典型性的部分,从而扭曲真相。

而我们的决策行为,则有赖于记忆自我的判断。因此我们常常用记忆自我的视角来思考事情:

一部精彩的电影烂尾了,我们就会说它是个烂片,而忘记它令你尖叫的部分;

一段婚姻,以离婚告终,我们就会说自己的婚姻是失败的,而忽视了它曾带来的美好。……

卡尼曼在书的结尾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常被记忆自我误导,我们可以通过更好地利用经验自我,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更好的选择。

结 语

此书号称“将完全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读完才敢喘口气来想,当真此言不虚。

有人问我,了解大脑的思考机制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的我或许是非理性的,但这又有什么不好,人非得活得那么理智吗?

上一篇:美术师范生实习调查报告下一篇:军训拉歌台词及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