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

2024-04-21

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共12篇)

篇1: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

快与慢,两者都是一种现象,且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理解“快与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明白我们各自人生在遭遇问题时候应该如何选择。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定义快与慢的因素是时间,其实“快与慢”多么像一道选择题啊。对与错,快与慢。而快与慢,又不那么简单,我们也不能全然肯定说哪个就是正确,哪个就是错误。

分析生活当中的一些快与慢的现象,厨师切菜的.速度很快,因为厨师要为酒店客人做菜,客人很多要求厨师具有高超的厨工技能,刀功要快,切菜迅速、麻利。在这个时候厨师的快就是一种正确的,是一种优势的体现。可是一个小学生要帮助母亲做菜,帮助切菜,切得速度快了一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头,结果遭来母亲心疼的斥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切菜要慢一点嘛。”这个时候孩子的慢就成为了一种明智,一种聪明的行为。

我们清楚“快”说明时间短,“慢”说明时间长。时间是很好的东西,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啊。我们交友识人不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些朋友认识得时间很短,往往这个朋友就给带来了不少麻烦。有些朋友认识时间很长,这一趟来家里做客通常也是故友叙旧,没有什么异常。

人的行为处事也分“快与慢”,快的人行事匆匆忙忙总是要出问题,慢的人稳重谨慎,行的事情踏实很少出问题。

关于“快与慢”,生活当中的例子还有更多,愿大家有所感悟。

篇2: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

快有哪些好的地方呢?比如说在比赛跑步时,跑得需要快,要不然就赢不了比赛,相反,慢就不好。在这一点,我做的还可以吧。

写字也需要快,如果是考试的话写字不快,那这张试卷两节课都写不完。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不是很好,我写字很慢,每次考语文的时候我都是在老师下课后给的那点时间才写完的,有时还没有写完作文老师就收卷了。

吃饭要快,这样才能长出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如果吃饭不快的话就会产生消化不良,这样就长不出健康的身体。这一点我做的可能还不够好,有时我吃饭很快,有时吃得非常慢。快就快到了三分钟就吃完。吃得慢就满到了一个半小时才吃完,这是多大的差别埃

篇3:快与慢作文800字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需要思维敏捷的人才,必须抢在他国之前发明新的高科技,要将技术遥遥领先。但是想要研究一项新的东西又必须要有多年的深入探究,中国当代的药学家李时珍为写《本草纲木》而花费掉二三十年。所以快慢是相生相对的。

学物理的人都知道,只有在特定的参照系中,速度才有意义,小车有比人的步行速度是人的好几十倍,但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的缓慢,但对于蜗牛来说这种速度已经足够了,因为它们不需要像人类一样到处活动。一般它们只要呆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便满足了,并不会轻意的离开。

旅游是一种欣赏风景的好方式,慢慢地行于花草中深深的去感受人文与自然的气息,可当代的旅游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勿勿的观赏完一处景点便又风风火火地赶到下一处景点。这早已是一种走马观花形式了。大多数的人都接纳了这一种旅游方式,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股潮流。

在球类比赛中,运动员们必需要有速度,进攻快投球快,只有快才能抢占先机,才能赢得比赛。在抗日战争中,红军就是赶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了卢定桥才能夺下卢定桥。在百米赛跑只有扔有速度才能获胜。连政治书都说只有个别劳动时间快于社会劳动时间厂家才能赚取更高的利润。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慢也有慢的好处。中国初期因为急求于发展而导致“大跃进”,不仅没有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还反而使经济倒退二十年,这就叫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求“稳”的方针,要脚踏实地的搞生产,实事求是的谋发展。在龟兔赛跑中,兔子占有绝对的优势,一开始就把乌龟狠狠的甩在身后,但它却没有坚持,而是在一颗大树下呼呼大睡,乌龟虽然落后,但它并没有放弃,它勤勤恳恳的爬着,最后当乌龟到到达了终点,兔子才醒过来。

古语有“欲速则不达”的说法,当我们在学习中只有老老实实的听讲,认认真真的做习题,一步一个脚印的踩稳了才会取得好成绩。两次诺贝尔的得主居里夫人一生都花在科学研究中。喝茶时,只有耐心的完成泡茶的工序,再细细的去品味才能尝到喝茶的乐趣。

篇4:快与慢作文800字

快有快的节奏,慢有慢的节奏。快,有如疾风迅雷,立竿见影;慢,则有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

我国的核武器,从无到有,只有六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两年,这是快的节奏。袁隆平种杂交水稻,度年如日,慢工细活,这是慢的节奏。

快,可以抢占先机,却有时暴露弱点,半途翻车;慢,可以精打细磨,却有时贻误时间,错失良机。

我国经济发展,节奏很快,但背后却是经过各方面综合考虑的长期整体规划,这是慢节奏的,急不得。我国在三线的火箭生产车间,每道工序严格精密,慢而慎重,却能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生产航天配件,背后一定离不开高效的管理、调度机制,这是快节奏的,慢不得。

快与慢,有如人之左右手,阴阳互补,协调配合,快起来提高效率,慢下来,细致谨慎,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处事方式。超级工程FAST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国家九大科技基础实施之一,FAST的建设时间长达22年,其中,从提出设想到工程立项,中间的研究论证便足有7年,立项后工程的选址作为工程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的考察与选择持续了十年,在这一切都敲定后,项目组就只用了5年时间,便完成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可以看出,在建设过程中,FAST项目进行论证、考察与准备工作的时间远长于建设施工的时间,这便是快与慢的结合。对于项目的可行性,项目选址及其他长期规划与整体规划,工程人员采用慢节奏,一丝不苟,步步为营,万万不肯急于求成。而一旦规划完成,进入具体施工,快节奏的施工方案又可以省出大量时间。这样,FAST作为快慢结合的典型,展现了一种迅疾的施工速度与厚重的整体规划,它足以在相关领域,在未来20-30年保持领先水平。

不仅是宏观的工程,就微观上个体的生活,有劳有逸,快慢结合,也是很有益处的。快节奏的高效的工作可以带来更高的工作成效,由此,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闲暇的休息,更恰当的休息又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与积极性,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篇5:快与慢作文800字

慢工出精品,时间会把污浊打磨掉;快,或许也只是带着半点上路罢了。美国导演用14年时间去完成“功夫熊猫”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反复修改,再拍摄,再修改,14年后,呈现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出完美戏,使得票房大卖,售票量持续榜首,创造的收益也令人惊羡,反观先进的电视剧,电影等,大多实行快到砍乱麻,生怕播放晚一点,市场收益就会损失过千,何不学学《功夫熊猫“,创造真正有价值,有技术涵养的电视剧?快,不一定是好,或许会让我们错漏百出。

殊不知循序渐进就是真理?奈何非要追求快速度?现在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选者过早的让孩子们去参加培训班,技能班,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谋求更好的工作职位。稚幼的心灵这么快就面临社会竞争,他们能承受得了吗?联想到近几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持续上身,高温不断,甚至出现低龄化,为何!原因很简单,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培养生活技能,尽快融入社会,尽快比同龄孩子快一步。最近不断处于热论中的“著名小孩“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不得不想想,他有童年吗?他们童年是儿童理应有的童年吗?我想,大概不是!改革开放30年了,追求快速度的观念也该从此慢慢淡化吧?要不然今后的孩子还会使孩子吗?早已是大小孩吧?

虽说我们现在要慢下来,但也不能忽视快的作用,应该快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坚持!就像黄岩岛事件来说,为什么中国要喝温和太多?而不速战速决,难道主权问题还有商量之地吗?别人都已经如此大肆侵犯,而我们还在大谈“和平共处“?现在别人都已经如此不想和平共处,正虎视眈眈我国,我们就应该强硬点,快速解决问题,要不然以后会有更多小国无视中国!

篇6:高二快与慢作文800字

今天,我来到作文二课堂学习,一进教室,就听见有些同学再说,今天有可能是杨老师,或是彭老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耳边响起清脆的上课铃声,一看见是杨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便欢呼的鼓起了掌。老师告诉我们作文题目:两分钟有多久。我心想:两分钟能玩什么游戏呢?两分钟这么快,怎么不玩长一点呢?我带着满脑的疑问进入了游戏世界。我们玩了一个两分钟定格,老师选了两个同学上来做动作,一个同学下了一个竖叉,一个同学双手平举双脚并拢,再下蹲,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同学们看着他们做了一个这么有特点的动作,一个个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台上的两位同学似乎有些坚持不住了,下“一”字的同学腿有些痛了,他双手握成拳头,撑着地面,原先高兴的表情如今变得很痛苦,显出一副煎熬的表情,另一个同学也坚持不住了,双腿开始发抖,头上的汗珠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终于,开始了倒计时:“10,9,8,7,6,5,4,3,2,1、”最后,老师说:“时间到!”两位同学疲惫的回到了坐位上。

从这个游戏让我知道了时间过的可真慢,可是时间也有过得快的时候。

下面,我们又玩了两个游戏,一个叫两分钟写作。我们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本子和一支笔,要求在两分钟的时间里写一篇作文,我听了,心想:两分钟写作又能写多少呢?不可能吧。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一个个埋头写作文,可是时间就是过的这么快,我还只写了一的开头,就结束了。后来,我们又玩了一个游戏,叫:两分钟自由活动。在活动中,有些同学在写小说,有些同学在玩溜溜球,有些同学在打牌……我和刘溢思她们正在高兴的聊天,正聊的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去了,唉,时间可真短暂啊!

篇7:快与慢作文300字

但是有的时候,我却觉得,一直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也一直觉得,时间就像一只小乌龟似的,正在慢慢地爬着。

难道,时间与时间之间,真的会有时快有时慢吗?但是,一天都是24小时,都是1秒1秒地累,一分一分地计,又怎么会不一样呢?

我带着疑问上了百度,这才解开了我的心中之谜:如果正在做的事情有意义,很有趣或者学习紧张时,在认真对待某一件事物,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会把时间估计得很短,就像流水一般,飞驰而过;相反,如果生活无趣,对待学习松懈,人们就会产生令一种错觉,会把时间估计得很长,所以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的慢。

篇8:快与慢作文400字

平日里,我无法慢慢品尝早餐,也无法欣赏学校路上的风景。我总是匆忙地吃上几口,又匆忙地背上书包飞奔到学校上学。

慢是什么?

我想慢是一种悠闲的心境。周末,来到草坪上铺开野餐垫,再挂好吊床,我捧上一本书躺在上面,轻轻摇晃,看倦了就放下书闭上眼,感受风在身边轻轻吹过。坐在草坪上看着小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玩耍,也会让你的心灵安静下来。

我最爱的是在雨中弹琴。轻轻地拨一下琴弦,古筝悠然自在的琴声立刻与外面的雨滴声融为一体,曲子的旋律与外面的雨声和谐地融和在一起,我感觉仿佛在雨中漫步一样悠闲。有时候练倦了我就会爬上窗台,坐在上面静静地听雨滴落下来的声音,看着雨一滴一滴落下来拍打在树叶上。有时还会闭上眼睛发会儿呆,让时间慢慢流走。

篇9:快与慢优秀作文700字

我们常说“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也常常被奉为至理名言。然而现在是一个速度的时代,很多时候都要求快些,再快些,“迟则生变”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为了辨别出谁对谁错,慢与快展开了一场辩论。

慢: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想要出一部精品就更是如此。不信你看,司马迁写《史记》,遍寻各处名胜古迹,查阅了大量资料,修改了不知多少次,历经十年寒暑,方才写出这部名著。歌德铸就《浮士德》更是经历了二十七年的时光,在这二十七年中,他不断地搜集民间故事,丰富着浮士德这一形象,耐心地对他进行艺术加工与升华,使《浮士德》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所以我们在做事时要慢一点,认真一点。

快:我反对这一观点,俗话说的`好“时过境迁”现在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是一个速度的社会,你不快一点就是不行,否则你会处处碰壁、步步摔跤。就拿高考来说,很多学生就因为迟到了几分钟而无法进入考场,失去了考试机会。如果他们能早一点、快一点的话,就不会遭遇如此困境,可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如果啊。让我们快一点,不要再那么慢,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人。让我们把握住机会,用我们的速度获取我们胜利的果实,取得成功。

慢:你这例子举得太过极端了,他们之所以会落到这般境地,是因为他们忘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太慢当然会招致失败,但想要取得成就,尤其是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必须懂得慢的艺术,懂得慢慢钻研的道理,所以,慢在当今社会还是很有必要的,慢中求稳,稳中求胜。

快:谬论,你的话纯粹是谬论,难道快了就不能取得大成就了吗?譬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用他的铁骑在短暂的一生中闯下了赫赫威名,将自己国家的版图扩大到了整个亚洲,甚至到了欧洲地带,他能做到这一步凭借的是他的速度,用速度成就他的丰功伟绩。不知有多少如同成吉思汗一样的人为了成就在快速地奔波着,他们大多都获得了不菲的成就,因为他们比别人学到了更多,也获得了更多,因此他们获得了不菲的成就。更何况,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如果你慢了,机会就让别人抢走了,所以我们必须得快一点。

慢:你这话才是谬论……

篇10: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

一、教材分析: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也经常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另外,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五、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六、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这时引入新课。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1 km处产生的雷声?(教师强调解答过程)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通过计算小汽车的速度,知道小汽车在这三段路程中的速度是不变的。(2)、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恒定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是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2、变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的速度

通过计算可知,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2)、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大小变化。(3)、平均速度v=s总/t总

【拓展】下面是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平均速度

人步行:1.2 m/s

自行车:5 m/s

火车:28 m/s

客机:250 m/s

子弹:900 m/s

光:3×108m/s

(三)、巩固练习

1、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显示数据为90km/h。求:

(1)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是多少?

七、小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

完成学生用书相关练习。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快与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1)、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v=s/t(3)、单位:m/s,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恒定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大小变化。(3)、平均速度v=s总/t总

十、教学反思

篇11: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

张山凤

“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白净、简洁的封面吸引了,就像我所喜欢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一样,简单、直接、大方、不作。后来在Kindle里看到这本书的英文版,封底写着一段推荐文字”Buy it fast.Read it slowly. I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这句话成为了我给身边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时必备的口头禅,也为我缓慢的阅读进度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

01

在知乎等网媒上的一些书评中,我了解到这本书并不是2017年的新书,早在2012年这本书便横扫全球超级畅销书榜单和经济学好书榜单。作者Daniel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决策心理机制和他创立的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在现代经济环境中的理性局限。卡尼曼在五十年的研究生涯中总共只出过四本书,这本正是第四本。2002年,卡尼曼与弗农?史密斯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的当选着实让众多经济研究者感到惊讶不已,因为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颁给一位心理学家,也是继约翰?纳什(JohnF. Nash)之后,再一次罕见的将万众瞩目的奖项颁发给非经济学出身的学者。当时,有这么个小故事,卡尼曼得知自己获奖后激动万分,以至于失手将自己锁在了家门外,最后不得不破窗而入。自此,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概念的现实偏差开始为普罗大众所认可。

02

在这一个多月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开小差,注意力老是拐到《未来简史》和《精益医院》这两本书上,耽误了这本书的阅读任务,但是我认为同时展开几本书的阅读习惯还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拓宽思维。我在阅读其他书时,不自觉地就会用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套赫拉利列举的那些例子,正好可以学以致用了。

虽然很多经济学爱好者都看过这本书,但是真正能读完的、甚至读透的并不多。原因是很少听到大家引用其中的理论,更不用说我们一直在重复书中所反复批评的思考谬误。和其他那些为了讲故事而引入学术理论的书籍不同,此书的最大益处在于帮助我们系统性地了解行为经济学这一学科。可以说,卡尼曼讲的很多东西别的地方都有,但都支离破碎。其他有一些书倒是全面,但如同教科书般索然无味。可以说,没有一本书是卡尼曼这么系统化和易懂的。虽然我已经对行为经济学略有了解,但读过此书后依然觉得系统性的学习实在是大有裨益。

03

作为心理学家出身,卡尼曼在本书中阐述了众多的心理学行为实验,发现我们选择并非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总是被理性的光辉所照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选择往往受到问题所激发的`大脑工作模式控制,甚至在同样的问题下,大脑采用不同的决策模式,其最后选择结果大相径庭。

为了区分我们同一个头脑中的两种思考的工作模式,卡尼曼把以经验、直觉性的思考方式命名为系统1,系统1往往根据语境的启发性、联想和过去固有存在大脑的图景来决定选择,通常会简化所面临的问题来进行回答,还有些时候以移情的方式类比同样问题或者根据暗示点来决策。这些决策所体现的不加思考的快速,显示了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于风险的一种经验判断,它花费时间少,反映迅速,消耗更少的能量。

与系统1相对应的一种大脑的思考决策工作方式,命名为系统2.系统2消耗更多的能量,决策速度慢,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系统1的观点和感觉,甚至否决系统1的结论,系统2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不过它更加懒惰,它往往在人类遇到灾难、感受紧张、复杂或者问题严重的情况,来根据事实进行更加细致的计算,来得出结论。

系统1更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女性购物者,由于经验和阅历较少,总是试图快速的做出结论解决问题,而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感觉的影响;而系统2更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精于算计的男性商人。系统1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显得自信和放松,且容易受到环境启发和影响,她不太在乎答案的正确性,更喜欢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和想法行事。而系统2需要通过计算自己构建一个独立的观点来判断基于“数字”话客观的结论。

04

卡尼曼列举了很多相关的实验和经典案例来表现这两种大脑的运作模式。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球和球拍”这个简单精炼的案例了。球和球拍一共1.1元,球拍比球贵1元,那么球多少钱。系统1给我们的估值是0.1元,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快速得到的一个映像,这个映像似乎与生俱来,用不着我们思考,看到这句话,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这个结果。然而,一旦你对这个结果产生了怀疑,系统2就要尝试工作了,构建类似“x+y=1.1,x-y=1”的计算模式,我们知道球拍实际上是1.05而球是0.05.这个案例清晰地介绍了我们思考模式的特点,类似的思考模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我们所构成的社会会存在大量的谬误和偏见。

当我们在面临选择和决策的阶段,我们往往无意识的受控于系统1,除非当我们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开始着手考虑更为基础和通用的数据来证明系统1的时候,系统2才会缓缓的开机启动,最后给出它的判断。举个例子,老王非常腼腆,少言寡语,但是很乐于助人,却对人们和这个现实的世界没多大兴趣,他重视传统,做事情中规中矩,关注细节,对于数字特别敏感。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描述,我们来判断一下老王最有可能的职业是什么。农民、司机、售货员、会计、医生或者图书管理员?实际上这段典型描述会启动系统1根据“相似性”、“代表性”、“典型性”展开联想和启发。而实际上,我们如果采用系统2来考虑得话,会考虑这些职业在社会人口的分布概率,会比通过系统1的相似性得到的答案最准确,这个例子实际上告诉我们在很多决策的时候,基础概率更重要。正如在风险投资行业,一个主观上的“好”项目通常也不会得到比这个行业平均风险程度低多少。

05

书中还提到如何评价生活的“幸福感”.比如有个同学,很努力地准备考试,但是分数却惨不忍睹,准备时她确实很快乐,但是结果却令她不快乐。这样的一段回忆,应该如何评价呢?卡尼曼提出:“记忆自我是总体快乐吗?”“经验自我是现在快乐吗?”“人们就是在被经验自我所占据,忽视过程的经验,真正的幸福感”应该包含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也就是“我现在很快乐”和“总体来说我很快乐”,如果这个成绩没有给她现在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且总体来说,她也很快乐,那么她就很幸福了。也许这样听起来很奇怪,那是这因为违背了我们的直觉性系统。所以说幸福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多分配点时间在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上。

上述这些都是卡尼曼在传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正是这样的研究让他认识到,经济学中经纪人的假设是有缺陷的。人们在选择进行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效用,是拿未来的预期与现在的拥有进行比较,来做出判断。在判断中还有大脑工作的两种不同的模式来影响最后的结果。比如,两个人,过去分别拥有100万和1000万,如果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中,当他们资产都变成500万的时候,他们的效用或者说幸福感是一样得。显然,我们很清楚,这个认知不成立。所以人在选择的时候,并不是经济理性在起作用,而是基于个人现状的得失来进行判断。由于大脑的工作模式,人类对于失去的厌恶远超得到。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卡尼曼,进而他从心理学转向了决策理论,从而发表了使得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景理论”,也就是相对于现有的财富来讲,人们更看重得失,而且关于结果的可能性和决策权重方面,表现完全不同。

06

篇12:快与慢初一年级800字作文

张山凤

“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白净、简洁的封面吸引了,就像我所喜欢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一样,简单、直接、大方、不作。后来在Kindle里看到这本书的英文版,封底写着一段推荐文字”Buy it fast.Read it slowly.It will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这句话成为了我给身边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时必备的口头禅,也为我缓慢的阅读进度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

0

1在知乎等网媒上的一些书评中,我了解到这本书并不是2017年的新书,早在2012年这本书便横扫全球超级畅销书榜单和经济学好书榜单。作者Daniel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决策心理机制和他创立的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在现代经济环境中的理性局限。卡尼曼在五十年的研究生涯中总共只出过四本书,这本正是第四本。2002年,卡尼曼与弗农?史密斯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的当选着实让众多经济研究者感到惊讶不已,因为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颁给一位心理学家,也是继约翰?纳什(JohnF.Nash)之后,再一次罕见的将万众瞩目的奖项颁发给非经济学出身的学者。当时,有这么个小故事,卡尼曼得知自己获奖后激动万分,以至于失手将自己锁在了家门外,最后不得不破窗而入。自此,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概念的现实偏差开始为普罗大众所认可。

0

2在这一个多月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开小差,注意力老是拐到《未来简史》和《精益医院》这两本书上,耽误了这本书的阅读任务,但是我认为同时展开几本书的阅读习惯还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拓宽思维。我在阅读其他书时,不自觉地就会用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决策理论套赫拉利列举的那些例子,正好可以学以致用了。

虽然很多经济学爱好者都看过这本书,但是真正能读完的、甚至读透的并不多。原因是很少听到大家引用其中的理论,更不用说我们一直在重复书中所反复批评的思考谬误。和其他那些为了讲故事而引入学术理论的书籍不同,此书的最大益处在于帮助我们系统性地了解行为经济学这一学科。可以说,卡尼曼讲的很多东西别的地方都有,但都支离破碎。其他有一些书倒是全面,但如同教科书般索然无味。可以说,没有一本书是卡尼曼这么系统化和易懂的。虽然我已经对行为经济学略有了解,但读过此书后依然觉得系统性的学习实在是大有裨益。

0

3作为心理学家出身,卡尼曼在本书中阐述了众多的心理学行为实验,发现我们选择并非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总是被理性的光辉所照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选择往往受到问题所激发的大脑工作模式控制,甚至在同样的问题下,大脑采用不同的决策模式,其最后选择结果大相径庭。

为了区分我们同一个头脑中的两种思考的工作模式,卡尼曼把以经验、直觉性的思考方式命名为系统1,系统1往往根据语境的启发性、联想和过去固有存在大脑的图景来决定选择,通常会简化所面临的问题来进行回答,还有些时候以移情的方式类比同样问题或者根据暗示点来决策。这些决策所体现的不加思考的快速,显示了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于风险的一种经验判断,它花费时间少,反映迅速,消耗更少的能量。

与系统1相对应的一种大脑的思考决策工作方式,命名为系统2.系统2消耗更多的能量,决策速度慢,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系统1的观点和感觉,甚至否决系统1的结论,系统2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不过它更加懒惰,它往往在人类遇到灾难、感受紧张、复杂或者问题严重的情况,来根据事实进行更加细致的计算,来得出结论。

系统1更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轻女性购物者,由于经验和阅历较少,总是试图快速的做出结论解决问题,而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感觉的影响;而系统2更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精于算计的男性商人。系统1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显得自信和放松,且容易受到环境启发和影响,她不太在乎答案的正确性,更喜欢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和想法行事。而系统2需要通过计算自己构建一个独立的观点来判断基于“数字”话客观的结论。

0

4卡尼曼列举了很多相关的实验和经典案例来表现这两种大脑的运作模式。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球和球拍”这个简单精炼的案例了。球和球拍一共1.1元,球拍比球贵1元,那么球多少钱。系统1给我们的估值是0.1元,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快速得到的一个映像,这个映像似乎与生俱来,用不着我们思考,看到这句话,不由自主的就产生了这个结果。然而,一旦你对这个结果产生了怀疑,系统2就要尝试工作了,构建类似“x+y=1.1,x-y=1”的计算模式,我们知道球拍实际上是1.05而球是0.05.这个案例清晰地介绍了我们思考模式的特点,类似的思考模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自然融入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我们所构成的社会会存在大量的谬误和偏见。

当我们在面临选择和决策的阶段,我们往往无意识的受控于系统1,除非当我们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开始着手考虑更为基础和通用的数据来证明系统1的时候,系统2才会缓缓的开机启动,最后给出它的判断。举个例子,老王非常腼腆,少言寡语,但是很乐于助人,却对人们和这个现实的世界没多大兴趣,他重视传统,做事情中规中矩,关注细节,对于数字特别敏感。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描述,我们来判断一下老王最有可能的职业是什么。农民、司机、售货员、会计、医生或者图书管理员?实际上这段典型描述会启动系统1根据“相似性”、“代表性”、“典型性”展开联想和启发。而实际上,我们如果采用系统2来考虑得话,会考虑这些职业在社会人口的分布概率,会比通过系统1的相似性得到的答案最准确,这个例子实际上告诉我们在很多决策的时候,基础概率更重要。正如在风险投资行业,一个主观上的“好”项目通常也不会得到比这个行业平均风险程度低多少。

0

5书中还提到如何评价生活的“幸福感”.比如有个同学,很努力地准备考试,但是分数却惨不忍睹,准备时她确实很快乐,但是结果却令她不快乐。这样的一段回忆,应该如何评价呢?卡尼曼提出:“记忆自我是总体快乐吗?”“经验自我是现在快乐吗?”“人们就是在被经验自我所占据,忽视过程的经验,真正的幸福感”应该包含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也就是“我现在很快乐”和“总体来说我很快乐”,如果这个成绩没有给她现在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且总体来说,她也很快乐,那么她就很幸福了。也许这样听起来很奇怪,那是这因为违背了我们的直觉性系统。所以说幸福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多分配点时间在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上。

上述这些都是卡尼曼在传统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正是这样的研究让他认识到,经济学中经纪人的假设是有缺陷的。人们在选择进行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效用,是拿未来的预期与现在的拥有进行比较,来做出判断。在判断中还有大脑工作的两种不同的模式来影响最后的结果。比如,两个人,过去分别拥有100万和1000万,如果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中,当他们资产都变成500万的时候,他们的效用或者说幸福感是一样得。显然,我们很清楚,这个认知不成立。所以人在选择的时候,并不是经济理性在起作用,而是基于个人现状的得失来进行判断。由于大脑的工作模式,人类对于失去的厌恶远超得到。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卡尼曼,进而他从心理学转向了决策理论,从而发表了使得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景理论”,也就是相对于现有的财富来讲,人们更看重得失,而且关于结果的可能性和决策权重方面,表现完全不同。

06

上一篇:鲁浙文化交流下一篇:对军训的认识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