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快与慢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思考的快与慢范文

教育的快与慢

教育,是慢的艺术。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根铁棒,不可能一下磨成针;一颗石头,不可能一下磨圆;一颗种子,不可能一天成为参天大树。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有其生长的规律。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他的成长过程,是需要时间、需要呵护的历程。

一、教育,能否一蹴而就?

每每听到一个老师或者领导说,某某接手一个班级,就直接让成绩上升,由倒数第几冲到了年级前列,而班风也突然变得良好,以前那些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现在也变得彬彬有礼,变得勤奋好学,有几分到了几十分,由不及格到了及格。听到这些数据和事实的罗列,确实让人心充满振奋,内心充满希望。在每个老师心中,也渴望做这样的一位教师,希望能一下子让所有的学生都优秀起来,无论是成绩还是行为,都渴望他们有一个大的提升。这些在家长和老师心中形成了强烈的正能量。

(一)“差班”缘何转变

这种突然地转变,都有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有一些根本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也不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1)源于畏惧。老师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畏惧,比如:罚抄写、罚跑步、罚长跑、罚跪、罚鞭子、罚巴掌、罚马步、罚语言暴力。而这些手段,可以快速的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使学生快速的听话,也可以起到杀鸡给猴看

的效果,让其他学生心中充满畏惧。而畏惧,效果立竿见影,效果明显,“听话”学生就这样的快速养成了。

(2)源于高压。老师和家长联合,给学生输入大的压力,过高的目标,让学生疲于学习,把社会想的过于艰辛,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再就是自理自律压力,从小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学习就是一切,长期忽视一般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因而不少人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很多人孩子不会或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面对挫折,往往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也就形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压力源。学习是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还要作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拼搏于考试。过多的科目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的累加,就是高度的压力,让学生精疲力尽,疲于应付,只能不“调皮”,只能“听话”,换来学习上那么一点点的提高。

(3)源于强力的惩罚。说的通俗一点,几近于“体罚”。比如一个学生犯错,哪怕再轻,动不动就请家长,巴掌伺候,再加以语言的暴力,让学生从内心形成严格的畏惧。一个学生因为一个字写错,老师罚连句子或者文章段抄写50或100遍,这些都是无用功,都是用来在学生的心中形成阴影。这些惩罚,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让学生迫于压力去改变,迫于压力去学习,没有乐趣,没有内因的转变。

以上这些转变,都是外因,没有内心的转变。这些转变只有暂时性,当外力消失之后或者学生习惯这些外力的时候,那么效果就没有这么好了。这种转变,称之谓“一时之快”。

(二)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教育,如果太急,最终是对双方的伤害,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受到伤害,而这种伤害,会很难让人振作,只会形成一种打击。

(1)学生一蹶不振,是最经常见到的现象。大部分的急于求成的打击,对学生来说,就是伤害,超越其心理年龄的伤害。绝大部分学生就是在这种功利的教育中,丧失了自信,丧失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变得麻木了。老师也在这种强烈的期待中,逐渐的变得冷漠,变得没有人情,变得粗鲁,变得失去了一颗平常心。

(2)压力过重,学生太累。过快的期望,过短的改正日期,孩子难以适应。对于调皮点的学生,要其马上改正所有的错,他已经错了好多年,一直都是这样,未必不是没有人说,也未必不是没有人要求,但他就是改不了,你一个班主任,有40多甚至50多个孩子,能要求他们改的很快吗?显然不能,那么就只有学生不停的犯错,老师一次比一次惩罚的严重,学生不累才怪。

(3)教师太累,精神负担过重。作为一个这样去要求和对待孩子的老师,其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学生易出错,老师为了怕学生犯错,就必须日夜跟着学生,一天到晚围着学生,给学生形成一道无形的精神和空间牢笼,死死的把学生圈在里面,不留丝毫的余地,像严厉的警察一样,盯的紧紧的。敢问这样的老师,你难道不累吗,难道是机器吗?不可能,不仅累,而且特烦,形成了精神上的负担。

(4)精神失常也是常见现象。

2011年6月25日上午十一点左右,河北省冀州市冀州中学发生一起跳楼事件,该校一名教师高举反强权、反压迫的标语从这所冀州最高学府的教学楼顶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2010年7月7日,曲靖市麒麟区一中发生了一出惨剧:一名女老师从该校的教学楼跳下,当场不幸身亡。

2013年8月25日,天台赤城中学女教师徐某在学校跳楼身亡。

教师跳楼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大多数是精神上的压力。大多因为老师都上有老下有小,瞻前顾后,责任心有时让忍辱负重的老师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屈辱地活下去。而太多要当警察、演员等多种职业的老师,精神的压力太重,重到不能忍受学生一点错误的时候,也就是教师自己牺牲的时刻。

当然跳楼的不仅仅是教师,更多的是学生,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当精神负担过重,害怕自己达不到目标,老师给的压力过重,他们只能用生命来逃避,来躲避自己的责任。而这些都是压力过大最直接的表现,更是教育急功近利的责任,还有很多的学生和老师在压力下默默的忍受,在痛苦中挣扎。

二、教育的快与慢,教师只能在慢中等待。

学生不是名利场,不是教师获取功利的地方。教师,就是吃的良心饭、道德饭、责任饭,不能因为上级要求成绩好,就对学生提不符合他们心理年龄、不符合他们认知水平、不符合他们知识储备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某些清苦下,就成了学生的催命符,使学生精神压力过重,使学生出现跳楼、自杀等倾向和行为。

(一)教育,大部分时间是慢的熏陶。

因为成长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只能慢,一步步踏实的走下去。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急躁。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一个中学生,不可能让他成为一个名家;一个中学生,你不可能让世界名将,没有经历的学生,不可能扮演好一个好的角色。教师不是神,也不是传奇,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做教育

的普通的人,那些光环,当不得饭,当不得资本,对于学生的成长并没有帮助,所以我们只能等。

等,就得静心。心情要静,就不能被一些琐事所烦恼,更不能被学生日常的错误所愤怒。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就得静心,就得等待。学生,是一个成长的个体,其大部分的错误都值得老师们去指正,去期待他们的成长。把学生偶然的错误当做一次成长的历程,一次期待,一份希望,用真诚的心去和学生交流沟通,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健康成长。

等,就得有耐心。耐心,是教育的根本,更是一个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东西,学生的问题具有反复性,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这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头疼“的事。老师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才说的错误又再次的犯,再一次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当他们错了几次之后,作为班主任的就开始急了,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老师说不听,甚至严厉的惩罚这个孩子,希望通过别的来纠正他的这种行为,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听话,反而更加的难管,和老师形成了对立情绪,学生也很痛苦,要么放弃自己,要么单纯的和你对立。最终两败俱伤。

等,就得远离功利。教育的本身是提升人的素养,是培养人的活动,是知书达理。要有充足的让学生有品质和性格成长的时间和机会。不是一天到晚做作业,不允许犯错。只拿排名和分数论成败 ,从起始就向中考接轨、冲刺 , 好像教育的唯一目标和终极目标就是考试,学生俨然就是一台精密的机器 ,从来不会出错,老师就是操纵这台机器的技师。这是对教育最大的讽刺,严重背离了教育本身 , 是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一种戕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究竟对社会有多大作用,对社会的进步有多大的贡献是值得拷问的,马

加爵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最终导致自身和社会的悲剧,带来的只有严重的负担。培养人,就是不能有半点的功利思想。

等,就得压力恰当。等,不是不管,不是无所作为。看见孩子犯错的时候,就得给出指导,让他们走到正确合适的道路上去。学生犯错,绝对要受到惩罚,绝不能姑息,要注意惩罚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医生得对症下药;同样,学生的思维上出了问题,教师也得“对症下药”。比如,对于好玩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个人规定任务,如:作业、背书。完不成,课间去办公室补作业。其实,大多学生为了自己的“那些爱好”都会乖乖的完成任务,至于那少部分“个例”,可以采取“单独谈话(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宽限期限”)”的方式使其乐观、顺从、主动的完成任务。而不能把不能完成的任务的同学弄来,现场兑现承诺,有时候就得宽限再宽限,让他逐渐成长。背负着一个他能够承受的行囊,才不会把他压塌,也才能够顺利的成长。

等,我们等待着一个契机,一个让学生成长的契机,一个能够让他转变的契机。

(二)教育,快与慢的转变,只等选择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的家教心得,他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 “慢养并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

转变,是教育的积累。积累就只能是关爱和勤抓。

首先是关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优生容易,但爱后进生却难了。因为后进生在班级中经常出乱子,有时甚至叫老师骑虎难

下,这样的学生实在难爱。但要想转化他们,就只有先爱他们,才能自觉地抛弃种种简单、生硬、急躁、中断教育过程、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只有爱后进生,他们才会自觉地向你靠拢,向你敞开心扉。班主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呵护后进生,爱护他们,用宽容的心态去善待他们的过错,那么,他们就会接纳班主任,听从教诲,班主任的期望和要求就会变成现实。

其次是勤抓。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要想转化后进生,勤抓不可缺少。平时,勤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勤于家访,勤于与他们推心臵腹,以心换心。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驱散他们心中的阴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那贫瘠的心田在老师辛勤耕耘下一定会绿色满园,硕果累累。也只有勤抓,才能发现他的主要问题,也才能研究出他的思想根源,为什么会这样?

我以前班上有个爽,爽长的五大三粗,体重近200斤,但经常愁眉苦脸,不是上课和这个同学讲话就是半夜睡不着。起初我也不在意,认为这是孩子的正常发展阶段,也许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叛逆经过,把他叫来,和他交流,他也很少说话,往往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下次不这样了,但过不了多久又和以前一样。每次我都要和他谈谈,时间长了,他对我少了很多的戒备,也敢于和我说话了。直到有一天我找他们周围的人了解他的成长经历的时候,才知道他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性格。

爽小时候父母之间相互闹矛盾,爽几乎是吃的百家饭,饥饱不确定。而父亲有时候在外打牌,别人有就给他吃点,经常一熬就是几个夜晚,几乎没有什么人管。所以到现在孩子还对父母抱有恨意,从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父母说话不超过三句必定吵架,也就一直托管在其它地方。

当我了解这些之后,加上我之前和他的沟通,在内心得到了他的认可。我

在他再次出现问题后,仔细和他在一起分析了他的心路历程。我说:第一你内心缺少阳光,恨多于爱;第二点犯错是对自己偶尔的放弃和绝望。这两点得到他的认可。他也认为自己确实如此。找准了问题,就很好解决,在一起制定计划和监督措施,他慢慢的成绩就走到了年级前列,行为习惯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正是那用爱与智慧耐心等待,才听到那美丽的花儿开放的声音,那声音里充满着温润、明亮、自信,还有勇气和力量。我期待自己能一直这么自信而淡定地走下去,欣赏并享受彼此生长的愉悦。

转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就是发掘。所谓发掘,就是摒弃偏见。有问题的学生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有缺点,挨批评,批来批去,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谈何进步?何时进步?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像脱疆的野马,我行我素,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格格不入。而这样的学生往往最令老师头痛,也最令老师烦闷。但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们要相信一件事:每个学生都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转变的契机,每个学生都应该越来越好。而班主任就像侦察兵一样,严密注视着学生的点点滴滴,一旦发现突破口,就快速“出击”,抓住机会,改变他们。我毫不怀疑:转变了一个人,就转变了他的一生。抓住学生灵光闪现的一刻,抓住了这一刻,好好利用,也许我们就成功了。

以前我班有一个欢,欢是个女生,性格内敛,不喜欢张扬,学习中等,算不得差,基本上可以及格,总是闷闷不乐,我找她谈过多次,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我鼓励她参加,她用半信半疑的态度参加了,最后竟然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我抓住机会,对她进行鼓励,说她做的很好,是个上得了台面的人物,只要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这种阳光积极的心态,会收获更

加丰富。

通过她一年的努力,本来毫无希望进入高中的她,竟然进入了二中。人生步上了另一个转折点。

欢首先是有不差的基础,再有了阳光的心态,思路活跃了,性格开朗了,这个转变的契机就是她的一次偶然演讲。所以这个契机可能是

老师的一次表扬;

偷偷地蒙上学生的眼睛;

与学生的一次交谈;

真诚的一句赞赏;

孩子气的一个鬼脸;

荒诞的一个笑话;

偶然一次锋芒的展露

……

而真正的契机,就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不加掩饰的喜欢、宽容学生的胸襟。

亲爱的老师们,不要着急,我们确信,教育的快与慢,是自然的积累,是灵魂的触及,是心的呵护,是爱的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潜力无穷,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再努力,为祖国培养真正的栋梁!

引用:

冀州中学发生一起跳楼事件:http://tieba.baidu.com/p/1146813838

曲靖市麒麟区一中惨剧: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0-07/10/content_1256097.htm 天台赤城中学女教师跳楼身亡: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3/08/29/019563908.shtml

第二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朋多小学 法正荣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三、学情分析:

怎样让物质在水中溶解得快一些,学生通过预习及生活经验很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本课复习学生对溶解的理解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准备:

玻璃棒、玻璃杯、热水和冷水、水果糖、食盐、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观察教师操作高锰酸钾溶解的实验过程,质疑:谈谈你们对溶解的认识? (什么是溶解现象、溶解后的特征)指名口答,生自读。

(二)揭示课题,大胆猜测。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溶解的快与慢。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提问:通过预习和生活中的经验,你们认为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哪些?(搅拌、加热、碾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引导:这些方法真的都能加快溶解吗?我们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课件出示对比实验的条件。生自读。

(三)、分组实验

1、认识实验器材及材料。

2、明确小组分工。

3、小组讨论:实验目的、需要的实验器材及材料、实验条件。并认真填入实验表格中。

4、汇报、交流。

5、选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6、师巡视。

(四)、展示及小结

1、汇报、展示,得出结论。

2、引导小结:通过猜测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我们验证了搅拌、加热、碾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五)实践运用

一、填空。

1、把两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在盛有相同水量的杯中。 (1)其中A杯用筷子搅拌,B杯不搅拌, 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2)其中C杯加热,D杯不加热, 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2、洗衣服时,用热水把洗衣粉冲开,目的是为了 。

3、往菜中加食盐粉末,目的是为了 。

二、火眼金睛。

1、白糖、食盐和味精呈细小颗粒状,是为了便于溶解。 ( )

2、我们给客人冲糖水一般都用冷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烫伤客人的手。 ( )

3、要使糖块溶解得快,可以把加快溶解的方法综合运用。 ( )

4、在小半杯水里加入大半杯食盐,只要尽量搅拌,水还是能完全溶解这些食盐的。( )

三、选择。

在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 ),不同的条件是( ) A.水量 B.水温 C.放入水中的时间 D.搅拌情况 E.肥皂的大小和形状

四、思考、口答。

1、有两块相同的肥皂,把其中的一块切碎后与未切碎的一块同时放进装有同样温度的相同水量的容器中,你认为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为什么?

2、可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课外延伸

思考:加快溶解,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你认为还有其它方法吗?

(六)、板书设计: 5.溶解的快与慢 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

温度

颗粒大小

„„

第三篇:《溶解的快与慢》实验备课

2-5 溶解的快与慢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知道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把物体研碎等因素有关。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准备:烧杯 玻璃棒 药匙 冰糖 小锤 冰水 热水 白砂糖(每组) 实验过程:

实验一: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杯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三: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实验一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第四篇:《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经过前面四课的学习,学生对溶解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较好地对溶解现象进行较全面的描述。本课中的知识就是基于前面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上的,学生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很好的认识,但无法从理论的高度去解释,更不能用实验去证明,这些都是本课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本课中涉及到小学中很重要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我在教学设计上也为这方面的知识设计了很多的铺垫与问题,希望引导学生对这个新的实验方法有一个较好地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很注重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设计,这样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对比实验的认识,也可以为学生的实验操作起到指导作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意识很强烈,但对于用比较的方法去证明想法仍有些吃力。在后面学生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过程中,我采取了一导、二扶、三放。一导是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认真观看。我具体演示实验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玻璃棒的使用。二扶是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并做一些提示。三放是教师放开手脚,学生自主思考。我出示四个小问题,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自己去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再进行全班性的大讨论,在讨论中改善实验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有了较好地掌握,并能较好地设计对比实验的实验步骤。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具体描述,这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观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第五篇:《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案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校:雍熙五小

年级班:四年级(1)班

科目:科学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5日 授课教师:王祖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搅拌、加热、碾碎等方式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过程与方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计划,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实验记录表

学具:全班分为8个小组

每个小组:2个烧杯、1根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你想喝糖开水,可是糖一下子溶解不了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2、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猜疑。

3、科学仅凭猜测是不够的,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吧。

4、相机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二、开展探究活动

1、同学们打开教科书,把本节的科学知识记录到你的记录本上。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

3、拟定组内实验计划。(适时点拔)

三、组织实验论证

1、各个小组按照实验记录表完成实验。

(1)、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教师提醒搅拌用力适中,通过比较完成记录表。)

(2)、完成冷水和热水溶解物质快慢的对比实验。(提醒注意安全)

2、完成组员的实验结论。

四、综合运用

1、加快水果糖溶解速度的实地演练。

2、指导完成记录表以及让学生体会多种方法并用是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好办法。

3、小组长汇报实验所得。

五、课外拓展练习

1、列举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法加快物质溶解的?

2、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小结,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拌

加热

捣碎 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上一篇:使命责任意识范文下一篇:送领导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