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

2024-04-29

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精选8篇)

篇1: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

这些天,听到不少招聘官抱怨,现在招聘太难了:要么是招聘广告发布出去,收不到合适的简历;要么是辛辛苦苦约了候选人,但是他们却爽约;要么是人才过来面试了,面试官那边又出了问题……总之,虽然每天忙忙碌碌的,但是收获却寥寥。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空缺的岗位还在空缺着,各种心焦。

当然,我也认识一些成功的招聘官,他们每年动辄招聘上千人,却能应对自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擅长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感觉事情都是迫在眉睫,但又千头万绪,但成功的招聘官总能让它变得井井有条,从中找到最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招聘的常规流程

通常来说,人才招聘流程可以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理解需求:招聘首先需要获得用人部门经理的支持,了解到他们对候选人的要求。这也是一种能力,是任何招聘官获得成功的基础。

采购人才:了解到需求后,招聘官在脑海里基本能描绘出候选人的概貌了。接下来,就需要在合适的地方找到他/她。如果你不在合适的地方去寻找,你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填补空缺。如果在这一领域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一方面,你的候选人渠道会相当狭窄,找不到太多的简历;另外一方面,你的工作也会让用人部门感到失望。

筛选人才:找到匹配需求的候选人之后,你需要合理地向用人部门经理或面试官销售他/她。相信很多招聘官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本来你提供了一个很强的、有能力的候选人,但是却没有赢得用人部门或面试官的认可。问起原因,得到的回复往往偏主观,比方说“我想看看更多的人”等等――这种情况是你需要避免的。

销售工作:很多新员工入职后,没呆几天,就离开了。这对招聘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伤害。如果你期望这种情况尽可能少出现,则需要在招聘流程中有效地销售你们公司。我说的这种销售不是“二手车销售”(有时候避重就轻、夸大其辞),而是顾问式销售。你需要清晰了解候选人的相关优势以及他们改变工作的动机。通过空缺职位,向他们呈现公司、文化及位置,让他们意识到这份工作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又能匹配/满足他们的主观因素。

用项目管理化繁为简

招聘官要想让招聘工作更加顺利,有时候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办法来优化一下招聘流程。譬如说项目管理。你有没有觉得人才招聘也算作是一个项目?

我们先看看百度百科上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解释。

“项目是在限定的资源及限定的时间内需完成的一次性任务。具体可以是一项工程、服务、研究课题及活动等。”

“项目管理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确实,招聘也相当于一个项目。当招聘像项目一样执行时,就会产生有效的招聘。

管理招聘流程,可以分为相同的五步进行项目。

项目启动:招聘官和用人部门经理召开启动会议,对项目交付成果、工期、预期成本等进行描述。

项目规划:描述采购战略,定义里程碑、确定面试团队(选择那些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的面试官)以及他们各自关注的领域。另外,还需要定义客观标准,明确哪种申请条件是合乎要求的。

项目执行:这是最能让招聘官们一展所长的地方。

监测与控制:比方说两周后,你是否清楚你的采购战略有多有效?你还需要调整什么来支持你的结果?

项目完成:确信候选人对你所提供的Offer说“Yes”。

之前说到的那些问题,大多是因为没有清晰的招聘战略,或用人部门经理没有客观的标准评估候选人,或者是一些很简单的招聘职能(如联系候选人、使用员工推荐、理解候选人职业目标和动机等)没有被很好地执行。

如果你想改善这种状况,那就得化繁为简。首先拥有一个有效的采购战略;其次,把招聘流程像项目一样执行,尤其要确定你的利益共同体是否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以及是否有客观标准评估你所提供的人才;最后,你要懂得如何去销售――无论是候选人还是你所提供的职位。只要你做好了这些,相信你就能收获你所期望的成功!

篇2: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

互联网化的核心和特征就是数据化。数据化不但是以数字形态记录一切事物,还将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透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互联网就是把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完全数据化的过程,通过“连接一切”的数据化,由“云+网+端”形成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一系列更快捷、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数据化系统。

数据化不只是一种技术体系,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一种更新中的社会体系。通过数据所描述的关系,它又会重构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推动力。未来,“大数据”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数据技术的发展会成为辅助人们分析判断、科学决策、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我国是一个数据大国,但不是数据强国。原因在于信息加工能力的不足,信息传递转换的迟滞,使得一些决策还是徘徊在非理性判断与经验决策的范围,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和对社会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干预和控制。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治理过程数据化的要求。通过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使“大数据”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不同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知识支持,在管理决策中占有及时、完备的信息,从而突破决策的信息困境。

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政府管理的变革。“大数据”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数据分析平台的不断优化,而在于人们如何创造新的管理思维,如何提升管理者捕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决策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政府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数据文化”和“大数据”理念。

目前,我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过的道路,但还没有形成“数据文化”的认同和实践,把数据仅仅看作“工具”。如果把数据看做是资产、资本、资源进行开发,那么,“数据文化”就形成了。

篇3: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

一、CFO (总会计师) 要积极搭建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在全世界范围的成功无人可以否定, 财政部已经出台有关文件, 大力推进管理会计。而从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来讲, 推进管理会计是促进企业精益管理的重要支撑。所以, CFO (总会计师) 作为企业的最高财务掌舵者, 应该推动管理会计在本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 管理大师卡普兰所指出的, 管理会计适合所有组织, 也适用于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CFO (总会计师) 切不可以不适合本单位搪塞敷衍。具体来讲, 就要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 真正做出对改善和优化企业决策、流程等有价值的信息。

二、CFO (总会计师) 要大力推广精益管理会计

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不仅生产、销售模式要变, 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也要变革, 以便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其中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要加强精益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精益管理会计。

那么具体该如何推进精益管理会计呢?

首先, 企业需要指派一位价值流经理负责整个价值流的活动, 并根据客户和企业的需求, 持续改善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价值流经理应该不断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从供应商到经销商这条价值链中, 进行改善活动来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并为企业赚钱。”价值流经理并不需要有众多的下属, 也不需要享有比其他员工更多的权利。他们的职责是和各部门经理协商, 解决产品的问题;在遇到意见分歧时, 直接求助于最高管理层。

此外, 每个员工都应该只有一个直接汇报的上级。这位上级应该通过和价值流经理的交流, 来确定该部门如何来支持价值流。这样, 可以避免一位员工有几个老板的复杂情况。

其次, 淡化传统的财务指标, 研究设置一些管理会计指标, 并要求价值流经理根据所设指标监控这个横向价值流运动, 并就需要改进的价值流活动拟出具体的改善方案。传统财务指标只记录过去的事项导致的结果, 而精益管理会计要确定和分析的是价值流中正在发生且可以改变的活动, 它们可以通过优化流程等措施得到改善, 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最后, CFO (总会计师) 应该针对价值流提出问题, 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答案。用PDCA (计划、实施、检查、调整) 的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并把它当做一种试验, 持续改善价值流。A 3报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执行PDCA工具, 值得每一位CFO (总会计师) 尝试。

三、CFO (总会计师) 要强化企业风险控制

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 企业经营的风险开始不断加大, 但是, 到目前为止, 我们发现这些风险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 而这给精益管理会计提供可绝好的机会。

CFO (总会计师) 应该积极利用精益管理会计提供的强大工具探索企业竞争战略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可以研究自身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大环境, 设置合适的指标体系, 借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金红.基于价值管理理论的精益管理会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09.

[2]姚采薇.精益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4) .

篇4:如何用IT管理杜绝企业内部泄密

内鬼窃取企业机密是CEO最头疼的事情!但随着IT管理的施行,这一曾经困扰企业CEO的难题,如今已不再让企业领导者担心。

早上8点到深夜12点,这16个小时,是让很多企业CIO或CEO最为担心的时间段。因为这是企业领导者在进行企业IT战略和规划、应用开发、运营、确保信息安全乃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工作时间!

纷繁复杂的挑战让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焦头烂额!面对这种局面,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7月2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嘉里中心11层的CA中国公司,CA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Dave·Hansen和CA大中华区总经理卢汝文面对《IT时代周刊》的提问,侃侃而谈。在2个小时的对话中,他们认为企业遭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归根到底是因为缺少一个统一而简化的IT架构。

最可怕的是内鬼泄密

《IT时代周刊》:目前,很多公司设立了CIO的职位,但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摆设而已。CIO具体负责的工作

内容往往受到很多限制,比如从公司运营层面上来说,就很难得到公司董事会的认可。您怎么看待CIO在公司中的职能?

Dave·Hansen:在以前,一家企业如果有IT系统的话,肯定需要有人去管理它。CIO应该是一个管理IT系统的人,只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CIO”这样的叫法。当出现“CIO”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是提升了CIO对于企业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企业必须满足法规遵从和IT治理要求所带来的。

《IT时代周刊》:CIO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您作为CA的CIO,CA在运营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是不是跟其他企业CIO遭遇的挑战类似?

Dave·Hansen: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以前CIO注重的是IT基础设施的管理,不论是CA,还是IBM、HP,他们都着重于提供这方面的工具。但是,现在CA更加重视的是从业务角度来递送价值。比如说更多地从风险(防范)和法规遵从的角度去协助。CIO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信息安全,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内鬼。因为,来自外部的攻击可以控制。

《IT时代周刊》:说到内鬼泄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可口可乐公司的泄密事件。有“内鬼”企图将包括其新饮料样品在内的商业机密出卖给其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在保密方面一向以严谨出名,其饮料配方已保密长达一百多年。如今出了“内鬼”,暴露出这家百年老店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脆弱。类似的事件还发生过么?

Dave·Hansen:我讲一个发生在美国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身上的故事。2005年6月17日。美国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称,该组织发现包括万事达、维萨、运通、Discover在内高达4000多万信用卡用户的银行资料面临泄密风险,其中万事达信用卡用户达1390万,维萨用户高达2200万。

《IT时代周刊》:他们丢失客户数据的原因是什么?

Dave·Hansen: 对信息安全缺乏足够重视是丢失客户数据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每年为10万家企业处理信用卡信息的这家公司,却很少进行数据检查,直到专业信息安全公司介入调查后,才发现了一个其实并不隐秘的“木马”程序。

《IT时代周刊》:信息安全确实很重要。那么,企业为了防止机密泄露,现在基本上都在采取哪些方法来预防?

卢汝文:信息安全确实让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伤透了脑筋。为了防止泄密,很多企业采取了各种方法防范,有些比较极端,如规定员工在办公环境下不得使用U盘,普通员工没有权限访问互联网。

《IT时代周刊》: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根本无法解决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信息安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难道就没有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吗?

卢汝文:其实,通过IT治理的方法就可以解决企业信息安全的问题,而CA就可以提供全面的模块化IT管理解决

方案!

为企业竖起一道安全门

《IT时代周刊》:每一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安全系统,但为什么还会屡屡发生企业机密外泄的事件呢?

卢汝文: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同时具备多重身份。通常,一个人都会拥有几个不同的ID账户,也有很多密码。在网络中,拥有了账户和密码,很多时候便可畅行无阻。这种现象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在控制外部人员登录企业系统的同时,也要控制对企业内部系统的访问。有数据显示,企业的安全威胁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内部员工的失误或者管理不当,而核心技术人员别有用心的越权操作,更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IT时代周刊》:企业在安装了CA的企业管理软件后,有成功拦截过来自内部员工偷取机密的事件吗?

卢汝文:有!在台湾省台积电公司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根据我们数据库的记录,发现有一个人正试图破解安全防护系统,进入保险库。然而,在一阵徒劳的努力之后,他最终无功而返。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台积电公司的某工程师,但是他的级别不够进入保险库。而每个月,和他一样想对保险库一探究竟,进而顺手牵羊的工程师还有好几个。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对保险库安全系统的每次攻击,都被记录在案。

《IT时代周刊》:CA公司的这种安全概念是什么时候推出来的?

Dave·Hansen:在2002年,CA就开始理顺安全概念,并将信息安全概括为身份和访问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和威胁管理3部分。CA不再把信息安全仅仅当作一种科学技术,而把它看作管理、应用的科学。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安全成熟度模型,该模型分为3层:防御层、授权层和管理层。防御层是地基,具体表现为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这一部分是纯粹成本,没有回报;授权层是框架,主要实现接入控制和身份认证,这一部分是有投资回报的;管理层是顶层,对整个安全设备和系统进行统筹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安全系统的能力,这一部分也包括法规遵从。

通过这个模型,企业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安全的概念,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信息安全水平。

《IT时代周刊》:在对待网络系统安全的问题上,企业应该避免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Dave·Hansen: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更青睐硬件设备而忽略了在授权层和管理层的投入,而这恰恰是整个安全系统的价值所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包括像我们这样专门从事安全的技术公司曾犯过一个错误,认为网络要么安全,要么不安全,而实际上,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网络、系统、安全、存储和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属企业IT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将企业IT管理统一和简化,就可以省略掉很多麻烦。

提升业绩

《IT时代周刊》:企业IT管理(EITM)除了能够为企业构筑一道“安全门”之外,还有什么特殊作用么?

卢汝文:企业IT管理除了提供安全外,还包括3部分内容。IT治理、IT管理和保护。

IT治理的目标是使服务组合符合业务目标要求,实现成本、资源和业务风险之间的平衡,提高业务价值。在企业决策者决定投入的时候,公司的IT服务管理(ITSM)要严格按照守则实施和进行财务管理、杜绝浪费。

而IT管理通过自动执行,优化IT基础设施提供可靠的高质量服务,满足业务需求。第3个层面是保护,即安全信息管理、防病毒管理、身份认证以及企业级的安全管理。通过安全措施的实施,能够保护企业资产并控制风险。

通过对企业IT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和梳理, 就可以实现企业用户减少IT管理风险和压缩管理成本、释放IT与业务融合价值的目标。

《IT时代周刊》:有没有成功的案例?

卢汝文: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身处飞速发展的物流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成为中国外运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中国外运进行了大规模的IT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180多个节点的网络系统。通过应用CA的系统,大大缩短了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借助软件的功能,保证数据迁移时的数据安全。

《IT时代周刊》:Dave·Hansen先生,您作为一位信息官,关注的事项有哪些?

Dave·Hansen:追求IT与业务同步、提高IT治理、衡量与沟通IT的价值,是CIO们2007年最关注的3个任务。据调研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对239位IT高管2007年度最关注事件的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认为“证明和提升IT与业务策略一致”是其2007年的首要任务。

《IT时代周刊》:目前除了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的IT系统承担着大规模的关键业务之外,其他众多中小企业并不一定要用复杂的工具、功能和巨大的投资来管理自己的系统。对于这样的中小企业,又怎样来实施自己的IT企业管理呢?

Dave·Hansen:目前在市场上,为了应对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挑战,厂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厂商存在的问题是厂商与厂商之间在解决方案上的集成性非常差,甚至是一个厂商内部,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性都没有做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IT企业管理能提供一个高度集成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执行某一个厂商的单一产品,因此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IT时代周刊》:在企业经历过信息安全的危险后,在企业决策层中,他们现在对企业IT管理的认识如何?

篇5:营销管理:企业如何用好老年员工

延长退休年龄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些政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延迟退休是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主要渠道,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老年人就业体系,也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服务的社会机构,老年人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年龄歧视、岗位歧视等不平等现象严重,老年人的合法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

老年人力资源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在我国,受传统思想影响,普遍认为老年人应该颐养天年。由于老年教育环节基本缺失,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也缺乏进取创新精神,缺乏工作激情。

社会上存在质疑。一旦延长退休年龄,可能意味着一些年长劳动者继续占有重要工作岗位,从而影响年轻劳动者的就业。尤其在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延长退休年龄可能会使青年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企事业单位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视度不够。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是考虑培养年轻人。员工年龄一旦进入五十多岁后,就被认定为是老年人,创新不足,甚至连培训机会也不再有,人为地阻碍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延长退休年龄无疑增加企业负担。一般而言,企业员工的基本薪酬是随着年限而增长,老年员工基本薪酬一般较高,且养老保险费用也较高等;同时,管理者一般是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延迟退休使得老员工居于管理岗位时间延长,加上《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的规定,下属年轻员工的升职空间势必缩小,企业“血液循环”过慢。

延长退休年龄也可使得一部分接近退休的核心人才可继续留在岗位上为企业工作。例如,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是当下制造型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培养一名高级技师、技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越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就越高。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对企业来说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企业因为员工退休而增加的招人风险和用人成本。

国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经验

世界发达国家由于进入老龄化时间较早,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立健全老年人就业保障体系。一是通过立法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例如,美国专门颁布了《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二是建立了专门机构来促进和解决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老年人就业的合法权益,都将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前提和保障。

强化老年人教育体系。世界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将老年人教育体系和正规的教育体系融为一体。老年人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陶冶情操的娱乐类活动、学习;二是对老年人的再就业和创业有直接帮助的技能培训。正是完善、发达的老年人教育体系,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使得他们积极地再一次投入到社会主流中。

完善的老年人服务组织。首先,通过老年人服务组织,老年人更容易融入社会,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价值,培养积极健康心态;其次,服务组织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并经过一定的培训充实到社会服务的不同岗位,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

积极的老龄化战略

正确认识延长退休与年轻人就业的关系

“抢饭碗”源于一种古老而错误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总量恒定假说”,认为老年人早点退休就能给年轻人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事实上,经济中没有固定工作数量,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可就业数量取决于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均衡工资率。一方面,随着行业不断高端化、专业化,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就业岗位间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关系,因而才会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上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把提前退休视作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其后果是养老保险压力越来越大,新劳动力中的技术熟练水平也愈来越低。

积极开拓老年劳动力市场,优化老年人力资源配置

在对老年人力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建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数据库,实现“信息公布——面试录用——上岗检验”的全程网络信息化管理。针对老年人力资源有着特殊需求的企业组织和地区,举办专业性的网络老年人力市场,实现老年人力资源在社会需求中的合理配置;对进入再就业市场的老年人力资源实现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了解老年人力资源的总体工作现状、需求和问题,最终实现老年人力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发展;在社区设立“银发人才中心”,确保大多数老年职工能就近找到临时、短期和力所能及的工作。

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灵活用工制度

老年人虽然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但是身体状况和精力却远远不及年轻人,在劳动时间安排上要实行非全日制和弹性工作制。对有条件的脑力劳动者实行不坐班制,运用电话、网络信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在家办公。这样既可以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又合理地利用了老年人力资源。

在德国,退休年龄是65岁,但是如果有些人感觉身体吃不消,从55岁开始就可以每周只工作4天,老板支付工资按4天支付,剩下的那一天可以去领取相应的养老金。而且实行两年一个阶段,64岁、65岁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人们每周可以只上1天班,老板也只需支付1天的工资,剩下的4天去领相应的养老金,65岁后就可以彻底离开企业。这样的方式,既为企业降低了雇用成本,又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老年专家组的建立及外包

篇6: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

我们常常见到,有些企业制度流程一大堆但却执行不了或执行打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套保障企业行动力的机制或规则。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仅要从制度流程下手,更要看这些制度能否约束、训练和改变员工的职业习惯。所以,要管好人,就要敢于破除企业的种种“劣习”,运用管理的热炉法则来教育和训练员工,用规则的约束力改变组织和员工职业习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劣习”很多,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随意性太强

企业内部制度形同虚设,完全没有按规定执行,内部人情化严重,面子文化盛行,没有规则意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做事凭感觉

做事凭感觉的坏习惯在家族企业中表现尤其明显。特别财务、采购类的工作,只放心让亲戚朋友做,而“自己人”却又做不好,不仅起不到表率的作用,还影响了其他人的积极性。

●相互推诿

或许这种情景我们都似曾相识:企业不能按时发货,销售找生产,生产找采购,采购把责任推给财务,财务又说,销售不回款让我拿什么付……这就是制造业最为常见的“管理死环”现象。

坏习性之源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有这么多的坏习性?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是因为企业缺少规则,特别是能从行为上影响员工职业行为习惯的规则。

制造业向来追求精益求精,讲究的是稳定、可靠,可是,中国文化中的“差不多”主义,并不适合制造业的土壤。所以,张瑞敏说:“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将简单的事情每天都做好,就是不简单。” 国人做事情,往往做到“差不多”就止步不前了。将简单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才是一个人职业精神的完美体现。而制造业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职业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就如同种麦子,上午八点种与九点种有区别吗?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还很大。

从古代曹操“割发代首”到现代社会处于转型变动期,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这些文化和特定社会时期的影响,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不遵守规则的坏习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由人组成的,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要改变根深蒂固的意识,避免人趋利避害、利己的思想,就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引导。

一个人融入一个组织,首先是行为上的融入,其次才是思想上的融合。所以,在未能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情况下,首先要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和引导。在这个人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企业管理者更要深谙“和而不同”的道理,允许人们有各自的价值观,但在行为和习惯上,却要强调标准和统一。

有规则和没有规则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的自由度,哪一个更大?理论上,有规则的情况下自由度大,因为规则里没有明文禁止的,就都是自由的。为什么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快?因为高速公路限定了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上下,不能随意掉头,不能随意快慢,不能随意停顿……这充分说明了约束出效率:减少了随意性,便得到了高效率。所以建立规则首先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视窗】管理其实真没那么难,也没那么复杂,只要把简单的规则坚持下去、坚持下去,直到形成企业的一种习惯,干部员工的一种习惯。如同登山,并不是每一步的攀爬都能看到效果,但只有方向不错,一步步坚持下去,自然会达到一定的高度,看到他人看不到的风景。

坏习性怎么改

古印度名言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规则制度的好坏在于对人的改变,所以企业制定规则一定要从约束员工的职业行为开始。管理者是桥梁,首先是管理者自身的改变,这里说的改变不是学习,而是让人按照要求做事。规则最终就是实现横向管事,减少对人的依赖,减少犯错;纵向管人,只对事不对人。作为管理者不能靠嘴巴去催,也不能靠人盯人的模式,更不能靠哥们义气,而应更多地强调对事谈事,用实际行动传递“定了就干,说了就算”的执行作风。

●用规则约束

俗话说,10个人的管理靠魅力,100人的管理靠制度,10000人的管理靠文化。制度就是“铁规”,保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

有了各种规范,员工就会知道在企业里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自然而然就改掉了坏习惯,形成了好习惯;有了合理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员工能够更清晰自己该做什么,自己的上下游岗位是什么,是怎么进行工作流转和串接的;有了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成果达到了公司什么样的要求,使得既能合理评估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更能够达到对优秀员工的正激励和对犯错员工进行负激励的作用。

张瑞敏拿着大锤子砸冰箱,砸的就是大家的坏品性。一次不遵守,就开整改单,两次不遵守就开罚单,开上几次罚单,自然就记住了。管理者要应用动作来训练员工,这样才能改变他们的固有的习惯,从动作入手,通过事情来改人。

●用数据说话

定了制度,如何执行?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还是等于零。只有“用数据说话”,所说的话才更明确、更准确、更精确。用数据说话,讲求的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准则。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可以责任到人,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零缺陷。数据是衡量一个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公司效率的最有利依据。在任何工作当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考核和工作监管方面,数据更有说服力。

用数据说话,首先,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就是年度、季度、月度、每周、每天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只有首先明确了工作目标,才能用最后完成的数据来衡量。其次,要严格把握工作进程。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接下来就是如何在工作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工作的过程了。想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就必须严格把握整个工作的进程。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研究、不断提升。再次,要实时对工作进行监管。只有进行监管,数据才能真正起作用。

过去我们的管理当中,无形的多,有数的少;定性的多,量化的少;笼统的多,具体的少;务虚的多,实证的少,现在讲究“用数据说话”,少些形容词、副词,只看时间和结果,养成用量词说话的习惯,让工作结果也更直观。

●用稽核监督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怎样进行训练?一个词,那就是高频率地“反复”。制度如果是第一道保障,告诉员工该怎么做,那么稽核就是第二道保障,防止他不按照要求做。

稽核查哪里?什么地方查?查谁?什么时间查?这就是稽核过程。让稽核存在于制度、流程等企业管理运营中的每个环节,对于每项工作,建立稽查、复核机制,形成专职检查、互相检查及自我检查的系统及氛围,确保流程制度及各项管理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

“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打败别人,但所有的人都不想被别人打败”,对于稽核结果,进行张贴公示,对未及时完成工作的进行惩罚,让被罚者掏钱还要丢面子,既教育了当事人,也警示了其他员工。通过稽核跟进,既能及时发现问题、让问题无处可藏,又能形成内部制约机制和控制体系,形成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

篇7:如何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招聘流程?

“信息化重在应用”,这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应用的绩效方面而言,却仍然处于没有统一的理论与标准的阶段,这里将参考有关专家与机构在ERP应用绩效评价方面的一些思路,结合CRM系统应用来说明,如何利用绩效评估来推进CRM应用绩效的提升。

第一,要推进CRM应用绩效提升,必须做好IT部门本身在对CRM系统进行维护与提供IT服务方面的绩效评估。建议参照ITIL(是国际公认的IT服务管理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借鉴BSI5000标准体系(由英国标准协会BSI开发,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针对IT服务管理的国家标准)或IEC20000标准体系(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技术委员会于12月颁布的在IT行业中与服务管理部分有关的新标准),建立起IT部门提供系统维护与IT服务的相关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要推进CRM应用绩效,必须保证相关的部门与人员都在努力使用并充分发挥系统的价值。良兵利器不上战场不显其价值,CRM系统要想真正地发挥作用,为单位创造绩效,是否有良好的体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等环境来促进CRM系统的使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而,CRM绩效评估的另外一套保证体系来源于对于 CRM系统使用方面的评估,主要评估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及相关骨干员工是不是很好地使用系统。

篇8:如何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学英语

一、从简单的日常问候开始, 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学英语, 是指用英语的思维想、用英语的思维思考、交流。如早晨起床, 对父母说一句“Good morning”, 出门前说“Goodbye”, 看见老师、同学说“Hello”, 走进教室拿出“Book and pen”, 准备“Have a nice day”。我们要鼓励他们多“说一说, 用一用”, 将所学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脱掉“哑巴”英语的帽子,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学会用英语的思维讲英语, 让英语充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英语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二、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庆祝“节日”

随着国际化的日渐深入, 除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外, 也从英语国家传来了许多西方节日。诸多商家以此为契机, 大肆宣扬、庆祝、做活动, 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 这些节日逐渐走入中国的家庭, 实现了西方节日“中国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 在庆祝节日的同时, 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庆祝节日中学会英语知识。让学生对妈妈说一句“Happy Mother’s Day!”同时教育学生感恩母爱, 或在感恩节、圣诞节时, 讲一讲西方国家是怎样庆祝这一节日的, 学习用他们的方式过一过这个节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西方文化, 学会英语文化知识, 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三、养成每天用英语思维写几句英语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 钻研问题, 开阔视野, 推动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 饱满的精神和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如果你让学生写一篇100字的英语作文, 多数学生会不知道写什么好, 还会带着抵触的情绪, 可是如果在班级开展“日记”竞赛, 比一比谁写的更好, 每月评一次, 给一些奖励, 这样让学生主动带着兴趣去写, 每天用英语写一句或两句关于一天的经历、感受, 可以不必在乎时态、拼写, 甚至不在乎语法。例如, 今天过得很高兴 (I’m very happy today) , 今天老师穿了一件新裙子, 很漂亮 (My teacher wears a new dress, it’s very beautiful.) 等等, 坚持下来, 日积月累, 收获是很大的, 既锻炼写的能力, 又养成了用英语思维习惯。

四、改变语法死记硬背的思维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自己

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点, 更是英语学习的难点, 一些语法规则有的学生背很长时间也记不住, 有的学生虽然背会了, 可是实际做题不会灵活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 让学生知道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可以允许学生在使用英语中犯一些语法错误, 多鼓励学生, 大胆地把他们所想的说出来、讲出来、表达出来, 告诉他们不惧怕犯错误, 给他们自信心, 使他们觉得出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关键是教学生能在犯错之后改正。比如简单的“He/She is a boy.Where is/are Billy?”如果说错了, 可能有的同学会取笑他, 但是通过实际与人交流, 在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 这样的改正必将记忆深刻, 下次就不会犯错了, 同时也学会了语法知识。熟能生巧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可以让学生在与同学的日常对话中练习, 如说到“It’s 12:00.It’s time for/to lunch?”等等, 这样在交流中自己找答案, 学到的知识更扎实。

五、让家长也改变思维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英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创造优良的环境, 寻求最佳的方法。家长学英语的思维方式改变, 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 请他们配合学生英语日常学习, 让家长配合孩子每天多说几句英语, 从简单的日常问候语开始, 跟孩子一起听听英语广播, 了解国内外时事, 在家里放几张英语报纸, 鼓励孩子多听听英语歌曲, 看看英语电影, 模仿发音,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 培养英语语感, 轻松快乐地提升英语听力、口语水平, 提高英语素养。

上一篇:谨以此文写给我最敬爱的语文老师下一篇:我与经典有约小学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