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2024-05-11

2018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精选4篇)

篇1:2018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一、合同签订管理

1、合同承办人签约前必须对对方主体资格、代理身份、代理资格、履约能力及合同的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备合同评审机构(合同管理小组)进行评审。

2、订立合同的主体,必须是法人或者是取得营业执照的非法人经济组织。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不得以本部门的名义或擅自以其他单位、部门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其他企业以本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

3、本企业对外签订合同,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已取得代理权的人员进行。未经 授权,任何人不得以本企业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4、严禁将合同介绍信转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介绍信的存根应当保存五年 以上。

5、除即时清结外,合同应当采取局面形式,并应当使用国家(省)规定的示范 文本。合同用语要规范、字迹清晰、条款完备、内容具体、合法真实,合同应统 一编号。

6、订立依法可以设定担保或者对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没有把握的合同,应当 要求对方当事人依法提供保证、抵押、留置、定金等相应形式的有效担保。支对方当事人提供的保证人,必须是法律许可的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对双方当事人的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清偿债务能力要参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查。

7、对外签订合同,要明确选择纠纷管辖地,并力争选择本企业所在地仲裁机构或法院。

8、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应当亲自在合同文本上签名盖章。

9、签订合同,应当加盖合同专用章。严禁在空白文本上加盖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的申请人必须是有权对外签订合同的部门或授权委托人。●合同专用章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申请报告的审批、合同专用章的登记、留样、发放和监督检查等到管理工作。●合同专用章的刻制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刻制合同专用章,如发现有此类行为的发生,追究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合同专用章的保管使用的检查工作列入每年的合同检查范围之内。●合同专用章不得代用、混用。发现利用合同专用章进行违法活动,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者,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如合同专用章变更需重新刻制,其申请程序与手续与新申请相同,原合同专用章交还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统一处理。

10、订立依法应当办理批准、登记、见证、签证、公证等特别程序的合同时,应当办理特别手续。

11、合同承办人应将合同的原件一份及时送交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作为财务部门收款物的依据。

二、合同履约管理

1、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合同的履行。合同承办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其订立合同的履行。

2、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应当对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进行跟 踪调查。如发现问题,合同承办人要及时处理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现场考核合同标的情况和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

3、接收标的必须通过严格的验收或商检程序。对不符合制度的标的应在法定期 限内及时提出书面异议。

4、合同结算必须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对合法有效的合同,财务部门必须 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结算。对未经合法授权或超权限签订的合同,财务部门有权拒绝结算。

5、凡与合同有关的来往文书、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电子邮件都应作为履约证据留存。对我方当事人的履约情况,除妥善保存有关收付凭证外,还要做好履约记录。我方当事人收到对方当事人通过邮递方式的与合同有关的法律文书时,应当连同信封一并保存。通过邮递方式传送与合同有关的文书时必须使用挂号信函,并保存邮局收据、回执备案。

6、信用(合同)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合同履行情况,按时间顺序及时建立合同 签订与履行情况台帐。

三、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由合同承办人以书面形式报合同评审机构审核,批准后,尽快与对方签订变更或解除协议。

2、对方当事人作为款物接收人而要求接收人时,必须有书面变更协议。严禁未 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材料而口头约定向已变更接收人发货或付款。

3、我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时,应及时收集有关证据,并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4、发现对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合同承办人应当催促对方当事 人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收集、保存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有关关证据,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报告。

5、我方当事人因故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说明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因和请求对方书面答复的期限,尽快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

四、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信用合同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2013年元月1日起实行。

篇2:2018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第一条签订合同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产业政策,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协商一致、互利有偿的原则。

第二条公司签订合同应当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实行专人管理、用印审批制度。公司对外签订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授权的代理人进行。禁止无权代理,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 必须由法定代表人签发“法人授权委托书”, 委托书中应明确委托代理的权限和期限等重要内容,同时加盖本公司合同专用公章和法人代表私章生效。委托代理人代表公司签订合同, 必须在授权范围及有效期限内行使代理权, 禁止滥用代理权、超越代理权。

第三条合同签订前,合同承办人员要切实了解对方当事人是否符合签订合同主体资格, 资信状况是否良好,并验证对方相关有效证件。签订重大经济合同前, 合同承办人员应组织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合同草案进行评审。各部门对涉及各自业务范围内相关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可行性和履约能力做出明确判断, 各有关部门应对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是否合法、条款的完备性等提出书面意见并对此负责。

第四条签订合同,除小额且能够及时清结的外,应当采用国家标准合同文本或公司统一制订的合同文本形式。

第五条签订合同需要担保时,应当签订书面担保协议。担保人必须是能够承担经济责任、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对方以财产进行抵押的,抵押物必须是抵押人的合法财产,并提供其产权证明,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未经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公司不对外提供合同担保。

第六条依法应当公证、签证的合同,应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第七条依法签订的合同,合同正本我方不少于两份,一份由合同公司合同管理部门归档,一份交上级合同管理部门存档。

第八条合同管理人员对已生效的合同,要及时建立本公司的合同管理台帐及各类报表,实行分类管理,并于每年年底将合同管理台帐及各类报表报送上级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与合同有关的文书(含图纸、往来信函、电报、电传、报告、批示等)应当附在合同卷内存档, 合同履行终止后,统一存档保管。

第九条合同生效后,应当全面履行,如合同不能履行,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遇有不可抗力等影响合同履行时,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注意保存有关证据。发现对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合同承办人员除催促对方继续履行外,应立即将对方不履行或不完

第十条当事人可依法变更合同。公司发生需要变更合同的情况时,应当书面通知对方,并说明理由。公司在接到对方要求变更合同的通知时,应当立即审查对方的理由是否正当,如果符合变更条件,同意变更的,应当签订变更协议。因变更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及时向对方提出索赔。

篇3:物业管理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一、物业管理合同的变更

(一) 物业管理合同主体的变更

一般情况下, 物业管理合同中主体的变更主要发生于业主或开发商一方转让合同权利义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 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 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 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物业管理合同业主在进行物业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中发生的物业管理合同权利、义务之相应转让, 也应履行通知物业管理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物业管理企业的义务。至于开发商或业主将合同义务移转至物业买受人和物业使用人时是否须经物业管理企业同意, 笔者认为, 物业管理合同中业主或开发商在进行物业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时发生的相应的转让, 无论是权利转让还是义务转让, 都不必经过物业管理企业的同意, 只要通知物业管理企业即可。

物业管理合同另一方主体物业管理企业能否转让物业管理业务呢?《物业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 但不得将该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 可见, 物业管理企业不得将物业管理合同的整体利益和整体责任转让给其他企业法人、个人或经济组织, 只可就部分专项业务委托给第三人。至于物业管理企业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专项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是否需要征得业主一方当事人的许可, 法律未有明确规定, 但由于物业管理企业不得将物业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 意味着物业管理企业并不脱离合同关系, 且第三人对合同关系的加入也是有利于债权人的, 因而原则上也不需取得业主一方同意, 只需通知业主一方即可。而在物业管理实践过程中, 物业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基本不会存在第三人不知道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关系的情况, 所以当物业管理企业将物业区域内的某项专业性业务委托给某专业性公司时, 该专业性公司对物业管理企业负责的同时也应当直接向业主负责。

(二) 物业管理合同内容的变更

物业管理合同是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成立的, 因此, 通过协商一致的方法可以变更物业管理合同内容。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协商一致是订立物业管理合同的当事人的协商, 而不是任何单个业主都可以直接参加协商的。业主要参与物业管理合同变更的协商, 前提条件是必须要通过业主大会形成代表大多数业主意志的业主大会决议, 然后在业主大会决议的基础上由业主委员会这个代表机构来与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协商, 所以物业管理合同的变更并非是单个业主来与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协商的。

二、物业管理合同的解除

物业管理合同的解除, 是指物业管理合同的当事人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未全部履行之前, 终止该合同的效力。

(一) 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解除

前期物业管理合同是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企业订立的, 一般附有期限, 但往往合同期限未到, 开发商已将物业全部或部分售出, 与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再直接利益相关, 此时赋予与小区物业管理直接利益相关的业主有权解除前期物业管理合同比较合理。所以, 《物业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前期物业合同可以约定期限;但是, 期限未满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的物业合同生效的, 前期物业合同终止”。可见, 业主委员会是可以通过缔结新的物业管理合同来解除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 应将此视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一种法定解除情形。

(二) 物业管理合同解除的条件

依据《合同法》规定, 合同的解除可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形。约定解除物业管理合同有两种:一是在物业管理合同中有解除权条款约定的, 当解除物业管理合同的条件成熟时, 解除权人就可以解除物业管理合同;二是在物业管理合同中虽没有约定解除条款的, 在物业管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时, 也可以解除物业管理合同。

⑴对单方解除决议作出的限制

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 对于物业公司的解聘, 需经物业服务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可见, 我国法律也是基本采纳了这种人头数和物权相结合的理念来限制单方解除权决议的作出。而关于投票权具体如何确定?目前主要有两种业主大会的投票决定方式:一种是上海模式, 以户数决定投票数;一种是深圳模式, 以产权面积来决定占有的投票数。笔者认为应规定凡业主, 不论所有或使用房屋的建筑面积大小, 均应享有投票权, 但所代表的票数可有区别。如可以每一单元房屋为一票, 或以一定的房屋建筑面积为一计票单位, 每一计票单位的建筑面积享有一票, 计票单位面积以下的业主, 每一产权人有一票, 非业主使用人的投票权从其与业主的约定。如以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为计票单位, 房屋建筑面积每100平方米计一票, 100平方米以下的每一产权人享有一票。这样既保护了小业主的利益, 也贯彻了权利义务一致的理念。

⑵对于开发商单方解除权的行使的限制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由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签订, 开发商享有对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解除权。但是随着物业陆续出售给物业买受人, 此时业主构成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开发商对于合同的单独的单方解除权应受到限制, 否则会有损其他已购买物业的业主的权利。参照《物业管理条例》第12条第3款的规定, 如果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 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1/3以上的, 建设单位不得单独行使对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解除权, 而应当会同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共同行使。

(三) 物业管理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1. 物业管理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没有溯及力。

合同的解除导致合同的消灭, 但此种消灭有无溯及力呢?物业管理合同是继续性合同。所谓继续性合同是指履行必须在一定继续的时间完成, 而不是一时或一次完成的合同。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物业管理合同中物业管理企业为业主提供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修和更新、保洁、保安等服务是不能恢复原状的, 此时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使当事人须相互返还所得利益, 徒增法律效果的繁杂。因此, 物业管理合同的解除原则上不应有溯及力, 其解除只使物业管理合同的效力向将来消灭。当然, 对于物业管理合同履行中的一些非继续性给付当事人可约定合同解除对其溯及既往。

2. 物业管理合同解除的后合同义务

合同关系消灭后, 当事人依诚实信用原则应负有某种义务, 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善后事务, 此即后合同义务。物业管理合同的后合同义务主要包括:

(1) 物业管理事务继续处理的义务。

由于物业管理合同涉及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还涉及到部分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在城市管理中的公共权利, 因此, 应当避免物业处于无人管理的情形。现代物业管理中的大量事务具有专业性, 需要具备一定资质的主体来处理, 当物业管理合同终止时, 业主团体通常不具备自行管理物业的能力, 这从客观上要求物业管理公司继续处理管理事务, 直至新的物业管理合同生效。所以, 应明确物业管理事务继续处理系物业管理的后合同义务, 物业管理企业继续处理物业管理事务后, 业主也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偿还费用以及支付报酬。

(2) 妥善交接的义务。

物业管理合同解除后, 物业管理企业应将保管的建筑竣工图、设施设备的技术资料、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等物业档案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并应妥善地向业主大会选聘的新的物业管理企业做好物业管理的交接工作。

(3) 通知义务。

物业管理合同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的, 应及时将解除合同的事由与意思表示送达对方, 否则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此外, 还应按规定向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3. 因物业管理合同解除产生的责任承担

我国《民法通则》第115条规定, 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 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所以, 在物业管理合同解除时, 解约方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除不可归责于解约方的事由外, 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物业管理合同解除后, 一方因违反后合同义务而给对方带来损失的, 也应当负赔偿责任。

摘要:物业管理合同是一种新型的民事合同。在现代物业管理制度下, 业主不是亲自实施对物业的管理, 而是通过与物业管理服务公司订立物业管理合同, 将自己对物业的管理权授予物业管理服务公司, 由此来实现对物业的管理。鉴于我国目前物业管理服务行业飞速发展, 而物业管理相关立法严重滞后, 通过探讨物业管理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来规范当事人的行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

关键词:物业管理合同,变更,解除

参考文献

[1]、高富平、黄武双主编《:物业权属与物业管理》,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文:《物业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现代法学》, 2008年2期。

[3]、梁彗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 (上) 》, 法律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4]、钮丽娜《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特征及相关案件的审理》, 《人民司法》, 2007年8期。

篇4:合同变更 解除处理制度

合同变更解除处理制度

一、合同的变更,解除,提前履行等必须按批准的权限清算批准,不得自作主张,即必须经供销科长批准后,有公司领导组统一研究解决。

二、对发生异议、争议、纠纷的合同应及时报告管理委员会,以适时解决,避免损失。

三、凡发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变更或解除合同。

(1)合同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或影响国家计划执行。

(2)订立合同所依据的国家计划被修改或取消。

(3)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经济合同无法履行。

(4)由于一方违约,致使经济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5)由于一方关闭停产,确实无法履行合同。

(6)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且采取书面形式,取得对方的认可,必要时报告主管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处理。

(7)合同发生纠纷时,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合同的变更、解除权力均属公司“合同管理委员会”所有,任何人不得擅自作主。否则,追究当事人就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上一篇:童话式人物下一篇:感谢自然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