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案

2024-05-08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案(精选12篇)

篇1: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中第三课。本课分为《找找身边的规则》和《不同行业的规则》两个环节。本课将学习的视野放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力图从学生身边的规则和不同行业的规则两方面引领学生感受和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规则,学会尊重和遵守这些规则,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在公共场所中关爱环境的意识。

2.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让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观察社会公共社会的规则,注意公共场所的提示语、宣传栏等。

2、搜集各行业的行业规则,条款。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

1、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规则。

2、谁知道教材上的四幅图上有哪些规则?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则的?

4、这些规则是以什么形式提醒大家注意遵守的? (有的以提示语的形式,如草坪上的提示标牌中除了认识规则之外,还要让学生懂得热爱环境,爱护环境中的花草树木。动物园动物喂养的提示有的以标志图示的形式,如银行工作台前的一米线;还有的以条款的形式,如图书借阅规则。)

5、除了这些,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则?

活动二:思考和辨析

讨论法:人们说“生活处处有规则”,有规则就有约束,有人说,有约束不自由,规则太多不方便,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辩论法:以“规则多,究竟是方便还是不方便”为题组织一场辩论会,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充分发表意见,最终统一认识。

活动三:调查和走访

安排学生对身边的从事不同行业的人进行调查,根据他们的了解,自己行业的主要规则是什么。再把调查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

活动四:讨论

1.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则,你认为这些行业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

2.你走访的人对各自行业的规则有什么看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3.你认为这些行业规则对从业者本人、对行业、对行业所面对的人群、对社会上其他人群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4.你认为制定这些行业规则有必要吗?

5.本课的学习中你除了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外,对爱护环境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做法。

活动五:形成结论

教师通过学习和活动,我们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对我们生活与工作的作用。

学生: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需要规则,人们工作时需要遵守行业规则。这些规则表面上看来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有些时候使人感到不方便,但是从根本上看,规则使整个社会更有秩序,在有序的社会中生活,人们会感受到顺畅,安全,这就是一种最大的方便。文明社会需要全体公民建立规则意识,懂得处处遵守规则,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板书设计:

社会----有规则----需要规则 行业----有规则----需要规则

规则是生产、生活的需要

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守规则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活动教案]

篇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案

教学目标:

①了解规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②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规则和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③认识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应履行的义务,明确义务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

④正确理解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⑤初步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内容,知道遇险时的紧急救助常识。

教学过程1.各知识点梳理: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①规则: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团体成员必须遵守,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入乡随俗;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

②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制定督查惩罚制度──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公平公正执行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法律的共同特点:这些规则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法律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警察、裁判或法官。

⑵在规则中自由成长⑶在生活中运用规则①社会保障制度:为了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国家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建立起提供救助和补贴的制度,叫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

②特殊的电话号码:电话号码使用情况正确使用方法120医疗急救报告病人所在地及病情表现110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122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补充:具体事例点拨: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学期开学了,王磊惊奇地发现班上还有一个叫王磊的同学。这下可不方便了。于是班主任就找他俩商量,希望他俩中的一个能把姓名改一下。可是他俩谁也不愿意。于是班主任在任课老师、同学的要求下,强行地按照出生顺序,将其中的一个改为王小磊,另一个改为王大磊,并在学校的成绩册等档案中按这两个新的名字登记。问:①班主任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②王磊想用原先的名字,可不知怎么办,请你帮王磊想想办法。

点拨:①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姓名权。因为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确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的命名权。也有权请求他人正确使用自己的姓名。

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或者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具体而言:王磊可以找学校领导或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以捍卫自己的姓名权;也可以把情况告诉父母,他们是你的监护人,有义务帮助你;也可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一学生小虎沉迷于游戏机,一放学就到游戏厅打游戏机,后来,干脆旷课打游戏机,甚至整夜不回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性格变的寡言少语,家长,班主任多次耐性的教育他,他却认为游戏厅就是让人打游戏的。他能开,我就能去,这是他个人的`人身自由。况且,我玩的内容都是变形金刚,魔幻城堡虎,三国等,没有不健康的。

阅读材料,请回答:①学了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小虎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请你对游戏厅老板说几句话。

点拨:①小虎的想法不对。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在相应的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而遵守规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沉迷于游戏机,而且还旷课玩游戏机,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且也不符合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

篇3:规则,让生活更美好

一一题记

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如同水对鱼儿一样重要。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希望杜绝公共场所乱拥乱挤等不文明现象,创造文明有序的环境。它寓意着人们都应像“1 1”一样顺序排列,有序进行。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营造一个整体的文明环境;从深里看,是对人们的一种善意的提醒。当“提醒”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时,“排队日”就可以下岗了。而那时,生活也将因为规则而变得更加美好。

在青海玉树地震期间,一支队伍的行为准则让人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支队伍到达玉树的第二天,一位老奶奶就提着一包酥油茶走进了官兵们的帐篷内,说道:“天气热,你们长途奔波辛苦了,快喝些茶解解渴吧。”说完便放下了酥油茶准备离开。带队的队长见状连忙拦住老奶奶,说道:“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说着就把酥油茶还给老奶奶。老奶奶说:“你不要,我就不走了。”见状,队长只好收下,并且立刻掏出200元钱给老奶奶。在你推我搡之后,老奶奶只好收下。她离开的时候,边走边说:“部队的传统没有丢。”正是因为军人们严明的纪律,获得了人们的一片赞赏。

还有这么两个人,他们为了体验戈壁滩的神奇,便租了一辆车在戈壁滩上行使。早晨出发后还没什么事儿,到了傍晚,突然闻到一股汽油味。他们下车一看,糟了!油箱不知何时被戳破,汽油流失殆尽,而离他们最近的村庄也有160千米。他们两个绝望了。而司机却看了一下地图,说道:“不要急,我们还有希望!有一辆车会从这里经过,看见我们就会来帮我们。”其中一个人却充满疑惑地问:“那儿到这里至少有30千米,为了一盏灯,他会来吗?”司机却坚定地说:“会来,这是戈壁滩上的规则!”

于是,他们就在车中等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体力也越来越不支了。直到凌晨4点左右,终于有一辆小货车缓缓向他们驶来,同时,也载着他们生存的希望……终于,在小货车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新生。规则,让生命因它而重绽光彩。

规则如火,点燃我们的生活;规则如光,驱散无尽的黑暗。让我们生活在规则的天空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4:生活中的颜色潜规则

黑色和白色的车,谁更安全?

为什么看到蓝色的汽车要特别小心?因为不同的颜色即使处在同一位置,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像蓝色、黑色这种冷色调,总会给人相对较远的感觉,所以跟着蓝色或黑色的车更容易追尾。而像红色或白色这样明亮的颜色,会时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像近在眼前,相对更安全。

搬家,用深色的纸箱还是浅色的纸箱?

有人通过实验对物体的颜色与重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发现相同重量的箱子,黑色的要比白色的看上去重1.8倍。这就不难解释,用浅色的纸箱搬家会让工人们觉得不那么重,而黑色的保险柜则会让小偷第一眼感觉“太沉了,我搬不动”。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曾借助颜色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把车间原来的生产线由黑色、深绿色,重新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结果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浅色有助于使人兴奋,减轻疲劳感。

在快餐店等人,怎么越等越不耐烦?

有人喜欢和朋友约在快餐店碰面,但其实快餐店并不适合等人。因为很多快餐店的室内装饰以橘黄色或红色为主色调,这两种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也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越来越烦躁。比较适合等人的场所应该是那些色调偏冷的咖啡馆。

会议室里用蓝窗帘,时间过得就快吗?

建议会议室最好以蓝色为基调进行装修,如使用蓝色系的窗帘、蓝色的椅子、蓝色的会议记录本。看到蓝色的东西,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从而产生赶快将会议进行完的强迫信念。此外,蓝色还有使人放松的作用,不至于让开会的人过于紧张。

买冰箱,白色的真会更省电吗?

我们看到的冰箱多为白色或其他比较浅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白色或浅色对光的反射率比较高,因而冰箱表面的温度不会太高,这样就不必耗费更多的电来为冰箱表面降温,从而更省电。

除了黄色和红色,见过其他颜色的安全帽吗?

不管是在建筑工地还是在工厂里,工人们都戴着黄色或红色的安全帽,以黄色的居多。黄色可视性高,可以唤起人们的危险意识,然而,这并不是安全帽使用黄色的惟一理由。黄色可以很好地反射光线,能有效保证物体表面温度不会太高,因此,在烈日炎炎的建筑工地上,黄色安全帽可以减轻工人头部受阳光暴晒,使头部温度不至于太高。

患高血压,盖白色的被子还是深红色的被子?

一提到被子的颜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白色。白色不仅看起来干净整洁,还有催眠作用。当然,现在也有其他颜色的被子,不过最多也就是淡蓝色、米色等很浅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想象一下,如果盖深红色的被子睡觉,血压会不断升高,精神也容易紧张,还怎么睡呢?因此,被子切忌使用令人清醒的颜色,镇静效果显著的白色、淡蓝色等比较浅的颜色才是被子颜色的上上之选。■

篇5:大班社会规则教案

游戏是小朋友们热衷的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龟兔赛跑》《搭搭乐》《小舞台》等等。小朋友们玩得热火朝天,但玩得太兴奋了,时常会出现不按游戏规则活动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活动的有序开展,也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将幼儿的游戏活动与规则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规则,养成按规则游戏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尝试小组合作,用简单的标记图设计规则,并按规则进行游戏。

3.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秩序感和安全感,乐意遵守规则。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钻圈儿玩具、幼儿操作板、视频《叮当狗》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幼儿自主游戏并发现问题。

(1)区角游戏导入活动。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幼儿园新开了一个游戏区角。看看区角里有些什么呀(圈儿)那我们就来玩一玩钻圈的游戏吧!

师:每个小朋友要把三个圈圈都钻到,音乐一停,就请赶快回到座位上。

(2)幼儿自主游戏。

(3)幼儿发现问题。

师:刚才玩钻圈游戏的时候,大家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评析:教师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区角游戏氛围,让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发现游戏存在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幼儿合作制订游戏规则作好铺垫。

2.合作制订规则,体验遵守规则玩游戏的乐趣。

(1)分组制订规则。

师:看来我们得想想办法了,怎样才能玩得又开心又安全呢这个区角不仅大班的小朋友要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也想来玩儿,怎样让他们一看就知道怎么玩呢

(出示操作板)看看这些小图标能不能帮我们的忙。有哪些图标呢?(小朋友、圈儿和箭头的图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这个区角的设计师,移一移、摆一摆这些小图标,为弟弟妹妹们制定出完整的游戏规则。我们没计出来的规则要让小朋友钻过所有的圈儿,而且玩得开心又安全。一组小朋友台作丐毛成一张规则记录板。

(2)尝试根据自己组制定的规则玩游戏,验证规则是否合理。

师:哪组先制定好了,就可以把板子送到前面的架子上来。小朋友按照自己组制定的规则玩一玩,检验一下你们制定的规则是否合理。

(3)介绍规则并再次游戏。

师:都试过了吗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制定了哪些规则。谁来介绍一下!

师幼小结:我们每组小朋友都制定出了不同的游戏规则,但都有共同的地方:原来小朋友都要排队,朝同一个方向钻圈儿。那我们就按照其中一组小朋友制定的规则,大家一起玩一玩。

师:这次玩的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相信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着我们制定的规则来玩,也能玩得开心又安全。

评析: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分组合作,运用简单的标记制定游戏规则,并在集体前分享交流,陪养了幼儿乐意与入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分享的个性品质。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制定的规则再次游戏,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并从游戏中体验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情绪,幼儿很有成就感。

3.情景游戏体验,拓展生活中的规则。

(1)骰子抢答游戏。

师:玩游戏要遵守规则,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你还知道做什么事儿的时候需要遵守规则呢(上下楼梯、乘公交车、购物……)

师:我们将大家说的制成了骰子,今天我们就来个分组抢答比赛!每组轮流来扔骰子,骰子落地,面朝上的是什么内容,哪组就必须说出做这件事需要遵守的3个规则。答对一题得一分。

(2)幼儿分组扔骰子抢答。

(3)体验生活中的规则。

师:看,公交车来了,我们去乘公交车吧!看好交通信号灯哦!——小朋友真是文明的小乘客。

师:到哪儿啦(电影院)

师:我们今天就来看场电影吧!我要给大家发电影票了。介绍一下你是几号座看来大家都已经对号入座了,我们的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

(4)观看动画《叮当狗>。

师:你们喜欢这只叮当狗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的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仅自己学会了遵守规则,还帮助叮当狗学会遵守规则,真棒!我们再把这些规则去告诉爸爸妈妈,告诉更多的小朋友!

评析:幼儿玩骰子抢答游戏,在竞赛中巩固对各种生活规则的掌握;通过巧设生活情景;乘公交车、看电影等,让孩子在情景中再次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情绪,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颇多收获。

活动点评

1游戏巧安排。在活动导入部分,创设了“钻圈儿”这一区角游戏,引导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合作探索中解决问题;骰子抢答环节让幼儿通过分组竞答游戏的方式巩固对生活中规则的了解与掌握,再次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篇6:《社会规则与正义》教案

第一时社会规则与正义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制度规则、道德规范与正义

2、难点:正义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合作的公平性。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对什么是正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2、学生的需要:了解制度规则、道德规范与正义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规则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导入新: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超人”导入,引出正义这个话题。

2、制度规则与正义Flash《交通事故》引导学生讨论: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指出制度规则与正义的关系。;用《盘子一定要洗七次》和探究园的事例加以比较,揭示遵守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以“我是个正义的人吗”引发学生自我剖析,认真填写“我思我行”,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加以阐析。

3、道德规范与正义用Flash《正义的使者》阐释道德规范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本中的小剧场《王莹该怎么办?》,引出道德规范与制度规则之间的区别。

4、小结升华: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保证了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运行。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仅是一个遵守制度规则的人,而且是一个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人。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如何用好教材资源?新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意味着老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处理。但处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到底该如何把握呢?第二时

做有正义感的人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做有正义感的人

2、难点: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一方面憎恶生活中的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但另一方面由于世俗社会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为了自己的一时便利而违反规则。

2、学生的需要:懂得怎样做才是正义的行为,从而指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

三、综合设计思路: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与外国“规则意识”及其有关的内容的。以“中外规则意识报告会”的形式贯穿堂,在学生展示了成果后及时予以总结,了解国内外的一些具体事例,加以比较,引出在我们身边提倡正义感的必要性,并分别概括总结怎样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让学生在情感上加以体验,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加以升华,以期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影响和指导。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如何达到思想品德“践行”这个目标?这门有它的一个特殊性——转变思想、指导行为。学生通过学习虽然懂得了如何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却经常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思想品德是不是会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附录:

(一)盘子一定要洗七次一名中国的留学生在日本的餐馆当杂工,洗盘子。那里有这样一个规定:洗盘子必须洗七次。但这位中国留学生为了方便,却只洗了五次,这样,果然效率大大提高。和他一起的一位日本学生问他有什么秘诀,他说出了原由,听了他的话,那位日本学生和他疏远了。有一次,餐馆的老板用特殊的测纸检测出他洗盘子时,少洗很多次,便把他开除了。他失业后便又到很多餐馆去找工作,但老板们一知道他就是少洗了几次盘子的人,便都不要他。

(二)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现象的内容之一。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道德规范源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又高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规范,都是从相应的时代要求和阶级利益出发,经过概括而形成的,并用以指导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道德规范指判断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诚实和虚伪、权利和义务等道德准则。人们能够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为,就是善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恶行。道德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同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行为,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规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并不否认道德本身的继承性。任何先进阶级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和进步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最先进的道德规范。

篇7:生活处处有规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使学生明白,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相互协商,定一个大多数人拥护的规则。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教学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遵守法律。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生活处处有规则

规则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学生面露喜色,议论纷纷,非常高兴)

师:下面我要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课件出示活动一:一起做个游戏吧!教师敲击桌面,学生做游戏。注意做游戏时,教师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这个游戏我们做的怎么样? 生:游戏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没传给下一个人。有的同学没有往下传,而是乱扔。有的……

师:同学们都说刚才的游戏做得很乱,怎样才能把这个游戏做好呢?

生:必须要遵守规则才能做好。教师趁机板书:规则

二、生活处处有规则

师:咱们一起给这个游戏定定规则吧。(课件出示给游戏定个规则)

生:要按顺序往下传,不能想给谁就给谁。

生:如果在谁哪里停下,就必须表演节目,不能赖账。(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击鼓传花”的游戏规矩。并写到黑板上。

师:刚才咱们一起给游戏定出了规则,下面我们按照规矩再做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学生做的特别好)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游戏的规矩。

生:我喜欢“踩脚”的游戏。规则是:不能……

生:我喜欢“摸人”的游戏。规则是:必须把眼睛蒙好…… 生:我喜欢“丢手绢”的游戏。规则是:不能只把手绢丢给一个人,不能……(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时,眉飞色舞非常高兴,规矩也谈得很好。)

师:那么同学们有没有遇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你有什么感觉? 生:如果有的同学不遵守规则,我们就不愿和他一起做游戏,把它排除在外,但人手不够,我们玩得也不开心。(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才可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我们今后做游戏一定要认真遵守游戏的规则。

三、展示调查资料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规则还有很多呢。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将对身边游戏规则的关注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各种规则进行了调查,下面我们分小组交流、汇总。(课件出示活动二:把我们调查的资料进行汇总。)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把老师发的调查表填好。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调查,所以交流时特别积极,讨论得很好)学生汇报:

生一组:“我们小组对电影院调查的规则有四条: 1.不准吸烟。2.不准大声喧哗。3.爱护椅子。4.不准乱丢东西。

生二组:“我们小组对学校调查的规则有四条: 1.上学、放学要排好队。2.家庭作业按时完成 3.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4.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桌椅板凳。

生三组:“我们小组对动物园调查的规则也有四条: 1.不能靠动物太近。

2.不能随便给动物吃的东西……

生四组:“我们小组对在家里调查的规则有五条: 1.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讲卫生。2.不能回家太晚。

3.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其他小组对于这些方面又给予了充分的补充。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关于规则的资料,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板书: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且初步了解了规则的重要性。各小组汇报得也非常好。

师: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走到哪里都要遵守规则,这多麻烦啊,要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多自由啊!

生:不行的。“如果医院里没有规则,人们都在那里唱歌做游戏,就会扰乱病人休息。如果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如果在商场里人们不遵守规则,商场里就会乱成一锅粥。如果……

(学生们谈了很多,说明他们已经深刻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师:大家说得真好,其实各种各样的规则都是在维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如果有人违反了,就是侵犯了别人的利益,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方便,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

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课件出示)

四、拓展提升

(课件出示活动三:给我们的班级定个规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规则应怎样定?

(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生:“在教室里不能乱扔垃圾。” 生:“进教室里喊报告。” 生:“上课要认真听讲” 生:“考试不能作弊”等等。学生、小组汇报,老师写到幻灯上。

篇8:生活中的颜色潜规则

为什么看到蓝色的汽车要特别小心?因为不同的颜色即使处在同一位置,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像蓝色、黑色这种冷色调,总会给人相对较远的感觉,所以跟着蓝色或黑色的车更容易追尾。而像红色或白色这样明亮的颜色,会时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像近在眼前,相对更安全。

在快餐店等人,怎么越等越不耐烦?

有人喜欢和朋友约在快餐店碰面,但其实快餐店并不适合等人。因为很多快餐店的室内装饰以橘黄色或红色为主色调,这两种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也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越来越烦躁。比较适合等人的场所应该是那些色调偏冷的咖啡馆。

搬家,用深色的纸箱还是浅色的纸箱?

有人通过实验对物体的颜色与重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发现相同重量的箱子,黑色的要比白色的看上去重1.8倍。这就不难解释,用浅色的纸箱搬家会让工人们觉得不那么重,而黑色的保险柜则会让小偷第一眼感觉“太沉了,我搬不动”。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曾借助颜色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把车间原来的生产线由黑色、深绿色,重新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结果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浅色有助于使人兴奋,减轻疲劳感。

会议室里用蓝窗帘,时间过得快?

建议会议室最好以蓝色为基调进行装修,如使用蓝色系的窗帘、蓝色的椅子、蓝色的会议记录本。看到蓝色的东西,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从而产生赶快将会议进行完的强迫信念。此外,蓝色还有使人放松的作用,不至于让开会的人过于紧张。

买冰箱,白色的更省电?

我们看到的冰箱多为白色或其他比较浅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白色或浅色对光的反射率比较高,因而冰箱表面的温度不会太高,这样就不必耗费更多的电来为冰箱表面降温,从而更省电。

除了黄色和红色,见过其他颜色的安全帽吗?

不管是在建筑工地还是在工厂里,工人们都戴着黄色或红色的安全帽,以黄色的居多。这是因为黄色可视性高,可以唤起人们的危险意识,然而,这并不是安全帽使用黄色的惟一理由。黄色可以很好地反射光线,能有效保证物体表面温度不会太高,因此,在烈日炎炎的建筑工地上,黄色安全帽可以减轻工人头部受阳光暴晒,使头部温度不至于太高。

患高血压,盖白色的被子还是深红色的被子?

一提到被子的颜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白色。白色不仅看起来干净整洁,还有催眠作用。当然,现在也有其他颜色的被子,不过最多也就是淡蓝色、米色等很浅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想象一下,如果盖深红色的被子睡觉,血压会不断升高,精神也容易紧张,还怎么睡呢?因此,被子切忌使用令人清醒的颜色。

篇9:大班社会教案:交通规则要遵守

1、识别简单的交通标志,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尝试用动作表现标志所表达的交通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停车场;交通标志牌;多媒体;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

1、看多媒体。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到附近的马路上许多的交通标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是什么交通标志。

2、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交通标志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交通标志?(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图片)

3、我这里还有几个交通标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认一认。

4、游戏:“看谁找的对”

教师说交通标志的名称,请一个幼儿把它找出来。如果幼儿找对了,我们一起表扬他:“你真棒!”

二、情景表演。

交通标志很重要,它能提醒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行人和司机都要看好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来走路和开车。马路上真好有辆小汽车开来了,我们看看司机有没有看好马路边(jy135幼儿教育)的交通标志来开车的。

1、欣赏情景表演。

2、提问:警察叔叔为什么要给他开罚单?他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3、小结:是啊,闯红灯真危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重的交通事故还会危及人的性命。所以,司机在开车时一定要看好马路边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4、那么,我们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幼儿讨论后个别回答)

5、小朋友们知道的交通规则真多。走路开车要靠右边;要看好信号灯;不乱穿马路;过马路要走横道线;等等。总之,不管是行人、司机、骑车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三、游戏:小司机。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交通标志,知道了很多的交通规则,如果你做小司机,能不能遵守交通规则?好,我们一起来做小司机开车去游玩。

2、听音乐开汽车。(标志:调头、慢行、转弯、红绿灯、禁止按喇叭等)

3、小司机们的本领真大,能看好路边的交通标志开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后,请你们也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要看好交通标志开车,遵守交通规则,行不行?

四、活动结束。

篇10:大班社会优秀教案《我们守规则》

活动目标:

1、熟悉大班的周围环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合作制订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的规则,以及竞赛的项目和内容。

2、通过评比竞赛活动,自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规则。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班级和幼儿园的周围环境,了解大班幼儿日常生活、学习、游戏、运动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则。

2、准备活动所需的笔、纸等。

3、每周或每月准备一张评比记录表,知道幼儿开展记录活动。

活动过程:

1、制作一日活动行为规则图。

(1)寻找一日活动中幼儿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讨论:“我们是大班小朋友了,应该遵守什么规则,才能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引导幼儿从讲礼貌、生活、学习、做游戏、参加体育运动、关心弟弟妹妹、爱护公物和遵守卫生规范等方面进行阐述。)

(3)、分组进行表征活动。每组幼儿根据自选的内容进一步展开讨论,并分工合作以绘画表征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

(4)、全班交流活动。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以分类统计的方式记录幼儿的发言,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适宜性行为,什么是不适宜行为,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开展遵守行为规则评比竞赛活动。

(1)、根据幼儿确定的评比竞赛项目,引导幼儿讨论评比竞赛的具体要求。将讨论出来的具体要求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张贴在班上,幼儿以自评的方式开展记录活动。

(2)、周末针对评比竞赛的项目,全班开展评选”每周之星"的活动。

篇11: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感知运动中规则的重要。

2、讨论、设计运动游戏的规则和玩法,理解规则的作用,在游戏中锻炼躲闪跑的能力。

3、体验修改、优化规则以及遵守规则开展运动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若干,游戏规则视频三段、圈若干个,记录表,笔。活动过程

一、观察思考,初步感知运动游戏中规则的重要

1、教师出示几张运动场的图片(滑滑梯、扔沙包、拔河等),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

2、唤醒幼儿经验,题为:在这些活动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3、鼓励幼儿观察思考,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把应该注意的内容记在记录纸上。

4、幼儿每人拿一张日常活动类图片,自主观察、交流、记录。

(评析:对于幼儿来说,规则是个抽象的概念。活动开始,教师借助幼儿熟悉的活动图片,引导他们对“运动中的注意点”进行个别化的符号记录,把内隐的规则通过图片形象地外化出来)

二、交流分享,了解运动游戏中规则的作用。

1、请小朋友把记录纸贴到展板上,相同的图片帖在一排,分类交流。

2、观看第一组图片,题为:玩滑梯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玩滑梯要注意排队轮流,头不能朝下,要确保活动中的安全!

3、观看第二组图片,提问:拔河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只有人数相等才能保证拔河比赛的公平。

4、观看第三组图片,提问:投掷沙包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家都站在同一条线后准备,这样才公平!(请一个幼儿演示投掷沙包的规范动作)

5、教师总结:小朋友刚刚画的、说的、就是我们运动场上非常重要的规则。有了这些规则,才能让运动变得更安全、更公平、更规范。

(评析:在幼儿交流、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提示,让幼儿明白:一个个注意点就是规则,规则就渗透在活动之中;规则很重要,能保证运动的安全、公平和规范)

三、讨论体验,尝试设计、变通运动游戏规则

1、观看“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视频,了解具体的游戏规则。教师:在这个游戏中,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幼儿说,教师记录)

总结:老狼闭起眼睛蹲在圆圈中间,听到“12点”了,才能去追小羊;被追的小羊要赶紧躲进圈里,必须是两只脚都踩进圈里才算是躲起来了;老狼只要碰到小羊的身体,小羊就算被抓住了,被抓住的小羊要坐在位置上休息。

2、设计规则,体验游戏,练习躲闪跑。(1)第一次体验,师幼互动玩游戏。

讨论新规则:引导幼儿想想,能不能给游戏增加一些新的规则,让游戏更有趣。重构新规则:让小羊从圈里出来玩,进行左右对穿。老狼喊“吃草啦”,小羊们才可以出来吃草(加入这些新规则让幼儿开心地玩)(2)第二次体验,发现问题,尝试修改和优化规则。

师幼讨论:修改规则后的游戏小羊跑来跑去、对穿、吃草,很好玩;老狼随便什么时候抓小羊太自由了,这个规则不公平。

再次修改游戏规则:老狼不能随便出来,要闭着眼睛睡觉,听到“12点”了才能出来抓小羊。

(3)第三次体验,感受遵守新规则游戏的快乐。

商定新规则:老师当裁判,12点时敲铃鼓,用点兵点将法来选幼儿当老狼。幼儿第三次游戏,快速躲闪,玩得很开心!教师提示幼儿运动后收拾整理运动场上的材料。

篇1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案

关键词:人情;规则;策略;农村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5-0063-06

一、引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情是对于礼物流动和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惯有的称呼,是构建熟人社会中的一种礼仪性和感情性的表达。在关于人情的研究中,西方学者主要通过“礼物范式”来进行研究。马塞尔·莫斯(M·Mauss)在结合多个原始社会民族志的二手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社会交往是如何可能的,并进一步阐述建构社会机理的方式,他回答了关于个人和社会通过礼物交换是如何可能的基本性问题,但他并没有说明通过礼物交换所建构起来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戈里高利(Gregory,C.A)在关于“礼物交换”的研究中指出,物品的交换呈现为商品异化的形式,而礼物交换则确立了主体间个人化的社会关系[2]。显然,戈里高利将商品交换与礼物交换在本质上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并认为社会关系的确立跟礼物交换密切关联。萨林斯(Sahlins·M)对礼物交换进行了分类,他认为礼物交换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和否定性互惠,并进一步指出决定礼物馈赠与交换之一般属性的三个变量,即:亲属关系、合群度与慷慨度[3]。可见,萨林斯从礼物交换的功能上进行了阐述,这对于研究礼物交换的学者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科林·约翰逊(Colleen·Johnson)认为礼物交换有助于缩小社会流动造成的日益分化,而且礼物受授的义务巩固了人际关系,否则这些关系就可能由于同化于更大的社会中而消失[4]。显然,西方学者在人情研究中的“礼物范式”研究为国内学者研究人情提供了巨大帮助和有益的借鉴,这不仅为我们认识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建构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有利于我们理解中西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的社会基础的差异性。然而,人情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与意义有别于西方社会中的“礼物交往”,但它们又具有人与人之间情感表达的共性。

在国内关于人情的研究中,费孝通采用了人类学比较法,先描述出一个“他”者,即西方的社会结构呈现出的“团体格局”,然后再以这个“他”者为鉴,反照中国社会结构的镜像,指出与西方社会存在差别的是中国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他认为“差序格局”的概念必须放在中西方对比或比较的框架下才能呈现其全部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在一个稳定的农村社区中,“差序格局”是人们自我认同的社会交往规范,在这个社会交往的规范中,人情交往具有维系熟人社会关系稳定与社会关系延续的基本作用,并在熟人社会关系构建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交往的秩序[5]。在此基础上,阎云翔汲取了西方的理论资源,从“礼物范式”视角来研究中国的人情交往,他认为礼物在流动中具有互惠原则,而农民的礼物流动在实践中呈现了表达性和工具性的双重性质,他研究的立意在于形成一种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礼物模式来理解中国的人情交往[6]。此外,黄光国则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入手分析了中国人的人情和面子,指出人情和面子是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他分别从个人生活情境、社会交易和社会规范来进行解释,认为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人们对别人“做人情”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对别人的回报存在着明显的预期[7]。同时,金耀基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在中国社会交往中,人情的本质就是一种得到文化价值所支持的社会规范[8]。显然,上述研究主要从功能主义视角对中国人情进行解读,不足之处在于缺乏足够的中国经验作为支撑。而人情交往在中国社会关系建构中,其视野容易被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形成的习惯所遮蔽,无法深入洞察和理解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中人情的异化。

为此,贺雪峰通过对中国农村的广泛调查后,从熟人社会视角入手对人情异化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认为人情异化的程度与方式跟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指出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当人情被榨取性利用之后,剩下的只是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循环中断,村民之间基本的人际互动难以维系,农村熟人社会失去了润滑剂,农村熟人社会甚至会因此解体[9]。宋丽娜在贺雪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人情交往做了拓展性研究,她立足于农村的社会基础,从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入手,指出:在团结型村庄中,人情是依附性的;在分裂型村庄中,人情充当着“黏合剂”的作用;在分散型村庄中,人情则是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10]。同时,她在对人情交往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在当下的农村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仪式性人情,并指出仪式性人情是镶嵌在血缘关系所组织的社会秩序中的,人情背后是道德伦理规范及其秩序状态,而人情也在不断表达和再造着这种规范和秩序[11]。显然,贺雪峰和宋丽娜的研究不仅对农村社会中人情交往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释,而且还洞察到了转型期农村社会中人情正在经历着蜕变,即人情的功能和意义正经历着剧烈的异化,这对认识和理解转型期农村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即欠缺对农村社会中人情交往异化过程中自我规则重构的微观机制分析。鉴于此,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社会中人情异化趋势下的自我规则重构的微观机制做进一步拓展性研究,以此来认识和理解转型期农村人情交往变化的内在逻辑。

二、社会结构离散下的人情异化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村庄社会的稳定主要来自于行政嵌入和内生性[12]。行政嵌入主要功能体现在维护村庄社会的非礼节性规范。村庄内生性主要体现在维持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礼节性规范,它依赖于村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构成了人情交往的社会基础,是人情交往的行为准则。因此,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人情交往是基于人们情感联系与情感表达的一种体现,它承接着村庄内生性的不断延续与传承,即人情交往与村庄的内生性互构,以此来维系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交往。

(一)村庄社会结构离散化

渝北C村(以下简称C村)位于重庆市区北部,村庄历史为150余年,共有24个村民组,916户,2737人,土地贫瘠,交通闭塞,2012年人均纯收入为6816元。C村的打工潮形成于2000年左右,它的形成逐步改变了以农业为家庭经营的单一模式,以“半工半农”的家庭代际分工模式逐步形成。在村庄社会结构关系中,C村是一个移民型村落,历史相对短暂,血缘性纽带较弱。因此,在村庄场域中,人们主要以地缘为基础,以人情交往为纽带来建立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圈,从而立足于村庄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C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实行了耕者有其田,并经历了集体化大生产的改造。在国家行政权力的嵌入下,村庄内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群体性械斗事件得到遏制,大家共同劳动生产,互助合作的氛围在集体化时代一直延续。分田到户以来,随着集体化的瓦解,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于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以地缘为基础的互助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村庄内部社会结构,以此来维系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村庄社会秩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增多,村庄的封闭性逐步被打破,传统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在家庭中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留守在家务农的代际分工模式逐步形成,尤其是在2000年左右以来,随着大规模的打工潮逐步形成,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性因素的渗透下,村庄的社会结构和村民们的行动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日常生活的货币化程度提高,传统的“帮工助劳”现象逐步减少,以货币来计酬的劳动交换逐步增多,亲朋好友之间的免费帮工现象越来越少。在生活消费货币化的冲击下,“金钱”逐步冲淡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导致了村民的利益算计逐步增强,行动逻辑逐步走向理性化。同时,受人口流动因素的影响,村庄内的血缘关系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体行为原子化加强,导致村庄内部的凝聚力逐步下降,其社会结构性因素逐步呈现出离散化状态。人情的功能也随之开始异化,从传统的情感表达向工具性转变,人们以操办红白喜事为目的的赚钱方式逐步形成。

(二)人情功能异化

人情是农村社会中建立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遍现象,具有重要表达性或仪式性功能。但随着现代性的侵蚀,农村人情普遍出现了异化[13]。人情异化的程度和方式与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而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是被人们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现,并在熟人社会中逐步演化为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从而逐步失去维系人际关系润滑剂的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农村熟人社会的解体。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C村的村庄社会结构逐步离散化,受市场经济冲击,人们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情逐步异化,明目繁多的操办酒席现象逐步出现,以操办酒席来达到收人情的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村庄内人们心照不宣的常态。笔者对C村第十四村民组近几年来的人情交往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C村第十四村民组人情交往统计表

常规性酒席

(次数)非常规性酒席

(次数)

合计

(次数)

丧事婚事祝寿散生学酒满月酒其他

2001年020901012

2003年1101311017

2005年2311523026

2007年0312134335

2009年1122642339

2011年2312522540

2012年1032732541

注:在C村,祝寿:指满60岁、70岁、80岁等,散生又叫旬生:指每个人每年的生日(但在一个家庭中操办散生每年一般不会超过3次)。

从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C村十四村民小组2001年以来红白喜事操办的情况,常规性红白喜事的操办基本持平,但非常规性酒席的操办却越来越多,2012年操办非常规性酒席是2001年的3.7倍。在送礼的金额标准上(2012年为例),常规性酒席通常送100元,散生通常送50元,学酒(学生考上大学)通常送200元,满月酒通常送100元。可以看出C村因受操办常规性酒席增多和送礼的金额不低的影响,人情的功能出现了异化。该村村民方某受访时说:“不该办的酒席,现在越办越多,就是为了收点礼嘛!”在方某看来,不该操办的酒席增多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人情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追逐利益为根本目的的方式逐步形成。

在非常规性人情比例逐步增大的趋势下,C村人情的表达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在2000年左右以前,人情主要以物质形式的支出较多,如:在丧事中送布匹和香纸,在红喜事中送衣物、大米、鸡蛋等。但是,在最近几年中,C村人情的表达基本上是以货币来表达,尤其是在丧事中基本不再送布匹和香纸,送货币的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上送香纸的习惯,这无疑为人们的人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有村民坦言,越来越无法承受人情交往了。

表2 C村第十四村民组人情支出统计表

每年支出的人情金额户 数

第一阶层6000元及以上3

第二阶层4000-6000元13

第三阶层2000-4000元11

第四阶层2000元及以下4

从表2可以看出,C村村民每年在人情的支出上大多数家庭集中在2000-6000元之间,相对于年收入6816元的C村村民来说,人情负担成为每年家庭支出较大的部分。在以操办非常规性酒席来回收人情的驱使下,人情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当然,从人情交往盈亏上考察看,它基本持平,按照当地村民的话说:“你送来,我送去,亏损不大”。也就是说,人情交往并不创造财富,其实质是通过操办酒席来让它流动转移,导致的后果是人情在流动转移过程中被大吃大喝浪费掉了。显然,在村庄社会中,当大多数人每年都会操办非常规性酒席来达到收回人情时,若少数人不操办非常规性酒席的话,那就意味着在每年人情交往中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人们每年就不得不操办非常规性酒席了,而那些不想操办非常规性酒席,但又不得不以此来回收人情的家庭,就只有叫苦连天了,甚至怨气四起,这为人情沙漠化下的规则自我重构提供了条件。

三、人情沙漠化下的规则自我重构

随着村庄中非常规性酒席的操办越来越多,C村的人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异化现象。从人情异化的工具上看,它主要向“利”这个方向转移,即人们通过人情获利来达到赚钱的目的,而并非向“名”这个方向转移,即在操办酒席及收人情的过程中,人们并不注重面子观,而是注重礼物的轻重。当然,在常规性酒席操办过程中,近些年来C村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常规性酒席的操办过程中的人情具有互助性,如:操办丧事的家庭,在获得亲朋好友一笔人情支助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压力。人情负担加重主要来源于人情频次的高低与随礼的金额,在C村非常规性酒席操办不断增多的背景下,随礼的金额仍然保持上升,这就只会导致人情的负担不断加重,很多人在人情交往中充满怨言,甚至出现人情往来中断的现象。

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但当人情被榨取性利用之后,剩下的只是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循环中断,村民之间基本的人际互动难以维系,且村庄中再无自己人认同的再生机制,农村熟人社会的基本润滑剂失去了[14]。显然,C村的人情异化现象是在市场化冲击和现代性因素全面渗透下的一种表现,是在村庄社会结构离散化背景下所演变出来的一种现象,但是,当面对不堪重负的人情,人们逐步形成一系列策略来对人情沙漠化现象进行相应的遏制,并逐步重构一套规则来维系人情在人际交往中的稳定,从而维系农村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

(一)人情交往规则的形成

从C村人情功能异化与村庄的社会基础和人们的理性化紧密关联,受村庄社会结构离散化和个体行为理性化的影响,村庄内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不断操办非常规性酒席,以此来达到收礼的目的。同时,人情表达中逐步形成以货币代替传统的实物表达,随着人们生活货币化程度逐步提高,传统的实物作为礼物来表达人情的方式逐步被人们扬弃,以货币的方式表达更为便捷和实用,为人们所青睐,以及送礼的金额越来越大,并逐步形成一种不可逆的状态。这就导致了以操办非常规性酒席来收回人情礼金的乱象,也使得人们在人情交往的过程中相应的规则逐步形成。

在农村社会关系的场域中,人情规则的形成是具有相应约束力的,它客观上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若因有人不遵守规则或有意破坏规则,那他可能会引来众人的谴责,甚至在村庄社会中被大家边缘化,这不仅可能会使他在村庄中处于孤立状况,而且还可能无法在村庄顺利完成操办红白喜事。因此,作为生活在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个体,他不仅需要遵守村庄内的规则,而且还需要融入到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去才能立足村庄。事实上,在C村人情交往规则形成过程中,人们通过操办各种非常规性酒席的初衷之一是为大家提供娱乐活动场所,以此达到亲朋好友及邻居聚会的目的,从而消遣农闲时间,建立人际关系圈,而这种人际关系圈的形成无疑为村庄内留守人群提供互助合作的基础。显然,在年轻人外出打工的背景下,村庄内的红白事需要大家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而非常规性酒席的操办无疑强化了人们的往来,如老人逝世后的葬礼就需要较多人手才能顺利操办,也就是说,在操办红白事中送礼表达人情可以维系其社会关系,若没有人情的频繁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圈,单家独户是很难在村庄内完成红白喜事操办的,而人情交往正切合了人际关系建立的需求,并逐步形成了人际交往的评判标准,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互助合作的规则与行为标准,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随着这种规则的形成,操办非常规性酒席逐步膨胀,其频次逐步增多,人情的功能就走向异化,并在日常的人情交往中逐步体现出来,正如当地人所言“年轻人的婚礼可以简化,但酒席不得不办”。当然,因C村常驻人群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精神匮乏,操办非常规性酒席也可以为大家提供精神娱乐,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要找个机会供大家摆摆龙门阵(聊天的意思)”,这无疑为非常规性酒席的兴盛提供了保障。因此,那些操办酒席的人家还必须把酒席办好,若酒席办得太差的话,则会被人笑话。在这种潜规则下,人情的礼金在流动中被大家吃喝玩乐消耗掉了,虽然为大家提供了娱乐聚会的机会,达到了加强情感交流的目的,但剩下的是苦不堪言的负担。

(二)人情交往策略的运用

在农村社会中,人们彼此比较了解,个体的行动逻辑与理性行为是比较透明的,而人情交往的规则形成正源于对村庄社会中的个体认同。因此,人情规则一旦形成,它在村庄内部不仅具有相应的约束力,而且在实践中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C村的人情规则实践考察来看,随着人情频次增高和礼金逐步增大,逐步成为人们苦不堪言的负担,但基于人情交往的规则,人们又不得不遵守,这就逐步演化出一种自洽的策略来化解人情交往规则的约束,从而维护自己在村庄社会中的利益最大化。如李某与刘某是第六村民组村民,两人平时交往不多,2012年刘某家操办喜事宴请李某时,李某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先观望村民组内其他人的行动后再作决定。其原因是因为刘某平时在村庄中也不善与人交往,为人处事的口碑比较差。按李某的话说:“刘某平时在村民组内为人处事并不好,如果有40%的人不去的话,正好说明刘某在村民组内不招人喜欢,若我不去参加他家喜事(送礼),别人不会说我不对,而只能说刘某在村庄内不会为人;假如有80%的人都去了而我没有去,那么村民们就不会说刘某为人处事差,而是说我吝啬,其做法不对”。

也就是说,在熟人社会的人情交往中,个体必须遵守已形成的人情规则,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非常讲究策略,并通过巧妙地运用相应的策略来维护自己在人情交往中的信誉与利益,从而立足于村庄社会中。在村庄场域中,人情交往是人们情感表达和整合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其规则无疑是维系村庄社会发展和良性运行的重要纽带,谁也不会主动去打破规则,但在规则的背后是可以用相应的策略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规则、讲策略”人情交往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是人们开始对人情功能异化的一种抵御,它客观上呼吁大家重构新的规则来维系人情的交往。

显然,在人情交往的规则中合理运用策略是源于操办酒席,而在操办酒席的规则过程中,那些应该操办酒席的当事人,若不想劳累而想放弃操办酒席时,也需要讲究策略才能顺利避开既有的规则。如第八村民组的田某,因在外从事经商,家庭较为富裕,2011年是他父亲满70大寿,但田某嫌麻烦而决定不办酒席,但他明白在村庄中老人70大寿不办酒席可能会招来非议,在他看来:“村庄中已经是以操办酒席来收礼成风了,那些经济条件较差或处于中等的人家苦不堪言,但又不得不借各种机会操办酒席来收回已支出的人情,即大家被捆绑在操办酒席中,若老人满70大寿不办理酒席的话,无疑是给村庄中操办酒席收礼的规则狠狠地打一耳光,不仅可能会遭到大家的非议,甚至会遭到大家的排斥,因此需要慎重对待”。田某最终选择的策略:一是提前几个月放风说因经商中遇到纠纷(借口)而没有精力来为父亲办祝寿酒;二是给亲朋好友诉苦以求理解。事实上田某选择的提前放风不办的策略是投石问路,以试探亲朋好友的态度,在他看来:“若在亲朋好友中有70%或以上的人要求他操办的话,他还必须办理,否则会受到大家非议;而向亲朋好友诉苦则是为放话的理由加码,以此来达到不办理酒席的目的”。显然,在田某提前放话和诉苦下获得了成功,他没有操办父亲的祝寿酒席宴,也并没有遭到大家非议和排斥,反而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看,田某的做法对于人情支出的主体来说,无疑是减轻了负担,按照田某的话说:“其实很多人并不希望我办酒,因为我办酒他们就得来还礼,但是,村里都形成那股风了(操办非常规性酒席来收礼),但谁都不愿把这层意思捅破,要讲面子”。

从李某和田某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人情沙漠化背景下,人们在既有规则下滋生出相应的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不仅是对人情功能异化的抵制,更是对村庄社会结构离散化背景下传统内生秩序的重构,而这种重构是村庄内生秩序与市场经济理性行为的冲击和现代性因素的全面渗透所遭遇的结果,但它又始于这种遭遇所带来的机会得以萌生,这或许正是转型期农村社会全方位快速变迁的动因之一。

四、结论

通过对渝北C村人情交往的机制研究表明,在转型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中的人情交往出现异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在社会结构逐步走向离散化背景下,传统的内生秩序逐步瓦解带来的后果。显然,在传统农村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场域中,在祖代相传与漫长的村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习俗,并维系着村庄内部的稳定和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人情交往无疑是村庄内部人与人之间得以情感交流和社会关系建构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市场经济理性行为的冲击和现代性因素全面渗透下,传统的内生秩序逐步被瓦解,人情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蜕变,导致以盈利为目的的人情交往出现,于是,在村庄的人情交往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规则与策略,从而维系着村庄社会的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关系。

当然,渝北C村是一个具有价值再生能力的村庄,从村庄的社会结构上看,它是基于地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人们互助合作的关联度高,村庄的内生性规范比较强,村庄内单家独户是无法应对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尤其是在红白事件上需要众多家庭之间互助合作。因此,它客观上需要人们通过人情的交往来建立起互助关系,以此来面对丧葬及婚礼等事件形成集体行动,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情交往秩序。而这种人情交往有别于西方社会中的礼物流动和礼物交往,也并非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下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而是在“散射格局”下[15],通过人情交往建立的一种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圈。因此,在C村的村庄社会中人们客观上需要用人情交往的方式来维系人际间的互助合作,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规则,而这种规则一旦形成就不会被轻易打破,但人们可以在既定的规则下寻求相应的策略来使家庭利益最大化,以此在村庄社会中安身立命。

显然,受市场经济理性行为逻辑的冲击,C村人情异化的后果是“名”与“利”分离,走向逐“利”方向,人情在农村社会中逐步丧失了“润滑剂”的作用,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新秩序,人们更加理性地在所形成的规则下选择更加理性的策略来应对。因此,在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体制转型加快,社会变迁加速背景下,农村社会中传统的规范和习俗正经历全方位的变革,这或许正是传统与现代性遭遇所带来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马塞尔·莫斯著.汲喆译.礼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Gregory,C.A.Gifts and commodities[M].London:Acadermic

press,1982.

[3]Sahlins,Marshall.Stone Age Economic[M].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1972.

[4]Colleen,Johnson.Gift Gicing and Reciprocity Among

the Japanese Americans in Honolulu.American

Ethnologist[C].1(2)295-308.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6]阎云翔著.李放春,刘瑜译.礼物的流动—— 一个中国村庄

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C].黄光国等主

编,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8]金耀基.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C].杨国枢编,中国人的心

理.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

[9]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1(4).

[10]宋丽娜.农村人情的区域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3(3).

[11]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2]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

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2(3).

[13]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4).

[14]桂华,余彪.散射格局:地缘村落的构成与性质——基于一

个移民湾子的考察[J].青年研究,2011(1).

上一篇:课程教案编写格式范例下一篇:2007年技经工作总结及2008年规划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