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社会中的开放大学

2024-05-14

开放社会中的开放大学(精选6篇)

篇1:开放社会中的开放大学

上海电视大学

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 : 专科 实践报告题目: 关于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 人力资源管理 调查报告 分校(站、点 : 徐汇分校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 日期: 2011 年 月 日 内容提要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先导性, 而且具有战略性, 所以 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 业家、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但对于这些 问题并无特别有效地解决方法, 仍存在许多困惑。本文讲述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和作

用, 通过人力资源的角度透视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于这些问 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法。

提 纲

一、公司概况介绍....................................................1

二、公司人力资源构成现状............................................1(一人员构成情况..................................................1(二公司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情况....................................3(三公司管理模式和薪酬模式........................................3三、人力资源优势和劣势..............................................3(一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发潜力....................................4(二员工学历处于中上等水平,竞争力较强............................4(三采用 A 管理模式,办事效率明显提高..............................4(四人力资源规划及工作分析欠规范..................................5(五培训管理......................................................5(六劳动关系管理..................................................5四、调查小结........................................................6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公司概况介绍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年 1月,是互联网上网行为管 理及局域网信息安全领域的先行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网络行为管理产 品、服务

与解决方案。高鸿科技通过国家双软认定, 是国内领先的上网行为管理 软件开发商。公司总部位于国家级软件园—天地软件园,现有员工 30余人,全 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公司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 交大、天津大学等知名学府, 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的人员, 占员工 总数的 60%以上。

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发展源泉, 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一个根本保障。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能否管好人、用好人 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确定企业什么时候需要补充人员、补充哪些层 次的人员、如何避免各部门人员提升机会的不均、如何组织多种需求的培训等情 况。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刚成立的 IT 中小企业, IT 企业 中的人才流动是比较频繁的, 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 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公司人力资源构成现状(一人员构成情况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目前现有员工 49人, 其中内部退养 6人,待岗 1人,在职员工 42人。公司总体人员结构情况如下图所示:

上海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公司学历情况示意图 15 19 本科及以上 大专 高中及以下 15

(二)公司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情况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扁平式管理结构,共分为四个管理层 次,即总经理、部门总监、部门主管、工作人员。在机构设置上,公司总经理下 设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中心、营销中心、项目部。公司的人员分布状 况为总经理 1 人,行政管理部 4 人,人力资源部 3 人,财务中心 9 人,项目办公 室 9 人,营销中心 11 人。

(三)公司管理模式和薪酬模式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对管理机制进行了深 入的改革,引进了 A 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在组织层次上,采用扁平式结构,在薪酬模式上采用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薪酬模式。岗位工资按照公司的 管理层级实行固定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确定是将管理部门和营销部门分开进 行,分别有各自的考评制度。

三、人力资源优势和劣势 3 上海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一)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开发潜力 从公司在职员工的年龄情况来看,公司在职员工 42 人中,21-30 岁员工 10 人,占在职员工的 23.8%;31-40 岁员

工 11 人,占在职员工总数的 26.2%;41-50 岁员工 16 人,占在职员工总数的 38.1%,51-60 岁员工 5 人,占在职员工总数的 11.9%,整个公司在职员工平均年龄为 39.31 岁,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从年龄 上看,员工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又能适应各种需要,不断学习,具有较大的 竞争优势。

(二)员工学历处于中上等水平,竞争力较强 从员工的学历上看,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职员工 42 名当中,有 3 名在职攻读 MBA;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17 人,占总人数的 40.5%;大专学 历 13 人,占总人数的 30.9%;高中和中专学历 12 人,约占总人数的 28.6%。从 数据上看,公司在职员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 71.4%,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对于公司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十分有利的。

(三)采用 A 管理模式,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上海高鸿恒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按市场化法则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按 照因岗设人、能岗匹配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合同人事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引进了 A 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 办事效率。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分 为总经理、部门总监、部门主管、工作人员。公司设有总经理 1 名,下设五大部 门,分为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中心、项目办公室和营销中心。公司人 员分布状况为总经理 1 人,总监 5 人,主管 8 人,工作人员 28 人。采用扁平化 组织结构是公司在管理方式上的一个突破,简化了原有的复杂、繁冗的办事手续,有效地缩短了企业的信息链,有利于组织信息的传达,办事效率明显提高。4 上海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四)人力资源规划及工作分析欠规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解决的两大核 心问题就是人员需求和供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根据能力水平、岗位要求以 及组织发展战略要求确定所需员工的数量和类型的过程,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则 是确定组织内部和通过招聘能够满足组织空缺岗位要求的人员数量和可获得性 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制定相应的人才计划使人力资源供给和预测在一定的 时期内能够达到平衡。通过研究发现,目前该公司虽然对一定时期内人才的需求 的数量做出了预测,但并未对所需要人才的质量和可获得性做出合理的分析。也 就是说在拟定的招聘需求里,实际上并没有严格详细的标准表明公司需要的到底 是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对于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渠道、用多长时间能够得到满足都 没有合理的预

测。因此会造成大量的搜寻成本和面试筛选的时间成本。

(五)培训管理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培训学习环节相对单一薄弱,这是企业成 长发展的又一障碍。企业没有学习就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就没有发展,因此,加 强中小企业的培训学习工作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觉得企业的培训应 该内训、外训两种模式。同时,公司也应定期开展相应的内部培训,时间长短不 管是一周或是一天。企业每年年初都应拿出一定的培训费用预算,做出外部培训 的年度计划,比如加入一些有知名度的咨询管理公司或职业企业培训公司,还有 定期请外部专业人士到公司进行培训的项目都应坚持到底,不能虎头蛇尾。当然,做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员工要有学习兴趣,如果员工没有学习的欲望,那么公司 的一切学习计划都惘然,所以,企业的培训要求公司自上而下全员主动学习,公 司领导首先要重视培训工作,要起学习榜样,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把对员工的培 训天天挂在嘴边,自己却从不参加学习,这种领导绝不会使企业形成学习型企业; 然后就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企业员工是否具有学习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 力资源部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因此人力资源部在培训之前做好培训需求调查 工作是做好企业内部培训的首要环节。

(六)劳动关系管理 5 上海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 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的关系,使企业稳定发展。更应该坚持实施和落实 它的基本原则:即兼顾各方的利益、协商解决争议、以法律为准绳、劳动争议 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我认为一个决心要做大做强的企业,也应该有相应的劳动 关系,尤其是公司的老员工和优秀员工,企业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其实更是为 企业留住人才的办法。总之,中小企业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应该抛弃大企业成 熟的人力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体系及规 章制度,逐步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模式。

四、调查小结 我虽工作不久,对人力资源管理、策划工作还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谢集 团领导给提供了调查学习的机会,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 非常感谢高鸿恒昌人力资源部员工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的无私精神。通过调查,学习到了一些新的管理知识,懂得了在实践中锻炼出一个队伍对 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领域,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把 国际上最先进成果

拿来“为我所用”,但在管理方面,却不能把国外的那一套体 系生搬硬套地直接移植过来,而必须结合我们的国情、民情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 加以融会贯通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做到“洋为中用”才能奏 效。6

篇2:开放社会中的开放大学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一)调查目的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是浦发集团下属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家分公司,它在规模、方向定位、财力物力、业务门类、作业设备、作业技术和政策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然而,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分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外在的阻碍和内在的瓶颈:前者如“非法私运”野蛮竞争、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后者如分公司自身业务流程单一,内部挖潜不到位。这些都制约着分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在对分公司概况、现状加以分析的同时,从行业特殊性的具体几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上述问题的对策,并对分公司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概况

正式成立于2003年6月的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最先是由浦东新区城市化地区原有的三家生活垃圾及粪便清运公司经过股权重组而成立的,由于其母公司——上海浦城热电能源有限公司——是浦发集团与意大利英波基洛公司的合资企业,故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从性质上说是有外资参与的,公有资产占优势并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

陆家嘴分公司是浦发环境公司下属一家分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主要从事陆家嘴区域居民、企事业生活垃圾、粪便清运,压缩站管理等环卫业务,有职工154人。

二、调查要素

(一)调查时间

2011年3月20日至4月10日

(二)调查地点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

(三)调查对象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陆家嘴分公司业务条线

(四)调查目的 在对分公司概况、现状加以分析的同时,从行业特殊性等具体几个方面出发,阐述制约分公司发展相关问题的对策,并对公司的前景进行展望。

三、调查分析

(一)公司优势、公司规模巨大。浦发环境公司作业区域涵盖了浦东城市化地区11个街道、花木镇、北蔡镇全部地区以及三林镇城市化地区,张江镇部分地区,服务面积约为90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为150-160万。陆家嘴分公司地处陆家嘴区域,居民区、写字楼都是其潜在的业务来源。

2、方向定位明确。秉承“为了浦东整洁的每一天”的宗旨,拥有 “扎根浦东,立足浦东,面向浦东,服务浦东”的明确思路和维护浦东形象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3、业务门类多样。主要业务是陆家嘴区域居民生活垃圾清运、企事业单位垃圾清运、集贸市场垃圾清运服务,以及粪便清运及压缩站管理。业务体系点多面广,且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生活垃圾发电也为分公司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垃圾处置方式与可观的经济增长点。

4、作业设备先进。分公司以拥有专业性、功能性齐备的环卫养护设备和各类环卫作业车,并根据实际作业需要,淘汰老旧车辆,充实5吨后装式压缩车、拉臂车、粪车等先进车型,并斥巨资引进了奔驰20吨粪车、奔驰大型垃圾清运粉碎车和雷诺大型垃圾清运车。

5、新区政府扶持。作为事改企的国有企业,在与新区市容环境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上具备优势。

(二)对公司经营情况、市场状况及政策扶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1、营利模式的特殊性

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事改企”的浦东新区环卫作业单位从环卫管理部门的编制中剥离,成为了公益性、服务性的国有企业。作为企业,必然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使公司在完成政府定额的同时,急需自主拓宽营利渠道。收入与业务量、服务质量挂钩,故竞争性也进一步凸现出来。

随着体制的改变,作业单位与管理部门从“一家人”变成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契约关系。这一转变使公司必须认清形势,制定可行的经营策略,通过明确的 2 定位,放大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弱点,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总体来说,这一营利模式下,公司固有业务虽然稳定,但其较为单一的现状,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和环卫职工收入的提高。

2、市场的特殊性

市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的不健全和市场竞争规则的不完善两方面。

(1)市场开发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市场运作链条的缺失,一些值得重视的经营环节被忽视或低估,限制了利润点的增长。例如,垃圾分类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已深入人心;在中国则起步较晚,北京在奥运会前才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而浦东,直到今年初才试点垃圾干湿分类。对垃圾进行分类,一方面便于垃圾减量及妥善处置,减少污染;一方面便于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增效。然而,这套机制在中国这个环卫市场中,却迟迟没有起效,反而可能沦为得不偿失的“面子工程”。

(2)市场竞争规则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现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具备垃圾清运资质的私运小公司参与竞争的现象。此类竞争,对拥有合法作业资质的国有企业和浦东的生态环境,都形成了恶性的冲击。具有完备垃圾处置能力的国有企业在其工作流程中,垃圾清运的终点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珍贵处置场所;而私运小公司,在不具备基本处置能力的情况下,为了赢得竞争,不惜采取违法违规手段拉拢业务,如恶意竞价、向服务单位行贿,而为降低成本,又采取使用废旧车辆野蛮作业、偷倒乱倒垃圾的方式。

(3)政策的特殊性

这里所说的政策特殊性,并非指政府管理部门为国有环卫企业提供的政策便利,而是指:在为环卫企业提供便利的大方向下,由于政府相关配套工作的不完善、不到位,甚至脱节,对国有环卫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浦东新区政府有关部门于十多年前制定的对居民垃圾清运给予补贴的标准为:清运1吨居民垃圾补贴81元人民币,该标准执行至今。十多年来,物价水平逐年上升,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社保基数几经上调,企业成本投入有增无减,而这一补贴标准却原封不动,且远低于上海市政府制定的指导价格。据分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若只是以清运居民垃圾来获得政府补贴维持分公司运转,分公司职工月收入仅能维持在1500元左右,这显然与当今行情不符。

另一方面,目前,浦东新区政府有关部门在管理上存在不人性化的一面,根据市民投诉的情况,一经核实,便对作业单位的垃圾清运补贴进行扣发,以示惩罚。这样的处理方式,导致公司员工收入的进一步减少。需要注意的是,环卫行业由于各类不确定因素,路况、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以及市民的误解,极容易遭受投诉。如果机械地将投诉量与垃圾清运补贴挂钩,针对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未必可以促进作业单位自身服务质量的提高,反倒是会打击公司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同时,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只罚不奖”,显然是对奋战在艰苦一线的国有环卫企业、环卫职工权益的漠视。

(三)对公司提升经营业绩的意见和建议

1、作为社会公益性企业,始终坚持大局为重,内增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劳动竞赛的形式,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清运任务,向政府和居民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让浦环这面环卫行业的旗帜深入人心。

2、积极巩固、争取和开发企业垃圾处理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多利润;以点带面,与同一产业链内的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行程互惠互利,共存共赢的长效机制。

3、试行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方案。在以往的垃圾分类方案试行的过程中,之所以产生“成本高”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不为广大市民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与分公司对垃圾分类、清运方式的选择误差有关。在与分公司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分类垃圾不集中,导致清运车辆无法满负荷运载,以常规方式一次可运完的垃圾,用分类方式后需多次清运,这对分公司的作业时间和车辆油耗都是极大的拖累。对此,可采取如下方案:

(1)对垃圾实行有选择的分类。结合实际情况,选出几类可再利用或者不易腐败的垃圾进行分类,诸如塑料、金属、木材、纸张等。

(2)免费为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提供专用的垃圾分类袋。印制一些带有宣传垃圾分类标语的垃圾分类专用塑料袋,定期免费分发给小区物业,由他们发放给居民,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还宣传了公司品牌,一举三得。

(3)构建分类垃圾回收产业链。分类垃圾回收之后,必须对其价值加以挖掘。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燃料型垃圾(热电厂发电)、肥料型垃圾(直接还田 4 或加工成肥料)、塑料垃圾(制作塑料制品的加工原材料)和金属垃圾(制作金属制品的加工原材料)的再利用比较可行。形式上,分公司除燃料型垃圾提供给上级公司浦城热电厂之外,在其他分类垃圾的处理上,可以主动寻求合作,与具备处置资质的企业采取专项合作形式,以求共赢。

4、敢于和非法“私运”竞争,主动出击,通过规模优势、作业能级优势,拉开与“私运”之间的差距,最终把握市场的主导权。

5、国有环卫企业应客观、系统地阐述自身困难,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求得政策面上的支持。

(1)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参照当前物价标准和现行工资标准,对居民垃圾处理标准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估。

(2)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合理的奖罚机制,而不是只罚不奖。

篇3:试论开放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实践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性, 各参与主体利益日益凸显, 如何创新体制机制, 寻求各参与主体需求的结合点, 成为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 各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 社会实践经费、场地、人员等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尽管政府和学校不断加大投入, 但各高校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与条件, 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 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不断强化了学生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学生自主选择范围与途径的不断拓宽, 新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方式不断涌现, 传统的社会实践格局逐渐被打破。教学实验由按班分组集中进行逐渐向综合性、自主性实验转变;毕业实习由分班集中进行向学生自主联系、分散进行转变。同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的形式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 学生自主实践成为主要的社会实践形式, 参与人员不断增多;学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 各种实践基地如产学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纷纷建立;社会中介、用人单位、社区与政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社会实践的组织已从单一的学校组织, 发展到学生自发组织和社会主体组织等多位一体的体系转变, 这一演变深刻地折射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 反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化”进程。

二、开放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分类与构成

循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演变的轨迹, 依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不同, 开放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可划分为“学校搭建平台式”、学生自主组织式”、“政府搭建平台式”和“社会主体搭建平台式”四个类型。

1. 学校搭建平台式。

这是一种较为经典的社会实践形式, 主要是指学校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结合社会需要, 以学校为组织主体, 整合学校、学生、社会和政府等多主体资源而形成的一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这种形式突出的特点是以学校为组织主体, 有完整而周密的实践活动计划, 有专人指导和专门的经费作保障。实践活动参与主体中, 学校成为主导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各参与主体资源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尽管组织形式和方式多样, 但就运行机制而言, 归纳起来主要有4类:一类是课程式社会实践活动, 如教学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等;二类是主题式社会实践活动, 如计算机科技文化节等;三类是项目 (团队) 化社会实践活动, 如校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等;四类是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 如教学部门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团学系统建立的就业见习基地、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等。

2. 学生自主组织式。

此方式在社会实践参与主体中, 以学生为组织主体, 学校及相关部门处于从属地位, 可分为项目式和社团式两类:第一类为项目式。特点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结合社会需要, 围绕某项特定的任务和目的, 单个或自愿组合通过亲朋推荐等途径参与社会实践。它以整合学生及其家庭社会资源为主, 在学校、学生、企事业单位等实践活动参与主体之间, 学生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由学生自主决定, 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 (家庭) 社会资源质量以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第二类为社团式。学生社团是一种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发组织而形成的一种群众性组织, 它集中了相同兴趣的同学, 定期或不定期地按章程开展活动。它以学生自主活动、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为其主要特点。社团活动既是学生校内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3. 政府搭建平台式。

这种社会实践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大型活动式或项目式, 如我国政府牵头举办的奥运会和世博会。政府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营造舒适安全的人文社会环境, 展示国家的良好形象,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志愿者或义工, 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体搭建平台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运行的方式为由政府主体根据活动或项目的需要, 提出招聘人员的素质和要求, 所募人员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培训后, 按照政府组织主体的要求完成实践活动内容。这种实践活动, 国家、地方政府和社区等都有采用。第二类为由政府组织牵头, 协会或群众组织承办的各类竞赛活动, 如团中央、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 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这些竞赛活动现已成为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连接社会与学校的重要纽带和品牌。

4. 社会主体 (如中介、用人部门) 搭建平台式。

这种社会实践类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参与主体之间, 引入人才市场 (中介) 作为新的参与主体, 并且以这种新的参与主体为社会实践的牵头组织主体, 运用市场的方法寻求各参与主体需求的结合点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人才市场信息联系广泛、及时等优势, 以人才市场为桥梁或纽带, 将用人单位、学生、中介和学校等核心参与主体的需求与利益, 按市场的规则而连接在一起。这种社会实践形式探索始于教学实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随着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实习模式已难以完成实习任务的安排, 改革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部分学校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 率先在人才市场建立就业 (实习) 基地, 学校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 而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 由学生选择进入企业, 在企业、市场和学校的管理下完成实习任务[1]。第二类企事业单位用工式。这些单位出于用工、降低成本和扩大影响等的需要, 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实际, 每年拿出一部分岗位, 通过相关渠道 (非人才市场) 发布用工信息, 面向社会招募大学生社会实践者的一种形式。

三、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学校搭建平台式”、“学生自主组织式”、“政府搭建平台式”和“社会主体搭建平台式”四种社会实践类型, 共同构成了开放式社会实践体系。这种开放式社会实践体系中不同实践模式既联系又有区别, 适应了多样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 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尽管存在诸多区别, 但其参与主体都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体现在: (1) 任何一类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主体。 (2) 参与主体中, 既有核心主体, 也有非核心主体。其中核心主体一般包括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 而非核心主体是指不直接参与社会实践, 但能影响社会实践或受社会实践所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如政府、学生家长、媒体等。 (3) 多元的社会实践参与主体, 决定着社会实践利益与需求的多样性, 如何寻求各参与主体需求的结合点, 成为提高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 推动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关键。

四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区别主要体现在组织主体、核心需求、实践形式、资源整合方式、管理模式与方法、适应条件六个方面, 具体体现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20年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已从单一的学校组织, 发展到学生自发组织和社会主体组织等多位一体的组织模式。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变迁的基础上, 对“开放式社会实践体系”这一现象进行归纳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化;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与指导。

参考文献

篇4:开放社会中的开放大学

关键词:文化体育设施;大学精神;全民素质;投入产出效果;公共资源

1 全面理解高校文化体育设施开放的意义

首先,大学是传播知识与现代文明的重要基地,而我国目前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数量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特别是从整体看,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很协调,大力提升全民综合素质也已成为今后国家发展的重点。从需求角度看,我国正在抓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解决了基本生活条件之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包括对知识、文化、体质等各种文明的要求。而这种综合素质提升最好场所理所当然是大学。很多人可以通过到大学参加各种学习、讲座、文化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达到提升素质的要求。因此,大学应当把开放自己的文化体育设施看成是服务社会,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的去认真落实。而国家及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当把它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来综合考查。

其次,从公共资源投入及利用看,大学的文化体育设施开放不但可以更大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果,而且还能更好地促进大学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更好地满足大学及其社会对它的需求。大学的文化体育设施也是一种社会的公共资源,只不过由于大学的特殊性。使得在其使用方面受到了约束,在中国一般的大学都建有自己的围墙,把大学与社会完全给隔离开来,形成了制度与形式上的双重限制。然而,大学的本质是引领社会文明,大学的资源是公共资源,大学的设施应当服务于社会。因此开放大学文化体育设施,不但可以更好利用公共资源,而且还可以在大学建立更多的公共设施,来服务及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进而形成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交流、融合及互动。

由此可见,大学这种文化体育设施开放的作用,远远大于大学本身财务收入的增加,远远大于大学自身利益的获得,它应当作

为国家文体教育发展战略、全民族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引

起国家、政府及大学的重视,通过不同的政策与形式引导大学去践行。

2 高校文化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管理的主要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高校对社会有限开放自己的为了文化体育设施。目前我国这类高校的数量也比较多。很多学校的场馆设施管理由二级单位自己负责,它们之中的大多数多只把它当作降低成本,增加创收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把它看成是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这种对外开放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难于实现社会服务的整体目标。

第二种模式是政府或社会组织把特定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高校之中,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高新在自己使用这些公共资源的同时,也要承担某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如为大型体育运动比赛活动而建立的场馆,为某项研究而建立的文化中心等),它们都可能实现某种程度的对外开放。

第三种模式是社会以某种形式在大学进行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建成之后参与设施的经营管理,并获得一定的收益分配。它实际上是一种项目式的混合所有模式,目标明确,方便操作,但需要按市场的方式进行公平合法的运营。

第四种模式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大学文体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第五种模式是大学以社会服务为己任,主动、充分、全面对外开放学校的文化体育设施。

第三、四、五种模式代表着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符合现代大学发展的理念,但是,从目前看,这些模式的成功运行还需要学期实践的探索和政策上的明确支持与积极的引导。

3 建立可持续性政策支持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目标,要明确把高校对外开放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作为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实验设施对外开放等看成是同等重要的职责,看到是高校服务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文明的重要手段与方式。积极引导高校全面服务服务社会。

第二,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科学规划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布局基础上,优先、重点向高校提供这种公共资源的投入,包括向民营高校进行投入,在满足学校自身需求的同时,加大高校设施资源的对外开放,实现公共资源的更合理使用,达到社会收益的最优化。

第三,政府可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向高校购买服务方式,促使高校按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开放自己的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要明确支持高校与社会组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通过项目式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高校进行投资,并利用高校平台,合理获取相应回报。它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相应设施与资源。

第五,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对社会开放其文化体育设施。正确理解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内涵,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调动高校相相关单位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并合理合法地获取经营性收益。

总之,高校文化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问题是当前高校整体运行管理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公共资源充分利用与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提升社会素质,实现国家文明、富强的长期战略。因此,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认真地组织高校实施。

参考文献:

[1]柏杨.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化利用[J].内江科技,2015,11.

[2]王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6.

[3]何志敏,张学亮,任俊凤.湖南省高校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

[4]李兴龙.浅谈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途径[J].科技信息,2013,35.

篇5:开放社会中的开放大学

3月12日从武汉大学获悉,武汉大学定于3月13日起,按每人次20元标准向社会游客收取“赏樱门票”,票价较往年翻番。

武汉大学方面表示,收取20元门票主要是为维护学校正常学习、工作秩序和生活环境。今年“赏樱潮”到来前,学校提前发布《武汉大学樱花开放期间校园参观管理公告》,称每年樱花开放期间,有大量游客来校参观,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特别是学生学习、生活秩序,并对校园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此外,学校大门前通道正在施工,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状况十分严重。

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收取赏樱门票已实行多年,此前门票售价10元。收取门票后,每年前往武大校园赏樱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曾创下每天20万人次历史记录。

篇6:革新开放中的越南社会主义

——越南哲学与文化感悟

欧阳康

2012-9-13 16:13:00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2005年03期

作者简介: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

内容提要:越南的哲学社会科学界规模不大,其结构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结构非常相似,长期以来主要依托于前苏联学术界,前苏联解体后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越南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辐射作用;越南共产党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努力探索和实践着一条有越南特色的革新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 键 词:越南 社会主义 革新 开放

应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人学研究所等单位的邀请和部分资助,我于2003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赴越南河内市参加了“21世纪初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研究”(Research on Culture,Man and Human Resourc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st Century)国际学术研讨会,其间先后访问了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的人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河内大学哲学系、政治系和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哲学所等单位,与越南学术界有比较密切的交流,对越南哲学与文化有所了解与感悟,尤其是对革新开放中的越南社会主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做些初步的介绍和探讨。

一、国际学术会议简况

“21世纪初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人学研究所主办,该课题是越南在“十五”期间的一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子项目。

文化和人的研究是十多年来越南政府和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自1986年起越南开始走向革新开放,文化、人和人力资源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1991年起越南开始设立国家级的人学研究项目,题目是“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对象和动力”。1996年起设立第二个相关研究项目:“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发展文化和塑造人”。2001年起设立第三个重点研究项目:“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发展”。这三个重点项目均由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学研究所所长范鸣鹤教授(Pham Minh Hac)主持。范鸣鹤教授曾任越南教育部部长,也曾连任三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在越南政治界、教育界和学术界都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他的关心与投入大概是该项目能够持续研究并不断有所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次会议的发起和主办单位是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人学研究所。该研究所以推进人类幸福、继承和发展人类和民族的文化、服务于人的解放为自己的宗旨,设有理论与方法研究室、人体研究室、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室、文化与人研究室、人的潜能与能力研究室、人权研究室、人与环境研究室、人与机械研究室、生理与心理研究室、文献信息与图书资料室、办公室等。中心的任务是:研究人的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对社会中的人的实践的和经验的研究;在地方和越南国家的层面上研究人力资源;研究人的活动的动力;从生理学、发生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研究越南人的生物学特征和心—身问题;研究越南的人的发展指标,以便提供相关的国家报告;研究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越南人的社会—文化特征;考察传统与现代化,东西方之间的相同与相异,文化多元化,民族文化的转型等。该研究所在越南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本次学术会议在河内市谢尔顿饭店的会议中心举行,工作语言为英语和越南语。不论大会还是分会,均采取英语和越南语同声传译,会场、设施和译员的水平都很高。外籍学者有20多人与会,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典、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越南全国各地的相关学者也有百余人与会。

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Central Theoretical Council)主席Nguyen Phu Trong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以越共中央理论局的名义,向本次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和欢迎,指出:在人类进入到21世纪以来,对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各国的理论家、政治家和社会工作者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为进入21世纪仅几年时间,但人类却已经遇到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一方面,人类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存在于社会中的不平等和贫困,日益增长的暴力和国际恐怖主义,道德水准下降和环境恶化等带来很大压力,并难以解决。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的科学被期望能够给人类以更多的帮助,以便提供更加聪明的办法来渡过难关,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他认为,面对21世纪初的巨大而又复杂的挑战,关于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的研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立足于21世纪初生活和社会的现实,研究包括越南文化在内的文化与包括越南人在内的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指出这些要素之间在发展中的统一性、相对独立性、复杂的和有机的相互作用关系;要特别注意这些关系在21世纪初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变革中的变化;要确定时间对于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研究的挑战。为了取得对于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把握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非常重要。在21世纪初,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要研究这些变化。对于越南的研究者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现代成就,认真对待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承认世界文化精华的同时又不失去越南的民族认同;不要失去参加世界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机会,并且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注:参见《“21世纪初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内,2003年12月。)

本次会议以全会和分会的方式展开。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主任杜海南(Do Hoai Nam)教授在全会上做了《越南的社会科学与21世纪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的报告。他提出了当前越南面临的5个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碰撞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统一性?如何继续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保持教育在近年来的高水平发展?如何应对越南每年有15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和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近年来在大力降低贫困人口方面取得的成就?如何在多元的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到在新世纪和新发展方面的合理定位?我也应邀在开幕式后的全体大会上做了《在围绕亚洲价值观的争论背后》的英文发言,对亚洲价值观的由来、内涵、核心、争论、缘由、走向等做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我们在这场争论中可以学习和吸收的教益与启示。发言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

本次会议论文和学者发言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讨论的问题主要有:(1)关于时代特点的把握,尤其是对于21世纪初期的世界格局的理解,越南学者尤为关注的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越南的影响,西方学者则更加重视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和作用。(2)人的问题,在西方学者那里主要是人的个性与自由的问题,而在越南学者那里则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问题。胡志明在1946年曾指出,“我们要把我们的民族转变为智慧的民族,也就是一个有高级智慧标准的人民和知识分子,从而能够为他们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和幸福的生活。”这也是越南学者关于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精神与原则。(3)文化问题。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认同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与个人认同和个人多样化密切相关。(4)亚洲价值问题。作为一个亚洲国家,越南希望能够在对亚洲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中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定位。(5)越南的文化与价值问题。对于越南的研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叫作“越南学”。不少越南学者提出,越南文化有三个方面的特征:民族的、现代的和人性的(national,modern and humane)。这些性质对于发展民族文化认同和接受人类文化提供了普遍的精神指导。越南文化发展的核心是民族独立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胡志明思想充满了进步的人道主义(progressive humanism)和革命思想,是越南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民的文化,一种通过人民、为了人民和充满人民至上精神的文化。

二、越南哲学界概况

越南的哲学社会科学界规模不大,主要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两个系统。研究机构主要是在河内的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和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中心。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是越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下设有各个学科的研究所。其中,哲学所是越南哲学研究的最高机构,于1962年由越南政府设立。哲学所设有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越南哲学研究室、东方哲学研究室、法国哲学研究室、德国哲学研究室、英美哲学研究室、美学研究室、伦理学研究室、逻辑学研究室、自然科学、技术与环境研究室、文化哲学研究室。该所主办有越文的《哲学杂志》,还附有信息资料中心、培训中心。哲学所的基本功能是研究越南和世界的哲学,特别是在越南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新的哲学问题,也从哲学的角度为党和国家制订政策和作出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

河内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国立河内大学的一部分,有时又被称为国立河内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河内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部也是越南哲学研究和教学的重镇之一,包含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逻辑学教研室、美学和伦理学教研室、社会管理教研室、宗教科学教研室等。该校培养哲学学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现有全日制在校哲学本科生600多人,在职学习的10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00人,博士生近20人。

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中心是越南南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它于1975年越南统一以后建立,是越南南部唯一的多学科的研究机构,隶属于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该中心包含有历史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中心、人类学与宗教研究中心、语言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学与发展研究中心、哲学研究中心、汉—越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文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杂志、社会科学图书馆、培训中心等。该中心的任务是:研究越南南部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干部以及社会人士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培训;为越南南部的大学提供客座讲授;组织有关世界、东南亚国家、越南,尤其是越南南部事务的科学年会或论坛;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开展国际学术合作。该中心与越南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教学方面已经培养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数百名硕士和博士。该中心图书馆藏有13.5万册图书和1000多种越南文和外文报纸杂志。

综观越南学术界,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其一,长期以来主要依托于前苏联学术界。许多老一代学者都是从前苏联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其思想观念受到前苏联非常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从西方国家留学回国的博士逐渐有所增加。

其二,苏联解体后越南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术发展均是如此,其研究机构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非常相似,其关注的重点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越南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辐射作用。

其三,高级职称的教学和研究人员比例很少。在哲学所50多个研究人员中只有3个教授,5个副教授。在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百余名专职研究人员中,也只有12个教授。

其四,高层次哲学人才培养的机构高度集中,全越南仅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中心、河内大学和胡志明市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三个单位可以培养哲学博士研究生。

其五,相比之下,学术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比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越南于1963年便正式出版了,而在我国是1979年才正式出版。但在越南学术界该书一直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中国,该书一出版便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发挥。

三、越南的革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越南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1945年建国之初,越南和当时的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以苏联为范本而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由于南北的分裂,这种体制主要存在于越南北方,而南方长期实行的是带有殖民色彩的资本主义制度。北越实行的是在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上高度统一、经济上高度集中的传统社会主义。这种模式在后来的南北对峙和长期的抗法与抗美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强化。1975年全国统一后,越南共产党将北方的社会主义制度迅速推向越南全国,在越南南方开展农业合作化和城市中小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搞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误,对越南社会的状况认识不清,对社会发展道路缺乏正确的规划,急于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要全面向社会主义迈进,犯下了一系列急躁冒进的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开始了持续15年的经济危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甚至下降,工业生产明升实降,物质供应奇缺,分配领域混乱,流通渠道不畅,物价迅速上涨,黑市极度猖獗,财政严重恶化,通货膨胀在1986年达700%,人民生活极为困难,国家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受到东欧与中国的影响和启发,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此次大会力图纠正长期以来党在理论上的失误、总结实践中的教训、确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初级阶段的正确和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越南经济“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推行那些能够直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使生活安定的措施”,为此要求革新思维,尤其是经济思维,建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革新组织干部队伍,革新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等,由此而吹响了越南共产党和越南社会革新开放的号角。革新(renovation)成为越南全国上下最为响亮的呼声。革新路线和相应的一系列革新方针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使越南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在越南的革新开放历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得到了越南人民的尊敬。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使越南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以后,越南面临着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危机,1991年6月越南共产党七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让革新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正式提出了“胡志明思想”这一概念和理论,规定了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认为胡志明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越南实践的产物;要反对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纲》越文版在越南陆续公开出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在越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越南经济体制逐步由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1992年颁布的越南宪法规定,越南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国家管理下朝社会主义方向运行的市场机制调节的多成分商品经济”。1994年越共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指出,“遵循社会主义方向由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正在成为经济运行的机制”,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是进一步完善经济机制。[1]

1996年,越共八大肯定了并继续沿着七大的方向,提出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2]2001年越共九大的政治报告指出,越南共产党和国家长期一贯主张实行的“遵循社会主义方向、由国家管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给越南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越南政府近年来大力抓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努力推进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促进多种经济形式的并存与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优先发展优质农业,大力加强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工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01年到2003年越南的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均保持在7%左右,其增幅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而位居第二。[3]与之相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四、越南的多元文化色彩斑斓

越南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直接熏染构成了越南文化的基本色调;长期的法国殖民统治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欧洲文化痕迹;日本和美国的先后入侵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越南人民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在越南最为典型的代表当数河内的文庙,它见证着越中文化的交流,记载了越南人民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视与尊重。公元1070年,当时越南李氏王朝圣宗皇帝建立文庙,立孔子、周公像,画72贤人肖像,奉孔孟之道,仁政亲民,励精图治。1076年李氏王朝又在文庙旁边建起了大型的国子监,后改名为国学院,仿照中国的科举制,科取进士,成为越南历史上最早的高等学府,直到1918年阮氏王朝才废除科举制。经过900多年的沧桑演变,国子监现已不复存在,但留下了街名;而文庙则整修一新,并对世人开放,成为河内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今天的文庙位于河内市的中心地带,占地24500平方米,据说是中国境外最古老也最宏伟的孔庙。文庙四周高墙环绕,里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给人以非常庄重肃穆之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正中陈列着巨幅孔子塑像,上面高悬“万世师表”的金字牌匾,前置香案上列着四贤人的塑像,他们是:孟子、曾子、颜回、子思,旁边还有72弟子的牌位以及越南儒家李朝国师朱文安的牌位。在文庙的门厅、过道、走廊,可以看到历史上82届中举的1000多名进士的名录,也可以看到以中文为载体的诗、书、文、联和碑刻等。胡志明曾经说过“越中文化同出一源”。[4]联系到中越文化自远古时期便已开始的交流与互通,联系到汉字在越南的久远传播和影响,联系到今天越南各地随处可见的中国庙宇、祠堂、牌匾,这种感受便格外强烈。

法国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对越南的殖民入侵和统治,给越南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法国殖民统治者一方面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屈辱、奴役和困苦,另一方面也把当时欧洲的先进文化引入了越南。经过20世纪的风云变幻,法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逐渐淡化了,倒是当年留下的许多建筑仍然在越南的主要城市中述说着当年的历史。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许多今天看来仍然放射光彩的建筑中,相当部分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建于1877年的西贡大教堂,雄伟壮观,雕饰精美,保存完好,是胡志明市的标志性建筑。原西贡政权的总统府,巨大豪华,建筑精美,该府现已被改名为“统一营”并对大众开放,以此记载着当年南北统一的关键时刻。位于市中心的市政厅,堂皇华丽,一派法国建筑风格。越南革命博物馆是一座白色典雅的法式建筑,里面陈列着越南人民抗击殖民统治的历史文物。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中,各种欧式风格的教堂、饭店、商店等随处可见,让人感到它所享有的“东方小巴黎”的美称真是名不虚传。

总体上看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据说迄今全国也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也还比较低,满街的摩托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准。但越南人民以极大的热情迅速地发展着自己。我们相信也期待着他们能对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同事评语下一篇: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自查的情况汇报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