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2023-02-01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选择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

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3、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

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

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 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

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 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

(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

(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导:根据上面替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尝试列式解答,交流计算结果。

4、检验。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学生通过计算进行检验,并完成答句。

三、回顾与反思,提升策略 提问: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出示问题,让学生逢主阅读,并要求尝试画出表示题意的草图。

(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把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个就是几个小盒?你还想到些什么? (4)要求学生根据上述讨论的结果,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目。 (5)让学生自主进行检验。

(6)反思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七第1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后札记:

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讨论策略

1、出示例2,读题。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策略?

3、你准备怎样假设呢?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出示提问: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50人与42人比较,多出了几人?为什么会多出8人呢? (3)有一只小船被当成大船会多出几人?

(4)一共多出8人,说明有几只小船被当成大船?

2、列式计算:

3、你还可以怎样假设呢?你能根据以上的提问,用你的假设方法解决问题吗?(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一):

(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小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30人与42人比较,少了几人?为什么会少12人呢? (3)有一只大船被当成小船会少出几人?

(4)一共少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小船?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

(二):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想法或还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教后札记: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2-4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策略回忆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1、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2、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假设?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3、练习十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你会解答吗?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二篇: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

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为单元教学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课后学习: 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课后学习:

1、办一起“星空知识”手抄报,并进行评比。第5课时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课后学习:

1、完成探究练习

一、三。 第6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

1、写:给哈尔威船长的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行为的看法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

10、

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

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

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13、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 78910课后学习:

1、自学“说真话,抒真情”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真话连连,真情片片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2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好的作文贴在白板上让学生阅读。 第13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课前准备:拍摄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情景再现录象 第一块:展示不得体现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

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

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社戏》

(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

(二)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

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

(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

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课后学习:

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

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

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

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课后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

课前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第

9、

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

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

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春》

(一) 学习目标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

21

美之情。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

(二)

学习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课后学习: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

22

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5课时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23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6课时 《济南的冬天》

(二) 教学目标:

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能欣赏相关的优秀散文

课前学习:在课外阅读或网上查阅有关描写冬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比较阅读 第二块:欣赏、实践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

编辑小册子:将同学搜集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对冬天的感受整理成文

为文配图,编辑成一

24

本《我眼中的冬天》 第7课时 《夏》 教学目标: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2、

2、感受作者笔下的夏的特征,体味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表现力强的语言。 课堂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块:网上学习 第二块:回归课文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第

8、

9、10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

25

作能力。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校园、小街、某植物等) 第九课时: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或网上寻找一些写景散文欣赏并摘抄或下载。 第11课时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目标:学会有针对性地说话,并能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前学习:回顾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说服人、打动人的实例 课堂学习: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6

第三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附答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填空题 1.计算:

-111111+(-)= -+= += 232323111111-= --= --(-)= 2334452.两个相反数之和为_____. 3.0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的_____.

4.两个正数之和为_____,两个负数之和为_____,一个数同0相加得_____.

5.某地傍晚气温为-2℃,到夜晚下降了5℃,则夜晚的气温为_____,第二天中午上升了10℃,则此时温度为_____.

6.异号两数相加和为正数,则_____的绝对值较大,如和为负数,则_____的绝对值较大,如和为0,则这两个数的绝对值______.

7.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_____,两个数相减交换减数的位置,其得数与原得数的关系是_____.

8.已知一个数是-2,另一个数比-2的相反数小3,则这两个数和的绝对值为_____.

二、选择题

9.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两个正数之和必为正数 B.两数之和为正,则至少有一个数为正 C.两数之和不一定大于某个加数 D.两数之和为负,则这两个数均为负数 10.下列计算用的加法运算律是 [ ] 22+3.2-+7.8 3312=-+(-)+3.2+7.8 3312=-(+)+3.2+7.8 33-=-1+11=10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先用交换律,再用结合律 D.先用结合律,再用交换律

11.若两个数绝对值之差为0,则这两个数 [ ] A.相等 B.互为相反数 C.两数均为0 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12.-[0.5--(A.2.2

三、计算题

13.计算 (1)-31+25+(-69) (2)(-

14.已知两个数的和为-

215.如果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差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是什么样的数.

16.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共15个选择题,规定答对一个得4分,答错一个扣1分,不答得0分,某人选对12个,错2个,未选一个,请问该生选择题得多少分?

17.弘文中学定于十一月份举行运动会,组委会在整修百米跑道时,工作人员从A处开工,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开工处A到收工处B所走的路线(单位:米),分别为+

10、 131+2.5-0.3)]等于 [ ] 6B.-3.2

C.-2.2

D.3.2

111)-(-)-(+) 23423,其中一个数为-1,求另一个数. 54-

3、+

4、-

2、+

13、-

8、-

7、-

5、-2,工作人员整修跑道共走了多少路程?

参考答案

一、1.-515171 -

- - 666620122. 0 3.相反数 4.正数 负数 这个数 5.-7℃ +3℃ 6.正数 负数 相等 7.不变 互为相反数 8. 3

二、9.D 10.D 11.D 12.A

三、13.-75 -513 14.-

201215.至少有一个数为0 16.46 17. 54米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1. 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过程: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更是有着生命的歌颂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磁带,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投影显示:

读一读: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抖擞 3.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

教师做指导:朗读采用的基本调是轻盈的,因内容不同而变化,表达盼春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可用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 学生尝试着自由朗读。

三、理清思路:

1.问:由阅读提示可知,本文是描绘江南春景的散文,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几部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盼春(1)、绘春(2-7)、赞春(8) 2.思考第一段和文章主体部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叠用“盼望着”是用反复手法生动的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盼春是绘春的基础。 4.速读绘春部分,看看这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找代表回答。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5.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春花图、和春雨图。

四、品析语言: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春草图(多媒体呈现画面)你认为在这部分中哪些词、句、用得比较贴切,试说出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可能会找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 教师可适时引导: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2)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最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学生讨论后明确: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学生齐读第三段。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欣赏“春花图”

学生品析后,可引导学生赏析。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可适时引导:“闹”一字传神,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3.齐读第四段,欣赏春风图,学生自行找出美点进行讨论

五、学生自由质疑、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

8、

9、10段中的三个比喻句。声情并茂的集体朗读全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味美。

六、精品佳作——对照欣赏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百花争艳。春风抚面,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那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国,去感受一下北国的春风!(放录音带《北国之春》)一起欣赏林斤澜的《春风》

七、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勃、花木峥嵘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积累:学生自由背出写春天的诗句。

九、布置作业:

1、用百度搜索工具搜索一些相关《春》的知识。

2、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我们同学们,就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某一件景物,用比喻、拟人和排比各写一句话。) 附:

板书设计: 春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第五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原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上一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下一篇: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