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2024-04-2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法(共8篇)

篇1: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论文摘要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明显增多,这对高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校进行现代化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否得当,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能否提高的主要指标。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的力度不够当前,许多高校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只在本学校内或者本单位使用,开放范围很局限。

而且,在大型仪器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对外交流,使仪器设备资源不能共享,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偏低,影响了科研的正常开展。

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出台关于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政策或制度,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效益的发挥。

(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规章制度。

但仍有部分高校,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也未必严格执行。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建立完善有效地监督、评估机制,致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当的现象频繁发生。

操作人员不能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不到位,造成了部分仪器设备折损,从而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准确性、有效性。

另外,大型仪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不能创收,高校一般很少安排相应的保养、维修经费,致使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队伍不专业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价格相对昂贵,多为高新技术设备,操作程序比较复杂。

高校在配置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上,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确保操作安全。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高校并没有配置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操作人员,操作者多为教师或者研究生,很难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实验室工作向来不被高校管理层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章程。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稳定,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严重影响着部分仪器设备功能的发挥,很难表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提升的策略

(一)构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利用效率构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高校设备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资源,有针对性的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服务站。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可以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相关规格、型号、功能等等信息公布在网站,并且形成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向全社会开放。

这样既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学术、技术交流,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应建立专业的大型仪器管理共享平台中心,有专门的维修、保养基金,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分配,力求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能够及时有效,从而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建立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设备之前,要对设备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论证。

对于一些效益较差的设备可以不购置,对一些资源共享平台中拥有的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可以不重复采购,避免资源的浪费。

建设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制度,包括日常使用中的操作、用电、用水等安全制度。

并相应地制定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责任到人、责任到位,才能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安全;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有效地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和保养。

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针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状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延长。

同时,也可以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服务积极性,使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为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支持。

(三)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大型仪器设备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高素质的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校应加强大型仪器设备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的培训,使它们能够及时适应不断革新的技术。

高校可以组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班,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安全意识培训。

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操作理念,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应建立规范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团队,使岗位轮转正常有序,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另外,高校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机构,有利于大型仪器的充分利用。

学校应鼓励一部分管理人员继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管理效益,是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提高的重要基础。

只有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建设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高校教学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基于产权理论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蔡兵,刘姝伶,尹玲娜,王学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02:259-263.

[3]洪霞,韦须祥,周俊,李宜祥,崔益军.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07:232-235.

【2】大型医疗设备调查及其效益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医院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益,对于医院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集团下属院区不断引进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庞大的资产比例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对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管理。

1、大型医疗设备调查介绍

1.1调查范围

集团下属各院区医疗设备原值庞大,其中专业设备将近占50%。

因此我们抽取了各院区5万元以上专业设备进行调查与取数。

1.2调查步骤及取数方法描述

(1)我们从各院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导出5万元以上专业设备,将设备基础信息反馈给科室,由科室自查设备是否存在或有无遗漏,同时上报设备相应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日常对设备工作量有登记的科室需报送该设备在特定期间的工作量。

(2)我们根据科室上报的收费项目名称,通过各院区收费系统查询收费记录,初步确定设备的工作量情况,并与科室上报数进行核对。

(3)完成以上工作后,我们下到临床科室,将所查到的工作量反馈给科室,并与之前所上报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对于两者差距较大的设备,协助科室进一步确认,找出问题所在。

(4)根据核实的设备工作量,要求科室将设备的使用状态分成饱和、偏多、正常、偏少、闲置以及报废6种状态。

对于一些工作量偏少及闲置的设备,我们重点关注,初步了解原因,为后期改善创造条件。

(5)对于无法收费或者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备,根据科室的记录或科室负责人的主观判断确定设备的使用状态。

1.3调查结果

我们重点关注那些使用状态偏少及闲置的设备。

结果,偏少及闲置的设备约占设备调查总台数的20%,占总原值的15%,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2、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工作量偏少及闲置的设备中,有不少设备因为刚购入不久,新设备、新项目的推广仍需时日,造成工作量不足;有些设备则因为使用年限长,经常出现故障,或已技术淘汰,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排除设备使用年限的影响,我们发现,造成设备使用率不高、管理效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前期购入时缺乏完善的可行性分析

(1)科室购入设备时对设备性能、参数了解不够。

部分设备购入时,科室没有充分了解其性能、参数,导致购入后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如某院区动态喉镜(原值60多万元),因出报告时间慢且没有配备相应的医生工作站,并不适合门诊人次较多的耳鼻咽喉科,目前只作为某些仪器的替补使用;超声波清洗器,因清洗器太小,器械放不下,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2)收费项目不规范。

部分科室在申购设备前,没有与物价管理员沟通,导致设备购入后因无法收费或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使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或病人接受服务的热情下降。

这就使得设备到位后使用效率不高,有些设备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违背了购买初衷。

(3)没有做好设备的宣传工作。

有些新设备引进时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引进后病人根本不知道医院购入了这样的医疗设备。

或者对性能及功效并不熟悉,不敢轻易尝试。

等购入后再进行宣传,让病人慢慢了解,此时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病源。

2.2购入设备的后续工作迟滞

(1)人员、技术、场地等相应配备迟滞。

设备购入后,因设备运行的基本条件(如人员、技术、场地等)不具备,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如某院区经脐单孔腹腔镜通用摄像平台,因其属于高新技术,目前只有一位医生在开展此类手术,故设备利用率不高;而另一院区睡眠监测系统,因到位后没有及时安排监测专用房间,设备工作量偏少。

(2)设备投资效益分析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引起科室重视。

很多大型医疗设备购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导致科室无法及时了解其使用状况,从而不知道如何改进。

或者投资效益分析反馈后,科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善这种情况。

2.3其他

有些设备购入后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及学生教学,不能收费,工作量也往往偏少;有些设备受到病源限制,有专门的适应证,针对专门的病人。

除此之外,还有些设备恰巧在我们调查时间段进行维修或者出现故障,因此工作量偏少或闲置。

3、加强大型医疗设备效益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资产的属性就是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医疗设备效益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针对大型医疗设备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做好设备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要充分了解设备的参数、性能,结合科室实际购买。

首先,科室要清楚到底要购买什么样的设备,设备主要用来做什么,希望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或者相对于旧设备,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更新、改进。

同时,要积极联系医学工程部、采购供应部等相关部门,把需求及时向他们传达。

对于可以选择的设备,要对它们进行全面的了解、比较,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避免一味崇尚购买最新、最前沿的设备,而导致购入后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其次,在财务部门的帮助下,科室要做好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积极联系物价员,确定设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医保相关政策,避免盲目参考其他地区的收费而忽视实际。

同时,大致预期其工作量、收入及相应的成本消耗,预估其经济效益,避免预期过于乐观而导致后期科室积极性的下降。

3.2准备好相应的配套设施

人是设备操作的主体,在设备采购前,各科室要针对新设备做好相应的人员安排及培训,并且尽可能安排多个人员,避免有设备没人、工作量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好房屋等配套设施,及时跟采购供应部沟通,保证耗材的充分供应,保证设备的工作量。

3.3做好项目的宣传工作

对于新买入的设备、新开展的项目,集团或院区要大力支持,在成本核算、绩效核算方案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使用科室更要予以重视,加大宣传的力度,尽可能多争取病源。

对于科研设备,也要充分发挥其在科研方面的作用,只有让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临床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显现,医院设备投入的成本才会得到弥补。

篇2: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范围

1、单价在五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各种仪器设备

2、单价不足五万元,但属短缺的进口仪器设备

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购置应首先由申购单位本着节约、适用的原则,根据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生产、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认真编制需要计划,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报设备动力科,由设备动力科牵头组织成立论证小组,对提出的计划报告,逐项进行科学论证。论证内容包括:购置理由、选型论证、技术指标、性能质量、使用维修技术条件及安装条件、经济效益、人员的配备及管理服务、经费来源、安全等,论证通过后报公司领导批准,由采购储运科组织统一采购定货。

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

1、仪器到货前,要阅读技术资料,制定具体的验收计划和准备安装场地、条件,组成由计量员和使用单位领导、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的验收小组。货到后要及时拆箱、清点、验收并核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提交验收报告。

2、验收(含安装)中发现有数量、质量问题,应在规定索赔期内办理补、退或索赔手续。

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1、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一律实行“专管共用”的办法,面向全公司服务。其使用安排、日常管理、人员配备均由使用单位指定专责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专责技术人员不宜轻易更换,如确需更换,必须由设备动力科培训合格后才允许上岗。

2、为了提高公司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公司研究所、产品检验科、市场部共用的仪器使用状况要及时进行公布,公布内容见附表。公布内容将在公司服务器共享文件夹里公布,一式两份。网上由管理员负责填写。现场由试验人员填写。管理员负责将其公布。

3、根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每台设备在正式操作运行前都要由设备动力科计量员制定出操作、保养、维护规程、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对不遵守规程

者,计量员有权制止其使用设备。

4、计量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性能测定,使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检校要有详细记录,由设备动力科负责保存。

5、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由计量员单独建帐,并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它包括设备履历书(内含:验收记录、操作规程、维修规程及维修记录、事故记载等)、申请购置的审批文件、合同、装箱单、说明书、操作手册、图纸等有关技术资料。如上帐目及技术档案由设备动力科负责保存。

6、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不许任意拆卸和改装,确需拆改时,需经生产厂家同意并报设备动力科审批。

7、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有使用记录,并详细记载使用情况及有效机时数。

大型精密仪器管理责任书

经公司决定大型仪器将实行“统筹安排”、“专管共用“的原则,由使用单位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原则上只限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非专职人员如确已掌握该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经考核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并在专职技术人员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使用人员的要求

1、严格执行仪器管理制度,保证仪器室各种设施摆放条理,整洁卫生。

2、熟悉仪器的结构、性能情况和工作原理与工作要求。

3、规范仪器使用与操作程序,掌握仪器运行情况,注重仪器的日常养护。

4、做好仪器技术资料、使用与维护档案等相关文件的保存、填写、传阅等管理工作。

5、及时、认真、规范、详细地做好仪器运行与使用记录,对仪器故障和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理。

6、为了提高公司大型仪器的使用率,公司研究所和产品检验科共用的仪器使用状况要及时进行公布,公布内容见附表。公布内容将在公司服务器共享文件夹里公布,一式两份。网上由管理员负责填写,现场由试验人员填写,管理员负责将其公布。

内容:

现由(部门)主管领导(负责人)委派对公司大型仪器型号进行(全职、兼职)管理。本使用人员严格遵从公司大型仪器的使用管理规定。如果违反使用规定造成仪器损坏或损失,本人将承担主要责任。

特此约定!

管理人签字:

管理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篇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地方高校由于经费紧张, 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技术人员, 导致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偏低。通过长期的调研发现,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 设备利用率低

购置设备时, 缺少全校的规划, 相同设备在不同的院系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实验室建设及设备购买前的论证流于形式, 经费没有用在“刀刃”上。有的部门及老师片面追求仪器设备的高、精、尖, 不考虑使用率及经费情况等。还有部分设备短时间使用后闲置下来。如学校新进了某学科的老师, 购置了一批该学科的设备, 该老师工作一两年后调走, 致使该批设备闲置。某些设备在研究某一个课题时购买, 课题研究完后由于经费不足或其他问题设备就闲置下来,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有些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 让其他老师兼管, 难免缺少责任心。学校的实验室老师一般都被当作教辅人员, 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 无暇顾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操作等的钻研。实验室老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也都不如一般教师。工作得不到承认, 劳动价值也不被肯定, 致使实验室老师积极性不够。有的实验室老师为了更好地发展选择进修然后跳槽换岗, 致使实验室管理团队很不稳定, 甚至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3.共享率低

高校的仪器一般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购置、管理及使用, 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 致使信息封闭, 使用者难以共享。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一般都是国有资产, 没有投资压力, 所以管理者缺少共享意识和共享动机, 各学院设备一般专管专用, 有时甚至闲置也不愿让其他人员使用, 社会共享率低。从使用统计情况来看, 科研使用机时相对较多, 其次是教学, 社会服务相对较少, 有的甚至共享机时为零, 即使是共享也只是在本校或学校周边范围内。

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措施

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应从购置、使用、管理、政策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

1.购置时, 从学校大局出发, 论证严格把关

大型仪器设备购买前, 需充分论证, 严格把关。可由实验设备管理处从学校大局出发, 对一些通用性强的设备, 从全校范围内考虑购置,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防止设备重复购买。同时, 不能片面追求昂贵、尖端仪器。可采取两次论证:一是立项计划论证, 实验室的建设项目需要立项, 根据金额不同, 可分别由各学院、实验设备管理处、学校进行论证。对项目中每台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 并按设备需求的紧迫性确定购置计划。二是设备选型论证。通过与仪器设备供应商交流、去校外调研等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应信息。从设备的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2.使用时, 根据不同时期仪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仪器的先进性是有时效性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仪器更新换代快。要充分利用仪器的先进性, 在其购置后的前几年充分使用, 提高利用机时, 发挥其效用。晚期大型仪器其准确率和精度一般会有所降低, 仪器容易发生故障。所以更要注意其使用环境, 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例如, 增加稳压电源以保证其电压稳定;在实验室放置干燥剂或加湿器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同时, 要注意日常保养和维护, 保证仪器表面清洁, 周围无污染气体等。要及时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校正, 保证仪器精度, 消除系统误差。

3.管理上, 建立健全大型仪器管理制度, 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建档管理, 及时进行机器维护升级

第一, 操作资格准入制度和专人管理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安排专人管理, 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操作监督、仪器的日常管理维护及水电安全等工作。这样职责明确, 可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也可大幅度提高仪器使用率。编写使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将其挂于相应实验室墙上, 减少初次做实验的人对仪器的损坏概率, 并在使用中不断发现不足, 完善制度。

第二, 对大型仪器设备建档管理, 记录使用及维护信息, 及时进行维护升级。大型仪器购买后, 及时进行信息登记, 建立仪器设备登记卡, 记录购置日期、厂家及其联系方式等, 方便维修及更新。使用中, 建立使用登记本和维护登记本, 对使用、运行和维修情况进行记录。

4.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

第一, 加大政策支持, 着力培养一批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 可以规范仪器操作, 减少人为损坏仪器。在队伍建设上, 可以老中青结合, 专业配套技术各有所长。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制定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及考核制度, 为实验人员设立专门的职称评定方法, 提高待遇,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管理人员也应提高服务意识, 增强服务功能, 积极做好服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着力培养技术骨干, 鼓励实验人员进修, 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学习及国内外交流, 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形成一支有高度责任感和充满工作热情的专业技术团队。调研中发现, 有些学校对实验室老师设立了专门的培训经费。

第二, 加大大型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与加强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多为精密贵重仪器, 需要定期维护, 对其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查校正, 保证其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为了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设备购买前就需考虑其维护维修费用,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运行专项基金, 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配件购买、定期维护、维修、功能开发升级等。这样, 一方面解决了大型仪器的运行经费, 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发挥, 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同时, 应鼓励大型仪器对外开放, 将服务测试费用用于仪器设备的维修运行, 使仪器设备更好地对外服务。

5.开放共享,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开放使用范围, 提高设备利用率, 通用性强的设备专管共用。及时将大型仪器的信息上网公布, 向校内外及社会各界科研机构提供共享资源。与企业合作, 与兄弟院校合作, 提高设备利用率。我校大型仪器一般在校内和市区内周边共享。可“由点带面”, 由近及远地实现全校到周边市区学校, 再到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并实现由学校到社会企业的共享。对于购置时间不同的仪器, 可分别确定共享范围。新购置的仪器, 性能优越, 精度高, 多用于教学科研产出更多的成果, 可在本校范围内共享;已经使用过几年的设备, 各种性能趋于稳定, 运行比较正常, 在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 是共享的主力军;对于购置年限较长的设备, 可用于校内本科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开放实验, 同时可承担少量共享任务。我校已将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现代测试中心作为试点, 建立共享平台, 全面开放共享, 将逐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6.建立大型仪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大型仪器设备都有其特点, 要全面了解其使用状况来提高使用效益, 就需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考核, 可以全面了解各仪器的运行情况及使用状况, 一方面督促大家更好地利用大型仪器, 提高其使用效益,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评估发现不足, 不断提高, 同时也可以为以后大型仪器的购置、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各实验室通过考核, 也可进行横向比较, 互相监督促进。

大型仪器设备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其使用效益直接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高校应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使其全力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在大型仪器的管理中, 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其不断探索研究, 挖掘大型仪器设备的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使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登上新的台阶。

摘要:大型仪器设备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 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大型仪器的购置、使用、管理和政策环境等方面, 提出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志雯、秦素平、陈于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初探[J].考试周刊, 2012 (59) :158

[2]叶伟萍、刘建武、王英典.关于建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系统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6) :234~236

[3]韩静、钱圣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 :140~142

[4]魏高明、郑合勋、赵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0) :89~91

[5]邓敏、陈彦.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1) :228~230

篇4: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322.7

Abstract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latform of sharing larg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layout and plan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security and opera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platfor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ai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 words larg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 sharing ; platform construction

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要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共享与建设,逐步形成全国性共享网络”,根本目的是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为响应政府号召,提高设备使用和利用效率,提升自身科技协作和创新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都进行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尝试。经过近10年的持续发展和投入,目前全国的科学仪器设备数量比欧盟15国数量总和还多,但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到25 %[1]。一方面,投入巨大和重复投入,要求设备共享的内在要求不断强烈。另一方面,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共享平台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2]。共享水平不高、平台实际利用效率低、缺乏可操作性,仍是目前设备共享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依笔者浅见,目前在平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体制、制度和管理的矛盾,是阻碍共享平台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平台各自为建,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

平台指的是人们进行交流、交易、学习的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舞台,其内涵一是“交流、交易和学习”,二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同样具有这2个基本特征。目前,一般的规定是要求单台(套)设备达到50万元以上的设备须纳入平台共享范围,因此,很多有条件的单位(以科研单位和大学为主)均将50万元以上的设备纳入共享对外开放。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单台或几台设备的对外开放与真正的共享平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难以达到真正的共享平台的要求和运行效果。

目前,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未考虑共享的地域范围,给共享过程增加了难度;二是未考虑共享的学科范围,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从源头上缺乏统筹规划和分析论证[3],一方面分散购置,不利于设备集成功能和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存在同一地域内不同单位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和共享度低等问题。三是平台建设的地域性和行业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4],相对地域性、行业间的壁垒更是阻碍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2 平台建设的水平不能适应共享的需要

平台建设水平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2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实验室基础条件和设备硬件,软环境则是指平台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平台建设水平不能适应共享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2.1 设备设施建设水平不能满足共享需要

中国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拥有共享设备的单位,其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和设备购置,从一开始就是着眼于各自单位的实际使用需求,而非共享的需要。加上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共享单位无论是在实验室基础设施还是在设备购置水平上,都无法满足高水平的共享需求。实验室面积狭小、布局不合理,设备配置缺乏系统性、高尖端仪器设备不足等,是目前的共享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

2.2 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共享需要

平台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又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及各类为保障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的制度建设等。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体现的是一个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对设备而言,则意味着安全与效率的保障。设备管理则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修(护)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等全过程的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使用环境和操作人员均有较高要求[5]。但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由于体制原因,个人成长空间受到挤压和限制,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人员不稳定且结构失衡[6],没有专职的设备管理和检测人员、高素质人才流失等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许多实验室不能形成可持续的技术支撑力量,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利用,更难以支撑仪器设备的共享[7]。

2.3 协作程度不高,影响了共享水平和设备有效利用

由于共享设备分散在各个权属单位,要实现设备的高效共享,构建平稳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库,是实现设备快速查询和共享的有效途径。为实现这种协作创新,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逐渐加入到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建设当中,但由于一时难以打破“行业”和“系统”壁垒限制,加上地域的限制,导致协作程度不高,影响了共享水平和设备有效利用。

nlc202309040813

3 平台缺乏实际有效的可操作性

3.1 平台运行及维护保障经费不足

大型设备存在占用成本高、维修维护费用高、能耗高等特点[5]。设备使用增多就意味着使用成本的增加,将一台大型设备纳入到平台中进行共享,与之配套的、稳定的运行与维护保障经费是保障设备进行共享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国家和地方财政均没有对纳入共享平台的设备进行对应资助方面的相关政策,也没有相应的共享费用结算方面的指导意见。因而,设备共享过程产生的综合费用一方面由设备所有单位承担;另一方面,共享过程的收费也由设备所有单位自主决定。这种不考虑共享双方实际费用结算、费用与收益不对等的费用结算模式,使共享双方都对共享缺乏热情。

3.2 共享服务水平无法保证用户的实际需求

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从资金角度而言,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级各类设备重复购置,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设备所在单位而言,是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培养人才、促进科研及学术水平提升、提高知名度;对需要共享一方而言,则可在减少设备购置、运行维护等投入的情况下,取得相关的实验分析数据。上述三方的参与,目的是取得资金使用、设备利用、科研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赢。但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各平台建设水平等影响和制约,平台综合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各类用户实际需求的状况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所提供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单次性,检测手段和数据没有统一标准,通过了预约却不能及时获得共享服务、出现“挂号式”等待等情况,是目前阻碍共享平台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

3.3 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降低了平台可操作性

为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平台开放程度,各级管理部门相应制定了仪器设备共享效益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8],但统观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实施考核评价的主体、办法、程序、奖罚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学性、导向性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对设备共享缺乏强制性、共享程度完全依赖于参与各方对各自利益的权衡;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共享的设备单位、设备管理者、设备共享者等,又缺乏责权利的有效制约和激励机制,特别是缺乏补偿与激励机制,各方被动应付,影响了平台的可操作性。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不仅需要国家从资金及体制层面做好统筹规划、完善保障措施,更需要理清平台建设者(设备单位)、平台管理与参与者、平台共享者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正视和妥善处理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特别是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体现平台中各方利益共享,增强相互间的互动性,才能真正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依托平台建设稳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全社会科技协作和协同创新的根本目的。

4 创新机制,实现共享平台良性运转

4.1 强化共享管理,提升顶层设计水平

以热带农业科研需求为导向,分析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配置,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从仪器设备的申请购置开始,组织专家充分论证,优先保证院级实验平台的功能建设。采取院、所、课题组3级实验室建设,明确各层级实验平台的功能设计。

4.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平台服务水平

积极组织现有实验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引进高水平的实验人员,优化仪器设备及实验人员的配置,为科研提供优良的实验解决方案,提升为科研服务的能力。

4.3 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平台良性运行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大型仪器管理系统设计、探讨大型仪器专业维修及资源共享,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协同创新,建立共享基金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荣华,刘长征,张中华. 基于Web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8(16):15,19.

[2] 王晓燕.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效率提升机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9):15-17.

[3] 王春潮,徐跃进,成协设. 集成化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5-17.

[4] 马 骁. 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D]. 济南:山东大学,2008.

[5] 王启发,李庭古,郑智丹.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甘肃科技,2009,25(23):7-9,18.

[6] 蒋景华. 营造一个高效率的科学实验的工作环境—我对实验室与设备处工作目标的理解[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4.

[7] 严 薇,柴 毅,廖 琪. 构建高效运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4-7.

[8] 顾凤岐,陈立君,秦凯伦. 构建开放共享大平台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328-330.

篇5: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作用,制定本办法。

2、凡达到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仪器设备就属大型精密仪器,均属本规定的管理范围。

3、单价在2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含2万元)。

4、单价虽不满2万元,但一个完整的系统价格在二万元以上的设备。

二、常规管理

1、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审购设备审批表、论证报告、有关批准文件、合同及附件、进口免税批件、商检报告、验收记录报告,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操作规程、技术开发记录、使用维修记录以及添置的零部件及配套设备等有关资料。技术档案由实验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单位共同建立,分别保管。

2、根据仪器特点对每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都要制定操作规程,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应用范围、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对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的,则根据情节轻重应负赔偿责任或给予纪律处分。

3、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定置、定岗、定员的三定原则。所谓定置是指定仪器或设备的固定安装或放置位置,定岗是对某台仪器设备确定岗位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定员则根据岗位的责任和工作要求以及实际的工作量确定配置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要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和安全防范制度,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负责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做好使用记录和仪器设备维修记录,指导上机人员操作,使用完毕后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等。

三、使用管理

1、能用一般仪器设备的实验,一律不得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打破部门所有制的习惯,扩大使用面,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积极参加自治区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有条件的都应努力为社会服务。

3、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应视校内、高校系统内和外系统单位的不同情况,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妥善安排开放时间,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作用,以提高投资效益。

4、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认真做好使用记录,内容包括:实验内容、使用人姓名、使用起止时间、仪器设备使用前后状况、实验室主任及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签名等。

篇6: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验收报告

验收负责人:

实验室,研究室:

(教务处,资产处)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凡单价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仪器设备,验收时必须填写此报告.2,对于一次购买,单价,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供应商等一致的,验收均无问题,可一并填写此报告.若其中某台件有问题,则需单独填写此报告.3,验收人员应有学院主管院长,实验室主任及实验室有关人员,教务处实验教学科,资产处设备科人员组成.4,此报告随学校领导批准文字材料或计划,合同等随机资料存校档案馆.5,此报告须用钢笔,碳素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否则无效.6,此报告在设备到货日期七日内验收填报,若有特殊情况,使用部门则应有文字报告说明原因,报教务处,资产处.资产处

2004年11月

设备名称

中文

英文

生产厂家(地点)

供应商

具体使用

部门

存放地点

区号楼房间

出厂日期

出厂编号

规格,型号

国别

合同号

经费来源

台件数

合同单价

外币

合同总价

外币

人民币

人民币

到货日期

领用人

资料保管

索赔期限

技术验收期限

技术资料份数

仪器,设备外包装是否破损(如果有破损,则要说明何处,破损到何程度):

开箱后仪器设备本身是否有破损锈蚀(如果有锈蚀,则要说明何处,锈蚀到何程度):

按合同和装箱单清点所到物品是否齐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要说明缺少的种类以及数量):

四,主要附件及备件明细:

编号

主要附件及备件名称

单位

数量

编号

主要附件及备件名称

单位

数量

五,所附软件,技术资料及说明书情况

编号

资料名称

数量

保管人

六,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情况(按合同和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指标验收):

七,附件,备件情况:

八,所附软件,技术资料及说明书完备情况:

九,索赔要求及解决结果:

十,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验收人员姓名

职务,职称

负责内容

学校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科:

处长:

年月日

供应厂商情况

教务处

使用单位

安装,调试以及参加验收人员姓名

职务,职称

有关负责人:

年月日

负责人:

公章

年月日

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

附件1检测数据及图表

(粘贴检测数据原始记录或打印数据,图表等)

篇7: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验收报告

验收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验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额: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大学

验收组主要成员

单位

姓名

职务或职称

备注

仪器设备基本情况(非技术性)

名称(中英文)

型号,规格:

国别及生产厂:

单价:

数量:

发票号及订货合同号:

出厂号和出厂日期:

8,购入日期(指进校):

二,使用说明书,订购合同,发票,装箱单等资料是否齐全;已购进口仪器有关的外文资料(指说明书)是否已译成中文.数量及外部形态的验收情况

清点数量

主机,零配件在数量上是否与订货合同,发票,装箱单上的数量相同.若有出入,则需说明缺件名称,规格,数量,金额.外观质量检验

仪器设备有无残损,其程度如何,要详细记述.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与订货合同的规定是否一致.技术验收

依据说明书逐一测定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所测结果与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指标是否一样,其性能是否稳定.在调试过程中,是否发现配件不全(缺件)等问题.仪器设备运行条件(房屋,水,电家具,技术力量等)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是否已责成专人负责管理该仪器设备(注明:姓名,职称,职务)

是否制订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如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办法等),如已建立,将文件附后.是否需要索赔

篇8: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型精密仪器在实践教学领域的作用, 让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不同用户尤其是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功能作用, 既透彻学会理论, 又真正地运用于学习和研究实践中, 这是我们在工作中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多年来从事大型精密仪器的教学、科研实际经验的总结, 以理工类各学科应用较广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为主题, 我们提出并承担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拓展扫描电镜实践教学领域相关探索的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本研究以大型精密仪器为出发点, 以拓展大型仪器的实践教学领域及真正提高大型仪器认知度为目的, 力求对我校相关大型仪器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具有示范性作用, 同时对完善实验室建设以及后续大型仪器的教学实践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作为较为贵重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 扫描电镜对于我校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纺织、机械等各工科专业师生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教学领域, 扫描电镜技术是各学院多门仪器分析测试类课程的主干内容, 是本科生、研究生接触认识高精大型仪器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然而, 电子显微镜是集物理学、自动化、电磁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诸多抽象概念的聚集体, 研究对象多为微米及纳米级的微结构, 电子光学、扫描、真空等几大系统结构复杂且看不到, 样品制备方式、样品形态、形貌解析等环节也常由不同种类试样而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及实践中增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 并且由于单组上机人数较多等原因[5], 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以往没有接触过扫描电镜课程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不足或错误的理解。因此, 在近年来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 我们逐步将扫描电镜抽象的概念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以演示及讲授, 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于电镜基本知识的理论教学以及日常实验教学是有效的。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 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对扫描电镜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不够, 例如, 在表面改性研究中有关等离子体轰击试样表面形貌的认识, 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很难在一两次实验或测试中发现结构细节的变化, 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解析, 诸如此类, 使我们认识到作为现代技术教育者, 有义务把以往测试样品的经验及数据进行科学总结, 使后来者加以借鉴, 真正提高测试的针对性及解析水平, 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知 (而不是简单认识) 电子显微镜原理结构, 更主要的是使他们真正学会利用电镜为科学研究服务。

二、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以扫描电镜实践教学的相关过程为主线的项目主框架下,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虚拟实验建设等手段, 配合多年工作实践中逐渐积累的大量真实样品测试数据, 通过制作包括动画、视频、虚拟实验环境、交互式操作界面等元素, 建立交互式的可视化媒介平台。[5]主要内容包括:

1. 利用调研、检索等方式广泛收集资料。

完善的资料是完成本项目的前提条件, 它应该包括数据资料、视频教学资料、仪器结构与原理的动画资料以及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要求等等。考虑到各学科样品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有以晶态材料测试为主的 (如化工的分子筛研究、材料专业的陶瓷研究等) , 有以形貌分析为主的 (如机械模具的微观形态、食品和生物专业的动植物形态等) , 有以元素分散性分析为主的 (如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散性等) , 根据我校相关学院专业对扫描电镜教学与实践的不同要求, 通过咨询、问卷等方式向不同用户征集其在利用扫描电镜时的兴趣点, 同时对已有实验数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归纳, 形成实验资料库。

2. 经分析总结, 形成项目的主框架。

主框架是完成本项目的基础, 它是由项目需要完成的各个分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它明确了项目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各个步骤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建立主框架时, 我们充分依据学校有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有利于基础用户如本科生完成相关课程的角度, 设置仪器原理与结构、典型样品测试方法等功能模块;同时, 兼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功能, 以利于高级用户如研究生与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研究, 将离子束改性、溶胶凝胶薄膜、复合材料界面、多孔材料、生物形态等专题研究涉及的高级应用纳入平台的建设中, 使不同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资源。

3. 按照主框架的设计要求, 制作完成各种功能模块, 综合形成交互式媒介平台。

功能模块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扫描电镜应用中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结构原理、样品解析等多种功能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提高仪器分析的教学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7], 常用工具有Power Point、Authorware、Flash、VB及其他编程语言等[8], 其中, 可视化编程工具更易于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因此, 我们借鉴前期工作经验, 在本项目中主要利用VB可视化编程工具, 把应用上述其他多媒体手段制作的可视化媒介综合在一起, 编制成具有交互作用、功能多样的可视化媒介平台。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延展性, 基于这个平台, 可以对已有的资源进行编辑取舍, 也可以在后期对功能模块进行扩展, 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使用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按期望完成学习和检索功能。

三、项目完成的意义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将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精密仪器通过可视化媒介平台的形式向外展示, 不仅可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也可以为理论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对于促进提高大型仪器的实践教学和科普教育水平, 拓展高精大型分析仪器实践教学领域, 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等均有良好的意义。

实践表明, 通过建设和利用可视化媒介平台,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摆脱单纯的“做实验”, 提高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 也真正增强了学生利用扫描电镜进行试样分析测试和解析的能力, 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了用户尤其是工科大学生对大型精密仪器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吴菊, 常文贵, 谢成根, 等.多媒体辅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4) :154-155.

[2]来守军, 关晓琳.《仪器分析》课程与实验有效促进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6) :208-209.

[3]杨中喜, 陶文宏, 师瑞霞, 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 (4) :40-41.

[4]付小宁.浅谈仪器分析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 2010, 38 (5) :258-259.

[5]李继高.工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索[J].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 2012, 3 (1) :73-75.

[6]杨震, 秦玉华, 孟晓敏, 等.“仪器分析”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方法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9, 29 (1) :34-36.

[7]周云, 张连庆, 林金明.仪器分析实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7) :93-95.

上一篇:从5万到300万我的炒股经验谈下一篇:安公子,安公子陆游,安公子的意思,安公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