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关系

2024-05-07

和谐关系(共8篇)

篇1:和谐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合理调节企业收入分配,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支持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

深入宣传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抓好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使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长效作用。

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底,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

信局、县工商联

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广电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2、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深入实施《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建立健全民主、平等的集体协商机制,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到2012年底,已建立工会企业与职工方签订集体合同达到70%以上。积极推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工信局)

3、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非公企业职代会建设,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完善公开程序,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制度,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商联)

4、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严格落实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用备案工作。用人单位在向养老、医疗等机构申报社会保险核

相关部门)

2、切实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坚持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促进形成企业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年度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实际增长的,不得核增企业负责人当年基本年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不得增长。(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3、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有效调控部分收入过高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4、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实现职工工资无拖欠。严格落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依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权限,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前,由建设工程项目审批行政部门向建设单位发出《甘肃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通知书》,负责通知并监督建设单位向施工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交纳保证金后,按程序核发施工许可证。并从建设领域扩大到交通、水利等领域。各级公安部门要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严肃查处“恶意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人文关怀。要大力加强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青工和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疏导,维护职工文化权益,让职工有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推动和谐劳动关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文广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4、加强困难职工服务帮扶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要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力度,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切实为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帮助、生活救助,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县民政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5、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司法机构要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支持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快速便捷的工作机制,发挥律师服务社会的作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团委、县妇联)

(四)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1、优化就业再就业服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广拓就

动关系三方的职责、任务、运行程序及工作规则,切实发挥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会议。(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工信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3、加强维权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本建设,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4、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两网化”监察执法模式,实现劳动关系的适时动态监管。加强劳动监察的联动执法,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实施执法监察。切实充实劳动保障监察力量,真正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要切实加大以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作时间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畅通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举报投诉渠道,及时高效处理职工的举报投诉案件。(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总工会、县工信局、县工商联、县信访局)

5、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处

1、指导各类企业中的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促进和谐稳定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提高工会、共青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率,不断增强企业群团组织活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党委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3、把各类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关心职工的理念。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培育广大职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争创一流业绩的优秀品格,解决好部分企业忽视职工发展需要、缺少人文关怀的问题。特别是在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的基层上,更加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商联、县政府相关部门)

四、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各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在全社会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调研,强化工作措施。要按照承诺的任务,采取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的意见,找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重点到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与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密切协作,形成落实合力。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人社部门、工会组织、工信局三方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优势,共同组织实施并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主动联系协调各配合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各配合单位要积极主动搞好配合,认真抓好相关工作,并及时与责任单位沟通情况,共同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探索总结,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制度体系,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关系矛盾调处等机制并努力将工作中好

篇2:和谐关系

为了了解职工的想法和对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解,我在三个车间分别召开了四个座谈会,有倒班班组、有车间技术管理人员、有车间领导。针对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大家积极讨论,畅所欲言,从关心企业发展的角度,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根据座谈的结果,结合自己对和谐企业和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解,归纳如下:

和谐企业

内涵:

1、企业有维持企业生存的产品,生产的产品能满足社会需要。

2、企业有利润

3、企业能按时为员工发工资

4、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5、组织为员工的定位和员工个人的定位认识要统一

6、企业上下级有融洽的关系

7、制度合理、管理到位

8、员工在企业工作心情舒畅

9、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员工思想积极、行为正常、处事符合社会伦理和基本道德规范

外延:

1、企业与周围居民和睦相处

2、企业生产安全、环保指标达标,不发生扰民事件

3、企业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4、企业能按时交纳政府税费

5、当地社会稳定

6、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的配套设施能满足企业生产,水、电、原材料、交通、通信等 和谐劳动关系

内涵:

1、员工在自己的岗位能称职,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

2、员工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为企业着想

3、员工之间能和些相处、沟通顺畅

4、生产班组内部积极向上、沟通无障碍

5、各级领导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努力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

6、上下级沟通无障碍

7、职工对领导要尊重,领导能听取职工的意见

8、每个人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外延:

1、企业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管理制度者要设身处地考虑职工的感受

2、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3、企业要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生病、养老等问题

4、签订劳动合同要符合法律规定

5、员工待遇要合理

6、员工工作环境要安全、环保、舒适

7、为员工配备足够的老保用品

篇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和谐医保

1 实施人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体现在医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1]。在20世纪70年代, 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后, 医学目的渐由减轻或解除患者病痛转向人群健康和为人们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提供健康服务[2]。医学模式的改变, 医务人员的理念也应随之改变。我们应以患者为中心,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积极转变服务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 把患者的满意作为医院的追求, 真正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将成为现代医院追求的目标。

2 医务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 患者至上的理念, 营造尊重患者、体贴患者的氛围;

树立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理念, 以赢得患者信任。

2.1 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 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

以人为本, 实现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医院的服务方向, 是构建医患和谐的基础。以人为本体现在尊重患者, 体贴患者, 关爱患者, 让患者在医院就医有一种家的感觉, 彻底纠正“见病不见人”的现象。经调查统计, 目前患者对医院不满意的项目大多为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此, 医院应从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理念等方面制定措施, 加以改进。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院制定了岗位服务规范、礼仪行为规范、出院患者随访制、开展微笑服务等措施, 旨在缓解医患间的服务矛盾。为改善服务环境, 我院对门诊的布局进行改造, 改善了门诊就医环境, 设置了饮水机、电话处, 候诊区安装了电视, 各层设置了挂号、收费处, 简化就医流程, 建立了绿色通道等。在医疗服务中做到热情、主动、耐心、周到, 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亲切和温暖。为了评价服务效果, 我院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 每周发放患者问卷调查表等, 征求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满意度的意见。通过实施这些服务措施, 我院的服务满意率有较大的提高。实践证明, 只要真心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整个医疗活动,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护理、饮食服务, 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 并且根据不同时期人们需求变化的特点, 及时做出相应的变化调整, 就能不断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2.2 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规范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 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所在。为此应首先抓好各级医生负责制, 注重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强调首诊负责制, 提高疑难重症的首诊确诊率, 以提高医疗质量。二是制定医保患者门诊、住院费用控制指标, 做到合理检查、合理诊治、合理用药。对门诊不按规定要求给患者开大处方的医生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上的处罚, 对住院患者采取科室住院医疗费用总量控制, 有效地控制门诊、住院医疗费用。另外, 医院应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研究,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建设的科技含量, 用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2.3 加强医患沟通, 共筑医患间的理解与信任。

医患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医疗服务承载着人的生命和健康, 医护人员不仅要会治病, 更要会待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必须要学会处理好医患之间的这个特殊的人际交往。沟通具有交流信息、传递情感和调节行为三个功能, 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医疗活动中, 只有通过医患交流沟通, 才能体现以人为本, 也只有做好医患交流沟通, 才可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这也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3]。如果医务人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就医中担心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 得到患者的认可, 就可以建立起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理解与信任。此外, 医务人员还应当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心理变化, 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 让患者感觉受到尊重, 对患者的言行予以接纳, 用宽容、鼓励、强化、提醒等方式来进行交流, 增强医患间的融合, 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4]。

2.4 公开收费项目标准, 完善医药费查询制度。

为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 清清楚楚花钱, 我院在门诊、急诊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查询机和各种公示牌, 对药品价格、医疗费用、监督电话等予以公示, 接受患者监督;病房实行每日清单制度, 并在住院处设置了电脑触摸查询机供住院患者查询费用, 让住院患者清楚自己的医疗消费。医院还设立了举报箱, 诚恳地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患者监督, 展示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取信于患者。

3 和谐医患关系是实现和谐医保的基础

在医—保—患三方运行体中, 医患关系是基础, 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带动和促进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发展。由此在见, 只要医院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不断深化改革, 转变服务理念, 规范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减轻患者负担, 杜绝医保违规行为的发生, 就可以实现和谐医保。

参考文献

[1]唐试进.医疗服务人性化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4) :9-11.

[2]王立国, 鲁昌贵.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中国医学教, 1997, 15 (6) :42-43.

[3]王方松.论医患沟通的实现.江苏卫生副业管理, 2006, (1) :11-14.

篇4: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

我们一直提倡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为它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民主和文化,是实现人本化、人性化、人文化关怀的根本所系。所以,研究发展的、动态的新型师生关系,也一直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与实践的焦点,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一、当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其原因

大量的调查和实际观察也表明,当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伤害较大的主要是疏冷与功利,对立和冲突。

疏冷与功利究其原因,大背景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冲击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反映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某些人在注重实惠和实用,追求物质需要的人际交往;作为教师也有自身主观的因素,社会蔓延的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使一部分教师心理失去了平衡,背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将师生关系演义成利益关系;再有家长当,有相当部分家长,不适当地运用物质手段,介入师生之间的交往,导致单纯的师生关系变得复杂和庸俗。

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的原因,一是教师与学生社会评价标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经验等认识及需要的差异,使双方难以互相认同并形成共识,反而产生了分歧、对立和冲突;第二,教师教育教学中权力主义与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识和逆反心理的对立,构成师生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三是作为自然人的学生社会经验少、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修养欠缺、教育教学能力差等自身人格素养的某些不完善,也是此种不良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思考

学校教育的双边活动过程,一般意义上,教师主导教育,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二重结合。作为活生生的、有思唯能力的、有個性特征的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教导下主动参加教育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公认的一种自然结合、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结合的师生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处于组织领导的地位,身教、言教中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课外辅道、校内外活动、作业面批、家访等等都使师生关系的发展,在直接的渗透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并呈现时空的广延性。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我们的目标,但也必须看到并承认教师与学生在年龄、职能、经历、知识、水平、阅历等方面的不同,成为师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形成不一致性,甚至因教育行为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身心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导致学生不理解、产生对抗情绪,这就是师生关系差异性。

师生关系的客观性、渗透性、差异性,最终都应指向能促进师生关系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或显或隐的、长久的教育性。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 所谓“度德而师之”,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是最正常的、充分体现教育性的师生关系。

三、育人观的改变和铸造教师人格魅力

要构建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铸造自身人格魅力,特别要真正投身新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去。

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形势令人担忧。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社会教育环境,并不像抓计生一样见效,家长、学校、社会,甚至领导的“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等思想观念不见明显好转,加上媒体渲染报道,相反愈演愈烈。不堪重负的应试压力,使得师生关系少了情感的关怀、少了将心比心的理解、少了彼此的更多尊重与关爱,教师任劳任怨,学生废寝忘食,他们作为正常人的喜怒哀乐得不到有效关注、合理宣泄,现阶段师生关系的不尽人意,与育人观的偏颇不无联系。因此,花大力气改变育人观,已是刻不容缓。

而作为教师本身,则应大力铸造自身人格魅力。因为,这是“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的亦朋亦友、良师益友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石。

学识广博、才艺丰富、专业技能精湛、个性慈善,最好还能语言幽默风趣等等,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但要铸造自身的人格魅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更多地得到学生的尊重,我想最根本的是懂得尊重并知道如何尊重学生人格。要知道学生是人,是充满思想具有人格尊严的人。做老师的,万不可把学生当作器物瞎摆弄。要知道以气压人,只会收获抵触,导致在学生的心里名录中将你从可接纳者淘汰出局,而拒你于心门之外的悲剧。提倡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心灵,就是要我们换位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懂得尊重其人格、思想,尊重其感情、言行,甚至尊重他们的幼稚和天真。

四、和谐师生关系与疏导校园情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某种程度讲,师生关系的紧张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需求的不适应所致,由此引发了学习负担过重、德育实效性不高,厌学情绪渐滋暗长等矛盾的产生。和谐教育正是抓住了这个矛盾,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规律,力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和谐,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这种最大化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效用的理想境界,对于我们讨论和谐师生关系,应当说大有借鉴。

除了如前所述的评价体系与育人观的转变,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谐师生关系重要的是教师应不断提高施爱能力。教师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而鉴定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疏导校园情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般来说,凡是有逆反心理的人,一般都喜欢逆向思维。如果教师能够以逆向思维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从而收到正向思维所难以达到的效果。眼下的学校德育和学生在社会上遇到的活生生的现实常常发生冲突,学生在看到光明背后的“垃圾”情况下,产生肮脏感和受骗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恰当运用辨证思维,实施恰如其分的教育,在为学生逐步接受中增强教育的效果,并鼓励学生积极的逆反心理。

同时,要积极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一体化”的立体教育模式,尽量消除其中的不和谐音调和消极因素。

篇5:和谐关系

工会的职责、特点和优势就是能够把职工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变成各方的广泛共识,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也是中国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工作实践,使本人深深感受到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构建、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己成为了工会工作的新趋势。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加快了职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凸出显现,职工队伍结构复杂的状况,需要工会组织依法给予多层次、多方式的维护。如何满足企业需求,如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则是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必须解决的课题。为此,认真落实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发挥工会组织整体功能作用,就要具有创新思维,不等、不靠、不怨,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组织体制和运行形式。湖南邮局以工会委员会为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指挥中枢作用,整合工会资源,拓展工作领域,搞活基层,扩展业务,围绕维权根本职责,将“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科学办会”贯彻各项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维权能力建设的重点目标,健全完善支局工会常委会议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季度例会和决议通报制度;要求工会委员会作为工会组织的领导集体,发挥“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作用。改革的方向是将工会组织的主流业务职业化、工会领导干部复合型,工会组织向着依法、民主、科学、群众办会的方向发展。

要做好工会工作,归根到一点,那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事,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尽心竭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工会凝聚力,首先就必须知道群众在想什么,他们的意愿是什么,也就是常说的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然的话,就难于找到与群众的结合点和共同语言,服务就会是无的放矢,从而令群众不满甚至让他们厌烦。而要做到知群众之所想,惟一的途径就是深入到他们之中去,既要身到---共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心到---情真意切、满腔热情、倾心交谈,做群众的知心人。只有这样,才能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真切感受群众的情绪,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为了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缓解职工工作压力,以及调动职工对工作热情的积极性,深入职工生活中,本着“服务职工,造服群众”的宗旨,支局工会制定了为职工办实事的五项工作计划,除此之外,平日职工有什么建议或意见都可以写出来放在意见箱里,支局领导都会认真考虑。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

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发挥,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把握了这一点,工会才能在构建和谐企业当中定好位。湖南邮政独立运行以来,始终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摆在工会工作的首位,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就决定了工会组织必须把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放在首位,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充分发挥“疏导”和“协调”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建立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氛围,进而不断改善企业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二、把“以人为本”贯彻工会工作的始终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人文基础是强调以人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将企业所有资源活化,并赋予其独特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工会组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应该是维护员工利益,并通过维护员工群体利益去维护企业长远利益。因为,在企业中,工会组织应该是、也必须是职工利益的忠实代表,应当也必须切实履行“维权”的重要职责。在湖南邮政的改革发展中,我省邮政各级工会组织高度关注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切实保证员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积极成果,在体现“三个关爱”中,真正达到“两个维护”的统一,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收到了实际的工作效果。

三、选择好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切入点

首先,工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抓住了企业灵魂的塑造。工会组织源于职工,具有靠近职工的先天优势,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湖南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人气和职工的士气,也得益于由此产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这种精神形成的过程

中,我省邮政工会通过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工会组织要把民主管理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切入点。民主管理是和谐企业的基本标志,也是工会组织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会组织应当通过强化局务公开、促进职代会建设等方式,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明确工会组织在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在国企中,反映在上下左右中的沟通和协调问题较多,甚至还会有一些非良性的互动造成负面影响。工会组织要从疏导铺路出发,以活动、会议、谈话等形式化解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障碍,培养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用企业愿景教育来凝聚人心。湖南政在走出企业扭亏的困境之后,及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愿景,以把湖南邮政建成“用户满意、行业领先、社会羡慕、职工自豪”的美好愿景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局敬业,把个人愿景融入团队愿景,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着力解决现阶段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突出问题

促进落实职工合法的政治权利,给职工一个平等的发展空间。通过局务(班务)公开、职代会建设、民主管理等有效手段,使职工能真正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增强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理解,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

通过工资协商等制度,给职工一个合理的薪酬待遇。平均分配阻碍生产力发展,收入悬殊更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适应企业发展水平的分配政策才是合理的,也才能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通过集体合同、工资协商等制度,督促行政,逐步缩小差距,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机制的最大活力。

通过民主管理等制度,给职工一个舒畅的工作氛围。快乐工作的人工作效率高,创造力强,容易合作,成绩显著。快乐工作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活力。要创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职工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谁工作,即在职工思想上形成对主人翁地位的真正认同。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工会组织通过建立、完善民主管理等制度,推进企业局务公开,使职工在企业中真正行使主人翁权利,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对于社会和家庭的价值,从而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篇6: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家庭;文化;和谐

一、和谐及和谐家庭要义

“和”者,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就是指世间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和谐”是一种状态,“达到和谐”是一个努力的过程。所谓和谐家庭,主要是指以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系统和谐。它以家庭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一)家庭成员的和谐内容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家庭成员个体的心理和谐、夫妻关系的和谐、亲子关系的和谐、婆媳关系的和谐等。我国自古就有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都说明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家庭做起。家国之说,所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在家庭和谐的各种要素中,个体心理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本条件,它要求家庭成员心理成熟、人格独立、表达流畅、认知准确、具备适当的情感情绪的控制和宣泄能力、有爱和被爱的能力。只有家庭成员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心理和谐能力时,各成员才是成熟和独立平等的,也才有可能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核心,在家庭和谐诸因素中,夫妻关系的和谐是家庭和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恩格斯在《神圣家族》论文中指出了女性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他认为某一历史时代发展。总是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的:“人对人直接的,自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从这种关系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1〕其次,由于夫妻关系是链接上辈和晚辈的中枢,承接着教育和影响子女的使命,显得至为重要。这对关系要求夫妻双方在各自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具有同样的生命意义、同等的生存水平、同等的参与机会、同等的社会回报与同一的舆论评判。其和谐的前提是独立,条件是平等,两性是否都能得到全而而自由的发展是依据。它负有传达对长辈的感恩和爱戴,对晚辈的平等与慈爱的使命,因此显得格外关键。

亲子关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财富,也是营造和谐文化的要素,它使得和谐能以动力原理流动,从而代代相传。夫妻和谐是亲子和谐的保障,是子个体心理和谐的必备条件。而社会、文化、家庭、亲人对其的影响和教育决定着他们的生活、身心的和谐质量。印度妇女教育家卡鲁纳卡兰所说: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是几代人。对家庭成员的照顾以及维系上下两代感情的主要责任由女性承担。家庭是女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经营婚姻家庭过程中的态度和能力至关重要,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注定了其对家庭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优势作用。女性在亲子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家庭中,亲子关系表现为:尊重儿女的个体独立性,重视对其进行爱的感受和能力的锻炼,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爱国家、爱家乡、爱人的能力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养分。

婆媳和谐、翁婿和谐是指家庭中以夫妻为主体的人群与他们长辈的和谐关系。孔子说:慎终追远,是我们人类个体特有的,保持自己源自哪里要往何方的追问和反思,才不至于做人做事只顾自己罔顾他人。只有这样,家庭主体才会真正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有爱心有孝心,关注他们的心情、理解他们的行为、关心他们的生活、从内心深处感谢他们给自己的生命;并保有自己的人格独立与完整。也才会将这样的美好情感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给下一辈。

人与环境的和谐也是家庭和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作为人类生命的孕育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存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亚里斯多德认为生育对于人类、动物与植物都是一样的,深植于生物的本能与冲动之中,根据男女受理性或生理功能支配程度的不同,女人“生来”就更亲近于“自然的”或生物功能,即生育、烹调食物和护理。〔2〕女性主义者谢里·奥特纳全

面地阐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首先,妇女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更密切地卷入、花更多时间与‘生命物种’联系;养育人类未来的正是妇女的身体”〔3〕。

(二)家庭和谐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封建社会虽然给我们留下了家庭和谐的经典理论和典型范式,但那种家庭和谐是建立在牺牲以女性为代表的家庭成员的发展、独立的基础上的,虽然也是一种和谐,但家庭各成员并没有达到心理和谐,其经济地位、参与机会、社会舆论、期待不平衡,和谐只是建立在牺牲女性和儿童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地位的基础上,是一种高度粘连的、依附性的、缺乏个体健康发展的和谐。

在这个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社会的变革、网络的加入,让婚姻家庭领域面临着无数种选择困惑,也给家庭和谐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

由于长期的传统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加上网络带来的新的交往模式和海量信息,也使得家庭和谐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首先,男尊女卑的文化遗留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了妇女——这个家庭主要成员的地位名不副实,约定俗成的判断和评价会暗示女性: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与男子享有同样的资源,一方面又要依附与男性,论文女性第二性的观念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们的生存方式;二是妇女经济地位一面独立一面被边缘化,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很少占有主导地位,导致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平等,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三是女性地位的名存实弱的局面和物质极端丰富的社会,以及和谐文化导向的缺失,导致女性依附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在一部分家庭成员中滋长,侵蚀了部分家庭,家庭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其次,网络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信息的海量,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和隐秘化,导致了婚姻家庭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离婚率升高;由此产生导致单亲家庭等的不断出现,使家庭亲情关系淡化,家庭教育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无法促进和谐文化的生成。

二、关于和谐文化的解释

(一)和谐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和谐文化,基本的含义,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文化既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的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和谐”,不仅指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且指文化体系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也是和谐一致的。一般而言,和谐文化应包括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兼容共生等内容。多元统一,就是在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精华的当代价值,使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够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社会的主导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协调有序,是指社会文化结构自身的和谐,各种文化资源、文化门类及文化之间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充满活力,就是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文化的活力,使文化教育财富不断涌流,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大众共享,指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成果;兼容共生,是指整个社会文化既有多样的文化个性,又有共荣一致的文化共性,并使之相互兼容,互相协调与借鉴,在和谐中共同发展[4] 和谐社会并非没有利益冲突,也并非没有矛盾,构建和谐文化就是要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与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这不仅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来调节和整合,也需要相应的和谐文化来调节和整合。

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形成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趋向多元化、自主化、理性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宽容体谅的态度处理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对待矛盾,从而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形成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的良好和谐氛围[5]

和谐文化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比较专门的、稳定的、有一定的范围的、相当于某种实体文化的载体。其核心是和谐理念,它的全部内容都围绕着和谐而展开,是以和谐为核心的各种理念、精神、价值、信仰的思想体系,以及研究、阐释、宣扬、传播、促进和谐的文化载体。比如,研究和谐问题的理论成果,直接宣传和谐理念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作品,维护社会和谐的各种道德律令和制度规范,等等。它们大体上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形态。而另一种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实体,而是渗透和体现在其他种种文化类型、文化形式、文化实体和文化现象之中。无论是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散文,还是美术、雕塑、音乐、舞蹈、体育等,只要贯穿和体现了和谐的精神,有助于弘扬和谐的价值、理念,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建设和谐文化的对象,甚至也可以宽泛地称为和谐文化。

(二)我国社会和谐文化的优势资源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而和谐则是这一传统中最重要的命题与核心价值。因此,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时,我们要努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和谐文化建设接上传统的血脉,从而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风尚。

从孔子开始,“大同世界”、“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谐的理念清清楚楚。和为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而不同等思想为历代先贤所推崇。为实现这些理念,古人还创造了许多行为规范。儒家的礼乐文化,就是用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我国传统的成年礼、婚礼、相见礼等等,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念,让人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感受亲情,感觉责任。平时对师长、父母、老人行礼如仪等,都是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人们尊老敬长的意识和修养。《礼记》说:“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即使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也应享有人的尊严,得到社会的尊重。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规范和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家庭、和谐文化,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三)面对传统和谐文化的态度

面对多文化高信息的社会,许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抱有一种虚无的态度。不尊重自己的文化,致使自己生活在一个相互矛盾和混乱的文化悖论中,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却成为别国治理国家营造和谐文化的资源,实在是匪夷所思。费孝通先生曾大声疾呼中国人要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尊。不要一提中国文化就认为不如西方文化。应该看到,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中国文化强调“和为贵”,是一个贵和的哲学,现在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现实性,甚至未来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文化上的妄自菲薄,增强信心。

当然,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全盘放弃,从新开始,而是要学会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善于扬弃,而且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既要立足国情,又要与世界不同文化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只要我们保持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始终不懈地走创新之路,我们所建设的和谐文化就一定会以中国特色、民族智慧,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作出贡献。

三、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家庭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家庭的根基,没有和谐家庭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家庭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营造和谐家庭,首先要有和谐文化的引导,一个缺失和谐文化引导的家庭,是无法构建真正的和谐家庭的。比如夫妻因物质、权利等驱使,将身心完全投入到其中,就会导致家庭关系中核心关系空

位,会致使儿女教育的缺失,情感的不健全发展,人格独立就将面临巨大挑战;而家庭的不和谐,又会影响和谐文化的传递和构建,所以构建和谐家庭,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家庭越和谐,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芭芭拉·阿内尔·政治学与女性主义[M].东方出版社,2005.

[3]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贾玉娥.以文化和谐建设和谐文化[N].光明日报,2006-02-08.

篇7: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合谐医患关系需借力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医德工程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与该话题密切相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深圳医德工程建设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杨镜指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执业医师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应成为当前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的工作。

杨镜介绍,目前我国有190多万执业医师,他们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体。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执业医师的道德水平、价值观念、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治疗疾病、战胜疾病,需要医患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然而,目前医患之间的信赖程度日渐减弱。没有信赖,又怎么谈得上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不仅如此,医患关系紧张,也使得医师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乃至威胁,医院的医疗秩序受到干扰,甚至,一些医院不得不把民警请进医院以维持医疗秩序。

有关专家指出,就医师自身来说,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每当求医过程中出现不满或纠纷时,患者很快就会寻求法律救助,进行诉讼、维权,而医师和医院却显得被动,他们习惯于忍气吞声,往往采取私下调解、私了等做法来息事宁人,甚至对一些无理的、过分的要求,也不愿声张或不敢声张,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医务人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和风险,影响了医务人员对职业的敬仰,从业信心也明显不足。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在职医务人员中,只有超过10%的人仍然希望自己的子女学医。杨镜表示,古人云:“医乃仁术”。如今,从事“仁术”职业的人都对“仁术”产生畏惧心理、恐惧情绪,又怎么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联合美国人力资源组织、美国华盛顿医学院及国内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开发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将从医师概论、医师法律与法规、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现代医师综合竞争力、临床医学中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医院是社会的肌体,更是社会的依托,承载着政府职能和社会责任,需要在动态运行中保持平衡,履行职责。在商业领域里,服务是以占领市场、谋取最大利润作为终极目的,而在医疗这片“红十字”圣地,服务却蕴藏着执行生命这一神圣使命。从“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中,我们原本可以理解为这属于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深层次综合的社会问题,并非医院的单方行为造成,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与病人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上,在表达知识、服务、人性与伦理的深刻关系上存在着偏差,甚至流露出医疗服务就是看病,而不是看护活生生的病人,忽视了“医学的本质就是人学”这样一个道理。

篇8: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重构新型劳动关系, 稳定和谐最重要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劳动关系还不稳定, 用工临时化、合同期限短期化的情况在不少企业大量存在, 因此产生了“长期的临时工, 固定的合同工”现象。劳动关系不稳定带来了员工过高的流失率。国际惯例表明:优秀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应在15%左右, 而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接近30%, 中小型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竟高达50%以上。过高的流失给企业带来了离职成本、重置成本、培训成本、时间成本的损失和商业秘密及客户资源流失等潜在威胁。要形成劳动关系新格局, 重要的是改变这种不稳定现状。

重构新型劳动关系, 平等合作是关键

劳动者和企业是“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互相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使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理念, 减少劳动关系的对抗性, 使劳动关系的双方共生共荣、共谋发展。平等合作需要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使员工在思想上对企业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安全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促进企业内部有效协调和良好互动, 培育员工积极向上的“主人翁精神”, 营造开放、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大家庭”氛围, 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平等合作、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

重构新型劳动关系, 互利双赢是根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有两个“下降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偏低且呈下降趋势, 二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最终格局中居民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水平上看, 我国居民的收入30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仍然偏低, 迫切需要建立劳动者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所得在最终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尽可能使居民收入和劳动所得同企业利润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及经济发展保持相对协调的关系。

重构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应采取的对策

1. 政府要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实施, 扩大就业需求, 用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缓解就业压力。

从短期看, 企业在面对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劳动关系规范时的本能反应必然是减少聘用新员工, 甚至裁员, 这就会产生紧缩就业的效应。企业可能会采用一种“五个人的活, 三个人干, 给四个人工资”的紧缩就业对策。为此, 需要政府从实施就业促进法的角度, 加大对就业的财税支持, “对冲”劳动合同法对就业的影响。在利用各种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时, 将扩大和促进就业增长作为优先考虑因素。为了实现社会就业的总目标, 需要政府调整财政税收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实施, 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收支持, 共同分担规范用工制度造成的高成本, 鼓励企业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缓解劳动合同法短期给企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在税收政策方面, 对安排就业贡献大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对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 根据条件, 给予安置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

2. 企业要转变观念, 改变过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发展模式, 转变靠劳动力低成本赢得有效竞争的发展理念。

企业要认识到, 高工资不一定带来低竞争力, 能否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也是赢得竞争实现高额利润的关键。我国人工成本相当于韩国1/13、日本1/26、美国1/27。但是韩国、日本和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我国的12倍、18.68倍和17.35倍。我国目前“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 造成了“低技术”和“低劳动者素质”。劳动力价格较低, 往往会使企业忽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忽视对员工的培养。长此以往, 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 创新的动力难以形成, 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可见增加成本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一种机遇。在企业改变传统的低成本、特别是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发展模式的同时, 一些地方政府也要改变过度依赖招商引资和盲目追求GDP高增长的倾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更加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 更加重视实现社会公平。

3. 社会要建立法制,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关系。要依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需要全社会建立五种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劳动关系三方沟通协商或共决机制、职工不满申述处理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从而在法律上制度上改变利益格局的“企业强势、员工弱势”的态势。

4. 企业与员工之间要实现合作双赢, 处理好共建企业和共享利益的关系。

上一篇:外墙外保温冬季施工方案下一篇:初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