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性事业

2024-04-22

社会公益性事业(共6篇)

篇1:社会公益性事业

①公益林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按事权划分,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和受益补偿的投入机制,由各级政府负责体制建设管理。跨流域跨地区的重点公益林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荒漠化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由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各级政府划定的公益林由地方负责;分散的防护林、风景林、四旁树等按隶属关系,由各部门各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

②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收益,政府投入”的原则。服务对象明确的,由服务对象对公益林经营者实行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由政府补偿。

③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商品林可以依法承包、转让、抵押。转让时,被转让的林木所附的林地使用权可以随之转移。探索森林产权市场交易形式,建立起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变现,作为资本参与运营的机制。公益林的景观资源与开发权可以一起转让。合资合作经营的森林林木所依附的林地的使用权、景观等可以作为合资合作的条件。

生态公益林划定主要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及其相关因子。生态脆弱性可用坡度、海拔、寝室模数、植被盖度、地质结构、土壤厚度、土壤质地、沙丘类型、农田牧场分布特点等指标表示。生态重要性程度用生态重要性等级指标表示,如河流长度、水库湖泊面积、公路铁路登记、自然保护区级别、森林公园登记、风景名胜区级别、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代表性及其保护等级等。

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分成极端、非常、比较和一般四个等级表示。

生态公益林原则上应在生态脆弱性等级3、4级和生态重要性等级2、3、4级的林地上进行分类区划。

选择用于发展商品林的地域,除严格按照生态脆弱性等级和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外,还应考虑山体坡度、潜在路网密度、林地规模等因素,一般选择山体坡度较缓,交通便利,林地规模较大的林地发展商品林。培育商品林地利指数应在6以上。

篇2:社会公益性事业

一、烟草行业品牌形象在哪里?

“白沙”、“红河”等是卷烟品牌,“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山高人为峰”等品牌理念也深入人心,这种卷烟品牌的建立对于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开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却要扪心自问,我们烟草行业拥有众多知名的卷烟品牌,然而整个“烟草行业品牌”在哪里?“烟草行业品牌”的定位是什么?烟草行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烟草行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什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封锁严密,烟草行业大多数时候游离于大众和媒体的视野之外,加上对于本身行业品牌的建立缺少认识,而且大众媒体中所报道出来的信息往往对于烟草行业来说很多是负面的,因此烟草行业品牌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很模糊,不清晰,有些是不正确的和负面的,形成了一些不利的品牌形象,一说到烟草行业,有些人下意识的就会说:“烟草行业是个垄断企业(潜台词:不开放,封闭)”、“烟草行业是个暴利行业(潜台词:财大气粗)”、“烟草行业的人员素质差”、“吸烟有害健康(潜台词:不健康)”等等,这些负面舆论因素和模糊的负面品牌形象往往让烟草行业对整个国家经济的贡献和以及自身改革发展的努力湮没无余,使得人们对烟草行业产生极大的误解,对整个烟草行业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卷烟品牌的发展壮大,“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因此我们烟草行业对于本身品牌的树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打造良好积极的“烟草行业品牌形象”。

二、树立品牌形象的三要点

通常品牌形象首先是要有品牌战略,制定明确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核心理念,有的才能

放矢。如“军人”在人民心目中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形象,是保家卫国的象征。那么我们烟草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次品牌形象建立在人们对于这个品牌的理念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的基本认识之上,它主要依赖于信息的传递——品牌宣传力度以及媒体曝光率等,这些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片面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人的认知,控制人的选择。因此品牌的宣传会影响人们对于这个品牌的认同和信任,形成感性的品牌认知,形成品牌形象,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消费者的市场购买欲望。正面的品牌形象会使得品牌的接受程度提高,使品牌销售如虎添翼;负面的品牌形象会使得品牌的美誉度下降,影响品牌在整个消费者群体和人们群众(潜在消费群)心目中的地位,从而陷入举步为艰的境地。因此,良好的品牌形象宣传对于一个行业品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在当今社会,对于品牌形象的建立除了有明晰的品牌战略理念和宣传力度外,还有就是人们对品牌(产品、服务、理念)的接受程度、信任度和感觉,这些与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或者与人的伦理道德有关系,因为人以自我为中心,与“我”无关的东西,通常都是不大注意的,也就是说品牌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或者品牌表现出来价值观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能否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是举足轻重的。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最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可,烟草行业品牌形象才能真正的形成。象全球首富比尔.盖兹一样,设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就有此意。

三、建立烟草行业品牌形象的几点建议

1、刷新和塑造烟草行业品牌形象首先是个责任心的问题,真正把社会责任作为烟草行业自身的责任,脚踏实地,真心实意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个负责任的烟草,心怀家国的烟草,积极进取的烟草,让社会大众看到烟草的这份责任心,打破烟草在人们心目中的“负性心理定势”。

2、树立烟草行业品牌形象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决定思路,观念决定出路。树立烟草行业走出去的战略观,利用社会公益事业的契机,占据各大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释放良性的烟草行业品牌形象信息,占领观众的眼球,才能树立良好的烟草行业品牌形象。

3、树立烟草行业品牌形象需要行动。“I THINK,I DO!”想到并不等于做到,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从各方面去塑造我们烟草行业的新品牌形象。

4、也许有人会质疑,现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和法律对烟草广告的严苛控制,能建立良好的烟草行业品牌形象吗?这不是乱弹琴吗?其实非也!《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四章第十九条:“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播放、刊登烟草制品广告。”首先“烟草行业品牌形象”不等于烟草制品,负责任的烟草行业不等于减害卷烟,这个问题要非常明确区分开来。其次,塑造烟草行业品牌形象,必须借助社会公益事业。烟草行业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天下为公。致力于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切合人们心目中的道德观,是值得赞扬的行为,而且现在是媒体发达的时代,说到底也是信息饥饿的时代,借助公益事业可以“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既达到宣传的目的,又不违反法律法规。比如建立烟草行业失学儿童基金会,对社会失学儿童进行赞助、建立烟草公益公园,娱乐人们日常生活、社区老人济慈会、烟草见义勇为奖、以烟草名义为贫困山区修路工程、设立烟草环保垃圾箱、烟草保护森林协会、烟草心理健康协会等等,同时对社会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如抗洪救灾、地震等,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篇3:投身公益事业,担当社会责任

刘丽君女士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是: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正是她这种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深深感召着每一位员工, “扶危济困, 传承大爱”成为杂志社全体员工共同的道德准则。

2004年6月的一天, 一位外地来京的智障老人昏倒街头, 员工胡大山发现后马上报告给社领导。刘丽君社长得知后, 立即安排救助事宜, 由于抢救及时, 老人终于转危为安。在向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的同时, 杂志社员工也积极发动亲友帮忙找寻老人亲属。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老人的两个儿子看到走失多日的老父亲干干净净、健健康康地出现在眼前时, 感动得痛哭流涕。为了感谢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的义举, 老人的两个儿子特意送来一面“厚德秉义、扶危济难”的锦旗。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在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灾难面前, 切实肩负起了“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的社会责任, 充分发挥了专业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号召、组织和推动作用。本社迅速行动起来, 连续两期重点报道抗震救灾工作, 切实践行专业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 全社上下在第一时间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刘丽君社长为支援四川灾区灾

后重建开展了系列公益讲座和相关公益活动。在为清华大学“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学员作题为“《红楼梦》女性管理之道及启示”的讲座时, 呼吁学员关注汶川灾后重建工作, 为灾区献出爱心。

“5.12”汶川大地震让杂志社甘肃籍员工的家乡遭受重创, 房屋严重毁坏, 家人也有受伤。杂志社全体同仁在积极为汶川灾区同胞捐款捐物的同时,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踊跃为其捐款。

2009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 本刊强势推出特别策划《挺起中国财务管理者的脊梁——汶川地震灾后援建!来自中国财会界的报告》, 重点展现一年来我国财会人员尤其是受灾地区财会人员积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等方面的典型事迹。文章一经刊登, 即在财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创社的艰难中,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各高等院校的专家也及时给予了宝贵的帮助。2003年11月18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相关人员应邀来到了素有“中国财经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副校长王国华、会计学院院长孟焰等隆重接待了年轻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访问团, 双方举行了座谈。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将中央财经大学列为学术支持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将《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列为学校的核心期刊。

杂志创刊之初, 我国财政科学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机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就成为本刊的学术支持单位。十年来, 我国著名财政学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等各位专家和学者给予了我们非常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2010年暮春时节,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心连心采编访问团”一行应邀来到山西, 深入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霍州煤电集团公司进行调研和采风活动, 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状况, 与财务工作者交流经验, 探讨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此次山西之行可谓友谊之旅、创新之旅。

刘丽君社长和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芦振基会长共同为“中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揭牌。

篇4:社会公益性事业

雷雅云,中澳合作协会会长、澳大利亚East West集团董事长、北京雅云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世界杰出青年华商”。

但在中国大陆,人们对雷雅云更为熟知的是她在许多地方热心社会公益的一件件善举,她对中医药事业挥之不去的情结,以及她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割舍的情义。

根在中国,应该为中国奉献一份力量

“我祖籍陕西,出生在台湾,后来移民到了澳洲。尽管没有在祖国这片热土上生长,但心中永远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根在中国。”雷雅云说,自己血管里流动的是“中华的血脉,她的父亲一直都说着一口“秦腔。”

移居澳洲后,雷雅云在澳大利亚成立了East West国际开发集团,致力于开发住宅和商业房地产,成功运作了包括800块住宅土地、购物和商业用地、幼儿中心和公园的昆士兰伊普斯威治市瑞班花园地产等多个大型项目,项目总值三亿五千万澳元。

作为一名海外赤子,成功后的雷雅云首先想到的是回报祖国。雷雅云说:“我的根在中国,我应该为中国奉献一份力量。”2008年,她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一个国际社团组织——中澳合作协会(CACS),致力于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在文化、教育、经济和医学等领域的合作。

或许是祖籍在西北的缘故,雷雅云回陕西拜祖途中,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各种所见所闻,特别是很多贫困大龄失学儿童由于缺乏获得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只能日复一日的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对她触动很大。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雷雅云决定出资200万澳元,设立了“雷雅云奖学金”,每年资助100名来自贵州、陕西、甘肃、河北等地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大龄女生和孤儿。专门为她们开设家政、形象设计、计算机等职业培训项目,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自立脱贫,改变自己的命运。每学期开学,雷雅云女士都亲自到学校与报名来学习的女生谈话,了解她们的学习及家庭情况,鼓励她们要好好学习。2008年10月,雷雅云还特意安排“雷雅云奖学金”受资助的学生到北京参观游览。对于这些把到北京作为人生最大梦想的孩子们来说,北京之旅成了她们终生难忘的记忆,也打开了她们心灵理想的天窗。一个孩子事后在给雷雅云的信中写到:“就在那天,我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打拼。哪怕用尽我的青春和生命。”

在雷雅云看来,公益是一种美德,捐赠由己及人,这是一种内心德化的真实映照。人们应当知道成功除了标志着富有,同时也意味着责任;成功不仅代表着得到,同时还包含着给予。追求自然与人心的内在和谐,是在人的内心世界建设一条从小康社会到大同世界的理想途径,也是帮助人们攻上精神世界的“果岭”。

基于这种认识,在随后的时间内,雷雅云从送书到送物,从北京到西北,不停地在做着各种社会公益事业。2011年8月,雷雅云千里迢迢远赴甘肃,不顾舟车劳顿,冒雨赶到泾川县党原乡坷老村,为30个贫困家庭送去大米和生活用品,让困难群众深切感受到了海外华人的一片真情厚意。同时,近年来雷雅云还分别向中华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国学社捐赠了上万册图书。正是由于这种真诚的奉献,2010年10月,雷雅云荣获了“2010年世界杰出青年华商”称号。2011年8月,雷雅云被推荐入编由中国国家邮政部门推出的《我们的旗帜·世界华人楷模名人堂》大型个性化肖像纪念邮册。

抱着海外赤子一颗火热的心,为中医药的崛起出把力

回国之前,雷雅云对中医是一个地道的门外汉。但回国考察的一次旅途让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旅途中,她亲眼目睹了一位老中医运用中医方法无私救治一位患者的过程,被老中医的高尚医德所感动。之后,她又听到了许多中医治疗西医无法治愈的顽疾等事例,于是又拜访了许多中医大家。在与名医交谈过程中,她逐步认识到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西药未进入中国的几千年里,是中医药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千年来,世界各地都发生过一些对当地人具有毁灭性的疫病灾难,但从未对我们炎黄子孙产生过毁灭性的打击,中医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雷雅云说,“中国必须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很好地传承下去。”“因为对中国有着深深的赤子之情,所以我对中医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义。当我看到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研究传统医学,并对中医药着力开发时,心里着急啊!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来挽救和抢救中医,想办法把中医的根续上,保住它。”

2009年1月,中澳合作协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期推动中国和澳大利亚在中医药方面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医、教、研、药”等领域内为推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构建一个规范化、现代化与国际化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2009年3月,当得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办的中医七年制传统班以“继承传统中医、保留中医基因”为目的、以“诵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为特色的情况后,雷雅云决定在该校设立“中澳友谊传统中医班雷雅云奖励基金”,尽自己所能资助传统师承班的90位学生完成学业。雷雅云表示,“只要传统中医班一直力、下去,我就一直资助下去。如果能有更多的院校开设传统班,我愿意尽我所能,资助每一个学生。”2009年4月,中澳合作协会和北京雅云世纪文化传播公司出资赞助并承力、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中医药国际论坛”,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澳大利亚农业部长托尼·博格等出席了论坛。2009年7月,雷雅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探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并与网友在线交流。2010年6月,雷雅云资助山东中医药大学建立“传统中医班雷雅云图书室”,除购置图书室设施外,还捐赠图书671册。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义

应当说,雷雅云成长、发展的环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少有些距离。但比起当下普通的中国百姓来说,雷雅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有一种特殊的眷恋与不合。雷雅云说:“我一直在心中记着自己是中华儿女,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义和义不容辞的传承责任”。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是华夏民族女性先祖之一,被誉为是母亲神,始祖神,女神,美神。西王母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支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北民众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他们心中,西王母不仅仅是作为道教的神灵而被崇拜,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的母亲、祖先。因此,人文始祖西王母祭祀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2002在中华世纪坛的取土仪式上被定名为“中华西王母祖祠”;2009年,甘肃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王母信俗”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西王母特殊的历史地位,古往今来,西王母一直受到历代的高度关注。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叱咤风云的人物,曾在这里写下了他们丰功伟业中厚重的一笔;李商隐、王昌龄、柳宗元等文人墨客动情于回山泾水,吟出了精美的传世诗篇;左宗棠、林则徐、冯玉祥、于右任等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了辉煌业绩。

2010年7月,泾川大地普降暴雨,王母宫山的回屋也因年久失修,受损严重。雷雅云女士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先后捐资17万用于西王母金身塑造、西王母早期形象大型摩崖浮雕屋顶渗水修葺、花岗岩地面铺装、亮化以及其他配套工程,使西王母文化遗存的古迹得到有效的保护。雷雅云说,她对西王母文化情有独钟,西王母文化已经深深植入到自己的身体里。当前,弘扬西王母文化,倡导西王母文化的和平、博爱、长寿、母爱、团圆、保护生态环境等文化基因,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全球华人,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促进祖国统一,建设和谐中国、文化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雷雅云透露,她正在计划与所有关注和支持西王母文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中华西王母文化联合会”,并在全球华人范围内举行始祖西王母公祭活动。

篇5:社会公益性事业

二、日本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及近年来的改革

(一)日本社会公益事业的体制框架及基本特点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

1.政府设立的公法人和民间发起成立的公益法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主体

要了解日本的社会事业体制,首先需要了解日本的法人体制。根据1900年颁布、目前仍在执行的日本《民法》规定,由不同主体发起成立、具有不同活动目标的社会组织分属不同的法人形态,并采取不同的组织与规制方式。法人首先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两大类。由政府发起成立、承担政府责任的机构为公法人。在公法人中,按其具体的法律地位,又可分为雇员为公务员的公共团体,雇员为非公务员的特殊法人、认可法人等基本类型。与公法人相对应,只要不是政府发起设立的法人都属于私法人。私法人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其中营利法人是以企业为主的营利性市场主体。非营利法人进一步分为公益法人和非公益法人。非公益法人指那些为特定群体利益服务的机构,如行业协会、工会等组织,在日本被称为中间法人。公益法人则指那些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机构或组织。按其具体的法律地位,公益法人可分为根据民法条款成立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以及根据特别法成立的医疗法人、学校法人、宗教法人、社会福利法人和NpO法人(按照目前欧美国家的一般定义,NpO法人就是非营利法人。但在日本,NpO法人仅指公益法人中从事若干特殊业务的法人)等。

在日本,明确承担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责任的法人主体有两类:一类是公法人,包括雇员为公务员的公共团体以及雇员为非公务员的特殊法人、认可法人等;另一类则是私法人中的公益法人,包括根据民法成立的和根据特别法成立的两大类别。

2.不同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不同类型的法人机构承担,采取不同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虽然公法人和民间公益法人共同承担社会事业的发展责任,但从分工上看,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不同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不同的法人机构承担,并采取不同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1)教育、科技、卫生等涉及政府基本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主要由公务员型的公法人机构承担。长期以来,日本的中小学教育、相当一部分大学教育、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具有较强社会公益性的应用科学研究、卫生防疫、公众基本医疗服务以及部分重要文化事业,几乎全部由政府设立的公法人机构来承担,而且大都属于公务员型机构,即雇员基本上都是政府公务员。此类机构的运作与组织特点与政府的行政机构类似:机构的设立、撤并等由政府决定;机构领导人由政府主管部门(省、厅)任命;业务活动执行政府计划并接受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政府财政确保经费投入,并将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机构不得从事有收入的活动,如在特定情况下获得收入,也必须上缴财政,实施严格的收支分离;雇员身份为政府公务员并执行公务员的工资与福利制度。较之一般政府行政机构,此类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公务员型机构是政府政策的执行者,而一般政府行政机构则是政策制订者。

(2)部分特定类型的社会公益事业由特殊法人与认可法人机构承担。特殊法人与认可法人也是由政府设立的公法人,是服务于政府特定社会公益目标的机构。所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大都集中在经济与贸易服务领域,以及诸如铁路、邮电、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基本生活服务领域。特殊法人与认可法人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设立程序。特殊法人为经过议会立法程序成立的机构,认可法人则是直接由政府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机构。在具体组织方式上,二者几乎没有区别。

作为政府设立的、服务于政府社会公益目标的机构,特殊法人与认可法人的组织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与上述公务员型机构类似甚至一致:机构的设立、撤并等由政府决定;机构领导人由政府主管部门(省、厅)任命;业务活动执行政府计划并接受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对于非经营性机构,政府财政确保经费投入,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机构原则不得从事有收入的活动,如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获得收入,也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在特殊法人与认可法人中也有一些主要从事经营性活动,事实上是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对此类法人,其生产计划、产品及服务价格、收支管理也要严格执行政府的计划。特殊法人与认可法人在人员结构上与公务员型机构的主要区别是其雇员为非公务员,但工资、福利制度仍参照公务员。

(3)非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由民间公益法人承担,政府予以扶持。在日本,民间公益法人的活动领域也是比较广泛的,但一般属于政府承担的基础性社会事业以外的领域。主要包括宗教、慈善与福利事业、经贸服务与促进事业、某些文化事业、特殊需求的教育与医疗服务事业、私立大学以及部分边缘性科研事业等等。

日本的民间公益法人又分为多种类型。因服务领域及设立程序、方式上的差异,具体的组织方式也有或大或小的区别,但在大的方面基本一致。

一是要依法成立,并实施归口管理体制。民间公益法人要根据民法条款或特别法到法院登记以获得公益法人资格。在登记时,必须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以及组织、业务活动方式,并由法院及政府有关部门审核,以确定其是否能够获得公益法人资格。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每一个登记成立的公益法人都必须由一个行政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即要有一个上级主管部门,并要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各种业务活动情况的报告。

二是实行理事会制度基础上的内部自治。理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行政负责人的选任,行政负责人主持日常事务。理论上,只要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政府就不干预其活动。

三是一般都能够获得政府的经济支持。鉴于公益法人是以公益目的设立的,所以政府对公益法人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业务活动收入或接收社会捐赠等普遍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多数公益法人还都能够得到政府提供的经常性经济资助,或接受政府出资委托以完成特定公益任务。当然,能否获得经常性经济资助,能否得到委托项目以及能够得到的资助数量则不确定。

四是要接受多方位监管。首先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业务活动必须以其承诺的非营利公益事业为主。当然,也可以结合业务内容进行一些经营活动以获得收入,但经营性活动收入不得超过总收入的一半。且经营性活动收入只有用于公益事业才可享受免税待遇。否则,需按照营利企业的标准纳税。除了要依法接受归口管理部门以及其它政府部门(如税务机构)的监督外,民间公益法人还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如业务活动情况、财务收支状况都要向社会公开,而且要接受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理论上讲政府不干预公益法人的具体活动,但由于政府对很多民间机构提供直接经济支持,所以事实上存在着政府非公开的干预,有时甚至是强有力的干预。这种干预的程度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支持强度。如果政府不提供直接经济支持,则几乎不进行任何干预。

3.最主要特点

总体来看,日本的社会事业体制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一是政府作用非常突出。在日本,诸如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领域,一直都是由政府直接组织,所需投入也几乎全部来自于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即使在民间力量为主的非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领域,政府也通过提供不同方式的经济支持以及各种规制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总之,在日本体制中,政府扮演着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角色,民间力量是政府作用的补充。

二是有完整而稳定的法律体系。在日本,涉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机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详细而明确。除《宪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外,对每一个特殊法人都有专门规范其组织和行为方式的个别法;对民间社会公益法人则按照所服务的行业有规范其行为的特别法;对有关机构的行为,特别是民间公益法人接受捐赠、从事经营性活动等则有详细的税法条款等等。总体来看,日本在发展社会事业方面,非常重视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平台建设,而且这一制度平台有非常高的稳定性。例如目前仍在执行的、涉及各种法人形态划分的《民法》就是100多年前通过的。

(二)近年来的改革

通过上述基本组织方式可以看出,日本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与其政府行政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实施机构或者是公务员机构,或者是准公务员机构。这种体制保证了政府意志的贯彻,但也存在组织成本过高、机构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的追求,日本从1996年起开始了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改革那些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的公务员机构及特殊法人(包括认可法人)的组织运行方式。

1.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做法

(1)调整政府与民间力量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分工。长期以来,日本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责任虽然由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分担,但政府一直承担主要责任并在多数领域进行直接组织。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原则是:能够委托给民间主体的事务,尽可能由民间主体承担;在必须行使政府权力并由政府承担的事务,则应该以国家为主体承担。简单来讲,首先是要把一些公益性特点不突出或不宜继续由国家作为主体的公法人(机构)实施民营化,或者将有关社会事务以委托方式交给民间主体(包括民间营利性主体和非营利主体)承担,减少政府的直接管理和组织责任,更多地发挥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作用。按照这一原则,日本已经开始对某些经营性特殊法人(如日本电信等)实施私有化改造。

(2)实施独立行政法人制度。

实施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可以说是日本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基本目标是要将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以及经贸服务等领域的公务员机构和特殊法人、认可法人等准公务员机构,改革为独立行政法人,赋予机构更大的独立性,调整政府的管理方式,实现行政决策与各种社会事务组织实施过程的分离,全面提高效率。

独立行政法人是区别于传统公务员机构和特殊法人机构的一种新的法人形态。按照日本已经通过的《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原来附属于政府部门的国立机构(包括公务员机构和特殊法人等)改为独立行政法人后的基本组织与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在法律地位上,独立行政法人仍为公法人。换句话说,仍为国立机构。设立任何一个独立行政法人都必须由议会通过专门法律,即专门规范其行为的个别法。每个独立行政法人都要有一个主管省厅,负责对其业务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及绩效进行审核、管理和评价;独立行政法人的主要负责人仍需由主管省厅任命。鉴于独立行政法人仍然承担着政府社会事务的责任,其活动经费仍全部或绝大部分来自于政府拨款。

第二,给予独立行政法人更大的业务活动自主权。在以前的公务员机构和特殊法人体制下,各个机构的内部组织方式及业务活动都要服从政府主管部门严格的计划管理。改革为独立行政法人后,政府主管部门将大大减少对具体业务活动的直接管理。新的做法是,先由负有监管责任的主管省厅主务大臣提出涉及该独立行政法人的基本业务活动内容、实施过程、实施方式以及财务收支管理等内容的中期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由独立行政法人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在与主管省厅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确定。计划确定后,由独立行政法人自主实施,主管省厅原则上不再进行干预。

独立行政法人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除主要负责人仍由主管省厅任命外,独立行政法人的内部机构设置、中层领导任免均由法人机构自主决定。除少数机构保留公务员待遇外,一般独立行政法人的雇员都要采取聘用方式。在主管省厅大致确定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各个独立行政法人有权决定内部人员的工资分配。在接受政府拨款的同时,各个法人机构可以在业务允许的范围内从事一定的创收活动,并可以围绕所从事的事业自主决定资金的使用。财务收支不再严格地按照财政年度进行管理,可以在一个中期计划期间调剂使用。

第三,对独立行政法人实行事后绩效评估。在扩大自主权的同时,必须确保独立行政法人的行为不偏离政府目标。为此,日本政府全面强化了对独立行政法人的绩效评估。其基本做法是,在各个独立行政法人成立的同时,主管省厅就要成立相应的评价委员会,各评价委员会的负责人均由主管省厅的主务大臣任命,成员原则上来自特定独立行政法人以外的专业人士。评价委员会的职责是对该独立行政法人的各种业务活动状况进行定期审核并做出绩效评价。除各省厅评价外,总务省还设有专门的评价委员会,负责对各省厅委员会的具体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判。有关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并成为下一步对特定机构进行扶持或调整的依据。

(3)机构组织方式改革和机构调整与重组紧密结合。2.基本进展情况

日本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有关国立机构的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仍在推进过程中。截至目前为止,通过“统、废、合”调整,共建立独立行政法人机构58个。从领域看,主要是各省厅所属的公益性科研机构。从其前身的法人地位看,基本都是公务员型机构。根据改革计划,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中央政府所属的特殊法人和认可法人。其中既包括独立行政法人化的改革,也将对一些公法人机构实施民营化改造。作为改革的法律基础,“特殊法人等改革基本法”已于2001年6月获得议会通过。这一改革拟在4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相比之下,中小学、国立大学、公立医院等机构组织方式改革尚未开始,但总务省也已经成立了与此有关的研究机构,正在探索这些方面的改革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日本的行政改革并非由各省厅分别实施,而是由总务省(原内阁总务厅)统一组织,并专门成立了隶属于总务省的行政改革推进事务局。

3.日本社会公益事业改革的基本特点

由于日本社会公益事业的体制改革尚在进行之中,对其进行全面总结或评价为时过早。但从其所确定的改革原则、目标以及改革做法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虽然要调整政府与民间力量在公共事务方面的分工关系,但长期以来由政府承担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基本责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

第二,实施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核心措施是扩大相关机构的自主权,以进一步调动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服务效率,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并没有放松控制,也没有放松支持。

第三,所有的改革都是以严格的立法程序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并且注重综合协调。

三、波兰、日本经验对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启示

波兰和日本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都是基于其特定国情而建立、而改革的。二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异,本身也都不是尽善尽美。在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问题上,不可能照搬其中任何一种模式。但两个国家在各自社会公益事业体制建设及改革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市场经济体制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社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其职能特点,实施分类组织和分类改革

对不同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按照其职能差异实施不同的组织方式是波兰、日本的共同做法,也是其它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存在国家和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能分工问题。不同的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性特点、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自身的运行逻辑各不相同,不应该也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组织。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首先要实现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合理分工

在分类改革问题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分工。没有或基本没有社会公益性、可以由营利性市场主体承担的活动一定要交给市场,因为竞争更能够带来效率的提高。这一原则对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极为重要。我国事业单位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量机构所从事的“事业”根本不具备或基本上不具备社会公益性,有关业务完全可以交给营利性的市场主体承担。换句话说,很多“事业单位”站错了队。其结果不仅导致政府负担过重,无力发展那些真正具有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也带来了经济与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今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把那些不具备公益性的“事业”机构尽快从政府序列中分离出去,交给市场。

(三)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仍需政府主办,但组织方式应调整和完善

无论是波兰还是日本,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仍然采取政府主办的方式,政府确保对其投入并对有关机构的活动实施严格管理和监督。当然,受财政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政府主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范围有所差异。我们认为,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主办也是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因为基础性社会事业或本身具有明显外部性,或虽没有明显外部性,但其发展直接涉及国家发展和公众基本利益,且营利性的市场主体乃至一般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必须政府来主办。这是在任何经济体制下政府都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责。

此类机构虽应明确由政府主办,但具体组织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果按照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仍全部由政府直接组织,则难以避免管得过死、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在确保政府投入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结合机构特点,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以提高效率是必要的。但自主权的扩大必须有限度,而且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确保政府公益性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近些年的改革中,这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教训。

(四)积极培育民间非营利机构,作为政府社会职能的补充

从波兰、日本等国家的经验看,鼓励和发展民间非营利机构,作为政府职能的补充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及一些政府机构也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将现有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为非营利机构,也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基本认同。但需要指出两点。一是受自身运行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日本这样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也只能是作为政府职能的补充,所以不能对非营利机构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上的作用估计过高。二是在非营利机构的发展问题上,必须形成有效的支持与约束机制。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有效的税收优惠、政府经济援助等支持手段,非营利机构也很难发展。反过来,也需要对其业务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财务管理、内部分配等形成严格、有效的制度约束,否则,很容易走入歧途。

(五)加强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改革后新体制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与配套制度体系。不同类别的社会公益事业机构,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机构自身的运行,都需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进行。这是波兰、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有关法律与制度方面的建设相当滞后。比如,虽然目前在科技、卫生等领域已经明确要将一部分事业单位改为非营利机构,但至今非营利机构在中国尚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非营利机构的注册登记、内部治理结构、活动范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资产与财务的管理模式、政府的支持与规制方式等各方面的法规几乎全是空白。因此,必须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体系。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前进,才能使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才能保障改革后社会公益机构,包括非营利机构健康发展。

除基本的法律法规建设外,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问题上,还需要解决配套政策改革问题,如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产权问题等,必须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加以调整,否则,改革无法顺利推进。在这方面,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总结。

(六)加强统一组织与协调

我国近年来的事业单位改革基本上都是以部门为主实施的。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进展不统一,措施不配套,方式、内容不尽相同,彼此之间的做法存在矛盾之处等等。这种状况应尽快改变。从波兰和日本的经验看,改革应当由统一的权威机构而非各个部门组织实施。

在未来改革过程中,有两个更为具体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一是要建立以专家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合理确定分类改革的标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对现有事业单位是否具有公益性以及其公益性强弱进行甄别和排序,这是分类改革的基础。二是应将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与整体布局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全面提高具体机构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篇6:社会公益性事业

孙庆安,中共党员,辉县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理论,思想上忠于党,热爱祖国。工作中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生活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致富不忘本,积极回报社会。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扶贫济困,特别是资助辍学青少年重返校园活动中,能够慷慨解囊,带头捐助,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三十年如一日,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新乡市建委“先进工作者”、辉县市“五一劳动奖章”、“辉县市文明市民”等荣誉。

在抗击非典中,该同志看到全国“非典”疫情漫延,危及人民生命健康,举国倾力投入到抗击“非典”战役中的感人场面,看到白衣战士为国为党忘我工作、不怕牺牲,站在抗击“非典”的最危险、最前线的感人事迹后,在凌晨六点多钟,通知支部成员开会研究抗击“非典”的措施办法和具体方案,并于当天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除支持物资外,将20000元现金和慰问信及时送到了市抗击“非典”现场办公指挥部。时任市长王可明当即指示要大力宣传这种忧国忧民,慷慨解囊,奉献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但该同志一再坚持不张扬不报道的思想,他说:“人家在抗击非典前线,命都不顾,我们做这么一小点事算个啥”。这就是该同志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

2008年5月,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同样牵动了该同志的心,地震

破坏巨大,人员伤亡惨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的痛心,该同志以个人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两次大捐助,累计捐款86000余元,分别将捐款寄往北京“红十字”会和我市民政部门,以表示对受灾地区父老乡亲的慰问,支持四川人民重建家园。这就是一个普通党员回报社会的滚烫红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一誓言。

该同志常常无私帮助困难群体,95年的一天,该同志在新桥村遇到了一个叫王吉贞的中年人坐在路边抱头痛哭,经询问得知,他是一个赶车拉粪的社会底层人员,收入微薄,全家人全靠一天拉粪收入的几元钱生活,头一天晚上他拉粪用的小驴车被盗,失去了劳动生产工具,不知所措,束手无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孙庆安同志马上想方设法筹集了2000元钱,为王吉贞购置了一套小驴车,挽救了这个无助的家庭。新桥村的郭长生,孙子患了败血症,当孙庆安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加多想当即给予10000元的救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不计其数,孙庆安同志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每当该同志听到或看到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与大学失之交臂,就惋惜不已。该同志深感知识和人才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下定决心不让贫困家庭的子女失去上学的机会,他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会更美好”。1996年,在他经济收入微薄的情况下,就以个人的力量,支助了拍石头乡横岭小学学生赵永亮和长垣县佘家乡学生连小瑞。从1998年起,该同志坚持不懈、默默无闻 的做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善事,支助了许多贫困大学生重圆大学梦。他每年都主动与市团委、市总工会联系,不惜代价,不畏山高路远,组织人员到贫困生家中了解情况,选出真正贫困的大学生进行全额全程支助,创立了我市支助贫困大学生全学制的支助先例。在支助过程中,他利用每年暑假寒假的时间,与全体受支助学生相聚公司,相互交流大学生活、学习情况、学习经验,交流每门课程学习成绩,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使受支助的学生互相学习、促进交流。在每次交流活动中,该同志总是语重心长的嘱咐大家要珍惜在大学的时光,刻苦钻研学业,不要忘记党和社会对年青人的期望,将来要用自己的知识财富,成就一番辉惶的事业,报效党和社会,报答家庭和父母……自98年至今,该同志共支助贫困大学生51名,平均每人1万余元,十多年过去了,已有29名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们的感恩之情像清澈甜美的流水一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涌来。2011年5月4日,由市总工会组织,市人大、市政协、市妇联、市团委、市教育局、市电视台等单位领导参加,在公司组织了毕业大学生归来恳谈会,大学生为表感谢之情,给该同志赠送了“助学义举薄云天”的匾幅,参会的各位领导也充分肯定了该同志助学圆梦献爱心的义举。

上一篇:思归乐,思归乐柳永,思归乐的意思,思归乐赏析下一篇:教师课题的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