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刘XX个案分析

2024-04-10

社区矫正对象刘XX个案分析(共12篇)

篇1:社区矫正对象刘XX个案分析

社区矫正对陈XX象X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姓名:XXX,性别:男,出生年月:1980年2月1日,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X子XX,夫妻双方均为农民。XXX有一儿一女,XXX现与其妻一起居住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家庭地址:民权县XXX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XXX于2012年3月20日被山东省定陶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考验期自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

二、个案背景资料 接案信息个案说明

引发重要事件:

社区矫正对象XXX于2011年9月3日在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蔡楼路口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三人死亡四人受伤,经定陶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判处XXX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现为野岗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

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

XXX在矫正初期从事盖房工作,积极努力,暂时缓解了经济压力。同时在工作之余,学习矫正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对亲属关系和社区矫正任然比较迷茫和困惑,压力较大。

行为表现XXX自出事后表现得沉默寡言,与家人关系僵硬,一连几天说不了几句话。XXX在矫正前期较为抗拒,在司法所工作人员介入一段时间后态度慢慢开始转变,较为配合。

情绪状况XXX虽然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努力调适情绪,甚至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生活和心理压力,但是犯罪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对XXX影响较大。XXX觉得对不起妻儿但又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妻子的不理解,无助又迷茫。

健康状况XXX个人身体状况良好。XXX经济条件一般,妻子在家做家务,现阶段和XXX没有经济上的互助,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还要抚养儿女经济压力较大。XXX因为罪犯导致开车的工作也不能干,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较为拮据。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

社会环境:

XXX所处的社区环境不太好,村委没有好的企业导致XXX无业可就,所以社区无企业可支持,但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XXX接触之后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XXX因此也很受鼓舞。

司法所评估不宜将XXX定位为具有过多困难和问题的矫正对象而过多介入,而主要是在其犯罪前后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心理压力巨大时,适时跟进,及时鼓励、支持XXX;并充分利用XXX自身资源,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令其主动发现和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我改变和重塑自我的信心。

三、问题分析

问题界定及分析从与XXX的接触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司法所工作人员将XXX的矫正问题初步确定如下:

1就业问题

XXX因交通肇事机动车驾驶证被依法吊销,不能从事驾驶工作,因此需要重新就业,但因他好几次先就业后失业的尴尬局面,慢慢对寻找工作丧失了信心。分析:XXX有就业需求一是想挣钱弥补对妻子和女儿亏欠。二是不想吃用家里看妻子脸色。所以现在只有重新就业才有机会改变。

2面临乡内就业还是乡外就业的选择

XXX想在野岗乡内工作,但野岗乡面积小,公司企业少,工作不好找。想在其他乡镇就业又担心矫正报道不方便;比较矛盾。分析:一是XXX想尽快就业,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有条件补偿妻,但经过几次挫折之后发现在野岗乡就业比较困难。

3心理压力大

XXX认为他和妻子的关系没有问题,只是回来后又没有工作和经济收入,喂养孩子所需的奶粉等所有必需品,导致和妻子对自己有怨气,所以只要自己有了工作、有了钱,就有机会改善与妻子的关系,对此并不担心。分析:XXX之前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也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犯罪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驾驶证被吊销;现在没有工作,没有钱,无法补偿妻子女儿,内心愧疚;很多较好的朋友也不愿提供帮助;更得不到妻子的理解,现在他感觉很无助,加上进入社区矫正,不知道怎么度过这两年矫正时间。这一切突发改变让XXX无限迷茫,面临着身心双重压力,心理压力较大。

四、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目的:

协助XXX顺利完成社区矫正,训练XXX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鼓励他重新站起来,树立勇气和信心,实现就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善和家人的关系。

(二)分解目标:

1、引导XXX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树立信心、走出家门。

2、应用启发式的问题帮助XXX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按照轻重缓急、前因后果制定确定解决步骤。

3、挖掘XXX潜能、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帮助XXX增强自信。实现就业,恢复亲情支持,丰富XXX生活

(三)服务计划

1、了解XXX基本情况,建立关系

利用前两次和XXX见面的机会了解XXX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通过解释司法所工作人员可以帮助他解决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就业援助、子女教育、自信心训练等困难建立初步的工作关系。

2、了解XXX真实想法和需求,建立信任关系。

从XXX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了解他对家庭、对妻女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及时给予支持和理解。平时利用电话、信息等方式加强与XXX的沟通交流,了解困难和需求表达关心和问候并给予帮助。

3、引导他澄清问题,看清优势,着手解决就业问题。

从引起XXX困难的原因入手,引导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技能,鼓励他主动联系、自信面对、努力尝试,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4、联系亲属,给予精神支持电话联系XXX妻子了解其想法和感受,倾听她内心的苦楚,将XXX目前情况告诉她,希望她能够站在XXX的角度想想,多给予关心和鼓励,给XXX以支持。

五、评估与反思

1、司法所在接触XXX的基本资料后,就从这个信息点入手找到了一些共同话题,由此进入XXX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背景,在这个过程当中司法所工作人员注意运用专业技巧表达对XXX的尊重和理解,使得XXX对司法所有了信任并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关系。

2、在个案跟进的过程中司法所始终试着实践“助人自助”的专业精髓,通过引导、鼓励、挖掘优势、训练技巧等方法提升XXX自己发现问题、抓住源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XXX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使得XXX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3、司法所注意XXX运用非语言形式表达理解和支持,比如:通过手机或者其他信息发送平台发送鼓励短信、节日祝福短信等,让XXX感觉到重要时刻,还有人记得他、祝福他。

当然,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务经验不足、专业技巧应用不娴熟、链接资源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都需要司法所工作人员多做、多练、多学、多反思。

篇2:社区矫正对象刘XX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X,男,1988年5月16日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未婚,家住XXXX村。

家庭成员情况:父母双方均为农民;哥哥、姐姐均已结婚成家。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8年10月27日XXX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2009年11月20日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因病于2012年4月27日至2013年4月26日被保外就医。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XXX家庭人口3人,XXX现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及主要社会关系:

XXX家住农村,生活较为拮据,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2008年10月27日XXX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2009年11月20日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因病于2012年4月27日至2013年4月26日被保外就医。

三、存在问题

1、社会适应情况

XXX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XXX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2、思想观念问题

由于受到了法律制裁,狱中生活使XXX越发趋于沉闷。纳入社区矫正后,自认低人一等的XXX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好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人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四、风险评估

XXX的犯罪性质,应属性格急躁,鲁莽,行事草率,容易被人利用。现被判保外就医,说明XXX的悔罪态度较身体不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只要我们以平等的观念对待XXX,接纳她,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XXX是能够矫正好的。

五、矫正介入与方案

1、介入理念

XXX犯罪属于,他本人的暴躁性格,行事鲁莽草率,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XXX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暴躁,孤僻的性格,决定他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简单的说教,对他来说,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但这种人自尊很强,往往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因此,从信任他,接纳他,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一泻无余,以便我们对症下药。

2、矫正思路与方案

①建立档案与签订合同,实施目标管理。

②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从XXX犯罪的性质,矫正的期限难度,收效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XXX开展了“几帮一”的帮教。事实证明志愿者成了社区矫正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③对XXX进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有效的放矢。

④亲情感化,攻心为上。我们邀请其亲属给他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使其刻骨铭心,感激涕零。通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亲情感化,定能收到成效。

六、矫正措施与分析

1、制定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2、每月对XXX等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以学习法律为主要内容。每次授课后组织对象们进行讨论,双方互动,当日消化。

3、要求XXX每月按时交一份思想汇报,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4、每月至少XXX谈话1次,谈话前事先构思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方式,并提前三天通知XXX,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来打动他、触动他。并有目的地让XXX表达情绪,进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绪的交流中,使XXX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七、进一步跟进与反思:

虽然对XXX的矫正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继续探讨,需要跟进。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执法工作,依法矫正正是我们对矫正对象进行日常行为管理的基本准则,研究、把握和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社区矫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充分运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形成社区与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矫正体系,共同构筑一个资源网络。增强矫正对象取得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所用。

2、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对XXX有针对性的适当增加分类教育学习,开一些小灶,充分体现个别化,个性化,有效性的原则,使XXX在浓重的政治氛围总受到熏陶,在感化中得到矫正的效果。

篇3:社区矫正对象刘XX个案分析

一、关于A的背景

A的家庭:A的母亲在他七岁的那一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去世。而其父亲本身是招赘, 在其母亲去世后另去他地, 留下A和他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二老认为A无父无母, 很可怜, 就事事由着他, 从小就十分溺爱。他有两个姑姑, 家境较好, 经常给他大把的钞票。再者他的父亲, 想起他的儿子就来看望一下, 随手给他几张百元大钞。当然, 他的家教也不好。可以概括为:手中总有充足的钱, 以“宠”为主。但很少有人给予充分的指导。

A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很差, 习惯不良。比如, 基本上不做作业, 偶尔交上来也是一抄了之。考试测验的时候, 除非抄袭, 否则从来没有及格过。甚至有时候考试时也睡觉。在平时的课堂上, 除非是班主任的课, 否则只有两件事情做:睡觉或找别人讲话, 捣乱课堂秩序, 间或接几句老师的话茬。对一些性格好的老师更是过分。

A的日常行为:欺负同学, 违反纪律。我刚接手时, 老师和同学总是告状, “小事天天有, 大事三六九”。就每一个单独的个案来看, 占绝大部分的是动手打人。比如, 有一天自修课时, 班长负责维持纪律, 他在教室里到处乱跑, 扰乱纪律, 班长前去阻止, 他朝班长的背上猛打几拳, 以致班长胸口部位疼痛了好几天, 其家长寻至学校要求赔偿。这种情况无休无止, 应接不暇, 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点。

A的人际关系:由于A本身的不端行为, 班里的同学都对他避而远之, 心里都有点怕他。并且班里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和他差不多的男生, 二人一拍即合, 形成了“AB二人组合”。他甚至结交了一批社会上的小混混, 成为全班甚至全校的小霸王, 敢于和个别老师当面顶撞, 目中无人, 家长也无可奈何。

总之, 由于A本身的行为和背景, 他被老师当做既可怜、又可气、又可恨的学生。周围的同学又对他怕而远之。他是让老师头疼的代表。也因为此, 他本身的一些优点也常常被忽视, 有时候也难免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把脉问诊

开学初我就把他当作重点工作对象, 连续进行几次家访, 对他周围的同学进行深入的访谈, 并且和前任班主任进行交流, 向其他任课老师深入了解。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 外公外婆不能给予实质性的有效的教育, 其父亲和姑姑的行为甚至给他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 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校教育上。同时应该引导他的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和观念, 并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

2. 原来的班主任从初一开始, 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 为何该生的不良行为却愈演愈烈呢?通过大量的调查, 得知原班主任的工作模式基本如下:

(1) A作出承诺, 或认错, 一次教育完成。

(2) 或者不了了之。

但是我又了解到, 一般老师教育发生后长至“三两天”, 短则当天失效。针对其中的原因, 经过查阅相关的材料, 我作出以下分析:

(1) 之所以通过第二环节可以起到暂时的作用, 是由于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承认惩罚可以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

(2) 之所以坚持不了多久就又犯错误, 是因为没有对他的有些行为进行强化, 帮助他塑造新行为, 并进行巩固。而他身边的人对他成见很深, 对他的态度是只要不出轨, 就不去关注他, 几乎没有对他进行表扬。加上家长的特殊情况, 对指导他本身进行正确的行为也无能为力。我想, 这应该是他“屡教屡犯”的根本原因, 亦或是他“屡罚屡犯”的主要原因。

(3) 长兴地处长江三角洲, 经济较为发达, 该生自小用钱大手大脚惯了, 再加上周围的环境, 他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并且以前发生过打人之后赔钱了事和出钱让别人帮他打架的经历, 更使他认为钱是万能的, 而他又不愁钱的来源, 认为钱来得非常容易, 实际上也盼望着早日离开学校, 一脚踏进黄金堆里。因此, 他也无视学校的纪律, 法律意识淡薄, 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这也是他总是行为不良的原因之一。

三、对症下药

我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决定改变以前的工作方法, 设计出以下新的工作程序:

(1) 深入了解, 和他交流, 建立感情, 找出他的需要。

(2) 我经常找借口和他聊天, 借机提醒。

(3) 约定和承诺。

(4) 捕捉A的进步或有正确行为。

(5) 强化。

显而易见, 我更注重对好的行为的强化;反之, 淡化训斥和惩罚。具体操作如下:

1. 显示出我的关爱和对他的关注, 这实际上也是满足他的需要。我有例为证: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有一次, 我发现了他违反了和我的约定, 和老师顶嘴, 就故意不理他。他和我讲话, 我只看看他, 我当时就发现实际上他很在乎我对他的态度。课后, 他去找校长帮他说情, 让我理他。通过这种爱, 我的工作更加容易和有效。

2. 约定和承诺。在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 我们用协商的办法签一份协议书, 具体如下:

我逐渐提出自己的要求, 给他创造更多的机会赚取金币, 他每赚100个金币, 我就给他一张奖状。如果一学期他能够集满三张奖状, 我和家长就会答应他三个合理的愿望。

果真, 一个月之后, 找我告状的老师和学生大大减少, 收效明显。

我接下来趁热打铁, 根据他的表现适时地提出要求。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他犯错, 我就相应地扣除他的金币。并且告诉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实际上, 总结起来, 我只是尽力做到了以下几件事:

1.遵守约定。二人的约定必须执行。例如, 我曾经答应过他, 只要他整节课不在课堂上捣乱, 我就奖励他, 哪怕他上课睡觉, 也算遵守了诺言, 我就奖励他。只要他的作业交上来, 哪怕是抄的, 我的奖励也毫不含糊, 因为他守约了。

2.明了任务。实际上, 通过了解, 我发现有时候他的错误是习惯问题, 而非思想或动机原因。比如, 和老师顶嘴, 有时, 并不是特意和老师过意不去, 而是觉得好玩, 喜欢看老师发火的样子。我就在上课前, 特意提醒他以前的不良表现, 现在应该怎样去做, 老师喜欢他怎样去做。并布置具体的任务, 比如帮助老师拿拿粉笔什么的……再比如, 他平时喜欢在周末去打游戏, 我就在周末放学前和他说明第二天的任务和一定不能去做的事情, 并且列入考核, 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3. 明理知事。让他了解基本的学校和社会规则, 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碰到事情后怎么去做, 以此对照自己的行为, 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平常, 我有事无事就找他聊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向他说明一些事情的发展规律和处理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起先, A找人帮他打架, 他付钱给别人。而事后, 该人又找他要一百元的辛苦费。当时, 他非常害怕, 既怕别人打他, 又怕家长知道。非常苦恼, 终于, 在上课前, 他告诉了我。最终这件事情由派出所的介入达到解决, 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大做文章, 加强教育。平时, 我也非常注意无意提醒的作用, 假装无心地暗示他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使他在无任何防备心理的情况下接受教育, 避免他一听说老师找他就有抗逆思想的情况, 加强教育效果。

这三个方面, 归结起来, 可以涵盖A在学校里的绝大部分社会性行为, 要求也是分层的:守约要求的认知与动机水平都低;任务明了的要求是认知水平低而动机水平高;明理对认知与动机都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平时对他所讲的内容, 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或是周围同学的, 他都非常熟悉和相信, 对他来说, 可信度较高, 教育效果也非常明显。

四、效果分析

在努力了半年之后, 可以说收到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任课老师的反映:

来找我告状的老师明显减少了。在平时的谈话中, 我不特意地去问A的表现, 而是在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起, 从老师的无意评价中寻求他的变化, 捕捉他的信息。发现虽然有时候老师的怨言仍然存在, 但是和我偷偷做的记录相比, 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减幅。

2. 家长的反映:

我住的学校和A家很近, 当了他的班主任以后, 我经常去他家里探探他在家里的变化, 当然, 这一切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其外公、外婆反映是“奇怪了, 这孩子怎么突然帮我干活了”, “刘老师, 现在好像有段时间没有家长来找我们了”。

3. 学生的反映:

当然, 一切都是在和周围的同学私下聊天的时候故意引起话头, 得来的信息是同学们还是有点怕他, 可能是他的余威还在。但是, 同学们都说最近他没打过人。还有同学说, 上次学校广播操比赛的时候A跑来跑去帮大家借衣服, 成绩还没公布之前他非常的激动, 想办法去打听成绩, 得知我班得第一名之后, 他甚至是高兴得喊了出来, 并嚷嚷着要请客。

4. A的行为:

我每天都把他的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用本子记录下来, 进行对比, 并且每天和他进行交流, 核对我观察的准确性。明显看出他的好行为大大增加, 而不良行为呈减少趋势, 尤其是性质较为恶劣的违纪行为大大减少。

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设计和处理的确管用, 那么我们必须能从上列4个方面收集到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证据, 它们才能表明A“变好了”。

事实上, 我又观察到以下几个事例:

有一天, 我班的两位同学发生了矛盾, 动起了手脚, A跑去拉开二人, 还讲道理给他们听, 而他以前充当的是煽风点火的角色。他的这一举动使同学们大吃一惊。

又有一天, 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 S和D准备放学后逃出去, 他希望我能够阻止, 因为这样做是很不好的。这次轮到我吃惊了, 因为, 逃学本来是他的长项。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们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判定他的确变化很大, “变好了”。

五、小结和探索

本研究是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的一个新程式。它被证实为有效的, 值得推广和利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 那就是怎样撤消对他的强化, 让他在自己的理性指导下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而非完全依赖于老师和周围的长辈的教导。在这一设计的过程中, 他也出现了反复, 我认真地和他进行过交谈和观察, 发现是由于他所生活的周边环境的影响。如, 在放寒假之前, 他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在寒假里, 他们村的人在打牌的时候叫他赌钱, 去城里跳舞的时候叫他一起去, 这和学校的教育产生相反力, 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运用教育理论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吃透, 掌握精华部分, 并要付出极大的耐心, 这是成功的关键。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针对其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位具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 从其行为和背景等方面进行个案分析, 并对其不良行为进行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和效果分析。本研究是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的一个新程式。它被证实为有效的, 值得推广和利用。

关键词: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探索

参考文献

[1]何艳丽.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2]罗洪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见袁军主编《教育心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3]袁军等.心理学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4]袁军.教育心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社区矫正对象刘XX个案分析

摘 要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矫正就是人身危险性的矫正。所以,基于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社区矫正的实质内容问题,人身危险性包括以下要引入的人身危险性评估是不得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对象 人身危险性 评估机制

一、人身危险性的概述及评估

刑法学界关于人身危险性概念有着不同理解,其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一是“狭义说”,认为人身危险性就是再犯可能性。所谓危险性,指的是犯罪人存在的对社会所构成的威胁,即其在犯罪的可能性。又如:“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就是指行为人再次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可能性”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杜里奥•帕多瓦尼同样也认为,“主体社会危险性,也可以说是主体再犯新罪的或然性”。二是“广义说”,认为人身危险是再犯可能性与初犯可能性的统一。这种观点主张“人身危险性并非再犯可能性的同义语,除再犯可能以外,人身危险性还包括初犯的可能。”日本刑法学家木村龟二也认为:人身危险性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尚未犯罪者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和有前科者实施犯罪的可能性。

两种观点主要是在人身危险性主体界定上存在着差异。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人身危险性是指行为人在人格上存在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人身危险性的主体既包括犯罪人再犯的可能性,也包括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初犯的可能性。同时,人身危险性并不受行为人的责任能力的限制,即使是无责任能力者,只要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也可构成人身危险性的主体。

人身危险性能否评估一直颇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一个人的将来行为是无法预测的。因为就人类至今为止的认识能力与手段而言,远未达到可以使我们做出这样预想的程度,并且人的犯罪行为相当一部分情况下并无规律可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与偶发性。同时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量的统计、比较观察的方法,能寻求到产生的原因。根据过去大量的经验,来推测将来能发生的现象,不是不可能的。其中霍中东提出人格作为评估人身危险性的可操作性工具的命题,使得人身危险性的可测定性得到了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格测定这一工具拯救了人身危险性的概念,从而使得人身危险性理论具有了可操作性。人身危险性评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所谓的人身危险性评估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根据评估对象的个人情况,对其初犯或再犯的可能性有无及大小所做的推测。”

二、人身危险性评估在社区矫正的运用

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管理原则就是强调区别对待和个别化。所谓刑罚个别化是指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处以与其犯罪情况相适应的刑罚,从而更好地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的目的。人身危险性本身就有个别化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区矫正的重要变化就是按危险程度对缓刑人员分类。其实社区矫正的每一项计划一直是以降低重新犯罪的危险程度为目的,但是系统的危险性评估并未运用。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就对用以减少风险程度社区监督措施的功效产生了怀疑,因为在此期间缓刑人员的重新犯罪率较高。最后调查者们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在作出矫正决定时将危险程度考虑在内,一旦犯人被留在社区,他应当接受相应程度的监督,使社区矫正管理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因为矫正工作者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对风险程度不同的服刑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那么,矫正资源就可以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社区矫正监督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那么资源就应分配在与危险有关的人员和项目上,此后,以风险评估为分类依据的监督在社区矫正中得以摊开。

笔者认为社区矫正旨在降低人身危险性,违反这违法行为的频率及严重性,或犯罪行为的矫治措施。因此在社区矫正中引入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测评有其重要地位。

三、如何在我国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评估

那么如何在我国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预测,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关于再犯可能性评估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我国在押犯中对罪犯人身危险性(主要是再犯可能性)的测量模式整个流程提出一个测量模式。

(一)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方法和等级设置

针对我国法律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预测的根据往往用模糊性的词语来表达,这使得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预测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实现刑法个别化。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向西方国家学习制定各种人身危险性评估的测量表。用测量表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简单、准确、全面并能客观的反应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在人身危险性评估测量上,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对服刑人员的风险评估情况来看,评估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类:统计式风险评估和诊断式风险评估。由于统计式风险评估更加简便易行,因此能在更大范围内为社区矫正工作者所使用。

针对用人身危险性测量表的测量分值,合理的划分评估类别,有利于统一标准,增强评估办法的可操作性。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评估可分为三类:稳定级、重点关注级、高危控制级。

(二)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评估程序

根据刑罚执行的个别化原则,笔者认为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测量应该贯穿于整个司法程序中。主要在判决前、社区矫正前、社区矫正中、社区矫正后即释放前分别进行人身危险性的评测。

在此期间,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主要是采取自下而上的四级评估办法,并在社区矫正对象评估等级确定,采取相应措施后,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再观察、再分析(简称为四评估、一跟踪),然后再应对。

1.社区矫正机构人员个人评估。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社区矫正机构人员,在根据人身危险性测量表测量计算后,首先要提出自己的评估意见,包括管理、教育、矫正措施的意见。管理意见即为稳定级、重点关注级、高危控制级;教育意见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取向,即教育内容以什么为主,如教育更新、就业指导、社区服务、技能培训、心理矫正等,形式为刚性、柔性、刚柔并举;矫正措施应根据社区矫正对象测量出的人身危险性,提出对其相应的矫正措施意见。

2.由10名左右的评估人员组成的评估团体进行团体评估。根据社区矫正机构人员做出的意见和鉴定,按照三级的设置,划分罪犯类别,及时提交所属的团体评估组进行评估。团体评估组要召开对该社区矫正对象综合情况分析会,对社区矫正机构人员评估意见进行审核,确定该社区矫正对象的等级。

3.社区矫正机构部门评估。各个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组作出的社区矫正等级,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

4.评估委员会评估。评估委员会要定期召开由测评组长主持的社区矫正工作分析会。要认真分析重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排摸变化情况,确定人身危险性的依据;已确定的社区矫正对象分类,评估等级,现实改造表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是否落实了防范措施,其措施是否存在问题,应如何改进。

“一跟踪”是指在完成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的鉴定评估后,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评估等级和剩余刑期的变化,调整社区矫正对象处遇级别。人身危险性小、改造表现好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到更为宽松的改造环境,人身危险性大、改造表现差的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得到更为严厉的社区矫正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隔一段时间,应对有关社区矫正对象跟踪考评:在对其恶习程度、悔罪态度、向善强度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再一次评估其人身危险性的大小。

四、结语

我国的社区矫正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测评不仅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也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根据现有科研成果、司法实践经验,对现有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使之具体化,同时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科学制定人身危险性测量表,就可以在社区矫正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98.

[2]王晨.试论量刑人身危险性根据.当代法学.1991(2).

[3][美]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罚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337.

[4]陳兴良.论人身危险性的刑法意义.法学研究.2005(3).

篇5:社区矫正对象L金个案分析专题

一、基本资料

姓名:XXX、男、1992年7月13日出生、汉族、农民。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未婚

家庭成员情况:父母:XXXXXX.均系农民,妹妹:XXX在外打工。

家庭地址:民权县XXXXXX村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9年11月21日XXX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因XXX在狱中服刑期间表现良好,2012年4月10日XXX假释回到家,假释到期日为2012年4月10日,到期日为2013年11月20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父母亲以及兄妹共4人,XXX现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和母子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XXX家住农村,2009年11月20日XXX犯案前家中有5人。父母以务农为主,相对而言,家中生活较为拮据。XXX从小就有着对繁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摆脱家庭贫困和自己的现状,他为此努力过,奔波过,辛劳过,为了改变现状脱贫致富,XXX本人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2009年11月20日在一次聚众斗

殴中他因此失去生命,他也因此犯下了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因XXX在狱中表现良好,2012年4月10日被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假释。

3.主要社会关系:

XXX兄妹三人,他排行老二,到他假释回来,哥哥已在本案中死亡,妹妹外出打工。

三、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XXX的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善交友,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容易被人利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碍于所谓的朋友义气而不好意思不去,他也因此犯下了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二)对象的心理:

XXX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来性格外向的XXX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XXX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XXX兄妹三人,他排行老二,到他假释回来,哥哥已在本案中死亡,妹妹外出打工。XXX的父亲,母亲属农民,XXX的父亲闲不住,每天在村里给别人盖房,挣的钱用于家中生活还可贴补

XXX。对XXX可能有正面影响。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XXX假释回来后,很快干起了买门的生意,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XXX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村的人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三是XXX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四是XXX此前没有做过此生意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四、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XXX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

(二)由针对性地对XXX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

XXX犯罪时还不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犯罪,文化低下,只是贫乏,且父母忙于生计,放松了对XXX的教育,以及他本人的外向型性格,鲁莽草率行事,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XXX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

(三)跟踪服务,动态管理:

篇6:社区矫正对象姚某个案分析(精)

一、基本情况姚某男1982年3月出生大矫文化程度已婚家住吴起矫起矫矫矫吴湾家庭成矫情妻子柳某矫有矫夫妻方均矫矫工况双犯罪及矫矫情况2011年1月27日姚某因矫矫罪被判矫有期徒刑2年矫刑2年。

二、背景矫料

1、家庭背景姚某膝下女儿1人姚某矫其妻一起居住生活家庭矫系比与矫融洽。

2、生活矫矫及主要社矫系会2007年加工作起矫防爆大矫警矫。参属吴

三、存在矫矫

1、社适矫情会况姚某的性格急躁矫莽行事草率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姚某案矫矫人矫感到突然。很

2、思想矫念矫矫由于受到了法律制裁矫中生活使姚某越矫矫于矫。矫入社矫沉区正后自矫低人一等的姚某所想所思羞于向矫朋好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子女吐露半旬。自卑感日俱增心矫已不正常。与

1四、矫矫矫估姚某的犯罪性矫矫性格急躁矫莽行事草率容易被人属利用。矫能矫被判矫刑矫明姚某的悔罪矫度矫好矫已不至于危害社会只要我矫以平等的矫念矫待姚某接矫尊重他的性格以矫化她个人性化的矫念矫其矫展矫正工作。相信矫矫一定矫矫花上一定的功夫矫共管姚某是能矫矫正好的。抓

五、矫正介入方案与

1、介入理念姚某犯罪于他本人的暴躁性格行事矫莽草率矫些因素属矫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矫其矫矫劣根矫行矫合治理有矫矫的矫姚某矫行矫化人性化社化的服矫做到因人施个会。教矫萎固矫。暴躁孤僻的性格定他不善人交矫交往

决与也不矫易接受矫人的意矫矫矫的矫矫他矫只能是隔靴搔痒会教来无矫于事但矫矫人自尊碍强往往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因此信任他接矫他尊重他的价矫和尊矫用探索描述从运宣泄的方法矫他主矫矫我矫敞矫心扉一矫无余以便我矫矫症下矫。

2、矫正思路方案与①建立案矫矫合同矫施目矫管理。档与②充分用社矫源借助社力量。运会会姚某犯罪的性矫矫正的期限矫度收效等方面矫合考矫矫姚从2某矫派了二名社矫正志愿者。志愿者采取矫矫疏矫激等方式矫区励姚某矫展了“一”的。事矫矫明志愿者成了社矫正中一支几帮帮教区有效的力量。③矫姚某矫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有的放矢。④矫情感化攻心矫上。我矫邀矫其矫矫他物矫上的助精神上属帮的鼓使其刻骨矫心感激涕零。通矫矫其矫行心理疏矫矫情感化励定能收到成效。

六、矫正措施分析与

1、制定全年的集中育矫矫矫矫行目矫控制。教学划

2、每月矫姚某等矫正矫象矫行集中育矫以矫法律矫主要教学学内容。每次授矫后矫矫矫象矫矫行矫矫方互矫日消化。双当

3、要求姚某每月按矫交一思想矫矫容可

以是多方面的份内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矫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学况

4、每月至少姚某矫矫1次矫矫前事先思好矫矫的目的容构内方式提前三天通知姚某用和矫矫雨般的矫言打矫他、矫他。并来触有目的地矫姚某表情矫矫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矫的交流中使并达姚某矫之以情矫之以理。

七、效果矫价通矫一段矫矫 的社矫正工作矫正收到的效果比矫明矫姚某能矫区自愿接受社矫正自矫遵守矫正中的矫章制度主矫服日常行矫的区从管理具表矫在体31姚某的精神已振作起自卑的心理已基本消除心矫的来矫整取得了明矫的效果。2姚某的性格也有所改矫以前遇事暴躁矫粗高矫度矫声劣的基本得到制。也能矫好的控制住把握住自己的感情状况遏矫的住自己的心矫大有胎矫骨重新做人的意味。脱3自矫加社矫正的日常管理活矫矫性矫高表矫在集中矫参区极学矫矫矫互矫中矫系思想矫矫及矫消化按矫交自己的思想矫矫自矫真听参加公益矫矫表矫出在矫矫中矫主矫。初步立服矫他人服矫社的思极确会想。

八、矫一步矫矫反恩跟与矫然矫姚某的矫正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但矫有一些方面需要矫矫探矫需要矫。我矫矫醒地矫矫到社矫正工作是一矫十分矫矫的矫法跟清区工作依法矫正正是我矫矫矫正矫象矫行日常行矫管理的基本准矫究研、把握和遵循事物客矫矫展的矫律及矫矫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矫矫性和有效性使社矫正建立在科的基矫之上。区学

1、矫一步融合社矫源充分用社的一切矫源形成社会运会区矫能部矫共同作用的矫正系共同筑一矫源矫。增强矫正矫象与体构个网取得矫源和用矫源的能力。矫一步加强和完善社矫正志愿者矫伍的运区建矫矫矫社矫正志愿者所用。区帮教

2、在集中矫的基矫上矫姚某有矫矫性的适增加分矫育矫学当教学矫一些小充分矫矫化矫

性化有效性的原矫使姚某在矫灶体个个4重的政治矫矫受到熏陶在感化中得到矫正的效果。氛

篇7:社区矫正个案

---社区矫正人员XX的个案分析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2012年5月8日,社区矫正人员XX由妻子陪同来到双德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向其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XX了解了社区矫正的流程、社区矫正人员应承担的义务,简单学习了《社区矫正办法》,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XX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XX,男,19XX年X月出生,已婚,初中文化,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XX以帮助被害人XX办理土地使用证为名,用假土地证片区被害人蒋某12.5万元。因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年。刑期执行期限自2012年4月8日至2016年4月7日止。

3、身体状况:中等身材,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4、服务对象能力及特点:XX自2001年起自己从事通讯行业,社会

能力、工作能力等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XX一家3口,妻子XX现年31岁,夫妻恩爱,有一个女儿现年1岁。

2、社区环境:XX居住在XXXX,社区环境良好,居民素质普遍较高,不属于犯罪行为高发地区。

3、XX服刑以来,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积极做思想汇报,遵守外出请假制度,有明显的悔罪表现,并积极回报社会。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 法律意识淡薄

XX今年34岁,有自己的公司和一定的资产,在同龄人中称得上是事业有成。但是他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在与人交往时有些狂妄自大,信口开河,再加上一时贪念,导致了本次犯罪。XX回归社区后,认为自己判了缓刑就获得了自由,对于司法所工作人员向他说明的社区服刑期间的义务,感到无法理解。服刑态度有些消极。

2、心理压力较大

曾经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XX从一个成功者沦为阶下囚,强烈的社会心理反差使其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环境不同了,原来的社会生活环境全部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是一名罪犯,罪犯的标签压抑在心中难以释怀,因此他说话行事的小心谨慎,必恭必敬,甚至平时总是愿意呆在家,不愿出门。

四、矫正计划和目标

1、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矫正。通过与XX的倾心交谈,让XX明白判缓刑是因为他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并且情节不严重,不致再危害社会,但是并不代表他现在是自由人,还需要遵守《社区矫正办法》的规定。

2、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XX明白司法所是真心帮助他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从而获得XX的信任。

3、整合家庭资源,寻求家庭帮助。XX的家庭凝聚力强,家庭力量不容忽视。XX的父母对他犯罪后心理状态非常关心,一直在默默的给予心理支持;妻子XX温柔体贴,平时非常注意对XX的心理引导;女儿虽刚满一周岁,但是非常活泼可爱,XX说:“不管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一看到女儿,心情就好了。”

4、参加公益劳动,积极融入社会。安排XX参加公益劳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创造各种机会鼓励他与他人接触,减小其与他人相处的戒心,能够以正常人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

5、推荐法律书籍,熟悉法律法规。XX认识到自己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才犯了罪,对于学习法律法规非常积极,主动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推荐一些法律书籍,社区矫正工作者适时给XX布臵了参阅法律书籍的家庭作业,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案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安心配合改造。

五、社区矫正介入

1、在与XX建立矫正关系后,工作者与XX不间断的进行联系。通过家访和XX每周的电话汇报和思想汇报了解XX的思想动态,关

心XX的身体健康。鼓励XX与妻子和女儿一起外出活动,游玩,与社区居民多多交流等。鼓励他继续做好自己的事业。

2、鉴于XX法律知识的肤浅,我们制定矫正个案时,就从提高他的法律知识和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着手,组织引导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帮助其分析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指明他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当给他人造成伤害,就是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并从传媒、资料中选出有关故意伤害罪的案例给XX学习,帮助其分析案例,使其从中受到教育。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XXX认识到自己行为触犯了法律,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流露出了悔过之意,进而逐步接受了社区矫正管理。

3、每月将XX的表现情况及评分告知他本人,通过评语、评分、加分、表扬、升级等肯定XX的表现,鼓励他积极的面对过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在街道和社区举行的一些集体活动,如法律进社区,法制大课堂,全民普法教育,派发法律问卷、法律案例讨论会等活动时,工作者会主动邀请XX参加。XX均会欣然应往。在法律案例讨论会中,XX也常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案主的变化及矫正计划的调整

在矫正工作开展以来,XX都能认真遵守日常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汇报和报到,积极完成公益劳动。社区工作站的同志对XX的表现是肯定的。这几个月来,工作者也明显感觉到了XX的变化: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目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通过工作人员循

序渐进,以情感召,以法服人的工作方针,XX对我们充分信任,并能推心臵腹地主动与我们交流沟通,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并且他思想上有了重要转变,不再害怕见人,生活态度认真,工作热情提高。三个月的法律知识学习,使XX对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的XX不但知法、懂法,还能偶尔为家人解释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除此之外,XX的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工作者发现XX开始懂得关心他人,他利用工作之余,在伊通县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分别是:伊通县二道镇中学学生XX、板石镇保南村的XX。

XX的矫正期限到2016年4月7日才能结束,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工作者已经引导他正确认识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帮助他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使他能够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目前XX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回归社会的状况良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适时调整矫正计划,通过对XX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关注,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他重塑社会角色,很好的完成社区矫正。

七、评估与反思

1、要尊重社区矫正对象人格,平等对待,不存歧视。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有部分人员素质不高,自尊心极强,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放松了警惕才导致犯罪,其主观恶性不大,并且在犯罪后都有悔过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恶性很大的罪犯看待,心存歧视,恶意训斥,践踏人格。这样容易造成对象自卑、自闭心理,阻碍沟通,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2、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要及时并充分掌握矫正对象的家庭、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积极有利因

素,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的原则,尽可能为矫正对象排忧解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调动矫正对象的积极性,提高矫正对象适应社会,自谋出路的能力。

我们应该在大量实际案例中,吸取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总结教育、改变、引导社区服刑人员的方法,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早日回归社会,成为自由人。

XX司法所

篇8: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省司法厅、安徽省公安厅印发的《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安徽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规定(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要求社区矫正对象必须知晓以下规定:

(一)报到制度

1、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在判决、裁定、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7日内或离开监所之日起7日内到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报到登记,并如实汇报家庭情况,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报到时携带身份证明、判决书(或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及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两张;

2、社区矫正对象应当每周一次电话或当面向所在司法所报到,汇报本周以来的活动情况、所在位置及思想状况;

3、每个月到司法所书面报到一次,接受谈话,汇报近期个人遵纪守法及思想状况,并提交书面思想汇报。

(二)监护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本人、监护人和司法所及所在村(社区)治保主任四方签订监护协议。监护人由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监护能力的家属、直系亲属、近亲属或所在单位负责人、村(居)委会负责人担任。监护人(单位)有义务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定期向司法所反映情况。具体表现在:

1、协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教育工作;

2、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按时到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司法所报到,汇报思想,参加学习及公益劳动;

3、及时向司法所反映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4、发现社区矫正对象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及时向镇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司法所报告;

5、社区矫正对象丧失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时,履行抚养或赡养义务。

(三)学习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服从司法所的安排,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迁居审批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一般不允许迁居,如遇搬家等特殊原因需要迁居的,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司法所书面申请,并由监护人提供书面保证,经批准后方可迁居。迁居后,由新迁入的所在地司法所接管。

(五)外出请销假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在指定范围内活动,原则上不得离开滁州市区域,如有情况需要离开本市区域的,必须提前到司法所请假,经司法所按规定程序报批同意,并开具“外出准假通知书”后方可外出。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按批准规定的时间内返回,返回后须立即到司法所办理销假手续。

(六)会客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除会见亲属外,会见外来客人必须向司法所报告,经同意后方可会见。在接受媒体、外国人士采访、会见等,必须提前向司法所报告,征得同

意后方可进行。

(七)公益劳动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严格按照司法所、村(社区)指定的时间、地点主动参加公益劳动,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必须参加2个日劳动的规定。

明光市司法局潘村司法所2013

年1月

我已经完全阅读并理解了上述社区矫正规章制度并保证遵守相关规定,接受潘村司法所监管。

篇9:社区矫正对象典型材料

—记枝江市白洋镇社区矫正对象李元

李元,男,今年26岁,啊啊啊市谁谁谁镇对对对村人,2011年4月至7月间伙同他人多次盗窃凤飞飞公司电缆线,作案数额1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00元。自2011年12月10日起,来谁谁谁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初次与李元见面,是他和母亲陈芳一同到司法所报道的日子,陈吉香作为李元的监护人当即表示一定配合司法所对李元在社区矫正期间的行为进行管理教育,绝不会让他再接触以前那些带坏他的人。李元自己也表示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先前所犯下的过错,但是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重新开始,所以以后一定要好好工作,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得知他当时在亚泰陶瓷厂工作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立即与亚泰陶瓷厂方联系,请他们对李元多多帮助和教育,让他慢慢走上正轨。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的跟进帮教,让李元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身边同事对他的信任。经历过挫折,也走过弯路的李元心中愈发有一股自强自立之心。

2012年3月份,在李元参加社区矫正三个月之后正式被某集团聘请,成为一名上市公司的正式员工。这对于李元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励,之前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他,从这件事情之后开始走上积极向上的路。

篇10:4.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落实党对罪犯 的教育改造政策,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社区矫正工作由哪个部门和哪些人员承担?

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乡镇(街道)司法所承担。它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如办理登记手续、安排谈话、掌握现实表现等;

2、负责对矫正对象的教育工作;

3、负责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

4、负责协调有关单位解决或缓解矫正对象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对矫正对象的矫正任务主要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完成。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

派出所民警组成。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由工作(居住)在社区内、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专家学者、干部、教师、高校优秀学生、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组成。

四、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依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执行。

2、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通过对矫正对象进行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范教育及心理咨询引导等多种教育形式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引导其认罪服法,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4、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五、社区矫正对象可以享受哪些权利?

1、人格不受侮辱。

2、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享有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

六、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时应履行哪些手续?

1、接到判决、裁定、决定或释放证明收后7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准)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

2、接受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谈话教育。

3、明确本《须知》中所列的各项内容。

七、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应遵守哪些行为规则?

(一)被判处管制的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4、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

5、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区)或者迁居,应当报告社区矫正机构,并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6、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规定。

(二)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区)或者迁居,应当报告社区矫正机构,并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5、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的罪犯还必须遵守七(四)

之规定;

6、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规定。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3、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离开所居住区域的,应当报告社区矫正机构,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4、进行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报告社区矫正机构,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5、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规定。

(四)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活动;

4、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5、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6、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7、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8、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

9、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规定。

八、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还应遵守哪些具体规定?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2、积极参加学习、教育和社区公益活动;

3、每周(周一上午)以电话、每月(28日,遇星期

六、星期日顺延)以书面形式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

4、迁居或离开所居住区域时必须经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公安机关批准;

5、服从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监督管理规定。

九、社区矫正对象应当明确的其它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必须明确以下三项法律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被宣告缓刑、被决定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和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

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或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或者严重违反有关保外就医的规定的,依法及时收监。

社区矫正对象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区矫正对象(签名):

年月日

篇11: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报告

过去的错误思想

在过去,我的思想非常错误。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到歧视的人,生活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我认为法律不公正,司法机关不公正,就算犯罪被捕入狱也是咎由自取。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错了,只是被社会所迫使犯罪。这种思想导致了我频繁地犯罪,终于被抓捕并被判入狱。

矫正思想的转变

进入监狱后,我开始反思过去的错误思想。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问题的,开始思考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同时,监狱所提供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课程也让我逐渐转变了思想。

出狱后,我开始接受社会的再次审视。社会对我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冷漠,反而有许多人愿意帮助我。我的社区矫正人员也及时关注到我,提供了职业培训、工作机会和心理支持。

成绩展示

经过一系列的改变和努力,我的生活逐渐步向正轨。我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积极融入社会;我学会了一技之长并在一家企业中找到工作,稳定了生活来源。我还参加了社区减少再犯罪计划,与矫正人员紧密合作,通过课程学习和思想矫正,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错误思想。

在社区矫正期间,我没有再次犯罪,保持了良好的行为记录,得到社会的认可。我要感谢社区矫正人员、亲朋好友和这个社会给我的机会,让我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动力。

总结

篇12:缓刑犯刘某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基本情况

张某 ,男,1957年12月23日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已婚,系长白县马鹿沟镇梨树沟村村委会副书记,家住长白县马鹿沟镇梨树沟村。

2009年秋天,长白县马鹿沟镇梨树沟村村党支部书副记张某利用职务之便虚报该村2009年野生动物毁坏农作物亩数,套取国家给该村的野生动物毁坏农作物补偿资金。于2010年11月4日,被判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二、矫正对象的社会背景资料

张某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毕业后,张某被分配到某乡镇村委会工作,他为人实在、做事认真、脚踏实地,在工作方面发挥突出,经过多年的努力,被升为乡镇村村委会副书记职务。

张某为副书记以后,得意忘形,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

三、主要问题陈述

张某被判刑后,能主动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并且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及教育培训,但是他的思想压力很大,意志消沉,主要表现在:犯罪前性格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同事、朋友都非常关心他。犯罪后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不能容忍挫折。

1、工作初期

工作理念: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在与刘某初次接触后,针对刘某思想负担过重,循循善诱,正确看待其罪行,对其平等对待,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不存歧视,让其消除对社区矫正工作防御、戒备心理。

分析与诊断:张某因犯罪由一名领导干部变为囚徒,社会地位起落大,反差明显,一时间不能适应。其次他对自己所犯罪行有一种负罪感,以一名罪犯角色接受社区矫正管理,内心恐慌。

过程:张某第一次来所报到,是因为派出所告知他要接受社区矫正管理,他自己主动来到司法所,态度很好,一再表示要认真接受社区矫正教育,遵纪守法,好好接受改造。对于工作人员的询问和告知的有关社区矫正事宜,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给人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工作人员意识到他内心的恐慌,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疑惑,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以谈家常的形式了解其家庭情况、生活工作情况,让张某与工作人员的接触、谈话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初步消除了张某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工作初期效果:通过工作人员循序渐进,以情感召,以法服人的工作方针,张某对我们充分信任,并能推心置腹地主动与我们交流沟通,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并且他思想上有了重要转变,不再表现出自卑,生活态度认真,工作热情提高。

2、工作中期

工作理念:针对张某好表达沟通能力好,理解能力强 社会宣传工作好、司法所亦能提供法律服务 帮助其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分析、诊断:刘某多年从事村委会多年,这对其是很有利的因素。

过程:在刘某接受社区矫正后,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及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后,刘某多次向我们询问有关减刑的规定,并且多次向我们表示要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我们了解其心思后,激励他充分发挥才智,在工作上努力进取,争做一流,为单位及社会多作贡献,争取早日解除矫正。

效果:通过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刘某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其主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3、工作后期

张某在接受社区矫正管理以来一年时间内,服从管理,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认真接受思想教育,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在接受社区矫正过程中,他逐步拾回了信心,树立了重新做人的勇气。

五、评估与反思

1、要尊重社区矫正对象人格,平等对待,不存歧视。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有部分人员素质较高,自尊心极强,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放松了警惕才导致犯罪,其主观恶性不大,并且在犯罪后都有悔过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恶性很大的罪犯看待,心存歧视,恶意训斥,践踏人格。这样容易造成对象自卑、自闭心理,阻碍沟通,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上一篇:前滚翻一课教学反思下一篇:劳动纪律管理-shang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