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2022-07-15

第一篇: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

社区矫正工作在探索创新中取得好效果

近年来,**县司法局着力推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我省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在执法保障、执法管理和执法手段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量和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年10月底,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352人,累计解除617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人数735人,没

有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

一、创新执法保障。优化组织保障。 2012年8月,**县编委员下发了《关于县司法局内设社区矫正大队的批复》,高规格设立社区矫正大队,副科级建制,设大队长1名(副科级),教导员1名(副科级),副大队长1名。在已成立社区矫正大队的基础上,太和县司法局积极整合人力资源,以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片区)为基础,依托司法所成立4个社区矫正中队,每中队9人,辖8个乡镇,由领导班子成员兼任中队长和指导员,成员由司法所长组成。社区矫正中队的成立,既加强了执法力量,形成了工作拳头,又解决了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初步构建了具有太和特色的“队建制、双配置、片区化、全覆盖”社区矫正组织模式。落实经费保障。县局制定出台《司法所办公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按照上一各乡镇社区矫正人数划分为若干档次,社区矫正工作量与经费数额挂钩。每年2次对全县32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考核评比、站队排名。对社区矫正工作考核评比前三名的司法所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600元的奖励,对后三名司法所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经费上相应扣除600元、800元、1000元。考核评比结果除向县政法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书面汇报外,还向各乡镇党委、政府通报,进一步提高了司法所的争先进位意识。完善场所保障。2013年10月,太和社区矫正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内设教育培训大厅、报到登记室、会议室、电教室、心理矫治室、矫正宣告室、训诫室、电子监控室、档案资料室、宿舍(社区矫正人员临时性住宿)等,打造了功能完备的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同时,多举措规范全县32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宣告室建设,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宣告程序,统一建成时限。

二、创新执法过程管理。规范工作档案。按照缓刑、管制类、假释类、暂予监外执行类,县司法局分类制作了《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卷内目录》,新修订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类文书26种,以电子文档格式制作文书为主,可从内网点击下载,便于司法所掌握和使用,规范和统一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规范执法台账。局社区矫正大队和司法所全部规范建立了《社区矫正接收登记薄》、《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评估登记薄》、《社区矫正审批登记薄》、《社区矫正奖惩登记薄》、《入矫(解矫)宣告登记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排查登记薄》、《重点矫正人员登记薄》以及《社区矫正工作日志》等执法新台账,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行为。建立日督查制度。社区矫正大队、各社区矫正中队每日随机抽查、电话联系社区矫正人员,查看是否处在本县辖区,并认真填写《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督查工作日志》,督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司法所。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对日常监督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发现监管安全隐患,及时责令司法所限期整改。成立社区矫正奖惩委员会。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分管领导、社区矫正检察室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奖惩委员成员,具体负责讨论、决定全县有关社区矫正人员奖惩工作事宜。并制定出台《社区矫正奖惩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奖惩委员会的议事范围、工作程序、工作原则和工作纪律。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2012年9月,太和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的通知》,正式在县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检察室。社区矫正中心建成后,社区矫正检察室正式进驻县社区矫正中心。县司法局和检察院建立健全了联合执法检查、通报、核查、执法监督、职务犯罪预防等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执法监督员工作机制。推行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制。对正在接受矫正的每一名矫正人员,司法所与矫正责任人均签订《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责任书》。《责任书》一式两份,一份入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一份入社区矫正执行档案,确保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职、不作为等发生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依照《规定》倒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责任追究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等。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三、创新执法工作手段。运用“影像识别仪”开展日常监管。县司法局投资3万余元,为社区矫正大队和全县32个司法所采购安装了社区矫正“影像识别仪”,对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进行面部信息采集和存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登记、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当面报告和请销假时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在市委政法委的直接推动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院两部”要求,立足刑罚执行、勇于探索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探索建立“三支队伍”,凸显政府与社会资源整合优势。一是建立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刑罚执行队伍,承担刑罚执行职责。上海以“准矫正官”为标准,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较为过硬的社区矫正刑罚执行队伍。

二是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专业化帮教队伍,用帮教服务促进刑罚执行。充分运用社会管理理念,将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帮教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社团———“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组建起一支近500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其中57%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9.4%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62%具有社工师资格。

三是建立以社会帮教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工专业化帮教提供资源支持。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逐步构建了遍及18个区县的志愿者组织网络,建立起一支包括心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人才及社会热心人士在内的近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并吸纳了400余家企业作为团体会员。目前,上海为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成立一个由社工和志愿者参加的帮教小组,形成了立体帮教网络。

探索构建“三大支持系统”,凸显社区矫正开放性优势:

一是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出发,着力构建社区服刑人员“生存支持系统”,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有效预防其因生存问题而重新违法犯罪。XX年至XX年,上海共建成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356个,累计成功推荐社区服刑人员就业2103人,组织参加技能培训1868人,帮助解决住房困难170人,助学复学362人,协助申请低保4045人,解决养老金278人,解决临时性补助3972人。

二是构建心理支持系统,重建融入社会的健康心理。努力为社区服刑人员构建“心理支持系统”,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几年来,全市共建立93个“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室”,培养了127名社工心理咨询师,发展了282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组建了来自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的9名专家组成的心理矫正督导组,在全体社区服刑人员中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254次,对3045名心理异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委托专业医疗机构对162名有严重心理疾患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治疗。

三是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营造促进回归的良好氛围。首先,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努力在社区服刑人员周边营造一个平等、接纳、宽容的小环境。第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大环境,引导社会民众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第三篇:社区矫正经验

社区矫正是一种成功的监管与教育并重的监外教育改造方式。因为实行社区矫正使司法成本大大降低、改造后的重新犯罪率大大降低、对被改造者家庭的负面影响也大大降低,有利于轻微犯罪者的改造和回归社会。我们作为社区矫正的先行者,从基础入手,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下面就是我们对于社区矫正的一些经验:

一是做好日常的监管工作。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经常到矫正对象家中走访一次,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联系。一方面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要求服刑人员每月书面汇报一次,随时掌握服刑人员的行为动态;每月不少于八小时的公益劳动;另一方面每月按照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办法,进行考评,年度进行汇兑。

二是实施分阶段教育。根据矫正期限分为初始矫正、常规矫正、解除前矫正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情况,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家庭成员组成帮教小组,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矫正措施,因人施矫,形成“四帮一”矫正模式。

1三是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发现矫正对象在生活中存在难题,我们会积极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帮助其适应社会。我们时刻关注矫正对象心理动态,及时谈心,做好思想工作,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积极帮其化解心结,使其摆正心态。

随着社区矫正的深入,这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改造”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恢复性司法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司法机关的重视。

第四篇:司法所社区矫正经验交流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浦口区泰山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今年6月底,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90人,依法解除矫正9人;现有矫正对象81人,其中缓刑62人、假释12人、管制2人、剥夺政治权利5 人;共建立社会机构28个、公益劳动基地3 个。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伊始,街道党工委就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泰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街道综治考核工作,街道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汇报,了解社区矫正工作进程,积极为社区矫正工作出谋划策,亲自指导社区矫正的各项工作,组织领导得到有力保障,使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矫正工作软硬件的同步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做好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社区矫正工作者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即做好“两支队伍、两个场所”的建设。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之初,街道就在辖区内招聘了一批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法律理论知识,并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的热心居民,成立了以退休民警、教师、居委会干部、公务员、高校学生等九十六人的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管理,泰山街道司法所明确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任务,规定了志愿者在矫正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志愿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业务素质,我们编写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指南》,邀请专门从事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师和矫正工作顾问团成员为他们授课,使他们逐步掌握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方法,目前这支队伍正活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线,其作用的发挥越来越明显。另一支队伍是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专业性较强,它融合了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探索该项工作的科学管理,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在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组织、领导或指导下,根据工作职能的划分,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衔接接收、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移动信息平台的录入、档案管理等与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司法所实际工作需要,可以配合参与完成司法行政其他业务工作。两个场所是指街道司法所的矫正办公室室和社区的矫正领导小组。为了保证矫正工作有专门的场所,泰山街道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专门成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在区局社区矫正办公室的指导下,根据矫正工作的特点,对矫正工作室的布局进行了合理设计,力争给矫正对象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以减少矫正对象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对立,加强双方的沟通。物质保障上,街道专门为司法所配备了矫正工作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

二、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夯实矫正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开展社区矫正这项工作中,泰山街道司法所严格按照《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的规定,结合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六项合理的矫正工作法。一是资料登记规范化。街道司法所和设立在社区的矫正领导小组分别建立了矫正对象一人一份的书面档案,确保了矫正对象信息登记的准确无误,建立了完整的基层矫正工作台帐。二是矫正对象集中教育规范化。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由街道司法所直接组织安排,矫正对象的集中教育一般分为:

一、入矫的规章制度作为必学内容,明确奖惩措施;二是根据矫正对象个人情况的不同,司法所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三是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经常性地进行学习。三是思想汇报制度化。我所根据《南京市社区矫正对象分等级阶段管理教育暂行办法》针对不同管理等级的矫正对象,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我们从矫正工作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分等级管理的要求进行,对于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底到司法所报到和上交思想汇报,对于严管级、宽管级的矫正对象严格按照文件所述实施思想汇报制度。四是公益劳动特色化。按照社区矫正对象管理规定,每名矫正对象每月必须完成不少于12小时的公益劳动,司法所根据“符合公共利益、安全第

一、力所能及”的原则,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分批次或集中参加各种类型的公益劳动,另外各社区也都建立了公益劳动基地。五是帮困解难深入化。司法所本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矫正对象实行人性化教育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通过每月上门走访,了解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六是考核奖惩公开化。街道司法所严格按照《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中有关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规定,对矫正对象实施定期考核,司法所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奖惩情况公平、公开,通过这种严格的考核措施,充分调动了矫正对象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五篇:(经验材料)推进社区矫正_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社区矫正 维护社会稳定

保靖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抽调有关业务骨干历经调研准备、组织建设、计划部署、工作协调、具体实施等阶段,使社区矫正工作在举职能部门全力、聚社会各界合力的前提下,取得了阵地健全、管理有序、责任明晰、规范有效、覆盖城乡的实践成果。止目前,全县累计接收矫正对象157人,已解除矫正平稳融入社会55人,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启动坚实

(一)摸底排查,做到底数清。在前期工作中,我们主要对户籍在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五类人员进行了全面摸底和核查:一方面,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矫正工作站联合派出所对本辖区符合矫正条件的对象进行摸底调查,详细掌握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法律文书;另一方面,由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分别与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协调,对正处在服刑期间的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五类人员进行登记,并与司法所摸排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核对、整理,查漏补缺;继而根据核对后的资料进行逐一见面、回访,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和矫正工作志愿者。

(二)明确责任,做到组织全。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县政法委结合本地的实际,及时构筑了县、乡、村(居)三级社区矫正工作网络。成立由各级综治委(办)第一责任人牵头的领导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夯责任、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第三,以县

- 1

乡实施、村监管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执法管理、教育矫正等环节,各层分别选调思想觉悟高、政策水平优、基层经验丰、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专业矫正队伍,具体负责辖区内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疏导、心理矫正、创业帮扶等日常事务,并规范推行了“六个一”,即矫正初期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建一份档和矫正过程授一门技术、谋一项职业等固定动作,并将此作为年终平安建设考核矫正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和经费拨付的主要依据。在提高队伍素质上,灵活采取了集中培训、交叉轮训、骨干调训等方法,组织社区矫正工作者、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和部分志愿者认真学习《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等法规资料,讲授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规定、矫正技能、考核奖惩办法、规范建档等相关知识,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管理能力。目前,全县的矫正工作已实现了“见人建档、一人一档”、“电话闻其声、创业现其人”的网络台帐管理模式,为全面落实各项矫正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多措并举,高效矫正

在建立档案台账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教育与结对矫正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开展矫正工作。一是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由县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与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站联合互动,帮教对接,组织矫正对象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思想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对重点对象由乡、村选派人员结成矫正对子,着重从思想、心态、行为和生产生活等细节上入手,广泛开展面对面结对帮助矫正,先后帮助了郁水法、李华军等一批致富典型。二是建立了矫正对象周汇报、月面谈、季走访制度,即:矫正对象每周一

- 3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敬老下一篇:社区述廉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