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2024-04-21

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共8篇)

篇1: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接纳品格概念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接纳”的含义。

2、学习品格礼仪、品格名言和品格歌曲,更深入感受接纳品格的魅力。

3、通过给学生看情景图片等讲解方式,让学生掌握品格

行动,教学生怎样从身边做起,做一位有接纳品格的人。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理解“接纳”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讲述羊与长颈鹿的故事。

让学生谈一谈欣赏谁的话,为什么?

二、接纳品格定义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纳的好品格。

品格定义:按照一个人生命的本身来肯定他的价值并予以尊重。

三、接纳品格礼仪

我会这样说:你是独一无二的!

情景一:

舞蹈课上,有一个动作丽丽总是学不会,她着急的哭了,哭着说:“我怎么这么笨,拖大家后腿了”。这时,你会说······ 生回答。

我会这样说:我欣赏你!

情景二:

演讲比赛,同学李华第一次参加,很紧张,讲着讲着忘词了,台上的他急得脸通红,这时作为观众的你会说······

生回答。

四、品格歌曲

欣赏歌曲,学生跟着哼唱。

五、品格行动

师:怎么才算是一位具有接纳品格的好学生呢?下面就看大家的实际行动。

1、接纳自己。

师先讲述霍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如何接纳自己,如何正确看待自己。

2、接纳他人。

有一个同学他姓陶,大家叫他 “小淘气”,他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经常走神,玩玩具,做怪动作,出怪声响,影响其他同学。对于小陶这样的同学你将怎样接纳并帮助他?

3、接纳世间万物。

品格行动作业:我给XX同学找优点

六、品格诗歌

接纳是一份真爱

无论你的表现好和坏 这份真爱不会离开 接纳是一个拥抱

当你感到灰心和失败

双臂依然为你展开

接纳 接纳 爱你本来的样子 接纳 我要接纳你 本来 你本来的样子

七、品格名言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泰山不择细土,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小流,故能成其深。

3、宰相肚里能撑船。

学生齐读。

八、课堂小结

师:我的品格我的爱、接纳品格伴我行

篇2: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姓名 :

单位 :

邮箱

:

电话 :张卓娅 灵宝市第四小学

zzy506512@163.com

***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适当外延,深化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概念课枯燥无味,孩子们缺乏兴趣,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的基本模式

我认为,概念课的教学应该分为这样四个环节:

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巩固,3、概念系统的建构。

1、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计算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知识基础引入。

2、概念的形成。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三个阶段,直观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的向导,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是概念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概念的形成就是经历了这样三个过程:先让学生互相介绍、欣赏自己印象中的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这是一种直观感知的过程,学生通过画梯形、看梯形、说梯形,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也初步建立了梯形的表象,他们认识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再让学生从众多图形中选出哪些不是梯形,说说为什么这几个不是梯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逐步建立了梯形完整的表象,也基本揭示了梯形的本质属性,他们认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但是学生对此还不是完全掌握;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里各剪一刀剪出梯形来,学生通过“破坏”和“创造”使这三种图形都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时梯形的本质属性完全凸现,正因为如此,所有学生都认为“只有”两个字非常重要。

3、概念的巩固。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可以举出实例进行辨析,可以自觉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就是这样进行巩固的: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梯形,通过寻找生活原型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的具体性、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逻辑性之间的矛盾;再让学生把梯形剪一刀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剪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剪使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概念系统的建立。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也利于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的建构就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并利用集合图来进行的:先让学生介绍梯形,通过介绍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梳理,是系统建构的基础;再让学生用图示表示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促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梯形。

三、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相反,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运用激励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励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激励。在听课时,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其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直至解决问题,可见,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4、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3: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一、第一环节:知识准备

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分式庄园”图片, 并提问:以下式子中哪些是整式?

然后, 教师说:“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但没等学生思考, 教师马上又提出新的问题:“什么是整式?”接着, 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师大声说学生小声附和下把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说了一遍, 随即找学生回答开始的问题。最后, 教师给出了正确答案, 到此第一环节结束。

评析:分式概念是建立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的基础上获得的, 所以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 因此设计以上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探讨的是, 此问题答案的得出应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 唤起对旧知的回忆从而解答问题,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不要急于引导, 不然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二、第二环节:情景引入

问题情景 (1) :面对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 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 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 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 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原计划任务, 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 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个月, 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根据题意, 可得方程________。

此问题出示之后, 教师把题读了一遍, 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或者是与同学讨论。但教师仍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很迅速地找了一名学生回答, 得出了其中的一个关系式, 即: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的时间-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的时间=4个月。而后, 教师又由另一名学生回答得出第二个关系式:实际每月固沙造林面积=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面积+30公顷。

师:还有其他相等关系吗?

学生都保持沉默。

师:不知道了, 我来告诉同学们。

接着,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以下关系式:

然后, 教师解释以上相等关系的含义, 以教师讲为主, 学生附和。

这个问题结束后, 教师又出示了以下两个问题, 学生也都得出了正确答案。

问题情景 (2)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_______度。

问题情景 (3) :新华书店库存一批图书, 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 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 其销售额为b元。问:降价销售开始时, 新华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评析: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 体会分式的意义, 发展符号感。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 可以说是非常恰当的, 但具体操作起来, 尤其是对问题 (1) 的处理, 没有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教学中, 教师急于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 唯恐学生背离自己预设的轨道, 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学生拴死了。这样, 教师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 而学生充当了不合格的演员, 教师的引导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禁锢了学生的头脑, 这和我们所倡导的课堂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也应引起我们授课教师的深思。

三、总结

从总体来说,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非常严谨的, “复习旧知—概念的导入—概念的得出—概念的应用—课堂小结—作业”几个环节很完整, 教学流程也算顺畅, 但纵观各个环节的具体过程, 学生活动流于形式, 只是走了过场而已,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

篇4: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及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自我概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生理因素和学业因素等,而同伴接纳水平是其中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一个因素。沙利文认为,同伴接纳为个体逐渐理解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规则和服从与支配的社会角色构建了基本的框架,这一时期充分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形成健康自我概念所必须的。那么,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会是怎样的呢?前人的研究很少直接将同伴接纳水平和小学生的自我概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地探究,而且研究的对象也常以青少年为主。为弥补不足,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了解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情况,希望能够探讨出提高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的有效方法。

二、相关概念的解释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及结构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它是指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方面或描述性内容,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关于自己身心特点的主观知识,所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

董奇将自我概念的结构具体分为八个维度,分别是:运动自我、外貌自我、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语文自我、数学自我、学校自我和一般自我。

(二)同伴接纳的定义

同伴接纳是同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

(三)同伴接纳的分类

根据同伴接纳水平张文新把儿童分为五类:受欢迎儿童、被拒斥儿童、被忽视儿童、一般儿童、矛盾的儿童。为了便于统计与分析,本研究只将同伴接纳水平分为高同伴接纳水平和低同伴接纳水平两类。

三、研究设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北辰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选取样本96名,其中男生54名(56.3%),女生42名(43.8%)。共发出问卷96份,收回问卷96份,全部真实有效。

(二)研究工具

小学生同伴评定五点测量问卷:即要求小学生按照问卷中指定的分值,表明对班级中的每名同学的喜欢程度,将全班同学给予每个人的分数转化为平均分数即为这个人的同伴接纳水平。该问卷的记分采用五分制,分数越高,表明同伴接纳水平越高;分数越低,表明同伴接纳水平越低。

董奇等人编订的小学生自我概念问卷:该问卷由60个题目组成,分为运动自我、外貌自我、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语文自我、数学自我、学校自我和一般自我八个维度。该问卷的记分采用五分制,分值越高,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越好;分值越低,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越差。

(三)研究方法

问卷测试方法:利用班级下午的托管班时间进行测试,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进行回避。测试开始前,先带领小学生阅读问卷前的说明,解释清楚问卷的组成和保密事项等,让同学们以认真的态度答题。测试过程中,由测试人在教室内维持纪律和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96名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将排名前15名的小学生称为高同伴接纳水平的学生,将排名后15名的小学生称为低同伴接纳水平的学生。

(一)同伴接纳水平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1.调查对象整体分析

通过表1我们看到高同伴接纳水平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的平均分相对较高,而低同伴接纳水平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的平均分相对较低,将高同伴接纳水平和低同伴接纳水平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的平均分进行方差检验,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同伴接纳水平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有影响,且同伴接纳水平高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相对较好,而同伴接纳水平低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相对较差。这个结果与国外的研究保持了一致,即那些与同伴关系密切、同伴接受性高或对同伴关系较为满意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而那些没有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或遭到同伴拒绝的儿童其自我概念水平往往较低。这个结果也与我国学者魏运华的研究相一致,即满意的同伴关系会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那些受同伴欢迎并在同伴中具有一定“权威”和“地位”的儿童,其自我概念发展相对较好;而那些对同伴具有攻击和破坏性的儿童,其自我概念发展较差。

(二)不同同伴接纳水平对小学生自我概念各维度影响的比较

通过表2显示,高同伴接纳水平的学生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低同伴接纳水平的学生。双方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平均分除运动一项外,其余七个维度的平均分经T检验,均达到差异非常显著水平,说明同伴接纳水平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各维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其他同伴对自己的反映。通过表2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对自我概念的同伴关系、一般自我和学校自我三个维度的影响最大,对语文自我和数学自我的影响较大,对外貌自我和亲子关系的影响次之,对运动自我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对自我概念的各维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

我们看到女生同伴接纳水平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女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平均分也高于男生,经方差检验男女生同伴接纳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发展都存在着性别差异,且女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和自我概念的发展都好于同年龄段的男生。本研究旨在说明小学阶段女生的整体同伴接纳水平和整体自我概念发展都好于男生,但并不是说每一个女生的同伴接纳水平和自我概念发展都好于每一个男生。布洛克和罗宾斯指出,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男生的自我概念趋于增高,女生的自我概念趋于降低。女生的自我概念到了青春期以后比男生下降的幅度大。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高中特别是大学阶段,男生的自我概念发展可能将好于女生。

五、相关教育对策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1.营造和谐氛围,真正关心小学生的成长

学校要营造民主、和谐和关爱的氛围,正确引导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教师要真正地关心小学生的成长,有意识地为同伴接纳水平低的儿童创造交往机会,经常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受益。

2.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教会小学生与同伴相处的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教会他们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别人的感受。对小学生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改善那些因不善沟通而不被同伴所接纳的学生的同伴接纳状况。

3.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进行同伴引导

教师要经常鼓励小学生,要慎重评价学生的是非与对错,避免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大多数同学形成对个别同学的片面或不正确的看法。应帮助小学生改变对一些同学的不良印象,以改善部分小学生的同伴接纳状况。

(二)把好家庭教育的关口

1.正确教育子女,处理好父母关系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寻找到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良好的父母关系,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并能将这种体验迁移到学校的同伴交往中。

2.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要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

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小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也会提高其自信心和社会交往的能力。父母不要进行专制式的教育,甚至以武力来解决问题,要经常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之中,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不干涉小学生正常交友,为他们交友创造条件

家长要给孩子以尊重和关爱、鼓励和表扬,不要经常压制或威胁孩子,并且要为孩子的同伴交往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或对正常的交友活动进行阻挠,家长应为孩子的正常交友提供并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学生个人的修养

1.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小学生要想得到同伴的尊重与喜爱,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努力地学习,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从自身找出不足,并努力改善不足,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主动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增进感情

小学生首先要学会悦纳自我,让自己拥有快乐的好心情,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集体生活中寻找快乐,同时也给别人带去快乐,珍惜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以增进彼此的感情。

3.主动地进行社交技能的学习

在日常的生活中,小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必要的社交技能,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在生活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动手打人,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为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做出自己积极的努力。

篇5:总结数学概念课教学步骤

一、关注概念的引入,感知概念的形成。从具体实例出发,思考、探索,引出问题,然后想办法加以解决。

如在讲授“复数概念扩展”一节时,就先让学生解一些学过的方程,从中了解到数如何从自然数集逐渐扩展到现在的实数集。然后举出方程,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对于这个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用新的工具去解决它,这样就引出了虚数单位i,也就逐步把实数集扩展到了复数集。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对于数集的扩展也就比较容易的接受了,虚数概念也就变得不难以理解了。

如在椭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条细绳(无弹力),课上学生分组进行如下操作,在一块纸板上取两个定点,将一条细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用笔尖将细绳拉紧并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一周。这时让学生观察在纸版上得到的图形(即椭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得到椭圆概念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调整两个定点的相对位置而细绳的长度保持不变,图形还会是椭圆吗?如果是,现在的椭圆图形和原来的椭圆图形比较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操作时思维往往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通过上面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椭圆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经历了椭圆定义的探索过程,真实地感知了数学概念的形成,对概念的理解会更加准确而深刻,为后面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讲解概念,揭示概念本质。讲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概念间关系,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做些比较,帮助理解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变化,再综合应用。

如把“子集”和“真子集”两概念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把“交集”、“并集”和“补集”,三种集合运算联系起来,先从定义及表达式上反映它们区别,再从文字表达、韦恩图上结合一些题目加以比较,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集合间运算的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好这一知识点。

三、例举实例,积累认识数学概念的经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积累认识数学概念的经验,学生不仅更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且能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可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和内涵。

再如,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但在教学中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可举例:班级高个子男生可否构成一个集合?(2)班级个子最高的男生可否构成一个集合?通过对上面两个例子的判断,让学生明白集合概念的特征,即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在丰富的实例中,学生能够积累认识数学概念的经验,从而达到理解概念本质的目的。

四、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温故而知新,在辨析中掌握数学概念,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映射与函数、平面角与空间角、函数与方程、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回顾初中学过的函数概念,在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后,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在后来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具体函数的研究中,加深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像函数等核心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辨析可以使新的概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同化、进而内化。

篇6: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研讨课

学习心得

2012年4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泰安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因为是全市组织的活动,所以不同的区县的数学教师都汇聚一堂,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我市青年教学新秀所讲授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并听了专家的评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本着学习的态度,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有效的情景。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课的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学习。

二、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老师都能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为时间紧张,很遗憾我只参加了一天的小学数学概念课展示。其中做课人之一是我们宁阳县展示课的宁阳现代学校的仝宽老师,对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简要总结就是“沉稳大气;幽默诙谐”。仝老师带领着三年级的小学生给大家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因数和倍数》,通过感受、认识、实践逐渐的让学生学会了秒,感受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快乐与肯定”,整个一节课,孩子们的小脸上始终充满着激情,洋溢着兴奋。

第二节课是泰安市实验学校马梅老师所执教的一节《因数和倍数》。马老师站在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发掘了很多老师平时教学中容易疏忽的细节,而且杨老师比较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出自己通过预习所知道,及不知道的,明白的孩子再解决别人所不知道。在互动交流杨老师屡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南关小学的学生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你们知识面可真宽啊~~~!”马老师这些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东平县第二实验学校胡磊磊老师激情洋溢,精彩纷呈。泰安区迎胜小学谷雷才师善于引导,及时点拨。泰山外国语学院的苏峰老师一题多解,高潮迭起。每一堂课都有创新,都能让我感到大开眼界。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

供主动探索、发现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没有沟通生活原型—数学概念—符号表征三者的内在联系;没有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将概念放在概念体系中加以把握”,是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学概念课上也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结果是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改正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体会该数学概念的价值所在;使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数学含义与表达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实现概念教学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的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的备课理清了思路。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点拨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上课时就题讲题,就事论事,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理解教材不到位,备课思路有偏差,把握不住重、难点,归根到底是没

有吃透教材,相反,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相反,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运用激励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励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激励。在听课时,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其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直至解决问题,可见,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激励性

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4、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篇7:新概念二第28课教学设计

2016-11-24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内容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8课No parking的第一课时听力以及口语部分.本课的中心话题是No parking(禁止停车)。包括听力训练、口语训练、作文和语言学习四部分。第一课时主要的内容是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第二课时主要的内容是作文和语言学习。

该课主要内容是

2、解析

本课书的内容是讲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Jasper White搬了新房子,但是老是有人在他的新居所前面停车,以至于他无法进入车库取自己的的车,他就想了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属于叙述类文体,包含了本课书的要点现在完成时态。在教学听力和口语时就反复训练了这个时态的的句型结构,为第二课时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以新概念为载体,对高一学生进行简单的听力和口语练习。

2)训练书面表达和对现在完成时态的进一步学习。新概念一般要求用听力和口语练习后获取的信息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此课可分两步骤:第一课时主要的内容是听力训练、口语训练;第二课时主要的内容是作文和语言学习。

2、解析:

本文属于故事叙述类文章,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获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事实上,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展,(when-where-who/what-why/how),文章短小精干,要点集中,学生阅读时容易理解,便于运用其中句型来学习和掌握本课书的要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如果让学生直接读,难度很大,因此,我先使用新

概念较慢的音频让学生跟读,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我再快速带读,训练学生的语音流畅度,这样由易到难,学生易于跟上课堂节奏并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练习听力和口语,我使用了录音机来带读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听力和口语训练。第二课时:作文和语言学习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听力和口语训练

1、听力训练

我使用以下六个步骤,以训练学生听懂英语口语的的目的。Step1介绍故事,了解情景,提出问题。

师生活动:Today we’re going to listen to a story about Jasper White。(今天我们要听一个Jasper White的故事。

教师用几句话介绍课文,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课文中发生的是什么事情,而不需要去猜测。要求学生看插图,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了解课文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用英语向学生提几个问题,以协助学生理解图意。例如: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Do you know??图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蛇发女怪)What do you think is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从图上看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What is the man in front doing?(前面那个男人在做什么?)(He hopes she will turn cars and their owners to stone.)然后提出大问题:What’s Jasper White’s problem? Jasper White遇到什么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提个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

崭新的训练目标”。这就意味着学生会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去听课文录音。Step2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学生不停顿地静听一遍。他们应试图找到课文标

题下面所列问题的答案。Ste3 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现在教师再重复一次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

Now you’ve heard the story,What’s Jasper White’s problem?(现在你听了这 个故事,Jasper White遇到什么麻烦?)

设计意图: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地去听,也不通过翻译。他们很快会适应英语的语音,并理解他们所听到的内容。Ste4 精读

师生活动:现在重放录音或重读课文,每句话后停顿,以检查学生是否彻底理解课文。在可能情况下,使用手势和模拟动作。如果班上的一些学生仍无法理解教师应该请班上学得最好的学生给出一个单词或词组的译文,以照顾尚未理解词义的学生。

设计意图: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听懂课文内容。Ste5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译文

师生活动:不停顿地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因为有了上一个步骤的精心解释,这次学生会很容易听懂。Ste6 重复朗读课文。

师生活动:朗读方式:全班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

设计意图:从朗读中发现不同的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读出他们所听到的英语。

2、口语训练。

Step1理解性问题的问答

师生活动:老师先在班上进行快速提问,要求形式用完整的答案来回答:再

让学生以pairwork的形式回答课文右边的问答练习,最后老师以检查的形式让几组同学来当着全班进行。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口头作文奠定基础。Step2 口头作文。

师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完整的答案串起来,这样就成了一篇作文,必要时老师把要点板书出来。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语。

六.教学评价

篇8:接纳概念课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数学教师重解题、轻概念, 造成数学解题与概念脱节, 学生对概念含混不清或一知半解, 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的现象.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进行对学生解题技能培训的场所, 而学生则成了解题的机器, 整天机械地按照老师灌输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劳作, 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些做法与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严重背离.那么, 在新课标下, 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我想, 关键的环节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实施数学概念教学.下面我以“函数的概念”一课为例, 谈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展示概念背景, 注重概念产生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 舍弃这些背景, 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 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 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 “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 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我为了让学生得出“函数的概念”, 启发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 通过一些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提炼数学概念.

1.请同学们举出在生活中或学科学习中所遇到的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同学们经过短暂思考, 提出以下几种关系:

(1) 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与时间的关系;

(2) 每天的气温与日期的关系;

(3) 股市中股价与日期的关系;

(4) 家庭的用电量与天数的关系;

……

2.上述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经过思考、分析、交流与讨论, 概括出共同特点:具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 对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 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这样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函数关系.

3.若把自变量取值为A, 因变量取值为B, 按照确定的对应法则, 怎样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讲述函数的符号表示y=f (x) .强调y=f (x) 是函数的符号, 其中f是对应法则, 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经过以上过程, 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 同时自己参与了概念形成和表述的过程,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解剖新概念, 正确揭示概念中每一词句的真正含义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 对于概念真正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容易的, 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数学概念语言非常精练, 寓意深刻, 要把概念讲清楚、讲准确, 需要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 对概念中的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 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 通过对本质特征的分析, 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集合A, B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强调集合A, B是非空数集)

2.函数的本质是什么?

(函数的本质是在对应关系f下, 集合A到集合B的一种对应)

3.这种对应有什么要求?

(有顺数, 起始集合要满足任意性, 终止集合要满足唯一性.对应的形式为一对一、多对一, 不能一对多)

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对函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

三、通过新旧概念的比较, 抓住概念的本质

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而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 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 另一种高中给出的定义.因此, 我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两种函数的定义, 得出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 而高中函数的概念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的, 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 更具有一般性.其次为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练习:

初中我们已学习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下面请大家完成下表.

这样教学不仅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而且会让学生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运用函数的概念来解题, 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A到B的函数?

(1) A=R, B={x|x>0}, f:x→y=|x|.2

(2) A=Z, B=Z, f:x→y=x2.

(3) A=R, B=Z, f:x→y=

(4) A={x|-1≤x≤1}, B={0}, f:x→y=0.

2.函数y=f (x) 的图像与直线x=a (a为常数) 的交点个数是 ( ) 个.

A.0 B.1 C.0或1 D.1或2

3.设函数f (n) =k, n∈N*, k是π的小数点后第n位数字, π=3.1415926535…, 则f[f (10) ]= ( ) .

4.已知A={a, b, c}, B={-1, 0, 1}, 函数f:A→B满足f (a) +f (b) +f (c) =0, 则这样的函数有 ( )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上一篇:行政处罚的时效性下一篇:与先进典型的